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作用示意图

合集下载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腹股沟淋巴肿大
繁殖障碍
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性
猪圆环病毒病已成为21世纪世界养猪业 的一大难题,PCV2感染及其所引起的疾 病在世界上20余个国家均有报道,已成 为全球性的一大疾病
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PRRS)之后又一免疫抑制性疾病
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仔培猪的高死亡率,>5%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
存在的问题
• 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
• 没有有效的药物
• PCV2对常规消毒剂抵抗力很强 • 难于从猪场清除,会在较长的时
间内困扰养猪生产
四条金原则
• 原则1 减少猪只间的接触Limit pig-to-pig contact. 病毒在猪场内通过猪与猪之间的接触传播流行, 减少猪只之间的接触有助于三病的控制。特别 注意的是,猪只之间的接触也通过间接的方式如 注射针头、外科器材、粪便和人员。在同圈或 较大的小群中易发生扩散。
影响猪只生长发育、饲料报酬增加
母猪繁殖障碍,流产率和产死胎率增 高
药物费用增加
免疫抑制 PCV2感染猪群的健康水平下降
猪群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易继发或合并发生其他细菌性或病毒 性疾病。
PCV2的免疫抑制特性
PCV2感染猪的淋巴细胞缺失,循环B细胞和 T细胞的数量下降,淋巴器官中的T、B淋巴 细胞数量减少 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 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数量升高 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并趾状细胞含 有大量的PCV2核酸 PCV2感染可以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发病 或感染猪至少存在短暂的不能激发有效的免 疫应答现象
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

抗病毒蛋白

抗病毒蛋白

抗病毒蛋白(12种)(Antiviral protein)摘要:病毒进入机体后,能刺激人体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干扰素。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是抗病毒免疫中重要的蛋白质,它能诱生抗病毒白蛋白来阻止新病毒的产生。

但在机体内还存在着其它很多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的蛋白质,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主要介绍了其它种类的抗病毒蛋白。

关键字:抗病毒蛋白;作用机制Abstract: After the virus enters the body, wich can stimulate macrophages, lymphocytes and cells to produce interferon.which is the important proteins that can induce an antiviral albumin to prevent the generation of new viruses with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activity. However, in vivo there is a w variety of other proteins that having antiviral activity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viral immunity.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other types of anti-viral proteins.Key Word: antiviral protein; mechanism of action一、干扰素(Interferon,IFN)1、干扰素的分类病毒进入机体后,能刺激人体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干扰素。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分为I型干扰素(IFN-α和IFN-β)和II型干扰素(IFN-γ)。

病毒与细胞的关系 - 病毒感染与细胞的变化

病毒与细胞的关系 - 病毒感染与细胞的变化
干扰素 靶细胞膜受体 ——————有种属特异性
信号传入 AVP基因活化 转录 AVPmRNA
AVP————————无种属特异性,无病毒特异性
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病毒复制终止
干扰素诱生机理
调节基因 操纵基因 结构基因
A:DNA 转录 mRNA 转录 mRNA
翻译
病毒 A阻遏物
翻译
干扰素
A阻遏物与病毒结合失去活性
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作用示意图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ty,
ADCC)
NK细胞(IgG Fc受体、FcγR Ш),识别杀伤
与IgG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
病毒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病毒致病性和宿主免疫
病毒从宿主的亲代向子代的传播方式
–如:HBV、CMV、HIV和风疹病毒。
二、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
隐性感染 病毒感染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慢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潜伏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迟发感染)
显性感染
病毒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
不发病,但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慢性感染: 持 病程长,病毒可检出 如HBV 续 性 潜伏感染: 可反复激活,急性发作 感 病毒只有在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 染
多见于无包膜、杀伤性强的病毒,常引起急性感染。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变性、死亡裂解的作用称病毒的细胞病 变效应(CPE)。机制: 病毒的早期蛋白影响宿主细胞 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 引起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 细胞膜受体破坏引起细胞免疫病理损伤 对细胞器造成损伤
病毒培养时出现的CPE
(二)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膜结构改变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原理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原理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原理1. 背景介绍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全球交通的加强,病毒感染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威胁。

为了控制和治疗病毒感染,科学家们研发了多种抗病毒药物。

本文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原理。

2. 抗病毒药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对病毒的不同作用部位,抗病毒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 抑制病毒入侵的药物- 提高宿主免疫反应的药物3. 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是最常见的抗病毒药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减少病毒数量和传播速度。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 核苷类似物:这类药物能够取代病毒所需的核苷酸,引起病毒复制的终止。

- 蛋白酶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够阻断病毒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阻碍后续的病毒复制过程。

4. 抑制病毒入侵的药物抑制病毒入侵的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或进入细胞内部的过程,从而防止病毒入侵宿主细胞。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 中和抗体:这类药物能够与病毒表面的抗原结合,阻止病毒与细胞结合。

- 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能够竞争性地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降低病毒入侵的速度。

5. 提高宿主免疫反应的药物某些抗病毒药物可以增强宿主的免疫反应,帮助机体抵抗病毒感染。

这类药物通常通过增强细胞免疫或调节免疫应答的方式发挥作用。

6. 结论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原理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

这些药物的研发、使用和临床治疗都对控制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抗病毒药物作用原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理解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方式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2] Appiah, M. L., Tian, Y., & Raedebe, I. (2019). The Discoveryof Small-Molecule Antiviral Agents: A Review. Applied Sciences, 9(17), 3473.。

非特异性免疫—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动物微生物课件)

非特异性免疫—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动物微生物课件)

Paul Ehrlich 将其命名为补体 即补充抗体活性的血清成分,能辅助特异性抗体的溶菌作用
补体与补体系统概念
补体(Complement,C): 存在于新鲜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杀菌物质,是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 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 补体、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共同组成的一个反应系统。
C1q与2个IgG分子结合---活化C1
1个C1q分子同时和两个以上抗体的Fc段结合将造成其构象 的变化,继之使C1r和C1s活化,启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3.参与成分: C1~C9 4.经典激活途径特点: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后才能 激活补体 反应顺序为:
C1qrs-C4-C2-C3-C5-C6-C7-C8-C9
这些物质可直接或间接杀伤或裂解靶细胞和病原体,其作用 无选择性。
当它们与特异性抗体、吞噬细胞等其他防护因子配合时,能 发挥更大的抗微生物作用。
(三)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1.补体
1.补体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 动物新鲜血清中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
血清
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功能: 补体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最重要免疫 效应分子。抗体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活 化后的补体可发挥溶细胞效应,导致病原微 生物溶解破裂。
抗体 抗原
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
补体被激活后发挥溶靶细胞作用(动画)
Ab与靶细胞上的Ag 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Ag-Ab复合物 → Ag-Ab复合物激 活补体系统 → 补 体系统被激活后, 在靶细胞表面形成 膜攻击复合物 →引 起靶细胞膜的损伤 ,导致靶细胞溶解 。
旁路激活途径:
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 面,从C3开始激活
补体的激活途径

细胞-干扰素(医学PPT课件)

细胞-干扰素(医学PPT课件)
*
目前,在中草药中发现广泛存在半抗原,如小檗碱、茶碱、丹参酮等,具有生化活性基因的化学成分都有可能成为半抗原,这些半抗原可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造成一些过敏反应。
*
抗原的特异性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也表现在反应原性上。
沙门氏杆菌
大肠杆菌
抗大肠杆菌的抗体
抗沙门氏杆菌的抗体
结合
结合
抗体 是对其抗原有极强专一性 的 魔弹 或 巡弋飞弹
IFN作用特点:
产生的时间早; 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限制病毒扩散; IFN诱导的抗病毒蛋白,只对病毒起作用, 不影响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
专题二 抗体制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 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 第四节 噬菌体抗体工程 第五节 抗体诊断试剂和抗体药物
四 干扰素抗病毒机理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又具有细胞种属特征。即某一种动物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保护同种属或近缘种属动物细胞。 干扰素是一种活性很强的生物制剂,既能治疗病毒性疾病,又具有抗肿瘤和调节免疫机能的作用。
四 干扰素抗病毒机理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
作用机理 不是直接杀灭病毒
IFN → 抗病毒蛋白基因 → 抗病毒蛋白 (蛋白激酶, 磷酸二脂酶)
Each hybridoma line can produce pure single antibody, called mon
oclonal antibody.
If B cell is fused with myeloma, the fused cell might be culture
d and produce antibody.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
基因工程技术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提供了可能。 1984年:人-鼠嵌合抗体 1984年至今: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及分子过大的问题得以解决,可仅作为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试剂。 已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出改形抗体、单链抗体、单域抗体、最小识别单位等很多类型的抗体或抗体单位。基本消除了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相对分子质量只有完整抗体分子的1/80~1/3,而且消除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如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功能(免疫调理)、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只保留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活性。

C21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C21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二十一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编者廖芳姚孟晖钟照华(仅供读者学习与复习用途,请勿用于他用)病毒的感染与免疫毒感染病毒传播的方式及感染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抗病毒免疫教学大纲掌内容掌握内容:微生物及医学微生物学定义微生物种类熟悉内容: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内容:医学微生物学的内容和任务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巴斯德等科学家对微生物学发展的贡献教学大纲容掌握内容病毒的感染与致病病毒侵入机体的方式与传播途径病毒感染类型熟悉内容病毒的致病机制抗病毒免疫第节第一节病毒传播的方式及感染类型毒途径一、病毒的传播途径horizontal transmission 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传播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母体的病毒经胎盘或产道传播给子代母毒传给代HBV 、CMV 、HIV 和风疹病毒畸形胎儿死胎受感染胎儿正常胎儿(流产死产)胎儿病毒感染后果(死亡+)(流产、死产)(疾病)二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感染途径传播方式与媒介病毒种类二、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呼吸道空气、飞沫、痰、唾液或皮屑正黏病毒(流感病毒)、副黏病毒,鼻病毒、水痘病毒和腺病毒消化道污染的水或食物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他肠道病毒、轮状病毒、HAV及HEV眼及泌尿生殖道接触(直接或间接)、游泳池、性接触HIV、HSV-1、HSV-2、CMV、HPV、腺病毒及肠道病毒70型等破损皮肤吸血昆虫、狂犬脑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等输血注射器官移植CMV血液输血、注射、器官移植HIV、HBV、HCV、CMV经胎盘或产道宫内、分娩产道、哺乳风疹病毒、HIV、HBV、CMV三、病毒的感染类型三病毒的感染类型感染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病毒侵入机体后,只在入侵部位感染细胞全身感染(systemic infection)从入侵部位经血流或神经系统向全身到达远离入侵部位播散进入机体血液系>病毒血症(viremia)病毒感染类型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病毒感染潜伏期短发病急数日或数周恢复潜伏期短、发病急,数日或数周恢复病原消灭型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毒感染慢性病毒感染(chronic viral infection)、C、HBV CMV EBV潜伏性病毒感染(latent viral infection) HSV导致的唇部单纯疱疹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 AIDS、亚急性硬化性脑炎(SSPE)第二节病毒的致病机制毒感染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病毒感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致病溶细胞作用cy oc da e ec) 病毒的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fect致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CPE)t d t t i f ti稳定状态感染(steady state infection)细p p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病毒基因组的整合细胞转化包涵体(y)的形成inclusion body致细胞病变作用(CPE):溶细胞型病毒可裂感染细胞后,可出现细胞团缩、裂解或细胞肿大、数个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或细胞聚集萄串脱等集成葡萄串状、脱落或死亡等。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1. 它们结合于逆转录酶活性区域附近,改变逆转录酶构象而抑制该酶活性。 2.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似,有关毒性作用和耐药性产生方面也相近。大
多此类药物尚在临床试验观察阶段。 3. 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不需要磷酸化; ②仅对HIV-1有效,对HIV-2无效; ③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易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④易出现耐药性,且本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现象。
41
扎那米韦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临床一般采用鼻内用药或干粉吸入用药。 2. 干粉吸入滞留在口咽部和下呼吸道的量分别约为80%和15%。吸
入用药的吸收率<20%,吸入10 mg后血浆药物浓度约为35 ~100 ng/mL。 3. 约90%的代谢物从尿中排出体外。 4. 口服吸收率低(约5%),故口服无效。
20
(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齐多夫定 地丹诺辛 拉米夫定 斯塔夫定 扎西他宾
21
抗病毒作用机制
此类药物一般首先必须在宿主细胞浆内的某些激酶的作用下发 生磷酸化,最终形成活性药物—三磷酸核苷类似物。继而作为酶 的底物产生以下作用: ①竞争性抑制病毒逆转录酶。 ②掺入病毒DNA链中,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
24
齐多夫定 临床应用
ZDV为治疗HIV感染的首选药,可减轻或缓解AIDS相关 症状,减缓疾病进展,延长AIDS病人生存期。
为增强疗效、防止或延缓耐药性产生,临床上须与其他抗 HIV药合用。
25
齐多夫定 不良反应
1. 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或红细胞减少、贫血,发生率与 用药剂量和疗程有关,多发生在连续用药6~8周。
(金刚烷胺)、抑制核酸合成药(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逆转录 酶抑制药)、抑制蛋白质合成药(干扰素)、干扰蛋白质合成后修 饰药(蛋白酶抑制药)、干扰组装药(干扰素、金刚烷胺)、抑制 病毒释放药(神经酰胺酶抑制药)等。

商陆抗病毒蛋白在植物抗病上的应用

商陆抗病毒蛋白在植物抗病上的应用

商陆抗病毒蛋白在植物抗病上的应用陈国菊;雷建军;曹必好【摘要】商陆抗病毒蛋白是指商陆属植物中的核糖体失活蛋白.阐述了商陆抗病毒蛋白的研究历史、意义、种类和理化性质,对病原菌的抗性、抗病机理及其在植物抗病上的应用情况等,并对它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09(000)020【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商陆抗病毒蛋白;抗病;基因分离;转基因【作者】陈国菊;雷建军;曹必好【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商陆抗病毒蛋白(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s,PAP),是商陆属(Phytolacca)植物的不同组织或不同生长阶段合成的一类具酶功能的碱性蛋白,属于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 I,RIP),对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真菌、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6]。

商陆属植物共有35个种,目前国内的资料可查到的有6种:(中国商陆,也叫商陆,其实不应该叫商陆,以免引起名字的混乱)、(美洲商陆)、(多雄蕊商陆)、(日本商陆)、(阿根廷商陆)、(食用商陆)[7~8]。

在以往的研究报道中一直把PAP定义为商陆抗病毒蛋白,或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那是在美洲商陆的不同组织或不同生长阶段合成的一类具酶功能的核糖体单链失活蛋白(RIP)[3~4]。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定义是不全面的。

前人对于PAP的研究,多数是以美洲商陆为研究材料,以商陆属的其他植物为研究材料的很少。

事实上,早在1948年,Kassanis B等就从食用商陆叶片中分离和提纯了商陆抗病毒蛋白[11]。

MoonY H等从叶片中分离PinPAP基因并且将其转化到马铃薯中[12]。

在其他的商陆属植物中也有这种蛋白的存在,所以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s,PAP,应该是“商陆抗病毒蛋白”而不是“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

免疫学技术9-抗感染免疫

免疫学技术9-抗感染免疫
(一)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先天性免疫 1、种属免疫和遗传免疫 某种动物对某病毒的天然不感染性 机体细胞缺乏某病毒的特异性受体 缺乏某病毒必须的酶类等基质。 2、屏障作用: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 3、吞噬和吞饮: 吞噬细胞:吞噬病毒、病毒-抗体复合物,被溶酶体酶溶解。 所有细胞都有吞饮功能。 4、体液免疫成分:干扰素、细胞因子
是抗病毒感染的主要方式。
(1)细胞毒性T细胞(Tc)的抗病毒作用 Tc特能够异性地识别病毒和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杀伤病毒或
裂解感染细胞; 致敏的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直接破坏病毒,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
功能,或分泌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 (2)Th和Ts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
病毒抗原多为TD抗原,Th和Ts分别从正向和反向调节机体抗病毒 免疫应答的强弱,影响抗体介导和细胞介导的免疫保护或免疫损伤 作用。
3.细胞因子的抗病毒作用
细胞因子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被激活的Tc、NK及活化的巨噬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
可释放细胞因子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例如:IL-2促使T、NK、单核巨噬细胞在病毒感染的部位
大量聚集,释放IFN-γ、IFN-α,并形成足够的浓度, 从而抑制病毒的合成,并诱导邻近正常细胞建立抗病毒 状态。
肉芽肿:中心是由巨噬细胞融合成的巨细胞构成,在
缺氧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下,可形成干酪样坏死。
四、抗细菌毒素免疫
▪ 细菌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 ▪ 外毒素:细菌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细胞外的具有毒
性的蛋白质。破伤风毒素 ▪ 外毒素具有较大毒性和良好的抗原性,能够刺激机体产
生中和抗体; ▪ 外毒素由中和抗体中和其毒性。 ▪ 内毒素:是细胞壁构成成分,毒性小,免疫原性弱,机
五、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抗病毒药物简介ppt

抗病毒药物简介ppt
(TDF)
阿普蒂夫斯
替拉那韦 (TPV)
小分子 小分子
2006
依非韦伦
(EFV)/恩
阿特里普拉
曲他滨(FTC) /富马酸替诺
福韦二吡呋
酯(TDF)
小分子
2006 2007 2007 2008
普雷齐斯塔
达芦那韦乙 醇酸盐
伊森特雷斯 拉特拉韦钾
塞尔茨特里
马拉维洛克 (MVC)
智能
依曲韦林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辛图扎
达芦那韦 (DRV)/ 考比司他 (COBI)/ 恩曲他滨 (FTC)/替 诺福韦艾
拉酚胺 (TAF)
小分子
2018 2019
Ibalizumab特罗加佐 uiyk (IBA

蛋白
多瓦托
多替拉韦 (DTG)/ 拉米夫定 (3TC)
小分子
组合
蛋白酶 /CYP3Ab/
RT/RT
单药 宿主 CD4 T 细胞+b
组合
整合酶/逆 转录酶
针对人类病毒感染的药物
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HCV)于1989年被发现,由线性,正性,单链RNA基因组组成。HCV属于黄病毒科,分为1种主要基因型,其中基 因型2和44在感染人群中最为普遍。 HCV利用丝氨酸蛋白酶处理前体多蛋白。HCV蛋白酶抑制剂:格列卡普韦、格拉唑匹韦、瓦尼匹韦、阿舒那匹韦、帕立匹韦、西 美匹韦、波普瑞韦、特拉匹韦和沃昔拉匹韦,有效抑制HCV NS3/4A蛋白酶活性。 2013年1月,一种新型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索非布韦(Sovaldi)获准治疗HCV基因型2、3、4和48的感染。 Epclusa(索非布韦和维帕他韦)联合片剂获批(2017年)用于治疗所有52种丙型肝炎基因型,包括肝硬化患者。

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抑制IFN抗病毒作用的机制

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抑制IFN抗病毒作用的机制

cer atr a p ) AP 1 at aigpoe - ) 转 录 因 la co— p aB 和 F k 一 (c vt rti i 等 i n n
子 严 格 控 制 。 I F可 以 由 活 化 的 P R 激 活 , 可 由 dR R K 也 s— NA 激 活0 。 活 化 后 的 I F参 与 构 成 转 录 复合 物 , 复 合 物 R 该 与 I N a  ̄ 激反 应 元 件 (F a si lt epn ee — F -/ 刺 IN—/ t ae rso s l mu d e
tr rna 1I N a 基 因 去 抑 制 而 表 达 , 后 启 动 IN 调 ef o -/ , —邝) e 3F 然 F 控 基 因 的 表 达 , 成 多 种 作 用 于 病 毒 的 酶 和 蛋 白质 , 而 使 生 从 机 体 在 数 分 钟 内 处 于 抗 病 毒 状 态 。 研 究 表 明 , I 基 因 在 AV 组 第 8节 段 编 码 的 约 2 k a的 非 结 构 蛋 白 (h o -tu — 6D ten nsrc trl rti 1 N 1 白) I N a 的 抑 制 作 用 是 I 阻 ua poe , S 蛋 n 对 F —邝 AV 断 宿 主 表 达 I N a8 而 突 破 机 体 防 御 系统 的 主 要 原 因 0 。 F —/ 进 本 文 就 N 1蛋 白 抑 制 I N a 1 病 毒 作 用 的 机 制 作 一 S F -/ 3抗
酶 (k iae I IB kn s,KKs 可 磷 酸 化 IB 而 使 其 降 解 , 放 NF ) k 释 -
K 。NFK B -B进 入 细 胞 核 中 , I N p 动 子 正 向调 节 区 Ⅱ结 与 F —启
合 , 动 I N 8 因 的 转 录0 。J 启 F 一基 NK(u —emia kn s) J nN tr n l iae

抗病毒药

抗病毒药
抗病毒药 Antiviral drugs


1. 病毒感染:人类传染病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
其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者有流感、艾滋病、病毒 性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肝炎、麻疹、非典型 肺炎、天花、狂犬病等。 2. 化疗药物:目前临床所用的抗病毒化学药物大多 毒性较大,且临床疗效有待提高。 3. 免疫疗法:医学史上曾成功地用疫苗接种的方法 预防可怕的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如天花、麻 疹、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等)。 4. 生物制剂在抗病毒感染中的地位:疫苗、干扰素 和干扰素诱导剂等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预 防方面仍然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感染约100万人;美国死亡6.98万 老年人死亡率高 香港流感1968-1969:H3N2亚型流感病毒 美国死亡约3.38万人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 特敏福(tamiflu,达菲)?
一、抑制病毒复制初始期的药物 (Agents Acting on Early Steps of Viral Replication) 1、 M2蛋白抑制剂(P369) M2蛋白为流感病毒囊膜上的一种跨 膜蛋白,以二硫键连接成同型四聚体, 大量存在于感染宿主细胞表面
HO OH HO H N O HO
O OH
O HO
O O OH OH OH +
HO
H N
O HO
糖蛋白
O
唾液酸
HO
OH O HO HN OH COOH
HO
OH O HO HN O H 2N NH NH COOH
O DANA
HO O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O HN O NH2 COOH
扎那米韦
COOC 2H5 O HN O
①吸附(adsorption)并穿透 (penetration)侵入易感细胞。 ②脱壳(uncoating)。 ③合成核酸多聚酶。 ④合成核酸(nucleic acid synthesis)。 ⑤合成蛋白质及翻译后修饰 (posttranslational processing)。 ⑥各部分组装(packaging and assembly) 成病毒颗粒。 ⑦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更多的病毒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免疫 机体抗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了解内容 抗病毒免疫应答的形成及持续时间 抗真菌免疫
问题
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区别 什么是干扰素? 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抗细菌感染免疫有哪些特点?
人体免疫防御
病原体入侵
E.
机体防御机制
天然免疫 又称非特异性免疫 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建立
,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
第7章 抗感染免疫
微生物学教研室 马佳毓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教学大纲
掌握内容 干扰素定义、分类、诱生及抗病毒作用机制 熟悉内容 机体的抗菌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
CTL杀伤靶细胞举例
抗细菌感染免疫特征
感染与免疫类型
免疫特征
病原菌举例
抗菌 免疫
多胞外感染,体液免疫为主。以调 急性感染 理素抗体(IgM、IgG)通过增强吞
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溶菌作用。 补体参与能加强调理作用
化脓性细菌、鼠疫耶 尔森菌、炭疽芽抱杆 菌、霍乱弧菌
多胞内感染,细胞免疫为主。通过 慢性感染 致敏淋巴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激
抗原
(Ag)
结合并激 活T细胞
与B细胞结合, 诱导B细胞释 放抗体
记忆B细胞
形态较小、寿命较长,翌年以上
浆细胞
形态较大,寿命较短(小于一周)
记忆T细胞
活化的T杀伤细胞
抗体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
宿主的 免疫力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外部屏障 •内部屏障
•抗菌物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炎症反应 •淋巴结的过滤作用
活巨噬细胞而实现免疫保护效应
结核分枝杆菌、布鲁 斯菌、伤寒沙门菌、 嗜肺军团菌
抗毒素
毒血症
免疫
外毒素致病,体液免疫。抗毒素( IgG)的中和作用,形成的复合物 由吞噬细胞清除
白喉棒状杆菌、破伤 风梭菌、肉毒梭菌
抗病毒免疫
天然免疫
干扰素 (,) 概念:由病毒或其他诱导剂诱导人或动
物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它具有抗病 毒、抑制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 性
特异性
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协同作用
抗感染免疫
抗细菌免疫 抗病毒免疫 抗真菌免疫
天然免疫
屏障结构 皮肤和粘膜屏障 机械阻挡 皮肤:扁平细胞 粘膜: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防御机制 分泌杀菌物质 正常菌群的拮抗
呼吸道:粘液-纤毛机制 口腔:唾液、溶菌酶、抗体 胃肠:胃液、肠液、胆汁 尿道:尿液冲刷 阴道:乳酸杆菌产酸
的诱生
IFN的诱生和作用示意图
干扰素
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作用示意图
生物学活性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 作用特点 分类 α、β、γ三种 抗病毒作用机制
细胞
细胞 ,
存在于人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的一类淋巴 细胞
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细胞
杀伤作用不受限制,也不依赖于特异性抗

NK细胞攻击靶细胞
抗真菌免疫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抗真菌免疫
天然免疫 皮肤粘膜屏障 体液中抗真菌物质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获得性免疫 特异性抗体 细胞免疫
通常真菌感染后,机体不能获得牢固和持久的免疫力
小结
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 抗细菌免疫 抗病毒免疫 干扰素 抗真菌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分子
补体 溶菌酶 源于吞噬细胞 存在于血清、唾液、泪液、乳汁等中 急性期蛋白
获得性免疫
病原菌 胞外菌 胞内菌
抗胞外菌感染免疫
粘膜免疫系统的作用 抗体的作用 阻止细菌粘附 调理吞噬作用 中和细菌外毒素
抗体在抗感染中的作用
抗胞内菌感染免疫
4细胞的作用 8细胞的作用
Phase contrast
micrograph of NK cell
attacking a target cell
projection.
获得性免疫
病毒抗原的加工与递呈 Ⅰ类分子递呈途径 Ⅱ类分子递呈途径 体液免疫 抗体对游离病毒的作用 抗体对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
抗体的抗病毒作用
作用对象
游离病毒
作用方式
抗体单独
抗体+补体
作用机制
①阻止吸附和侵入细胞;②形成免疫复合 物;③被吞噬;④阻止脱壳
裂解包膜病毒
溶解感染细胞 抗体+补体
抗体与感染细胞结合
①病毒感染细胞溶解; ②发挥调理作用
发生ADCC
获得性免疫
细胞免疫 的作用 细胞的作用
免疫病理损伤 损伤宿主细胞: 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抗体增强病毒致病作用
吞噬和杀菌过程 识别与结合 吞噬 消化 后果 完全吞噬 不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吞噬
非特异:粒细胞
•嗜中、酸、碱性粒细胞
吞噬性
未成熟:大单核细胞
非特异/特异 (单核细胞)
成熟
血液、体腔中 (单核细胞)
白 细 胞
T细胞 B细胞
非吞噬性:淋巴细胞
固定在组织中
(巨噬细胞)
•脾:树突细胞 •淋巴结:内皮细胞 •骨髓:破骨细胞 •肝:枯否细胞 •肺泡:尘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中枢神经:小胶质细胞
获得性免疫 又称特异性免疫 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产生
机体防御机制
天然免疫特点 与生俱来,作用广泛,发挥效应迅速 由屏障结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获得性免疫特点 后天获得,具有针对抗原的专一性,再次接触相
同抗原时能迅速发生强烈的免疫应答 分类: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屏障结构
血脑屏障 软脑膜 脉络丛的脑血管壁 星状胶质细胞
胎盘屏障 基蜕膜、绒毛膜滋养层细
胞 阻挡微生物、大分子物质
吞噬作用
吞噬细胞 大吞噬细胞 包括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
细胞,两者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小吞噬细胞 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
吞噬作用
巨噬细胞在吞噬细菌
炎症反应
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