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验的评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ml 称少尿(oliguria);24小时尿量 <100ml 称无尿(anuria)。 常见的原因有: (1) 肾前性 (2) 肾性 (3) 肾后性 (4) 假性少尿
二、颜色 1.血尿(hematnuria) 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 2.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nuria)。 3.脓尿(pynuria) 及菌尿(bacterinuria) 4.乳糜尿(chylnuria)。 5.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 三、气味 四、酸碱反应
化学检验
熟悉尿蛋白、尿糖、胆色素检验的参考值和临 床意义,以及了解尿酮体、尿亚硝酸盐试验,尿隐 血检验的临床意义。
显微镜检查
1. 细胞 (1) 红细胞 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0~偶见 /HP, 红细胞平均>3个 /HP,称镜下血尿。 红细胞形态异常、畸形,呈多形性者>80%时,称 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型);红细胞形态正常,呈均一型 者,多形型红细胞<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3.结晶体 4.病原体 尿细胞计数: 1.Addis尿沉渣计数 2.1 小时尿细胞排出率测定
尿液的其他检验: (一)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二) 尿蛋白电泳。 (三) 尿补体C3、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四) 尿微量清蛋白的检测。 (五) 尿清蛋白/肌酐比值。 (六) 尿 β2 - 微球蛋白(β2-M) 检测 。
临床意义:
① 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 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②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肾结石、泌尿系肿瘤、 肾盂肾炎、 多囊肾、急性膀胱炎、 肾结核或血友病 等。
(2)白细胞和脓细胞 正常人尿沉渣白细胞不超过 5个/ HP。 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成年 妇女生殖系统有炎症时,常有阴道分泌物混入尿内,除 有成团脓细胞外,并伴有多量扁平上皮细胞。
(3)上皮细胞:
1) 肾小管上皮细胞(又称小圆上皮细胞):此种细 胞在正常尿中见不到,如在尿中出现,常表示肾实质 损害。
2) 移行上皮细胞:是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 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脱落而来。正常尿中 偶可见到,在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炎症时可出 现。大量出现时应警惕移行上皮细胞癌。
了解尿液标本的收集与保存,以及尿颜色、气味、 酸碱反应改变的临床意义。
一、尿量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平均1500ml。 【临床意义】 1.多尿 (polyuria) 24小时尿量>2500ml。 暂时性多尿 可见于大量饮水或输液,或应用利尿 剂后。 病理性多尿 见于:① 内分泌疾病;② 肾脏疾病; ③ 精神性多尿 。
(3)颗粒管型:是由肾实质性病变之变性细胞分解 产物或由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等崩解的大小不等颗粒聚 集于T-H糖蛋白中所形成的。可分为粗颗粒及细颗粒两 种管型。
(4) 蜡样管型: 由细颗粒管型继续衍化而来,是细 胞崩解的最后产物,也可由发生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 溶解后逐渐形成。出现于尿液中提示局部肾单位有长期 梗阻性少尿,说明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较差。见于慢 性肾小球肾炎的晚期、慢性肾衰竭及肾淀粉样变性等。
(5) 脂肪管型:脂肪尿及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征、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等,偶见于长骨骨折。
(6) 色素管型。 (7) 宽管型(又称肾衰竭管型): 在急性肾衰竭病人 多尿的早期,此管型可大量出现,随着肾功能的改善, 肾衰竭管型可逐渐减少或消失。 在慢性肾衰竭,出现 此管型,提示预后不良。
( 8 ) 易被误认为管型的物体: 1)类圆柱体。 2)粘液丝。 3)假管型。
(一)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 内源性肌酐的生成和从尿的排出量较恒定,且大部 分是从肾小球滤过,可基本代表GFR,故 Ccr是较早期 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指标。肾在单位时间,能将若 干毫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称为内生肌酐清除 率。
肾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的评估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三部分: ■ 尿液检查 ■ 肾活检病理检查 ■ 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
一、肾小球功能检查 肾小球的功能主要是滤过,评估滤过功能最重要的 参数是肾小球滤过率 (GFR)。为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临 床上设计了各种物质的肾血浆清除率试验。肾清除率指 双肾于单位时间(min)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 物质全部清除而言,结果以毫升/分(ml/min)表示。临床 上常用的有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菊粉清除率等。
3) 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来自尿 道前段与阴道表层,成年女性尿中易见,少量出现 无临床意义,尿道炎时可大量出现。
2. 管型 是蛋白质与细胞或碎片在远曲肾小管、集合管中凝
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形成管型的物质基础 来源于肾小球滤过的清蛋白
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糖蛋白。 形成管型的必要条件 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纯化
的能力,以及有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管型的种类和临床意义 (1)透明管型:主要由T-H糖蛋白构成,是唯一见
于正常人尿中的管型, 健康人可有 0~偶见 /HP,在运
动、重体力劳动、麻醉、利尿剂、发热时也可有一过性 出现。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及心力衰 竭时可见增多。
(2)细胞管型:管型内常含有细胞和细胞碎片等物 质,其含细胞量超过管型体积的 l/3时称为细胞管型。 按其所含细胞命名为:①肾上皮细胞管型;②红细胞管 型;③白细胞管型。
尿液检验的评估
尿液检验也称尿液分析,包括: 一般性状检测:尿量颜、颜色、气味、透明度、酸 碱反应、比密等; 化学检验: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红素与 尿胆原、尿血红蛋白等; 显微镜检查:细胞、管型、结晶等。 尿液的其他检查。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熟悉正常人尿量及尿量改变(少尿、无尿、多尿) 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以及正常人尿比密及比密改变 的临床意义。
五、比密 正常成人在普通膳食下比密约为1.015~1.025,晨尿 较高,约1.015,婴幼儿尿比密偏低。 【临床意义】 1.尿比密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容量不足的肾 前性少尿;尿量多而比密高见于糖尿病。 2.尿比密减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多尿 期、慢性肾衰竭等,尿比密常固定在低值(1.010±0.003); 尿崩症时呈严重低比密尿(常<1.003)。
二、颜色 1.血尿(hematnuria) 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 2.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nuria)。 3.脓尿(pynuria) 及菌尿(bacterinuria) 4.乳糜尿(chylnuria)。 5.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 三、气味 四、酸碱反应
化学检验
熟悉尿蛋白、尿糖、胆色素检验的参考值和临 床意义,以及了解尿酮体、尿亚硝酸盐试验,尿隐 血检验的临床意义。
显微镜检查
1. 细胞 (1) 红细胞 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0~偶见 /HP, 红细胞平均>3个 /HP,称镜下血尿。 红细胞形态异常、畸形,呈多形性者>80%时,称 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型);红细胞形态正常,呈均一型 者,多形型红细胞<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3.结晶体 4.病原体 尿细胞计数: 1.Addis尿沉渣计数 2.1 小时尿细胞排出率测定
尿液的其他检验: (一)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二) 尿蛋白电泳。 (三) 尿补体C3、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四) 尿微量清蛋白的检测。 (五) 尿清蛋白/肌酐比值。 (六) 尿 β2 - 微球蛋白(β2-M) 检测 。
临床意义:
① 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 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②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肾结石、泌尿系肿瘤、 肾盂肾炎、 多囊肾、急性膀胱炎、 肾结核或血友病 等。
(2)白细胞和脓细胞 正常人尿沉渣白细胞不超过 5个/ HP。 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成年 妇女生殖系统有炎症时,常有阴道分泌物混入尿内,除 有成团脓细胞外,并伴有多量扁平上皮细胞。
(3)上皮细胞:
1) 肾小管上皮细胞(又称小圆上皮细胞):此种细 胞在正常尿中见不到,如在尿中出现,常表示肾实质 损害。
2) 移行上皮细胞:是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 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脱落而来。正常尿中 偶可见到,在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炎症时可出 现。大量出现时应警惕移行上皮细胞癌。
了解尿液标本的收集与保存,以及尿颜色、气味、 酸碱反应改变的临床意义。
一、尿量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平均1500ml。 【临床意义】 1.多尿 (polyuria) 24小时尿量>2500ml。 暂时性多尿 可见于大量饮水或输液,或应用利尿 剂后。 病理性多尿 见于:① 内分泌疾病;② 肾脏疾病; ③ 精神性多尿 。
(3)颗粒管型:是由肾实质性病变之变性细胞分解 产物或由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等崩解的大小不等颗粒聚 集于T-H糖蛋白中所形成的。可分为粗颗粒及细颗粒两 种管型。
(4) 蜡样管型: 由细颗粒管型继续衍化而来,是细 胞崩解的最后产物,也可由发生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 溶解后逐渐形成。出现于尿液中提示局部肾单位有长期 梗阻性少尿,说明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较差。见于慢 性肾小球肾炎的晚期、慢性肾衰竭及肾淀粉样变性等。
(5) 脂肪管型:脂肪尿及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征、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等,偶见于长骨骨折。
(6) 色素管型。 (7) 宽管型(又称肾衰竭管型): 在急性肾衰竭病人 多尿的早期,此管型可大量出现,随着肾功能的改善, 肾衰竭管型可逐渐减少或消失。 在慢性肾衰竭,出现 此管型,提示预后不良。
( 8 ) 易被误认为管型的物体: 1)类圆柱体。 2)粘液丝。 3)假管型。
(一)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 内源性肌酐的生成和从尿的排出量较恒定,且大部 分是从肾小球滤过,可基本代表GFR,故 Ccr是较早期 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指标。肾在单位时间,能将若 干毫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称为内生肌酐清除 率。
肾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的评估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三部分: ■ 尿液检查 ■ 肾活检病理检查 ■ 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
一、肾小球功能检查 肾小球的功能主要是滤过,评估滤过功能最重要的 参数是肾小球滤过率 (GFR)。为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临 床上设计了各种物质的肾血浆清除率试验。肾清除率指 双肾于单位时间(min)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 物质全部清除而言,结果以毫升/分(ml/min)表示。临床 上常用的有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菊粉清除率等。
3) 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来自尿 道前段与阴道表层,成年女性尿中易见,少量出现 无临床意义,尿道炎时可大量出现。
2. 管型 是蛋白质与细胞或碎片在远曲肾小管、集合管中凝
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形成管型的物质基础 来源于肾小球滤过的清蛋白
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糖蛋白。 形成管型的必要条件 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纯化
的能力,以及有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管型的种类和临床意义 (1)透明管型:主要由T-H糖蛋白构成,是唯一见
于正常人尿中的管型, 健康人可有 0~偶见 /HP,在运
动、重体力劳动、麻醉、利尿剂、发热时也可有一过性 出现。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及心力衰 竭时可见增多。
(2)细胞管型:管型内常含有细胞和细胞碎片等物 质,其含细胞量超过管型体积的 l/3时称为细胞管型。 按其所含细胞命名为:①肾上皮细胞管型;②红细胞管 型;③白细胞管型。
尿液检验的评估
尿液检验也称尿液分析,包括: 一般性状检测:尿量颜、颜色、气味、透明度、酸 碱反应、比密等; 化学检验: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红素与 尿胆原、尿血红蛋白等; 显微镜检查:细胞、管型、结晶等。 尿液的其他检查。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熟悉正常人尿量及尿量改变(少尿、无尿、多尿) 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以及正常人尿比密及比密改变 的临床意义。
五、比密 正常成人在普通膳食下比密约为1.015~1.025,晨尿 较高,约1.015,婴幼儿尿比密偏低。 【临床意义】 1.尿比密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容量不足的肾 前性少尿;尿量多而比密高见于糖尿病。 2.尿比密减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多尿 期、慢性肾衰竭等,尿比密常固定在低值(1.010±0.003); 尿崩症时呈严重低比密尿(常<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