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与教学反思(龚莉)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意图的反思与改进

教学设计意图的反思与改进

教学设计意图的反思与改进导言: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纲领性文件。

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因此,教师需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并不断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意图的重要性,以及反思和改进的方法。

一、教学设计意图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意图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教学设计意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意图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2.统一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意图有助于教师统一教学思路,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设计意图有序地安排课堂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3.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设计意图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规划和安排,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设计意图的反思教学设计意图的反思是指教师对已经进行的教学设计进行回顾和评估,并借此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教学设计意图的反思有以下几个步骤:1.回顾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回顾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检查目标是否合理、明确和具体。

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能够引导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

2.评估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教师应该评估自己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评估自己使用的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和有效,是否能够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

3.检查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检查自己设计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和有序。

教学步骤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学内容应该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建立和扩展。

三、教学设计意图的改进教学设计意图的改进是指教师根据反思的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学设计意图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修改教学目标: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适当修改教学目标,使其更加具体和可操作。

八下语文电教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下语文电教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下语文电教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下语文电教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设定。

小学音乐_老师,您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老师,您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授课内容:《甜甜的秘密》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聆听、演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浓浓的“爱师、尊师”之情,引发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2.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掌握常用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体会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所表现的情绪。

(2)能以活泼欢快的情绪和富有感情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聆听,使学生自主发现歌曲旋律的旋律特点等音乐信息;通过激趣教学,使学生学习、探索歌曲的兴趣得以提高。

教学重点:学会用歌声来表达“紧张”和“期盼”的心情。

教学难点:八分休止符,附点音符的正确演唱。

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秘密?那你认为“秘密”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老师知道有一群孩子,他们却有一个甜甜的秘密。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到他们的歌声中去寻找答案吧。

请竖起你的小耳朵认真的聆听,瞪起你的小眼睛仔细观察哦。

二、学唱歌曲1、完整聆听歌曲(PPT出示歌谱)师:这个秘密为什么是甜甜的呢?设计意图:通过仔细聆听,引导学生发现甜甜的秘密是什么,初步整体感知歌曲。

2、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和两种不同情绪。

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

请你再仔细的听一听歌曲是几拍子的?在节奏、旋律、情绪上是一样的吗?还是有所变化?(PPT播放音乐,感受两种不同情绪)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节拍和两种不同的情绪,为后边的分段学习做好铺垫。

3、A段“藏秘密”学唱(1)师:同学们感受非常准确,歌曲分为两个乐段。

在这一乐段中有两个小节非常相似,你能找到吗?(PPT出示播放第一乐段)请同学们小声跟唱。

(解决音高,防止演唱惯性混淆音高)(2)这2个乐句中有一个音乐符号出现的次数最多,它是谁呢?你觉得这一段中出现大量的八分休止符,它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神秘感?(提示学生:八分休止符表现“悄悄地”动作和声音,增强了藏秘密的神秘感)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请用你的歌声把秘密藏起来吧。

可贵的沉默说课设计案例教学反思范本

可贵的沉默说课设计案例教学反思范本

可贵的沉默说课设计案例教学反思范本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化领会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理论活动的开展奠定根底。

2、教学目的(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展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同时也为表达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才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展拓展延伸,从而表达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我的课堂构造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检查预习情况,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根底。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热闹——沉默——热闹确定好了文章的根本框架后,学生进展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教学设计与反思(薛莉)

教学设计与反思(薛莉)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你出生的月份是: 出生月份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1 、3、 5、 7 、9 、11 2 、3、 6、 7 、10、 11 4 、 5、 6、 7、 12 8 、 9、 10、11、12
这几位同学们的生日我都猜对了!你们想知道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吗?学习了今 天的知识,你们就能“解密”了? 1、小时候学数字就是从数手指开始,1、2、3……成百上千都知道了,数学董 老师说, 你们知道这就是十进制, 十进制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 比如: ? (学 生回答) ,其实日常生活中因为需求还产生了其它进制 一天 24 小时(24 进制) ,一周 7 天(7 进制) ,12 个月为一年(12 进制) ,60 分钟为一小时(60 进制) ,一双袜子(2 进制)等, 2、在计算机中经常使用的是二进制。所以我们得研究研究 十进制: 数字符号: 进位规则: 二进制: 数字符号: 进位规则: 加法法则: 0+0=0 0+1=1 1+0=1 1+1=10 0 1 逢二进一 1 + 1 ——— 10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七年级学生思维灵活,对新事物有着比较强烈的兴趣,喜欢做游戏。根据学生的特点,本课教学采用了游戏引 入情景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最后完成数制知识的学习,并同样是通过主动参与游 戏的方式,巩固、加深对数制的理解,同时将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 200 字):
1、这节课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内容枯燥,不易理解,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东西较少。于是千方 百计激发学生兴趣,通俗易懂,化难为简是我讲课的立足点。围绕教材内容的主题,在遵循学生的认知 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我觉得应该取得较好效果。 2、不足之处: 教师讲解的多,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太少。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决定的,当

《第6课得奖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第6课得奖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得奖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奖牌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或合作制作出一枚精美的奖牌。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热爱,提高自信心和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奖牌的制作方法,注重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和美观性。

2. 教学难点:合作制作中的协调和作品创新,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三、教学准备1. 制作奖牌的素材:金属片、彩色纸、金属丝、装饰品等。

2. 制作奖牌的工具:剪刀、胶水、刻刀等。

3. 课件、图片等多媒体素材。

4. 设立小组,分配组长,准备开展小组合作制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优秀儿童画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讲授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儿童画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同时进行示范和讲解。

3.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知识和技巧,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儿童画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打分。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和点评,表扬优秀作品,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美术的热爱和追求。

四、课外拓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美术比赛或者美术展览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多欣赏优秀的儿童画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在绘画作品中能够体现出获奖的喜悦和自豪感。

2. 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获奖场景绘画作品。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6篇)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6篇)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6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半圆形及有规律的图案画孔雀的主要特征。

2、引导幼儿合理构图,力求画面饱满,色彩鲜艳。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1、图画纸、油画棒、记号笔。

2、孔雀图片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活动:提问:你们见过孔雀吗?孔雀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回答后师小结:孔雀是很美的,尾巴展开象扇子,当孔雀尾巴展开后,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孔雀开屏,你们喜欢孔雀开屏吗?今天我们就来画美丽的孔雀。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孔雀的外形特征。

提问:孔雀的身体由什么形状组成?尾巴展开象什么?孔雀的羽毛是怎样装饰的?3、教师示范、讲解:(1)、先画孔雀的头和身体。

(2)、再从孔雀身体两边出发画一个大大的半圆形。

(3)、最后装饰孔雀的羽毛。

4、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画时要大胆些,画大些,羽毛的颜色应鲜艳些,可画出孔雀的一家。

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辅导,提醒幼儿合理构图,引导幼儿添画一些背景。

5、作品展览,让幼儿相互欣赏。

活动延伸在美工区让幼儿用纸折出孔雀。

活动反思引发孩子们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的联想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创造出不同的作品,他们对色彩花纹的设计很自由,色彩夸张,画面比较漂亮。

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1.课题风娃娃(第一课时)2.课型精读3.辅助工具课件4.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伤、表、示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哪些事情风娃娃做得对,哪些事情风娃娃做得不对。

5.教学内容教材简析: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

他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

2024年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插花》

2024年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插花》

2024年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插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七章第三节,主题为“插花”。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花卉、了解插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花卉的名称、特点和生长习性,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认知。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插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品质,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插花的技巧和方法。

重点:认识各种花卉、了解插花的基本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花卉样品、插花工具、展示板、PPT。

学具:每组一份花卉、剪刀、花泥、花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展示板展示各种花卉,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他们对花卉的兴趣。

2. 讲解花卉知识(10分钟)介绍各种花卉的名称、特点和生长习性,让学生了解花卉的基本知识。

3. 介绍插花技巧(10分钟)利用PPT展示插花的基本步骤,讲解插花技巧,如如何选择花材、搭配颜色、修剪花枝等。

4. 举例讲解(5分钟)以一种花卉为例,现场演示插花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插花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插花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强调插花技巧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花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六、板书设计1. 《插花》2. 内容:花卉名称、特点、生长习性插花步骤插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观察家中或周围环境中的花卉,记录它们的名称、特点和生长习性,并尝试进行插花。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插花的基本技巧,但对花卉的认识仍需加强。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对花卉知识的学习。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花卉种植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花卉的生长过程,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认知。

六年级下册《智慧之花》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反思

六年级下册《智慧之花》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反思

六年级下册《智慧之花》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反思《六年级下册《智慧之花》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讲述的是两个少年儿童的故事,赞扬了她们的机智勇敢。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主题:综合复习课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主备人:副备人: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速度。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略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

3.基于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基于写作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使学生在写读后感和写记实作文方面都有所启发和收获。

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习作有一定速度。

教材分析《智慧之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综合复习中的一篇文章。

本组课文以是为方便教师组织复习或进行质量检测提供的参考材料。

课文讲述的是两个少年儿童的故事,赞扬了她们的机智勇敢。

本课学习重点是采用多种方法了解课文讲了哪两个故事并从中选择一个进行缩写。

学习难点是说一说读了这两个故事想到了什么。

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

2.基于阅读六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在交流讨论中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看法,需要老师正确引导。

二下《推理》教学设计及反思(物华小学张安)

二下《推理》教学设计及反思(物华小学张安)

二下《推理》教学设计及反思(物华小学张安)第一篇:二下《推理》教学设计及反思(物华小学张安)数学广角——推理物华小学张安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用关联词:只有……不是……就是……造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好,咱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师:今天的数学课来了一位神秘嘉宾,猜一猜,这个嘉宾是男生还是女生。

师:你能确定你猜的结果吗?师:现在给大家一个条件:这个嘉宾不是女生。

师:现在你能确定你猜的结果吗?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进行了2次猜一猜;第一次的猜,是缺少条件的猜,第二次是根据已知条件来猜。

像这样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板书课题:推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通过情景短剧,呈现问题。

(课件出示先出示例1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和品德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

(课件再出示小红和小丽说的话,最后出示问题)2.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条件?(师根据学生找到的信息适时板书三本书名和三个人名)师:到底他们三个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呢?别急,请听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文字、连线、列表或其他你喜欢的方法边推理边记录下你的结论。

记录完之后和你4人小组的伙伴说一说你的推理过程。

3.学生记录,集体展示师巡视并收集学生方法,展示学生做法时由繁到简。

小学语文爱如茉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爱如茉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朴实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

3.架起读写的桥梁,沟通课内外的联系,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并抒写身边的爱。

教学重难点:凭借课文朴实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一说你眼中的茉莉花是怎样的?生: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散发着缕缕幽香……板书:洁白纯净、缕缕幽香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6至8小节。

师: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6至8小节,画出令你感动的词句,并在画出的词句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师:哪位同学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感受?生:怕爸爸知道自己住院就吃不下饺子,把爸爸吃饺子看的比自己住院还重要。

生:妈妈住院了,身体很虚弱,还不忘给爸爸包饺子。

促问:是啊,我们在生活中偶尔也有生病的时候,那时的你有什么感受呢?生:难受,没有力气……师:妈妈得了急病住进了医院,身体很虚弱,她会怎么说?谁来读?指名读。

师:此刻她关心的不是自己虚弱的身体而是答应爸爸的一顿饺子。

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师:包饺子是件小事,却饱含着……(生说:妈妈对爸爸的关爱)。

对于妈妈的话,你们还能读出什么?(其实,从妈妈的话中我们也能体味到爸爸对妈妈的爱——“不然会吃不下”。

)过渡:是啊!虽是善意的谎言,却流淌出了真挚的爱。

(女生一起读)那末,爸爸吃了这碗饺子了吗?出示第8小节。

生:“爸爸没有……,也没有……每天都去。

”看出爸爸非常关心妈妈。

学生读出句子,找出关键词,说出体味,指导朗读。

师:爸爸没有吃饺子,因为他心中只想着……;爸爸也听不进我的谎话,因为他急着要……这样着急的爸爸,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急切的心情,都是源于爱妈妈的一颗心。

小学语文_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7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7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说明【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哲理性散文的教学也是如此。

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生命生命》这篇哲理性散文语言美、形式美、情感美的特点,以读悟语、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在读、感、品、悟中,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心灵沟通,从而丰富语言积累,领略哲理性散文的写法和意境,进而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与升华。

【教材分析】通读完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课文后,那一幕幕发生人与自然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真挚感人的画面,激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让我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本组教材的立意是“热爱生命”,每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四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教学时,可以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领会关键词句、写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从具体人、具体物,到与之相关的具体事例,让读者明白:生命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幸运也有厄运,不论生活给予我们什么,爱和勇气都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能拥有绚丽的人生。

《生命生命》一文的作者杏林子,从12岁患病起,就饱受着生理上的痛苦与心灵上的沉疴,许多人认为,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弃生命的人。

然而,杏林子非但没有放弃生命,还将写作作为对生命的新的诠释。

她一生苦而不悲,痛而不伤,显尽生命的尊严与光华,以“无用之躯”迸发出撼动人心的力量。

站在作者的人生背景中,研读《生命生命》,透过表面的文字,我们更能挖掘出“背后”的用意。

在研读文本之后,我认为这篇课文主要有以下特点:1. 文质兼美,思想含蓄深邃,触及深层的人性;2. “问题—事例佐证—回答”的谋篇布局的方法;3.“从表象到本质”这一思考问题、揭示事物本质的基本规律;4.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哲理性散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2

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2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纸,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请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自读,开火车读。
3师:天鹅的叫声出现了几次?(三次)找到这三次叫声所在的句子,并思考,这三次叫声分别是天鹅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4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说,同桌互说
随读生小潘在老师眼里是个比较安静的女生,极少参加体育活动。课间能与同学正常交流,玩耍。课堂参与度不高,很少主动举手发言。识字、写字方面的能力较好,听写词语的正确率较高。阅读能力较差,无法理清文本内容。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能写一段简单的话,但思路不够清晰。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通过指名读、开小火车读、同桌互说等形式,让随班就读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
1.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对故事有了整体的感知,谁想来说说故事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指名说)
2.聚焦老天鹅破冰的画面,轻声读一读这段文字,画出最打动你的词语,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天鹅?
3.交流
4.师:你知道当时的冰层有多厚吗?
学生用手比划冰面的厚度,感知老天鹅用身体撞击冰面时的疼痛
5.抓住关键词:石头
能否独立思考
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是否敢于否定
我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是否欣赏自我
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否自由表达
我已养成良好的写批注的阅读习惯
能否独立思考
我能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课文内容。
是否富于想像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是否兴趣浓厚
我还有与这节课的内容相关的问题问老师。
得分
八、板书设计
续写故事,激发学生情感:

科学教案反思大班 科学教案设计意图模板

科学教案反思大班 科学教案设计意图模板

科学教案反思大班科学教案设计意图模板教案名称:《探索水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和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水的基本特性2.水的三种状态3.水的实验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和三种状态。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味道、状态。

2.探索水的变化(1)教师出示冰块,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特点。

(3)教师将冰块放入热水中,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

3.实验操作(1)教师发放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水的沸腾实验。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水的变化。

4.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意图1.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和三种状态。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实验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指导。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4.课后作业要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水的特性和三种状态,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水的特性: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同学们,你们觉得水有哪些特性?谁能举个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如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等特性。

(2)水的三种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冰块、水、水蒸气)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并描述水的三种状态。

【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从“方法”走向“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1~72页例1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转化”师出示一个土豆。

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土豆)你能想办法测出它的体积吗?(学生回答,在量杯里装一些水,把土豆完全浸入水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师:其实,刚才我们用到了一个重要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

(板书:转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种策略,好吗?[设计意图]测量土豆体积的方法本身就蕴含了转化的思想,创设这样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不仅唤醒了学生已有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探究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转化的思想,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例题,体验“转化”1、出示例题:比一比,猜一猜,谁的面积大些?(学生猜测,有说第一个图形大,也有说第二个图形大,还有说两个图形一样大。

)2、自主探索师:你们究竟猜得对不对呢?下面大家来验证验证你的猜测。

出示:大家拿出作业纸,上面也有这样的图形。

大家想办法比一比。

(学生活动)3、汇报交流师:为什么有的同学这么快就比较好了,还有的同学还在比较呢?我们请做得慢的同学说说看,你用的是什么方法?预设:学生出现数方格的方法。

处理:你数数看?大家对这种方法有什么看法吗?(复杂,不方便等)师:那你是怎样比较的呢?预设: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把两个图形转化为长方形。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_58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_58
2.小结(ppt出示):
壶井荣(1900~1967): 日本女小说家、儿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二十四只眼睛》《没有母亲的孩子和没有孩子的母亲》等。
口头补充:
壶井荣对人类的悲悯和爱心, 几乎作为一种情愫, 流淌在她的作品中, 尤其是对妇女儿童、对一切被侮辱被损害的生灵。众所周知, 日本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同时他们本国人民也深受其害:妻离子散, 家破人亡, 许多孩子成为孤儿, 无家可归、四处流浪。所以她的作品常以控诉战争为主题。
(小组讨论)
战争留给我的另一个礼物是什么? 为什么说这是战争留给我的礼物呢?
“孙子一般的小儿子”
师: 由此可见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仅仅是吃糠咽菜吗?
不, 有战争就有人伤亡, 不管是战胜者还是战败者, 所以更可怕的是战争使很多人妻离子散, 使许多孩子成为孤儿。(板书:战争人民家破人亡)
师: 我们都喜欢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 对战争生活是怎样的感情? 作者呢?
总的来说, 这堂课还算成功, 但是也确实是形式较为单调, 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会多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 不断充实自己的课堂, 争取能够结合文章特色, 合理运用各种形式的教学。
学习本课除了要学生更加热爱和珍惜和平, 做到坚强、坚韧外, 还要让学生学会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学习本课除了要学生更加热爱和珍惜和平,做到坚强、坚韧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现在的大多数乡镇中学, 学生厌学, 缺少学习兴趣现象很严重, 尤其在语文阅读方面, 更是提不起兴趣。极少学生乐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 有的甚至思维处于“休眠”状态。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我没从小说入手, 只是把看作叙事文来处理, 设置的问题也比较简单, 重在通过梳理文章结构以及简单线索, 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认知, 再通过简单的句子分析, 来巩固学过的知识并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自信心。

大班科学设计意图及反思教案

大班科学设计意图及反思教案

大班科学设计意图及反思教案意图本课程旨在让大班学生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案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科学实验主题:1.水的状态变化:液体、固体和气体之间转化的实验2.物体的浮力和沉降: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和沉降规律3.磁铁的吸引力:观察磁铁对不同物体的吸引力4.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探索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实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实验准备: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并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3.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鼓励他们亲自参与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结果分析: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帮助他们理解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

5.反思: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讨论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帮助他们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2.参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估他们对实验结果的理解程度。

3.学生在反思环节中的表现,包括他们对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思考和改进方法的提出。

反思本课程旨在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我观察到学生们对实验操作非常感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

他们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解释也比较准确。

然而,我也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需要更加详细地介绍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其次,我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结果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最后,在反思环节中,我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
本教学内容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三年级第二学期第33-40页。

这一内容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了,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统计的整个过程,并能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计数,能用直条表示事物的多少,二年级学习的统计中,画的统计图纵轴上是每个数都出现的,学生只需根据提供的信息画出一格表示1或者一格表示2的直条图。

这节课是在二年级学习的统计的基础上延伸拓展,不仅要让学生会看隐去部分数的纵轴,正确读出一格表示几,会画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统计图,更要让学生体验到一格表示的数量应根据具体的数据和给出的格子数灵活制定,还要认识直条是横的也叫条形统计图。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在设计教案时我们把它分成了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主要是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所以在教学内容上选择儿童熟悉、亲近的生活素材作为数学学习背景来创设情境,以引发学习情感的共鸣与互动。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尝试、合作、分析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读懂统计图和绘制统计图能力。

教学反思: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我用奥运会金牌引入,在这层次的教学中既有对原知识内容的巩固(统计标题、统计项目等),也有知识的提高拓展,围绕知识的增长点(知道一格可以表示1、2,还可以表示10、20,甚至更大的数),练习中设计我们学校冬锻活动三年级学生跳踢比赛的情景。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一系列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新旧矛盾冲突中,产生“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需求。

帮助学生理解一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为下一节课如何确定单位长度这一问题做铺垫。

今后在课堂教学中,我更要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