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每一节课都有详细的三维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和突破方法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必修二地理教案15篇

必修二地理教案15篇

必修二地理教案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必修二地理教案15篇有关必修二地理教案【精选15篇】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2024地理必修2教案

2024地理必修2教案

2024地理必修2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2024地理必修2教案地理必修2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第一课时:介绍地理学
- 课程目标: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培养地理思维和观察能力。

- 教学重点:地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 教学内容:
- 什么是地理学?
- 地理学的基本领域和研究内容。

- 地理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第二课时: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 课程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理解地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

-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 教学内容:
-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 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哪些层次?
- 地球形状和内部结构的形成原因。

-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使用模型和图表进行解释。

第三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 课程目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认识地球季节的形
成原因。

-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季节的形成原因。

- 教学内容:
- 地球的自转运动是什么?
-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什么?
- 地球季节的形成原因。

-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使用动画和图片进行演示。

...
(依次编写其他课时的教学内容、目标和重点,按照教材的章
节顺序进行排列)
课程评价
- 课程评价方法: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程度,观察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观察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 评价工具:笔试、口头回答问题、观察记录等。

- 评价标准:能准确描述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和观察能力。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教案第一课单元导入与全册导读
研究目标
- 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了解本册教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教学重点
- 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
- 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教学准备
-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
-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并进行简单
的讨论。

2. 展示本册教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提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解释相关概念和知识。

4. 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引发学生对地理学
科的兴趣和思考。

5. 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布置相关预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地理学的定义
和研究对象。

同时,通过展示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
发散思维,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地理
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精选14篇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精选14篇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精选14篇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1一、教材在上节内容中,我们已经对宇宙中的地球进行了初步学习,为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万物生长靠太阳”,在本节内容中,我们要学习与地球以及人类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恒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由此,我们才能继续学习下面几节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关的内容。

所以,本节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1.在初中对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太阳辐射的分布已经略有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并总结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对于太阳活动的认识,学生刚刚接触,因此比较陌生,所以学生需要一个认识学习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结合太阳外部结构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以及特征。

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并能用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图片、资料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与同学共同探究,寻求结论。

培养分析问题、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课本中出现的地理空间分布图,掌握读图分析并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从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去学习、分析的习惯。

2.通过探究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

3.正确认识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通过读图,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太阳的外部大气结构与太阳活动的类型,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法、对比分析法。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高压、低压系统的活动规律与天气特点。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简易天气形势图分析各地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套(附教学计划)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套(附教学计划)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六单元。

三、学情分析从上期期末考试情况看,四个班的成绩比较趋于统一,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而且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四、教学具体措施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

同时,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后进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1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法2、读图分析、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二、教学重点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这就是城市化。

在第二章中我们一起来探讨城市以及城市化。

板书:第一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形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8页图2、1,注意观察比较三幅图中城市的形态,想想城市外部形态之所以不同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看图)总结:成都是团块状是因为在平原上;兰州沿着黄河谷地延伸呈条带状;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地区,地形崎岖不平,呈分散状。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城市形态收地形、水系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过渡:城市的形态差异不仅表现在外部形态的不同,在城市的内部,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形成城市的不同功能分区,从而形成不同城市内部不同的空间结构。

板书: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8-21页的内容,采取自学—指导的教学方法,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城市中的土地有那些主要的利用方式?(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2、阅读教材图2、2,观察城市中有哪些主要的功能区?分别是怎样形成?不同功能区有明确界线吗?(主要有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

无明确的界线)3、什么是集聚效应?4、城市分布最广泛的功能区是那种?(住宅区)5、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区出现怎样的分化?不同等级的'住宅区有什么差异?6、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什么位置?为什么?(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7、中心商务区有什么特点?它和一般的商业区有什么不同?8、读图2、5,说说常州市的工业分布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课题 1.1人口数量的变化设计教师罗兆旭授课教师时间第周月日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3.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重点难点重点:1、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难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解决措施.教法教具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第一步:尝试练习尝试练习学案上的试题第二步:考点扫描:考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考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第三步:写学案记知识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1)总趋势:不断增长.(2)不同的历史时期, 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3、世界人口的增长的地区分布特点:不平衡.(1)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见学案)A、从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看:亚洲人口增长最多B、从人口自然增长率看:非洲人口增长最快(2)国家之间的差异(见学案表格)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先学后教, 先试后导(3分钟)目标定向(1分钟)学生说出考点教师补充第一课时主要以记忆知识点为主, 学生限时记忆, 然后马上验收默写考试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学校名录参见:http:// /wxt/list. aspx? ClassID=3060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知识点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含义:在城市中, 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 也叫城市地域结构. 2.主要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3.形成因素(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影响地租的因素: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2)社会因素:收入导致住宅区的分化;知名度; 种族或宗教(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4.发展变化: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第四步:变式训练学案上例题作为变式训练题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 设置相关问题, 自己铺设道路, 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让学生学会图文转换.第五步:解惑答疑该环节为学生讨论探究本节课知识点和变式训练以及尝试训练的习题, 通过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生生质疑, 师生质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握.第六步:构建网络第七步:当堂检测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动态, 对记忆和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讲解和点评变式拓展, 感悟实践, 质疑互动(15分钟)合作探究, 视导讨论, 穿插巩固(3分钟)总结升华, 回扣目标(5分钟)限时独立, 快速反馈, 体验收获(5分钟)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教学过程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教材处理师生活动3.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布(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较少 , 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较多, 距离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第四步:变式训练学案上例题作为变式训练题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 设置相关问题, 自己铺设道路, 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让学生学会图文转换.第五步:解惑答疑该环节为学生讨论探究本节课知识点和变式训练以及尝试训练的习题, 通过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生生质疑, 师生质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握.第六步:构建网络第七步:当堂检测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动态, 对记忆和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讲解和点评变式拓展, 感悟实践, 质疑互动(15分钟)合作探究, 视导讨论, 穿插巩固(3分钟)总结升华, 回扣目标(5分钟)限时独立, 快速反馈, 体验收获(5分钟)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知识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影响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 3.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策略(1)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 , 减少城市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第四步:变式训练学案上例题作为变式训练题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 设置相关问题, 自己铺设道路, 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让学生学会图文转换.第五步:解惑答疑该环节为学生讨论探究本节课知识点和变式训练以及尝试训练的习题, 通过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生生质疑, 师生质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握.第六步:构建网络第七步:当堂检测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动态, 对记忆和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讲解和点评变式拓展, 感悟实践, 质疑互动(15分钟)合作探究, 视导讨论, 穿插巩固(3分钟)总结升华, 回扣目标(5分钟)限时独立, 快速反馈, 体验收获(5分钟)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区位条件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暖湿, 光热充足, 降水相对较多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土壤土壤肥沃水源灌溉条件较好区位条件区位优势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 农场规模大交通交通发达、便利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高科技科技水平高, 牧草和畜种优良政策政府鼓励扶持第四步:变式训练学案上例题作为变式训练题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 设置相关问题, 自己铺设道路, 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让学生学会图文转换.第五步:解惑答疑该环节为学生讨论探究本节课知识点和变式训练以及尝试训练的习题, 通过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生生质疑, 师生质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握第六步:构建网络第七步:当堂检测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动态, 对记忆和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讲解和点评变式拓展, 感悟实践,质疑互动(15分钟)合作探究, 视导讨论,穿插巩固(3分钟)总结升华, 回扣目标(5分钟)限时独立, 快速反馈,体验收获(5分钟)学校名录参见:http://www.zxxk. com/wxt/list. aspx? ClassID=3060。

高中地理必修2整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2整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 2整套教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过程1. 人口的自然增长(1 “世界 60亿人口日”时间:1999年 10月 12日区别:“世界 60亿人口日”与“世界人口日”的区别“世界 60亿人口日”是指世界上的人口达到 60亿;而“世界人口日”是世界人口到达 50亿的时间,即 1987年 7月 11日。

(2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①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②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均匀性。

A 图 1.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B 图 1.3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该图是一幅坐标图,纵坐标表示人口总数,横坐标表示年份,坐标系中的红曲线表示人口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 20世纪的一百年是人口迅猛增长的时期,从世纪初不足 20亿人口,到世纪末的 60多亿人口, 平均每 20年净增 10亿人口。

图中 20世纪 5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的曲线变陡,这说明在此时间段中,人口增长又变得更加迅猛,因为此时世界上发生了新的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地提高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世界人口急剧增加。

C 图 1.4 可以得出,到 200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从多到少的顺序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

2000年与 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图 1.6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中有两条曲线,一条表示出生率,一条表示死亡率,二者的差值是自然增长率。

从图上看,出生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大,自然增长率越高,两条曲线越接近,自然增长率越低,若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负增长。

高考地理必修二教案5篇

高考地理必修二教案5篇

高考地理必修二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考地理必修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地理必修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引入(视频内容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晖》),请大家看一段录。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的特点,刚才大家也看了视频,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板书: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二、民族构成与数量【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生(56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答屏幕上的问题.请生回答。

出示答案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3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4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出示图片归纳知识。

三、民族文化【承转】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币,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对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币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教案第一章人口与城市课时一人口与城市课前预习1.了解我国现今的城市化进程,并熟悉悉与城市化相关的有关概念。

2.理解我国城市化过程所涉及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因素。

课堂讲解1.学生必须学会对人口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

2.介绍我国城市化过程所涉及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因素。

3.介绍全球城市化进程和趋势,学生需了解国际经济和社会投资对城市化过程的影响。

课后演练学生将在学习本课时后提高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并在课后完成相关作业。

课时二城市与城市规划课前预习1.学生需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走向。

2.所学习内容中涉及到的城市规划概念、城市发展模式、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及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课堂讲解1.介绍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2.讨论不同城市规划的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3.学生将学习如何制定城市规划,并学习目前流行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课后演练学生将在学习本课时后了解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以及不同的城市规划方法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课时三区域经济发展课前预习1.学生必须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和局部经济发展的差异。

2.学生必须了解城市、农村和地区(如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影响。

课堂讲解1.在学习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局部经济发展的因素之前,学生必须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2.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预测/局部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预测。

3.在学习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影响。

课后演练学生将在学习本课时后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局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影响。

同时,学生将在课后完成和巩固相关知识的练习。

第二章农业与农村课时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课前预习1.学生将了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2.学生将了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村改革有何关联,并了解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在农村经济中的角色。

课堂讲解1.介绍农村改革对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影响,并了解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在农村经济中的角色。

必修二地理教案

必修二地理教案

必修二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3. 掌握地质、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4.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教学内容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规律;3. 地理环境的形成原因和影响;4.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教学难点:地球的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 知识授予(30分钟)(1)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介绍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多学科性质和学科交叉的特点。

(2)地球的结构和运动规律:a. 地球的内部结构:讲解地球的内部层次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的组成和特点。

b. 地球的外部结构:介绍地球的大气层、水圈和岩石圈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c. 地球的运动规律:讲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轴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地球季节变化的影响。

3. 形成原因和影响(40分钟)(1)地质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a. 地壳构造运动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地质现象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壳活动对地貌的塑造和地震、火山活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b. 砂土石沉积的原因和影响:介绍砂土石沉积的形成原因和相关地理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河流、风力等自然因素对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影响。

(2)气候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a. 大气环流和气候带的形成原因和影响:通过介绍大气环流和气候带的形成机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征和植被分布的关系。

b. 水汽和云的形成原因和影响:讲解水循环和云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水汽的循环对降水和气候的影响。

(3)生物环境的形成原因和影响: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和物种适应机制,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 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套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套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壳运动的原理;3. 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4. 熟悉地球环境和资源分布的格局;5.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了解地理学的定义及其学科内涵;- 掌握地理学科的分类和研究对象;- 理解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第二单元: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壳运动- 了解地球的构造层次和地壳的类型;- 掌握地壳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地球板块运动的特点;- 理解地震和火山等地壳运动现象的发生原因。

3. 第三单元:陆地的分布与特点- 了解世界陆地的分布格局;- 掌握各洲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解陆地的利用与保护问题。

4. 第四单元:海洋的分布与特点- 了解世界海洋的分布格局;- 掌握主要海洋的位置、形成与性质特点;- 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5. 第五单元:地球环境与资源分布格局-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水圈、生物圈等环境要素;- 掌握各种自然环境要素的分布格局;- 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资源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地理学科基础。

2. 示范法:通过地球的模型、实物和图表等示范教学工具,直观地展示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原理。

3. 案例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和资源利用问题。

4. 实践活动:组织实地考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环境和资源分布的格局。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质量和内容。

3. 测试评价:组织小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评学生的研究成果。

以上是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套。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壳运动的原理,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以及地球环境和资源分布的格局。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重点: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分布。

学习难点:通过不同的图表来判断人口增长特点。

【学习过程】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①三率的计算方法: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100%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为单位计算。

②三率之间的换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完成P3活动题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0年后会增加多少人?如果10年后,自然增长率变为1、7%,那时人口增加多少人?③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影响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数量多少的因素:、④读图1、2思考: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趋势?人口数量增长较快的时期?为什么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知识梳理】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的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增长的状况)。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2、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和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3、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总趋势:)历史时期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人口数量情况数量数量持续增加数量人口增长情况增长增长明显加快空前增长人口变化原因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死亡率下降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读图思考(图1、4)1、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4篇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4篇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4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4篇(高一地理必修二课件教案导学案),供大家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教案1:地球上的大气运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分布;2. 了解大气运动的类型及其规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大气的组成;2. 理解大气运动的类型及其规律。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提问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大气运动的变化;3. 讲述法:以教师讲解为主,结合教学PPT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解读;4. 总结法:通过小结的方式梳理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一张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有哪些运动,并与大气运动有何关联。

2. 学习展示:a. 大气的组成:通过教师PPT进行讲解,介绍大气的组成及其层次分布。

师生共同解读PPT上的文字和图表。

b. 大气的闪电: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大气中的闪电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闪电产生的原因。

c. 大气运动的规律:通过讲述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环流和风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气候和季节变化。

3. 学习实践:a.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操场或室外进行观察,引导他们观察大气运动的表现形式,如云的形状、移动速度等。

b. 板书总结:根据观察结果,让学生回到教室,通过板书总结大气运动的表现形式,并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

4. 练习与巩固:a. 布置练习题:在课堂结束前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答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b. 答疑解惑:回答学生对知识点的疑问,解析并纠正错误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大气的组成和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观察和分析大气运动的表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验和实地观察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发言机会相对较少,下节课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每一节课都有详细的三维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和突破方法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2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教学后记: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口迁移是人类经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3.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人口迁移地图或动画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效应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美国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4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教学后记: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能力目标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1)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2)教学难点1、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5【教学准备】示意图、文字资料一、环境承载力1、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资源————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因素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

——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教学后记: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城市外部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3.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和研究,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城市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6难点: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解决方法:讲述、分析判断、举例说明、多媒体辅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城市形态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5、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73、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历史文化(北京市)、种族宗教(黑人区)、建筑设计(欧洲中世纪城市绕教堂布局)、自然条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教学后记: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的等级、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的概念,了解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依据,理解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

2、了解城市等级体系的概念,理解不同城市等级在空间上的组合特点及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查找本省及本市地图,找出学生生活的市及镇的名称,对比分析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现实生活的案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差异;城市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难点:理解不等级城市服务范范围的差异解决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8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论:(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教学后记:第三节城市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