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答案(含六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如鸟叫声、读书声、铃声……归纳起来,声音是由 而产生的。
2. 小提琴发出悦耳的声音时, 在振动。
3. 在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也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 。
4. 声音能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如 、 、 等,声音通过 传播最快,通过 传播最慢。
5. 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 、 、 都有关系。
6. 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 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不一样。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1. 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2. 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
……………………………( )3. 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
………………………………………( )4. 固体物质要比气体物质的传声本领强。
………………………( )5.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高,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 )6. 当物体振动慢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高,当物体振动快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低。
……( )7. 固体能发出声音,而液体和气体则不能。
………………………( ) 8. 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 ) 9. 当我们闭上眼睛时就不能辨别出发声物体的方向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三套附答案

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A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拉伸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说明橡皮筋( )。
A.没有变化B.没有振动C.变化不明显2.把一根钢尺的一半伸出桌外,先轻轻拨钢尺,再用力拨钢尺,听到的声音()。
A.高低不同B.强弱不同C.一样3.敲击音叉的力越大,则发出的声音越( )。
A.高B.强C.低4.停止撞击后,大钟仍“余音不止”。
这是因为( )。
A.回声B.人的错觉C.虽然撞击停止,但大钟仍在振动5.橡皮筋拉得越紧,弹拨时发出的声音越( )。
A.高B.低C.不一定能听到6.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铁钉,大的铁钉发出的声音( )。
A.高B.低C.强7.发生地震灾难时,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质管道。
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很好地( )。
A.通风B.传热C.传声8.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A.固体B.液体C.真空9.声音是以( ) 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B.波C.气流10.下列关于鼓膜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听觉信号传递给大脑B.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C.将声波转化为振动11.把3枚硬币放人铁罐里,摇晃铁罐会发出较响的声音,( )能够让这种声音变得轻一些。
A.把里面的硬币用棉花包起来B.把整个铁罐用棉花包起来C.以上方法都可以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会影响听力,长期处于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B.为了让自己更投人地听音乐,我们应该尽量开大音量C.虽然环境很安静,但戴耳机听音乐时,音量还是要开到最大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音叉上的数字表示音调。
( )2.用不同的力敲击同-把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 )3.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定能听到声音。
( )4.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没有看到桌面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 )5.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 )6.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试题(含答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试题一、选择题1.同样是轻挠桌面的声音,贴着桌面听比坐在边上听要清晰,这说明()。
A.物质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B.声音的传播是单向的C.声音的传播距离比较短2.将鼓膜的振动传递到内耳的结构是:()。
A.耳蜗B.听小骨C.听觉神经3.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时,声音会()。
A.变弱B.不变C.停止4.人的耳朵收集铝片琴发出的声音,通过外耳道先传到()。
A.听小骨B.鼓膜C.耳蜗5.二胡、吉他、琵琶等弦乐器是靠弓或手让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
下列关于这些乐器演奏时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演奏时是通过弓勾动琴弦的力度来调节音高的B.吉他演奏时是通过拨动琴弦的时间长短调节音高的C.琵琶演奏时是通过改变琴弦的长短来调节音高的6.人耳的结构中,耳郭的作用是()。
A.将声音传到中耳B.收集声波C.将声音转化为振动7.下列乐器中,属于弦振动发声的是()。
A.笛子B.马头琴C.唢呐8.弹吉他时,由于振动产生声音的是()。
A.木头B.空气C.琴弦9.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0.在人耳的结构中,耳廓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声音B.将声音转化成振动C.将声音传到中耳二、填空题1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了。
12.将一根皮筋绷在纸盒上,绷得越紧,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越;绷得越松,振动发出的声音越。
(选填“高”或“低”)13.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的物体、的物质和能够接收声音的听觉系统。
14.耳朵是人体的器官,其结构分为,,三部分。
15.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不同。
16.对着空玻璃瓶口吹气,会听到“呜”声,这是振动产生的,当瓶中加入一点水后再吹,声音会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选择题: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A. 四季更替
B. 地球自转
C. 今天下雨(正确答案)
D. 昼夜长短变化
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该将温度计放置在什么位置?
A. 阳光下直射的地方
B. 阴凉、通风的地方(正确答案)
C. 室内靠近暖气的地方
D. 室外靠近墙壁的地方
下列哪个工具可以用来观察天空中的云量和云的类型?
A. 显微镜
B. 望远镜
C. 量雨器
D. 天气日历和云图(正确答案)
在记录天气情况时,我们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的观察?
A. 风向和风速
B. 降水量
C. 云的种类和数量
D. 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正确答案)
下列哪种天气现象通常伴随着降水的发生?
A. 晴天
B. 阴天(正确答案)
C. 多云
D. 雾天
在制作天气日历的过程中,我们记录每天的各种天气现象,主要是为了什么?
A. 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正确答案)
B. 记录每天的心情变化
C. 装饰我们的科学笔记本
D. 比较不同季节的天气差异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风向的表示方法?
A. 东风
B. 南风
C. 西风
D. 上下风(正确答案)
使用风向标测量风向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A. 将风向标放置在室内
B. 确保风向标可以自由转动(正确答案)
C. 只观察风向标箭头的指向
D. 不需要记录观察的时间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气候特征,而不是天气现象?
A. 今天刮风了
B. 明天可能会下雨
C. 这个地方夏天很热,冬天很冷(正确答案)
D. 今天早上有雾。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一般情况下,成年女子的声带比成年男子的短,振动速度快,这说明()。
A.女子音高比男子高B.女子音高比男子低C.女子音量比男子高2.敲击下图三根铁钉,发出声音最高的是()。
A.B.C.3.关于声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4.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越()。
A.响B.轻C.不一定听到5.小红拿了六根相同的试管,在里面装上不同量的水,自制了一个小乐器(如图),她用嘴吹试管,主要是靠()振动而发出声音的。
A.试管内的水B.试管内的空气C.整个试管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B.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7.如图,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不接触水槽壁),我们能听到“砰砰”的敲击声,这个实验能够证明()。
A.水不能传播声音B.水能传播声音C.无法确定8.下列情景中,正在发出声音的是()。
A.拉紧的橡皮筋B.静止的音叉C.被拨动的钢尺9.敲锣会让我们听到锣声,当锣停止振动,声音()。
A.还将持续一段时间B.立刻消失C.就越小10.电视机的声音太小了,用遥控器把声音调大了一些。
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机的()。
A.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B.声音高低发生了变化C.声音音色发生了变化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1.物体振动的()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2.用纸卷成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微弱的声音;拿掉纸喇叭,再听同样的声音。
通过比较发现,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比拿掉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这说明纸喇叭有()的作用。
这个模拟实验研究的是()的作用。
3.敲击下面的排钟,哪边的声音高?哪边的声音低?请按照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排序。
声音由低到高排序:()4.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完整答案【精选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宇航员在月球上通话,帮助传播声音的是()。
A.空气B.地面C.无线电波2.二胡弦绷直后,拉动它发出声音。
把弦再绷得紧一些,再次拉动它,听到发出的声音()。
A.比松的时候音高高B.比松的时候声音弱C.比松的时候声音低3.听诊器的探头与()的作用相似。
A.听小骨B.耳蜗C.耳郭4.要让正在发声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应该()。
A.立刻用手捂住锣,使锣面不再振动B.停止敲击 C.用手捂住锣槌5.唐代诗人张继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了客船中的人听到远方的场景。
此时听到的钟声是通过()传来的。
A.水面B.客船C.空气6.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给我们的?()A.闹铃→空气→耳朵→闹钟的外壳B.闹铃→空气→闹钟的外壳→耳朵C.闹铃→闹钟的外壳→空气→耳朵7.外耳由耳郭和()组成。
A.鼓膜B.外耳道C.听小骨8.声音在()传播速度最快。
A.固体B.液体C.气体9.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B.棉线C.纸杯10.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A.音量B.响度C.音高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如流水声、唱歌声、铃声……归纳起来,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它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2.()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3.声音的()可以用()描述。
4.敲击音叉,然后轻轻按住,感觉音叉在()。
5.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的振动。
6.许多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比如:二胡、()等。
7.我们通常把声音的轻重称为声音的()。
8.耳蜗将()转化为听觉信号,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9.二胡、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
10.从外到内,耳的结构是由()、()、()三部分组成。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带答案(综合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 共20分)1.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做法是()。
A.拉伸皮筋B.按压皮筋C.弹拨皮筋2.下面几种做法中, ()不能发出声音。
A.敲击鼓面B.弹奏钢琴C.按压皮筋3.()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
A.把橡皮筋拉开拨动B.拉松一点C.把橡皮筋用力搓4.()不属于家里的声音。
A.菜市场的吆喝声B.炒菜的声音C.打呼噜的声音5.声音在下列哪种物质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A.空气B.水C.钢铁6.不能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有()。
A.音色B.松紧C.长短D.粗细7.如图, 铝片琴()边的音高, ()的音低。
A.左边, 中间B.右边、左边C.中间, 左边8.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尖”, 表明他说话的()。
A.音量大B.音调高C.声音好听9.下面声音中, 刺耳的是()。
A.朗朗的读书声B.巨大的爆炸声C.小溪的流水声10.我们唱歌能发出声音, 是因为()。
A.声带在振动B.空气在振动C.嘴唇在振动二.填空题(共10题, 共46分)1.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和()三种。
2.上课时, 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传入学生耳中的。
3.通常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在()中的传播速度之, 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小。
(均填“固体”“液体”或“气体”)4.一根橡皮筋, 用相同的力量拨动时, 橡皮筋拉得越紧, 声音越(), 拉得越松, 声音越()。
(选填“高”或“低”)5.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决定的。
同一物体, 振动越快, 音调越();振动越慢, 音调越()。
6.鼓声是由()振动产生;二胡的声音是由()的振动产生。
7.耳郭, 又叫耳廓, 它的作用是()。
8.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 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 直至()。
9.用纸卷成一个“喇叭”, 用这个纸喇叭听微弱的声音;拿掉纸喇叭, 再听同样的声音。
通过比较发现, 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比拿掉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 这说明纸喇叭有()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全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小明发现有一根琴弦声音有些低,他应该()。
A.用力弹B.将这根琴弦调松一些C.将这根琴弦调紧一些2.声音是由发声体的()而产生的。
A.振动B.摆动C.运动3.用越大的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越()。
A.强B.弱C.没有变化4.鼓膜受外耳道传递的声波而产生()。
A.声音B.振动C.音质5.电视机里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A.声带B.空气C.喇叭6.声音产生的根源是()。
A.摩擦B.空气C.发声器D.物体振动7.下列音阶中音最高的是()。
A.哆B.发C.索8.通过“弦的音高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我们知道:()。
A.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B.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C.长而粗、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一样高9.要让正在发声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应该()。
A.立刻用手捂住锣,使锣面不再振动B.停止敲击 C.用手捂住锣槌10.下面对“昨晚雷声很大”的描述错误的是()。
A.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来的B.雷声很大,说明音量很强 C.我们听到雷声是因为耳道中听小骨振动产生的二.填空题(共10题,共34分)1.上课时,老师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传入同学们的耳朵中的。
2.相同的杯子装不同量的水,杯子里水越多,声音();杯子里水越少,声音()。
3.声音可以用高、()强、()等词来描述。
4.图书馆传来“哈哈哈”的笑声,这是(),是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之一。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振动,并通过这些()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6.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等,都可以说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7.人的耳可以分为()、()、()三部分。
8.敲击不同水量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水越多声音越()。
9.用小锤敲击两个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管,发出的声音高的是()。
10.各种物体,只要()就必然发出声音,如果想让声音停止,就必须设法让物体停止()。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我们耳朵里的()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A.听小骨B.鼓膜C.耳蜗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了。
A.变小B.变热C.振动3.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做法是()。
A.拉伸皮筋B.按压皮筋C.弹拨皮筋4.先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1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
再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逐渐变长,用同样的力量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越来越()。
A.无法确定B.高C.低5.在弹奏吉他时,若想要使它发出的声音响一些,可以()。
A.调节弦的松紧度B.用的力气大一点C.用的力气小一点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B.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C.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7.我们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朵中()的作用。
A.耳廓B.外耳道C.鼓膜8.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乐器,由7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弦组成。
小雅弹古琴时,要使它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可以()。
A.弹更粗的琴弦B.弹得更用力一些C.轻轻地弹9.唐代诗人张继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了客船中的人听到远方的场景。
此时听到的钟声是通过()传来的。
A.水面B.客船C.空气10.演奏家停止拨琴弦,琴声还能持续产生,主要原因是()。
A.琴弦还在振动B.人们还沉浸在音乐中C.空气能传播声音二.填空题(共10题,共34分)1.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
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4.()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5.声音能在()体,()体,()体中传播。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达标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B.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在我们耳朵里,时时刻刻都在接收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的结构是()。
A.鼓膜B.听小骨C.听觉神经3.拨动()的声音最强。
A.皮尺B.塑料尺C.钢尺4.古代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远方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说明()能传播声音。
A.空气B.液体C.固体5.敲击下图三根铁钉,发出声音最高的是()。
A.B.C.6.如图,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不接触水槽壁),我们能听到“砰砰”的敲击声,这个实验能够证明()。
A.水不能传播声音B.水能传播声音C.无法确定7.用相同的力敲击相同长度,粗细不同的钢管,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A. B. C.8.敲锣会让我们听到锣声,当锣停止振动,声音()。
A.还将持续一段时间B.立刻消失C.就越小9.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A.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走B.游客听到瀑布倾泻而下的声音 C.海边的人听到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10.要让正在发声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应该()。
A.不再敲了B.马上用手按住锣面,使它不再振动C.继续轻轻地敲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有关。
2.把纸卷成喇叭状,将小的一端放在耳朵上,这时会感到听到的声音比平时(),这说明耳郭的作用是()。
3.()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4.鼓声是由于鼓面的()产生的;我们听见的鼓声是通过()传播的。
5.我们通常把声音的轻重称为声音的()。
6.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7.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会改变。
伸出(),振动(),声音();伸出(),振动(),声音()。
8.在自然界里,声音有()有弱,有()有低。
9.声音的产生是由()引起的。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在探索尺子音高变化的实验中,把钢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可以听到不同音高的声音。
通过观察发现,下列因素会影响尺子音高变化的是()。
A.振动幅度B.振动快慢C.两者都不是2.下列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远离噪声B.控制物体发声C.耳机音量开到最大3.下列不属于噪音的是()。
A.机器的轰鸣声B.午夜的钢琴声C.教师上课4.我们听到周围不同的声音,主要原因是()。
A.声音的高低不同B.声音的强弱不同C.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5.当我们吹笛子时,我们听到了声音,这是因为()。
A.笛子的振动发出了声音B.笛子和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C.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6.我们耳朵里的()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听觉神经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说话的声音是靠嘴唇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用手握紧发声的音叉,声音就会停止 D.经常掏耳朵会影响听力8.声音在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从强到弱,依次是()。
A.固体、液体、气体B.固体、气体、液体C.气体、液体、固体9.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做法是()。
A.拉伸皮筋B.按压皮筋C.弹拨皮筋10.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A.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走B.游客听到瀑布倾泻而下的声音 C.海边的人听到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二.填空题(共10题,共54分)1.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传入学生耳中的。
2.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可以在()、()、()中传播。
3.我们学到的描述声音的词汇主要有()、低、()、弱、()、刺耳、难听、()等。
4.中耳部分包含有一个薄薄的半透明的膜叫作(),与它相连的、像骨头一样的东西叫()。
5.人的耳朵由外耳、()和()三部分组成。
6.一个振动的物体(发声)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振动。
教科版(新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B.声源一定在振动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2.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呜呜”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
A.空气B.瓶口C.瓶子D.无法确定3.噪声对于我们的健康()。
A.不影响B.有危害C.有益处4.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A.固体B.液体C.空气D.真空5.下面图片中与声波传播状态相似的是()A.像太阳B.像水波涟漪C.像波浪6.我们耳朵里的()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然后通过其他器官将声音信号传入中耳、内耳。
A.鼓膜B.听小骨C.耳蜗7.吹奏笛子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振动产生的。
A.笛子本身B.笛子中的空气C.吹奏者的嘴唇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B.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C.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10.如下图所示,用同一根橡皮筋拉成长度不一的三种情况,分别用同样的力拨动,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A.B.C.11.为了保护听力,正确的做法是()。
A.经常戴耳塞听音乐B.在教室里大声喧哗C.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二、判断题12.要想让敲响的锣声停止,可以用手捂住锣面。
()13.声音只有音量高低之分,没有强弱的差别。
()14.小区内开车,前边行人走路慢,为了安全可以连续鸣笛提醒。
()15.现在有很多高科技产品不用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16.长短不同的琴弦,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7.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8.皮筋琴声音的强弱变化跟拨动皮筋的幅度有关。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一、填空题【28分】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以()的形式传播。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
4、外耳分为()和()两部分。
5、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6、听觉神经的作用是()鼓膜有()的作用。
7、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8、橡皮筋拉得越紧,弹拨时发出的声音越()。
二、判断题。
【8分】1、用不同的力敲击一支音叉,声音的强弱会发生变化。
()2、音叉是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一种发声仪器。
()3、只要有声音,就肯定有某一种物体在振动。
()4、声波和水波一样,只能在水平方向向上传播。
()5、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
()6、我们说话时声音的高低与声带振动的快慢有关。
()7、我们听到的别人说话声,是通过耳朵传播的。
()8、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三、选择题。
【16分】1、击打音叉后,迅速将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看见水面( )。
A.出现一圈圈的波纹B.动一下就不动了C.没有变化2、关于弯折钢尺和拨动钢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弯折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强B.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说明钢尺在振动C.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越长,发出的声音越高3、一边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边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
A.越来越高B. 越来越低C. 一样高4、音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是()。
A.物体振动幅度大,音量大B. 物体振动幅度小,音量大C. 物体振动速度快,音量大5、用相同的力击打三根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空心钢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长的钢管B. 最短的钢管C. 长度居中的钢管6、如图,古代人经常用“伏婴而听”的方法侦听城外的敌人是否在擦地道。
这种方法利用的是()的原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单元全练全测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我们在记录天气日历时要关注的天气特征。
2.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________、层云和________。
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________。
3.风向可以用________来测量,它的箭头指向风________的方向,当箭头指向西南,就是________风。
4.降水量一般以,________为单位计量。
5.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叫________。
6.晴空万里、阴云密布、阳光灿烂、大雨倾盆都是描述________现象的。
7.气象站在测量气温时,要将温度计放在________内。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9.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叫________。
某市某日24小时的降水量是15毫米,按降水量等级来分,属于________雨。
10.“ ℃ ”是气温的单位符号,读作________。
二、判断题。
11.如果天空中有积雨云,那么就一定会下雨。
()12.同一时间,学校任何地方的气温都是一样的。
()13.在读温度时,我们的视线可以斜着看温度计液柱的液面。
()14.如果风大到很难撑伞走路了,那么这时的风力已经有六级了。
()15.风是看不见的,所以无法判断风的方向。
()16.下雨前,燕子、蚂蚁等小动物会做出一些反应。
()17.不同高度和形状的云能告诉我们不同的天气信息。
()18.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
()19.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主要是根据经验进行的,不需要掌握充分的信息。
()20.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14时。
()三、选择题。
21.气象部门报告降水概率为70%以上,就是说( )。
A.有下雨的可能性B.下雨的可能性很大C.下雨的可能性很小22.下列有关动植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 共20分)1.敲打音叉会发出声音, 敲打停止了仍能听到一段余音, 这是因为()。
A.音叉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B.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C.敲打停止后音叉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2.如果将手放在耳后, 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 我们听到的声音()。
A.比原来响B.比原来轻C.跟原来一样3.下面的音符中, ()是最高音。
A.6B.7C.i4.下列哪种声音听上去会让人心情愉悦()。
A.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B.悠扬的钢琴声C.农贸市场的喧哗声5.下列关于声音的传播的描述, 正确的是()。
A.声音沿着一个方向传播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中, 没有依靠任何物质C.敲锣时, 要使锣停止发声, 可用手按住锣面6.耳朵结构中, 感觉声音的部分是()。
A.外耳B.中耳C.内耳7.同一个物体, 振动幅度越(), 发出的声音越强。
A.大B.均匀C.小8.物体振动得越快, 发出的声音()。
A.越高B.越低C.不变9.人在听远处声音的时候, 往往会把手掌放在耳朵的后面来增加听觉效果, 这是为了()。
A.加大面积B.增大耳郭收集更多的声波C.美观、好看10.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强弱、大小、轻重, 都是指()。
A.音量B.音高C.音色二.填空题(共10题, 共58分)1.物体在()时, 也会引起其他周围的物体(), 声音是以()的形式向()传播, 当()遇到物体时, 会使物体产生() , 声音就这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越快, 发生的声音就越();物体振动的越慢, 发出的声音就越()。
3.声音可以用高、()强、()等词来描述。
4.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决定的。
同一物体, 振动越快, 音调越();振动越慢, 音调越()。
5.()的弦, ()的弦, 振动频率(), 音高()。
6.在我们的周围, 声音无处不在。
我们的喉咙有一个能发出声音、控制自如的器官是()。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专项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专题训练专项1 声音考点1 自然界的声音1.下列声音中属于人类生活产生的是()。
A.雷雨声B.风声C.琴声2.看到如右图所示的图标时,我们应该()。
A.严禁说话B.轻声说话C.正常说话3.小科在公园里听到了以下几种声音,听起来比较刺耳的是()。
A.鸟叫声B.喇叭声C.水流声4.观察右图的《小星星》乐曲,其中音调最低的音符是()。
A.1B.4C.6考点2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_产生的,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____________。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咙处,就能感觉到它在____________。
3.蟋蟀是昆虫,它的鸣叫声是由翅膀振动发出来的。
()4.小明边吹口哨边在操场上散步,口哨声是()振动产生的。
A.嘴唇B.空气C.声带5.下列情况中,能发出声音的是()。
A.拉伸皮筋B.用手将鼓面下压C.拨动、拍打钢尺6.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喉咙B.声带C.口腔7.我们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却没有发出声音,因为它()。
A.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太硬了C.没有振动8.鼓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鼓面,鼓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A.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B.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C.手挡住了空气的振动考点3 声音的传播1.声音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在物质中传播的,老师上课说话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同时通过______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
吹竖笛时,是笛子中的____________在振动。
2.“隔墙有耳”是因为____________能传播声音;花样游泳的选手头部潜入水中时,仍能随音乐起舞,是因为____________能传播声音。
3.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主要是靠空气来传播声音的。
()4.固体振动能发出声音,而液体和气体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声音是物体的( )产生的,( )停止声音就停止了。
2、音高是由物体的振动的( )决定的,物体振动得动的越快音高越( )。
3、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中,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 ),振动得越( )。
4、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当( )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
5、人的耳朵可以分为( )、( )和( )三个部分。
6、( )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这弄得器官。
7、声音强弱是受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
8、古筝的琴弦越粗的,振动的就越慢,音高就越( )。
二、选择(每题2分,共14分)
1、用嘴对着大小相同的4支试管吹气,下列哪支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
A 、不盛水的试管
B 、盛
21管水的试管 C 、盛4
1
管水的试管 2、调节电视机的声音旋钮,改变的是声音的( )
A 、音量
B 、音调
C 、音色
D 、音高 3、怎样可以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些? ( ) A 、把橡皮筋拉的紧一点 B 、把橡皮筋拉得松一点 C 、用力搓橡皮筋 4、唱歌、说话发出声音主要是由于( ) A 、嘴唇在振动 B 、声带在振动 C 、空气在振动 D 、舌头在振动
5、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
C、真空中也能传声
D、敲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可用手使劲按住锣面不让其振动。
6、以下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汽车的喇叭声
B、悦耳的儿童歌曲
C、百灵鸟的叫声
7.上课时,即使老师背着你讲课,你也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
A. 一个方向的
B. 前后的
C.左右的
D.四面八方的
三、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2、声音过高或过强都不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
()
3、物体即使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
4、只要有声音,就一定有某个物体在振动。
()
5、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
6、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
()
7.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
()
8.空气能传播声音,但是而水却不能传播声音。
()
9.金属与空气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一样的。
()
10.铝板琴上的铝板越大,发出的声音越高。
四、连线题(每线1分,共6分)
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所在的位置连起来。
听觉神经耳蜗外耳道耳郭鼓膜听小骨
五、简答(4分)
1、简单说说如何改变古筝上的某一根弦的音高?
2、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互相通话必须借助无线电?
六、实验探究(1题6分;2题23分;3题12分,共41分)
1、观察物体是否发声。
(6分)
2、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23分)
A、填写(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记录数据。
(8分)
B、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绘制图表。
(8分)
C.通过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和音高变化的记录表与柱状图,我们发现:(5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