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爷爷》 教学案例分析·优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段音乐《榕树爷爷》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通过《榕树爷爷》的教学,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进行分析与总结。本文从导入、体验、新授等几个方面分析教学的设计,再结合实际教学对每个部分进行思考,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同时也希望实现合唱教学的一个突破。

关键词:案例分析编花篮总结

一、案例背景

歌曲《榕树爷爷》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旋律抒情优美。《榕树爷爷》语意深刻,其歌词抒发了孩子们对榕树爷爷的深情与依恋。并用拟人化的手法,隐形化地描述了榕树爷爷见证孩子们的成长。通过孩子与榕树爷爷的“对话”,也描述了即将毕业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并用这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把合唱所学的知识融入其中,通过“想一想二声部合唱有什么特点”的思考,引导学生从二声部合唱中,体会和榕树爷爷悄悄“对话”依依不舍的情感。同时通过这首富有内涵的歌曲,使孩子们的纯真友谊与情感得以表达和宣泄,给学生传递积极向上与友爱互助的“正能量”。

二、教学内容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榕树爷爷》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二声部合唱的特点,尝试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榕树爷爷》,感受乐曲表达的依恋之情。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与表现,体会二声部合唱的特点,积极参与二声部合唱,分小组表现合唱歌曲。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二声部合唱。

(二)难点:准确地唱出附点、休止符等节奏,唱准大跳、小跳音程,感受多种音乐元素刻画的音乐形象。

五、教学准备

教材、钢琴、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片断

片段一:聆听歌曲,划分段落

(一)聆听感受歌曲,说说歌曲中旋律相同的部分。(引出“引子”“尾声”)

(二)复听歌曲,说说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三)“引子”与“尾声”有什么特点?

【分析】:

《榕树爷爷》这首歌曲结构很完整,由“引子”“主歌”“尾声”三个部分组成。很有特点的是,歌曲的“引子”和“尾声”,这两部分有着相同的旋律,只是在合唱声部上有所互换。这一部分的设计,我主要是针对这一头一尾。首先找出相同的部分,这样在认知上就能让学生先有个基础感受,一头一尾两段旋律相同,在演唱时唱的一样就对了。那么在这个相同的基础上又存在着不同,有何不同?这个不同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歌谱找出来,教师只做引导。整个聆听的版块主要是让学生找出歌曲的一头一尾两个部分,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部分既有相同的旋律,也就是唱的是一样的,又有不一样的部分,就是歌曲分声部演唱,每个声部在引子与尾声的部分却又不一样。其实说的复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反馈回来的成果普遍还是很好的,都能够找到相同与不同,也能够在演唱时掌握好这个部分的旋律。

片段二:学唱“引子”“尾声”

(一)出示一组音程卡片,教师带领学生做柯尔文手势唱四组音程(随时关注学生的音准)。

(二)问:这些音连起来,旋律的走向是怎样的?(下行)师指导演唱(声音的强弱)

(三)明确“呣”的节奏,加入音程旋律练习。

(四)分声部表现引子与尾声,注意情绪与声音的表现。

【分析】:

针对引子与尾声的学习,在之前聆听时已经奠定了基础,初步已经掌握了他们的特点,在学习演唱时,重点教学就放在了音准、节奏、声音的表现上了。首先将哼鸣部分的旋律以音程形式出现,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音的高低,在明确旋律的走向后,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同时必须强调声音的使用,这个部分是孩子们对“榕树爷爷”的呼唤,所以要强调学生在演唱时不能够唱太重,要用呼唤的音量来表现。“呣”在哼鸣时也要轻声表现。这个

部分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准确的掌握到哼鸣部分的节奏,有的是整个小节休止,有的是前两拍休止,教师有必要在这个部分通过打节拍,学生聆听感受并学习的方式来掌握。在实际教学后,这一部分的表现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节奏以及音准,就是在声音以及情感的表现上还需要再多练习与投入。

片段三:学唱歌曲主歌部分

(一)生随范唱跟唱歌曲主歌部分。

(二)跟琴练唱一声部,先唱旋律后唱歌词(学唱时要强调声音的表现)。

(三)二声部部分的学习

1、聆听二声部的演唱

2、唱旋律,明确节奏

3、唱歌词

4、随音乐只唱二声部

5、随伴奏只唱二声部

(四)完整练唱歌曲的主歌部分

1、不分声部,分别练唱一声部、二声部

2、分声部,练唱主歌部分,唱两遍,第二遍交换声部。

【分析】:

歌曲的主歌部分也是歌曲内容的主要表现部分,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是用声音来表现歌曲传递的感情,同时要解决的难点就是主歌的合唱部分。首先在教唱之前,先让学生跟唱,再次熟悉歌曲的主歌部分,在自己心里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聆听两个声部,锻炼能够听辨合唱这一演唱形式的能力。然后在学唱歌曲的一声部时,首先学唱旋律,唱好旋律是基础,这也是学唱歌曲的必要阶段,有旋律才能将歌曲唱的准,然后填入歌词演唱,在歌词演唱的过程中强调声音的表现,这样一开始就让学生把情感带入,能够更加投入地演唱歌曲。合唱是主歌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在这个部分我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先旋律后歌词,然后反复练唱,记住二声部的旋律与节奏,让这个部分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的印象,这样在演唱的时候不会太容易被带跑。《榕树爷爷》这首歌曲其实算

是比较简单的合唱歌曲了,大部分的合唱部分都是以轮唱的形式出现的,只有一小部分是高低声部同时演唱的,这大大降低了合唱的难度,这也是我利用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合唱的一个原因。很多时候一提到合唱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很头疼,因为的确不容易演唱,既要保证自己的音准,还要在同时演唱时尽量不被一声部的主旋律带走,这一直以来都是难点中的难点,也是考验学生和老师的一个部分。这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重新认识了一下合唱,虽然只是简单的合唱歌曲,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努力,掌握了这首歌曲的合唱部分,同时也听到通过自己声音表现出来的合唱,这是一种满足也是一种收获。

在实际教学中,不论是基础较好的班还是基础较差的班,这首歌曲的表现都让我比较满意,也使得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得意实现,合唱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

结语

以上,就是我对于《榕树爷爷》本课的教学案例分析。通过一节课的设计、实施与反思分析,我感受到,一节课不会只是教师的一节课,而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的一节课。

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真正将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同时音乐课不同于其他主课的教学,应该更加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不断的体会、演唱、表演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这才是一节音乐课的终极目标,我也会朝着这个目标一直前进!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