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万州生态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摘要】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剖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业生产、工业排放等因素;然后,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未来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三峡库区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对策探讨、效果评估、保护建议、未来展望、结论总结、研究成果、环境保护。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研究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峡库区地处长江上游,水域面积辽阔,人口密集,生态脆弱,生态环境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在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水资源开发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农田土壤退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开展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研究,有助于有效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进行探析,为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文水资源基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

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研究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研究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研究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对于保护和建设其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三峡库区是一个生态脆弱区域,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保证库区水质的安全和稳定;控制三峡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河流淤积;保护库区生物多样性,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库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的生态功能;加强粮食作物生态种植,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河流管理,对于河流水质、水量、流速等进行合理调配和管理。

其次,应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

三峡库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建设库区绿色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修复生态系统,恢复水域、湿地和山区的自然生态;建设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发展生态旅游业,保护和开发库区独特的生态资源;加强农村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农田和水源。

此外,还需要加强库区生态环境管理。

三峡库区是一个复杂的区域,需要加强管理,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

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库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加强环境执法,打击环境污染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技术进步。

总之,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和加强管理,可以保护和发展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万州区为例中期报告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万州区为例中期报告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万州区
为例中期报告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三峡库区的背景和土地利用现状。

三峡库区是
中国三峡工程建设后形成的一个大型水库区,涉及重庆市、湖北省和四
川省。

由于工程建设,导致部分土地被淹没,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土地利
用和生态环境问题。

万州区是三峡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典型的
山地区,总面积2206.49平方公里,是三峡库区中最大的县(区)。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等。

本研究旨在评价三峡库区万州区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体
研究内容包括:
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通过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三个时间段(2000年、2015年和2020年)万州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探讨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生态风险评价:采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
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风险。

3. 生态保护对策:基于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对策,包
括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制定生态修复方案等。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初步工作,发现万州区
耕地面积在过去20年中减少了约9%,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约4倍,林
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

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
我们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分析和评价。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摘要】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进行了探析。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目的与意义。

在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存在的污染源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并探讨了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确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

在强调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策略,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现状、污染源、对策、产业结构、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峡库区是中国最大的水库,位于长江上游。

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着水资源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重问题,对于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深入研究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造成污染的主要源头,并提出可行的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文章将重点讨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以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目的与意义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而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对于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和人民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深入研究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讨其现状和解决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目的在于分析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当前情况,探讨污染源及治理对策,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峡库区是中国最大的水库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行,库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土壤质量下降,水质受到污染,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同时,由于库区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污染源复杂多样,治理难度大。

研究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的背景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质量对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也威胁到当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减少污染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其污染源及治理对策,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水库之一,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长期的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农村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污染源、治理对策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和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为三峡库区及其他类似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深入了解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2.研究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源和分布情况,探讨主要污染源的特点和影响;3.探讨针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和措施,并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4.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建议,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1.3 研究意义三峡库区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拥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

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对于该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污染源分析,可以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支持和指导。

关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情况采访调研的报告

关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情况采访调研的报告

关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情况采访调研的报告为进一步正确引导舆论,科学回应社会关切,树立三峡工程良好形象,全面展示三峡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三峡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014年4月11日至16日,综合司、水库管理司及新华网、人民网有关单位同志组成调研组,先后赴湖北省、重庆市有关部门、单位就社会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开展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情况采访调研活动,这次采访调研行程1000多公里,深入水利部长江委长江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湖北省地震局地震监测中心、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三峡集团枢纽管理局、长江委水文局上游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重庆市万州区气象局等基层一线,分别就三峡水库诱发地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珍稀植物保护、干支流水文水质监测、局地气候、防洪控制及泥沙等监测情况进行采访调研。

在此期间,还参加了三峡集团举办的珍稀鱼类放流活动。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采访调研活动概况三峡工程建设及运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乎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还关系到国家淡水战略储备库的安全及流域几千万人的生存与发展,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三峡工程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在三峡建委积极组织协调下,从1996年起,组建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

该系统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地方的现有专业力量,围绕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工作,对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及时预测预报。

(一)采访调研长江防洪模型情况。

4月11日下午,调研组赴水利部长江委,听取了长江科学院关于长江防洪模型情况介绍,观看了长江防洪模型3D宣传片,考察了长江防洪模型中央控制室和模型实验室。

长江防洪模型项目包括实体模型和数学模型,总体研究范围为长江中下游宜昌至大通河段,全长约1123km,是水利部江湖治理及防洪重点实验室。

其中实体模型模拟范围为长江干流枝城至螺山河段、荆江三口分流道和洞庭湖区及四水尾闾,数学模型模拟范围为长江干流宜昌至大通,包括其间主要支流、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及分蓄洪区等。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究与对策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究与对策
5.2.6 强化对船舶污染的防治和管制
制定完善管理法规,加强环保思想意识的宣传教育,开展了船舶防污监测工作,以防止船舶油污染、垃圾及毒化物污染为重点,加大了污染事故的查处力度;加大监管力度,督促船舶按规定配备防污设备和防污文书,完善船舶垃圾定点交付制度,组建了垃圾、残油回收船舶;制定了溢油应急计划,提高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同时,也要加快岸上船舶污染接收系统的建设,通过配套建设船舶废弃物岸上接收处置设施、化学危险品船舶洗舱、处理设施,为船舶污水和垃圾能上岸及时得到妥善处理,提供基本条件。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做为世界级的水利工程里程碑自开工起别受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而成坝后引来的一系列库区生态环境问题更是日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库区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各级政府从1993年三峡工程开工建设起18年来更是坚持不懈地长期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这些工作还远远不够,如若使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能够长期的就、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下去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多、做得更细、做的更远!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究与对策
1.概述
2.立项背景
2.1 三峡大坝及三峡库区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宣布开工,位于三峡河段的西陵峡,坝址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下距葛洲坝水利枢纽38千米。从此,便形成了“三峡库区”这个中国地理上相对较新的地名词。
三峡库区指的是长江流域因三峡水电站的修建从而被淹没的地区。它包括湖北省所辖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恩施州所辖的巴东县;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及重庆核心城区(包括渝中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江北区)。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它跨越大巴山及鄂西山地,位于北纬28°31′~31°44′,东经105°44′~111°39′之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0 个县区,总面积约719 万km2 ,总人口3 000 万人,其中三峡工程城乡移民120万人。库区土地面积约13 万km2 ,其中耕地面积2141447 万hm2 ,山地约占土地面积的6411 % ,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山区。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
总结词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展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 时,如何推进绿色重发挥库区地理优势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例如,建设了沿江高速公路、铁 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同时推广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绿 色出行方式。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交通对库区生态环 境的破坏和污染,促进了绿色交通的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 费中的占比。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 消耗。
0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对 策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促进产业集聚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污染排 放。
推行清洁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 染排放。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绿色低 碳发展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
强化城市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气候条件优越
三峡库区气候属于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有利于生物 多样性。
生态系统重要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生 态屏障,对维护全国生态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
库区周边工业废水、农业 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 致水质严重污染,影响生 态系统健康。
植被破坏
库区建设过程中大量砍伐 森林、填埋湿地和破坏植 被,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

小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四年级一、调查内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二、调查方式参考途径:新闻网、三峡网、长江科学院文献。

方式:查阅网上资料及文献三、调查过程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区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环境保护基础比较薄弱,环保投入有限,目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仍存在以下严峻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

据有关文献,三峡库区侵蚀区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88%,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82.9%,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年土壤侵蚀量1.37亿吨,平均土壤侵蚀模数4484吨/平方公里,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9.8%。

每年入江河泥沙总量达0.9亿吨,对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每年随泥沙带入16万吨氮、磷、钾物质,对库区水质富营养化构成隐患。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库区约65%的土壤侵蚀量来自坡耕地。

2.生态环境退化现象普遍。

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呈明显下降趋势,保土拦沙能力下降。

多年来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此外,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陡坡垦植十分普遍,库区现有耕地面积1934万亩,其中坡耕地115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9.95%,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322万亩,不合理的农业开发造成大量的面源污染进入江河,加剧了水环境污染。

3.水体污染趋势加重。

目前,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三峡库区废水达标率低,污染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水体污染趋势加重,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三峡库区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中,近三分之一未达标排放;库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低,沿江城镇大量的废污水及含粪便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库区江中,使库区水体污染严重,根据对库区水体主要断面的水质监测分析表明:水体中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等等10项指标超标。

长江水质以Ⅲ、Ⅳ类为主,主要城市江段超过Ⅲ类水质。

库区次级河流严重污染,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三峡水库对消落区水、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三峡水库对消落区水、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三峡水库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万州区天城农业局随着三峡水库水电枢纽导流明渠的截流成功,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即将逐步投入运行,发挥巨大的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受消落缓流、表面沉积和污染以及库区水位涨落淘蚀等影响,三峡水库消落泥沙沉积,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和水质污染等问题也将日益显露出来,直接影响着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和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中央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天城党工委、管委会根据重庆市计委、万州区计委《关于开展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研究工作的函的通知》精神,责成相关部门全力做好该项工作。

为此,天城农办根据党工委、管委会的部署,针对天城的具体情况,主要对《三峡库区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这个项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预测分析,拟定《三峡库区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一、三峡库区天城淹没区的基本情况天城移民开发区辖五个办事处、14个镇和10个乡,幅员面积1032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现有耕地35万亩,其中田19万亩。

因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淹没耕地近万亩,淹没土地涉及三镇五办33个村,138个村民小组,耕园地7894.4亩,其中水田1402.6亩,旱平地693.96亩,旱坡地1428.92亩,商品菜地720.29亩,园地2453.5亩,河滩地1099.42亩,鱼塘95.85亩。

全区淹没涉及村1996年后总人口35416人,淹没线下总人口10842人,占总人口30.64%;淹没涉及村1996年总耕园地24489.5亩,淹没线下耕园地7798.5亩,占总耕园地的31.84%。

二、天城淹没区消落区的情况三峡工程竣工后,因对水库蓄水位的季节性人工调节,每年6月至9月长江汛期时,三峡库区水位会控制在145米左右;在10月至次年5月,库区水位就蓄至175米左右。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三峡库区,大家一听就知道是咱们大江大河的那块宝地。

说到三峡,许多人脑海中立马浮现的是雄伟的水坝、奔腾的江水,甚至还有那令人心潮澎湃的“长江一号”轮。

确实,三峡库区作为长江的一颗明珠,它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

不说别的,就是那水质、植被、动物啥的,都是咱们绕不开的话题。

要说三峡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老实说,真是件既头疼又充满挑战的事儿。

你看,那儿的地势、气候一言难尽,偏偏又是咱们水资源的“黄金宝库”。

要是在不小心的情况下,搞不好一个小小的生态失误,后果可不是一般的严重。

首先得说,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不单单是一个“保护”的问题,它更像是一个“养”字。

当年修三峡水库的时候,不光是调水调能,连带着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物种减少等问题也都迎面而来了。

像三峡那一带的土地,曾经因为过度开发,山坡上的土壤都被“洗”得干干净净,水土流失的问题简直让人看了心疼。

尤其是那暴雨一来,山体滑坡的风险更是增加。

说白了,就是得有人为这块“金饭碗”多操心,不能让它吃了咱们的资源,反过来还让咱们的家园变得满目疮痍。

可是,现实情况也不容乐观,毕竟这几年水土流失还是时不时闹点儿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和当地的村民都付出了很多心血,采取了一些措施,像植树造林、修复湿地、治理河道,简直是“火力全开”,一点不含糊。

你看,库区沿线的山头,不知道种了多少树,尤其是那种抗水土流失的植物,一棵棵栽下去,仿佛把大地都重新抚摸了一遍。

还有那湿地保护工程,不光是防洪的利器,也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人类的脚步走得再快,生态保护的步伐也要紧跟着,咱不能一味地去掏空大自然的“银行”,得懂得投资和回报。

三峡库区的水质问题,也是绕不开的话题。

大家别看那水库水位高,水面开阔,实际上水质一旦污染,后果可不得了。

特别是那边的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问题,曾经也让环保专家们愁得不行。

你要是去了库区的周围,一定能看到各个村庄、城市在下游放出的污水,不光味道呛人,简直就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暴击”。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学部:专业:班级:学生:指导教师:论文编号: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引言 (2)1.三峡库区概况 (3)1.1自然地理概况 (3)1.1.1地形 (3)1.1.2水文状况 (3)1.1.3气候状况 (3)1.1.4土壤 (3)1.2三峡建设现状 (4)2.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库区生太环境的影响 (4)2.1三峡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4)2.2三峡对地貌环境的影响 (5)2.3三峡对水环境的影响 (5)2.4三峡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6)2.5三峡对生物的影响 (7)2.5.1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7)2.5.2对库区周围陆地生物的影响 (7)2.6对库区人文环境的影响 (8)2.6.1环境污染 (8)2.6.2三峡移民及库区贫困问题 (9)2.6.3小水库问题 (9)2.6.4文物古迹问题 (9)3.预防及治理措施 (10)3.1工程措施方面 (10)3.1.1 采用“3S”(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 (10)3.1.2 建立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库区动植物资源 (10)3.1.3 国家应投资发展培育新型库区水生生物 (11)3.2生物措施方面 (11)3.2.1生态经济林建设 (11)3.2.2实施“生物工程”、“天保”和“退耕还林还草”三结合的措施 (11)3.2.3小流域综合治理 (11)3.3管理措施方面 (12)3.3.1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 (12)3.3.2尽快出台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及配套规划 (12)3.3.3加快三峡水库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步伐 (12)3.3.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2)3.3.5推进有关理论、科技、政策和管理创新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英文摘要、关键字 (15)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摘要: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屏障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在促进长江地区经济发展、东西部地区经济交流和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自然生态条件及人为干扰综合作用的结果,库区沿江各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态敏感单元。

三峡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三峡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三峡地区目前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采取的主要措施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库区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新建了4个自然保护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余km2,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

但是,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环保工作尚面临几个主要问题。

1.1水污染严重1999 年,库区废水排放量共10.1 亿t,COD排放总量为27.8万t,其中工业废水7.1亿t,有近1/3的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生活污水3.0亿t,集中处理率仅7.7 % 。

据1999 年长江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重庆段17个监测断面水质级别中,二类水体仅占5.9%,三类水体占17.6%,四类水体占70.6%,五类水体占5.9%。

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重庆段大肠菌群、非离子氨、COD 等10 项指标超标。

库区次级河流污染更为严重,56% 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整个三峡库区城市江段中,水质受污水影响的江段总长为28.97km,宽2~150m,重庆江段污染带最长,为5.73 km ,占库区污染带总长的74.7%。

1.2生活垃圾量大库区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743.62万t,危险废物39.5万t,工业固体废物历年堆存量达3000多万t,综合利用率约为43%。

按城市非农业人口人均产生生活垃圾量1kg/d计算,三峡库区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为178万t/a。

目前仅基本做到清运出城进行简易处理,无害化率仅为7.1%。

各种废弃物散乱堆放,有的甚至直接沿岸倾倒,在雨水浸泡和洪水的冲刷下,大量的污染物汇入江河,造成三峡水库严重的水污染,是导致三峡库区水体大肠菌群全面超标和干流丰水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3船舶污染日趋严重库区船舶年产生活垃圾约3 万t,其中入江约8000t,船舶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800 万t 左右,其中含油污水约近40万t,排放COD约600t,石油类100余t。

三峡库区消落带现状

三峡库区消落带现状

三峡库区消落带自然环境特点及现状分析(框架)一、定义:三峡水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合理利用资源、调洪蓄水以及促进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工程主体完工于2008年,并在2009年实现全体完工,原计划于同年试验性蓄水至175米,但由于上游来水较少,为保证下游城市用水,2010年3月实际蓄水达到172.3米,同年10月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达175米。

按照三峡工程蓄水计划,水库采取“冬蓄夏泄”的调度模式。

每年冬季蓄水至高水位,夏季水位降低,形成“冬高夏低”的水位周期性变化。

三峡库区消落带冬季蓄水发电水位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库区两岸将会出现两条平行的,且垂直落差达30米,与天然河流涨落季节相反的干湿交替区域,称之为消落带。

其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分布在湖北省、重庆市所有库区区县。

二、自然环境特点1、地质地貌:川东低山丘陵区、背斜(万州段开阔,低山丘陵)2、气候:夏季高温,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雾多,日照少,风速小,降水充沛,季节分配不均3、土壤:紫色土、水稻土;砂岩,砾岩,裸岩地4、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5、植被:草丛型植被为主三、现状1、生物多样性降低库区运营后,原削落区域的陆生生态环境迅速转变为冬水夏陆的交替环境。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将在短期内集中体现。

生存环境从本质上的改变对原本已适应单一稳定生境的消落带物种来说,必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与此同时也将会产生新的适应性更强的物种。

据资料统计显示,三峡水库175米蓄水直接淹没植物达到120科358属550种,削落区范围内的哺乳动物8目20科76种大多因难以在新的条件下生存而迁徙。

如此以来,消落带的生物多样性将大为降低,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抗干扰能力也将明显下降。

2、环境污染2.1水体富营养化2.2水体的重金属固体废物污染3、自然景观破坏3.1频繁涨落的水位必然导致消落带植物短期内难以适应,很多地方植物干枯死亡,留下光秃秃的坡面,有的甚至没有土壤,暴露出基岩。

对万州环境的调查

对万州环境的调查

对万州环境的调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增长,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万州是重庆市的一个行政区划,其环境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万州环境进行了调查,并以此撰写一份报告。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一、空气质量目前,万州空气质量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我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发现PM2.5、PM10等细颗粒物浓度较高,尤其是在工业区和交通繁忙的地区。

这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二、水质问题万州地处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

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和生产活动对水体的污染不容忽视。

我们在水源、河流等地点进行了水质检测,发现水质普遍超标,包括COD、氨氮、总磷等指标。

这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广大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水源。

三、土壤质量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土壤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们在工业区和耕地地点进行了土壤质量检测,发现一些地区存在隐患或超标,包括重金属污染等。

这对耕地的使用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对地下水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四、噪声污染随着城市化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噪声污染成为万州环境问题之一。

我们在市中心、养生区等地进行了噪声测试,发现部分区域的噪声污染较为严重,超出了国家标准。

噪声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万州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空气质量、水质问题和土壤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同时,噪声污染也需要引起重视。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我们建议加强环境监测、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推行更加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

只有在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下,才能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万州。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摘要】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水库工程,但也面临着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分析了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指出存在的污染问题。

对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源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

然后,探讨了针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提出了有效解决途径。

接着,对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影响治理效果的因素。

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问题总结与展望,给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并得出研究结论。

本文旨在为改善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现状分析、污染源、治理对策、治理效果评价、影响因素、问题总结、治理建议、研究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三峡是中国长江上游的一个著名景区,以三峡大坝为代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而三峡库区则是指大坝蓄水后形成的大型水库区域。

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彻底、环保意识较为淡薄等原因,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污染等成为主要污染源,导致水质恶化、土壤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深入研究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并探讨有效的治理对策。

本文旨在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三峡库区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其生态环境状况备受关注。

研究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对于保护和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态系统平衡。

万州三峡库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万州三峡库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万州三峡库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万州三峡库区位于中国重庆市万州区,是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的所在地。

自三峡大坝建成以来,万州三峡库区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逐渐形成了以水利发电为主的综合发展模式。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来分析万州三峡库区的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万州三峡库区的现状。

自三峡大坝建成后,这里的水力发电产量大大增加,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水电发电基地之一。

另外,三峡库区还具备良好的航运条件,自然条件优越,这为当地的航运和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由于库区地势平坦,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农业也是当地的主要产业之一,以水稻和油菜为主的农产品种植盛产。

万州三峡库区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旅游、物流等产业。

然而,万州三峡库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三峡大坝的落成,库区的水位不断上升,导致原本的居民和农田被淹没,这对当地居民和农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导致了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等。

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解决和改善。

从未来趋势来看,万州三峡库区将继续以水利发电为主导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电发电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库区也将加大环保力度,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将成为重要任务。

此外,库区的旅游业有巨大潜力,三峡大坝的建设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因此,未来库区还将加大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未来,万州三峡库区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库区的交通网络仍然相对不够完善,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状况。

另外,库区需要注重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此外,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确保库区的发展惠及全体居民。

总之,万州三峡库区目前依靠水利发电为主导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在未来,库区将继续加大水利发电的开发,同时注重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库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标题】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作者】罗沙沙【关键词】生态环境现状治理对策水土流失【指导老师】曹团武【专业】化学【正文】1前言三峡工程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建设将对生态与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总库容393亿m3,防洪库容221.5亿m3,能有效地控制上游洪水,削减中游地区洪峰流量,提高防洪能力,防止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降低中下游平原地区7500万人口和600万hm2耕地及大中城镇的洪水淹没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装机26台,总装机容量1820万KW ,年发电量847亿KW?h ,能参与西电东送,提供清洁能源。

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将淹没耕地27820hm2 ,动迁人口1.3万,会加剧库区本来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部分文物古迹和三峡自然景观将被淹没;将对库区生态与环境带来影响[1]。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三峡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条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移民安置、水质保护、物种保护、环境地质保护及施工区环境保护。

真正做到兴水利、除水害、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对人类尽管有如此多的贡献,但不可避免的是在它对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诸多困扰,比如关于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地质危害等方面的问题,都是人类迫在眉睫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1.1选题背景及意义三峡水利工程举世瞩目,效益巨大,意义深远。

不仅可以消除长江中下游洪患,提供大量电力,还可增加长江上游航运能力,加快西部经济发展。

但是三峡库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土地过垦的丘陵山区。

三峡库区范围划分是以三峡工程“180m”方案为标准,东起湖北宜昌,西迄重庆市江津市,包括湖北4县,重庆16区、市、县,共20个县、市,面积为5.57万km2;到2003年底人口约为1800万;人均幅员面积0.34 hm2,人均耕地0.06hm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万州区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的汇报重庆市万州区环境保护局(2008年8月5日)一、万州区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济持续快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环境投入逐年增加,污染防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城市形象得到提升。

(一)加强统筹城乡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是林业建设得到加强。

多年以来,万州在全民绿化、社会办林业的氛围中,全区先后实施了速生丰产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库周绿化工程、封山育林工程。

林业生态建设与1987年森林调查相比,林业用地由当时的117.13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27.98万亩,增加了110.85万亩。

其中生态公益林达到了159.59万亩,占70%;森林由69.04万亩增加到-1-167.63万亩, 增加了98.59万亩;森林蓄积由97.68万立方米增加到479.71万立方米, 增加了382.0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93年12.7%增加到2007年的34.07%,增加了21.37个百分点。

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森林覆盖率三增长。

二是水土流失进一步控制。

自1989年被列为“长治”工程首批重点治理区以来,我们以小流域为单位,全力推进山、水、田、林、路、沟、池、凼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共实施39条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完成治理面积708平方公里,建设改造基本农田8.56万亩,实施封禁管护26.31万亩,实施农耕措施24.47万亩,建设水土保持林和经果林44.93万亩,配套修建塘堰、蓄水池、灌排水渠、沉沙凼、道路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3969处,水土流失面积从1989年的2405平方公里下降到2007年的1697平方公里。

三是地质灾害防治取得积极进展。

针对万州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点多面广、种类齐全,具有条带性且相对集中于城镇,以及地灾发生频繁且成灾损失巨大的特点,通过采取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实施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和手段,2001年以来,投资7.646亿元,实施二期地灾防治项目218个,其中,治理项目47个、搬迁避让项目25个、监测项目146个。

实施三期地灾防治项目385个,其中,第一批应急治理项目37个、第二批应急治理项目32个、搬迁避让项目36个、监测项目280个。

目前,二期治理项目和三期第一批应急治理项-2-目已全面完工,其余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四是防震减灾工作有较大进展。

建成地震监测台一个,地震前兆监测台5个,修订了《重庆市万州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将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纳入了行政审批范围,防震减灾工作有了明显进展。

(二)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为确保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万州全面推进了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已建11个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城区4个,其中污水处理厂3个,垃圾处理场1个;集镇7个,其中污水处理厂4个,垃圾处理场3个。

这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三峡水库水质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固体废物清理成效突出。

按期完成了二、三期蓄水库底固体废物清理任务,共清理生活垃圾61.6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39.3万吨,清理危废1271.1吨,一次性通过了重庆市和国家的验收。

三是江面、库岸保洁良好。

持续开展了二期蓄水以来水库江面的清漂工作,2003年以来共打捞江面漂浮物6.1万吨,基本做到了“江面清,库岸洁”的要求。

四是启动了次级河流域的综合整治。

苎溪河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审批,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污水垃圾等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评审,部分工程已开始实施。

五是加强了重点水源保护区的严格管理。

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排污口进行了清理整-3-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6.4%。

监测表明:蓄水以来长江万州段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水域要求。

(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落实较好一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2003至2007年,全区30个镇乡320个村20.1万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60.61万亩;推广实施配方施肥面积27.5万亩,配方肥施用实物量0.951万吨。

二是生态富民家园工程和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推行初见成效。

2003年以来,全区累计建沼气池2万余口。

据估算,每年可减少43.13吨CO和60.8吨S02的排放总量。

三是大力提倡和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并提高农民的施药技术。

高效低毒农药的使用率由2003的50%上升到了2007年的80%,高毒农药已基本得到控制。

四是建立了农业生态与环境的长期监测点。

按照三峡工程农业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项目的要求,对万州库区移民乡镇农药、化肥施用量,单位面积施用量,畜禽养殖污物处理等进行跟踪调查。

设立5个径流池观察点,对土壤和径流中的pH、有机质、农药、重金属等的含量实施了有效监测。

五是加大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制定了《万州区畜禽养殖区域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提出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规范了规模养殖场污物处理设施建设。

-4-(四)积极推进三峡工程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试点示范项目按照《重庆市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万州共涉及以下四个方面项目。

1、消落区生态环境治理试验项目。

项目要求设置70亩试验基地,开展消落带侵蚀典型区植被恢复的试验与示范;选择10亩试验基地,开展城镇景观区消落带生态恢复技术示范试验研究;选取支流地段30亩左右的消落带,开展支流回水区生态修复技术示范。

该项目由我区配合市科委实施,目前已进入放大性中期试验阶段,完成了瀼渡镇70亩消落区耐淹植物定植。

同时,我区还加速推进6个消落区治理项目,其中黄泥包至万一中库岸综合整治项目设计方案已通过市级评审。

2、支流饮用水工程试点示范项目。

我区黄柏乡场镇供水技改工程为规划的试点示范项目,规划供水区域1平方公里,涉及一个集镇和三个村,用水人口3800人,工程投资概算150万元。

目前,可研和设计报告已于3月底通过市级评审,待三峡办批准后即可实施。

3、库区农村截污示范项目。

包括农村沼气池建设、典型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养殖场污染治理和库区测土配方施肥等四个示范项目。

其中,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已完成789口,占总任务2935-5-口(其中移民户用沼气池2419口)的27%。

我区纳入首批推进的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典型村为钟鼓楼吊龙村、瀼渡镇高村,正在进行设计报审工作。

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涉及的7个养殖场中,大周镇良种猪繁殖场和沙河街道移民后扶生态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程已完成可研论证及施工设计,方案已通过市级评审,进入施工准备阶段;黄柏乡兴旺养殖场等5个污染治理项目也正在进行设计等前期工作。

库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项目共有40000亩示范区,其中我区5000亩。

目前,已启动示范区选址工作,完成大周镇5000亩测土配方施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4、城镇截污示范项目。

该项目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补助和船舶污染治理,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市级评审。

(五)节能减排工作加紧推进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减排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节能减排责任制。

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初分别将节能减排目标分解下达给各镇(乡)、相关部门和企业,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二是节能减排基础工作扎实开展。

建立和完善了节能减排指标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制订编制了《万州区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万州区2008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万州区“十一五”-6-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2007—2010年)》。

三是严格执行《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约能源评估和审查办法》和《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等政策规定,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从源头把好能耗环保关。

四是每年在化工、机械、食品、医药、建材等行业依法实行1—2户企业强制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循环经济工作试点。

五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万州水泥、龙腾钢厂、恒隆冶金被依法实施关停。

六是大力实施工程治理减排。

索特盐化、万兴烟叶等企业新建了烟气脱硫设施,乳峰乳业、昊元集团等企业对超标排放废水进行了治理,环球陶瓷、万光电源实施了煤改气,明镜滩、沱口、新田镇、大周镇、武陵镇污水处理厂先后建成投入运营。

七是在工业、建筑、交通、市政等重点用能领域大力推行节能工作,带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开展。

2007年,全区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8.9%,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3.72%和3.78%。

二、万州区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万州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地处库区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有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地方政府难以解决的难题。

(一)三峡工程移民迁建给我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影响-7-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对库区生态环境产生了四大影响。

1、加重了水土流失。

大量的移民在大范围和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搬迁安置,万州库区由于地质条件差,地表形态和地质结构复杂,大量动土后,不少生态植被遭到了人为的毁损,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据2005年遥感调查资料显示,万州水土流失面积1991.6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7.61%,年土壤侵蚀总量673.15万吨,平均侵蚀模数3379.9吨/平方公里.年,年入库泥沙200万吨,已成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2、加大了污水、垃圾治理难度。

数十万移民的就地就近后靠安置,集镇人口和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城镇治污设施建设跟不上城镇人口聚集的速度,污水、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的集中排放,环境污染的“集约化”,给城市、集镇污水、垃圾的达标治理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3、衍生了地质安全隐患。

城市和行政企事业单位在搬迁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势条件的限制,被迫采取了一些大挖大填方式,不仅造成了原始地质的重大改变,而且还形成了不少的高切坡。

遭到改变了的原始地质和形成的高切坡、深回填,短时间内很难稳定,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地质安全隐患。

4、减弱了长江水体自净能力。

三峡工程成库蓄水后,库内水流速减缓,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水环境容量降低。

虽然长江-8-干流水质目前基本满足II类水域要求,但部分次级河流受水库回水顶托的影响而出现富营养化,污染较重,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二)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三峡工程蓄水后,万州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