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QUS有限元实验资料报告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元法基础及应用实验报告
学号: 142010014 142010013
:史腾飞晓东
指导老师:罗广恩
实验时间: 2014年10月
实验地点:第四教学楼C-3C
目录
1 上机实验一——平面问题应力集中分析 (1)
2 上机实验二——平面问题有限元解的收敛性 (3)
3 上机实验三——轴对称模型 (10)
4 上机实验四——三维模型的线性静力分析 (12)
5 上机实验五——板梁组合建模 (17)
6 上机实验六——综合练习题 (19)
1、上机实验一——平面问题应力集中分析
1.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和对称性问题的建模方法;
(2)、用8节点四边形单元分析x=0截面上的分布规律和最大值,计算圆孔边的应力集中系数,并与理论解对比。
1.2实验步骤:
(1)、启用ABAQUS/CAE程序;
(2)、创建部件(Module:Part),截取零件的右上部分的1/4为研究对象;
(3)、创建材料和截面属性(Module:Property),弹性模量为E=210000 MPa,泊松比为0.3;
(4)、定义装配件(Module:Assembly),选择Dependent;
(5)、设置分析步(Module:Step);
(6)、定义边界条件和载荷(Module:Load),在右侧面添加1Mpa的拉力,左侧面设置U1=0,下侧面设置U2=0;
(7)、划分网格(Module:Mesh),全局尺寸设为5,采用八节点四边形CPS8单元划分网格;
(8)、提交分析作业(Module:Job);
(9)、后处理(Module:Visualization):
①显示的应力云图;
②查询左边界直线与圆弧边交点的值;
③输出对称面上的应力曲线;
(10)、保存并退出ABAQUS/CAE。
1.3实验结果及分析:
(1)、左边界直线与圆弧的交点处。
(2)、的应力云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的应力云图
分析如下:
①在左下角的圆弧处应力明显偏大,存在应力集中现象,最大值在左边界直
线与圆弧的交点区域取得,大小为;
②应力在下边界与圆弧的交点区域存在较大的负值,即存在明显的挤压应力;
③其余部分应力基本均匀分布,近似为1Mpa;
(3)、左右对称面从下到上的应力曲线如图1.2所示。
图1.2 左右对称面自下到上的曲线
分析如下:
①在应力集中区域的应力值远大于对称面上其余点的;
②应力集中区以外的对称面的应力值近似相等为1 MPa;
(4)、应力集中系数a=2.96714,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误差
误差来源分析:
①、单元位移模式阶数限制造成的误差,八节点四边形单元是完全二次多项式
和不完全三次多项式,最高阶次为3,略去了和两个三次项以及四阶以上全部的项;
②、网格尺寸所限所带来的误差(本算法中全局单元尺寸为5);
1.4实验小结与体会
猜想:若单元是N阶完全多项式,结构划分成M个此种单元,则当N和M无穷大时对该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所得的应力等于实际应力。
小结:有限元法是一种通过离散化,构造特定的单元进行分析,从而模拟连续场力学问题和物理问题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通过有限元法所求的结果是一个近似值,其精度取决于单元位移模式的阶数和网格化的密集程度。
2、上机实验二——平面问题有限元解的收敛性
2.1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ABAQUS软件,用有限元法分析整个梁上的和的分布规律,讨论的有限元解与材料力学解的区别;
(2)、用有限元法求梁底边中点正应力的最大值;
(3)、逐步加密单元网格,把有限元法求得的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考察有限元解的收敛性;
(4)、针对以上力学模型,对比分析3节点三角形平面单元和8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的求解精度和收敛性;
(5)、绘制的误差——计算次数曲线,并进行分析说明。
2.2实验步骤:
(1)、启用ABAQUS/CAE程序;
(2)、创建部件(Module:Part),选择2D Planar,Approximate size=2000,绘制长度为1000,高度为200的矩形;
(3)、创建材料和截面属性(Module:Property),弹性模量为E=210000 MPa,泊松比为0.3;
(4)、定义装配件(Module:Assembly),选择Independent;
(5)、设置分析步(Module:Step);
(6)、定义边界条件和载荷(Module:Load),将左右两边界在中点分成两段,在梁的上侧面施加1Mpa的载荷,选取左边界中点设置U1=0和U2=0,选取右边界中点设置U2=0;
(7)、划分网格(Module:Mesh),全局尺寸设为50,采用3节点线性平面应力三角形单元CPS3划分网格;
(8)、提交分析作业(Module:Job);
(9)、后处理(Module:Visualization):
①显示的应力云图;
②查询底边中点的最大值,与理论最大应力值比较考察其精度;
③绘制底边上各点的应力的曲线;
(10)、细化网格验证收敛性,重设单元尺寸为20和10,给出和的应力云图,考察收敛于理论解的程度;
(11)、高阶单元的分析,将单元类型改为CPS8,单元尺寸分别取值为100、50、20:
①、绘制和的云图;
②、查询底边中点的最大值,对比(10)和(11)中的结果,体会高精度有限
元网格的精度和收敛性;
③、查询模型中从上至下的值。
2.3实验结果及分析:
(1)、的应力云图如图2.1所示,的应力云图说明:
①、梁的上侧承受压应力,下侧承受拉应力,两者在大小上关于中性面对称;
②、梁在上下两个边界的中点承受最大的应力,两中点所在的竖直截面是危险
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