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锦屏县彦洞乡瑶白村简介

合集下载

贵州传统村落-黔东南

贵州传统村落-黔东南

第一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则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乡排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翁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所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下郎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坝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蝉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青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顺乡平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岑扣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高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滚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归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九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平架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三团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高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贡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吝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金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蚕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冲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登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高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流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芒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高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纪登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绍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育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朱冠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述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岩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宰拱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竹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豆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肇兴中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堂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肇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江乡滚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八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大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第二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乡苗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良上乡雅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平庄乡平庄村凯空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塘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巫泥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八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基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久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太拥镇太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太拥镇九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巫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反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乡展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乡柳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洞脚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大广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敏洞乡沟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观么乡巫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展福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板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南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南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排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桃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登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交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展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小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旧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八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黄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密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展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上南刀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德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南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北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排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西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巫脚交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巫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交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罗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岑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高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定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大榕村新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顺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大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东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花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南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茨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宰洋村宰直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岑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顿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归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旧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上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下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西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宰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乡岑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乡牙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九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中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额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己炭村汉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西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口江乡银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四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寨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肇兴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厦格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厦格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龙额镇上地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新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下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高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平寨乡纪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高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下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寨蒿镇票寨村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苗兰村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三江乡脚车村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塔石乡怎东村瑶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宰便镇引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山镇田底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镇架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岜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高吊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雍里乡归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刚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壮族乡银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下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高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朝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增盈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东朗乡孔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鸠乡加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光辉乡加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虎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教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干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猫猫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长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黄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中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开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乌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北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加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开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乔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乔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肖家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杨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乌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乌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也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报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也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三角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丰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荣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响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排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新桥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掌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独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乔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岩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掌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龙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也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陡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毛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格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提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雀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杏山镇六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乡河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乡复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镇扬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雅灰乡送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掌布镇掌布村第三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巴结镇南龙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泥凼镇堵德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丫他镇板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乐平村季刀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枫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塘都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望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镇平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野洞河镇新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高酿镇地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彦洞乡瑶白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返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巫库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岑松镇稿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九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柳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明镇小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大皆道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毕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巫交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高定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敏洞乡高坵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观么乡平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石灰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大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空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南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江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茅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白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平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绞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洋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岑桃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俾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巨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中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山镇顶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庆云乡单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乡三联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党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岑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东朗乡苗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大龙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乌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镇桥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马路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同鸟水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平祥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水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王家寨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洛邦社区绕河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王司社区新场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玉屏街道办事处水甫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方村乡丙花村者吕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平舟镇乐康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塘边镇新建村打鸟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塘边镇新街村落辉大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新塘乡新营村摆仗组第四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挽澜镇兴农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弼佑镇秧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朗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凯棠乡南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金堡镇爱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三江镇瓮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茅坪镇茅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镇巫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镇方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顺化瑶族乡高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镇腊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口江乡朝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忠诚镇定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寨蒿镇晚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寨蒿镇乌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朗洞镇卡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镇归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计划乡加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阳乡丹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贯洞镇潘今滚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洛香镇登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高传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信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秧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美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留架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庆云镇转珠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鸠镇加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斗里镇马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东郎镇党相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羊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排佐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拉片村一、二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高寨村大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姑挂村姑鲁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行偿村姑八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龙台村王家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牛场村巴卯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排招村排招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甲照村甲照大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蕊抹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摆鸟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达荣村羊告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盖赖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控抗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来术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排抱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排怪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排外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小脑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小昔村党虾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小昔村火烧组。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村落,饱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浓郁的地方民俗特色。

在这里,有一项传承已久的古文化节活动——摆古文化节。

摆古文化节是瑶白村人民传承和发扬古老文化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活动展现出瑶白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地理特色。

本文将从摆古文化节的历史渊源、活动形式、传承变迁等方面探讨该文化节的发展历程。

摆古文化节起源于清代,距今已有250年的历史。

据传,清代瑶族人在举办活动时,会用自家的“夯桌子”在村前广场上摆放米饭、鸡鸭、鲜果等食物,向神明、亲友敬献,并以宴席招待来访的村落。

到了雍正年间,摆席时间逐渐调整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五月初五。

此后,摆古文化节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

摆古文化节的主要活动形式包括:“跑酒席”、“出头酒”、“砍旗子”等。

跑酒席是指在节日期间,村里会每天有一户人家举办宴席,村民们需要按照行礼顺序依次前往各家宴席,到达后即可品尝各种美食和闻名遐迩的酒水,宴席结束后还要给主人送上礼物。

出头酒指的是在节日期间,每户人家在门前竖起一个高达10余米的竹簇,簇上用竹筒管道接一座木桶,木桶里放满了自酿的白酒,供来往的亲朋好友品尝,同时还有烟火表演和锣鼓声相伴。

砍旗子是在节日期间最为喜庆的一个活动,村里的年轻人会借助“如意”、“至宝”等瑶族传统器具,在鼓乐声中跃起,砍旗子,然后迅速攀上旗杆(高达12米),取下旗子,祝福村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瑶白村的摆古文化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文化节的内容仍然贯彻敬神爱祖、助邻团结的精神,但现在的摆古文化节不再是只是为了庆祝丰收,更多的是为了维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现在的文化节已经成为了瑶白村和周边地区极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摆古文化节也在向周边地区和全国范围内扩散。

总的来说,瑶白村摆古文化节是当地村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继承的一种形式。

侗族山区民族植物资源调查及其传统知识

侗族山区民族植物资源调查及其传统知识
3. 信仰植物知识 在侗族人的传统观念里,他们认为 万物生灵都具有其神保护,山有山神, 树有树神,连石头也有其神灵保护 。 [11] 村里的古树主要有红豆杉、枫香树、香 樟、银杏树等。村里的老人说,这些古 树都是村里的保护神,给村里保平安, 是村里的灵,可以给他们带来好运。不 同的树有不同的寓意,如小孩降生,就 会祈祷香樟树保佑孩子一生健康;当村 里有姑娘出嫁时,会用竹子做一个云梯, 并根据姑娘的生辰八字,挑选方向合适 的一棵古红豆杉,然后将云梯放到树下, 保佑出嫁的姑娘家庭和睦、早生贵子。 4. 染料植物知识 侗族人热爱生活,会发现生活中的 美,因而学会用天然的染料植物,把他 们单一色调的主食糯米饭做出五彩缤纷 的花糯米,把白色的布料制成颜色鲜艳 的花布,所以侗族盛装颜色十分鲜明。 侗族人染糯米饭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把 可以食用的染料植物直接捣烂,过滤出 植物的汁液用于浸泡糯米,浸泡几个小 时,植物汁液就会渗透到糯米里,并用 这个汁液去蒸煮糯米,做出的糯米饭就 染上了颜色,不同颜色的糯米分开染色,
瑶白村的村民主要姓杨和滚,目前共有 357 户、1 700 多 人。 瑶 白 村 是 一 个 以
族植物资源利用的传统知识在学术界引 起广泛的关注 [3-5]。侗族是我国较独特的
侗族为世居民族的高山村寨,全村侗族 人口占 98%。瑶白村属中亚热带湿润季
少数民族之一,侗族山区人民吃苦耐劳, 风气候,八九月的气温在 30 ~ 39 ℃,
民族植物学最早在 1985 年被美国学 北’,‘北’是支、分支、一支的意思。
者哈什伯杰(J W Harshberger)提出,一 据史书记载,明清时代对侗族人多称为 直到 1986 年才被我国民族学奠基人裴盛 ‘侗苗’‘侗民’‘侗家’,或泛称‘苗’[9]。
基提出,其是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的相互 关系及作用的科学 。 [1,2] 近年来,各民

瑶白摆古节

瑶白摆古节

瑶白摆古节传统时间是农历正月初八至初 十日,此节日是九寨地区最隆重、最盛大 的祭祖活动,“借指” 的祭祖活动,“借指”(即吃牯脏)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摆古的内容很丰富,从盘古开天辟地,人 类起源,民族迁徙,朝代更替,直到民国、 新中国乃至改革开放新时期都有涉及,本 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姓氏来历,婚嫁 习俗,人文景观,丰收景象、有说有唱, 有领说,有合唱,说的是侗语唱的是侗歌, 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文化内容丰富。
在开展长桌摆古时,则通过长桌盛宴的方 式来进行,长桌摆古正式开始,长桌的一 头是寨老古师艺人,一头是重要宾客;两 边分别是主人与客人,每一边有两排,里 排是男主人,外排是女主人,另一边的客 人也是男里女外;最外边是由身着银饰盛 装的主客姑娘围拢着,外围是十大姓氏的 族旗。
瑶白村是锦屏县首批州级民族文化旅游村 寨之一,这里民风古朴而浓郁,原生态自 然风光迷人,民族文化搏大精深,是南北 侗的分水岭,北侗民族风情最为典型。 “
瑶白摆古节” 瑶白摆古节”是侗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也 是锦屏县民俗文化节的一个亮点,形成于 当地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有着深厚 的文化艺术底蕴。
谢谢您的观看
摆古节包括迎宾活动、长桌摆古、祭奠先 祖、吹笙踩堂,唱古歌、大歌,演汉戏、 民族歌舞表演、斗牛大赛、自创杂技表演, 民歌赛、青年玩山、举行“鞍瓦” 民歌赛、青年玩山、举行“鞍瓦”(放牛 打架)等内容。
摆古活动一般进行三天,在每年农历正月 初八至初十日,一般一年一小摆,三年一 大摆,它是一种反映九寨侗乡民族迁徙历 史的口头文学,是九寨北侗多元文化交流 的重要载体,它以姓氏、宗支文化交流为 出发点,融歌、舞、戏、演说等表演艺术 于一体,具有“载道” 于一体,具有“载道”、议事、表演的功 能,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是绝无仅有的。

瑶白的味道

瑶白的味道

瑶白的味道
吴育瑞
【期刊名称】《当代贵州》
【年(卷),期】2008(000)018
【摘要】@@ 认识瑶白村是从几位青年作家的散文开始的,自从读过有关瑶白村的散文之后,我就少不了时常向往瑶白,渴望走进锦屏县九寨北侗腹地的瑶白村,感受那种古老、独特、淳朴的摆古节,欣赏气势磅礴、异彩纷呈的瑶白古汉戏.
【总页数】1页(P46)
【作者】吴育瑞
【作者单位】锦屏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瑶白听古
2.粤北瑶岭钨矿白基寨区综合找矿评价及找矿预测
3.点燃夜空的新星——总政歌剧团青年独唱演员白致瑶风采写真
4.道教环境设计思想在民族村寨中的体现——以贵州瑶白侗寨为例
5.瑶白拦路迎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

作为当地村民世代相传的节庆活动,瑶白村摆古文化节在传承和弘扬古老的瑶族文化的也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使其焕发出新的魅力。

本文将从文化节的起源、传承与发展、当代意义等方面来探讨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一、文化节的起源瑶白村位于贵州省锦屏县,是一个以瑶族为主的古老村落。

在瑶族的传统历法中,每年的农历三月都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叫“摆古节”。

相传,这个节日是源自瑶族的祭祀活动,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传说在很久以前,瑶白村发生了一场灾难,村中的水源不断枯竭,庄稼枯萎,村民的生活变得非常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中的长老们商讨了许久,最终决定在每年的这一天组织一场祭祀活动,祈求神灵庇佑,赐予水源和丰收。

从此,瑶白村的摆古节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

二、传承与发展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经过了几百年的变迁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节庆体系,包括仪式、舞蹈、传统乐器演奏、民俗游戏等多种活动。

这些活动有着深厚的宗教信仰和祈福意义,同时也成为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在摆古文化节的舞蹈活动中,瑶族特有的舞蹈形式如剑灯舞、银珠子舞、铜铃舞等深受欢迎。

这些舞蹈动作优美,舞者们手持的铃铛和珠子在舞动中发出悦耳的声音,引来观众阵阵喝彩。

节日当天的祭祀仪式也是摆古文化节的重要环节,村中的长者们会身着瑶族传统服饰,手持祭祀用品,顶着炊烟冉冉的古寨,行走在道路之间。

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瑶白村摆古文化节也开始融入一些现代元素,如舞台演出、摄影展览等,使得这一传统文化活动更具活力和魅力。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参与者,当地政府也会组织一些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活动,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瑶白村摆古文化节也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在文化节期间,村内的农家乐、手工艺品市场、美食广场等也是人气不减,为村里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贵州省锦屏县瑶白村是一个充满古老文化底蕴的地方,这里的摆古文化节是当地人民世代传承的文化盛会。

摆古文化节是瑶白村的一项重要传统文化活动,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这项活动不仅是当地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他们对古老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摆古文化节起源于宋朝,据当地老人们的口述和文献资料显示,当年的村民们为了庆祝丰收和祈福,特意在农历八月初八这一天举办盛大的文化活动,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摆古表演。

摆古表演是一种古老的舞蹈艺术,通过手脚的搭配和音乐的节奏,表达出当地人对美好生活和祈福的愿望。

在当时,摆古表演是当地人民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成为了瑶白村的一张文化名片。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摆古文化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过去,摆古文化节主要是为了庆祝丰收和祈福,如今,摆古文化节则成为了一种宣传和展示瑶白村文化的平台。

除了传统的摆古表演外,如今的摆古文化节还包括了手工艺品展销、传统美食品尝、民俗游戏和文化讲座等活动。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当地人民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瑶白村的独特魅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摆古文化节,瑶白村的文化部门和当地社区着力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他们加大了对摆古文化节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向社会公众介绍摆古文化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增加社会对其的关注和支持。

他们加强了对摆古表演的培训和传承工作,组织专业的舞蹈老师和文化专家对当地村民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摆古表演的认识和技艺水平。

他们在摆古文化节中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使摆古文化节更具时尚感和时代感。

随着这些努力和工作的开展,瑶白村的摆古文化节终于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如今,摆古文化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盛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交流。

除了国内的观众外,摆古文化节还吸引了一些国外的游客,成为了当地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

贵州原生态的村寨:有的村寨女性以“亮乳”两片瑶的穿着为特色

贵州原生态的村寨:有的村寨女性以“亮乳”两片瑶的穿着为特色

贵州原生态的村寨:有的村寨女性以“亮乳”两片瑶的穿着为特色大石盘苗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大石盘苗寨位于赤水市西部,距赤水市区14公里,紧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洞沟,是赤水市重点开发的乡村旅游点,正倾力打造为精品苗寨。

大同镇民族村,行政区域面积13.7平方公里,现主要居住有苗族和汉族,人口共计3428人,其中苗族2100多人,是赤水市苗族聚居最多的地方。

大石盘苗寨面积位于民族村中心,为原大石盘小村村委会所在地,村寨84户341人,苗族313人,占总人数的92%。

苗寨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洞沟景区一河之隔,以跨度100 多米的垂吊式钢缆索桥连通寨子内外,苗寨的主体建筑风格浓郁,是艺术化了的格调和布局。

每逢节假日,苗寨还会推出苗家长桌宴、篝火晚会等活动,醇香的苗家米酒醉倒了八方游客,引得众人不思归。

长碛古寨长碛位于贵州省凤冈县新建镇,长碛三面环水,因盛产碛石得名,平坦的坝子呈金盆状镶嵌其间,民居依山而建,傍水而立,曲绕古寨流淌而过而流经长碛古寨的是乌江支流之一的洪渡河。

长碛古寨环境优美,历史悠久。

考古发掘证实,早在汉代,洪渡河两岸就处于大开发状态。

几千年来,当地村民就对自然怀有崇敬之情,努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古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寨门建筑宏伟、做工美观精细,嘉庆“圣旨”旌表、龙泉知县题联“谢氏节孝坊”、清光绪年间“禁止捕鱼古碑”、“朱氏宗祠”尚存,“上衙下衙”、“回音壁”、“打板沟”等形成了靓丽的人文景观 [1] 。

新建镇按照凤冈县“全景域大旅游”的要求,结合实际做热旅游打造长碛古寨,使长碛古寨真正实现“春季菜花香、夏季鱼儿跃、秋季稻花香、冬季枫叶红”的美丽风景,古寨依山而建,傍水而立,春闻浪漫花香,夏享凉爽舒风,秋观金波稻浪,冬赏玉龙雪景,风姿绰约的水乡风情与传统经典的明清古寨文化相互交融,美不胜收。

滑石哨---黄果树下的布依寨滑石哨民族村位于镇宁、关岭两自治县交界处的白水河上,距贵阳市137公里。

试论九寨侗族“重阳鞍瓦”节日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试论九寨侗族“重阳鞍瓦”节日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第2 8卷第 1 期
21 0 0年 2月
凯 里学 院学 报
J u n lo a l Unv r i o r a fK i ie st i y
Vo . 8 No. 12 1
Fb2 O e . 01
试 论 九 寨 侗 族 “ 阳 鞍 ’ 日文 重 瓦’ 节 化 对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作 用
传统 生活 方式联 系着整个社 区的居 民 , 使得 村 寨 、 民 的交往 甚 密 , 而形成 了和 谐 的社 区文化 。 村 从
在对锦 屏 九寨社 区的传统 节 日活动 “ 阳鞍 瓦” 重 的研 究 中看 到 原 生 态文化 对社 会 生活 的 和谐 作 用 , 一定 程度上 透视 出九 寨人社 会 交往 的 美好 品质 。 在
罗 国 凤
(贵师大 凯里 学 院 ,贵州 凯里 56 1 ) 5 0 1

要: 锦屏 县 九寨社 区是 一 个古老 、 美丽 、 奇 、 着悠 久历 史 的侗 族 聚居 地 , 里 山川 秀丽 、 神 有 这 风
水钟 灵 、 文蔚 兴 , 人 民族风 情浓郁 , 北部侗 族 传统 文化 的代 表 。九 寨 社 区的侗 家人 独具 特 色的 是
这 样 的 规 定 :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既 是 充 满 活 力 的社 会 , “ 也
“ 九寨” 被清水 江和 小江 河似绿 叶般 环绕 , 山地 纵横 , 峦 峰 连绵 , 深谷逶迤 , 峻岭磅 礴 , 是一 个古 老 、 丽 和神 奇 的地 美 方, 九寨 民俗文化犹如一朵散发着奇香 野味的山花 , 是北部 侗族地 区传统文 化的代 表。 2 重阳鞍 瓦。九寨 的侗家儿 女历来 崇农重 教 , . 耕读传 家 。在不断演变 的耕 种劳作过 程 中, 九寨祖 祖辈 辈与牛结 下 了不 解 之 缘 , 牛 受 到 特 别 的保 护 , 为一 个 家庭 的 重要 耕 成 组成部分 。这个社 区的侗族 山民 , 举行隆重 的活动时 , 都要 放牛打架 ( 斗牛) 以此 作乐 , , 也示 国泰 民安 , 于是 , 阳鞍 重 瓦活动就这样产生 了。它具有 敬祖宗 、 后 辈 、 丰收 、 示 庆 促 团结 、 增友谊 、 共欢乐 的意义 。这项 民俗活动 , 传今 袭 , 古 不 断发扬光 大 , 为 九 寨 侗 乡 一 项 重 要 的 民 俗 文 化 活 动。 成 “ 阳鞍瓦 ” 重 在不断发展的进程 中, 逐渐演 变成为一种 覆盖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贵州省锦屏县瑶白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自古以来就有“文化村”的美誉。

村里有许多古建筑、古文化和民俗,这些都是瑶白村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发扬村里的文化遗产,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摆古文化节,以传承和弘扬古文化。

瑶白村的摆古文化节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当时,村里的一些村民开始意识到村里的文化遗产很有价值,但很容易被遗忘。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他们决定举办一个文化节。

这个文化节的主要内容是摆古,也就是在村里摆放一些古物展示。

这些古物包括村里的古建筑、古工艺品、古家具、古琴、古书等等。

参观者可以欣赏这些古物,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当时,文化节的规模还很小,只有村内的人才会参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瑶白村的摆古文化节也发生了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是它变成了一个商业化的活动。

经过多年的努力,文化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赚取利润的商业品牌。

文化节上的美食、手工艺品、古物展销,都成了赚钱的方式。

当然,这也促进了瑶白村的旅游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瑶白村参观和购物。

然而,商业化也给瑶白村的摆古文化节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些商人为了赚钱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比如销售赝品,在开价上恶意炒作等等。

这违背了文化节的初衷,也破坏了村里的文化遗产。

所以,保护和发扬文化遗产仍然是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重要目标。

为了保护文化遗产,瑶白村的村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他们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负责管理和保护村里的文化遗产。

他们还制订了一些规定,禁止销售赝品、禁止破坏文化遗产等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文化遗产,也保护了文化节的纯洁性。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贵州省锦屏县瑶白村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民族村落。

瑶白村传承着独特的古文化,并通过举办摆古文化节等活动,将这种文化传递给了后代。

以往,瑶白村举办的摆古文化节规模比较小,仅仅是在村民们聚集的节日期间进行一些简单的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欢唱歌曲、表演传统舞蹈和进行传统的婚礼仪式等。

村民们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来庆祝节日、纪念先祖和祈求好运。

随着时间的推移,瑶白村的摆古文化节逐渐发展成为规模更加宏大的活动。

现在,摆古文化节已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庆典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的关注。

摆古文化节的节目内容更加多样化,包括民族舞蹈、传统音乐、古老的手工艺品制作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展示出瑶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当地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除了举办摆古文化节,瑶白村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护和传承这种古文化。

比如,村里成立了由老人担任的文化遗产保护小组,他们负责监督和管理村子里的文化古迹和传统文化活动。

此外,瑶白村还将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让年轻一代深入了解和体验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这种文化遗产。

在保护和传承瑶族古文化的同时,瑶白村的摆古文化节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比如,村里推出了摆古文化衍生品,如文化衫、文化食品等,为村庄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机会。

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这种文化。

总之,瑶白村通过举办摆古文化节等活动,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并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未来,瑶白村将继续努力保护和传承这种古老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将更加努力地创新和发展。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1. 引言1.1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起源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起源于当地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活动,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据传说,瑶白村的先祖们曾在遥远的古代受到神明的启示,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以感谢神灵的恩赐和保佑。

这些活动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摆古文化节,成为当地人民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起源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族特色和历史传统密不可分,是该地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摆古文化节逐渐演变和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参与者。

通过这一活动,当地居民传承和弘扬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起源不仅是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节点,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传统价值观念。

这一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和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起源也将继续影响和激励着当地民众,传承着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1.2 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意义瑶白村摆古文化节是贵州锦屏县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个节日不仅是当地人民的重要文化活动,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意义在于,首先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历史传统,让当地群众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通过这个文化节,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乡村振兴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瑶白村摆古文化节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贵州锦屏的独特风俗和传统文化。

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意义在于传承历史,促进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盛会。

2. 正文2.1 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传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锦屏县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与变迁瑶白村是贵州省锦屏县著名的少数民族村寨,这里的居民主要是瑶族和苗族。

瑶白村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遐迩。

作为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瑶白村一直以来都秉持着传统的风俗和习惯,而瑶白村摆古文化节则是村民们传承和弘扬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瑶白村摆古文化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据当地老人们口述,瑶白村摆古节源自远古时代的祭祀活动。

据说,在民间,瑶白村是一个富饶的地方,村中居民富足、生活安康,为了感谢神明的恩赐,村民们便开始举办摆古文化节,以示对神明的敬仰和感激。

瑶白村摆古文化节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村民们虔诚祈祷的一种表达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影响也逐渐深入到了瑶白村。

即使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瑶白村摆古文化节依然得以保留和传承,成为了当地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瑶白村的摆古文化节不仅仅是一项传统的宗教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载体,也成为了引领村民前行的信仰支撑。

传统的瑶白村摆古文化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此时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片热烈喜庆的气氛之中。

在这一天,村民们会以家庭为单位,三五成群地来到村中的祭祀场所,带着各式各样的祭品和鲜花,向神明献上自己最真诚的祈愿和祷告。

他们还会举行各类传统的民俗表演,如歌舞、竞技、助威等等,为这一盛大的节日增添了不少色彩。

尽管瑶白村摆古文化节有着悠久的传统,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进步,一些现代元素也已经渐渐融入到了这个节日之中。

现在的摆古文化节不再是简单地祭祀宗教,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民俗文化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在这一天,一些现代的表演形式,如现代舞蹈、音乐等,也会被引入到传统的节日活动之中,使得整个节日焕发出更多的活力和魅力。

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瑶白村摆古文化节的传承和变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或读书,不再像过去一样能够参与到这个传统节日中。

瑶白听古

瑶白听古
Li l un Y u
多 彩 贵 州
哨, 吹干 口水 , 无人 来看 。到皮所 、 高坝 , 同样没有人理睬。所 以全寨杀猪宰牛 , 共
同决 议 , 以登 阿琼为界 , 分上 下 两寨 , 一
寨为主 , 一 寨为客 。恢复原 来的姓 氏 , 恢
瑶 白听古
杨 秀 廷
复原 来的房族。这样 方才在本 寨 中有 了
模式使这个躲在大山褶皱里的侗家山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思想斗争。

些痛惜传统文化后继无人的寨老, 萌发了恢复原来的姓氏, 弘扬民族文化的 后来发展为“ 摆古” 。各姓之间通过“ 摆古” 形成协议, 以寨中登阿琼( 地名 ) 为 界, 分为上、 下寨, 实行通婚, 并逐步恢复各自 原来的姓氏。< 摆古歌> 唱道: ・ ‘ 我们到平秋、 黄门一带, 白天吹破木叶, 没有姑娘理睬。 夜晚到屋边吹口
愿望。 为了郑重 , 各宗支采用说唱的方式 , 追溯各姓先祖进入瑶 白前后 的历史 ,
汇 聚 于寨 中 的戏楼 前 , 幡 旗 招展 , 银 花 闪动 : 芦笙 、 芒筒、 长号 齐 鸣 , 迎 宾 酒 歌 此 起 彼伏 , 场面热烈、 欢庆 , 蔚为壮观。 好 客 的侗 家 人摆 起长 桌 盛宴 , 用牛 角向 客人敬酒 , 或对饮牛角酒 , 众人以歌唱答 ,
于其 活动, 必须 杀猪 宰牛, 拜 福祉 , 祭祖 先 , 因而有歃 血 为盟
岭的明显地域特 色。 这里“ 五里不同俗 , 十里 不同风 ” , 发端于 “ 九寨 ” 之一的瑶 白村、 由宗族文化和姓 氏文化互动交流而产生 的“ 摆古 ” 文化 , 则 因其古老 、 神 秘和鲜为人知成 为侗 族地 区独 有的文化现象。 “ 魅力侗寨 ” 瑶 白村 明代 即有 建制 , 坐落于锦 屏 、 剑河 、 天柱 三 县的交 界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贵州篇)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贵州篇)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贵州黔东南篇)第一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则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乡排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翁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所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下郎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坝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蝉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青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顺乡平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高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滚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归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九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平架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三团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高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贡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吝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金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蚕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冲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登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高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流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芒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高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纪登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绍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朱冠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述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岩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宰拱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竹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豆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肇兴中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堂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肇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江乡滚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八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大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第二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乡苗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良上乡雅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平庄乡平庄村凯空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塘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巫泥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八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基佑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久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太拥镇太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太拥镇九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巫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反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乡展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乡柳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洞脚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大广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敏洞乡沟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观么乡巫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展福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板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南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南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排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桃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交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展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小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旧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八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黄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包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密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展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上南刀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德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南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北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排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西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巫脚交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巫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罗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岑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高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定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大榕村新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顺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大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小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东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花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南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茨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宰洋村宰直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岑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顿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归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旧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上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下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西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宰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乡岑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乡牙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九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乡中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额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己炭村汉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西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器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口江乡银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四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寨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肇兴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厦格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厦格上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龙额镇上地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新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下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高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平寨乡纪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高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下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寨蒿镇票寨村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苗兰村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三江乡脚车村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塔石乡怎东村瑶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宰便镇引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山镇田底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镇架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岜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高吊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雍里乡归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刚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壮族乡银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下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高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朝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增盈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东朗乡孔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鸠乡加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光辉乡加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虎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教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干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猫猫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长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黄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中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开觉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乌尧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北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加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开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乔洛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乔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镇肖家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杨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乌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乌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也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报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也利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三角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丰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荣防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乌响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排肖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新桥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掌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乡独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乔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岩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掌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桃江乡龙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也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陡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毛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格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提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雀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杏山镇六堡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乡河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乡复兴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镇扬颂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雅灰乡送陇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第三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乐平村季刀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枫香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塘都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望坝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镇平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野洞河镇新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高酿镇地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彦洞乡瑶白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返排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巫库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岑松镇稿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九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柳基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明镇小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大皆道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毕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巫交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高定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敏洞乡高坵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观么乡平下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石灰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大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空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南瓦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江边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茅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白土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平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绞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洋卫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岑桃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俾翁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巨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中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山镇顶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庆云乡单阳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乡三联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党扭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岑丰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东朗乡苗谷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大龙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乌高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镇桥港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马路苗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同鸟水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平祥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水寨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王家寨村。

尊树为神 认树为父 以树为己

尊树为神 认树为父 以树为己

尊树为神认树为父以树为己作者:***来源:《乡村地理》2022年第02期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树崇拜”是当地少数民族的重要信仰。

苗族流传着祖先起源与树有关的传说,侗族视树为护佑村寨的神灵,水族、瑶族、土家族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对树有着敬畏情结。

走进黔东南的村村寨寨,或多或少都传承着与“树崇拜”相关的习俗,比如祭拜树木,以树命名,认树为父,树上悬挂吉祥物,守护一颗象征自己的生命树等等。

“树崇拜”不仅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精神信仰。

自古以来,他们还形成村规民约或独特习俗,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利用树木。

这从客观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反应出黔东南少数民族超前的环保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

美丽传说苗族先祖来源于枫树黔东南少数民族对树的崇拜由来已久,追溯缘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距今有八百余年历史的黎平县肇兴侗寨曾作为2018年央视春晚的分会场。

晚会的舞台以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为背景。

关于鼓楼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来自于侗族的树木崇拜。

侗寨的老人都说:鼓楼是一株杉树。

侗族人崇拜杉树,他们认为杉树是保护村寨的圣树,鼓楼就是仿造杉树的样子而建,希望得到庇佑。

虽然如今的鼓楼是村寨里男女饮酒对歌,娱乐休闲的地方,但是根据清代《黔记》的记载,鼓楼最初是侗寨里非常神圣的场所。

族人遇到大事才会来到鼓楼进行商议,侗族人称之为“堂卡”。

在侗族人心目中,立寨必先立鼓楼,即便条件不允许,也会立一根杉树代替鼓楼。

天柱县石洞镇金凤村是一个被古银杏、古枫木、古修竹环绕的侗族村寨。

村名“金凤”的来源,与护寨树——一棵树龄约300多年的银杏古树有关。

这棵树高约48米,树冠直径约28米,主干直径约1.8米,需要6人合抱才能抱住。

一到秋天,银杏叶金黄,微风吹拂,金叶飘洒,如万只凤凰,金凤村故此得名。

当地有一个传说:古时,一户人家人丁不旺,四代单传,家徒四壁,家中“独苗”卧床不起。

一日,古银杏的树影映照到这户人家的水缸里,从此这户人家的“独苗”身体健壮,逐渐人丁兴旺,财源富足。

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固本乡地名介绍

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固本乡地名介绍

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固本乡地名介绍南河村区划代码:,城乡分类代码:,为。

南河村是固本乡政府所在地,东与瑶里村相邻,西与高舟村、务翁村接壤,南低黎平县大稼乡、平寨乡接界,北与锦额村、晚娄村相连。

南河全村土地总面积3432.6,其中林地…[详细]锦额村区划代码:,城乡分类代码:,为。

锦额亦名已额,系古苗语音之直译。

位于固本乡中部、青山界南面半山腰,海拔530米,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

东接九桃村,南面南河村,西邻高舟村,北靠晚娄村。

辖4个村民…[详细]晚娄村区划代码:,城乡分类代码:,为。

晚娄,旧名蕴楼,系苗语音译,意为长满竹子的山岭。

位于固本乡东北面,青山界南面余脉上,海拔830米。

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距县城65公里。

东接瑶里村,南向南河村,西…[详细]瑶里村区划代码:,城乡分类代码:,为。

瑶里,旧称“苗乜”,苗语称“屋雅”“给里”,位于固本乡东北部,东邻美乐村,西邻南河村、锦额村接壤,南与仰啊沙湖对岸黎平县大稼乡碑皆村相望,北与九桃村、八一村相连…[详细]九桃村区划代码:,城乡分类代码:,为。

九桃村位于固本乡东部,处青山界半山腰上,东接东庄村,北上青山界,西邻晚娄村、锦额村,南接瑶里村。

九桃村下辖新寨(吕卟)、大寨和上寨三个自然寨,三寨互成三角形,全…[详细]美罗村区划代码:,城乡分类代码:,为。

美罗,苗语“皆昭”。

位于固本乡东部,东与启蒙镇八受村隔三板溪湖区相望,西与人形坡接壤,南与黎平县大稼乡塘头、乌勒、刘家、归斗等村寨接界,北和三板溪湖区瑶里村相望…[详细]高舟村区划代码:,城乡分类代码:,为。

高舟村位于固本乡西北的青山界南面支脉山岭上,海拨750米,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距县城60公里。

东向南河村,南邻务翁村,西与扣文村接壤,北与控俄、锦额村接界。

…[详细]控俄村区划代码:,城乡分类代码:,为。

控俄村位于锦屏县的北部,距固本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

控俄,原名党俄,因坐落在青山界支脉党俄山腰间而得名。

贵州省锦屏县概况

贵州省锦屏县概况

贵州省锦屏‎县概况地理位置锦屏县位于‎贵州省东缘‎,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部,东经108‎°48′37″-109°2锦屏县4′35″,北纬26°23′29″-26°16′49″。

东临湖南省‎靖州县,西靠剑河县‎,南与黎平县‎接壤,北与天柱县‎为界。

境内一般海‎拔高度40‎0-800米,最高海拔1‎344.7米(西南固本乡‎龙干山),最低海拔2‎82米(东部阳豆溪‎清水江山境‎处),南北最宽3‎9.6公里,东西长55‎.5公里,总面积有1‎600.85平方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三江镇,邮编:55670‎0。

代码:52262‎8。

区号:0855。

拼音:jin ping。

农业气候条‎件锦屏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因境内植被‎条件较好,对气候的分‎配有了相应‎的调节,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由于受到境‎内复杂的地‎形和植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具有明‎显的山地主‎体气候和林‎区气候的特‎点。

1、气候温和: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热。

年均气温1‎6.4℃,气温年21‎.4℃,全年温度大‎于或等于3‎0℃的94天,小于或等于‎0℃17天。

2、雨量充沛,干湿分明。

境内常年降‎水量在12‎50-1400毫‎米之间。

4-9月为一年‎中的温湿季‎,降水量占全‎年70%,10-3月为一年‎中的干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0%。

3、水热同季,温暖共节。

境内4-9月平均降‎水量均大于‎年平均数,气温升高,降水量也随‎之增多,反之减少。

4、光照偏少,但较集中。

锦屏地区光‎照资源是全‎国最低值区‎第一,年日照数为‎1086.3小时,占全年可照‎数的25%,但日照比较‎集中,75%集中于农作‎物生长旺盛‎期的4-9月。

5、山区凉,河谷坝区热‎,局部小气候‎明显。

境内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不‎平,相对高差大‎,高低两地农‎事季节相差‎达15-30天,水稻收获是‎:平坝收白露‎,山上打秋分‎,故有"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之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锦屏县彦洞乡瑶白村简介
□滚明桐
瑶白村地处贵州省锦屏县彦洞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县城38公里,三板溪湖区8公里。

村内群山叠翠,古木参天,山峦峡谷形态各异,溪流、村舍、田畴别有洞天,古老的瑶白至今住有龙、滚、杨、范、龚、耿、宋、万、胡、彭等10个姓氏。

瑶白的民风古朴而浓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一个典型的北侗民族文化村寨。

其最为典型的是瑶白摆古文化节、瑶白大戏、民族服饰和侗族大歌。

其摆古内容丰富多彩,歌调婉转悠扬,服饰精美,瑶白侗族风情容纳了北侗之精华,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

瑶白于明代即有建制。

瑶白原称苗佰。

据说,最早定居在瑶白的只有二支干系,其中有一支属苗族,当时是讲苗话,固称为苗佰。

后来随着姓氏的增多,人口的不断增长,在当时人口最多的姓氏杨氏的组织提
议下,将原来的苗佰改名为瑶白。

“瑶”表示美好而珍贵,所以将原来的“佰”字改成白字,它的主要含义是清白,同时寓意瑶白侗寨世世代代清清白白,瑶白的各大姓氏之间亲同手足,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时与相邻村寨和睦相处,从不发生任何纠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