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发展纪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人与树人:桃李天下
“天山下,玛河畔,有我可爱的校园。
育桃李,播书香,悠悠岁月散发芬芳。
这里知识在传播,这里科学在照耀……这里,荒原被唤醒;这里,文明放光芒……”漫步石河子大学校园,常常会听到这首舒缓轻柔而又意味深沉的歌曲。
日复一日,这首歌曲和着校园里一花一草,一人一物的盛衰离合;年复一年,她伴着莘莘学子校园内散步、学习、遨游于知识殿堂的身影。
而结尾那句“我的母校,我们和你永远相伴;我的母校,是我永远留恋的家园”则激励学子们成长、拼搏,成为他们高扬人生进取风帆的鼓点。
这就是石河子大学校歌。
石河子大学,一所诞生于马背、建设于戈壁、壮大于新时期的大学,历经60余年风雨,今天成为中国西部的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进入“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行列。
60余年来,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逐步发展,形成“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
1996年9月10日,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和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石河子大学,从此,石河子大学发展进入快车道。
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到石河子大学视察,确定学校为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
2008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陈希在石河子市宣布:石河子大学正式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的大学。
这
标志着兵团高等教育事业进入新时期,向更高层次迈进。
2012年,石河子大学进入“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行列,迎来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机遇。
60多年来,石河子大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多样化、高素质、强应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先后培养各类学历毕业生约13万人,为兵团和全国农垦系统培训各类管理和专业人才近30万人。
在兵团的农业生产第一线,兵团的文教、卫生、工业、经济领域,以及兵团的各级管理层中处处都有石大校友的身影。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兵团,就有石河子大学校友3万余人,他们在为促进新疆的发展、稳疆兴疆、富民固边努力工作。
今天的石河子大学已经成为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大学。
2012年,石河子大学第三次党代表大会提出“三步走”战略设想:第一步,到2015年圆满完成“十二五”战略任务,建成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的新疆一流大学;第二步,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区域特色更加鲜明的西北地区一流大学;第三步,到建校100周年时,建成西部先进、中亚一流、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
学。
求真与创新:成果丰硕
石河子大学北区楼顶,立着“团结、务实、求真、创新”8个大字,这是石河子大学校风,表明石河子大学师生不尚空谈,不求
浮华,追求探寻真理真知,勇于开拓创造的共同理想。
在这一校风引导下,石河子大学逐渐形成“吐故纳新、推陈出新、破旧立新”的科学研究和探索精神。
“石河子大学今后要增强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要加快建立与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科技企业孵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校企联盟和实践育人机制,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石河子大学校长向本春在2014年“双代会”上说。
石河子大学是目前新疆学科最齐全的高校之一,也是面向全国招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一批特色专业与学科得到长足发展,现有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各1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
经过60余年的奋斗,石河子大学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农业部培训基地1个,兵团重点实验室8个,兵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兵团协同创新中心(培育)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和兵团文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
“十一五”以来,石河子大学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国家哲
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3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
2014年8月,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本年度自然基金评审结果,石河子大学获准立项101项,连续3年位居新疆高校首位。
何慧星、曹连莆教授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向本春教授的“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王红英教授的“新疆兵团边境地区妇女多发病诊治适宜技术示范应用”,吕新教授的“棉花高效生产精准技术及产品开发与示范”,郑旭荣教授的“新疆长期膜下滴灌农田土壤盐分演变及调控研究”,马富裕教授的“农田水分网络化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平台中试与示范”,坎杂教授的“番茄收获机”等标志性成果得到同行专家高度评价,部分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向本春、王金辉、史晨辉、郑旭荣、吕新、李少昆、郑勇等人的成果先后获得兵团科技进步一等
奖。
责任与担当:服务社会
2014年6月,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何慧星一行前往二师进行招生宣传和社会服务调研,三十七团领导告诉调研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史为民博士对我们农业生产帮助很大,他坚持实验改良温室蔬菜大棚,目前经他改良的蔬菜大棚已经是第4代,惠及周边多个团场。
”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主要功能,也是石河子大学遵循的原则,在对九师一六一团的科技扶贫服务中,献身科技服务扶贫一线的全国优秀
科技特派员代江生教授,受到全社会的高度赞扬。
2010年3月,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气象教研室主任塔依尔作为自治区第16批科技副县(市、区)长赴阿合奇县挂职。
挂职期间,他邀请专家为该县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大专学历人员88名,使县畜牧系统工作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到70%以上,培训农牧民6000多人次,为阿合奇县争取各类项目20多项,资金总计4213.6万元。
番茄收获机械是石河子大学坎杂教授一直研究的项目。
番茄籽皮分离机、番茄色选机、番茄自动收获机……倾注了坎杂教授毕生精力。
石河子天业番茄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健说:“有了番茄色选机后,大大节省了人工开支,提高了番茄制品的品质。
”
近年,石河子大学相继向二师、六师、七师、八师、九师、十师以及塔城地区、尼勒克县、沙湾县、玛纳斯县、策勒县、叶城县等地提供服务。
在对口支援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巴彦郭勒村时,实现村集体收入5万元目标;组织水利专家解决该村38户村民饮水问题。
石河子大学分别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九师、十师、和田、沙湾、石河子等地常年进行医疗服务。
在新源县、伽师县完成4000余名已婚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筛查,8000余名哈萨克族村民食管癌筛查,并向基层捐助医疗药具8万份,价值160万元,服务对象总计26万人次。
2013年,学校采用长期选派“科技特派员”方式,以项目合作、科技开发为内容,以“三化”建设和农业“三大基地”建设为重点,继续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重点成立7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
派遣89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到14个师、21个团场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和咨询服务等工作。
守正与发展:文化传承
3月29日,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技术大学,几十名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市市民、大学生、中学生正在跟着老师学习太极拳。
这是石河子大学在此设立的孔子学院为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中哈两国人民友谊面向社会开设的特色课程,也是石河子大学“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办学宗旨的具体体现。
近年,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及向西开放力度的加大,石河子大学在国际交流、加强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加快步伐。
石河子大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每年新生入学,通过学前教育、军事训练、组织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校史馆等,让学生了解、熟悉和认同新疆,感受一代代军垦人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高尚品格;学校还将兵团精神与新疆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结合,引导学生确立热爱新疆、服务新疆、建设新疆的愿望,激发学生献身兵团、维稳戍边的爱国热情,坚定维护新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加强地方文化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重视自身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途径。
石河子大学积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先后成立了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绿洲社会经济与屯
垦研究中心、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确定了以民族宗教历史民俗屯垦文化研究为内容、以多元民族宗教文化融合为研究重点和突破口的人文社科研究方向。
加强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内容。
石河子大学除了要求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还积极利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教育影响学生。
每年9月,盛大的百团纳新活动都是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
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和精神风貌起到重要作用。
石河子大学采取以党建带团建、党团组织进宿舍、学生工作进宿舍、党员宿舍挂牌等方法,从2003年开始,实施导师入住学生宿舍和团组织建在宿舍的制度,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思想、学习、工作、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宿舍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理念起到良好作用。
加强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是石河子大学的历史责任。
今年5月14日,第二届中亚文明与向西开放论坛闭幕,石河子大学、卡拉干达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卡拉干达国立技术大学发表共同宣言,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发展。
修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以守正创新为要。
在文化传承与传播过程中,石河子大学坚持始于读书,终于修身,而贯穿始终的则是守正创新的过程。
“明德正行,博学多能”的校训以其丰富的内容,精炼的词意涵盖了对师生员工在品德、行为、学识、才能
方面的要求,给教师以激励,给学生以鼓舞。
60多年,逐渐成熟的现代大学氛围感染着这里的每一个人,也使得石河子大学更加厚重博大。
“建成‘西部先进,中亚一流,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是石大人的梦想。
只要大家团结一心,脚踏实地,这个梦想一定会实现。
”石河子大学老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曹连莆对石河子大学的未来充满信心。
李永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