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制度-下呼吸道感染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重点科室的应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重点科室的应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重点科室的应用一、引言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在重点科室,如重症医学科(ICU)、手术室、新生儿科、血液科等,由于患者病情复杂、抵抗力低下,医院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本文将详细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重点科室的应用,以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应用1. 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在重点科室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护士长、医师及护理人员组成。

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制定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无菌物品的合格率。

(2)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监测。

(4)加强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灭菌和保养。

(5)加强患者口腔、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3. 加强人员培训对重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4. 监测与评估(1)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2)定期对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查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3)对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持续改进工作。

5. 应急处置制定医院感染爆发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感染爆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措施,控制感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三、具体应用实例以下以重症医学科(ICU)为例,介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应用: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均需进行手卫生。

2. 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3. 对侵入性操作如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4. 对患者使用的高风险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定期进行消毒和保养。

5.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定期对病房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6. 对感染病例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感染管理小组。

【2020实用】医院制度-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制度-下呼吸道感染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020实用】医院制度-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制度-下呼吸道感染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制度-下呼吸道感染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严格执行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房屋改造时要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构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

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

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回路管道、雾化器等应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雾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

6、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且应每24小时更换。

7、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

手术病人术前应戒烟,术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尽早起床活动,避免使用镇静剂。

9、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手部皮肤有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对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10、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实用医院制度加强制度完善,冲刺等级评审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水平齐心协力、鼓足干劲、全力迎接“三甲”医院复审。

创“三甲”是每一个人的事,重在全院参与。

以“创三甲”为契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水平。

人人都是得分手,“三甲”复审作贡献。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一、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一)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二)医务人员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掌握不同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和相应隔离措施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三)医务人员出现呼吸道感染综合征,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四)从事呼吸机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和要求,严格执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呼吸机及相关装置的管理(一)呼吸治疗装置包括湿化瓶、湿化器、积水瓶、螺纹管、气管插管等,需干燥存储,包装完整,保持密闭性及外层的清洁。

(二)湿化器添加水应是用无菌用水,须注明开瓶时间,24小时内使用。

(三)氧气湿化瓶每天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螺纹管及湿化器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及时更换。

(四)呼吸机及相关装置清洁与消毒。

(五)患者使用后的湿化瓶、湿化器、积水瓶、螺纹管等一次性使用。

(六)感染性疾病患者在隔离治疗期间使用的呼吸治疗装置,首选用一次性的器材,重复使用的物品应专人专用,使用后密闭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三、患者预防措施(一)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含0.2%的氯已定漱口或者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约30度。

(二)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三)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机械通气48小时后采集痰培养监测。

(五)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6.1-8.3mmol/L。

(六)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四、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注意事项:(一)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二)如果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三)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以上。

(四)医务人员在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戴手套。

医院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制度(2019年医院感染和防控制度汇编)

医院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制度(2019年医院感染和防控制度汇编)

医院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制度
(2019年)
1、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0.2%的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无禁忌症,应抬高床头30~45度。

3、鼓励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4、减少管路更换频率,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5、每日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插管天数。

6、连续或间断的进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避免分泌物通过气囊造成误吸。

7、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好手卫生。

8、尽可能的给予肠内营养,保护胃粘膜的特征。

鼻饲时调整进食速度与量,避免胃过度充盈,造成误吸。

或采用小号鼻胃管进行胃肠营养。

9、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提倡积极控制血糖。

10、将高危患者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时必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

11、加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应加强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积极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1、建立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医院感染的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2、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呼吸道感染病人单独安置,按标准预防执行。

对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3、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房屋改造时要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

5、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如气管插管或切开、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手部皮肤有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对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6、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回路管道、雾化器等应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雾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

7、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水,且应每24小时更换。

8、注意口腔卫生,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h-8h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宜使用—次,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尽量避免使用H2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9、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10、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若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一、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一)一般防治措施1、手卫生: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应严格手卫生措施,吸痰前、后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2、口腔卫生:对插管并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应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3次,包括使用含洗必泰成分的漱口液漱口、口腔黏膜擦拭或冲洗。

口腔护理操作中应注意有脱管和插管移位的危险,对气管插管的病人采用口腔冲洗法。

3、无特殊禁忌症病人应采取30-45度半卧位。

4、穿隔离衣:不常规推荐与患者接触时穿隔离衣,但当患者携带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病原微生物时,与患者接触或处理气道分泌物时应考虑穿隔离衣。

对于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

5、首次气管切开或插管的患者应即刻送病原学微生物培养。

(二)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1、人工气道的建立(1)对于需要辅助通气患者,应尽量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2)坚持经口插管的原则,尽量避免重复插管。

2、人工气道的管理(1)气管套囊压力监测:常规监测带机病人气管套囊压力,压力控制在适当范围,保证有效通气。

(2)预计插管时间超过72小时的患者应选用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的气管插管。

(3)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吸痰时应戴手套,吸痰管一次一根,吸痰管放入时勿用负压,以旋转方式退出,切忌上下提插。

(4)胸部物理治疗: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体位引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主管医师每天应进行评估并报告科主任,科主任或医疗组长确定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6)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一次,评估患者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

(三)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的管理1、呼吸机的清洁消毒参照《呼吸机及附件的清洗与消毒规程》。

2、呼吸机面板消毒:正在使用的呼吸机面板每天由护理人员以75%的酒精擦拭消毒;库房待用的呼吸机每周擦拭消毒一次。

3、湿化器中须使用无菌湿化用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4、连接呼吸机管道,坚持无菌技术操作;管道连接者应佩戴口罩帽子及手套;更换管道,调参数等前后均应洗手。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6篇)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6篇)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须更换衣、裤、鞋、帽,不戴;2、进入无菌区须带圆顶帽、口罩,注意头发、鼻孔勿;3、院外参观者,须持介绍信,经医教科同意后方可进;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的专用衣、裤、戴帽;5、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裤、鞋;二、环境管理;1、手术室应保持环境整洁、无尘、无蚊蝇;2、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须更换衣、裤、鞋、帽,不戴戒指、手镯,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带私人用物进入工作区,工作场所不得进食。

语言与行为符合要求。

2、进入无菌区须带圆顶帽、口罩,注意头发、鼻孔勿外露,严重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者,不宜参加手术。

3、院外参观者,须持介绍信,经医教科同意后方可进手术室参观。

参观者须遵守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数控制在2-____人之内,参观者只能参观指定的手术,不得任意出入其它手术间,不得随便走动及串室。

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的专用衣、裤、戴帽、换鞋或穿袜套。

5、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裤、鞋。

二、环境管理1、手术室应保持环境整洁、无尘、无蚊蝇。

每晨用湿抹布擦拭全部手术间的物体表面及手术灯,并进行空气消毒。

2、每日各手术间彻底打扫一次,地面用1。

100施康Ⅰ号消毒液拖地,拖把分区专用,标志明显,用后经消毒夜浸泡后晾干备用。

3、手术过程中发现地面血迹随时清洁。

每台手术前后湿式擦拭室内物表,手术结束应及时整理用物,用1:100施康Ⅰ号消毒液拖地面,并进行空气消毒。

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有据可查。

4、保证新风机组正常运作,每天术前____小时开启层流系统,术后至少运行半小时才能关闭层流系统。

5、拖鞋每日用1。

200施康Ⅰ号浸泡后清洗晾干备用,鞋柜用消毒液擦拭。

6、洗涤间应保持清洁,下水道、洗手间洗手后及时处理干净,水池每天洗净擦干。

男女更衣室、值班室保持整洁无味。

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涵〔2019〕480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临床科室,包括门诊、急诊、住院、重症监护室、呼吸机使用等部门。

三、依据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涵〔2019〕480号)。

2.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3.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制度。

4.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5.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四、内容1.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2. 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空气净化管理制度》、《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清洁、消毒灭菌工作符合要求,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通风良好。

3.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合理膳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

5. 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每天更换,同时更换湿化液,湿化液灭菌注射用水。

6. 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7. 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

8. 鼓励手术病人术后尽早下床活动,指导术后病人有效咳嗽排痰。

9.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接触病人和诊疗护理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10. 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11. 使用呼吸机患者,预防与控制参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制度》。

五、组织实施1. 成立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由医务部门、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等部门组成,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应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控制能力。

3. 临床科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落实到位。

ICU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ICU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措施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1.2 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

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1。

4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

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

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

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

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

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

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1。

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呼吸系统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涵〔2019〕480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尤其适用于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新生儿室等高风险科室。

三、依据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涵〔2019〕480号)。

2.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3.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

四、内容1.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2. 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空气净化管理制度》、《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清洁、消毒灭菌工作符合要求,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空气质量达到标准。

3.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合理膳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

5. 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每天更换,同时更换湿化液,湿化液灭菌注射用水。

6. 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7. 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

8.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术后病人有效咳嗽排痰。

9.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接触病人和诊疗护理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10. 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11. 使用呼吸机患者,预防与控制参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制度》。

12. 对于存在医院内肺炎(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1次。

13. 如无禁忌征,应将床头抬高约30度。

14.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完整版)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完整版)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完整版)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预防与控制VAP对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尤为重要。

本次会议由来自郑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王小雯医生,以临床一线重症医生的角度,引用循证证据为我们详细讲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通过经典病例分享说明了预防最重要性。

一、定义与流行病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H 后发生的肺炎,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炎也属于VAP范畴。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住院期间没有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未处于病原感染的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新发生的肺炎。

HAP和VAP的关系:美国干预学会认为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我国延用着VAP属于HAP的特殊类型。

HAP/VAP的流行病学:HAP/VAP在内的下呼吸道感染居医院感染获得性感染构成之首。

(一)HAP流行病学中国13家大型教学医院的HAP临床调查:呼吸科普通病房HAP发病率0.9%;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HAP发病率15.3%;平均全因死亡率22.3%。

(二)VAP流行病学综合多项临床调查显示,机械通气患者中VAP发病率为9.7%~48.4%,或1.3~28.9‰,病死率为21.2%~43.2%。

二、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一)危险因素宿主因素高龄、误吸、基础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肿瘤、心功能不全)、免疫功能受损、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失常、颅脑等严重创伤、电解紊乱、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肥胖、吸烟、酗酒等。

医疗环境因素ICU滞留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道侵袭性操作、应用提高胃液PH 值的药物、应用镇静剂、麻醉药物、头颈部、胸部或上腹部手术、留置胃管、平卧位、交叉感染(呼吸器械及手污染)。

结构性因素病人床位比、医生床位比、护士床位比、病人与医生比、病人与护士比;过程性因素非计划内意外拔管率、48小时内的再插管率、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学检测率。

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人工气道通畅(1)正确吸引分泌物吸痰管的选择,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50%,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保证能吸出气管,支气管中的分泌物。

吸痰管硬度要适中;普通吸痰管一用一换;吸痰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来进行,动作要轻柔,吸痰管插入合适深度,如遇阻力向外退出1cm后再吸引,调节适当的吸痰压力,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拉吸净痰液;时间不能过长,每次不能超过15s,以免发生缺氧。

吸痰后再用纯氧吸入1~2min后再把吸氧浓度调到吸痰前水平;在吸痰时要先吸气管的,然后再吸口腔及鼻腔的分泌物。

(2)气管导管的护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固定要牢固,避免导管上下滑动,损伤气管黏膜。

导管气囊充气要适当,对于气囊充气与放气的操作要正确,在放气前应充分吸净气管内的分泌物,以避免咽喉部的分泌物在气囊放气后进入气道,造成感染加重。

应调节好导管气囊的最小封闭容积,一般不需要反复充放气。

气管切开口周围的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更换,防止污染。

(3)气管的湿化、雾化、冲洗在使用呼吸机时对气道进行有效的湿化,雾化,冲洗非常重要。

气道干燥,痰液过稠不易吸出时,可先向气管内注入3~5ml 生理盐水,停留5min后再行吸痰,可间断反复多次冲洗,但一次冲洗时间不能过长。

雾化吸入药物,利于局部炎症的控制和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可预防和减少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2、加强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1)加强口腔护理经口插管患者每日两次口腔护理,防止口咽部细菌下行感染,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口腔真菌菌感染、黏膜溃疡等。

气管切开患者换药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每2h翻身,拍背,叩击震荡气管内的分泌物,使附着于肺泡及支气管的痰液松动,并及时吸出。

(2)选择适当的营养方式加强营养,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进和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几率。

营养的补充,应采用消化道和静脉相结合的途径。

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1. 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 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4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

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

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手术前: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手术中: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下呼吸道感染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下呼吸道感染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年龄
小儿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 下呼吸道感染。
环境因素
环境污染、空气质量恶化等因素也易导致 下呼吸道感染。
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吸烟
吸烟可损伤呼吸道黏膜,增加下呼吸道感 染的风险。
慢性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慢性 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患者易发生下呼吸道 感染。
02
下呼吸道感染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 制措施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下呼吸道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 临床诊断与治疗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建议
01
下呼吸道感染概述
下呼吸道感染的定义
定义
下呼吸道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侵入呼吸道 ,引起的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在内的感染性疾病 。
方法
根据病情不同,可采用肺叶切除、脓胸引流、胸 腔闭式引流等方法。
注意事项
在手术前应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 后应注意抗感染治疗和护理。
04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内容及方法
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包括住院患者、医务人员、陪护家属等。
监测方法
采用定期检查、主动筛查、个别病例调查等方法进行监测,同时收集相关临 床资料进行分析。
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适应症
01
对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的患者,应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治疗。
方法
02
通过面罩、鼻罩等方式连接呼吸机,使患者得到充分的氧气供
给。
注意事项
03
在应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呼吸机参数的
调整。
手术治疗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5篇)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5篇)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须更换衣、裤、鞋、帽,不戴;2、进入无菌区须带圆顶帽、口罩,注意头发、鼻孔勿;3、院外参观者,须持介绍信,经医教科同意后方可进;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的专用衣、裤、戴帽;5、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裤、鞋;二、环境管理;1、手术室应保持环境整洁、无尘、无蚊蝇;2、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须更换衣、裤、鞋、帽,不戴戒指、手镯,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带私人用物进入工作区,工作场所不得进食。

语言与行为符合要求。

2、进入无菌区须带圆顶帽、口罩,注意头发、鼻孔勿外露,严重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者,不宜参加手术。

3、院外参观者,须持介绍信,经医教科同意后方可进手术室参观。

参观者须遵守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数控制在2-____人之内,参观者只能参观指定的手术,不得任意出入其它手术间,不得随便走动及串室。

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的专用衣、裤、戴帽、换鞋或穿袜套。

5、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裤、鞋。

二、环境管理1、手术室应保持环境整洁、无尘、无蚊蝇。

每晨用湿抹布擦拭全部手术间的物体表面及手术灯,并进行空气消毒。

2、每日各手术间彻底打扫一次,地面用1。

100施康Ⅰ号消毒液拖地,拖把分区专用,标志明显,用后经消毒夜浸泡后晾干备用。

3、手术过程中发现地面血迹随时清洁。

每台手术前后湿式擦拭室内物表,手术结束应及时整理用物,用1:100施康Ⅰ号消毒液拖地面,并进行空气消毒。

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有据可查。

4、保证新风机组正常运作,每天术前____小时开启层流系统,术后至少运行半小时才能关闭层流系统。

5、拖鞋每日用1。

200施康Ⅰ号浸泡后清洗晾干备用,鞋柜用消毒液擦拭。

6、洗涤间应保持清洁,下水道、洗手间洗手后及时处理干净,水池每天洗净擦干。

男女更衣室、值班室保持整洁无味。

重症医学科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制度

重症医学科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制度

重症医学科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制度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严格执行人工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早用早脱机,尽量采用无创通气的措施。

(2)有人工机械通气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熟知和严格遵循。

(3)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

(4)重复使用的呼吸回路管道,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要求,每周更换一次,回路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

(5)连接呼吸机的管道上冷凝水应及时引流、倾去、并有制度保证。

(6)定期进行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在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时,应在4小时内获得抗菌药物治疗,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7)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8)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分析与反馈。

2、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1)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2)有留置血管内导管(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和周围动脉导管)的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行培训与投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3)三管道保持清洁,发现污垢和残留血迹时,能及时更换。

(4)定期进行重点部位病原体检查,在符合“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在4小时内获得抗菌药物治疗,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5)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6)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检测、分析与反馈。

3.尿管相关感染(1)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要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2)有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常规、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3)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

(4)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应保持尿流不受阻断的引流。

(5)不适用抗菌药物做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

下呼吸道感染的医院感染防控制度

下呼吸道感染的医院感染防控制度

下呼吸道感染的医院感染防控制度
一、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和无菌概念的培训,提高医护人
员预防感染的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尤其是手卫生。

并注意氧气吸入装置和雾化吸入器的消毒和正确使用。

二、提高医务人员对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认识,注意抗菌药物、
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合理使用,及时送检病原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感染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三、做好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危重、昏迷、鼻饲者应防止误吸
并做好口腔护理,可以减少致病菌在口腔、咽部的寄生繁殖与预防细菌向下移行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对意识障碍、长期卧床者应予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指导清醒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以使痰液自动排出。

四、加强病房管理,做好病室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
清新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严格控制探视、陪护人员数量,并尽量控制患呼吸道感染的来访者进入病区。

五、增强烧烫伤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注意营养的摄入,给予
营养饮食,必要时静脉予脂肪乳剂、氨基酸等。

六、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器官功能状态,增加抵抗力,严
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制度-下呼吸
道感染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严格执行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房屋改造时要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构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

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

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回路管道、雾化器等应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雾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

6、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且应每24小时更换。

7、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

手术病人术前应戒烟,术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尽早起床活动,避免使用镇静剂。

9、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手部皮肤有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对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10、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