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教案

合集下载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一部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是一本系统介绍传播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的教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传播学的核心内容。

本部分将概述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框架。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 传播:传播是指信息的传递和接收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编码、传递、解码和反馈等环节。

2. 传播者:传播者是指信息的发出者,可以是个人、组织或媒体等。

3. 受众:受众是指信息的接收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公众等。

4. 信息:信息是指传播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

5. 传播渠道:传播渠道是指信息传递的媒介,可以是口头、书面、电子等。

二、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框架1. 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是指传播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常见的传播模式有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的线性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等。

2.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传播效果可以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如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3.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的载体,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不同的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和优势。

4. 传播环境:传播环境是指传播活动所处的周围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

传播环境对传播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5. 传播伦理:传播伦理是指传播活动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传播伦理要求传播者尊重受众,传播真实、准确、公正的信息。

第二部分:传播学的理论流派与研究方法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不仅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还深入探讨了传播学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并简要介绍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一、传播学的理论流派1. 经验学派:经验学派是传播学的主流学派,它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揭示传播现象的规律。

经验学派的主要理论包括议程设置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等。

2. 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是传播学的另一重要学派,它关注传播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二、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三、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一、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美—库利社会学传统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两个传统的融合:传播是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

/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一、引言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传播学的兴趣。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教学时长:45分钟二、传播学的定义与功能1. 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的学科。

2. 功能:a. 描述和解释传播现象b. 探讨传播规律c. 指导传播实践d. 促进人际沟通与文化交流三、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 传播者:传播过程中的发起者和信息的来源。

2. 受众:传播过程中的接收者和信息的接受者。

3. 信息:传播的内容,包括事实、观点、态度等。

4. 媒介:传播的渠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

5. 传播效果:传播活动对受众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四、传播的类型1.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2. 群体传播: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

3. 组织传播:组织内部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

4. 大众传播:面向广大受众的传播活动,如报纸、电视、网络等。

五、传播过程与模式1. 传播过程: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2. 传播模式:直接传播、间接传播、互动传播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互动、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传播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传播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

六、传播者的角色与功能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传播者的角色,掌握传播者的功能,认识到传播者的责任。

2.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

3. 教学时长:45分钟内容:a. 传播者的角色:信息的筛选者、解释者、引导者b. 传播者的功能:报道新闻、提供娱乐、教育引导、舆论监督c. 传播者的责任:真实、全面、客观地传播信息,服务社会、引导公众七、受众的研究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受众的定义,理解受众的研究意义,掌握受众的分类。

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

3. 教学时长:45分钟内容:a. 受众的定义: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具有选择性、主动性和反馈性。

传播学教程课程设计

传播学教程课程设计

传播学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传播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传播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传播素养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方法论;2.掌握传播媒介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传播实践中的应用;3.能够分析和评价传播现象和传播策略,提供传播方案和解决方案;4.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能够应对传播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传播学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1.2 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流派 1.3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传播媒介与技术2.1 传播媒介和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2.2 传统传播媒介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3 新兴传播媒介和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案例第三章传播现象与传播策略3.1 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3.2 传播策略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案例 3.3 传播风险和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第四章传播实践和案例分析4.1 传播实践的流程和步骤 4.2 商业传播和公共传播的实践案例分析 4.3 传播实践中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采用讲授、案例分析、问题研讨、课外调研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实验采用数据分析、调查研究、多媒体制作等多种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参与商业传播和公共传播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20%;2.实验报告和作业占总成绩的30%;3.期末论文占总成绩的50%。

六、教师信息课程教师:张三教师简介:XXX大学传媒学院讲师,具有10年以上传媒实践和教学经验,研究方向为数字传播和公共传播。

七、参考文献1.《传播学导论》(罗伯特·赫克勒著,黄勇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新传播理论体系》(林少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3.《传播与社会》(王尔烁、曹国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4.《数字传播实践》(朱艳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媒体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在社交媒体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学者2.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图片展示法:展示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历史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第三章:传播学的核心理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传播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理论的问题小组报告:学生分组汇报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第四章:传播学的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4.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问题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传播学研究的设计稿第五章: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传播学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中的作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使学生掌握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社交网络的类型和特点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的关系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互动讨论法:学生分享个人社交网络经验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人际传播和社交网络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第七章:大众传播与媒体影响力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媒体在传播中的影响力7.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媒体的影响力及其作用机制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媒体事件的影响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大众传播和媒体影响力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第八章: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意义使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方法8.2 教学内容文化传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重点关注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

传播学教程课程设计

传播学教程课程设计

传播学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机制。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传播媒介及其特点,分析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3. 引导学生探讨传播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提高其对传播现象的洞察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实际案例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指导学生运用传播技巧进行有效沟通,提升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播学领域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主动探索传播现象的欲望。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传播价值观,关注社会公共利益,传播正能量。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在传播活动中遵循道德规范,传播真实、有益的信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传播学教程的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传播素养,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传播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运用所学分析现实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传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播学基本概念:信息、传播、媒介、受众等,参考教材第一章。

2. 传播过程与模式:传播的线性、互动和网络模式,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第二章。

3. 媒介类型与特点:传统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与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特点、发展及影响,参考教材第三章。

4. 传播学理论:大众传播理论、议程设置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等,结合案例分析,参考教材第四章。

5. 传播与社会:传播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关系,探讨传播在社会中的角色,参考教材第五章。

6. 传播伦理与法规:传播活动中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传播伦理意识,参考教材第六章。

7. 传播技巧与实践:有效沟通、演讲技巧、新闻写作等,结合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传播技能,参考教材第七章。

《传播学教程》(西法大新传院)

《传播学教程》(西法大新传院)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1)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社会学传统:●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精神象征和传递保存手段。

●美国学者皮尔士:符号学传统:●传播是观念或意的传递过程,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的特殊作用。

●两者融合,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信息科学出现,提出信息的概念,扩大了传播学的视野。

●施拉姆:传播至少要有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传播学者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是信息的传递,不仅是包括新闻,也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等等。

●(2)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要贡献●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指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

包括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的定义: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

主客体统一,符号意义统一。

●社会信息与其它信息的共性:物质属性,以质、能波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不单纯表现为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伴随复杂的精神心理活动。

●(3)传播的定义●定义: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交流、交换、扩散。

●2)社会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B-R>传受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4)经过符号中介。

●5)社会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行为: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

●过程: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

●系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传播系统-信息系统)●社会传播:●人内传播-典型系统性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传播学教程教学设计

传播学教程教学设计

传播学教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传播的概念及相关理论;2.掌握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3.了解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及其作用。

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媒介的传播效果;2.能够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传播活动;3.能够撰写一篇传播分析论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播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传播的概念和理论1.传播的概念;2.传播的重要性;3.传播的理论:传播效果理论、传播媒介理论、传播过程理论。

第二章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1.传统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2.新媒体传播媒介:网络、社交媒体、移动设备;3.媒介特点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及其作用1.传播源:传播目的、形式、特点等;2.受众:受众动机、反应、分类等;3.传媒:传媒的角色、影响力等。

第四章传播活动设计和实施1.小型传播活动设计思路;2.传播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传播活动的评估方法及其意义。

第五章传播分析论文撰写1.传播案例分析方法;2.传播分析论文写作要领;3.报告撰写与演讲技巧。

三、教学方法1.知识点讲解与案例分析结合;2.分组讨论与互动交流;3.课堂演讲与小组展示。

四、教学评价1.以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为主要评估方式;2.传播分析论文写作为期末考核方式;3.考察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传播学简明教程》(电子版);2.相关课件和案例资料(电子版);3.论文写作指导和评估标准(电子版)。

《传播学教程》课件

《传播学教程》课件

第五章:社会与文化传播
探讨社会和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包括意识 形态、价值观和符号系统。
学习资源
1 课本和参考书籍
2 网上资料和资源
推荐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 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扩展阅 读。
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 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 获取相关材料。
3 交流和讨论平台
创建学习群体和讨论小组,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 作。
评估与考核
1 课堂参与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展示对传播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作业和项目
完成个人和团队作业,包括案例分析、研究报告和媒体项目。
3 期末考试
通过综合考试评估对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习动机
1 为什么选择学习传播学
掌握传播学知识有助于对社会、媒体和人际互动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
2 实用性与应用前景
传播学技能在广告、公关、媒体和市场营销等职业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和职业发展机会。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课程介绍
《传播学教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并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习传播学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的信息传播和 沟通至关重要。

为什么学习传播学
传播学不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媒体和社交网络的作用,还能提高你的沟通技巧和媒体素养。掌握传 播学的知识将成为你在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中的巨大优势。
课程内容
第一章:传播学基本概 念
介绍传播学的起源、定义和 基本理论,为后续章节的学 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传播理论与模 型
探索不同的传播理论和模型, 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传播的原 理和过程。
第三章:传播媒介与技 术
研究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 包括印刷媒体、广播、电视 和互联网。

《传播学教程》课件

《传播学教程》课件
起源:19世纪末,美国学者提出传播学概念 发展:20世纪初,传播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成熟:20世纪中叶,传播学理论体系逐渐完善 应用:20世纪末,传播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传播学主要理论
传播学五大理论:传播学五大理论包括传播学、传播学、传播学、传播学和传播学。
传播学四大理论:传播学四大理论包括传播学、传播学、传播学和传播学。 传播学三大理论:传播学三大理论包括传播学、传播学和传播学。 传播学两大理论:传播学两大理论包括传播学和传播学。
报纸:最早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 权威性和公信力
传统媒介
电视:通过图像和声音传播信息, 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广播: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声音,具 有及时性和广泛性
书籍:通过文字和图片传播知识, 具有深度和持久性
新媒体
定义: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渠道传播信息的媒体形式。
传播效果指标法:通过收视率、 点击率、阅读量等指标评估传 播效果
内容分析法:分析传播内容 的特点、形式、主题等
实验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和 实验组,对比分析传播效果
广告学
广告学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广告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制作、广告投放等 广告学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品牌推广、产品销售、市场调研等 广告学在非商业领域中也有应用,如公益广告、政府宣传等
分析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 行处理和分析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结果,提出建 议和改进措施
实践操作: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 中,不断优化和改进
小组讨论与互动
讨论主题:选择与传播学相关 的话题进行讨论
互动方式:通过提问、分享、 辩论等方式进行互动

传播学教程第二章第二节教案试讲

传播学教程第二章第二节教案试讲

传播学教程第二章第二节教案试讲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一.本节学习意义及重难点传播活动的发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在人类身上,动物之间也有传播。

但是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有何不同?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过程?人类进入现代信息社会之后的传播又有何特征。

带着问题我们走进今天的领读。

本节重难点: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过程二.本节知识框架三.干货笔记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1.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1)从信息传递和沟通的角度而言,传播并不是人类的特有现象,而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有现象。

(2)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有以下几种: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

2.动物传播的局限性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

3.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4.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的特性:(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表述现在,而且能够表述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表述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述在遥远空间的事物。

(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以表达任何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以有限的几十种元音和辅音,配之以声调变化,能够组合成数十万以上的语音单词。

(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类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他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

综上所述,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最根本的特征。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并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1.口语传播时代(1)口语的发展及意义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学的相关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播学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传播模式的理解和应用2.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的分析能力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人际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角色扮演材料:提供角色扮演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人《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大众传播6.1 教学目标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媒体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大众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媒体素材:提供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媒体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的分析能力第七章:文化传播7.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文化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文化案例素材:提供文化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文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的分析能力第八章:危机传播8.1 教学目标理解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2 教学内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案例分析法:通过危机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危机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危机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危机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危机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策略和原则的分析能力第九章:广告与营销传播9.1 教学目标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掌握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2 教学内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案例分析法:通过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的理解程度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策略和技巧的分析能力第十章:传播学与现代社会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掌握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分析传播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传播学教案》PPT课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和框架。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一、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掌握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2. 教学内容:a. 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c.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d.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b. 讨论法:探讨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学派的掌握情况。

二、第二章:符号与符号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符号的概念和功能,掌握符号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 教学内容:a. 符号的概念和功能b. 符号系统的分类: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c. 符号系统的特点:arbitrary 和iconic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符号的概念和功能,介绍符号系统的分类和特点b.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理解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掌握情况。

三、第三章:传播过程与模式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传播模式的类型。

2. 教学内容:a.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b. 传播模式的类型: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大众传播、交互传播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传播模式的类型b. 图示法:通过图示展示传播过程和各种传播模式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掌握情况。

四、第四章:人际传播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类型,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教学内容:a. 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b. 人际传播的类型:面对面的传播和远程传播c. 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类型b.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展示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人际传播的掌握情况。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传播学教程》教案课程名称: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计划学时:32课时选用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适用专业:适合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课程的教材。

课程负责人:纪征第一周授课内容: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人类的传播行为、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多媒体课堂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传播学概论》威尔伯?施拉姆新华出版社3、《传播学导论》邵培仁著浙江大学出版社4、《大众传媒概论》张冠文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教学目的与要求:1、客观地认识、分析和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2.解释媒介在形成人们价值观方面所起的作用。

3、运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信息传播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传播活动的几个层次2、电子媒介的类型和在人类传播中的意义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一、传播学的学科体系1、从考察传播现象的角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研究层次:传播过程研究传播行为研究信息科学研究效果研究宏观效果研究2、从传播行为和传播范围的角度可分为以下几个研究层次:(1)自我传播:这是指每个人的自我信息沟通。

(2)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3)群体传播:这是指在某一无组织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4)组织传播:这是指在有组织、有指挥中心的群体中进行的传播活动。

(5)大众传播:这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面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公开信息传播。

(6)国际传播: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了很多跨越国界的传播行为,如卫星电视、短波广播、因特网等。

3、从传播内容或专题的角度展开的研究政治传播研究文化传播研究科技传播研究传播媒介管理研究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传播与信息社会研究二、传播学研究的方法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领域理解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地位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领域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地位传播学的重要人物和理论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领域小组讨论法:探讨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地位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地位进行讨论和总结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过程的要素和作用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理解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要素和作用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传播过程的实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要素和作用,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互动讨论法:学生参与传播过程的实例分析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实例分析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进行讨论和总结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形式和途径理解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交、情感和认知方面的作用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人际传播的形式和途径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交、情感和认知方面的作用人际传播的实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人际传播的形式和途径小组讨论法:探讨人际传播在社交、情感和认知方面的作用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人际传播的形式、途径和作用进行讨论和总结第四章:大众传播4.1 教学目标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的形式和渠道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大众传播的形式和渠道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大众传播的实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大众传播的形式和渠道小组讨论法:探讨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形式、渠道和社会影响进行讨论和总结第五章:跨文化传播5.1 教学目标了解跨文化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和策略理解跨文化传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和挑战5.2 教学内容跨文化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和策略跨文化传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和挑战跨文化传播的实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跨文化传播的定义、障碍和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跨文化传播的应用和挑战小组讨论法:探讨跨文化传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用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跨文化传播的障碍、策略和应用进行讨论和总结第六章:传播理论与流派6.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理论的分类和主要流派掌握各流派的核心观点和代表人物理解传播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影响6.2 教学内容传播理论的分类和主要流派各流派的核心观点和代表人物传播理论在新闻、广告、公关等领域的应用和影响传播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理论的分类、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传播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传播理论的分类、流派和应用进行讨论和总结第七章:新媒体与数字传播7.1 教学目标了解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数字传播的技术和平台理解新媒体与数字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和挑战7.2 教学内容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数字传播的技术和平台新媒体与数字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和挑战新媒体与数字传播的实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新媒体的定义、特点和数字传播技术案例分析法:分析新媒体与数字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和挑战小组讨论法:探讨新媒体与数字传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新媒体的定义、特点和影响进行讨论和总结第八章:传播与社会8.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与社会的关系掌握社会传播的过程和机制理解传播对社会结构、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8.2 教学内容传播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传播的过程和机制传播对社会结构、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传播的实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传播的过程和机制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对社会结构、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社会传播的实例和传播与社会的关系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社会传播的过程、机制和影响进行讨论和总结第九章:传播与心理9.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与心理的关系掌握心理传播的理论和方法理解传播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9.2 教学内容传播与心理的关系心理传播的理论和方法传播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心理传播的实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与心理的关系、心理传播的理论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心理传播的实例和传播与心理的关系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心理传播的理论与方法、影响进行讨论和总结第十章:传播伦理与法规10.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伦理的原则和价值观掌握传播法规的内容和作用理解传播伦理和法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传播伦理的原则和价值观传播法规的内容和作用传播伦理和法规在新闻、广告、公关等领域的应用和挑战传播伦理和法规的实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伦理的原则、价值观和传播法规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伦理和法规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挑战小组讨论法:探讨传播伦理和法规的重要性10.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传播伦理的原则、价值观和法规的应用进行讨论和总结第十一章:国际传播与全球媒体11.1 教学目标了解国际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全球媒体的组织和运作方式理解国际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和挑战国际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全球媒体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国际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和挑战国际传播的实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传播的定义、全球媒体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和挑战小组讨论法:探讨国际传播在全球媒体中的地位和影响1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国际传播的定义、全球媒体的组织和作用进行讨论和总结第十二章:危机传播与管理12.1 教学目标了解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理解危机传播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和挑战12.2 教学内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危机传播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和挑战危机传播的实例分析讲授法:介绍危机传播的定义、策略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危机传播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和挑战小组讨论法:探讨危机传播的实例和危机传播与管理的原则1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危机传播的定义、策略和作用进行讨论和总结第十三章:文化传播与认同13.1 教学目标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文化传播的策略和手段理解文化传播在构建认同中的作用和挑战13.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文化传播的策略和手段文化传播在构建认同中的作用和挑战文化传播的实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定义、策略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化传播在构建认同中的作用和挑战小组讨论法:探讨文化传播的实例和文化传播与认同的关系1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策略和作用进行讨论和总结第十四章:视觉传播与艺术14.1 教学目标了解视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视觉传播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和价值理解视觉传播对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的影响14.2 教学内容视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视觉传播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和价值视觉传播对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的影响视觉传播的实例分析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视觉传播的定义、特点和艺术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视觉传播对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视觉传播在艺术领域的价值和影响1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视觉传播的定义、特点和艺术应用进行讨论和总结第十五章:传播研究与学术写作15.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研究的学术写作规范和要求掌握学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理解传播研究学术写作的重要性及其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15.2 教学内容传播研究的学术写作规范和要求学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传播研究学术写作的重要性及其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传播研究学术写作的实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研究的学术写作规范和要求案例分析法:分析学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小组讨论法:探讨传播研究学术写作的重要性及其作用1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传播研究的学术写作规范和要求进行讨论和总结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传播学教案(全册)

传播学教案(全册)

导言【课题名称】传播学教程导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传播学学科地位的确定2、传播学导入中国及中国新闻教育模式变迁【教学重点和难点】传播学的导入与中国新闻教育模式改革【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教学课时】4课时【课的类型】讲授课一、人类日常传播现象“传播”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人际传播——面对面地谈话、打电话、发短信、邮寄信件、电子邮件、QQ (UC、POPO、MSN等即时聊天工具)。

组织传播——学校、院系、班级、企业、机关单位、家族、帮派等,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大众传播——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

人内传播、自我传播——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信息传播的载体可以是语言、体态,也可以是图象、实物等。

下面传播的载体是什么:舞剧(体态)、接绳记事(绳)、烽火戏诸侯、(烽火)、红灯示警(红灯)。

二、传播学是什么?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传播是英语communication一词的汉译,意指思想、观念、意见的相互交流,传播就是与人共享信息、观念、意见的过程。

三、传播学发展流程对于人类传播现象和行为作系统、科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H.D.拉斯韦尔提出的关于传播的模式与功能,对传播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W.施拉姆于1948年在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美国第一个传播研究所,把新闻学同传播学结合起来。

传播学者们把信息、控制、反馈、系统等概念引入传播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模式,从而使传播学形成初步体系。

60年代前后,传播研究在西欧各国普遍开展起来。

中国开展传播研究,则在80年代初。

四、传播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传播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

传播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处在多种学科的边缘。

郭庆光_传播学教程(最终版)

郭庆光_传播学教程(最终版)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第二节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第二节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第二节抽样调查方法第三节内容分析法第四节控制实验法第一编(1-2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一、传播学的概念1、定义1)库利(社会学角度)2)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3)施拉姆4)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教程》教案课程名称: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计划学时:32课时选用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适用专业:适合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课程的教材。

课程负责人:纪征第一周授课内容: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人类的传播行为、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多媒体课堂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传播学概论》威尔伯•施拉姆新华出版社3、《传播学导论》邵培仁著浙江大学出版社4、《大众传媒概论》张冠文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教学目的与要求:1、客观地认识、分析和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2.解释媒介在形成人们价值观方面所起的作用。

3、运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信息传播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传播活动的几个层次2、电子媒介的类型和在人类传播中的意义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一、传播学的学科体系1、从考察传播现象的角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研究层次:传播过程研究传播行为研究信息科学研究效果研究宏观效果研究2、从传播行为和传播范围的角度可分为以下几个研究层次:(1)自我传播:这是指每个人的自我信息沟通。

(2)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3)群体传播:这是指在某一无组织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4)组织传播:这是指在有组织、有指挥中心的群体中进行的传播活动。

(5)大众传播:这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面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公开信息传播。

(6)国际传播: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了很多跨越国界的传播行为,如卫星电视、短波广播、因特网等。

3、从传播内容或专题的角度展开的研究政治传播研究文化传播研究科技传播研究传播媒介管理研究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传播与信息社会研究二、传播学研究的方法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

事实上,在以唯物史观建构传播学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在其著作中为我们提出了重要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为传播学提供了科学的传播观。

我们必须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观点入手,在强调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基础作用的同时,也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特殊规律给以足够的重视。

三、学习传播学的意义学习传播学的意义在于提高我们对传播规律的理解,使我们在预测和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传播方面能处于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

九十年代中期教育部把传播学列为一级学科,传播学研究的地位在中国正式确立。

注意:1、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2、实现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和中国化传播学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理论构架的体系化,而且更在于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传播学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对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社会信息交流系统的建设,对新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以及因社会变革而引起的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无论对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对于传播媒介的发展,传播学研究都任重道远。

人类的传播行为从媒介发展的角度看,人类传播的历程分为五个阶段:一、非语言传播时代人类进化早期:后期:用非语言符号进行较为复杂的传播,交流场景:特点:信息简短和单一,且缓慢进行二、口语传播时代1、语言大约产生于9万年前到4万年前之间。

2、语言产生的原因:3、语言的产生大大加快了人类走向文明的进程,对信息传播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语言拓展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2)语言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成为人类重要的思想工具。

(3)在长度、复杂性、准确性和精细程度方面,语言可以记忆、传递、接收和理解的信息,都远远超过了非语言时代。

4、在口语传播时代,非语言媒介仍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1)结绳记事(2)实物信三、文字书写时代1、文字大约开始于5000年前,文字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2、文字起源于图画,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

“书画同源”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我国商代的甲骨文3、造纸术的发明及手抄传播四、印刷时代1、我国在公元450年最早发明了印刷术。

唐朝刻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书籍。

2、印刷术的发展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机,使信息的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促进了书籍的廉价化。

3、印刷机的出现为近代报刊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带来的造纸、印刷、通讯、交通等领域的一系列巨大变革,极大降低了报纸的生产成本,为报纸的大众化奠定了基础。

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报纸”-廉价的“便士报”(以《纽约太阳报》《先驱报》为代表)的出现,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始。

4、施拉姆对印刷媒介的高度评价“书籍和报刊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

报纸和政治小册子参与了17世纪和18世纪所有的政治运动和人民革命。

正当人们越来越渴求知识的时候,教科书使得举办大规模的公共教育成为可能。

正当人们对权利分配普遍感到不满的时候,先是报纸,后来是电子媒介使普通平民有可能了解政治和参与政府。

”五、电子媒介传播时代电子传播的重要贡献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电影、广播、电视、因特网1、电影 1895年12月28日,被定为世界电影的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被誉为“电影之父”。

2、广播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开始播音,标志着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

3、电视 1936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开播,标志着电视媒介的诞生。

4、因特网网络传播是指以一系列高新传播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于1969年在美国问世。

因特网突破了大众传播时代的大众化、非目标性、单向区域传播的特点,而以个人化、目标性、双向互动、全球性传播的独特优势,对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构成了巨大冲击。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从媒介发展的角度看,人类传播的历程分为哪些阶段?2、传播学的学科体系是怎样划分的?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理解了人类的传播行为的主要类型、人类传播的基本阶段,掌握了传播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传播学的学习兴趣,进一步理解了学习传播学的重要意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周、第三周授课内容:传播过程研究、传播过程的主要模式、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课时安排:4课时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传播学概论》威尔伯•施拉姆新华出版社3、《传播学导论》邵培仁著浙江大学出版社4、《大众传媒概论》张冠文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模式的概念和主要的传播模式2、符号的概念和分类教学重点,难点:1、拉斯韦尔的5W模式2、赖利夫妇的传播模式3、符号的分类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主要模式一、模式模式是对规律的直观而简洁的表述,它是理论的简化形式。

它可以把很多复杂的规律变得清晰。

1、模式的构成:(1)要素(2)关系和结构(3)过程(4)功能2、模式的类型:(1)文字模式(2)图表模式(3)数学模式二、传播过程的特点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三、传播过程的模式传播模式就是科学地、抽象地在理论上把握传播的基本结构与过程,描述其中的要素、环节及相关变量的关系。

(一)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1、拉斯韦尔著名的“五W”模式: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对该模式的评价意义:(1)该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2)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这个模式形成的。

(3)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

2、申农-韦弗数学模式对该模式的评价(1)该模式引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传播过程会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信息的传播形成干扰。

(2)该为以文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传播过程打下了基础。

缺点:缺少反馈环节,把这个传播模式完全用于人类的社会传播是不行的。

3、直线模式的缺点:(1)它是一个单向直线模式,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

而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常常是双向的。

(2)缺乏反馈的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活动的互动性质。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人际传播)对该模式的评价:(1)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成是传播行为的主体,有重要意义。

(2)该模式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与社会传播的实际传播情况不符。

(3)该模式能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不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

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见教材)对该模式的评价: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互连接性和交织性,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3、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该模式是在申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该模式还拓展了噪音的概念。

但该模式没有揭示外部因素对传播过程的影响。

(三)传播过程的系统论模式1、传播过程的宏观系统认知线性传播模式揭示了传播过程的最表象的、静态的传播要素。

控制论模式指出了传播过程双向流动的特征。

2、赖利夫妇的传播模式总系统分析和评价:该模式该模式把大众传播看作是社会上各种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系统,从社会学的角度和方法来分析大众传播。

他们借用了社会心理学中有关基本群体(Primary group)和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基本群体与参照群体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认为传播系统处于一个包罗一切的社会系统(即社会)的框架之中,传播参与者,其周围群体以及更大的社会结构都处于这一社会系统之中。

大众传播过程影响这个更大的社会系统,同时又受到它的影响。

3、马莱茨克模式1963年,德国学者马莱茨克在其《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根据场论思想提出了一个大众传播场模式,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诸因素,特别注意突出媒介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和其外部形象。

他把大众传播看作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一系统的各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因此,传播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