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腐败的权力寻租分析及防治

合集下载

我国媒体寻租现象研究

我国媒体寻租现象研究

我国媒体寻租现象研究---从繁峙“黑记者”事件到沈颢案摘要:媒体寻租在我国经历了从记者个人寻租,向以媒体为单位整体寻租的转变。

从“有偿不闻”,到直接寻求封口费乃至广告投放,反映的不仅仅是行业道德的滑坡,更是行业生态的坠落。

本文通过比较两则媒体寻租案例,试图论述双轨制下传统媒体由于体制妨碍,市场化转型不力,以及互联网改变阅读方式所带来的冲击,是我国媒体寻租现象产生的主要诱因,同时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媒体寻租双轨制有偿沉默媒介自律新媒体转型引言:2003年9月15日,由新华社揭露的山西繁峙矿难11名记者收取贿赂事件震惊全国,对媒体来说,时至今日,教训犹在眼前;而十一年后的2014年,国内享有盛誉的报人沈颢,因媒体寻租,对企业敲诈勒索,又被判以重刑。

十一年间,中国的媒体寻租模式已经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从最初的个人牟利行为,到一个媒体有组织的集体勒索。

而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逐渐蚕食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影响力大的寻租案件发生的更为频繁:2013年、2014年相继发生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傅桦案、《新快报》陈永洲案和《21世纪经济报道》沈颢案,带来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记者的地位下降,传统媒体的权威性饱受质疑,处境日益艰难。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各个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的背景下,媒体寻租却仍然层出不穷,甚至愈演愈烈,各种原因值得人们深思。

本文将对比繁峙矿难“黑记者”案和沈颢案,探讨媒体寻租中变与不变的因素,揭示媒体寻租发生的社会原因和危害,并试图提出解决之道。

一、媒体寻租的源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从现代化传媒诞生之日始,媒体的活动中就伴随着寻租行为。

寻租(rent-seeking)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戈登·图洛克、J.布坎南和A.克鲁格提出,是指政府或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把权力商品化,或说是以权力为资本,去参加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行为①。

现代媒体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众舆论机构,虽并不直接掌握行政权力,但由于其“信息把关人”的身份,从而可以利用与受众的信息不平等,进行有偏向性的信息传播,并寻求租金②。

禁止利用职务进行权力寻租

禁止利用职务进行权力寻租

禁止利用职务进行权力寻租权力寻租是指在拥有权力的职务上,以违法、违规的方式为个人谋取私利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为了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必须禁止利用职务进行权力寻租。

本文将探讨禁止权力寻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和惩处。

一、禁止权力寻租的重要性利用职务进行权力寻租,首先会导致公共资源的非法获取。

在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中,公共资源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的,以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和利益。

但是一旦官员或公务员滥用职权,将公共资源据为己有,就会将资源流向个人或特定团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公平分配。

其次,权力寻租行为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腐败是不道德和不合法的行为,主要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

当权力被滥用时,往往需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个人目的。

这不仅违背了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削弱了政府的信任和公众的对政府的支持。

此外,权力寻租还会破坏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等。

但当权力被滥用,职务不正被利用时,就会导致公共服务的质量下降,无法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这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二、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和惩处为了防止和打击利用职务进行权力寻租的行为,需要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和惩处。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做法: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权力寻租的行为,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这样可以为打击违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2. 强化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务人员行为的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权力寻租的违规行为。

同时,加大对监督部门的力度和力度,确保监督的有效性。

3. 加强纪律约束。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公务人员,应该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这包括严肃查处、追究责任以及追回被侵害的利益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震慑公务人员的违规行为。

4. 完善公共服务机制。

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和机会。

用权心得: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防范“权力寻租”

用权心得: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防范“权力寻租”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权力的运行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权力寻租”依旧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权力运行机制,以实现公正合理的权力运转。

一、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的权力运行机制,就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机制。

在制定各种政策和法规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对权力运行机制的监督,尤其是对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监督。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保证权力运行的公正性。

二、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建设对于那些具有权力的人来说,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建立了这些素质,才能够在执行工作时有一个规范的行为。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必须遵守道德规范,不仅依靠制度和法律来监督,更加依靠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来维护职业道德。

三、建立公正监察制度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权力运行机制,还需要建立公正的监察机制。

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法律基础和监察人员队伍,这样才能够对权力滥用行为进行监察,以及及时进行处理。

同时,还应该建立公正的审查制度,对重要的决策和行为进行审查,保证权力的运行是透明和公正的。

四、加强对权力机构的管理对于权力机构的管理,要加强对其的办公流程和归档机制的规范化管理。

同时,还需要完善对文书处理的文件把关机制,以避免一些不正常的权力机构对待公众的行为。

还需要对权力机构的人员进行监督,以保证他们的行为合法、合规和合理。

五、加强政治岗位的教育培训对于那些执政党和政府部门的岗位人员来说,政治岗位的教育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这样的教育培训,可以让岗位人员了解权力的严肃性,并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

同时,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正常的规范行为方法,以避免一些不正常的行为。

六、加强法制建设对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加强法制建设了。

只有依靠法律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权力的运行,才能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在制定各种法规和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并加强对法律制度本身的完善。

媒体腐败的权力寻租分析及防治

媒体腐败的权力寻租分析及防治
改革 开放 三 十 多 年来 , 国的新 闻事 业得 到 我 快速发展 , 对传递党 和政府 的声音 , 促进改革 开 放, 维护 社 会 稳 定 , 富 人 民群 众 精 神 文 化 生 活 丰 等, 发挥 了积极作用 。但是, 与此同时 , 新闻媒体 的腐败 现象 也 日益 突 出 , 且有 蔓延 发展 之势 , 不仅 严 重 损害 了新 闻媒 体 的 良好形 象 和 声 誉 , 影 响 也 到党 的新 闻传 播事 业 的健康 发展 。
社会 聚焦
当代社 科视 野 2 1 0 2年第 7— 8期
媒 体 腐 败 的权 力寻 租 分 析 及 防治
钱 贤鑫 郭 佳
( . 州 日报报业集 团 杭 州 3 0 4 ;. 1杭 10 12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 究生 杭 州 30 1 ) 10 4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 媒体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 高, 媒体腐败现 象也 日益 突 出。本文 分析 了媒 体 腐败 的本质 、 点 、 特 表现 及 成 因等 , 针对 媒 体 权 力运 行 中的风 险点和 监 督 管理 并 中的薄弱环节, 出推行“ 提 阳光 用稿”+ 阳光业务” 阳光决策”+ 阳光 用人”+ 阳光采购” 式的 “ +“ “ “ 模 权 力阳光运行 机制 , 而有效 预 防和 治理媒体 腐 败。 从 关键词 : 媒体 腐败 权 力寻租 新 闻寻租 阳光机 制

一社Βιβλιοθήκη 会聚 焦 下 几个方 面 : ( ) 制 因 素— — 媒 体 寻 租 的 “ 径 依 一 体 路
当代 社科 视野 2 1 第 7—8期 0 2年
赖”① 我 国 的经 济 体 制 改 革是 一 种 渐 进式 的改 。 革。渐进式改革是一种增量改革, 或者说是边际改 革。它在保留、 改革旧体制 的同时, 不断地引入新 体制 因素 。这 种改 革 的过程 实 际上 是用 市 场经 济 替代计划经 济 的过程 。在这 个 过程 中经 常 会产 生 “ 路径依赖 ” 。我 国传媒 组织 现 行 独 特 的 “ 元 体 一 制, 二元运 作” 模式 , 容 旧体 制 和新 体制 的特点 , 兼 是渐进式改革的一种体现。一方面, 传媒作为党和 政府 的 口舌 , 具有 公 益性 质 ; 一方 面 , 另 又作 为“ 经 济人 ” 参与市 场经 济活 动。在 自负盈 亏压 力 下 的 , 传媒带着“ 行政权” 的光环,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不 三、 防治媒体腐败的对 策 断追求 自身利益 的最 大化 。为 了维护 既得 利益 , 这 当前 如何 有效 遏 制 媒体 寻租 , 防媒 体 腐 败 预 些传媒组织不愿意 改变现存 的体 制 , 不愿 意失去这 已成 为传媒 学 界和业 界 的重要 研究课 题 之一 。新 种 已经异化 的媒体 权 力所保 障 的生存 状 态 ,路径 “ 闻采编 、 广告 经 营 、 导 决 策 、 事 管 理 和后 勤 采 领 人 依赖 ” 效应 由此形成 。 ( ) 济 因素—— “ 济人 ”的 利 益 驱 动 。 二 经 经 购等五方 面是 媒体权 力运 行 中的风 险点 和监督 管 因此 , 推行 “ 阳光 用稿 ”+“ 阳光 在媒 体市 场化 、 商业化 的大 背景 下 , 的两 面性特 理 中的薄弱环 节 , 人 业 务 ”+“ 阳光 决 策 ”+“ 光 采 购 ”+“ 光 用 阳 阳 征( 即人 既是社 会人 , 又是 经济 人 ) 中的 经济 性特 模式 的 阳光 权 利 运 行 机 制 , 有 效 预 防媒 体 能 征更 加 凸显 , 求 财 富 和完 成 私 人 资本 积 累成 为 人” 追 腐败 。 每个 “ 济人 ” 经 的利 益 驱 动 目标 。 因此 , 媒体 从业 ( ) 一 阳光 用稿 机 制—— “ 文 不看 人 ” 选 看 的 者也就成为追求 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 , 并且 用稿 环 总是选 择能 为 自己带来更 大利 益满 足 的决 定 。 由 优制 。对 于掌握 舆 论 引 导话 语 权 的媒 体 , 于掌握 着话语 权 的媒 体从 业者 的个人 收入 与其 财 节是 媒体腐 败 的主要风 险点 。阳光用稿 机制 就是 开发 内部选 稿平 台 , 实行 采编 隔 富目 标之间有着很大差距 , 而他们 的需求又是 以 借助 信息化 技术 , 经济效 用最 大化 为满足前 提 , 因此 , 当他们 的正 常 离 、 匿名审稿 , 以新 闻价值高低 、 稿件质量优劣来 收人无法满足其对经济利益 的追求时, 权力寻租 评判 , 通过 由值班总编、 编辑部 主任 、 以及各个版 性媒体 腐败就 会产 生 。 面值班编辑参加召开编前会 的集体讨论 , 决定每 ( )法律 因 素— — 法 律 监 督 机 制 的 缺 位 。 三 篇稿件去留和具体安排, 使稿件取舍不唯名 、 不唯 人类 的发展史 表 明 , 不受 法律 和制 度制 约的权 力 , 上 、 唯情 , 正 体 现新 闻 用稿 “ 文 不 看 人 ” 不 真 看 的 必然会被滥用 , 并最终 导致腐败。传媒 领域也不 原则 。推行 阳光用稿 机制 不仅 能相 对保证 见 报稿 例外。从理论上来讲 , 媒体规章制度是人们制定 的质量 , 而且 能有效 地杜 绝有 偿新 闻 、 系稿 和人 关 出来 的一 系列关 于媒 体 行业 各方 面 的规则 、 守法 情 稿 , 而有效 遏制 “ 从 用稿 腐 败 ” 。 程序 和行 为的道 德伦 理 规 范 , 目的在 于 约束 追 其 ( )阳光 业 务 机 制—— 电 子 监 管 和 “ 审 二 三 求媒体或媒体从业者效用最大化利益的行为。然 制” 。广 告业 务 是 媒 体 收 人 的重 要 来 源 , 是 滋 也 而, 目前 的媒 体 管 理 主 要 参 照 一 些 行 政 法 规 , 如 生媒体腐败的重要风险点。推行 阳光业务机制 , 《 出版管理条例》 《 、 广播 电视管理条例》 以及 等, 是指广 告业 务 的 阳光 操 作 , 要包 括 广 告 电子监 主 国家 法律 中涉及 新 闻行 业 的相关 规定 。法 律 中与 广 。通 过 运 行 广 告 电 子 监 媒体行业有关 的条款大都 比较笼统 , 缺乏可操作 管系统 和 “ 告 三 审 制 ” 管 系统 , 要求 所 有 在报 纸 上 发 布 广 告 均须 要 签 订 性 。事实 表 明 , 一旦媒 体 规章制 度失 当 , 会 给权 就 合同, 并且将 内容录入 合 同管理 系统 , 规范 合 同管 力 寻租者 以可乘 之 机 , 生寻 租性媒 体腐败 。 产 价 到 开 ( ) 益 因 素— — 权 力 寻 租 的 低 成 本 。根 理 。所 有广 告 的合 同 、 格 、 款情 况 、 票 情 况 四 收 等信 息都 能在 广 告 电 子监 管 系 统 显 示 , 实时 查 可 据 经济 学 的观 点 , 经 济人 ” 追 求 效用 最 大化 的 “ 在 询 。同时 , 纪检部 门对 广告 进行 不定 期抽查 , 免 避 过程中, 一切 给他们 带来 负效用 的因素 , 要进 入 都 广告 漏洞 , 预防业 务腐 败 。针对 广告 刊发 环节 , 应 其成本函数 , 即成本是 为获得收益付 出的代价。 媒体 权力 寻租 的成本 主要 包括 交易 成本 和心理 成 实施 “ 广告 三审制 ” 即所 有 刊发 广 告必 须 经过 广 , 本 。交 易成本包 括 人 力 成 本 、 力 成本 和财 务 成 告业 务员初 审 、 物 管理部 门复审 、 管 副总编 或 总编 分 本 等 , 理成本 主要 是 由媒体 权 力 寻 租行 为被 查 终审 , 心 审查 广告 的合法 性 和真实 性 , 确认手 续齐 全

预防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现象

预防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现象

预防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现象一、权力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1、权力过分集中:在政府和企业内个别人员权力过大,决策权力过分集中,都会违背民主制度的实施。

权力过分集中会导致公民与政府公职人员双方权力制衡的模式失调。

公务员行贿受贿,滥用权力的现象就没有可制约其的力量,这样会加剧权力寻租行为。

2、监督体系缺陷:严重缺乏基本的管理体系,为权力寻租行为加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内部监督不到位或脱节,不能形成环环制约的良好制约格局。

3、中国遗留的封建习俗影响:中国人有特殊风俗习俗,有自己的处事方式。

而这种处事文化,容易助长寻租行为的滋长。

中国强调中庸,强调自律,缺乏建立规范制度的意识。

4、缺乏诚信文化:代理人应当有履行自己的义务的法律的意识和要求。

然而在中国前当的市场环境气下,缺乏诚信文化严重阻碍了的市场正常竞争,为滋生寻租行为提供了机会。

代理人、本人的正义和责任心缺失,显示机会主义倾向和只为追逐短期利润的倾向,加重了权力寻租行为的问题。

二、权力寻租行为防治的措施1、强化监督机制,遏制权力寻租行为监督机制一直是市场的薄弱环节。

缺乏监督机制只显示市场透明度不高。

一个良好的监督机制既保证系统和规定实施和执法,正确使用各种标准,和保证透明和公平的市场操作。

2、改变地方政府的功能,遏制权力寻租行为科学合理、准确地划分范围和界限政府的经济职能,并对地方政府的执行功能设置基本的手段和方法。

尽可能地规范官员行为和约束行为的程序,注意规范地方政府官员的锻炼形式和办事程序。

同时,尽可能多地对公职人员进行严格辅助。

所以,寻租人员无法从寻租行为获得可观利益,寻租者会选择放弃寻租。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可以将一些程序交给市场自动调节,下放官员权力,削弱寻租的有效方式就是优化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缩小其管制范围,减少政府办事人员,党政干部寻租的机会。

3、增加寻租惩罚的机制,遏制权力寻租行为惩罚机制存在的严重的缺陷,会导致许多当地政府和寻租者继续寻租没有顾虑。

依托寻租理论思考腐败行为的风险防范策略

依托寻租理论思考腐败行为的风险防范策略

依托寻租理论思考腐败行为的风险防范策略作者:王丹来源:《现代企业》2018年第09期腐败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腐败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危害很大,腐败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党和政府的形象,阻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对于腐败的研究,有些是从社会角度来看,有些是从心里层面来看。

本文是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腐败问题,试图去突破减少腐败现象发生的解决方法。

一、腐败现象的概述及其带来的危害我国现在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腐败现象严重阻碍了我们国家经济加速发展的脚步。

由于权钱交易在市场上盛行,经济的体系和规则发生了改变,在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变得低下,现代化进程步伐不得不变得缓慢。

归纳起来看,腐败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腐败行为影响了贸易、产业以及投资方面的公平竞争。

腐败行为可以造成投资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这样就增加了投资的风险,抑制了老百姓的投资行为,归根到底,影响的还是老百姓的利益。

2.腐败行为使得官僚们使用危害社会福利的方式谋求私利,寻求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在本质上来说,官僚们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掌控权谋求自身福利,从而忽视了履行社会公共事业的职能,这样就直接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加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水平。

3.腐败行为增加了政府办事的成本。

企业家在政府办事的成本除了一些必要的成本外还要额外支付贿赂贪官污吏的成本,这些成本最终将表现在商品的价值中,当老百姓需要购入这些商品的时候,售价中的一部分也是在支付贪官们索取的额外回扣的一部分。

如果企业家没有把这部分成本在售价中体现,则企业家自身会失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会经历利润金额的下滑,最终导致破产。

这样的行为影响了社会的经济秩序,导致了经济泡沫的产生。

4.腐败行为还导致了经济效率低下,这是最主要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腐败行为导致了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效果,腐败让低效率的经济主体分配资源,减少资源的高效运用水平。

媒体机构领导班子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媒体机构领导班子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媒体机构领导班子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引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媒体机构作为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角色,领导班子的廉政风险点愈发凸显。

本文旨在分析媒体机构领导班子的廉政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促进媒体机构的良好发展。

二、廉政风险点1. 贪腐问题媒体机构领导班子存在贪腐问题的风险。

由于媒体机构通常具有舆论影响力,领导班子成员可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并通过滥用权力来规避法律法规的监管。

2. 职权滥用媒体机构领导班子的职权滥用也是一个廉政风险点。

他们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干预新闻报道、编辑审核,甚至违背媒体公正原则,损害公众的利益。

3. 公款浪费媒体机构领导班子的公款浪费是另一个廉政风险点。

他们可能在差旅、宴请、办公设备等方面滥用公款,严重侵害了媒体机构的财务利益。

4. 持股冲突媒体机构领导班子持股冲突问题也需要重视。

他们有可能在媒体机构中持有其他企业的股份,在新闻报道中存在利益冲突,从而影响了媒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三、防控措施1.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媒体机构领导班子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职责和权限,并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

制度要包括防止贪腐、职权滥用、公款浪费和持股冲突等问题的规定,确保领导班子成员遵守纪律。

2. 加强廉政教育与培训媒体机构应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的廉政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的廉政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

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廉政风险的危害,提升反腐败能力,并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3.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媒体机构领导班子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廉政风险点。

建立举报渠道,鼓励内部人员举报违规行为,并对举报人员提供必要的保护。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对领导班子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4. 落实透明化管理媒体机构要推行透明化管理,通过公开财务报表和领导班子成员的财产状况,使公众和监管部门能够对媒体机构的运作情况进行监督。

建立定期公开披露制度,增强媒体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总结媒体机构领导班子的廉政风险点需引起重视,确保媒体机构的廉政建设和发展。

媒体权力寻租行为的刑法规制

媒体权力寻租行为的刑法规制

媒体权力寻租行为的刑法规制近年来,媒体的权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媒体作为舆论的重要传播渠道,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一些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开始滥用权力,进行权力寻租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信力和媒体的职业操守。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媒体权力寻租行为的刑法规制势在必行。

首先,媒体权力寻租行为的刑法规制可以起到震慑作用。

媒体作为公众舆论的重要渠道,其言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旦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滥用权力,进行权力寻租行为,将严重扭曲公众舆论,破坏社会秩序。

如果对这种行为不予以有效的制约和惩罚,将会鼓励更多人效仿,使得媒体权力寻租行为失去约束,社会将陷入更大的混乱。

因此,对于媒体权力寻租行为的刑法规制,可以通过对违法者的严厉处罚,起到震慑作用,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其次,媒体权力寻租行为的刑法规制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媒体作为第四权力,其职责之一就是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然而,一些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却利用权力寻求私利,滥用职权,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对于这种行为,法律的刑法规制可以为受害人提供维权途径,保护其合法权益。

只有对媒体权力寻租行为进行刑法规制,才能让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意识到其行为的严重性,从而限制其滥用权力,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再次,媒体权力寻租行为的刑法规制可以提升媒体行业的职业操守。

媒体行业是一个公众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然而,一些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违背了职业操守,破坏了媒体行业的良好形象。

通过刑法规制,可以对媒体权力寻租行为进行打击,引导媒体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提升行业的整体职业操守。

综上所述,媒体权力寻租行为的刑法规制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提升媒体行业职业操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滥用权力、权力寻租的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应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让他们付。

浅谈寻租理论的危害及防治

浅谈寻租理论的危害及防治

浅谈政府寻租行为的根源及防治学院:政治经济学院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学号:******浅谈政府寻租行为的根源及防治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与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化,我国经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国际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正如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都无法避免腐败“病毒”的寄存一样,我国行政领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权力寻租现象,对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极为不利。

虽然党和政府在改革中对权力寻租现象给予了充分重视,同时也采取了大量措施加以避免和解决,然而现阶段,权力寻租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各种腐败案件层出不穷,而且更倾向于涉案金额逐渐增多的大案、要案,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造成了严重阻碍。

本文在以上基础对于权力寻租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表述,从社会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于我国政府权力寻租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对于我国权力寻租的现象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权利寻租;腐败行为;权力利益一、前言寻租理论产生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使经济学研究视野从生产性的寻利活动扩展到非生产性的寻租行为,从资源在生产领域的配置问题扩展到资源在非生产领域的配置问题。

寻租(rent- seeking)一词最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于1974 年在其著作《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寻租是利用资源通过政治特权构成对他人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1982 年巴格瓦蒂提出了用“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Directly UnproductiveProfit- seeking Activities,简称DUP)”来表达寻租的基本内涵,它论述了在政府干预条件下的寻租行为和寻求政府干预的活动,得到了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可;著名公共选择学派经济学家布坎南认为寻租产生的条件是存在限制市场进入或市场竞争的制度或政策,而这往往与政府干预的特权有关。

塔洛克认为寻租成本由三部分构成:寻求垄断租所耗费的成本、垄断本身所造成的福利损失和寻租所失去的技术创新的机会及其福利,并认为寻租是“负总和的游戏”;斯蒂格利茨指出寻租是为了寻求对己有利的政府政策而采取的活动,比如得到政府的保护以免受来自国外的竞争。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腐败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痼疾。

腐败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还妨碍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本文将探讨中国腐败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反腐败的对策措施。

一、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1. 权力过于集中中国的权力过于集中,给了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形成了权力寻租的局面。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也存在问题,部分地方政府对中央监管不力,导致腐败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2. 缺乏监督与透明度中国的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监察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难以有效发现和打击腐败行为。

同时,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缺乏透明度,容易引发腐败问题的滋生。

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也较弱,缺乏有效的舆论监督。

3. 薪酬体系不合理现行的薪酬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一些公职人员来说,薪酬并不高,而他们却有着巨大的权力。

这种不合理的薪酬体系容易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一些官员可能通过滥用职权来获取非法的收益。

4. 社会道德观念淡薄中国的社会道德观念普遍较为淡薄,一些人缺乏对道德底线的约束,容易被腐败所诱惑。

同时,一些人对腐败的态度较为宽容,甚至存在“能捞则捞”的心态,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

二、反腐败的对策措施1. 改革权力分配机制为了减少腐败问题,中国需要改革权力分配机制,实现权力制衡和监督的有效运行。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应当更加明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力度。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力,提高打击腐败的能力。

2.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中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和效率,加大对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

同时,还要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3. 改革薪酬体系对于公职人员的薪酬体系需要进行合理调整,确保他们的薪酬与权力相匹配,避免因薪酬不高而滥用职权。

毛概论文——我国权力寻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毛概论文——我国权力寻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会计ACCA1101杨济源权力寻租是指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权力寻租则是把权力商品化,或曰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

即通常所说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等。

像物质形态的土地、产业、资本那样,在这里,权力也被物化了,转化为商品货币,进入消费和财富增环节。

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成为权力腐败的原动力。

权力寻租的起源是可以追溯到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各层级上都有不尽相同、甚至是相差悬殊的既得利益。

在利益的驱使下,势必会掀起争破头皮期冀登上一层级的热潮。

在古代,科举是一种直接的形式,人人都可以利用这一机制得到晋级的机会。

不过这种机制仍然存在极大弊端,那就是寻租、亦或是所谓“贪腐”的存在。

历来我们宣扬“当官要为民做主”,可是真正坐上了官位,这又成了一句空谈。

可以这么说:当官了就可以在职位上为自己捞好处,就可以有钱有地位,这一观念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全民所心照不宣的实际公认概念。

我曾经听到有的人义愤填膺的谴责某些贪官污吏,然而在谴责完后,却又诚实和幽默的说:“我若是当了官,说不定比他还贪。

”明太祖朱元璋执政时期,认识到了贪腐于国家民众的祸害,对此制定了极为严酷的刑罚,据载仅在朱元璋一朝,因为贪腐被杀的官员达数万或十数万更多,并且很多都是被以剥皮填草的酷刑处死,然而即使是这样的酷刑却仍然挡不住官员们前赴后继的贪腐送死。

对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当官就可以在职位上为自己捞钱"已经成为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固有思维习惯,即使是严酷的刑罚导致贪腐实际上明显不合算,却也无法让官员们从根本上扭转这一思维习惯。

那么,怎么会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的呢?中国文化长期以来缺乏公共服务的政治,而多的是"家天下"的政治。

政府只是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而不是当权者用来"管理"民众,实质却是为自己捞好处的工具,这是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理念,而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廉洁风险点与防控措施权力寻租问题的有效预防

廉洁风险点与防控措施权力寻租问题的有效预防

廉洁风险点与防控措施权力寻租问题的有效预防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少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廉政风险与权力寻租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威胁了政府的廉洁形象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为了有效预防廉洁风险,我们需要识别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探讨廉洁风险点的来源以及权力寻租问题的有效预防措施。

一、廉洁风险点的来源廉洁风险点是指可能导致腐败和不廉洁行为的因素和环节。

其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和不透明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和不透明是廉洁风险点的重要来源。

当政府权力过于集中时,相关部门和官员更容易滥用职权、违规操作,并从中谋取私利。

而如果政府决策和行政程序不透明,就容易给权力寻租提供可乘之机。

2. 缺乏有效监督和问责机制缺乏有效监督和问责机制也是廉洁风险点的重要来源。

如果监督机构的职能不明确,问责机制不健全,官员就可以逍遥法外,不受制约。

这样一来,权力寻租行为就很难被发现和阻止。

3. 薪酬体制不合理薪酬体制不合理也是廉洁风险点的来源之一。

如果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酬过低或者不与工作职责相匹配,就会引发腐败行为的发生。

比如,一些官员可能会通过收受贿赂来弥补工资的不足。

二、权力寻租问题的有效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权力寻租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1. 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要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确保政府的决策和行政程序透明化,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策的透明度。

同时,要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

2. 建立薪酬激励机制为了防止薪酬体制不合理导致的权力寻租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酬应与其工作职责相匹配,并设立奖惩机制,对廉洁表现进行奖励,对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3. 强化廉政教育和培训加强廉政教育和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意识和法律素养。

政府应定期组织廉洁教育培训,加强廉政宣传,倡导廉洁的工作作风和道德准则。

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

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

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摘要】权力寻租行为是造成官员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的源头。

寻租腐败的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日益突出。

本文将通过分析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权力寻租;防治;制约机制0.引言权力寻租行为是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阻碍。

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的监督体系中,存在着许多缺陷。

如果没有规范的监督机制,会造成政府部门在调控经济的过程中的权力寻租行为的泛滥,削弱了政府调控对经济的积极因素。

1.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以及危害1.1 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

它包括“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1]。

这一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安·克鲁格提出。

资源的优化配置要以有效控制作为发展条件,产权的归属决定了交易成本的水平。

权利的结构和制度的规则会决定产权的归属。

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有两种:有一种是就像企业等经济组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合法的对利润的追求,通过正当的生产性活动增进自己的福利。

另一种是如政府部门用自己的特权,通过设置一些收费项目的方式,来为本部门谋求好处,是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获得利益的行为。

官员通过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捞取好处,企业贿赂官员得到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

类似这样的寻租行为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不合理的活动[2]。

政府公职人员在寻租时并不是被动接受,往往是主动谋求各种利益,寻租的腐败是寻租双方的经济个体利用体制漏洞获益的过程。

寻租行为往往会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

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的。

权力寻租行为往往是造成官员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的源头。

1.2 权力寻租行为的危害对权力寻租行为的管理不规范造成了国内经济丑闻频发。

它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对社会导向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当前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财务管理1103 郭珈瑞著名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说过,“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

因此权力寻租与权力就是一种伴生的关系,自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就出现了权力,而权力的出现则衍生了权力寻租,这是亘古的社会现象,亦是权力寻租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哲学上,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原动力。

而对于一个有权力的人来说,权力的公用和私用就是一对矛盾,即权力之于公众需求的满足和对自我需求的满足,而权力对于有权人的非生产性自我满足就是权力寻租。

因此,人的私欲是权力寻租产生的另一个根本原因。

以上两点是权力寻租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普遍原因,我国权力寻租现象也不例外,但是我国权力寻租也有特殊性,即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个别原因。

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朝以后,权力便收归中央,实行严格的集权制。

并且以后历朝历代,这种趋势不断加强(元朝是历史中的特例),权力愈发地集中在某一些人或某一个利益集团手中,甚至某个人。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依然实行单一制体制,即权力集中在中央。

而我国又实行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其他政党参政的政党制度,因此我国现行体制并没有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局面,并且权力的集中是相对而言的,中央对于地方来说有至高的权力,而这种现象对于地方来说也是存在的,一级地方对于下一级权力也高度集中,因此权力集中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普遍存在,在某一区域中权力总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我在文章的开始就引用阿克顿的名言,“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

而当前我国权力过于集中的政治体制便是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个别原因之一。

二、以上所说的历史渊源正是我国权力寻租不断衍生的另一个原因,即权力寻租在历代民众心中的影响和对意识的干扰。

权力寻租这一名词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若说腐败,便无人不知了,腐败是概念分界更加明确的权力寻租,二者几无所异。

人人都对腐败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那就是腐败是一种黑暗的、错误的社会现象,人们对于之也都持之反对的态度,可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于腐败却只能是过多的无奈甚至妥协,更甚至是默认,尤其是在我国悠久的剥削制国家历史中,妥协思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种思想的不断延续则是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另一意识层面的原因。

媒体岗位主要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媒体岗位主要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媒体岗位主要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前言媒体行业特别是新闻采编岗位,属于信息敏感度较高、责任重大的工作,常常面临着各种风险和压力。

为了确保媒体行业的廉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本文将重点分析媒体行业主要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以期对媒体行业的廉政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媒体岗位主要廉政风险点1、新闻采编过程中的利益输送对于新闻采编岗位而言,主要廉政风险点之一在于利益输送问题。

有些新闻采编人员在采访过程中或者在新闻稿件审核、编辑中,存在“打擦边球”或者主观地评估感情色彩,进而涉及到利益输送问题。

比如说在新闻稿件审核过程中,某些采编人员为了赢得审稿人的肯定,甚至存在刻意渲染某个事情,捏造虚假新闻等行为。

2、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偏见和欺诈媒体行业的特点在于公正、公平、真实、客观等,但是在日常的新闻报道工作中,由于媒体人员的主观因素、利益驱动等原因,很容易对一些事件进行歪曲、夸大、缩小等等。

这就意味着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很可能存在偏见性和欺诈性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和形象,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3、新闻广告合作涉及的廉政风险广告与媒体密不可分,广告不仅为媒体行业带来了商业效益,也为广告客户带来了商业服务。

但是在新闻广告合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廉政风险问题。

比如说,广告商以各种手段向媒体人员行贿,让其在新闻中进行关于广告商的推介等行为。

这种行为对于社会公众来说,不仅能够识别,也会引起普遍的不满和批评。

三、媒体岗位主要廉政风险控制措施1、制定把握的工作规范针对新闻采编作业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可以制定出一系列的廉政风险控制措施。

比如说规定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不能撰写虚假或夸大其词的新闻稿件。

同时,在审稿过程中,也要规定严格的审稿标准,不能出现编造虚假消息、泄漏机密等行为。

制定出这些规范,能够对媒体人员从业积极性和责任心起到明确的疏导,同时也能够有效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益。

2、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为了有效防范媒体行业的廉政风险,需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于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监督和管理。

权力腐败及防治权力腐败问题分析

权力腐败及防治权力腐败问题分析

权力腐败及防治权力腐败问题分析作者:李达刘毅来源:《理论前沿》2003年第22期[关键词] 权力腐败;权力监督;问题;分析[中图分类号] D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22-0036-02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要求,大力加强权力监督制度建设。

这是党和国家防治腐败的根本之举。

本文试图通过对权力腐败及防治权力腐败有关问题的分析,以期达到为实践提供借鉴的目的。

一、权力及权力腐败的一般形式(一)权力腐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权力个体腐败,权力个体利用“权力寻租”,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为实现一己目的渎权滥权。

二是权力群体腐败,本质上与权力个体腐败一致,但在表现形式上较前者具有隐蔽性。

权力群体中的个体私欲,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以群体意志的方式表现,掩盖了权力个体的具体动机和行为,使可能由个体承担的风险分解或消弭。

(二)我国当前两种权力腐败形式的差异。

(1)表象上权力个体腐败突出。

主要表现:发案率在整个腐败案件中的比重居高和惩治力度较强。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于:一方面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期,原有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衰微,新的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尚未构建成熟,权力个体腐化堕落者众,几乎遍布权力体系的各个层次;另一方面,权力个体腐败直接表现为触犯国家刑律的犯罪行为,相对容易识别、界定和量刑。

(2)权力群体腐败广受社会关注但在惩治上却难有作为。

权力群体腐败主要表现为权力群体亵渎公权,但在司法介入的腐败案件中权力群体腐败案件数量有限。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权力群体腐败相对权力个体腐败,在如前所述具有隐蔽性的同时,还具有体制内的相对“合理性”,如干部选拔任用和钱物行政审批权力运用上出现的问题。

对此类问题的处理,多数被限定于党纪、政纪的范畴,内部处理,除个别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情况外,极少纳入司法惩治的范畴。

寻租理论视角下的腐败行为分析

寻租理论视角下的腐败行为分析

寻租理论视角下的腐败行为分析论文报告目录:一、引言二、寻租理论视角下的腐败行为分析1.腐败的定义及其概述2.寻租理论解释腐败的原因3.寻租理论解释腐败的类型4.寻租理论关于腐败的预防及治理5.寻租理论视角下的腐败行为的实证研究三、案例分析1.美国“水门事件”2.中国“开发区案”3.越南“受贿大案”4.南非“雅典娜号”军购丑闻5.土库曼斯坦“金元布试验”腐败事件四、结论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腐败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有学者认为,腐败不仅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障碍,还会对民主政治和社会公正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加强腐败防治已成为各国政府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从寻租理论视角出发,探究了腐败行为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并对5个国际腐败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国际腐败行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二、寻租理论视角下的腐败行为分析1.腐败的定义及其概述腐败是指官员利用职权获取私利的行为,是不正当行为的一种表现。

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贿赂、公款挪用、权力滥用等。

不仅是政治体制不健全的体现,同时也是经济体制不健全的体现。

2.寻租理论解释腐败的原因寻租理论认为,腐败是由于官员拥有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能够对经济主体施加控制,通过职权和资金等资源获取个人私利,是“赚钱”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3.寻租理论解释腐败的类型寻租理论将腐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资源寻租,即官员通过管理资源、控制市场等手段获取财富;另一种是权力寻租,即通过职权滥用、权力交换等方式获取私利。

4.寻租理论关于腐败的预防及治理寻租理论认为,预防和治理腐败需要改变制度和规则,加强监督和约束。

具体来说,需要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和竞争环境的力度,建立与政治化无关的法治环境,完善公共财政等方面的制度。

5.寻租理论视角下的腐败行为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寻租理论视角下的腐败行为多是权力寻租行为,其次才是资源寻租行为,而且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权力寻租行为呈现出复杂性和精细化,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最新 对遏制权力寻租的思考-精品

最新 对遏制权力寻租的思考-精品

对遏制权力寻租的思考摘要:权力寻租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导致了腐败,因此,要从对权力拥有者强化约束、扩大监督、成本利益导向和多渠道反腐败等方面去遏制。

关键词:遏制;权力寻租;思考腐败行为是由利益动机来推动的,从的角度来讲,腐败的过程就是寻租的过程。

寻租的大意是由于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管制,增加官员的干预权力,使得能够接近这种权力的人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如游说、疏通、走后门、找后台等,得到占有租金的特权。

由此可见,政府是寻租的根源,通过政府干预或不干预让身处权力圈中的人获得好处。

而政府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它会搞创租或抽租,即政府及其官员在寻租过程中未必都是被动角色,还可以充当主动角色,如出台能够创租或抽租的游戏规则等。

如果出台的游戏规则有利于创租或抽租,那么制度肯定出了问题。

既然政府要创租或抽租,经济人就理所当然地要寻租即行贿,降低经济行为成本。

经济人的寻租行为,可以使“看不见的手”失去作用,而其寻租行为就成为“看不见的脚”,导致效率低下,社会成本增加,资源配置不合理。

寻租活动导致的效率低下可从帕金森定律表现出来。

帕金森定律的大意是一位官员总要成倍地增加其下属(也即增加了其创租或抽租的源泉),而不要增加其对手(也即不增加与其分配创租或抽租资源的人);政府部门的人会彼此制造工作来做,从而增加他们的创租或抽租的机会。

例如:假定有一位官员A认为自己已超负荷工作,不管真假,有三种解决方法:一是辞职,二是要求与官员B一起完成这工作,三是要求增加两名下属人员C与D。

A在任期间肯定会采取第三种选择。

A把工作分为两份,分别让C、D完成。

当有一天C感到工作太重时,A作为上司,会增派两名助手E、F给C;同时为避免矛盾,A还会同时给D 增派两名助手G、H。

现在,上述7名官员做着以前1人做的事,7个人都在忙于事务。

一份公文很可能在7个人的手上转一圈。

如官员E接到公文后认为是F的管辖范围,F附上意见后将其传给C ,C对公文作了大幅度改动后去征求D 的意见,而D最后让G对此事做全权处理,G这时恰好度假,于是委托H处理。

浅析权力寻租及治理

浅析权力寻租及治理

力缺失, 力的行 使就容 易丧 失理 性和超越制度规范 , 权 使权 力成为换取
金钱满足个人私利和小 团体利 益的手段 , 终导致“ 力寻租 ” 最 权 行为的
发生。
由此可见, 公共选择 学派 的视野里 ,权 力寻租 ” 在 “ 是指政府的各级 官员或企业的高层领 导利用 手中的权力, 避开各种控制 、 法规、 审查, 以 权力来换取个人及小团体的利益,从而达 到寻求 或维护 既得利益的~ 种活动。因此, 权力寻租 ” “ 实际上就是政治生活 中“ 钱权 交易” 的学术范
・ 学术论坛
浅析权力寻租及治理
施 玲
摘 要 :寻租” “ 从最初的经济学含 义扩展到政治领域 , 与政治权 力结合 的“ 权力寻租 ” 为腐败的代名词 。 成 本文从权力寻租的 内涵和危 害及其治理对
策方面作 了 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权力寻租 内涵及危 害 治理对策

“ 权力寻租” 的内涵
现男女就业平 等, 在需要进行社会观念 的变 革外, 最终还 是取决于女性 主体意识的觉醒和 自身素质 的提 高
故此, 在这个科技发达及 信息革 命的年代 , 女性不应 处于被动, 相
当然 , 要真正消除女性就业歧视, 用人单位从观念上改变对女性 的
偏见更为重要 。因为 , 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女性就业 问题 , 是不可能在招
1 3 2
【] 刘继 同 社 区就 业 与社 区福 利 [ 社会 科 学文 献 出版 社 2 M ]
2 0 . : 8 8 0 3 1 l -1 9 2 8
公 共选 择 理 论 的 代 表 人 物 布政 府
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 。人们 在寻租过程

论传媒市场化转型中的新闻权力寻租

论传媒市场化转型中的新闻权力寻租

论传媒市场化转型中的新闻权力寻租摘要:传媒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新闻权力寻租现象,损害了媒介形象和公信力;新闻权力寻租是传媒与利益主体的价值同构与共谋,是一种对新闻资源进行错误配置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传媒体制转型给媒介腐败提供了土壤,监管缺失导致新闻寻租的现实可能;遏制和防止新闻寻租,必须创新制度规范,建立传媒的现代制度,制定惩治条例,加大外部制度的监管与约束。

关键词:传媒市场化转型新闻权力寻租。

在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带动下,中国社会走向了全面转型的道路,顺应这种浪潮,大众传媒也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成为了经济领域中的市场主体。

传媒市场化给新闻媒介带来了诸多积极效应,媒体走向市场后更具活力,不仅拥有了更多的资源,也掌握了更多的自主权,市场化给媒体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但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众媒介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挥之不去的弊端和问题。

实行市场化运营的媒体,在价值取向上容易走入误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从而导致一些违背新闻传播规律的媒介行为出现,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新闻寻租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破坏了媒介形象,也严重损害了大众媒介的公信力。

媒体的不良行为是媒介和利益主体的同谋,反映了传媒市场化进程中的被迫与无奈,凸显了媒介体制转型之痛。

一、作为媒介腐败的权力寻租。

传媒实行化、市场化运营后,失去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媒介在完成新闻宣传任务的前提下,必须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实现自身的再生产。

现实的生存压力迫使媒介不得不广开源路,在传媒经营上下功夫,以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谋求正当的利益无可厚非,问题是媒介在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利益往往会吞噬传媒的社会责任,导致媒介一系列腐败行为的出现,新闻权力寻租的腐败现象屡有发生。

“媒介腐败是媒介组织市场化经营过程中滋生出来的病菌和毒瘤,媒介腐败是媒介话语权的权力寻租行为,严重地危害了媒介组织的公信力。

”①今天,新闻腐败行为成为媒介挥之不去的阴霾,不仅损害了传媒自身形象,也阻碍了传媒健康、良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腐败的权力寻租分析及防治钱贤鑫1,2郭佳1(1.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310041;2.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杭州310014)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媒体腐败现象也日益突出。

本文分析了媒体腐败的本质、特点、表现及成因等,并针对媒体权力运行中的风险点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推行“阳光用稿”+“阳光业务”+“阳光决策”+“阳光用人”+“阳光采购”模式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理媒体腐败。

关键词:媒体腐败权力寻租新闻寻租阳光机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对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促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新闻媒体的腐败现象也日益突出,且有蔓延发展之势,不仅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也影响到党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媒体腐败的本质及表现(一)媒体腐败的本质———权力寻租。

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媒体掌握着强势话语权,这种权力是基于公民知情权的一项公权力。

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其拥有的强势话语权,即新闻权力尤为突出。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强势话语权的垄断导致寻租,寻租导致媒体腐败。

其寻租关系表现为:媒体寻租者通过非法、违规支付利益的形式来谋求新闻资源的使用权,即寻租者“租用”新闻传播权实现自己目的,而付给媒体或媒体从业者一定“租金”;招租者通过非法、违规索取利益的方式将新闻资源出让,或按寻租者意志进行新闻资源配置,从中获得好处。

因此,媒体腐败同其它领域的腐败一样,其本质也是一种“权力寻租”行为,即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二)媒体腐败权力寻租行为的表现。

近年来,媒体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有些传媒单位和从业人员利用所掌握的新闻权力,避开各种法规、道德等约束,来谋求非法经济利益即进行新闻权力寻租,呈现出由新闻传播环节“寻租”向经营管理环节“寻租”蔓延;由个体“寻租”向集体“寻租”蔓延;从一般从业人员向高层管理者的职务腐败蔓延等特点,其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炮制“有偿新闻”。

媒体或媒体从业者应广告客户的要求,租借传媒资源,把没有新闻性的内容甚至虚假信息写成新闻形式予以报道,并谋取私利。

这种“新闻寻租”在商业竞争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2.传媒贿赂———“有偿不闻”。

这种由新闻媒体所享有的舆论监督权所派生出来的对某些不正常现象、负面评价的控制权力,是传媒行贿现象中极有利益空间的寻租资源。

媒体从业人员在实施舆论监督时,接受被监督单位和人员的贿赂,从而放弃舆论监督权。

若媒体或媒体从业者利用某些负面信息而采取威胁的手段,扬言曝光,进行勒索,则被称为“传媒敲诈”。

3.传媒制造“广告新闻”。

有些媒体为了创收,有意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

在新闻栏目、新闻版面、新闻时段上故意模糊新闻与广告的界限。

如:有的平面媒体为了迎合广告客户的需求,有意打“擦边球”,将广告版改成“专版”、“形象报道版”等,试图以新闻报道的形式遮掩盈利性的广告行为。

4.跻身商业链条,侵害公益属性。

一方面媒体需要广告支持,另一方面商家追求媒体效应,两者共建利益共同体。

新闻媒体介入商业策划活动,或策划新闻、活动以吸引商家参与,或帮助商家策划、报道商业活动,或与商家联手策划商业新闻,而商家则以广告或“活动费”的方式回报媒体。

这种表现形式还包括,传媒从业者在担当舆论监督角色的同时,又以其他角色进入商业领域,利用记者身份和媒体背景从事经营活动,难以保障媒体应有的公平、公正属性。

二、权力寻租性媒体腐败的原因由于行业体制、法律规范、制度管理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权力寻租性媒体腐败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危害媒体公信力,严重侵害公众的知情权。

分析权力寻租性媒体腐败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体制因素———媒体寻租的“路径依赖”。

①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

渐进式改革是一种增量改革,或者说是边际改革。

它在保留、改革旧体制的同时,不断地引入新体制因素。

这种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是用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路径依赖”。

我国传媒组织现行独特的“一元体制,二元运作”模式,兼容旧体制和新体制的特点,是渐进式改革的一种体现。

一方面,传媒作为党和政府的口舌,具有公益性质;另一方面,又作为“经济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

在自负盈亏压力下的,传媒带着“行政权”的光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这些传媒组织不愿意改变现存的体制,不愿意失去这种已经异化的媒体权力所保障的生存状态,“路径依赖”效应由此形成。

(二)经济因素———“经济人”的利益驱动。

在媒体市场化、商业化的大背景下,人的两面性特征(即人既是社会人,又是经济人)中的经济性特征更加凸显,追求财富和完成私人资本积累成为每个“经济人”的利益驱动目标。

因此,媒体从业者也就成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并且总是选择能为自己带来更大利益满足的决定。

由于掌握着话语权的媒体从业者的个人收入与其财富目标之间有着很大差距,而他们的需求又是以经济效用最大化为满足前提,因此,当他们的正常收入无法满足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时,权力寻租性媒体腐败就会产生。

(三)法律因素———法律监督机制的缺位。

人类的发展史表明,不受法律和制度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并最终导致腐败。

传媒领域也不例外。

从理论上来讲,媒体规章制度是人们制定出来的一系列关于媒体行业各方面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其目的在于约束追求媒体或媒体从业者效用最大化利益的行为。

然而,目前的媒体管理主要参照一些行政法规,如《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以及国家法律中涉及新闻行业的相关规定。

法律中与媒体行业有关的条款大都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事实表明,一旦媒体规章制度失当,就会给权力寻租者以可乘之机,产生寻租性媒体腐败。

(四)收益因素———权力寻租的低成本。

根据经济学的观点,“经济人”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一切给他们带来负效用的因素,都要进入其成本函数,即成本是为获得收益付出的代价。

媒体权力寻租的成本主要包括交易成本和心理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和财务成本等,心理成本主要是由媒体权力寻租行为被查处的概率、发生的次数和惩罚强度决定的。

当媒体权力寻租由于约束条件的转化和惩罚强度不足时,其心理成本就低。

媒体或媒体从业者进行权力寻租活动时,他们首先要很据自身利益进行权衡,对收益和成本进行比较,当他们发现从事寻租行为成本很高时,腐败就不会发生。

但事实上,由于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权力还存在相当程度的真空,因此使得媒体权力寻租行为的风险减小,成本降低。

既然媒体权力寻租行为是一种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取巨大利益的手段,那么,因权力寻租行为而产生的媒体腐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防治媒体腐败的对策当前如何有效遏制媒体寻租,预防媒体腐败已成为传媒学界和业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新闻采编、广告经营、领导决策、人事管理和后勤采购等五方面是媒体权力运行中的风险点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推行“阳光用稿”+“阳光业务”+“阳光决策”+“阳光采购”+“阳光用人”模式的阳光权利运行机制,能有效预防媒体腐败。

(一)阳光用稿机制———“看文不看人”的选优制。

对于掌握舆论引导话语权的媒体,用稿环节是媒体腐败的主要风险点。

阳光用稿机制就是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发内部选稿平台,实行采编隔离、匿名审稿,以新闻价值高低、稿件质量优劣来评判,通过由值班总编、编辑部主任、以及各个版面值班编辑参加召开编前会的集体讨论,决定每篇稿件去留和具体安排,使稿件取舍不唯名、不唯上、不唯情,真正体现新闻用稿“看文不看人”的原则。

推行阳光用稿机制不仅能相对保证见报稿的质量,而且能有效地杜绝有偿新闻、关系稿和人情稿,从而有效遏制“用稿腐败”。

(二)阳光业务机制———电子监管和“三审制”。

广告业务是媒体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滋生媒体腐败的重要风险点。

推行阳光业务机制,是指广告业务的阳光操作,主要包括广告电子监管系统和“广告三审制”。

通过运行广告电子监管系统,要求所有在报纸上发布广告均须要签订合同,并且将内容录入合同管理系统,规范合同管理。

所有广告的合同、价格、到款情况、开票情况等信息都能在广告电子监管系统显示,可实时查询。

同时,纪检部门对广告进行不定期抽查,避免广告漏洞,预防业务腐败。

针对广告刊发环节,应实施“广告三审制”,即所有刊发广告必须经过广告业务员初审、管理部门复审、分管副总编或总编终审,审查广告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确认手续齐全①“路径依赖”是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斯在对制度以及制度变迁的研究中提出的。

它是指人们或者团体对既有路径的依靠、留恋,及其对新路径的排斥。

参见:道格拉斯.C.诺斯:《理解经济变迁过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后才能投入制作。

“广告三审制”的实施,一是规范稿件签发权,严禁有偿新闻,杜绝人情广告;二是严格控制各种合办版面及各种经营活动的审批权;三是实行审批、管理分离的原则,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衡。

(三)阳光决策机制———规范科学的民主决策制。

阳光决策机制,是为进一步推进媒体民主、科学、依法决策工作,不断加强决策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规定凡涉及媒体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国有资产的重组并购等列入阳光决策流程,按照决策前流程、决策中流程、决策后流程进行。

决策前流程:畅通沟通渠道,广泛搜集信息。

决策中流程:决策执行者全面、客观地汇报决策前各种情况,进行公开、民主评议,听取各方意见,主要领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提出决策意见。

决策后流程:将决策情况公示,全面监督,以保证此项决策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使决策权力做到行为规范、程序严密、运行公开、结果公正、效率提升、监督有力,提高领导班子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四)阳光用人机制———公开公平的轮岗竞聘制。

阳光用人机制,是指推行公开公平的轮岗竞聘制和阳光进人机制,构筑人事任用“防火墙”。

媒体在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时,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机制。

工作中,严格按照程序,全程公开,经过自荐推荐、综合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谈话等环节,确保竞聘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

阳光进人机制,是指新进员工要过“四关”。

新进人员,除符合学历、年龄等基本条件外,一律要过“四关”。

一是专业考试关,参加招聘专业统一考试;二是综合面试关,要通过考核小组的综合面试;三是政治测试关,要通过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方面的测试;四是见习试用关,通过上述三关者,需要进行3个月及以上的见习试用,同时实行德能勤绩综合量化考核,对考核优秀者才予以办理聘用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