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一代人》与卞之琳的《断章》

合集下载

现代诗《断章》的出处

现代诗《断章》的出处

现代诗《断章》的出处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那首超有名的现代诗《断章》的出处。

你知道不,这《断章》啊,那可是卞之琳先生的大作。

话说有一次啊,我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就说到了这首诗。

“哎呀,这《断章》可真是太妙了!”一个朋友赞叹道。

“就是啊,那几句诗,真的是韵味无穷。

”另一个朋友也跟着附和。

我就好奇地问:“你们说,卞之琳先生咋就写出这么好的诗呢?”“那肯定是人家有才华呗!”一个朋友笑着说。

“我觉得吧,肯定也是他对生活有独特的感悟。

”另一个朋友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然后我们就开始讨论起诗里的那些意象,什么桥啊,风景啊,明月啊,你一言我一语的,可热闹了。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你们说,这首诗为啥叫《断章》呢?”朋友们都愣了一下,然后开始各种猜测。

“是不是因为诗的内容是断断续续的呀?”“没准是说人生就像断章一样,不完整。

”“哎呀,别瞎猜了,去查查看不就知道了。

”于是我们就开始各种找资料,最后还真弄明白了这名字的由来。

其实啊,这《断章》的名字也许就是卞之琳先生的一种独特表达吧。

它就像生活中的一个个片段,看似不完整,却有着无尽的韵味和深意。

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它让我们看到,即使是最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如此动人。

而且啊,这诗还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就像我们几个朋友,对它的讨论各不相同,但都觉得它很有意思。

我觉得啊,这就是好诗的魅力所在。

它能引发我们的共鸣,让我们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些微妙的情感和思绪。

所以啊,朋友们,要是你们还没读过《断章》,那可得赶紧去读一读,好好感受一下那独特的魅力。

要是已经读过了,那就再读一遍,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呢!这就是我对《断章》出处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啦,哈哈!。

现代诗歌摘抄大全短诗

现代诗歌摘抄大全短诗

现代诗歌摘抄大全短诗嘿,朋友,今天想跟你分享一些超美的短诗呢。

一、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诗虽然简短,却有着强大的力量。

顾城用一种很独特的视角,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表达出人们对希望、对美好的向往。

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我们,哪怕周遭环境再恶劣,内心也有着对光明的执着追求。

你看,仅仅两行字,却能让人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黑暗中,眼睛闪烁着坚定的光,朝着远方的光亮前行。

二、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特别有趣,充满了哲理。

就好像在说,我们在生活中都是彼此的风景。

有时候我们专注于自己眼中的事物,却不知道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独特的存在。

那种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联系,就这么轻巧地被卞之琳用诗写出来了。

每次读这首诗,都会让人忍不住去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呢。

三、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徐志摩的这首诗把女子的温柔描绘得淋漓尽致。

那低头的瞬间,就像水莲花在凉风中轻轻摇曳,又有着离别的忧愁。

他把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细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娇羞又即将分别的女子,让人的心都变得柔软起来。

四、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的这首诗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简单的生活场景,喂马、劈柴、有房子面朝大海,可就是这样的场景却让人觉得无比美好。

虽然诗里有着淡淡的忧伤,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幸福的期待。

每次读的时候,都好像能感受到阳光洒在身上,海风轻轻吹过的惬意。

五、北岛的《生活》“网。

”这是北岛一首很有名的短诗。

就一个字,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泛起无尽的涟漪。

这个字把生活那种复杂、千丝万缕的感觉表达得太精准了。

卞之琳《断章》赏析

卞之琳《断章》赏析

卞之琳《断章》赏析《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简介】卞之琳,近代诗人,生卒(1910-2000),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

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汇评〕它是以两组具体物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调换,隐藏了诗人关于人生、事物、社会等存在的相对关联关系的普遍性哲学的思考。

在诗人看来,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它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

事物相对关联与运动的变化是永恒的规律。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赏析】《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

李健吾先生曾经认为,这首诗“寓有无限的悲哀,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而诗人自己则明确指出“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

对于自己和诗人的分歧,李健吾先生又说:“我的解释并不妨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

作者的自白也并不妨害我的解释。

与其看做冲突,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李健吾《答〈鱼目集〉作者》)。

实际上,无论是诗人所自陈的“相对”,还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装饰”,都是对于“确定性”的消解。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里的“你”,无疑是在从确定的主体视角观看“风景”,有着一定的“确定性”或“主体性”;而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一诗句中,“明月”在“向你”或“为你”而存在,这里的“你”,无疑亦有着明确的“确定性”或“主体性”。

很显然,该诗两节中的首句,都显示出某种确定性的“喜悦”。

而每节中的第二句,却又是对“确定性”的消解。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在首句所获得的“确定性”与“主体性”,却又被这两个诗句所“相对化”与“客体化”,“确定性”的“喜悦”演变为“相对性”的“悲哀”。

现代最美的十首诗

现代最美的十首诗

现代最美的十首诗1.《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创作于1928年11月,《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新月诗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康桥,即为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922年,徐志摩曾游学于此,这是诗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那时候的徐志摩,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是诗情激荡的岁月,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内心的激荡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秀丽的景色里。

徐志摩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再别康桥》,可能是学生时代朗诵的最多的一首诗,只要有朗诵会或者朗诵比赛,必然听到《再别康桥》,每每听到都觉得美,因为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

每节都押韵,逐节又换韵,展现了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好像是摄影师一般,每一节诗都可单独入画,而且都能拍得出一个完整的画面。

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树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诗人用富含色彩的词语,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透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

卞之琳《断章》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卞之琳《断章》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卞之琳《断章》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简介〕卞之琳,近代诗人,生卒〔1910-2000〕,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

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奉献。

《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奉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汇评〕它是以两组具体物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调换,隐藏了诗人关于人生、事物、社会等存在的相对关联关系的普遍性哲学的思考。

在诗人看来,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它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

事物相对关联与运动的变化是永恒的规律。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赏析〕《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

李健吾先生曾经认为,这首诗“寓有无限的悲哀,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而诗人自己则明确指出“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

对于自己和诗人的分歧,李健吾先生又说:“我的解释并不妨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

作者的自白也并不妨害我的解释。

与其看做冲突,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李健吾《答〈鱼目集〉作者》〕。

实际上,无论是诗人所自陈的“相对”,还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装饰”,都是对于“确定性”的消解。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里的“你”,无疑是在从确定的主体视角观看“风景”,有着一定的“确定性”或“主体性”;而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一诗句中,“明月”在“向你”或“为你”而存在,这里的“你”,无疑亦有着明确的“确定性”或“主体性”。

很显然,该诗两节中的首句,都显示出某种确定性的“喜悦”。

而每节中的第二句,却又是对“确定性”的消解。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在首句所获得的“确定性”与“主体性”,却又被这两个诗句所“相对化”与“客体化”,“确定性”的“喜悦”演变为“相对性”的“悲哀”。

卞之琳《断章》原文及赏析

卞之琳《断章》原文及赏析

断章作者: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品鉴赏《断章》原是作者一首长诗中的一个段落。

它表现了诗人从刹那的感觉中提升起的哲理与智慧。

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

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折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

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那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会以同样的深情厚谊来回报那钟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里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

时间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

桥上人和楼上人都带着各自的满足与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

可谁又能想到,在这一片静谧之中,白日里人们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资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回报。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不就是自然之景对桥上人白日里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热情回报吗?从'你'的那扇被'明月装饰了'的窗口上,可以想见到,此刻展现于桥上人眼际的是一幅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啊!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蒙、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与白日艳阳照耀下的一切相比,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如何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象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宣泄。

顾城《一代人》原文赏析

顾城《一代人》原文赏析

顾城《一代人》原文赏析顾城《一代人》原文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了吧。

那么一般诗赏析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顾城《一代人》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赏析】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在300年前干净利索地挥剑截断了诗和哲学的思维联系。

然而,300年来,诗人们却广撒物象暗示的种子,培植出一座座“象征的森林”。

用对应的手段,成功地将诗和哲学统一了起来。

《一代人》似乎就是一个证明,短短两句诗,在黑与光的对立统一中,潇洒地跨越了维柯手制的樊篱,抽象的哲学意蕴切实地通过表象富有魅力地呈现于世。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此中的两个“黑”无疑是“文眼”,颇值玩味。

我们知道,“黑”其实不是色彩,所谓的色彩均是物体对各种光波反射的结果,如果不反射,便成了黑。

当然,没有光的世界只能是一片漆黑。

因此,“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象征。

然而“黑色的'眼睛”却无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给”的,是黑夜阻断光明的结果。

此外眼睛的黑并不象征着背弃光明,反倒是渴求光明的象征。

黑色既然对光不反射也就具备了对光全盘吸收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这种随时准备吸收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

换一个角度看,黑色的眼睛也凝聚着批判精神,它以黑对黑,对黑夜的庞大淫威报以深沉的否定。

相对色彩缤纷的光明世界来说,黑色是一个终极,它与光明构成了对立。

然而物极必反,从黑夜中叛逆出来的黑色眼睛,对于光明的接受力是绝对超过任何色彩的眼睛的,也就是说:由特定的黑色时代中走来的“一代人”,他们伟大的觉醒是其他无缘于“黑夜”的人们所难以企及的。

短短的两句诗,冠以一个博大的题目,揭示一个庞大的主题,在对立统一中,充分显示了象征的魅力。

从作者的生活历程看,“一代人”当然是指在这个特定历史阶段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人。

然而,诗毕竟不是历史,诗的容量常能凭借艺术的魔力而无限扩大。

简短的现代诗大全

简短的现代诗大全

简短的现代诗大全青春需要诗歌,写诗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一位诗人曾说过: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去写诗,他便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现在,你可以拿起笔,用诗歌托起青春的太阳。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泰戈尔《飞鸟集》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远和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冰心《繁星·春水》山深夜永万籁都浑然一梦有什么比澈底的静更加耐听呢?再长,再忙的历史也总有这么一刻是无须争辩的吧?可是那风呢?你说风吗?那是时间的过境引起的一点点,偶尔一点点回音——深山听夜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韩瀚《重量》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感觉》现代诗歌写作技巧:一、什么是诗?假如现在有人问起我什么是诗?也许我只有这样回答:“我知道什么样的文字可以算得上是诗,也知道什么样的文字不是诗,但我却不知道什么是诗。

”诗歌是没有定义的。

但起码得有个大概吧!是的,其实诗歌也并不神秘,凡有情而美的东西便是诗。

简单地说,心象(情)+物象(美)=诗。

当然这不是诗固定的'模式,诗是自由的,诗也是多样的。

而要真正地认识和了解诗,仍需我们在长期的阅读和创作中去领会。

二、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对于现代诗的创作,首先必须了解一下现代诗的特点,这对于我们学习创作现代诗显得异常重要,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

所以,现代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此外,相对于初中生来说,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

优美诗歌摘抄 简短的12首

优美诗歌摘抄 简短的12首

优美诗歌摘抄简短的12首:1、《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2、《远和近》顾城。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3、《小巷》顾城。

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4、《世界和我·第八个早晨》顾城。

在醒来时,世界都远了,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

5、《迷途》北岛。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颗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6、《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7、《墙头草》卞之琳。

五点钟贴一角夕阳,六点钟挂半轮灯光,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墙头草长了又黄。

8、《沙扬娜拉》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行兄!9、《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艾米莉·狄金森。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10、《三个最奇怪的词》辛波斯卡。

当我说出“未来”一词,第一个音节便已成为过去。

当我说出“寂静”一词,我就立刻打破了这种寂静。

当我说出“乌有”一词,我就在创造一种无中生有。

11、《爱情》叶挺王。

所有的路,都是为你而铺设。

所有的桥,都是为你而准备。

所有的亭宇,都是为你而营造。

所有的愿望,都是为你而存在。

你是我的所有。

为此,我日夜忧愁。

12、《献给黄昏的星》戈麦。

黄昏的星从大地海洋升起,我站在黑夜的尽头,看到黄昏像一座雪白的裸体,我是天空中唯一一颗发光的星星。

卞之琳《断章》

卞之琳《断章》

卞之琳《断章》《断章》是"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品。

本为作者抽出长诗的一节。

该作品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下面一起来看看卞之琳的《断章》!卞之琳《断章》原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赏析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

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显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这从他竟没有注意到“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侧面烘托上就可看出。

耐人寻味的是,那个显然也是为“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登临高楼,眼里所看的竟不是风景,而是那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

这楼上人为何不看风景专看“你”,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双眼,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谓是风流蕴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画面顿时春情荡漾、摇曳生姿,幻化出几多饶有情趣的戏剧性场面来:那忘情于景的“你”定是个俊逸潇洒、云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钟情于人的楼上人定是个寂寞思春、知音难觅的多情女,一个耽于风光,憨态可掬,孰不知一举一动搅乱了几多情丝;一个含情脉脉、痴态可怜,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谁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啊!而诗人正是以这短短的两行诗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曲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

现代诗歌赏析之《断章》

现代诗歌赏析之《断章》

现代诗歌赏析之《断章》现代诗歌赏析之《断章》《断章》是“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品,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现代诗歌赏析之《断章》,欢迎大家参考!作品原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者简介: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

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作品赏析:初读《断章》,被其中回环曲折的意境所吸引,一切似乎是相对而变幻的,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切换中,其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写意的画面,而这些画面层叠中构成了一个立体的诗意世界。

诗人通过视角方向的转化和落点的改变,使诗歌取得了交错重叠的视觉效果,诗歌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写的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觉的出发点,视觉落点在“风景”。

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是从第三人称视觉出发,“看风景人”的视觉落点本应该也是风景,但诗歌的视觉落点却变成了“你”。

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你”和“风景”之间、“看风景人”和“你”之间既有视觉的转换,又有空间距离的拓展。

在诗的第二节中,“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视觉出发点是无生命的“明月”,视觉落点是静止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又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觉的出发点,视觉落点转变为动态的“别人的梦”。

“明月”和“窗子”之间、“你”和“别人的梦”之间的视觉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形成了令读者回味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第一节的视觉画面发生在白天,第二节的两个画面又转化成夜晚,白天和夜晚之间形成的时间跨度,更增添了诗歌的内在意韵。

“意象的繁复奇幻,理趣的深邃悠远,技法的精湛圆熟”,卞之琳自己说:“我写抒情诗,像我国多数旧诗一样,着重意境”,中国古代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意境”,而这种‘意境”就是“物各自然”它反对主体对客体的千扰,保持情状的某种客观性,中国诗强化了物象的演出,使其共存于万象、涌现自万象的存在和活动来解释他们自己,任其空间的延展及张力来反映情境和状态,不使其服役于一既定的人为概念。

断章(卞之琳创作现代诗歌)

断章(卞之琳创作现代诗歌)

作品鉴赏
《断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一首短诗。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 思辨意识。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其一是从一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其二是人 类内心那份失落的、难以言传的情感,而这份内心独特的感受往往能触动人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人们常说“好诗可耐百回读”,而这首短短的四句《断章》已足够品读一生。之所以这首诗会在产生经久不 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富于象征性的美的画面。 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
作品原文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创作背景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 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作者曾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 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 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可见诗 人主要希望表现一种相对关系,因而创作了此诗。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刘茉琳:所谓“一花一世界”,短短两句四行诗,却独步整个现代 新诗界。整首诗将一个相对性的世界融入在一幅精美的平方风景画中,有桥有月、有人有梦,和谐自然。读者在 不同的境遇与迥异的心境下阅读这首诗会产生不同的体会与回响,这就是诗歌阐释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极大魅 力。(《中国现代文学原典导读》)
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2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英文 系,1930年开始写诗。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出版诗合集《汉园集》,被誉为“汉园三诗人”。抗战期间 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主要诗集还有《三秋草》《鱼目集》 《十年诗草》等 。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其诗想象微妙,笔墨省 简,较晦涩难储,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明朗。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 人。

【现代诗】断章 卞之琳现代诗

【现代诗】断章 卞之琳现代诗

【现代诗】断章卞之琳现代诗【现代诗】断章卞之琳现代诗《断章》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卞之琳的作品,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名之为《断章》。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在读者中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断章》的主旨曾引发歧义的认知。

已经开始有人指出,这首诗的关键在于“装饰”一词,整体表现了一种人生的可悲。

诗人卞之琳自己撰文驳斥了这种观点。

他说道:“‘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于,正像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的意思也就是着重于在‘相对’上。

”原文:你东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赏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与“风景”的关系是互为对立的两端,但人物、景物在相对、互换中,都悄悄发生了转变,因为“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又成了“风景”.你原先看到的“风景”,在注目于你的人中,又不是“风景”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此际,没承想在楼上赏景的“你”,又下意识地来到窗前,欣赏明月的万里清辉,不经意间却又成了一道令别人梦绕魂牵的“风景,“―在别人的梦境中,“你”是他的一轮皓月,前两句的意蕴从连环往复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升华,形成了一种无限繁富的多元开放系统.“你”、“楼上人”,无数个“你”.无数个“楼上人”.共同共同组成这个世界.“你”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桥上看风景”;“楼上人”也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楼上看看你”.在某一个偶然,或者必然,你们相见,之后.或者返回,或者平行相守,各自搞着自己的事,怀著自己的梦想,共同缔造这个幸福的世界.或者彼此相辅相成,相依相存,装饰着彼此的“窗子”与“梦”.世界上许多人和事,貌似彼此独立、无关,犹如”断章”,实际上却构成了一个互有关联、统一不分割的系统,“断章”本身也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系统,既是”断章”,又是更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审美而言,或许惟有“断章”的风景,才具有欣赏性,如同断臂维纳斯.正像作者所说,此诗就是“写下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快乐想要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以自觉不自觉装饰了风景,人(‘你’)可以见到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将自觉不自觉变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由此可见,诗人旨在整体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现代诗精选简短

现代诗精选简短

现代诗精选简短1.现代短诗歌大全1、《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2、《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3、《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4、《小巷》顾城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5、《重量》韩瀚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6、《弧线》顾城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7、《感觉》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8、《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9、《那个冬天满是忧伤》雪后初晴冰河尚未解冻整理好行囊踏上这条熟悉的小巷音乐在耳边回响依旧是我喜爱的感伤冷风抚过脸庞享受着纯粹的凄凉走得累了停下来还是惆怅凝视着远处某个地方胡思乱想这不是命运的绝唱因为冬天里还有阳光10、《远方》三毛远方有多远?请你,请你告诉我,到天涯海角,算不算远?问一问你的心,只要它答应,没有地方,是到不了的那么远。

2.急求30首短小的现代诗《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读书笔记

《断章》读书笔记

《断章》读书笔记向来喜欢徐志摩诗歌里的那种极其浪漫而又精巧的文字。

那些文字读起来,有种恋爱的感觉。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徐志摩诗歌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徐志摩诗歌读书笔记篇一向来喜欢极其浪漫而又精巧的文字。

那些文字读起来,有种恋爱的感觉。

高中的时侯我喜欢上写诗,每一个文学小青年都会有这么一段时光。

如果一个文学小青年没有喜欢过诗,那么我敢说他不是标准的文学小青年。

那时,我喜欢徐志摩,因为他写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以及“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除了徐志摩之外,我还很喜欢戴望舒先生的《雨巷》,诗中这样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直到现在,每到雨天时,我还都莫名的渴望着在一个陌生的胡同里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当然,还有卞之琳以及顾城等。

卞之琳在《断章》中这样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而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而他在另外一首诗《远和近》中写道“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徐志摩诗歌读书笔记篇二《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第6课卞之琳《断章》全文及赏析

第6课卞之琳《断章》全文及赏析

第6课卞之琳《断章》全文及赏析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赏析《断章》作于1935年,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

它尽管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画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能够推断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乐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明显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这从他竟没有注意到“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的侧面烘托上就可看出。

耐人寻味的是,那个明显也是为“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登临高楼,眼里所看的竟不是风景,而是那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

这楼上人为何不看风景专看“你”,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眼睛,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谓是风流蕴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画面赶忙春情荡漾、摇荡生姿,幻化出几多饶有乐趣的戏剧性场面来:那忘情于景的“你”定是个俊逸潇洒、云游天下的青年郎,那钟情于人的楼上人定是个孤寂思春、知音难觅的多情女,一个耽于风光,憨态可掬,孰不知一举一动搅乱了几多情丝;一个含情脉脉、痴态悲伤,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谁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在人一辈子旅途上又有多少如此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啊!而诗人正是以这短短的两行诗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曲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

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那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会以同样的深情厚意,来回报那钟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里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给我们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精妙回答。

顾城一代人原文及赏析

顾城一代人原文及赏析

顾城一代人原文及赏析顾城一代人原文及赏析《一代人》是一首简短却很有韵味的朦胧诗。

下面请欣赏店铺带来顾城的《一代人》。

顾城《一代人》原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赏析推荐一: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对猛咯内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称赞。

在审美原则上是全新的。

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景象的实叙,它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白光。

整首诗,宛如一幅有立体感的版画。

“黑夜”与“光明”形成暗色与亮色的鲜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经过变形的意想,渗透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这种艺术表现触发了读者的想象,于是,在想象的屏幕上出现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谬现实中扭曲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潜能所爆发出的顽强求索的精神……。

这是整整“一代人”的雕像。

“黑夜——眼睛——光明”一个简单的意向群构成了一个开放时空…………历史转折关头特有的社会景象和人的心理结构。

有限中表现出无限,单纯中包孕着深厚,这是诗的特有规律。

新诗潮的先行者在追寻人性复归的同时,也在追寻诗向本体的复归。

这首小诗体现了一种现代美的风格。

它打破了传统的和谐构图,以不和谐的意象组合造成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迫使人对历史进行反思。

首先你得知道这是上个世纪一个诗人顾城在1979年4月写的诗,名字为一代人,一代人是指那些经历了__洗礼的人,那时的他们,几乎把整个青春浪费在了__上.那是一个几乎黑暗的时代,是一个所有年轻人都迷惘的时代,寻找理想中的出路也就是诗中所说的光明是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可以这样理解,在一个黑夜,你的眼中看不到光明,但是在你的内心却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这是你在黑暗中前行的唯一支柱,可见,这种无比的勇气,能带给一个人冲破黑暗的巨大力量,那么,那一代人,千千万万的企望光明的人,他们的力量汇聚在一起那就将是无穷的,这首诗不是对黑暗的绝望,是对光明的向往,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宣言。

有名的短诗现代诗

有名的短诗现代诗

有名的短诗现代诗1.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就像在生活里呀,咱们常常在看周围的人和事,却不知道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呢。

比如说吧,在公园里,你正盯着那朵盛开的花看,旁边路过的人可能就觉得你站在那儿的画面特别美,这就跟诗里说的一样奇妙。

2.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诗读起来就像一阵轻柔的风拂过心头。

你想啊,当你要离开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那种不舍又不想惊动太多的感觉,就像徐志摩告别康桥一样。

我有一次离开老家,走在那熟悉的小路上,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诗,那种轻轻的、淡淡的情绪涌上心头。

3.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这诗给人一种特别温暖又质朴的感觉。

仿佛能看到海子对简单幸福生活的向往。

好比说,当你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累了,是不是也会幻想去一个宁静的地方,像诗里说的那样,种种地,养养小动物,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呢?4.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短短的两行,却充满力量。

这就像在困境中啊,虽然周围一片黑暗,但是咱们心里不能放弃希望。

就像我朋友创业失败了,可他没有被打倒,他说就像诗里说的,虽然遭遇黑暗,但他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寻找成功的光明。

5. 《远和近》——顾城。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诗特别微妙地写出了人与人之间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就好比在一个聚会上,有个人表面上和你在聊天,可心却好像飘到了别处,这时候你就会有那种和诗里一样的感觉,明明人在眼前,心却好像很远。

6. 《致橡树》——舒婷。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舒婷把女性对独立平等爱情的追求写得淋漓尽致。

顾城的《一代人》与卞之琳的《断章》

顾城的《一代人》与卞之琳的《断章》

诗的生命力——解读卞之琳的《断章》和顾城的《一代人》优秀的诗歌必然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或形式或内容,这也是诗歌的生命力所在。

以卞之琳的《断章》和顾城的《一代人》为例:一、卞之琳《断章》的形式美好诗不厌百回读。

卞之琳这只“三十年代文坛歌喉最动听的鸟”,以其清明深沉的嗓音唱出了一首蕴味无穷的《断章》。

这首诗仅四句,却在半个多世纪里,吸引无数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诗进行阐释。

诗和其它形式的文学作品不同,“诗行排列在纸上,就构成了图底关系”。

从形式上看,《断章》具有“建筑美”的特点,讲究形式对称和结构完整,显示出错落有致、对称均衡的建筑形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句连标点是九个字。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连标点是十个字。

而“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正好颠倒过来,形成两个梯形对置图案,首尾对齐,中间匀称。

这种排列形式经过了诗人用心良苦的营造。

且《断章》仅四句却分成两节,两句就形成一节,这在新诗中是非常罕见的。

卞之琳为何这样“有意为之”呢?从形式上不难看出,诗人把意思相连的四句强制拉开,形成一片空白,这样排列让人感觉舒缓庄重,读者可以从视觉效果上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

同时,这种图案又与题目“断章”相呼应,读者能从似断似联中获得韵味无穷的遐想。

《断章》不但在结构上符合中国诗的整体对称要求,而且“在片景的营造上也独具匠心”。

四句话,每句自身就构成一幅完整独立的画面,而且交错重叠。

四幅画面的独立性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结构”的透视空间。

诗人通过视角方向的转化和落点的改变,使诗歌取得了交错重叠的视觉效果,诗歌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写的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觉的出发点,视觉落点在“风景”。

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是从第三人称视觉出发,“看风景人”的视觉落点本应该也是“风景”,但诗歌的视觉落点却变成了“你”。

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你”和“风景”之间、“看风景人”和“你”之间既有视觉的转换,又有空间距离的拓展。

十秒钟之内你能背诵吗这个短诗

十秒钟之内你能背诵吗这个短诗

十秒钟之内你能背诵吗这个短诗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与我之间》
希梅内斯
你与我之间,爱情竟
如此淡薄、冷静而又纯洁,
像透明的空气,
像清澈的流水,
在那天上月和水中月之间奔涌。

《深沉的誓言》
叶芝
因你未守那深沉的誓言
别人便与我相恋
但每每,在我面对死神的时候,在我睡到最酣的时候,
在我纵酒狂欢的时候,
总会突然遇到你的脸。

《雨后天》
林徽因
我爱这雨后天,
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
风吹:
吹远了香草,落叶,
吹远了一缕云,象烟
——象烟。

《春》
冯唐
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风十里,不如你
《悲歌》
席慕容
今生将不再见你
只为再见的
已不是你
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
再现的只是些沧桑的
日月和流年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沙扬娜拉》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
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的生命力
——解读卞之琳的《断章》和顾城的《一代人》
优秀的诗歌必然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或形式或内容,这也是诗歌的生命力所在。

以卞之琳的《断章》和顾城的《一代人》为例:
一、卞之琳《断章》的形式美
好诗不厌百回读。

卞之琳这只“三十年代文坛歌喉最动听的鸟”,以其清明深沉的嗓音唱出了一首蕴味无穷的《断章》。

这首诗仅四句,却在半个多世纪里,吸引无数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诗进行阐释。

诗和其它形式的文学作品不同,“诗行排列在纸上,就构成了图底关系”。

从形式上看,《断章》具有“建筑美”的特点,讲究形式对称和结构完整,显示出错落有致、对称均衡的建筑形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句连标点是九个字。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连标点是十个字。

而“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正好颠倒过来,形成两个梯形对置图案,首尾对齐,中间匀称。

这种排列形式经过了诗人用心良苦的营造。

且《断章》仅四句却分成两节,两句就形成一节,这在新诗中是非常罕见的。

卞之琳为何这样“有意为之”呢?从形式上不难看出,诗人把意思相连的四句强制拉开,形成一片空白,这样排列让人感觉舒缓庄重,读者可以从视觉效果上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

同时,这种图案又与题目“断章”相呼应,读者能从似断似联中获得韵味无穷的遐想。

《断章》不但在结构上符合中国诗的整体对称要求,而且“在片景的营造上也独具匠心”。

四句话,每句自身就构成一幅完整独立的画面,而且交错重叠。

四幅画面的独立性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结构”的透视空间。

诗人通过视角方向的转化和落点的改变,使诗歌取得了交错重叠的视觉效果,诗歌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写的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觉的出发点,视觉落点在“风景”。

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是从第三人称视觉出发,“看风景人”的视觉落点本应该也是“风景”,但诗歌的视觉落点却变成了“你”。

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你”和“风景”之间、“看风景人”和“你”之间既有视觉的转换,又有空间距离的拓展。

在诗的第二节中,“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视觉出发点是无生命的“明月”,视觉落点是静止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又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觉的出发点,视觉落点转变为动态的“别人的梦”。

“明月”和“窗子”之间、“你”和“别人的梦”之间的视觉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形成了令读者回味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第一节的视觉画面发生在白天,第二节的两个画面又转化成夜晚,白天和夜晚之间形成的时间跨度,更增添了诗歌的内在意韵。

卞之琳所营造出的具有“交错视觉的复调画面”和时空距离,正是《断章》外在形式美的直观呈现。

二、顾城《一代人》与诗歌的张力
现代诗学中的张力概念源于英美新批评学派,最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艾伦·退特,他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说:我提出张力这个名词,我不是把它当作一般比喻来使用这个名词的,而是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是把逻辑术语“外延”和“内涵”去掉前缀而形成的。

我所说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

1、语义的张力
文学张力追求文本的充盈感,其基础在于文本的多义性,即力求在有限的文字空间容纳多种意义。

一直受人赞赏的文学作品必然拥有某种“多义性”,即它们的审美价值一定是如此的丰富和广泛,以致能在自己的结构中包含一种或更多种能给予每一个后来时代以高度满
足的东西。

因此,凡存在着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力量或意义的地方,都存在着张力。

2、结构的张力
诗的容量凭借艺术的魔力而无限扩大,这是结构的张力。

文学张力使得文本空间开阔而厚重。

诗题与文本之间就蕴蓄着一定的张力。

短短的两句诗,却有一个大题目,在对立统一中,充分显示了象征的魅力。

黑暗的扼杀并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反而创造了它的对立物:黑色的眼睛。

在黑与光的对立统一中,抽象的哲学意蕴切实地通过表象富有魅力地呈现于世。

在整首诗中,正是张力构成了诗的立体结构,使诗的内蕴得以扩展和丰富。

在诗的内部结构上,张力呈现多层次的空间结构。

结构过渡图示:诗从黑夜一黑色眼睛,从黑色眼睛一光明,所以,是从黑夜一光明的过程。

黑夜也有光明的,不仅仅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没有太阳,天空也会有月光、星光。

但有光的黑夜仍是黑夜,追求光明是必然的。

张力在一首诗中,是联系各组成部分的筋架,诗中的意象、句子、章节乃至情感和多层次意蕴,都依靠张力来联结,从而形成艺术的整体感。

事实上这首小诗的结构是完整的,对于过去一个时代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这一句就让人感到十年的历史。

“黑色的眼睛”更有可以探讨的地方,为什么这眼睛只能是黑夜给予的?又为什么这双眼睛就不能习惯黑夜?而读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之后,感动的是一代人面对“黑夜”的毫不妥协,它是对《巨星》的呼应。

同时,张力的指向最终又是外指的,张力的存在实际是扩大文学本身的空间,这就为情感的宣泄提供了通畅的渠道。

3、情感的张力
一首诗,经得起心灵的咀嚼,经得住几代人的共鸣,这是诗的张力。

诗是以情深动人的。

当时的现实是黑暗,可是一代人并没有躲在象牙塔中去找寻欢悦的希望,而是在黑暗中找寻。

顾城《一代人》可视为一代人心路历程的浓缩本。

你在校园中,是你拥有校园,也是校园拥有你,人在黑暗中,也是黑暗中有人,世界改变了一代人,一代人也改变了世界。

对黑暗的公开挑战,对光明未来的宣言。

即使情感在黑暗中,也赫然可见。

对于读者而言,审美快感的形成在于情感的张力之中,在张力的心灵压强下,含蕴情感的大量产生,一代人的世界观与人生哲学融为一体,从审美意象一人生哲理的启示与思考,闪烁着理性与情感的碰撞之光。

文学用语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常常是不协调的,充满了矛盾与对立,形成了现实与想象,理智与愿望的对立。

把言之不尽、却又味之愈深的情感体验充分地呈现出来,又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和阐释的余地,传达出无尽的诗情余韵。

运用各种的语言手段,营造诗歌语言的张力结构,就成为诗人们自觉的审美追求。

一首诗歌,总体上必须是有机的,具有整体性的,但内部却允许并且应该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张力。

充满“张力”的诗歌,才能蕴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