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考研 肾的排泄机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肾脏生理及体液平衡
1
第一节 概 述
一 排泄 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和进入体内的 异物以及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相 应的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 排泄途径:1 呼吸器官:CO2 、 H2O 2 大肠:胆色素、无机盐 3 皮肤:水、汗腺分泌 4 肾脏:尿液
2
第一节 概 述 三、尿的理化性质和组成
(一)透明度:马:浑浊不透明 其它动物:透明,无沉淀
二、 肾血液循环特征
(二)肾血流的调节
1、 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 变化时,肾血流仍然保持相对恒定。
肌原学说、管球反馈学说
2 、神经和体液调节
肾神经:肾交感神经(入球和出球 小A)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11
12
13
(四)、肾小球旁器(近球小体)
1、近球细胞(肾小球旁细胞) 分泌肾素
2、系膜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3、致密斑:对肾小管液中钠离子敏感
14
15
16
二、尿生成过程 两个过程: 1、肾小球滤过 2、肾小管重吸收、分泌、排泄
17
(一)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滤过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 分和小分子溶质从毛细血管到达肾小囊腔 的过程。
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滤过分数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酸碱度:草食动物:碱性 肉食动物:酸性
3
第二节:尿生成过程
肾的功能概述 1、 排泄代谢终产物:
含氮物质、电解质、水 2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 、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羟化维 生素 D3等
4
第二节:尿生成过程
尿的生成过程: 1、 肾小球滤过作用 2 、肾小管(包括集合管)的重吸收作 用 3 、肾小管(包括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40
(一)髓袢逆流倍增机制及髓质高渗 剃度的形成
1、原尿从升支通过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吸 收——升支渗透浓度逐渐下降——管中低渗液
2、此时髓质组织间液渗透压逐渐升高——钠离 子和氯离子被动弥散入降支管中
3、 同时降支管中的水分会因组织间液的渗透压 升高而进入到组织间液中,达到渗透平衡
41
(一)髓袢逆流倍增机制及髓质高渗 剃度的形成
二 、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功 能
25
26
(一)近球小管
1、 Na+的重吸收(带动氯离子)
泵-漏模式
同向转运葡萄糖、氨基酸
逆向转运H+(促进HCO3+的吸收)
水的渗透性重吸收
2、 K+的重吸收
主动重吸收
3、 HCO3+的重吸收
以CO2的形式进行,同时分泌H
4、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27
28
压)
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
=50-(30+10)
=10mmHg
21
22
3、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有效滤过压
1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2 血浆胶体渗透压 3 囊内压 (2)肾小球滤过膜 1 通透性 2 面积 (3)肾血流量的改变
23
24
第三节 肾小球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 分泌机能
一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的方式 被动重吸收 主动重吸收
尿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的渗透压及血浆的渗透 压相对比而确定的。如果机体缺水,尿的渗透压 比血浆高,称为高渗尿,即尿被浓缩;反之,如 果机体水过剩,尿的渗透压比血浆的低,即尿被 稀释。
38
39
(一)髓袢逆流倍增机制及髓质高渗 剃度的形成
髓袢降支及升支的特点: 1、降支与升支之间有组织间液 2、升支细段和粗段管壁对水不通透 3、升支细段能主动重吸收钠离子和氯离子 4、降支可自由通透水 5、从皮质到髓质的组织间液渗透浓度逐渐增加
36
三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泌尿机能(重吸收) 的因素
(一)小管液的溶质浓度
小管液的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 管对水的重吸收的力量
渗透性利尿
(二)肾小球的滤过率
球管平衡: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 小球滤过率的65%~70% (三)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机能状态
(四)激素的作用
37
第四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
5
一、 肾的结构特点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6
形成尿的基本结构是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体
肾
肾小囊
单
位
近曲小管
肾小管 髓袢
集合管
远曲小管
近球小体
7
8
9
(三)、 肾血液循环特征
肾的血液供应特征: 经过两次毛细血 管网
腹主动脉——肾门——叶间动脉—— 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 小动脉——毛细血管球(肾小 球)——出球小动脉——毛细血管 网(管周毛细血管)——小叶间静 10
33
尿素的重吸收: 30-40%被肾小管重吸收,其余排出。
重吸收方式:被动扩散
吸收部位:主要是近球小管,其次是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其中在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尿的浓缩 和稀释有关。
34
(三)几种重要物质的分泌; 1、钾离子: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2、其它物质:氢离子、氨、尿酸等 3、药物:
35
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的比值
18
19
(一)肾小球滤过
1、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三层结构: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2)基膜层:厚、大分子物质不通透 (3)上皮细胞层(肾小囊内层)、更厚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比骨骼肌毛细血 管通透性高
20
2、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有效滤过 压)
有效滤过压 =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 (血浆
400 200
200 400 血糖浓度 mg/100ml
29
(二)髓袢
Na+、K+、Cl-的联合转运
(三)远球小管和集合管
1 Na+的重吸收
主动重吸收
2 K +的分泌
顺着Na+吸收形成的电化学梯度进入小 管液
3 H+的分泌
主动分泌,及HCO3+的重吸收和酸碱 平衡有关
4 NH3的分泌
30
31
32
原因:Na,CL透出
3、当低渗液通过远曲小管到达皮质的集合管时, 在ADH的作用下,又转为等渗
4、内髓质层的集合管由于在ADH的作用下,尿素 进入组织间液,吸收集合管的水分——浓缩尿
43
皮质300 外髄层
NaCL 尿素
300
逆流倍增的模式图
4、低渗管液进到集合管时,在皮质部位抗利尿 激素可以刺激水分吸收——恢复等渗
5、当集合管进入到髓质时,管中的尿素在ADH 的作用下进入到髓质的组织间液——尿素被动进 入髓袢的降支和升支——尿素再循环
42
(一)髓袢逆流倍增机制及髓质高渗 剃度的形成
总结:
1、髓袢降支的渗透浓度逐步增加:原因:水透出
2、髓袢升支的渗透浓度逐步下降:
1
第一节 概 述
一 排泄 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和进入体内的 异物以及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相 应的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 排泄途径:1 呼吸器官:CO2 、 H2O 2 大肠:胆色素、无机盐 3 皮肤:水、汗腺分泌 4 肾脏:尿液
2
第一节 概 述 三、尿的理化性质和组成
(一)透明度:马:浑浊不透明 其它动物:透明,无沉淀
二、 肾血液循环特征
(二)肾血流的调节
1、 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 变化时,肾血流仍然保持相对恒定。
肌原学说、管球反馈学说
2 、神经和体液调节
肾神经:肾交感神经(入球和出球 小A)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11
12
13
(四)、肾小球旁器(近球小体)
1、近球细胞(肾小球旁细胞) 分泌肾素
2、系膜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3、致密斑:对肾小管液中钠离子敏感
14
15
16
二、尿生成过程 两个过程: 1、肾小球滤过 2、肾小管重吸收、分泌、排泄
17
(一)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滤过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 分和小分子溶质从毛细血管到达肾小囊腔 的过程。
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滤过分数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酸碱度:草食动物:碱性 肉食动物:酸性
3
第二节:尿生成过程
肾的功能概述 1、 排泄代谢终产物:
含氮物质、电解质、水 2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 、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羟化维 生素 D3等
4
第二节:尿生成过程
尿的生成过程: 1、 肾小球滤过作用 2 、肾小管(包括集合管)的重吸收作 用 3 、肾小管(包括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40
(一)髓袢逆流倍增机制及髓质高渗 剃度的形成
1、原尿从升支通过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吸 收——升支渗透浓度逐渐下降——管中低渗液
2、此时髓质组织间液渗透压逐渐升高——钠离 子和氯离子被动弥散入降支管中
3、 同时降支管中的水分会因组织间液的渗透压 升高而进入到组织间液中,达到渗透平衡
41
(一)髓袢逆流倍增机制及髓质高渗 剃度的形成
二 、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功 能
25
26
(一)近球小管
1、 Na+的重吸收(带动氯离子)
泵-漏模式
同向转运葡萄糖、氨基酸
逆向转运H+(促进HCO3+的吸收)
水的渗透性重吸收
2、 K+的重吸收
主动重吸收
3、 HCO3+的重吸收
以CO2的形式进行,同时分泌H
4、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27
28
压)
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
=50-(30+10)
=10mmHg
21
22
3、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有效滤过压
1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2 血浆胶体渗透压 3 囊内压 (2)肾小球滤过膜 1 通透性 2 面积 (3)肾血流量的改变
23
24
第三节 肾小球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 分泌机能
一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的方式 被动重吸收 主动重吸收
尿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的渗透压及血浆的渗透 压相对比而确定的。如果机体缺水,尿的渗透压 比血浆高,称为高渗尿,即尿被浓缩;反之,如 果机体水过剩,尿的渗透压比血浆的低,即尿被 稀释。
38
39
(一)髓袢逆流倍增机制及髓质高渗 剃度的形成
髓袢降支及升支的特点: 1、降支与升支之间有组织间液 2、升支细段和粗段管壁对水不通透 3、升支细段能主动重吸收钠离子和氯离子 4、降支可自由通透水 5、从皮质到髓质的组织间液渗透浓度逐渐增加
36
三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泌尿机能(重吸收) 的因素
(一)小管液的溶质浓度
小管液的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 管对水的重吸收的力量
渗透性利尿
(二)肾小球的滤过率
球管平衡: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 小球滤过率的65%~70% (三)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机能状态
(四)激素的作用
37
第四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
5
一、 肾的结构特点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6
形成尿的基本结构是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体
肾
肾小囊
单
位
近曲小管
肾小管 髓袢
集合管
远曲小管
近球小体
7
8
9
(三)、 肾血液循环特征
肾的血液供应特征: 经过两次毛细血 管网
腹主动脉——肾门——叶间动脉—— 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 小动脉——毛细血管球(肾小 球)——出球小动脉——毛细血管 网(管周毛细血管)——小叶间静 10
33
尿素的重吸收: 30-40%被肾小管重吸收,其余排出。
重吸收方式:被动扩散
吸收部位:主要是近球小管,其次是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其中在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尿的浓缩 和稀释有关。
34
(三)几种重要物质的分泌; 1、钾离子: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2、其它物质:氢离子、氨、尿酸等 3、药物:
35
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的比值
18
19
(一)肾小球滤过
1、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三层结构: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2)基膜层:厚、大分子物质不通透 (3)上皮细胞层(肾小囊内层)、更厚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比骨骼肌毛细血 管通透性高
20
2、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有效滤过 压)
有效滤过压 =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 (血浆
400 200
200 400 血糖浓度 mg/100ml
29
(二)髓袢
Na+、K+、Cl-的联合转运
(三)远球小管和集合管
1 Na+的重吸收
主动重吸收
2 K +的分泌
顺着Na+吸收形成的电化学梯度进入小 管液
3 H+的分泌
主动分泌,及HCO3+的重吸收和酸碱 平衡有关
4 NH3的分泌
30
31
32
原因:Na,CL透出
3、当低渗液通过远曲小管到达皮质的集合管时, 在ADH的作用下,又转为等渗
4、内髓质层的集合管由于在ADH的作用下,尿素 进入组织间液,吸收集合管的水分——浓缩尿
43
皮质300 外髄层
NaCL 尿素
300
逆流倍增的模式图
4、低渗管液进到集合管时,在皮质部位抗利尿 激素可以刺激水分吸收——恢复等渗
5、当集合管进入到髓质时,管中的尿素在ADH 的作用下进入到髓质的组织间液——尿素被动进 入髓袢的降支和升支——尿素再循环
42
(一)髓袢逆流倍增机制及髓质高渗 剃度的形成
总结:
1、髓袢降支的渗透浓度逐步增加:原因:水透出
2、髓袢升支的渗透浓度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