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1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生理学chapt08肾脏的排泄功能
• 生成的尿液(终尿),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使血液 得到净化。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生理学chapt08肾脏的排泄功能
• 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流流 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 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被 滤过,进入肾小囊囊腔而 形成滤过液(原尿),这 是尿生成的第一步。
• 微穿刺实验证明:肾小球发生滤 过时,血而肾小囊液中的各种晶 体成分、渗透压和酸碱度均与血 浆相似。因此,肾小囊滤过液是 血浆的超滤液。
肾脏仅有交感神经的支配,没有副交感 神经的支配。
肾交感神经(主要起自于胸12至腰2脊 髓节段)经腹腔神经丛支配肾动脉(尤 其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平滑 肌)、肾小管和球旁细胞。
肾交感神经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管对Na+、Cl-等离子的重吸收和肾素的释放。
肾脏的传入神经支配也是交感神经,经肾神经进入脊髓,并通过脊 髓投射到中枢不同部位,参与血压和水盐平衡的调节。
• 当 平 均 动 脉 压 变 动 于 80 ~ 180 mm Hg范围时,肾血流 量保持相对的恒定。
• 当平均动脉压变动在20 ~ 80 mm Hg范围内时,肾血流量 成比例增加。
• 当平均动脉压 > 180 mm Hg 时,肾血流量相应地增加。
生理学chapt08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血流量自身调节的机制和意义
• 球外系膜细胞:入球小 动脉、出球小动脉和致 密斑之间的一群间质细 胞群;具吞噬功能。
远曲小管 球外系膜
细胞 出球小动脉
致密斑
入球小动脉 球旁细胞
球旁器的作用:感受和传递小管液成分变化的信 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和肾素释放量的变化,这 一过程称为管-球反馈。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生理学chapt08肾脏的排泄功能
• 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流流 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 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被 滤过,进入肾小囊囊腔而 形成滤过液(原尿),这 是尿生成的第一步。
• 微穿刺实验证明:肾小球发生滤 过时,血而肾小囊液中的各种晶 体成分、渗透压和酸碱度均与血 浆相似。因此,肾小囊滤过液是 血浆的超滤液。
肾脏仅有交感神经的支配,没有副交感 神经的支配。
肾交感神经(主要起自于胸12至腰2脊 髓节段)经腹腔神经丛支配肾动脉(尤 其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平滑 肌)、肾小管和球旁细胞。
肾交感神经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管对Na+、Cl-等离子的重吸收和肾素的释放。
肾脏的传入神经支配也是交感神经,经肾神经进入脊髓,并通过脊 髓投射到中枢不同部位,参与血压和水盐平衡的调节。
• 当 平 均 动 脉 压 变 动 于 80 ~ 180 mm Hg范围时,肾血流 量保持相对的恒定。
• 当平均动脉压变动在20 ~ 80 mm Hg范围内时,肾血流量 成比例增加。
• 当平均动脉压 > 180 mm Hg 时,肾血流量相应地增加。
生理学chapt08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血流量自身调节的机制和意义
• 球外系膜细胞:入球小 动脉、出球小动脉和致 密斑之间的一群间质细 胞群;具吞噬功能。
远曲小管 球外系膜
细胞 出球小动脉
致密斑
入球小动脉 球旁细胞
球旁器的作用:感受和传递小管液成分变化的信 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和肾素释放量的变化,这 一过程称为管-球反馈。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第八章肾的排泄(泌尿)
(一)H+的分泌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或血浆中的某些物质转运至小管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1.H+分泌机制 主动分泌过程 ① H+-Na+交换 ② H+泵
2.H+分泌特点:①泌H+与重吸收HCO3-、Na+呈正相关。②泌H+与泌K+呈负相关。
(二)NH3的分泌
盆N 副交感N 逼尿肌收缩 尿道内括约肌舒张 促进排尿 腹下N 交感N 逼尿肌舒张 尿道内括约肌收缩 阻止排尿 阴部N 躯体N 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二)排尿反射
尿频排尿次数过多者称为尿频。(膀胱炎症或膀胱结石)
遗尿睡眠时不能控制排尿。 (对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
大量饮清水 血浆晶体渗透压 ADH合成释放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尿量 (水利尿)
循环血量 容量感受器(-) ADH 水的重吸收 尿量
循环血量 容量感受器(+) ADH 水的重吸收 尿量
同向转运体对速尿和利尿酸很敏感,即它们能与Cl-竞争结合位点,从而抑制Na+、Cl-、K+的同向转运,使小管内溶质浓度增高,引起渗透性利尿。因此,将速尿称髓袢利尿剂。
2.水的重吸收 99%
远曲小管集合管 10%~20%
髓 袢 约10%—20%
第八章 肾的排泄
代谢终产物 异 物 过剩的物质
排泄 :
前 言
途径 :
肾 肺 皮肤 消化道
(一)肾单位
一、肾脏的结构特点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二)两种肾单位比较
(三)球旁器
肾素
交感神经
尿生成的三个环节: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分泌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或血浆中的某些物质转运至小管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1.H+分泌机制 主动分泌过程 ① H+-Na+交换 ② H+泵
2.H+分泌特点:①泌H+与重吸收HCO3-、Na+呈正相关。②泌H+与泌K+呈负相关。
(二)NH3的分泌
盆N 副交感N 逼尿肌收缩 尿道内括约肌舒张 促进排尿 腹下N 交感N 逼尿肌舒张 尿道内括约肌收缩 阻止排尿 阴部N 躯体N 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二)排尿反射
尿频排尿次数过多者称为尿频。(膀胱炎症或膀胱结石)
遗尿睡眠时不能控制排尿。 (对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
大量饮清水 血浆晶体渗透压 ADH合成释放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尿量 (水利尿)
循环血量 容量感受器(-) ADH 水的重吸收 尿量
循环血量 容量感受器(+) ADH 水的重吸收 尿量
同向转运体对速尿和利尿酸很敏感,即它们能与Cl-竞争结合位点,从而抑制Na+、Cl-、K+的同向转运,使小管内溶质浓度增高,引起渗透性利尿。因此,将速尿称髓袢利尿剂。
2.水的重吸收 99%
远曲小管集合管 10%~20%
髓 袢 约10%—20%
第八章 肾的排泄
代谢终产物 异 物 过剩的物质
排泄 :
前 言
途径 :
肾 肺 皮肤 消化道
(一)肾单位
一、肾脏的结构特点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二)两种肾单位比较
(三)球旁器
肾素
交感神经
尿生成的三个环节: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分泌作用
第8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①机械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透 性不同:
Ⅰ半径 <1.8nm能自由滤过 1.8~3.6nm随半径↑→滤过↓ >3.6nm完全不能滤过
Ⅱ分子量﹤6000单体可通过 ﹥69000不能通过
②静电屏障:滤过膜3层均覆盖有带负电荷的 糖蛋白,溶质分子所带电荷的不同,通透性不 同
滤过的实验证据:
①Na+的重吸收 主要是主动重吸收 -----肾单位各个节段对Na+的重吸收率是不同 近球小管---- 65%~70% 髓袢 ----------约20%(降支细段不通透) 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约12%
②Cl-的重吸收
近球小管、远曲小管与集合管---- 被动重吸收 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
H2O
H2O
髓质组织液 毛细血管 (高渗) 特点:血压升高;
重吸收水渗 透压降低 H2O
H2O CL血浆胶体渗透 压降低;管壁通 透性较高
渗透
H2O
髓袢升支细段:高渗小管液 对NaCL有通透性 水无通透性 Na+ 重吸收:20℅的 + H NaCL、 K+
及部分HCO3+ CL
Na+
H
+
K+
ATP
Na+ K+
肾血流量的调节
肾血流量的调节
⑴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80mmHg— 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仍然保持相 对恒定 肌源学说:当A压↑→A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而 收缩→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
⑵神经-体液调节:
①神经因素 应急时交感N兴奋→NE 释放↑ → 肾血管收 缩→ 肾血流量↓ ②体液因素 应急时NE、E、AⅡ 分泌↑→肾血管收缩 → 肾血流量↓;PGI等→肾血管舒张→ 肾血 流量↑; 在通常情况下通过自身调节保持肾血流量 的相对稳定,在紧急情况下,通过交感神经 及E使血液重新分配,肾血流量↓,脑、心脏 血流量↑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PPT课件
肾脏还能排除药物、重金属和其 他有害物质的排泄,这对于保护 身体免受毒害和维持正常的生理
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04
肾脏疾病与排泄异常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定义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肾功能 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 出,引起一系列症状。
症状
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方法包括去除病因 、控制症状、进行透析等。
病因
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缺血、中 毒、梗阻等。
治疗
急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尿量减少、水 肿、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定义
慢性肾衰竭是指由于各 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 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
终发展为尿毒症。
病因
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 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 压肾病、慢性肾炎等。
症状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 乏力、食欲不振、贫血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
$number {01}
目 录
• 肾脏的概述 • 肾脏的排泄功能 • 肾脏排泄与健康 • 肾脏疾病与排泄异常 • 肾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01
肾脏的概述
肾脏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肾脏位于腹部的两侧,靠近腹主 动脉和下腔静脉。
结构
肾脏由数百万个肾单位组成,每 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 肾小管。
当摄入过多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时,肾脏会相 应地增加或减少碱性或酸性物质的排泄,以维 持酸碱平衡。
肾脏还能通过调节尿液中的碳酸氢盐的排泄, 来维持酸碱平衡,这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和预防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症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排泄与废物排除
肾脏通过排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 质,维血液中的废物和多 余物质,将其转化为尿液排出体 外,从而保持血液的清洁和健康。
肾的排泄ppt课件
2. 血浆胶渗压: 快速输入大量注入生理盐水时→血浆Pr被稀释→血浆胶渗压↓→
GFR↑ →尿↑。
2024/10/21
.
28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1. 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在80~180mmHg (10.7─24.0KPa)时间,肾血流量有自 身调节,肾血流量相当稳定,完成泌尿 功能.
机制:肌源学说—调节入球小A口 径.
➢ 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 收与分泌的因素
2024/10/21
.
27
一、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Cap管腔变窄→滤过面积 ↓ →GFR↓→尿↓ 孔径↑→ GFR↑ 肾炎,缺O2,酸中毒→ 负荷↓→Pr尿,血尿
(二)有效滤过压 )
1.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P(80─180mmHg),肾有自身调节,肾小球Cap血压稳定,GFR不变 BP<80mmHg→肾小球Cap血压↓→GFR↓→尿↓
2024/10/21
.
18
Na+在近曲小管的重吸收 机制:1)泵-漏模式
小管腔
组织 间隙
扩散 泵 回漏
2024/10/21
重吸收量 = 泵出量 - 回漏量
.
19
2)Na+-H+交换方式
Na+
3)Na+-葡萄糖等同时转运
H+
glucose Cl-
2024/10/21
.
20
2. H2O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
U.V C= P
U:尿中浓度 V:每分尿量 P:血中浓度 C:清除率
意义:测定肾功能,推测GFR和肾血流量和肾小管 转运功能
2024/10/21
肾的排泄功能精品PPT课件
3
肾脏的结构
4
5
§1.肾的结构和血流循环特点
一、肾的结构特点 1、肾单位
6
7
2、肾单位的分类与比较
分布部位 数量和体积 入球与出球小 动脉口径之比
小动脉出球后 形成的血管
髓袢 肾素 功能
皮质肾单位 外、中皮质层 多(约占90%)而小
2∶1
几乎全部包绕在皮质 部分的肾小管
短,只达外髓质层 含量多
肾的排泄功能
1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肾小球的滤过及其影响因素 2、熟悉肾的结构和循环特点 3、了解肾脏生成尿液的三个基本过程
2
前言 (Introduction)
1、机体的排泄(excretion)途径: 肺、肠、皮肤、肾(最主要) 2、肾的功能:
排泄(代谢终产物、过剩物质和异物) 维持内环境稳态(水、盐、渗透压、酸碱) 内分泌: 肾素、EPO、PGS、激肽、 1,25-(OH)2-D3
特点:血压高,利于滤过。
2、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特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压低,利于重吸收。
12
尿液的生成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与重吸收
尿液浓缩、稀释
每天生成180L 原尿
肾小管重吸收, 并同时将代谢废物排
入小管液中
根据机体需要, 调整
排出的尿液浓度
13
§2. 肾小球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功能
b. BP<80mmHg时,Bpcap下降,GFR 。 c. BP<40-50mmHg时,GFR=0,无尿。
22
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EFP—②囊内压(intracapsular hydrostatic pressure) a.正常时稳定
肾脏的结构
4
5
§1.肾的结构和血流循环特点
一、肾的结构特点 1、肾单位
6
7
2、肾单位的分类与比较
分布部位 数量和体积 入球与出球小 动脉口径之比
小动脉出球后 形成的血管
髓袢 肾素 功能
皮质肾单位 外、中皮质层 多(约占90%)而小
2∶1
几乎全部包绕在皮质 部分的肾小管
短,只达外髓质层 含量多
肾的排泄功能
1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肾小球的滤过及其影响因素 2、熟悉肾的结构和循环特点 3、了解肾脏生成尿液的三个基本过程
2
前言 (Introduction)
1、机体的排泄(excretion)途径: 肺、肠、皮肤、肾(最主要) 2、肾的功能:
排泄(代谢终产物、过剩物质和异物) 维持内环境稳态(水、盐、渗透压、酸碱) 内分泌: 肾素、EPO、PGS、激肽、 1,25-(OH)2-D3
特点:血压高,利于滤过。
2、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特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压低,利于重吸收。
12
尿液的生成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与重吸收
尿液浓缩、稀释
每天生成180L 原尿
肾小管重吸收, 并同时将代谢废物排
入小管液中
根据机体需要, 调整
排出的尿液浓度
13
§2. 肾小球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功能
b. BP<80mmHg时,Bpcap下降,GFR 。 c. BP<40-50mmHg时,GFR=0,无尿。
22
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EFP—②囊内压(intracapsular hydrostatic pressure) a.正常时稳定
生理学-第八章 肾的排泄功能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⑵面积:滤过膜总面积>1.5m2
(如: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滤过面积↓→GFR↓→尿量↓)
2.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 血浆胶体
①肌源学说:当A压↑→A管 壁平滑肌紧张性↑而收缩→ 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 稳定; ②管-球反馈学说: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致密斑感受到小管液流量↑→致密斑将此信息反馈至 肾小球→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
⑵神经和体液调节
①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 一般认为肾无副交感神经支配
机体主要排泄途径
排泄途径 肾
排泄物 水、尿素、肌水、挥发性药物等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胆色素,毒物,重金 属、狂犬病毒等
皮肤
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二、肾的功能概述
(一)泌尿功能 1.排泄代谢终产物、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过剩
的物质 2.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浆渗透压 3.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髓袢升支粗段
远球小管 远曲小管
2.两种典型的肾单位
两种肾单位比较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分布
皮质外、中层
皮质内层
数量 肾小球体积
多(85-90% 小
少(10-15%) 大
口径
出球小动脉 进一步形成 的毛细血管
髓袢
功能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2:1 全部包绕于皮质部分
的肾小管周围
短,达外髓质层或不 达髓质
(二)内分泌功能 1.对血容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的肾素 2.刺激骨髓造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3.具有强烈舒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 4.催化1,25-二羟维生素D3生成
三、肾的功能解剖和血液循环特征 (一)肾的功能解剖
⑵面积:滤过膜总面积>1.5m2
(如: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滤过面积↓→GFR↓→尿量↓)
2.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 血浆胶体
①肌源学说:当A压↑→A管 壁平滑肌紧张性↑而收缩→ 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 稳定; ②管-球反馈学说: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致密斑感受到小管液流量↑→致密斑将此信息反馈至 肾小球→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
⑵神经和体液调节
①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 一般认为肾无副交感神经支配
机体主要排泄途径
排泄途径 肾
排泄物 水、尿素、肌水、挥发性药物等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胆色素,毒物,重金 属、狂犬病毒等
皮肤
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二、肾的功能概述
(一)泌尿功能 1.排泄代谢终产物、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过剩
的物质 2.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浆渗透压 3.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髓袢升支粗段
远球小管 远曲小管
2.两种典型的肾单位
两种肾单位比较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分布
皮质外、中层
皮质内层
数量 肾小球体积
多(85-90% 小
少(10-15%) 大
口径
出球小动脉 进一步形成 的毛细血管
髓袢
功能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2:1 全部包绕于皮质部分
的肾小管周围
短,达外髓质层或不 达髓质
(二)内分泌功能 1.对血容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的肾素 2.刺激骨髓造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3.具有强烈舒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 4.催化1,25-二羟维生素D3生成
三、肾的功能解剖和血液循环特征 (一)肾的功能解剖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肾脏的排泄课件
慢性肾小球肾炎
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病程较长,表 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 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肾小管-间质疾病
急性肾小管坏死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电解质紊乱等症 状。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由于长期慢性炎症、药物或毒物损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肾功能缓慢减退、夜尿 增多等症状。
肾小球滤过率
指单位时间内(通常为1min)流经肾小球的血液量 ,是衡量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之一。
滤过膜
肾小球滤过膜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突细胞构成 ,是肾脏排泄功能的关键结构。
有效滤过压
指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压力差,由肾小球毛细血管血 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三部分组成。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80%
副交感神经调节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升高,尿量产生增加。
体液调节
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能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当循环血量减少时,该系统兴奋,导致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 量产生增加。
肾脏自身的反馈调节
压力反馈
药物排泄
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将血液中 的药物滤入原尿中,进入肾小囊。
肾脏通过排泄尿液将药物排出体外, 通过被动扩散或主 动转运方式进入尿液。
04
肾脏排泄的调节
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 低,尿量产生减少。
当肾入球动脉压力升高时,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产生增 加。
容量反馈
当肾血浆流量减少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产生减少。
05
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病程较长,表 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 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肾小管-间质疾病
急性肾小管坏死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电解质紊乱等症 状。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由于长期慢性炎症、药物或毒物损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肾功能缓慢减退、夜尿 增多等症状。
肾小球滤过率
指单位时间内(通常为1min)流经肾小球的血液量 ,是衡量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之一。
滤过膜
肾小球滤过膜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突细胞构成 ,是肾脏排泄功能的关键结构。
有效滤过压
指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压力差,由肾小球毛细血管血 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三部分组成。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80%
副交感神经调节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升高,尿量产生增加。
体液调节
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能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当循环血量减少时,该系统兴奋,导致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 量产生增加。
肾脏自身的反馈调节
压力反馈
药物排泄
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将血液中 的药物滤入原尿中,进入肾小囊。
肾脏通过排泄尿液将药物排出体外, 通过被动扩散或主 动转运方式进入尿液。
04
肾脏排泄的调节
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 低,尿量产生减少。
当肾入球动脉压力升高时,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产生增 加。
容量反馈
当肾血浆流量减少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产生减少。
05
肾的排泄功能(生理学课件)
组织液
K+ Na+
毛细血管
Na+-H+交换、Na+-K+交换呈竞争性抑制( Na+依赖性)。
为什么? 酸中毒的病人常伴有高血K+, 高血K+的病人常伴有酸中毒。
酸中毒时,Na+-H+交换增强 ,Na+-K+交换减弱,主细胞分 泌的K+不能被及时的分泌到小管液里,使血液中K+升高,高 钾血症。
全部的葡萄糖、90%的HCO36水5%~70%的Na+、Cl-、K+ 和 大部分Ca2+、Mg2+,部分硫酸 盐、磷酸盐、尿素和尿酸
思政目标:
珍爱生命,回报母爱。
Part1 教学难重点
重点: 重点: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和动力;肾
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 难点: 肾血循环的特点。
Part2
一、肾的结构特点
知识讲解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肾小管 髓袢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180.0L
排出量 (g/d) 5.3 2.3 9.0 0.1 1.8 30.0 0.75 2.25 0.6
0 0 1.5l
重吸收率 (%) 99 94 99 99 67 45 79 0 0 100 100 99
滤过基本条件: ①结构基础:半透膜。 ②膜两侧必须存在滤过压。 ③足够的血浆流量。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 泌作用
目录
1
教学目标及难重点
2
知识讲解
3
小组互动汇总
4
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学屏障作用:肾小球滤过膜的各层表面都覆盖有 带负电荷的唾液蛋白层,能阻止带负电荷的较大分子 通过,该现象称电学屏障作用。
滤过屏障——滤过膜
水分子
阳离子
葡萄糖
小分子阴 离子
白蛋蛋白白质
外层 中层
内层
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 电学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肾脏的主要功能
(一)泌尿功能 1.排泄: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异物等。 2.调节水和渗透压平衡 3.调节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功能 1.肾素 2.促红细胞生成素 3.羟化的维生素D3 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维持和调节机
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
三、尿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尿量
正常:1000~2000ml/d左右,平均1500ml; 多尿:>2500ml /d 长期、持续; 少尿:100ml~500ml /d ; 无尿:<100ml /d 。
(二)尿的理化特性
比重一般介于1.015~1.025之间。
渗透压:50~1200mOsm /血浆300mOsm
尿的浓缩:高渗尿(高于血浆渗透压)
肾素含量
皮质肾单位
多 (85-90%) 较小
A入∶ A出= 2∶1
短
分布于皮质部 的肾小管周围
多
近髓肾单位 少 (10-15%)
较大
A入≤ A出 长
形成U形 的直小血管
少
(三)球旁器
入球小动脉的球旁细胞、远曲小管的致密斑和间质细胞 组成
肾小球和球旁器结构示意图
交感神经 球旁细胞 肾素 球旁器 致密斑 间质细胞
* 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一)滤过率(GFR) 概念: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也就是每分钟生
成原尿125ml,由此推算每天生成原尿为180 L。 (二)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滤过分数。 可用下式表示:滤过分数=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已知滤过率为125ml/min,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 则滤过分数为: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分泌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是指血 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 时,血浆中的部分成分 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 形成原尿的过程。
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 体分析发现,除蛋白质外, 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 血浆基本一致,而且渗透
压 和 pH 值 也 与 血 浆 近 似 。
原尿 = 血浆的超滤液。
它与集合管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 段
肾
髓袢降支细
小 管
髓袢细段
段 髓袢升支细
段
髓袢升支粗
远端小管
段
远曲小管
两类肾单 位和肾血管 的示意图
处于肾皮质不 同部位的肾单位 和肾血管的结构 显著不同
☺
(二)两种肾单位比较
数量 体积
小A口径 髓袢长度
A出后的 毛细血管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概述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第四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 第五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 第六节 尿生成的调节 第八节 排尿活动
概述
一、排泄的概念及途径
排泄: 是指机体将体内
物质代谢的终产物、 多余的物质以及进 入机体内环境的异 物,经一定的排泄 途径排出体外的过 程。
二、肾脏血流特点及其调节
(一)肾脏血液供应特点
1.血液供应丰富但分布不匀 约为1200ml/min,
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
肾脏皮质—— 94%左右 肾脏外髓—— 5%~6% 肾脏内髓 ——1%
肾脏血管
2.血液流经两次小动脉和两套毛细血管网 (1)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滤过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滤过。 (2)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胶体渗透压高,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 自身调节
– 现象: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10.7~24.0kPa/ 80 ~ 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保
持相对稳定。 – 机制:肌源学说 (Q = P/R)
血管平滑肌的紧张性受牵张刺激而改变 – 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维持正常的泌尿机能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自身调节
尿的稀释:低渗尿(低于血浆渗透压)
pH值:5.0~7.0/血浆7.35~7.45
(三)尿的化学成分
含水约95%~97%,固体物只占3%~5%。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一、肾脏的功能结构特点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人的两肾约有两百多万个肾单位。每个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1.球旁细胞
球旁细胞为入球小动脉中层的肌上皮样细胞,能 合成和分泌肾素。该细胞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 经兴奋促进肾素分泌。
同时是一种较为敏感的牵张感受器,能感受血管 容量和压力的变化。当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血压降低 时,可促使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
2.致密斑
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当小管液中Na+浓度下降、小 管液流量减少时,致密斑将感受的信息传递给球旁 细胞,使球旁细胞的肾素分泌增加。
RPF:肾血浆流量 GFR:肾小球滤过率
2.神经和体液调节(应急)
①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
②体液调节
NE、E、VAP、AngⅡ分泌↑→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 在紧急情况下,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尿生成的三个环节: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重吸收作用
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25/660×100%=19%
一、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2.67+1.33) =2.0kPa(15mmHg) >0 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 无滤液生成
二、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 小囊上皮细胞所组成。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有大量的圆形小孔,称为 窗孔,直径为50~100nm。
2.基膜层:厚约300nm,是由水合凝胶所构成的微纤 维网,其上有4~8nm的多角形网孔。
3.肾小囊上皮细胞层:足突之间的裂隙称为裂孔, 裂孔上有一层滤过裂孔膜,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
滤过屏障——滤过膜
水分子
阳离子
葡萄糖
小分子阴 离子
白蛋蛋白白质
外层 中层
内层
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 电学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肾脏的主要功能
(一)泌尿功能 1.排泄: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异物等。 2.调节水和渗透压平衡 3.调节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功能 1.肾素 2.促红细胞生成素 3.羟化的维生素D3 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维持和调节机
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
三、尿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尿量
正常:1000~2000ml/d左右,平均1500ml; 多尿:>2500ml /d 长期、持续; 少尿:100ml~500ml /d ; 无尿:<100ml /d 。
(二)尿的理化特性
比重一般介于1.015~1.025之间。
渗透压:50~1200mOsm /血浆300mOsm
尿的浓缩:高渗尿(高于血浆渗透压)
肾素含量
皮质肾单位
多 (85-90%) 较小
A入∶ A出= 2∶1
短
分布于皮质部 的肾小管周围
多
近髓肾单位 少 (10-15%)
较大
A入≤ A出 长
形成U形 的直小血管
少
(三)球旁器
入球小动脉的球旁细胞、远曲小管的致密斑和间质细胞 组成
肾小球和球旁器结构示意图
交感神经 球旁细胞 肾素 球旁器 致密斑 间质细胞
* 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一)滤过率(GFR) 概念: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也就是每分钟生
成原尿125ml,由此推算每天生成原尿为180 L。 (二)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滤过分数。 可用下式表示:滤过分数=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已知滤过率为125ml/min,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 则滤过分数为: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分泌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是指血 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 时,血浆中的部分成分 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 形成原尿的过程。
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 体分析发现,除蛋白质外, 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 血浆基本一致,而且渗透
压 和 pH 值 也 与 血 浆 近 似 。
原尿 = 血浆的超滤液。
它与集合管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 段
肾
髓袢降支细
小 管
髓袢细段
段 髓袢升支细
段
髓袢升支粗
远端小管
段
远曲小管
两类肾单 位和肾血管 的示意图
处于肾皮质不 同部位的肾单位 和肾血管的结构 显著不同
☺
(二)两种肾单位比较
数量 体积
小A口径 髓袢长度
A出后的 毛细血管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概述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第四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 第五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 第六节 尿生成的调节 第八节 排尿活动
概述
一、排泄的概念及途径
排泄: 是指机体将体内
物质代谢的终产物、 多余的物质以及进 入机体内环境的异 物,经一定的排泄 途径排出体外的过 程。
二、肾脏血流特点及其调节
(一)肾脏血液供应特点
1.血液供应丰富但分布不匀 约为1200ml/min,
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
肾脏皮质—— 94%左右 肾脏外髓—— 5%~6% 肾脏内髓 ——1%
肾脏血管
2.血液流经两次小动脉和两套毛细血管网 (1)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滤过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滤过。 (2)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胶体渗透压高,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 自身调节
– 现象: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10.7~24.0kPa/ 80 ~ 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保
持相对稳定。 – 机制:肌源学说 (Q = P/R)
血管平滑肌的紧张性受牵张刺激而改变 – 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维持正常的泌尿机能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自身调节
尿的稀释:低渗尿(低于血浆渗透压)
pH值:5.0~7.0/血浆7.35~7.45
(三)尿的化学成分
含水约95%~97%,固体物只占3%~5%。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一、肾脏的功能结构特点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人的两肾约有两百多万个肾单位。每个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1.球旁细胞
球旁细胞为入球小动脉中层的肌上皮样细胞,能 合成和分泌肾素。该细胞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 经兴奋促进肾素分泌。
同时是一种较为敏感的牵张感受器,能感受血管 容量和压力的变化。当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血压降低 时,可促使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
2.致密斑
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当小管液中Na+浓度下降、小 管液流量减少时,致密斑将感受的信息传递给球旁 细胞,使球旁细胞的肾素分泌增加。
RPF:肾血浆流量 GFR:肾小球滤过率
2.神经和体液调节(应急)
①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
②体液调节
NE、E、VAP、AngⅡ分泌↑→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 在紧急情况下,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尿生成的三个环节: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重吸收作用
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25/660×100%=19%
一、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2.67+1.33) =2.0kPa(15mmHg) >0 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 无滤液生成
二、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 小囊上皮细胞所组成。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有大量的圆形小孔,称为 窗孔,直径为50~100nm。
2.基膜层:厚约300nm,是由水合凝胶所构成的微纤 维网,其上有4~8nm的多角形网孔。
3.肾小囊上皮细胞层:足突之间的裂隙称为裂孔, 裂孔上有一层滤过裂孔膜,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