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和创新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力和创新的价值

---浅论创造力

爱因斯坦的大脑在哪里?这不是一个愚蠢的问题。在1955年他去世后,他的大脑始终被保留在哈维博士(Thomas S. Harvey)办公室的一个甲醛容器里。哈维博士是来自美国堪萨斯州威奇塔(Wichita)的病理学家。而当时将其大脑这样“恐怖”地保存下来的原因是,在他去世后一些科学机构希望探索是什么因素致使爱因斯坦有着格外出色的创新能力。

围绕着爱因斯坦的大脑,科学家进行了多次试验和大量的讨论。在各种不同意见中,一个主要的结论取得了广泛的认可:他的大脑重量低于平均水平:男性大脑的平均重量是1400克,而爱因斯坦的大脑只有1230克;但其神经元细胞密度,即每厘米神经元的数量,以及神经元细胞之间的连接通路数量却大大高出平均水平。

神经学和创造力的关系的讨论在此就不作详述,但人类将创造力作为一种行为而开始的严肃和持续的讨论始于上个世纪的后半时期。在过去的十年里,科学家开始探索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创造源泉,甚至开始对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的创造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创造力是人类的正常功能。每个人都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产生着新的想法。试想你现在读到的句子能用各种其他方法来表达时,你就会意识到这篇文章的写作工作也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再比如跑步,人人都会跑步,却只有个别人可以取得奥林匹克的金牌。和跑步的道理相似的是,有些人的创造力会高于他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新概念的能力。

问题是,为什么直到50年前人类才开始对创造力的现象展开深入的研究呢?答案非常简单:创造力对竞争力的影响正日趋加重。从上个世纪后半段到新世纪的开始,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选择自己的需求,这种改变导致了人类在商业、艺术、文化和体育方面竞争的不断加剧。可能你会发现,附近家具店销售的椅子不仅来自中国,也可能来自美国、欧洲、东南亚、印度等国家,这使你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审美观、经济条件和实用要求的最佳产品。

就椅子而言,这种竞争推动着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里的生产商不断地为创造出新款型而寻找各种新概念,这种新概念可以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从而可以使产品变得更便宜),也可以是提高实用性的。这也意味着,为了创新,每个家具生产商都在不断地寻找新的概念。

这种现象不仅仅对于生产商来说是事实,每天, 艺术家们在新的创作中寻找灵感,科学家为解决疑难的科学问题寻找答案不断努力,各高校都在想尽方法吸引优秀的教授、科研经费和更好的生源……

提高创新能力的三个经验

在我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多少获得了一些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心得,希望和大家探讨:首先,我觉得作为一个公司需要两种截然不同的能力来推动创新力的发展:创造或收集新概念的能力以及将新概念成功的运用在产品和技术上的价值创造能力。个人认为第二点比第一点更为重要:通过资金的投入,企业不难获得新产品和新技术,难的是如何使新产品优于目前产品并超越竞争对手。

今天我们认识到公司可以运用以下方式在员工中推动创造力:

发动员工提交新概念的积极性;奖励那些推动创新概念的员工;

不应该责备对新概念和方法进行尝试但失败的员工,对实践和创新的责怪会挫伤其他员工的创造积极性;

着眼世界。借鉴世界其他地区竞争对手在相似领域的做法:科学证明创新力的大小和一个人所获得的外界刺激高低有关,获得的外界刺激越多,其发现新方法和发明新东西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其次,对于希望创新的企业,要着重强调新概念和公司业务的关联性,即新概念能够取得成功的潜在可能性,并将公司这种策略进行广泛普及。再用前面提到的椅子制造打个比方,如果公司的策略是满足在购置预算上较为有限的年轻白领对外观的需求,那么通过昂贵的漆面来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是缺少实用性的,而相比之下,使用光滑的线条和减少原材料的方法将是更为贴近客户的需求的创新。

我的第三点体会是:企业要变得创新就需要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创新常常源于迫切的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人面临的压力越大,就越有可能发明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前面提到的创新力主要是一种面对需求而产生的突破式创新:一个全新的产品,一项技术的重大改进等等。此外,对于企业来说另一种创新也非常重要,我们通常称之为持续创新,即平时一点一滴的改进。这种创新在70年代和80年代推动了日本的成功发展:实时存货(Just In Time)和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里都蕴含着持续创新的理念。突破式创新会在欧洲和美国更为普遍,iPod就是一个近期案例。就日本和西方在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而产生的不同模式的创新在这里就不作分析了。有趣的是,未来中国式的创新将会属于何种模式。

中国正在不断地从全球吸收新的技术和资本。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自发研制全球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独特的生产方法。问题是中国如何发展创造突破性新事物的能力。对于这样的话题,我不是最好的发言人,但我希望给那些渴望进行突破创新的企业一些建议:

>>富有野心和竞争力;

>>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

>>关注其他领域的最新动向,甚至是相去甚远的行业,从不同的行业里获得灵感;>>奖励有创新精神的并勇于提出新概念的员工;

>>不断推动员工使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尝试用新的方式解决问题;

>>不要责怪在创新中失败的员工;

>>让公司的成员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过程中将会面临的挑战。

这些建议看似简单,但要求企业在管理风格上进行很大的变革。而改变自身的行为是极为困难的。但我相信,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教思想影响的中国管理者们已经做好了面对困难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