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史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0年前,传教士在华办报10余家 1860 32 1890 76
李提摩太(1845-1919)
英国传教士,1870-1887,传教山东、山西。 甲午战争后,要求清政府设立新政部, 聘请英美等国4人主管新政; 义和团运动后,勒索地方赔款,设立山西大学堂 与洋务派、维新派关系密切,干涉中国内政。 著作《留华四十五年记》。
“记者” 百岁
前称:“笔者”、“笔耕者”、“访事”、 “访员” —— 1875.7.7(光绪元年)《申报》首登 招聘“访事”广告,条件:“学识兼长,通达事务, 并为人端正,实事求是者”。
最早的“记者”——1905.3.10《申报· 论今日各 国对中国之大势》:“记者又何必须再烦笔墨以渎 吾同胞之听哉?!”。3.14《赞成报馆同盟会之谈》: “由于中国各报记者……”。3.21以后,《申报》 连续频繁出现“记者”、“新闻记者”称谓。
《广州周报》广州,英文(1836.10. 13,第一张号外
………………
《中国丛报》(1832-1851,广州,英文)
出版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影响最大。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倡议,美商同孚洋行老板奥立芬 提供资金,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主持创办。 宗旨——
提供有关中国及其邻邦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情报。
政治倾向—— 迅速地迫使中国政府向我们所提出的公平合理的条 件屈从。 时间已到,中国必须屈服或挫败。
近代报刊四要素——
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首登行情物价表,新闻后加编者按。 《遐迩贯珍》首次运用插图,首辟广告专版。 1876年,《申报》第一个刊登新闻画。 1897,《字林沪报》附出《消闲录》,中文报纸第一个副刊。
《天下新闻》(1828年创刊)开始用铅字单张印刷。
《中外新报》(1858年创刊)已完全成为单张报纸式。 19世纪70年代,大部分日报已改为单页式,版面已开始分栏编 排,广告版面达1/4甚至1/2。 1870.3.24起,《上海新报》开始在每条新闻上加简明标题, 标题字号与正文有别。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 学记》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大纲
溯源————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近代新闻传播业的开端——外人办报 第二章 国人办报的开端 第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第四章 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新闻传播 第五章 中共成立、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21-27) 第六章 国共十年对峙 第七章 八年抗战 第八章 战后国共决战 第九章 新中国新闻事业 第十章 “文革”时期的新闻传播状况 第十一章 新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十二章 港、澳、台的新闻传播业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8.5—— 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意义的报刊 创办人、主编:威廉· 米怜(英) 主要撰稿人:麦都思(英) 印刷所:马六甲
刻工:广东人梁发(中国第一个基督教传教士)
主旨——纯宗教性刊物
本报宗旨,首在灌输知识,阐扬宗教,砥砺道 德……。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 ——主编米怜 若神一少顷取去其全能之手,不承当宇宙,则 日必不复发光,天必不复下雨,川必不复流下。 ——第2卷第10期
——英公使亚礼国(第六任1865-1871)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一章 近代新闻传播业的开端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 第三节 对外人办报的评价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
一、第一批中文报刊 二、第一批外文报刊
一、第一批中文报刊(6份)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英传教士米怜,马六甲 《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英传教士麦都思,雅加达 《依泾杂说》澳门 《天下新闻》英传教士纪德,马六甲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 广州(中国领土第一份中文报刊) 《各国消息》麦都思,广州
只有当报纸这一传播媒介 产生之后,人类的新闻传播 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完全意义 上的新闻传播。
中国最早的报纸萌芽于唐代————各地方 节度使派驻京城的官员———邸吏向地方 传发的一种报状(手抄)。属地方政府 管辖,不具备中央统一官报的性质。 中国古代报纸通称——邸报 邸:各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
宋 代 官 报
明 清 京 报(活字印刷)
内容:1.宫门抄 2.皇帝谕旨 3.臣僚奏章
清 代 报 房 送 报 人
惟恐人疑不识丁,日来送报壮门庭。 月间只费钱三百,时请亲朋念我听。
清代递送邸报消息的人 清代报贩
清代京报
报房约有十家左右,印制有数 千份。由报房直接分送给订阅者,
也有整批发售至外省。报房都是私
人经营,以售卖京报谋利。
特点
读者对象:东南亚、广州华人
运用中国传统儒家学说(《四书》
《五经》)等解释基督教义——
封面: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运用中国传统章回体: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仿照中国传统线装书样式
二、第一批外文报刊(11份)
《蜜蜂华报》第一份外文报纸:1822.9,澳门,葡文 《广州纪录报》第一份英文报纸:1827,广州 《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美国人在华第一份报纸,广州 《中国丛报》1832-1851,广州,英文
林乐知(1836-1907)
美国传教士,1860年,教会派来中国传教。
1868年,在上海创办《教会新报》,
1874年,改称《万国公报》。
在苏州占地“天赐庄”,设立东吴大学。
第三节 对外人办报的评价
19世纪(1815年开始),近200种中文、 外文报刊,占中国报刊总数80%,居垄断 地位。
鸦片战争前:因闭关禁教,6家中文、11家 外文报刊;局限南洋、东南沿海。
德国
美国 法国
苏联
意大利
海洋通讯社 分社 联合通讯社 分社 哈瓦斯通讯 社分社 塔斯社分社
斯丹芬通讯 社记者站
输入近代报刊生产设备、技术
木版雕印 电镀汉字字模 以24盘常用字为中心的元宝式字架 手摇式印刷机 煤气式印刷机(1879)
有线电报(1874)
最初由西洋输入中国的印刷机
宋代报纸特点——
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发行、管理
定本: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
内容:皇帝诏书,皇室动态,朝廷法令、
公报,官吏升黜、赏罚,臣僚奏
章,战报……(部分雕版印刷)
宋代小 报
非法新闻传媒,官方屡禁不止 标志:封建王朝官报垄断的突破 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意 民众获得新闻信息的途径
三、传教士办报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闭关禁教 “禁止西人传教,查出论死,入教者发极边”
——嘉庆1814年
鸦片战争后:传教自由 ,“不得苛待禁 阻” 。
基督教传教士 1844年,31人,中国教徒6人 1860 100余 2000余 1877 470余 近万人
由宗教性报刊 非宗教性报刊 别的方法可以使成千的人改变头脑,而文 字宣传则可以使成百万的人改变头脑。 只要控制了主要的报纸和杂志,就控制了 这个国家的头和背脊骨。 ——李提摩太《给英驻沪领事白利兰的信》
裨治文(1801-1861)
第一个被派到中国的美国传教士。 1830年到广州,1847年迁上海。 主编《中国丛报》,向美英提供中国情报。 参与订立《望厦条约》《天津条约》, 主张:传教士应不顾中国法律,深入内地; 用武力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打开中国大门。
第一批外文报刊特点
创办人:商人,多为英商 文字:多为英文
读者对象:在华洋人
宗旨:为西方殖民者提供有关中国的政治、经济、 军事等各方面、全方位的信息、情报。 作为西方殖民者舆论工具的面目直白。 客观上: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提供资料。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40-90年代)
一、外文报刊
二、中文报刊(商业性)
三、传教士办报的变化
一、外文报刊
《香港公报》1841,马礼逊,(香港最早的英文报刊) 。 《德臣报》英商肖锐德,1845,香港 (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字林西报》英商奚安门,1850,上海。 《孖剌报》美商茹达、英商莫罗,1857,香港 (外人在华创办的第一张日报)。 《大美晚报》1867,上海。 《南华早报》1881,香港。 《天津时报》1886,天津,主笔:李提摩太。 《京津泰晤士报》1894,天津。
鸦片战争后:形成以香港、上海为中心,从 东南沿海到中原腹地的报刊网络。
1.主观:
实质:列强侵华的舆论工具,为维护洋人 在华利益服务。保卫外国在中华所有之政
治、商务利益,并抵拒华人之舆论 。
外报之目的,为传教与通商而
宣传,其为一己谋便利,夫何待言。
当时教士与关吏,深入内地,调查 风土人情,探刺机密,以供其国人 之参考。故彼等之言,足以左右外 人舆论与其政府之外交政策,而彼 等直接间接与报纸均有关系。
《申报》
英商美查,1872.4.30,上海。 宗旨:以赢利为目的。 近代报刊四要素—— 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
1882.1.16,迄今发现最早的记者所发电讯。
最早的文学刊物——《瀛寰琐记》。 1909,席裕福(子佩)购买,国人企业 1912,史量才购买,黄金时期
1900 年
申报创刊号
数量大增(120余种) 语种大增(日、英、德、法、葡、俄) 区域扩大(香港、上海、天津、广州、青岛、北京) 宗旨:满足洋人了解中国时政、商业信息的需要 1847,上海175人 1895, 4684人
二、中文报刊(商业性)
《上海新报》1861,上海 《申报》1872-1949(77年),上海 《字林沪报》1882,上海 《时报》1886,天津 《字林汉报》1893,汉口 《新闻报》1893-1949(53年),上海
——戈公振(新闻史学家)
2.客观:
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促 进中西文化交流,对国人突破封建樊篱,开 眼看世界,洋务、维新乃至革命运动的发生 有一定的影响。
3.专业:
输入西方近代报刊观念——言论、出版自由
新报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 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 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邸报但谈朝廷之 政事,不录闾里之琐屑而已。邸报之作成于上,而 新报之作成于下,朝廷以每日所下之训谕,所上之 章禀,咸登‘京报’,而民间无一事一闻以上达于 君。民之意不达于上。阅之者学士大夫居多,而农 工商贾不预焉。 ——《申报· 邸报别于新报论》
组织机构:
报馆机构独立,内部分工明细。 公开招聘:专职记者(访事员、访员)、编辑。 本埠有专职访员,外埠有特约访员。 外人最早在华开设通讯社,作为“消息总汇”。 1872年,英路透社(1851年)在上海建远东分社 《字林西报》首先采用路透社电讯稿。
继路透社之后,外国通讯社纷纷进入上海。
民国3年 (1914年) 民国17年 (1928年) 民国18年 (1929年) 民国20年 (1931年) 20世纪30 年代中期 民国22年 (1933年) 日本 东方通讯社
传教士所办主要报纸
《遐迩贯珍》1853,香港 《六合丛谈》1857,上海 《中外新报》1858,宁波 《中外杂志》1862,上海 《万国公报》1868,上海 《中西闻见录》1872,北京
《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
传教士所办中文报刊:时间最长(40年) 销量最大(5. 4万份)、影响最大(尤对维新派) 1868.9.5,上海,创办人:美籍传教士林乐知, 自筹自编自发,1907年停刊(林乐知病逝) 有益于我国非浅鲜矣。——王韬 于中国事一片热心。——康有为 政治倾向:《印度隶英十二益说》:中国应借镜于印度。 先于东南方遴选二省地,租归英治,听其变置。
《京津泰晤士报》
《字林西报》
1850-1951年,历时101年,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 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
创办人、第一任主笔:英国拍卖商人亨利· 奚安门
社训:公正则不中立
1859年,被指定为英国驻沪领事馆、商务公署发布 各项公告的发表机关——“英国官报”。
字林西报大楼
鸦片战争后的外文报刊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