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石大远程奥鹏-石油地质学-第一阶段在线作业正确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大远程
石油地质学-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试读一页
石油地质学-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1. 某盆地有个天然气样品气体组分中,CH4含量为97.84%,C2+ 气体含量为0.17%,N2及其它气体含量为1.99%,d13C1值为-66.23‰,d13C2值为-25.73‰,则判断该气体为 ().
A、生物成因气
B、煤型气
C、油型气
D、无机成因气
正确答案:A
2. 有样品的气体组分中,CH4含量为95.72%,C2+ 气体含量为2.03%,N2及其它气体含量为2.25%,d13C1值为-36.81‰,d13C2值为-30.64‰,则判断该气体为气。
A、生物成因气
B、煤型气
C、油型气
D、无机成因气
正确答案:C
3. 某烃源岩干酪根的H/C原子比值为1.75,O/C原子比为0.02,以含类脂化合物为主,直链烷烃较多,该有机质属于型干酪根。
A、I型。
碳酸盐岩储集层
蓬莱坝组
To
中加里东早期(蓬莱坝组顶)层间岩溶储层
内幕岩溶:顺层岩溶、层间岩溶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溶蚀孔洞发育带的分布
(据华北油田研究院,1982;转引 自包茨,1988)
潜山岩溶:发育在古潜山(古地形突起)的顶部不整合面以下。
一个不整合面可以发育多期(多层)岩溶孔洞发育带,厚度可达100-200m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②由于古地貌和岩溶发生的部位不同:潜山岩溶、顺层岩溶
潜山岩溶(垂直渗流溶蚀为主)
顺层层岩溶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②由于古地貌和岩溶发生的部位不同:层间岩溶
E 玛南2
鹰山组与蓬莱坝组之间的不整合
TC
鹰山组
面积5万km2
层间岩溶:分布在大套碳酸盐岩地层内部 的不整合面以下,分布范围与不整合面的 分布有关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裂缝发育对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影响 (1)裂缝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重要性 波斯湾盆地、四川盆地裂缝性储集层 (2)裂缝的类型
构造裂缝、 成岩裂缝、 溶蚀裂缝等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溶蚀孔洞发育带的分布
潜山岩溶
顺层岩溶
顺层岩溶:分布在古潜山的围斜部位,沿特定层位顺层分布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溶蚀孔洞发育带的分布
山 潜
岩 溶
溶 岩 层 顺
顺层岩溶:分布在古潜山的围斜部位,沿特定层位顺层分布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溶蚀孔洞发育带的分布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一、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
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碳酸盐岩储集特征及影响因素
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碳酸盐岩储集特征及影响因素丁桔红(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15) 摘 要:碳酸盐岩是陆相断陷盆地一种重要的储层类型。
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发育的湖相碳酸盐主要由颗粒、生物粘结及泥晶三种结构类型组成。
根据岩心、薄片和物性资料,探讨了其储集特征,并研究了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颗粒型碳酸盐岩主要由砂屑、鲕粒、团粒等粒屑组成,储集空间主要有粒间孔、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生物粘结型主要由藻、螺和介形虫等生物化石组成,孔隙类型主要有生物骨架孔、生物体腔孔和溶孔;泥晶型碳酸盐岩主要由灰泥和少量的重结晶晶粒组成,孔隙类型有构造裂缝、层间缝和晶间孔。
影响储集性的主要因素是岩相、断裂活动及成岩作用。
关键词: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碳酸盐岩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P 618.1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5—0136—02 碳酸盐岩是陆相断陷盆地一种重要的储层类型[1]。
东营凹陷是济阳坳陷东南部的一断陷湖盆,在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发育大量的碳酸盐岩,南部斜坡地区粒屑碳酸盐岩较发育,西部平方王地区为块状管状藻礁白云岩,中部为泥岩夹致密灰岩、白云岩和页岩[2]。
本段该类储层在钻探中发现了大量的油气显示,如通31、河4、纯6等多口井试油日产达50t 以上,也发现了一些油田,如平方王油田。
实践证明,本凹陷碳酸盐岩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但在本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油气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却不足1%,且研究十分薄弱,尤其储层方面,本次研究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薄片和物性资料,对本段发育的碳酸盐岩储层储集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1 碳酸盐岩的储集特征综合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1,3,4,8],根据野外考察、薄片鉴定和岩芯观察,结合本地区的碳酸盐岩的发育特点,从油气勘探实际需要出发,采用了可操作性强的碳酸盐岩沉积结构分类,将本地区沙四上亚段碳酸盐岩划分为颗粒型、生物粘结型和泥晶型等三种结构类型,这四种类型依次分布在滨湖、浅湖和深湖相区[9]。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世界油气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油气储量约占全世界油气总储量的50%,油气产量达全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以上。
碳酸盐岩储集层构成的油气田常常储量大、单井产量高,容易形成大型油气田,世界上共有九口日产量曾达万吨以上的高产井,其中八口属碳酸盐岩储集层。
世界许多重要产油气区的储层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在我国,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也极为广泛。
[1]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通常分为原生孔隙、溶洞和裂缝三类。
与砂岩储集层相比,碳酸盐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次生变化大,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比较(据Choquette和Pray,1970 修改)(一)原生孔隙1、粒间孔隙多存在于粒屑灰岩,特征与砂岩的相似,不同之处是,易受成岩后生作用的改变,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
另外,有的由较大的生物壳体、碎片或其它颗粒遮蔽之下形成的孔隙,称遮蔽孔隙,也属粒间孔隙。
2、粒内孔隙是颗粒内部的孔隙,沉积前颗粒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有两种:生物体腔孔隙:生物死亡之后生物体内的软体腐烂分解,体腔内未被灰泥充填或部分充填而保留下来的空间。
多存在于生物灰岩,孔隙度很高,但必须有粒间或其它孔隙使它相通才有效。
鲕内孔隙:原始鲕的核心为气泡而形成。
3、生物骨架孔隙4、生物钻空孔隙5、鸟眼孔隙(二)次生孔隙1、晶间孔隙2、角砾孔隙3、溶蚀孔隙根据成因和大小,包括以下几种:粒内溶孔或溶模孔:由于选择性溶解作用而部分被溶解掉所形成的孔隙,称粒内溶孔。
整个颗粒被溶掉而保留原颗粒形态的孔隙称溶模孔。
粒间溶孔:胶结物或杂基被溶解而形成。
晶间溶孔:碳酸盐晶体间的物质选择性溶解而形成。
岩溶溶孔洞:上述溶蚀进一步扩大或与不整合面淋滤溶解有关的岩溶带所形成的较大或大规模溶洞。
孔径<5mm或1cm为溶孔;>5mm或1cm为溶洞。
4、裂缝依成因可分为:①构造裂缝:边缘平直,延伸远,成组出现,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穿层。
②非构造裂缝:包括:成岩裂缝:压实、失水收缩、重结晶而形成。
碳酸盐岩和碎屑岩
摘要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后,阐述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的特性及其差异,得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各向异性较大,且孔洞缝较发育。
然后通过对比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非均质性、建立相关性模型,分析并描述了在多种情形下其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碎屑岩储集层特性99%以上的储集层为沉积岩,其中又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1%为其它岩类储集层。
所以按岩类可分以下三种类型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类包括: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其中物性最好的是中-细砂岩和粗粉砂岩。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传统的观念认为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以原生的粒间孔隙为主,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次生的,并且都把次生孔隙(除了裂缝以外)解释为是地层出露地表时大气水淋滤的结果。
直到1979年,自从施密特麦克唐纳(Schmidt)发表了“砂岩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储集孔隙”【1】之后。
人们对次生孔隙的概念、类型、识别标志、形成机制及意义才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Schmidt将碎屑岩孔隙类型分为5种类型:间孔隙:一般为原生孔隙。
其孔隙度随埋深的增加有所降低,但降低的速度比粘土岩慢得多。
特大孔隙:按Schmidt标准,超过相邻颗粒直径1.2倍的孔隙属特大孔隙。
多数为次生孔隙。
铸模孔隙:是指砂岩中具有一定特征几何形状的介壳碎屑、碳酸盐粒屑、结晶矿物(盐、石膏、菱铁矿)被溶蚀后,保持原组构外形的那些孔隙。
属于一种溶蚀的次生孔隙。
组分内孔隙:一切组分,如颗粒、杂基、胶结物内出现的孔隙。
可以是原生的(沉积的和沉积前),也可以是后生的(成岩过程及其后新生的)。
裂缝:砂岩中裂缝较为次要,但如果沿裂缝发生较强烈的溶蚀作用时,它的作用就十分重要。
二、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1、沉积作用对砂岩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影响(1)矿物成分对原生孔隙的影响矿物成份主要以石英、长石、云母。
矿物成份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主要视以下两个方面:矿物的润湿性:润湿性强,亲水的矿物,表面束缚薄膜较厚,缩小孔隙空间,渗透性变差。
名词解释及填空。一
一,名词解释1,有效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也成为有效渗透率。
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圈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3,异常低地层压力:某一深度的底层压力明显小于该深度的静水压力4,输导体系:从烃源xx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组合5,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1,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必须具三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3,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以系列油气田的总和4,相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5,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4、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5、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6、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7、二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8、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就是主要受二级构造带、区域断裂带、区域岩性尖灭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不整合带等控制的,形成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他油气藏类型为辅的多种类型油气藏成群成带分布,在平面和剖面上构成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含油气带。
●未熟—低熟油:
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模式可能是常规的生烃模式,但不是唯一的生烃模式。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各类早期生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特别在陆相盆地沉积物中,常含有某些活化能低的特定有机母质,可以低温早熟生成油气,就是未熟油气。
●流体封存箱:
沉积盆地纵向沉积剖面上封隔层分开,形成的相互独立的互相不连通的流体密封压力系统单元。
●油气聚集:
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经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从分散的状态逐渐在圈闭中集中形成油气藏的过程。
●生烃强度:
单位盆地面积内某一层系内的烃源岩的生烃量。
●圈闭的有效性:
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xx(层):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都成为储集岩(层)
●盖层:
位于储集层上方,能阻止油气向上散逸的岩层,主要起封闭作用。
●储集物性: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是反映岩石储存流体和运输流体能力的重要参数,通常把它们称为储集物性。
●(绝对)总孔隙度:
岩样中所有空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有效烃源岩:
指现在仍处于生排烃过程或现在也许已不再生烃或已消耗殆尽而地质历史中曾经发生过生排烃的烃源岩。
●油气系统:
指在任一含油气盆地(凹陷)内,与一个或一系列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相关,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相似的演化史,包含油气成藏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间、空间上良好配置的物理—化学动态系统。其顶为区域性盖层所限制,底为底层烃源岩所覆盖的储集层。
石油地质学10-第三章-3-碳酸岩储层
(二)溶蚀作用
碳酸盐岩溶蚀孔隙的发育程度主要取决于3方面: ①岩石本身的抗溶能力、②地下水的溶解能力、③热动 力条件等因素。
①岩石本身的抗溶能力:不同岩性特征,溶解能力 不同。一般石灰岩比白云岩易溶,而泥灰岩比石灰岩和 白云岩难溶。粗晶结构比细晶结构的碳酸盐易溶,厚层 灰岩比薄层灰岩易溶(因质纯、晶粗)。
⑵溶蚀孔隙:系指碳酸盐矿物或伴生的其它易溶矿物被 水溶解后形成的孔隙。主要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 间溶孔、溶模孔。
一般,孔径小于5mm者称溶孔,大于5mm者称溶洞。
(二)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既是储集空间,又是渗滤通道, 对碳酸盐岩中油气的储集有重要的作用。按成因可将其分 为:构造裂缝,非构造裂缝。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沉积 环境、溶蚀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
(一) 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主要影响碳酸盐岩原生孔隙的发育。
水动力能量比较强的沉积环境是发育粒间孔隙的有利 地带;有利于造礁生物繁殖的沉积环境是生物骨架孔隙较 发育的地带,因此,有利于原生孔隙发育的沉积环境是: 前缘台地斜坡相、生物礁相、浅滩相等。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为含油气层的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 产量已达到总产量的60%以上。
其油气田储量大、产量高。世界有9口日产万吨以上的 高产井,其中8口为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存空间。
一、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白云岩、 礁灰岩等。
其储集空间通常包括孔隙、溶洞和裂隙三类,其中前 两者是储集空间,而后者是主要的渗滤通道。
碳酸盐岩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研究——以商58断块区沙一段为例
前
言
碳 酸盐岩储集层所构成的油气 田通常具有储
细分为 准 同生 白云岩 、 岩 白云岩 和后 生 白云岩 3 成
种, 它们都是通过交代作用或 白云石化作用而形成
的 。
量大 、 产量高的特点, 容易形成大型油气 田, 在世界
油气分 布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根 据 56个 大 中型 4
维普资讯
第 1 卷第 5期 4
20 年 1 07 0月
文 章 编 号 :10 06—63 (07 0 —02 0 55 20 )5 05— 3
特 种 油 气 藏
S e i i a d Ga ee v i p ca O l n s R s r or l s
和裂缝 。
中, 其主体为生物浅滩亚相。
湖 平面
。
灰岩和次生白云岩。生物灰岩 中生物碎屑颗粒 约 占 7 %( 中螺类等生物碎屑约占 6 %, l 其 8 砂屑约 占 3 , %)胶结物约 占 2%( 中方解石约 占 2 %, 9 其 3 白
云石 约 占 1 , % 灰质 和 白云质泥 晶约 占 5 。此类 %) 岩石 中孔 隙成 因 多样 , 隙度 可 达 3 % 以上 。 次 孔 0 生 白云岩 常具有 如 下 特 点 : 白云石 的 晶粒 较 粗 , ①
碳 酸盐 岩 的储 集空 间通常有 原生 孔隙 、 洞 和 溶
裂缝 3大类 。与碎 屑岩类储层 相 比, 碳酸 盐岩储 集
空间类 型多 、 隙次 生 变化 大 , 因 和分 布 也更 为 孔 成 复杂 。研究 区沙 一段 碳 酸 盐岩 储 层 的原 生孔 隙 J 主要 为粒 间孔隙 和粒 内孔隙 , 生孔 隙主要 为溶洞 次
第三章 3.2 碎屑岩、碳酸盐储集层
4.浊积砂岩体 重力分异的反常现象,深水中粗粒沉积体。 浊积砂岩体的成因:应具备静水条件,以 保证未固结沉积物的保存;有物质来源,(浅海 地区、大陆斜坡地区)、触发机制(地震、断 裂活动),水下滑坡的存在。 形态:平面上为同心状,剖面上为底平 顶凸的透镜状。
岩性:鲍玛序列 A——下部粒序递变层段,砾,粗砂 B——下部平行纹层段,粗-中砂 C——流水波纹层段,细砂 D——上部水平纹层段,粉砂 E——泥岩层段,水平层理,泥 化石:浅水动,植物化石 物性:B、C段较好,分选差一中。 与油气的关系:B、C为较好的储层 发育段,以上及较深水沉积为有利 的生油层发育区。 特点:近水楼台。
立方体排列,堆积越疏松,K大; 菱面体排列,堆积越紧密,K小;
碎屑颗粒磨圆度越好,碎屑岩储集物性越好。
4.胶结物的性质与多少
(1)泥——钙——铁、硅质。 物性 变差 (2)多者差,少者好。 (3)泥质胶结物的矿物成分:蒙、伊、高、绿。 蒙多,膨胀性强,物性差。
Authigenic Kaolinite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一、储集空间类型 二、 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影响因素 三、碳酸盐岩储层类型
岩性:灰岩、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 鲕状灰岩、礁灰岩等。 结构:颗粒——主要为内碎屑(碎屑、 生屑、鲕粒、晶粒) 灰泥——碎屑小于0.01mm的颗粒 亮晶——化学沉淀物质 孔隙——孔隙、溶洞、裂隙
碳酸盐岩储集岩特点 1.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大。 原因:主要受后生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影响, 如次生孔隙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重结晶、 交代等作用的影响较大,裂缝的发育受构 造运动的影响。 2.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骨架) 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大,可由完全依属关 系(如粒间、晶间、生物骨架孔等)到毫 无关系,如溶解孔洞,构造裂缝等。
石油天然气地质碎屑岩碳酸盐储集层
岩体体
体
第36页/共73页
冲积扇 河流 风成砂
湖泊
砂岩储集体形成环境与基本特征
砂砾岩体平面上呈扇形,纵剖面呈楔状,横剖面呈透镜状;分选磨园差;孔隙 直径变化范围大;扇根和扇中储集性好;主槽、侧缘槽、辫流线和辫流岛渗透 率较高。
分为曲流河、辫状河、顺直河和网状河四种类型。包括河道、心滩、边滩(点 砂坝)、决口扇等砂体,剖面呈透镜状。河床砂体呈狭长不规则状,可分叉, 剖面上平下凹,近河心厚度大;结构、粒度变化大,分选差。非均质性严重, 孔渗性变化大,河道砂岩的原生孔隙发育、孔渗性较好。
以砾质砂~砂岩为主,分选磨圆中等-较好,储性 较好。包括湖滩砂岩体和水下隆起上的浅滩砂岩体。
例:大港部分油田产层:下第三系滨浅湖湖滩砂岩体
三角洲和滨浅湖砂岩体最重要。
第45页/共73页
沙三中低位扇群沉积相模式
第46页/共73页
低位扇 沉积模式
扇三角洲—近岸浊积扇沉积模式
前缘辫状水道 前缘席状砂 前扇三角洲
次生孔隙与原生孔隙在结构上很相似,常错 把次生孔隙当成原生的。
第6页/共73页
东营凹陷次生孔隙纵向分布
孔隙垂向分布
原
压缩 原生
生 孔隙
孔
隙
胶余 原生
孔隙
混合孔隙
次 生 孔 隙
深度
10 20 30 40 5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第7页/共73页
孔隙正常 演化趋势
透镜状等
桩油田沙三段等
包括河道砂、分支河道砂、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三角洲前缘相带砂体发育。 沙特阿拉伯Safaniya油田白垩系、
在不同动力作用下可呈鸟足状、朵状和弧形席状。砂质纯净、分选好,储集物 科威特巴尔干白垩系、西西伯利亚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重要储备基质之一。
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和评价有着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油气开发人员更好地了解储层的性质和潜力,并提供指导性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和评价方法。
一、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碳酸盐岩储层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其主要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储层构造和成岩作用。
以下将对这些特征逐一进行介绍。
1. 孔隙度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存在的孔隙和裂缝的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多样,包括生物孔隙、溶蚀孔隙、溶解缝、晶间隙和溶洞等。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较低,但是由于溶蚀作用的影响,部分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可达到较高水平。
2. 渗透率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是指岩石中流体流动的能力,是储层导流能力的重要指标。
影响渗透率的因素包括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孔喉半径和孔隙结构等。
通常情况下,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有些储层的渗透率仍然较高。
3. 储层构造碳酸盐岩储层的构造特征包括裂缝、节理和构造缝洞等。
这些构造特征对储层的渗透性和储集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储层构造的研究和评价,可以了解储层的导流性和导存能力。
4. 成岩作用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是地质历史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改变。
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和脱水作用等。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物性和储集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成岩作用的类型和程度,可以评价储层的成熟度和储集能力。
二、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方法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价主要从储集条件、储集模式和储集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下将介绍常用的评价方法。
1. 储集条件评价储集条件评价主要研究储层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和岩性特征等。
可以通过岩心分析、测井解释和物性实验等方法获取储集条件的参数,从而评价储层的物性和储集潜力。
2. 储集模式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模式包括溶蚀缝洞型、晶间孔隙型和胶结型等。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勘探技术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勘探技术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储层类型,其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和储层形成机制。
本文将介绍碳酸盐岩储层的四大特征,并探讨相关的勘探技术。
一、碳酸盐岩储层特征1. 孔隙度高:碳酸盐岩中普遍存在着丰富的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使得其孔隙度相对较高。
这些孔洞和裂缝是物理储集空间的重要来源,对储层的储集和流动起着重要作用。
2. 渗透性差:虽然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但其渗透性却相对较差。
这是由于碳酸盐岩的溶蚀孔洞具有不连通性、细小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使得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受到一定的限制。
3. 孔隙类型多样:碳酸盐岩中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海绵孔、缝状孔、溶蚀孔、溶洞和裂缝等。
这些孔隙种类的存在使得碳酸盐岩具备了多元的物理性质和流体储集方式,对勘探和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储层非均质性强:碳酸盐岩是一种典型的非均质储层,储集空间的分布和连通性较复杂。
因此,在勘探过程中需要进行准确的储层描述和预测,以避免勘探风险和开发难度。
二、碳酸盐岩储层勘探技术1.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是碳酸盐岩储层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
通过地震波在不同层位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强度,可以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的存在与分布,并获得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等信息。
2. 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是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详细的地质描述和解释的技术手段。
包括野外地质观察、岩心描述、层序地层分析等方法,可以帮助更全面地了解储层特征和分布规律。
3. 流体检测技术:流体检测技术是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储集能力和勘探潜力的重要手段。
包括测井、石油地质化学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可以确定储层的孔隙度、渗透性、流体类型、含气饱和度等参数。
4. 工程地质技术:碳酸盐岩储层开发过程中,由于其非均质性强,需要进行开发过程的综合研究和监测。
包括岩石力学测试、封隔技术和水驱技术等方法,可有效解决碳酸盐岩储层的工程问题。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孔隙度高、渗透性差、孔隙类型多样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
油气田开发地质问答题
1、试述油气差异聚集原理的适用条件、聚集特征及意义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静水条件下,在油气运移的主方向上存在一系列溢出点自下倾方向向上倾方向递升的圈闭,油气源充足,盖层封闭能力足够大。
特征:在系列圈闭中出现自上倾方向的空圈闭向下倾方向变为纯油藏→油气藏→纯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
油气差异聚集的意义:根据油气差异聚集的规律,可以预测盆地中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在坳陷中主要分布油藏,隆起的高点为气藏,斜坡部位为油气藏2、归纳总结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核心内容(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答:成盆、成烃、成藏研究是石油地质学的三大主要内容。
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可归纳为:生、储、盖、圈、运、保,所以本课程根据由浅到深可归纳为以下四部分内容: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流体、生储盖层、圈闭。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生成、运移、聚集。
油气藏成藏分析:成藏条件、保存与破坏。
含油气盆地及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
3、①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油物性的因素(1)沉积作用是影响砂岩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因素(2)压实作用结果使原生孔隙度降低;胶结作用使物性变差;溶解作用的结果,改善储层物性。
(3)次生孔隙的影响:①溶蚀作用②方解石替代难容硅酸盐,胶结物的基质中重结晶,作用产生细小的晶间孔隙(4)其他因素的影响①注入水或酸,会使粘土膨胀,阻塞孔隙②工作液在储集层发生化学沉淀、结垢及产生油水乳化物③外来颗粒塞住孔隙或喉道②影响碳酸岩储集层物性的因素(1)沉积环境和岩石类型(2)成盐后生成作用①溶蚀作用:碳酸盐岩的溶解度、地下水的溶解能力、地貌、气候和构造的影响②重结晶作用③白云化作用(3)裂缝发育程度①裂缝发育的岩性因素②裂缝发育的构造因素:背斜构造上裂缝的分布、向斜地带裂缝的分布、断层带上裂缝的分布4分析油气藏的基本特征油气藏是什么……的特征:(1)油气藏形成的时间长(2)石油组成成分和生油物质复杂(3)油气本身具有流动性,使其聚集地点与生成地点不一致,使得油气藏的研究显得十分复杂,对于油气藏来讲,其大小通常是用储量来表示的,主要用到以下几个参数和术语。
石油地质学答案
四、综述
1、试述碳酸盐岩储集层或碎屑岩储集层的特点(从 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影响储集物性的主 要因素、成因类型等方面论述)
1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
2储集空间类型:a、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为辅。
b、溶洞:由于碳酸岩盐易溶解,故易形成溶蚀孔洞,同时由 于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易形成较多的次生孔隙。c、
,石油进一步裂解成烃类气体。液态烃类--石油存在的这个 温度范围叫做“液态窗口” 。或石油的生成和保存所处的温 度范围。
二、填空题
7、石油中的生物标记化合物主要有
、 甾类 、 萜类 。
异戊二烯类
三、简答题
1、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
海陆相石油的特征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石油类型
、含蜡量、含硫量、钒、镍的含量与比值及碳稳定同位素的
分布等五个方面(表1):。
表1 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
内容 石油类型
海相石油 芳香—中间型、石蜡—环烷 型为主
陆相石油 以石蜡型为主,部分为石蜡— 环烷型
石蜡含量
硫含量 微量元素 碳同位素(第三系原油)
低(<5%)
高 V、Ni含量高,且V/Ni>1 δ
13C>-27‰
高(普遍>5%)
低 V、Ni含量低,且V/Ni<1 δ
将裂解成热力学上更稳定的甲烷。有机质释放出甲烷之后其
本身进一步聚缩,最终将成为石墨。
2).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 随着埋藏加深,地温逐步升高。有机质将进入热催化转化阶 段。这一阶段温度的作用显著,通常伴有粘土催化作用;对 于埋藏较浅或地温梯度较低地区时代较老的地层中的有机质 来说,可有较明显的时间因素的补偿作用。先期为地质聚合 物的干酪根继续向较低分子的地质单体物质转化。在增高的 温度作用下,干酪根的演化主要是其中的各种键依次断裂。 先断开的是杂原子键,如C-O、C-S等,接着是C-C键。这些 键断开的结果,生成H2O、CO2、CH4、N2、NH3和H2S等挥发 性物质,以及分子量比干酪根小的可溶于有机溶剂的有物质 (包括烃类),简称可溶有机质。深成阶段是主要的生油阶 段。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石油成因现代概念的核心。据估计, 石油中大约80-95%的烃是在此阶段生成的。该阶段的中期是 干酪根生油的高峰期;此阶段的晚期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 热催化优势逐渐转变为热裂解优势,主要形成凝析油和湿气。
沉积和成岩特征对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影响
沉积和成岩特征对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影响——以波斯湾南帕尔斯气田为例1、摘要:世界上最大的非伴生气藏赋存于上达兰-上胡夫的二叠系,三叠系的碳酸盐岩蒸发继承。
南气田地区的详细描述表明,储层物性是区域沉积和成岩过程的函数。
研究单元的沉积相研究表明,沉积物在碳酸盐均斜缓坡的内部区域沉积,随后受到表层成岩作用和埋藏作用。
沉积相的垂直分布表明旋回和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岩石类型的分类基于主导的毛细管空间,定义不同的区域。
这种方法体现了孔渗性能和岩石类型的关系。
成岩叠覆对储层物性有很大影响。
虽然在储层研究的原始孔渗非均质性继承了上达兰-上胡夫的古地台,但是孔渗性被成岩叠覆严重改变了。
因此确定了沉积相类型与储层物性的可能的初步关系。
因此,要精确表征上达兰-上胡夫的储层物性特征就必须整合成岩特征和沉积史。
关键词:碳酸盐储层非均质性,成岩作用,波斯湾,南帕尔斯气田,胡夫储层,达兰-胡夫地层。
2、介绍在波斯湾盆地自20世纪70年代,许多巨大的天然气和凝析气田已被发现。
大多数气田生成于二叠,三叠层系(伊朗地层委员会1976年;萨博&凯拉德皮尔1978),或胡夫碳酸盐层系。
根据我们的估计,波斯湾地区占世界已探明天然气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在这个天然气前景地区,也被称为胡夫储层,有超过80个非伴生天然气领域。
有机丰富的志留纪热页岩被认为是这些气藏的烃源岩。
储集岩广泛分布在阿拉伯板块和扎格洛斯山脉,阿拉伯环拱,以及中部和北部阿曼山。
在波斯湾地区这种潜在的储层在仍然相对未开发的(伊朗,卡塔尔,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和科威特)。
沉积物往往向北变厚,远离阿拉伯陆棚,说明存在一个内地深盆,现在的伊朗,和向西部和海湾东南区域变浅趋势(Kashfi 1992年)。
三叠系的非渗透性的硬石膏和页岩层序(相当于Sudair地层)为储层提供了盖层。
在这个油气系统中天然气和凝析气被圈闭于:(1)形成于恢复的基地断块的南北走向的缓坡背斜,(2)由盐类构造作用形成的盐丘(3)由扎格拉斯褶皱形成的西北东南走向的构造圈闭。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石油和天然气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化石能源,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能源的主要来源,还是化学工业、农业、医药、制冷和运输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需求持续增加,导致资源紧张和价格波动。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1.2 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有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记载。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开展油气资源的调查和勘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50年代,发现了大庆、胜利等大型油田,使我国成为石油生产大国。
此后,我国在陆地和海域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油气产区。
1.3 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密切相关。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油作为照明燃料,推动了石油勘探的兴起。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需求激增,促使勘探技术不断进步。
20世纪初,地质学家们提出了油气成因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后,地震勘探、钻井技术、油气藏评价等技术的突破,使得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大,发现了大量油气田。
第二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特征2.1 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成,碳的含量约占83%至87%,氢的含量约占11%至14%。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少量的硫(S)、氮(N)、氧(O)和微量金属元素等。
2.2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是石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
环烷烃包括环戊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2.3 石油的馏分组成与组分组成石油可以通过蒸馏分离成不同的馏分,主要包括:轻馏分(液化石油气、汽油)、中馏分(柴油、煤油)、重馏分(润滑油、沥青)和残余油(重油、渣油)。
西南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考研初试试题-石油地质学
20XX年西南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考研初试试题-石油地质学
一:简答题(每题6分)
1简述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
2详细介绍一下背斜圈闭和油气藏的成因类型,特点及分布规律
3简述影响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有哪些
4试述影响油气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动力因素
5简述油气生成的有利条件
6简述油气藏形成的的基本条件
7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地质因素
8试论述油气藏富集的条件有哪些
二:论述题(每题8分)
1试述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2试述影响圈闭聚集油气实际能力的主要因素
3论述油气差异聚集的结果及必备条件
4论述海洋生物礁是形成大型油气藏所具备的条件的原因
5如何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时期和各种成藏期确定方法的原理
6试述地层不整合在油气藏形成和保存中的作用
三:识图题
1在下图中标出可能形成的圈闭位置,确定圈闭的类型,写出其确切名称,并用序号注明各圈闭形成的时间顺序。
(15分)
2下图为某砂泥岩层顶面构造图,储集层厚50米,上层有良好盖层,1,2井均钻遇油层切未见水,3,4,5井中距油层顶界面高度分别为25m,50m,25m。
请分析图件,完成以下命题:(30分)
(1)在图中标出圈闭的位置,标出溢出点,计算含油高度;
(2)在图中标出油藏的位置,计算最大含油高度;
(3)说明各油藏的类型;
(4)画出A——B剖面示意图,在图中标明圈闭和油藏位置。
3分析下图中可能的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并确定生储盖组合的类型(9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沉积环境
影响碳酸盐岩原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环境,即介质的水动力条件。
碳酸盐岩原生孔隙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是粒间孔隙和生物骨架孔隙。
这类孔
隙的发育程度主要取决于粒屑的大小、分选程度、胶结物含量以及造礁生物的繁殖
情况。
因此,水动力能量较强的或有利于造礁生物繁殖的沉积环境常常是原生孔隙
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分布地带。
一般包括台地前缘斜坡相、生物礁相、浅滩相和潮
坪等。
在水动力能量低的环境里形成微晶或隐晶石灰岩,由于晶间孔隙微小,加上
生物体少,不能产生较多的有机酸和CO2,因此不仅在沉积时期,就是在成岩阶段
要形成较多的次生溶孔也是比较困难的。
∙成岩后生作用
碳酸盐岩的孔隙在它形成的地质历史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
在沉积时期所形成的原生孔隙会因其后发生的各种成岩后生作用而改变。
碳酸盐岩的成岩后生作用有些
有利于储层物性的改善,而有些则使储层物性变差。
因此,研究成岩后生作用对孔
隙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碳酸盐岩的成岩后生作用主要有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解作用、方解石化作用、硅化作用、硫酸盐化作用
等。
现择其对储层储集物性有重要影响的作用简述如下:
(1)溶蚀作用:碳酸盐岩孔隙的形成和发育情况与地下水的溶解作用和淋滤作用关系密切,这是由碳酸盐岩的易溶性所决定的。
地下水因溶解带走了易溶矿物是
造成溶蚀孔隙、孔洞的原因,也是溶蚀裂缝扩大的原因。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碳
酸盐岩的溶解是很可观的。
巨大的岩溶洞穴、地下暗河等是碳酸盐岩发育区常见的
景观。
碳酸盐岩结晶矿物的溶解度决定于它们本身的性质、地下水的溶解能力以及
热动力条件。
岩石的矿物成分不同其溶解度也不同。
已有资料表明: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溶解度决定于水中CO2的含量、地下水的温度和硫酸钙的含量等。
随着水中CO2含量的增加,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溶解度增大,且当水中CO2含量高时,方解石的溶解度比白云石高;相反,当水中CO2含量低时,白云石的溶解度比方解石高(图中B)。
一般在CO2含量较高的水中,在低温条件下(小于0℃)方解石的溶解度比白云石的
溶解度大约高0.5倍。
随着温度上升,这个差值变小,当温度为55℃时白云石的溶
解度和方解石相等。
温度进一步升高,白云石的溶解度反比方解石高(图中A)。
水中硫酸钙含量对方解石和白云石溶解度影响问题还没有彻底弄清楚。
一般说来,
白云石的溶解度与硫酸钙含量增加关系不大,而方解石的溶解度明显随之下降(图
中C)。
结晶矿物晶粒大小不同,它们的溶解度也不相同。
如2mm石膏微粒比0.3mm的石膏微粒的溶解度低20%,碳酸盐矿物也是如此。
因此,小颗粒的溶解有利于大颗粒的生长。
此外,碳酸盐岩中所含不溶矿物杂质对溶解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当碳酸盐岩中存在泥质、硅质或有机物等杂质时会阻碍溶解过程进行。
如我国四川乐山震旦亚界
白云岩,岩石不溶残余物含量小于1%者,孔洞发育;当不溶残余物含量大于10%
时,很少发育大溶洞。
碳酸盐岩的溶蚀孔洞一般均发育在岩溶带。
岩溶带的发育状况与气候条件、地下水的活动情况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温暖潮湿气候区,地下水活动强烈,溶蚀作用也
相当活跃。
在碳酸盐岩发育区,地下水的活动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
接近地表部分
(饱气带),水流方向近于垂直,以淋滤为主,水流速度快,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差,仅发育一些垂向溶缝。
该带之下为潜水面季节变化带,此带中的地下水时而垂向淋滤,时而水平流动,可出现垂直和水平两类溶洞。
再往下为潜流带(饱水带),地下水作水平流动,流速慢,对岩石溶蚀时间长,溶蚀孔洞发育。
因此,溶蚀孔洞最发育的地带是风化壳以下潜水面附近的岩溶带。
我们知道,由于构造运动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一个古风化壳面以下往往可以见到多层岩溶发育带。
我国华北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在奥陶系沉积以后,整体上升,经过长期的沉积间断,古岩溶发育良好,因此,是一个良好的储集层。
(2)重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是指碳酸盐岩被埋藏之后,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岩石矿物成分不变,而矿物晶体大小、形状和方位发生了变化的作用。
这种作用使致密、细粒结构的岩石变为粗粒结构的、疏松、多晶间孔隙的岩石。
粗粒结构的岩石强度降低,易产生裂缝。
这样,有利于地下水渗滤,为溶蚀孔隙的发育创造条件。
我国四川侏罗系大安寨介壳灰岩产油气层,其孔隙发育程度随重结晶作用的增强而变好。
当碳酸盐岩中存在泥质、有机质、硅质、硫酸盐等杂质时,它们会降低碳酸盐岩重结晶的速度,又往往填塞在各种孔隙空间,对碳酸盐岩的储油物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3)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是指白云石取代方解石、硬石膏和其它矿物的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一般可分为二类,一类发生在沉积物中的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另一类发生在岩石中的成岩后生期白云石化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对碳酸盐岩孔隙度的影响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未解决的争论问题。
以前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白云石化作用总是引起孔隙度的增加,这是根据1837年包蒙所提出的白云石分子交代石灰岩中方解石分子的分子对等假说,其反应式是:
2CaCO3+Mg++=CaMg(CO3)2+Ca++
此时体积缩小12.5%,这样就形成孔隙极为发育的白云岩。
这种观点一直到现在还有人运用。
但是,亦有许多学者反对这种观点。
1915年伦德斯在研究岩石白云石化作用对孔隙的形成问题时,指出:(1)白云石化带并不总是孔隙发育带;(2)所观察到的白云岩孔隙与计算所得结果不一致;(3)白云岩中的孔隙本身带有溶蚀的痕迹,而不是依靠体积缩小的方式形成孔隙。
1953年柯尔任斯基在详细研究了各种交代作用以后指出,交代作用并不伴随体积的变化,交代作用的发育程度与孔隙溶液溶解固相物质的作用密切有关。
存在于孔隙中的溶液含有可转变为固相的物质,但其浓度是不同的,不同的浓度就是造成致密的或多孔的交代岩石的主要原因。
溶液过饱和时,往往形成致密坚硬的岩石;相反,在溶液矿化度低的情况下,岩石的孔隙就发育。
通常在表生交代作用条件下,溶解作用大于沉淀作用;因而常形成多孔的白云岩。
尽管意见不同,但一般说来,白云石化对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还是起改善作用的。
此外,还有压实及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等,它们对储层物性主要起破坏作用,不少研究者都曾作过研究和总结,这里不再赘述。
构造因素
裂缝既是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更重要的是油气渗滤的重要通道。
不同类型的裂缝其成因不同。
根据成因可将裂缝划分为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两大类。
对储层物性有重要影响的主要是构造裂缝。
构造裂缝受构造因素控制,构造因素包括构
造作用力的强弱、性质、受力次数、变形环境和变形阶段等。
一般说来,受力越强,张力越大,受力次数越多,构造裂缝越发育;反之,则发育较差。
同一岩石在常温常压的应力环境下裂缝发育,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则发育较差。
在一次受力变化的后期阶段,裂缝密度大,组系多;前期阶段则相应较少。
这些条件的时空配置,控制着构造裂缝的发育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