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金英雄袁崇焕之死

论抗金英雄袁崇焕之死

论袁崇焕之死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汉族广府人,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于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皇帝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磔刑……”

这是百度百科中对袁崇焕的生平概括,这段话的大部分内容是正确的,但是最后关于袁崇焕死去的原因描述却是有些不妥。

至于哪里不妥,我们从魏忠贤余党弹劾袁崇焕的三个罪名着手:首先,“擅杀岛帅”中的“岛帅”在这里指的是明末驻毛岛总兵毛文龙。袁崇焕生性放荡不羁,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可毛文龙却处处与他对着干,激怒了袁崇焕,于是被他用尚方宝剑直接斩于军营之中。杀人偿命是从古至今雷打不动的至理,若是在平时,袁督师必死无疑,但在当时崇祯皇帝所知道的名将也只有他了,抵抗后金的重任必须交给他,再加上当时努尔哈赤、皇太极经常来边关骚扰,所以靠这一点崇祯皇帝是不可能杀死袁崇焕的;然后,“与清廷议和”也是不太可能成立的,因为袁督师完全没有理由为后金卖命,直白的说就是后金没钱贿赂袁崇焕。后金军队为什么要来攻打明朝?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生产力,只能靠抢明朝的东西过活,在那时,后金除了牛羊,什么都缺,哪里还有东西贿赂袁崇焕?按照袁督师的性子,是很难做出这种没报酬还为人家卖命的事的;最后,“市米资敌”更是子虚乌有的罪名,我们先解释一下“市米资敌”的意思,“市”指交易,“资”指帮助了敌人,意思就是“卖军粮给敌人帮助敌人攻打明朝”这完全是扯淡,在当时,私卖军粮绝对是要杀头的,袁督师杀个人崇祯可能还能忍受,但要是卖了军粮,崇祯就绝对不会放过袁崇焕,这一点袁崇焕是明白的,就算他再不可一世也不敢惹怒了顶头上司。所以阉党余孽的这个罪名所指的米其实是内地百姓自家田里中出的米,并不是政府下发的军粮,但为了击败袁崇焕,阉党余孽自然是不择手段将这条“罪状”用作了弹劾他的理由。由此可见,以上三条罪证都不成立。至于后面说的皇太极使用反间计那更是扯淡,他的反间计具体过程是这样的:把明军俘虏绑在一个帐篷外,帐篷内是几个后金军领导假装讨论如何与袁崇焕会面攻打京城最后平分大明江山且故意被俘虏听见,再把俘虏放回去,俘虏将这件事情上报后袁崇焕就死定了。可以说,这个办法看上去天衣无缝,但是别忘了,崇祯皇帝可是个只凭只身一人就干掉了魏忠贤和阉党势力的恐怖政治家,这种雕虫小技会难得倒他?所以,袁崇焕的死与这些事情统统没有关系。

其实促使崇祯杀掉袁崇焕的真正罪名是:“谋反”,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内阁成员温体仁、周延儒弹劾了袁崇焕和当时的内阁大学士钱龙锡,指出袁崇焕曾贿赂了钱龙锡几万两白银。其实在明末,受贿实际上已经不算太大的事,满朝的文武百官,多少都有赚过外快,毕竟拖家带口的也不容易(明朝官员的俸禄极少)。但事情坏就坏在,行贿的是袁崇焕,而受贿的是钱龙锡。一个是边帅,一个是近臣,按照明朝的规定,边帅勾结近臣,必死无疑。于是袁崇焕就这么死了,因为一场权利的争斗,他成了牺牲品。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从来就没有想要背叛过自己的国家,因为他一直在用生命守护着这个国家,倾尽心力,呕心沥血。他或许不可一世、狂傲不羁,不讨人喜欢,但他却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袁崇焕死前在行邢台上最后说出的遗言

王炘儒201202

论辛弃疾词中的竹意象

论辛弃疾词中的竹意象 前言 辛弃疾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他一生力主抗金。因此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另外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社其词作的最大特色。辛词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拥有最深远的影响。[1] 一、古典文学中竹意象简析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竹作为自然物以其特有的“中空外直,挺拔秀丽,凌霜傲雪,翠色长存”的客观形貌和风姿品性,占据了古代文人审美视野及价值系统的一个重要位置,在历代诗人词家的主观情感中,被文人阶层的雅文化所认同、传播,赋予了多种多样的象征意味。竹意象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之一,它集中代表着中国文人尤其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精神,因而在古典文学中,它常被用来表现文人的情感寄托和价值取向。白居易《养竹记》中将竹性概括为“性直”、“本固”、“心空”、“节贞”,这就与文人所崇尚的“高直”、“忠义”、“虚心”、“抱节”的群体伦理观联系起来。一方面,由于竹子具有“高直”、“本固”的特点,因而竹意象突出表现了文人那种伟岸高拔、清尚不变的气节和仪态风范。如刘孝先的《赋竹》云:“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2]高直代表着性格的刚毅、骨气的坚贞和志向的远大。另一方面,宋代的文人注重个人道德涵养,因此,他们对于竹的这种“心空、节贞”的品格也就更加推崇。如黄庭坚非常爱竹,他在《画墨竹赞》中云:“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3]坚守节操,无论贫贵,都能泰然处之,这是竹的个性,也是文人酷爱竹的原因。再有,竹子有“疏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课时训练人教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选择题 1.1115年,建立金国的是() A.努尔哈赤 B.元吴 C.完颜阿骨打D.石敬璃 【解答】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 故选:C。 2.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西夏的建立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南宋建立 【解答】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军掳走,因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史称靖康之变。故“靖”、“康”与金灭北宋有直接联系。 故选:C。 3.“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是描述哪一民族的兴衰史()A.契丹 B.党项 C.蒙古 D.女真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可知这个民族是女真族。女真族原来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过着以渔猎骑射为主的生活。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后来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后来金被元朝所灭。 故选:D。 4.如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D.戚继光抗倭

【解答】由“收复建康”“取得郾城大捷”判断是岳飞抗金。南宋岳飞是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 故选:B。 5.2017年1月3日,位邵阳市高崇山镇的岳飞纪念堂的迁移工程举行了开光庆典。同时,一场关于“岳飞是民族英雄”的讨论也在中学历史教师中悄然兴起。人们纪念岳飞、讨论如何评价岳飞,这是因为() A.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B.岳家军作战勇敢 C.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D.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解答】人们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故选:D。 6.安徽省合肥市有群岳飞后代至今鲜与秦姓通婚。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是()A.岳飞抗击金军取胜威胁秦桧权力 B.岳飞抗击金军取胜威胁宋朝统治 C.岳飞抗击金军中杀死了秦桧 D.岳飞抗击金军壮志未酬却被宋高宗、秦桧等陷害致死 【解答】据所学知,1139年宋高宗、秦桧与金议和,岳飞上书反对,后宋高宗、秦桧召回岳飞,解除其兵权,不久秦桧诬陷岳飞谋反,将其逮捕下狱,1142年岳飞被害。故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是飞抗击金军壮志未酬却被宋高宗、秦桧等陷害致死。 故选:D。 7.《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A.女真统治者B.匈奴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 【解答】我们知道此词的作者是岳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

岳飞传读书心得范文5篇

岳飞传读书心得范文5篇 暑假里,我读了《岳飞传》这本历史名人传记,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岳飞抗金救国的英雄事迹。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岳飞传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岳飞传读书心得1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名抗金元帅,他精忠报国,公私分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名字。我读了《岳飞传》后,被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让我明白了一种可贵的爱国主义 精神。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岳飞有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在母亲的教导下岳飞从小就立下了报国的伟大志向,他自幼拜师刻苦习文练武,并与张显、汤怀、王贵、牛皋结拜。后来他投军报国,敢于以自己的实力向皇亲国戚挑战,大闹武科场,枪挑小梁王。奸相张邦昌要拿他问罪,被大师宗泽救下,逃回家乡。不久,金兵犯宋,张邦昌卖国,徽、钦二帝被俘。康王赵构南下称帝,岳飞奉旨入朝,在宗泽的领导下,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兵,一次又一次勇破金军,威名远震。但是,正当岳飞节节胜利之时,贪生怕死的赵构,听从了卖国贼秦桧的奸计,一天之内下了十二道金牌召他回京。岳飞一回到临安,就被解除了兵

权。不久,奸臣秦桧诬告岳飞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在杭州大理市风波亭杀害了年仅39岁的岳飞,造成千古奇冤。岳飞是一个非常爱国的英雄,他爱国更胜于爱自己。他同时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大丈夫,对朋友情同手足,所以他有许许多多的好朋友在任何时候都会帮助他,支持他。 岳飞的背上有“精忠报国”四字,是他母亲为他刺的,是希望岳飞将来能够精忠报国,不付所托,他果然成了一名出色的元帅,只可惜,岳飞虽然厉害,可还是被奸臣害死。岳飞因其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典范,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榜样。岳飞一生出入疆场,英勇抗击侵掠,坚决反对国家民族受到压迫,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历代人们所敬仰,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他的精神将永远保留在中华大地上,永远流传……。 古往今来,有许多像岳飞这样的伟大英雄,如勇敢的邱少云,战斗英雄黄继光……我从心底里佩服像岳飞这样的大英雄,他们伟大的爱国精神将流传千古!在这些英雄身上体现的是中华优秀儿女的种种可贵精神和质量,这些可贵精神与质量成为我们少年儿童今后学习和人生道路上努力向前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他们为国家民族奋斗、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向他们!! 岳飞传读书心得2

浅论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一、浅论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 (3) (一)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抒发报国热情在辛词中具有一种卓尔不群 的光彩 (3) (二)坚持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弃疾词思想的主导倾向 (4) (三)表现在他的“整顿乾坤”的急切愿望与关河破碎、宝刀无所用的冷酷 现实的矛盾所引起的愤激中 (5) (四)抒写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6) (五)表现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关注和系念 (6) (六)表现在对整顿乾坤的“明主”的渴望上 (7) (七)表现在对南宋君臣偷安宴乐的讽喻和揭露 (8) (八)表现在以词作战斗的武器,揭露朝政黑暗 (8) 二、形成爱国情怀的原因 (9) 三、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辛弃疾的词相比于其他文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词不是用笔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能清晰的看到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置身于笔墨中无时无刻给人带来的凛然正气和磅礴气势。他用毕其一生的词创作来宣泄自己不能驰骋疆场杀敌报国,收复中原山河的悲愤与失意,因此在他的词中往往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而这些英雄形象因其自身的坎坷遭遇而带有一种深沉的悲慨之心。而他以爱国情怀为生命理念的精神也不禁让人深深的佩服和敬仰! 关键词:辛弃疾;爱国;词 Abstract:Xin qiji word when compared to the other scholar's different lies in his word not with ink to write, but dipped in blood and tears daub and become, today we read the word is always can clearly see a great patriot immersed in the ink in defining and bring the awe-inspiring righteousness and overpowering momentum. He finish his lifelong ci creation to vent to their JiangChang daggers to serve the country cannot gallop, retrieve the grief and indignation and disappointments of zhongyuan sunvo company, so in his words often is in the hoyywood hills hero image, and these hero image for its own bumpy encounter and has a deep sadness in the heart of the soup. And he spoke with patriotism as life concept of spirit also can't help letting people deeply admire and honor him! Key W ords:Xin qiji; Patriotic, word 前言 辛弃疾的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东坡词风便是由他带到南方发扬光大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词人,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出现一大批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而他在发展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主备人:陈志国审核:七年级历史组时间:2011.3.24 一、学习目标 1.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本课所学习的民族战争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因为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三、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归纳梳理知识 (二)图示记忆,再现历史 12世纪初1125年1127年1127年 金灭辽灭北宋(靖康之变)南宋 年 郾城之战(岳飞) 1141年议和 宋金对峙 (三)合作探究——小小辩论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宋金议和? (四)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岳飞抗金”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如何正确看待“岳飞抗金”?岳飞称之为“民族英雄”对吗?

(五)归纳小结——复兴中华 在历史上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开发做出过重大贡献,一直以来,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发展,必能复兴中华,共创辉煌。 课堂检测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1、揭开辽与中原王朝政权冲突序幕的事件是( ) A.契丹人势力向南发展 B.辽占领幽云十六州 C.辽军攻打澶州城 D.岳飞郾城大败金军 2、宋太祖取得政权是通过下列哪一种方式( ) 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 D.朝中大将发生兵变 3、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其中“和”是主流。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请求下列哪位皇帝亲征(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4、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5、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A.党项族 B.契丹族 C.蒙古族 D.回纥族 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请根据诗歌内容,判断出诗歌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 ) A.南北朝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7、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长期遭受外族的压迫 B.被农民起义推翻 C.金兵的强大 D.统治的腐败 8、决定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事件是( ) A.澶州之盟 B.南宋的建立 C.宋金和议 D.金把都城迁到燕京 9、岳飞抗金的斗争是( ) A.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B.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战争 C.反对外来压迫的正义战争 D.反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 10、材料一:宋朝每年交给辽朝绢20万匹、银10万两;沿边州郡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容对方逃亡“盗贼”;双方不得修筑城堡,改易河道。此外,宋辽互称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双方使者定期互访。 材料二:绍兴和议订立不久,秦桧秉承宋高宗的旨意,加紧了迫害岳飞的活动。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杀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岳飞临刑前在狱案上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示了对投降派的最后抗议。 (1)通过材料一中的合约内容说一说这是宋辽之间签订的什么盟约? (2)材料二中的绍兴和议指的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合约,内容有哪些?

英雄读岳飞传有感五篇

英雄读岳飞传有感五篇 英雄读岳飞传有感一 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有趣的书,使我的课余时间变得十分丰富。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岳飞传》了。 《岳飞传》讲述了一代抗金名将岳飞的成长历程,以及他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事例。岳飞小时很好学,从小就向师父周侗学习武艺。一次他在山上打死一条大蛇得到了一把丈八长的沥泉枪,从此岳飞的武功更加出神入化,使枪的本领也愈来愈强。在经过层层比武后,岳飞成为了武状元,在立下了无数战功后,又当上了抗金大元帅。岳飞有个儿子,名叫岳云,天资聪慧,使两柄重锤,也为打退金兵、保卫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最后,金国巨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于岳飞,并让手下在风波亭杀死了岳飞父子。岳飞当时39岁,岳云当时23岁。 我很佩服岳飞,他培养出的岳家军有组织、有纪律。使金兵闻风丧胆。有一次,士兵骑马过山坡时,岳云因马失前蹄而摔了下来,岳飞当众狠狠教训了岳云。说马失前蹄不在马,而在人。只要平时训练有素,多大的行军问题也能克服。还有一次,一位士兵用百姓的麻线捆柴草而受到了严惩。岳家军真是军纪严明。 金国第一大巨奸秦桧的妻子王氏,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当时,秦桧并不打算杀死岳飞,打算金国占领了中原就放了岳飞。可他妻子却说:“缚虎容易纵虎难,放了岳飞,我们都会倒霉的。”所以岳飞才不幸遇难。老百姓为解心头之恨,就做了秦桧和王氏的面人,放到油

锅里炸,就做成今天的油条了。 岳飞真是个伟大的人,今后我也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英雄读岳飞传有感二 暑假里,我利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成了《岳飞传》。书的内容十分精彩,主要讲述了岳飞从军到伐金的一生,展现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民族英雄岳飞吧: 岳飞字鹏举,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他精通韬略,也精于骑射,也很擅长诗词、书法,他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所传诵。他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岳飞廉洁奉公、行若明镜、事母至孝、严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赏罚分明、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等优良品质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岳飞在治军上,既能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连金军也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宋金时期,金灭辽、灭北宋占据中原,又频繁发动南侵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淫掳,许多城市

论辛弃疾词中的梦意象——兼论宋代文人心态

论辛弃疾词中的梦意象——兼论宋代文人心态[摘要]在南宋的词坛上,辛弃疾是位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遭遇坎坷,既有 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也有壮志难酬的哀怨悲愤。表现在词作上,即梦的意象频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文人在积极进取与消极隐退之间的游离,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徘徊。 [关键词]辛弃疾梦意象宋代文人心态 一、辛弃疾词中的梦意象 意象,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相结合的产物。审美主体以自己的情感、思想去选择、改造客观对象,所得到的必然是带有主体色彩的象,故意象又可表述为意中之象。 我国文学作品中关于梦的描写源远流长,先秦典籍《左传》中种种有关梦境的描写。梦又成为一种文化的现象,后世描写梦幻者亦屡见不鲜。宋词中就有大量关于梦的描写,本文选取辛弃疾的梦词作为研究对象。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山东历城人。一生报国无路,壮志难酬,因此他抒写这种情怀的词悲壮激烈,雄阔深沉。 《全宋词》收录辛弃疾词作260多首,其中直接写梦的词达70多首,梦意象成为辛弃疾最热衷的意象之一。笔者对所查到的有关梦的意象进行分类。内容上有幽梦、断梦、破梦、归梦、连环梦、钧天梦、醉梦、草春梦、客梦等,词人的梦是五彩缤纷的。根据所梦对象,可分为具象的和抽象的梦。抽象的梦:“有梦登天的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水调歌头)、梦天涯的“梦天涯一枕惊回”(江神子)等;具象的梦:有梦鹿“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满江红),梦孤鹤“我梦横江孤鹤去,觉来却与君相别”(满江红)等。 总结辛弃疾梦词的内容,词人的梦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希望之梦,又有失望梦。希望之梦有草春梦、连环梦、梦归家、梦欢娱等。失望之梦往往表现在感慨人生如梦、梦孤鹤、梦登天、断梦、破梦等。 二、希望与失望交织:辛弃疾词“梦”意象的主要特征 辛弃疾词中,梦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频繁出现,既映射着辛弃疾的坎坷利途,又折射出其复杂的心态希望与失望的万动交织,成为辛词梦意象的主体特征。 (一)希望之梦。辛弃疾从小生活在金兵占领区,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后归南宋。南归不久,主动请战,献计献策,希望身披战袍,金戈铁马,收复故上,统一中原,更希望“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声声慢》)国家太平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然而他利途坎坷,怀才不遇,在几经弹被迫闲居

不以成败论英雄_初中议论文1200字

不以成败论英雄_初中议论文1200字 我们今天生活在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他们有了新概念--成功的人就是英雄。那些没有成功的人不是英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这种以成败来判断英雄的概念是真的,对吗?那么,谁是英雄?什么样的人应该被称为英雄?经过深思熟虑,我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种以成败来评判英雄的想法是错误的!朋友们,不要以成败来评判英雄!也许你会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慢慢听我说! 在我看来,英雄是在普通人中间拥有非凡能力的人。他们可以带领人们做对人们有意义的大事。像我们伟大的主席毛泽东和"中华民族之父"孙中山先生。。。他们的事业非常辉煌和成功。他们对人民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是人民心目中值得尊敬的英雄。另一个例子是郑成功为祖国收复台湾,这确实是一个英雄的行为!他为什么是英雄?答案很简单,因为他派军队不是为了他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是为了他的祖国,他的做法是每个人都拍手称绝,因此,无论他最终是否会成功,无论他最终是否会成功收复台湾的宝岛,无论他是否会在血战中获胜,还是最终为祖国而死,他都是人民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在我看来,除了那些超乎常人能力的人之外,还有一种人可以被视为英雄--拥有雷锋精神的人。说起"雷锋精神",不难看出"人民战士"--雷锋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英雄:他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与和平牺牲了自己。这种伟大的品质绝对是英雄的品质。这样的人,这样的英雄,虽然他们说他们是无名之辈,但是他们愿意做一个"无名之辈",他们心甘情愿地屈尊为人民服务,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然而,在我看来,不一定成功的人应该被称为英雄!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失败的英雄人物,如文天祥、关云长和刘玄德。其中最著名的是蜀国军事顾问诸葛孔明。他不仅五次北伐失败,而且孔明本人也死在了五丈原。然而,世界仍然没有停止崇拜他。国父孙中山仍然这样评价他:诸葛亮很有才华,所以他能够在西蜀建立一个好政府,他能够六次出山北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先生的英雄之处!同时,我们也从中学到了一种哲学: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所做的是公正的,有价值的,对全人类的事业来说,那么即使他的事业不成功,他也应该被视为一个有价值的英雄!这是因为成功和失败只是单一原因的结果。它们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是英雄的标准。他们衡量一个人是否是英雄。他们审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精神取向。所谓的"成者王侯败者贼"是完全不合理的。真正的英雄不是统治者,而是那些愿意为人民奉献一切的人。 因此,不要以成败来评判英雄。事实上,英雄是我们的榜样。英雄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成为英雄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为了成为一个光辉灿烂的英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奋斗,从今天开始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进步,为人民付出我们一生的辛勤劳动。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也是真正的英雄!当你认为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值得你去守护的东西的时候,那么,拿出你的勇气来!你一定可以,你就是英雄!

岳飞传读后感五年级作文(最新)

岳飞传读后感五年级作文 近期,我读了《岳飞传》,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书中最好看了一本! 本书的主人公是岳飞,是这本书中英雄人物中的杰出代表。岳飞生活在距今一千多年的两宋之际,当时金兵南侵,北宋灭亡,中原大片土地沦丧,百姓深受其害。面对国家危亡,岳飞胸怀报国大志,毅然走上抗金大道,多次取得胜利,后来岳飞遭到奸臣陷害,蒙受不白之冤,屈死在风波亭上。这本书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要善良。假如我是作者的话我就不会让岳飞死在秦桧、张邦昌那些大奸臣们的手掌上,我会让岳飞带兵打仗,征杀战场,收复中原的大好山河。 这几天我读了《岳飞传》,这本书主要讲了忠臣岳飞誓死保卫宋朝而不叛变的精神,岳飞的精忠报国的精神让后人十分敬佩,文中与岳飞一样有英雄气概的还有很多。 岳飞小时刚生出就遭洪水,幸好被仙人所救,之后和母亲一起过日子,岳飞熟读兵法,武功高强。宋朝与金国人之中有很多英雄:英勇冲动的吉青、智勇双全的杨再兴、勇力惊人的高宠、少年俊才岳云、断臂求义的王佐……个个英勇无敌,保卫宋朝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岳飞生于宋朝在水浒中绿林好汉之后,宋朝也会招出他们,或他们的儿子,如铁鞭呼延灼、阮家三兄弟阮小二之子、大刀关胜之子。而他们也在著名的杨家将之后,岳飞和他的战友们立下无数战功,可遭金国内奸秦桧奸计,将精忠报国的岳飞和岳飞之子岳云,岳飞当年才39岁,岳云才23岁,岳家父子死后,秦桧造天下人唾骂,终于得病而死。 岳飞死后二十年宋孝宗给岳飞造庙,给秦桧夫妇造雕像让全世界人唾骂,精忠报国的岳飞死了,但他的精神,依然还留着! 我看了很多很多的书:《水浒传》、《怪医杜里特》、《巧克力工厂》……但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岳飞传》了。故事的各个情节都很精彩,具体是怎么样的,听我细细道来。 岳飞是一个贫穷家庭中的孩子,他出生的时候有一只大鹏飞过岳飞的家门口,岳飞爸爸想让他长大以后展翅高飞,就把他取名为岳飞。在一次水灾中,岳飞不幸失去了爸爸,还好有一个叫周侗的顶尖射箭师收留了他,并教他射箭等本领,从此岳飞文武双全,非常厉害,不久周侗病重伤亡了。岳飞非常伤心。 岳飞还是个报效祖国的忠良。有一天,母亲在岳飞的背后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从此以后他精忠报国、孝敬母亲,在宋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同时他还很爱护士兵,有水先让士兵喝,有饭先给士兵吃……从以上的介绍中,同学们都了解了岳飞是个怎么样的人了吧!他的故事与优秀品质还有很多很多,我接着介绍。 岳飞不但尊重老师、孝敬父母、爱护士兵、报效祖国,他更是一个有勇气、讲义气的人。朋友被困岳飞不顾生命危险去救。有一回,岳飞为了救同伴险些被

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_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1)

第9卷第2期2010年04月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oyang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 ol.9N o.2 Ap r.2010 ■文学研究 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 ———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 姚涛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稼轩词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现有的研究多着眼于辛词中的战争和军事意象,而对辛词的自然意象关注不够。辛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这些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交相呼应,集中体现了作者高洁、坚贞的个性特征。文章以稼轩词中的竹意象为切入点,分析其词竹意象的内涵,探讨竹和作者人格精神的契合点,并进而梳理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之功。 关键词:竹意象;辛词;人格;开拓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12(2010)02-0086-04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与诗人陆游并称为南宋爱国主义的两面旗帜。其《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数量和质量都居两宋词人之首。 稼轩词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如稼轩词中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意象,如刀、枪、弓、甲、铁马、旌旗、将军、奇兵等。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接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辛词的个性。[3](P134)同时,辛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松、竹、梅、莲等意象,这些自然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交相呼应,集中体现作者高洁、坚贞的个性特征,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以稼轩词中的竹意象为切入点,分析辛词中竹意象的内涵,探讨竹和作者人格精神的契合,并进而梳理辛弃疾对宋词中自然意象的开拓之功。 一、古典文学中竹意象的内涵 竹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代表着中国士人的传统精神,它挺拔高直,冲寒犯雪,翠色长存,具有“高直”、“抱节”、“虚心”、“清介”的特点,因而在古典文学中常被用来表现文人的情感寄托和价值取向。 一方面,由于竹子具有高直、中空的特点,因此文人常借助竹意象来象征自己高节的节操和清介的追求。如:梁?刘孝先的《赋竹》云:“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6](P18)高节代表着性格的刚毅、气骨的不移、志向的远大。宋代的文人注重个人道德的涵养,因此,文人对于竹的这种“高节、清介”的品格更加推崇。如:黄庭坚非常爱竹,他在《画墨竹赞》中云:“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7](P569)王禹偁《客舍竹》:“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6](P126)朱淑真《咏直竹》:“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8](P128)坚守节操,无论穷达,都能泰然处之,这是竹的个性,也是文人酷爱竹的原因。 另一方面,竹子又有“疏萧”、“不俗”的特性,因此他也常被文人用来寄托自己出尘脱俗的审美理想。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 收稿日期:2010-02-08 作者简介:姚涛(1986—),男,河南南阳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68

不以成败论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 翻开厚重的历史,我们眼前掠过的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岳飞:是于刀光掠影中除暴安良的“豹子头“林冲;是让倭寇“谈戚色变“的戚继光:是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他们都是名垂青史的英雄。 然而中国人认为成者为王败者寇,有很多失败的英雄,却被人们淡忘,甚至贬斥。 论语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 身外之“败”,往往不能抹煞英雄气节的“勇” 鸿门宴上刘邦脱逃,自此项羽与刘邦划江而治,老谋深算的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步步为营,项羽自刎乌江,一代豪杰就此死亡。虽然项羽不敌刘邦,但是我们可以欣赏项羽霸王举鼎的霸气,我们可以看到项羽拨兵给刘邦的大气。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虽然失败了,却抹杀不了他的英雄豪气。正因为如此,李清照才会吟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佳句。 身外之“败”,往往不能抹煞英雄文人气节的“成”。 鲍照一生隐忍九品中正的痛疾,仍有拟诗不辍的意气;孟襄阳一世布衣,终归鹿门,却存宁静淡泊的清气;李煜亡国身死,仍留一句春华秋月的绝唱,不堕才气;岳飞含冤不雪,怒发冲冠灌一曲满江红,倾注千秋正气。仕途可以重峦叠嶂,命运可以坎坷峥嵘,真的猛士却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和微漠的悲哀,将气节和傲骨在汗青上留下,那诗词是如同其人一般清洁。 身外之“败”,反而更能彰显英雄气节的“勇”。 曾记否 大道废有仁义,慧者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若无颠沛流离的考量,何来李清照如泣如诉的声声慢?若无刑罚冤屈的磨砺,何来司马迁荡气回肠的史记?若无多舛命运的打击,何来王勃空前绝后的滕王阁序?真的文人中的猛士,是宁自刎乌江也不过江东,宁零落成泥也留香如故。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融入_冯坤英

◎2013年第8期(总第192期)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是传承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对历史教学有机融入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理性的思考、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现实价值,随后分析了历史教学中德育的现状,最后提出相应措施,希望为历史教学合理融入德育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策略一、初中历史教学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价值 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学生自身情操,完善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使学校实现合理化规范化发展,使学校的整体运行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一)有助于学生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形成优质道德行为打下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道德观念,能够辨明是非,在学习生活中具备较好的理性思维。思想道德教育正是注重学生正常情感观念的培养和树立,注重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和理念,最终为学生形成优质的道德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趋势,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初中历史教学融入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摒除那些不良的思想,脱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道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三)有助于与法制建设保持一致性,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共同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应当与法制建设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步调一致,才能赢得两者的共同发展。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学生的道德水准才能得以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才能得以树立和稳固,使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现状 尽管历史学科具备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人认为历史的德育教育作用已经逐渐淡化。这是因为,很多不良因素充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处境。 (一)教学目标有所偏离,成绩分数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很多学校在安排历史教学时,主要考虑初升高的升学率,把学生的分数成绩看成是设置历史学科的唯一目的。借助历史教学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已经没有人谈及,仿佛这个人文学科已经完全丧失了德育教育功能。 (二)不注重学科之间的区分,德育教育成为说教课 很多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没有注意学科之间的合理划分,往往把历史知识牵强附会的德育化,最终把德育教育的融入变成了无休止的说教课,使学生产生了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 (三)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轨,丧失德育教育时机 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将历史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但是,教师往往对学生身边的事情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不懂得从生活中寻找契机,寻找现实生活和历史内容的契合点,去教育学生。他们只知道一味地将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和思想却熟视无睹,忽略了学生心中的真实想法,不利于德育教育的良性开展。(四)评价方式不合理,教学中尚未营造出平等氛围 很多教师,过分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鼓励和支持,而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则不闻不问,使那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尚未营造出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历史德育教育的作用便无从发挥。 三、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 目前,我国初中学校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并未收到预想的效果,反而存在某些问题。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 (一)对教师进行适时培训,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学校应当根据德育教育的落实情况,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深度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会对历史教学发展前景及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全新的认识。培训可以促使教师树立高度的责任心,意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重要意义,以便在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牢记德育教育的融入。 (二)教师从自身寻找突破口,实现德育教育的融入 首先,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把握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方向。教师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历史教师应当注重自身思想素质的提升,注意平时的言谈举止,注意职业道德的培养。究其原因,教师的高素质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学生是一种鞭策,感染学生改变自身的道德素质,朝更高的方向发展。这也是高素质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其次,教师应注重总结科学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热情。历史教师应当注重科学教育方法的不断归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热情。另外,教师应当充分注重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敦促他们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三)给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在探究型学习氛围中进行德育教育 很多时候,学生对历史事件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不应当抹杀他们的想法看法,而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充分完整的表达出来,也有利于大家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比如,在讲述岳飞抗金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先行朗读岳飞的著名作品《满江红》,让学生谈谈对岳飞的认识,一旦谈到对岳飞的认识问题,岳母刺字、岳飞抗金的历史事件就会很自然的被谈出来。然后紧接着通过岳母刺字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历史课堂教学的德育作业凸显出来;接着要求学生对岳飞抗金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会认为岳飞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其爱国主义思想应当得到世人的尊崇和发扬;有人会认为,金与宋是中华民族的内部战争,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岳飞的行为恰恰是阻碍统一的行为;还有人认为,南宋王朝已经非常腐朽,穷途末路,岳飞却大力维护,并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探究性学习还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 初中的德育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符合教育发展潮流的,社会各界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面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我们更应发挥用于担当的教学精神,认识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责编闫祥】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融入 冯坤英 (隆尧县莲子中学,河北 隆尧 055350) 艺术教学 185

论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毕业论文

The Hero Complex of Xin Qiji’s Poetry 论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 摘要 作为南宋爱国词人的辛弃疾,词风刚健豪放,词中充盈着一股浓郁的英雄豪气。这与他富有传奇般的经历,渴望国家统一的宏伟志向,壮志未酬的悲愤情绪有着重要的关系。他的词,是发自英雄心灵深处最真切的呐喊。全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辛词的英雄情结:一、初出茅庐英雄气二、最是宏伟英雄志三、华发苍颜英雄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辛弃疾的这种英雄情结在他豪放的词风中也能得到印证。 关键词:辛词;英雄情结;豪放词风 Abstract As a patriotic Ci maker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XinQiJi was famous for his vigorous and unconstrained style as well as the strong heroism in his Ci. It had significant relation with his legend experiences, his magnificent aspiration of eagering the unite of his country as well as his grief and indignation sentiments unrealized lofty aspirations.His Ci is the esrnest yelling out of the deep soul of a hero. The whole passage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to describe the heroism complex:Firstly, his completely inexperienced heroism; Secondly, his magnificent heroism ambition; Thirdly, his heroism grief when he was old. Another worth to be mentioned is that his heroism complex has also been confirmed in his unconstrained style . Key words:Xin Qiji Ci; heroism complex; unconstrained Ci style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论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初出茅庐英雄气...........................................................................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最是宏伟英雄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华发苍颜英雄悲...........................................................................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辛弃疾山水词的意象

摘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一生经历颇为坎坷,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壮志未酬。虽在政治上不能尽如人意,但是在文学成就方面,他在历史上留在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身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山水词中也透露着一股磅礴的气势,在这股气势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那么,我们就跟随他的人生经历来更好的了解山水词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辛弃疾;山水词;意象;评价

ABSTRACT No young Ann, Xin Qiji, Jia Xuan, unconstrained ci school poet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China, said the word dragon and su shi, called the"Su Xin" and Li Qingzhao and said "JiNan two Ann". He lived through a stop-start, high-spirited from a young age, to later ambitions. Are unsatisfactory in politics, but in terms of literary achievements, he's a major in history on the. As an unconstrained ci school ci, Xin Qiji is also revealed in the landscape words with a powerful momentum, behind the imposing manner, bitterness is unknown. So, we will follow his life experienc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andscape the story behind the words. Key words:Xin Qiji , landscape poems, image, ass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