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26a68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f.png)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
1.引言
为了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物理学研究人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报告了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2.学科背景
3.培养目标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具有较高的物
理学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专业人才,能够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培养具
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
4.培养内容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培养内容包括: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课
程学习、教育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
其中,基础课程学习包括物理学基础、数学基础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专业课程学习包括物理学高级课程、教育
学课程和实验技术等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实习和教学设计等;科
研训练主要包括科研论文写作和参与科研项目等。
5.培养手段和方法
6.培养评价和质量保证
7.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培养方案,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研究生将能够全
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积极
贡献。
希望本方案能够为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
理论物理专业070201培养方案
![理论物理专业070201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22b8a933687e21ae45a95e.png)
理论物理专业(070201)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将物理理论与实际问题关联起来的、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研究与应用性专业人才.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4。
硕士研究生应达到的要求:(1)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时跟踪学科动态;能广泛获取各类相关知识,对科技具有敏感性.(2)具有项目组织综合能力和团队工作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3)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流利阅读专业文献,有较好的听说写译综合技能。
(4)获得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结果.5。
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有:高等量子力学,群论,广义相对论,统计物理和多体理论,量子场论,宇宙学,物理中的数学方法,激光物理,光电子物理,计算物理,专业英语等课程,另外还要参加教学实习,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撰写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硕士生毕业可以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中学教学以及在相关企事业任职.二、学习年限1。
培养方式采用课堂教授、讨论、专题发言与课后自学、写读书笔记;社会调研与教学实习;参与科研与学术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生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2。
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培养年限总长不超过5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一)研究方向1.引力与宇宙学,导师主要有翟向华教授、张宏升研究员、冯朝君副研究员等.2。
量子宏观效应与量子场论,导师主要有刘道军研究员、奚萍副研究员等.3.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导师主要有张敬涛研究员、冯勋立研究员、张一副教授等。
4。
计算物理,导师主要有叶翔研究员、谢逸群副教授、吉凯副教授、梁云烨副教授等。
物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读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825c43852458fb770b5661.png)
物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物理学高层次人才,要求本专业研究生达到: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自觉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物理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技术知识,了解物理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理论物理场论与基本粒子物理,量子信息理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及精密谱,强关联电子体系,波色-爱因斯坦凝聚,软物质与生物系统的统计理论,统计物理中的非线性问题等;2、凝聚态物理凝聚态中的非线性问题,表面、界面、薄膜与低维系统的结构与性质,固体的衍射物理(含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学等),功能薄膜、铁电聚合物、庞磁阻材料物理,固体能带及输运性质的理论与计算,强关联电子体系,纳米结构的奇异性质,声学、电磁人工结构的设计及制备,软物质与生物系统结构与动力学等;3、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基本粒子物理与加速器物理,正电子谱学及其与固体相互作用,核材料的辐照效应、损伤探测及辐照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离子-固体相互作用、团簇-固体相互作用,核技术在固体结构表征和改性中的应用,核放射的肿瘤治疗物理和核技术医学影像物理等;4、光学激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及低维量子结构的非线性光学,半导体量子点的光发射,光学信息处理、光电器件和集成光路设计,微结构材料、功能光学材料及其元器件,纳米光电子器件,新型能源转化的光物理等;5、计算物理人工结构的计算与设计,固体能带与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与模拟,原子分子精密谱的计算,软物质与生物分子结构与动力学的计算与模拟等;6、纳米科学与技术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多孔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等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纳米能源材料(含光催化、储能等)的制备与应用,新型纳米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纳米材料的超微结构表征,纳米结构材料的设计与模拟等。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90a5c3c9b9f3f90f76c61bc4.png)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代码: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以燃烧、流动、动力机械结构强度、电子控制、水上推进、多相复杂流动、太阳能利用、强化传热传质等为主要研究基础,以车用内燃机及其辅助装置和外延为研究和应用对象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22名、博士生导师24 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34 名、硕士生导师共计47名,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导的,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建有“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军用车辆动力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北京市清洁车辆重点实验室”;设备资产总额近亿元,实验室面积近6000 平方米,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到产品开发的科研体系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主要研究方向有:1.动力机械系统工程与控制理论:主要研究新型车辆动力系统综合控制理论和集成设计方法,新概念动力系统理论与方法。
2.内燃机燃烧、排放与环境效应:主要研究燃料燃烧与高效热功转换、排放物生成机理及其环境效应。
3.动力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噪声:主要研究热机中结构承力系统的力学理论和耦合机理、结构振动噪声的产生机理与控制方法、结构与材料疲劳理论及强化方法、运动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
4.叶轮机械与流体动力学:主要研究叶轮机械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内燃机涡轮增压系统匹配理论与调节技术、燃气轮机技术。
5.多相复杂流动与水动力学:主要研究兵器、航天、航空和船舶等领域的空化和超空化流动现象、水中航行器减阻、流体机械内部复杂流场和性能预测等。
6.强化传热传质与太阳能高效利用:主要研究强化传热与高效冷却、太阳能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01861527284b73f2425094.png)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代码:0807一、学位授权点简介本学科是由1953年建校之初的石油炼厂机器及设备专业发展而起来的,1956年首届研究生毕业,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本学科国内石油高校中唯一的一级博士点学科。
历经65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化工过程机械、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环保设备工程4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建成了多相流分离理论与技术、流体动密封理论与技术、承压设备安全评价技术、油气过程中的热能技术、微尺度传热理论与技术、环保设备技术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团队,成为过程装备与能源利用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在石油、石化行业有着较高影响力。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较为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较强科研技能,能够从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1.品德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知识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基本能力: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具备独立开展创造性学术研究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运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科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过程中所遇到的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
凝聚态物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9c252d2b160b4e777fcf21.png)
凝聚态物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凝聚态物理专业(condensed matter physics)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0205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凝聚态物理学是研究凝聚态物质的微观结构、运动状态、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该学科具有涵盖领域广、发展迅速等特点,既有理论上的探索及创新,又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
同时,凝聚态物理学的概念、方法和技术还在向相邻的学科渗透,有力的促进了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
二、培养目标1、在本学科上掌握较坚实的凝聚态物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与所从事研究方向有关的研究手段、实验和分析技能。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初步具备从事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4、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本方向的研究内容1 稀土发光材料涉及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太阳能电池用光转换材料;LED照明用荧光材料2 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有机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新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表面等离激元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有机电致蓝光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低带隙有机光伏给体材料及空穴传输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3 微纳光电子器件光子晶体带隙特性和散射特性研究;光子晶体太阳能电池和LED反射器的设计与制备;光子晶体滤波器和隔离器设计;光子晶体在传感领域的应用4 低维功能材料新型能源薄膜材料的制备与计算设计低维磁性纳米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晶体材料位错缺陷及其力学性能研究5 材料设计与模拟计算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基于第一性原理和蒙特卡罗方法的材料性能模拟与计算低维量子系统的光学和电学特性研究6 磁电功能材料磁制冷材料和磁电耦合材料的设计、精细制备工艺技术与性能优化研究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物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
![物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https://img.taocdn.com/s3/m/cb45554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70.png)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适用专业:070201理论物理、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5凝聚态物理、070207光学、0702Z1应用物理一、培养目标以培养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物理学科学术后备人才为基本目标。
具体要求如下: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宽广而深厚的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掌握相应的物理实验技能和方法;为攻读博士学位奠定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基础;具备从事物理相关方面的科研、教学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实践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具备从事本学科研究所需要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理论物理(070201)(1)量子光学和原子光学(2)非线性量子可积问题(3)量子信息(4)量子物理基础及其应用(5)量子调控(6)非线性系统复杂性的研究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2)(1)理论核物理(2)中子管及中子发生器(3)中子射线应用(4)核电子学(5)实验核物理3.凝聚态物理(070205)(1)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2)微纳单晶材料与器件物理(3)发光物理(4)信息存储材料与器件物理(5)敏感材料与器件物理4.光学(070207)(1)衍射光学与应用(2)信息光学(3)光学计量(4)光学检测(5)光散射及应用(6)微立体光学设计、加工和应用5.应用物理(0702Z1)(1)海洋环境监测技术(2)信号检测与处理(3)物理信息传感技术及应用(4)非线性系统三、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五年,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不少于10学分,专业主干课不少于9学分,发展方向课不少于6学分,必修环节总学分6学分(文献阅读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3学分)。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bf31db9e314332396893fe.png)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物理学(代码:0702 )二级学科:凝聚态物理(代码:070205 )理论物理(代码:070201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它们的各种实际应用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
物理学是基础学科也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是与产业联系最密切的理学学科。
物理学科是广州大学最早建立重点学科之一,属广州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6年获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已经培养了50多名硕士,许多人已成为重要学术和技术骨干。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科已经形成了若干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受限小量子系统、磁性与强关联多电子系统的理论研究。
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半导体纳米结构中的电子性质研究、信息光电子研究方向、信息功能材料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科的研究特色是与国际该领域的研究接轨,所有的成果都将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绝大部分论文被《SCI》所收录,有相当部分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
近年来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计划项目20多项。
2000年3月以来获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5年以来本学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本学科除取得一些科学成果外,还取得了一些社会效益。
学科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50多人,毕业生全部就业,且有多名毕业生在山西大学、安徽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211工程学校及新加坡科技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有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发表在“Phys. Rev. B”,“J. Appl. Phys.”,“J. Phys.: Condens. Matter”,“Eur. Phys. J”等国际权威刊物上,毕业生中有多人分别考上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博士研究生,8人被评为“南粤优秀研究生”。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方案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14d83510661ed9ad51f33b.png)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代码:0807郑州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5年被批准正式招生,现已具有化工过程机械二级博士授权点。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点包括:工程热物理学科(080701);热能工程学科(080702);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080705);化工过程机械学科(080706)6个二级学科。
主要研究化工、轻工、石化、食品、制药、材料、冶金、环保、能源、动力等流程性工业中所涉及的能量转换、过程科学、过程工程技术与装备的学科。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研究力量雄厚,充满朝气与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学科队伍。
学科的科研环境、科研条件和人才培养条件优越,学科管理规范,为硕士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利用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操作,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独立地完成具有一定学术或应用价值的科研任务,并有新的见解。
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外文资料。
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1.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熟悉现代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掌握相关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和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技术应用技能。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0e7801360cba1aa911da56.png)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学科简介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五个二级学科,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是物理学招生规模最大的教学科研单位,覆盖上述五个二级学科。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在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等二级学科均设有珠江学者岗位。
拥有量子调控工程与材料、核物质科学与技术两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拥有量子精密测量、光电检测仪器两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培养目标通过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使学生达到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宽的知识面,较为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技术和方法,能够解决科学研究或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比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进行外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够较为独立地设计并开展研究,并进行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形成结论。
二、研究方向二级学科:070201理论物理研究方向:1活性软物质物理2封闭与开放量子多体系统中的平衡与非平衡态物理3量子信息理论4自旋电子学二级学科: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研究方向:1重离子碰撞物理2核子结构3强子物理4引力/规范对偶5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二级学科: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方向:1量子计算与量子网络2量子模拟3冷原子物理实验4量子精密测量二级学科:070205凝聚态物理研究方向:1凝聚态理论2自旋电子学3纳米材料的理论计算4拓扑物理二级学科:070207光学研究方向:1光电技术与系统2生物光子学3图像处理4微纳光电子材料和器件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六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3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9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
学位课要求不低于21学分,非学位课(即选修课程)要求不低于8学分。
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100519-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100519-大连理工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0a69673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5.png)
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10年5月修订)一、培养目标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人格;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动向;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
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三、学习年限学制3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答辩,研究生本人需在学制期满之前3个月向研究生院提交延期毕业申请,超过4年需向研究生院提交超期确认申请,限期毕业。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时间)。
四、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不低于24学分,选修课不低于6学分。
五、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学位必修课、选修课、补修课程。
1、学位必修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必须学习的课程。
(1)公共基础课包括下列课程:①自然辩证法(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②外语(4学分)、专业英语(1学分);③数学基础课(0-4学分);④近代物理实验(工科)(0-1学分);⑤体育课(不计学分)(2)学位必修课由各学科点按一级学科设置,每一级学科原则上不超过10门课程。
(3)学位必修课为考试课程,必须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进行。
2、选修课是为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课程。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d133dd240c844769eaeec7.png)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培养方案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6月目录物理学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3)博士研究生 (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3)光学工程一级学培养方案 (31)博士研究生 (3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5)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37)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44)博士研究生 (4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49)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物理学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专业)代码:0702授予理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理论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生物物理学、神经信息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物理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精神;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二、学科群、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本学科点包括国家重点学科:等离子体物理;辽宁省重点学科: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
2003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等离子体物理1998年获得博士授予权, 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物理1986年获得硕士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授予权,2008年获批辽宁省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群依托教育部三束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先进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设有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十余个研究机构,拥有先进大型研究设备近百台(套),在“十一五”期间,共承担了各类课题1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国际重大合作项目;“973”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研究计划ITER专项(课题),02专项(课题),“863”科技攻关项目;国防项目及预研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和博士点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
2024年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本
![2024年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14d35f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1.png)
2024年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本第一章培养目标和要求1.1 培养目标本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深厚学术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掌握宽广的专业知识体系,具备学术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具备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2 培养要求(1)学术素养要求:学生应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应具备严谨求实、创新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数据分析和科研项目的执行。
(3)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应具备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能够提出并解决科学问题,具备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4)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包括培养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生论文的调研与撰写、学术交流与评议等。
第二章培养方案设计2.1 专业课程设置2.1.1 深化基础知识课程根据学科基础和学生学习需求,设计并设置针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课程,包括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方法等。
2.1.2 拓展学科前沿课程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动态,设计并设置针对学科前沿知识的课程,培养学生对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1.3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课程设计并设置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课程,包括课程设计、科研训练、科技创新实践等。
2.2 科研方向选择和导师培养2.2.1 科研方向选择学生在第一学期选择科研方向,并经过评审确认。
2.2.2 导师选择与培养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需求,选择合适的导师,并进行导师指导下的科研工作。
导师要求定期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组织科研讨论和学术交流等。
2.3 科研项目的培养与实施2.3.1 科研项目训练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培养和实施,包括项目立项、科研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
2.3.2 科研成果的撰写与发表学生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撰写科研论文,并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
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bbc03303d8ce2f00662366.png)
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国家建设需要, 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 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素质的, 具有集体主义精神, 实事求是, 追求真理, 献身科学教育事业的, 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良好科研能力的理论物理专门人才和高等院校师资.获得本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掌握理论物理学科坚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较全面和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研究方向的发展前沿和热点. 硕士论文选题时,应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较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包括专业阅读和写作,以及能用外语进行简单的学术交流。
二、本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理论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本学科于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成为湖南省重点学科,1999年其中的“非线性物理”成为“211工程”重点学科,1995年起招收博士生,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该学科现已形成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其特色在于抓住当前和未来高技术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和物理学中的基本问题开展基础研究,把基础研究与高技术问题的探索相结合,在多个学科前沿领域的交叉点寻找突破。
三、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本学科分四个方向,方向一:光与物质的的相互作用物理。
方向二:原子分子理论。
方向三:非线性理论。
方向四: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
五、专业课程开设具体要求课程编号:001课程名称:高等量子力学英文名称:Advanced Quantum Mechancs教学内容:第一章:量子态的描述;第二章: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关系;第三章:路径积分;第四章:量子力学中的相位;第五章:二次量子化;第六章:角动量理论;第七章:量子体系的对称性;第八章:时空反演;第九章:散射理论;第十章:相对论量子力学预修课程:大学本科物理专业课程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曾谨言.量子力学(卷Ⅱ) [M].2、余寿绵.高等量子力学[M].3、P.Roman, Advanced Quantum Theory[M].4、J.Bjorken etal.Relativistic Quantum Mechanics[M].课程编号:002课程名称:群论英文名称:Group Theory教学内容:第一章:群的基本知识10学时,第二章:群的线性表示10学时;第三章:对称群及其表示10学时;第四章:点群及其表示10学时;第五章:连续群和李代数10学时;第六章:转动群的表示论10学时;第七章:Lorentz群的表示论10学时。
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72f6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1.png)
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下简称硕士)是一种旨在培养高水平学科教学物理教育专业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学位。
本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以及实践教学,培养具备较高学术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以下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一、培养目标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的高级学科教学物理教育专业人才:1. 具备较为扎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学术素养;2. 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能够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3.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在相关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4. 具备较强的沟通、组织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培养要求1. 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学术课程。
其中包括物理学基础课程、教育学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
此外,还需要完成科研方法与科学论文写作等相关课程,以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水平。
2. 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研究生应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
3. 实践教学: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学校或研究机构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参与物理实验教学、教育实习等。
实践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实际操作和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研究生能够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能力。
4. 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需要在培养期满后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创新性的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体现研究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经学术评审合格后方可申请学位。
三、培养时间和学分要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时间为两年全日制学习。
学分要求根据具体课程设置和学校要求而定,一般为30学分以上。
其中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研究课题等。
四、质量监控和评估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将通过定期的学业考核、科研项目评估、学位论文答辩等方式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https://img.taocdn.com/s3/m/780a875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8.png)
让知识带有温度。
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物理学学科硕士讨论生培养计划学科代码:070200一、培养目标:1.仔细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物理学科上把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化的专业学问,具有从事科学讨论工作或自立担任特地技术工作的能力。
把握与物理相关学科的基础学问和专业学问,具有将物理理论基础应用于其它领域的能力。
能够在教导部门、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3.把握一门外语,能娴熟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1.理论物理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3.凝结态物理4.电磁理论与应用技术5.物理探测办法与技术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油气藏物理理论与技术三、学习年限:3年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用的讨论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果,通过后记1学分。
3.按照各培养方向的详细状况,可选修小学其它专业的硕士讨论生课程。
六、科学讨论与学位论文:执行《中国石油高校(华东)学术型硕士讨论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高校(华东)硕士讨论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2页/共2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目录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2)一、学科简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的基础学科。
通过对物质微观结构及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能进行设计、表征、分析,达到对物质基本运动规律的认识,从而实现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并利用规律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目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物理学形成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等学科方向,这些学科方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发展。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始建于1958年,1985年开始与吉林大学等学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权,2001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3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资助学科,2006年被确定为吉林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物理学一级学科2010年获硕士学位授权,2011年确定为吉林省“十二五”期间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4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高等学校“重中之重”建设学科。
物理学科在纳米功能材料、半导体光电子学及器件、凝聚态物质理论、界面物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本学科现拥有吉林省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培育)1个。
本学科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
教师队伍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白山学者”讲座教授1人。
本学科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先后有9人在国外高校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聘请中科院院士等10余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多次组织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扎实的物理学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术素养,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胜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研究、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有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从事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等领域的教学、科研或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文献,能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
4.具有实验室工作的基本技能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1.理论物理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3.原子与分子物理4.凝聚态物理5.光学6.无线电物理四、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32学分,其它必修环节4学分。
五、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
导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即应在学科前沿、科研方法、学术规范等方面教导学生;又要从思想品德、科学伦理、治学态度等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
2.指导研究生参加导师的研究项目,注重科研训练。
3.充分利用课题组集体指导的学术环境进行协同培养。
4.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实践活动。
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2.个人学习计划导师根据研究生生源特点、学科基础、职业发展方向、研究兴趣专长等因素,指导每个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补修本科阶段的相关课程等,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个人学习计划须在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完成,并提交培养单位及研究生部案。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1)教学方式:讲授式、谈话式、谈论式、实践活动式(2)考核方式: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考试科目,其中学科基础课采取闭卷形式,发展方向课可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考查可通过撰写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成绩以等级形式记录。
七、学位论文1.个人研究计划从第一学期开始,研究生与导师共同商定学习计划和论文题目,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理论课程学习、阅读文献和必要的调查研究等,在第二学期末完成个人研究计划。
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第四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
研究生做开题报告,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不少于三名。
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在理论或应用上有一定意义,且实验方案合理,实验路线可行,方能正式开展科学实验。
3.学位论文检测、评阅与答辩第五学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情况,要求学生做论文进展报告。
第六学期初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提交学校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和至少2位论文评阅人的评阅,评阅意见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在答辩前一周举行预答辩。
4.答辩资格本专业研究生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在学期间必须在省级刊物公开发表1篇与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方可获得答辩资格。
5.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由5人组成。
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答辩可通过,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八、其它必修环节1.学术活动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5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并提交学术活动记录单,计2学分。
2.文献阅读研究生要在导师指导下积极进行文献阅读,并按要求提交经典文献阅读报告和参与报告研讨,计2学分。
3.实践活动积极引导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提倡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导师签署意见。
九、本培养方案自2015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和经典文献喀兴林,《高等量子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倪光烔,陈苏卿,《高等量子力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钱诚德,《高等量子力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杨泽森,《高等量子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余寿锦,《高等量子力学》,山东科技出版社,1985.曾谨言,《量子力学》(Ⅰ、Ⅱ卷),科学出版社,2000.喀兴林,徐婉棠,《群论及其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A.W.约什,《物理学中的群论基础》,科学出版社,1982.谢希德,蒋平,《群论及其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1986.韩汝智,孙洪洲,《群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王仁卉,郭可信,《晶体学中的对称群》,科学出版社,1990.马中骐,《物理学中的群论》,科学出版社,2001.周邦融,《量子场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李正中,《固体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刘辽,《量子场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裘忠平,《现代量子场论导引》,华中大学出版社,1991.胡济民,杨伯君原子核理论(第一卷)原子能出版社,1993.胡济民,原子核理论(第二卷),原子能出版社,1996.R.H.弗伦凯尔,原子核理论原理,国防出版社,1959.徐躬耦,原子核理论核反应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高良俊,原子核反应理论(上册),原子能出版社, 1986.曾谨言,原子核结构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李荣华,《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李荣华、冯果忱编,《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余德浩,汤华中,《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科学出版社,2002.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编,《数值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冯端,金国钧著,《凝聚态物理》(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冯端,金国钧著,《凝聚态物理》(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田强,涂青云编著,《凝聚态物理学进展》,科学出版社,2011.徐慧著,《凝聚态物理专题》,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方俊鑫、陈栋,《固体物理学》(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丁大同,《固体理论讲义》,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李正中,《固体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韦丹,《固体物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 Turton. The Physics of Solids. New York: Oxford Press, 2000.黄昆,《固体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马海武. 电磁场理论.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杨儒贵, 张世昌, 金建铭等. 高等电磁理论,北京华版联图书中心,2009.傅君眉, 冯恩信. 高等电磁理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陈重, 崔正勤, 胡冰. 电磁场理论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杨志民. 现代电路理论与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孙亲锡,张新建, 李海华, 电路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颜秋容, 谭丹 ,电路理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邱关源. 现代电路理论.高教出版社,2006.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刘智恩,《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赵品,《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潘金生、仝健民,《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吴锵,《材料科学基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洪广言,《无机固体化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6.庞震,《固体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王育华,《固体化学》,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8.潘功配,《固体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万惠霖,《固体表面物理化学若干研究前沿》,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0501)一、学科简介材料物理与化学是物理、化学、材料等多种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
以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为基础,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角度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行为规律,设计和开发新材料与相关器件。
通过设计新材料和器件探索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器件间的关系,为各种高新技术材料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学校2007年获批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授予权,主要研究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发光材料、能源材料、磁学材料、电介质材料、陶瓷材料等领域先进材料的设计、合成、应用及器件研发工作。
本学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验条件先进,科研氛围浓烈,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各类省部级项目80余项,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