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观音桥商圈交通拥堵改善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观音桥商圈交通拥堵改善对策研究
张发才;李燕鸿
【摘要】文中从观音桥的区位、发展现状、交通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找出现状商圈交通存在的问题及根本原因,然后针对问题和商圈未来发展需求,从路网、轨道、公交、停车、步行五个方面提出了交通拥堵改善的思路、措施与对策.
【期刊名称】《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10)002
【总页数】3页(P18-20)
【关键词】商业中心区;交通拥堵;对策研究
【作者】张发才;李燕鸿
【作者单位】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重庆400020;四川省川交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91
观音桥商圈是重庆主城五大商圈之一,是两江新区唯一的商业中心。
随着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观音桥商圈辐射范围越来越大,吸引和集聚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现状商圈日均人流量35万人次左右,节假日及黄金周高达50~80万人次,截止2010年底,商圈已建成的商业、商务设施面积达300万m2。
观音桥商圈是主城区重要的五大商圈之一,为江北区的核心地区(图1),历来是江
北区重点发展区域,尤其是江北区“十一五”畅通工程建设以来,观音桥商圈区域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交通问题依然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1)城市功能高度集中决定了巨大的交通需求,加之过境交通对片区冲击较大,因此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突出。
观音桥商圈是主城区北部地区唯一的城市副中心,高度集中的城市功能、广阔的腹地、优良的交通区位、良好的商业氛围必然给商圈地区带来巨大的交通需求。
而观音桥商圈地处主城区北部地区与渝中、南岸等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上,过境交通流量巨大。
据统计,高峰小时商圈核心区吸引交通流总计9047 pcu/h,过境交通量达到了4893 pcu/h,占54%,超过了一半。
(2)大容量快速度的轨道交通方式缺失导致道路交通负担过重。
国内外大、特大城市商业中心的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显示:道路交通容量的有限性和交通需求总量的巨大性决定了大规模的商业中心交通通过地面交通为主的方式是无法承载整个商业中心的交通需求,商业中心必须依托集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尤其是轨道作为整个交通需求的支撑,同时在建设和管理中积极采用“公交优先”理念。
目前,观音桥地区尚没有轨道交通的支撑,“外部停车+步行”的停车模式还未形成,地面机动车交通几乎是目前商圈唯一交通方式,面对巨大的交通需求,单一的交通方式独木难支。
(3)路网结构、节点、公交、停车等诸多因素使现有通道的通行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进一步加剧了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间的矛盾。
路网结构不合理,使交通流均往主通道上汇集;节点处交通不畅,使相连路段交通流集疏散能力下降;公交站点设置不当,公交占道停车,进、出停车港缺乏有效管理,使公交站点处交织严重,拥堵不堪;停车库相互独立,未成整体,加之停车诱导系统不完善,驾驶员在区域内为寻找停车库给区域路网增加额外的交通负担。
(4)受市级层面因素影响较大,如南北向过境交通需求量随重庆市迅猛发展流量在逐年增大,不断冲击商圈区域的道路网;商圈区域的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市级层面统
筹考虑;部分拥堵节点的改善需要市级层面进行协调,如红旗河沟立交改善、李家花园隧道拓宽,均需从市级层面解决。
观音桥商圈是重庆北部片区的商业、商务中心,在区位、功能、产业、交通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特征。
这些特征与国内外其它城市商业中心特征一样,在交通上主要表现出车流、人流高度集中,核心区交通总量大、密集度高,交通堵塞和车位紧缺等问题较其它区域严重,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商业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像观音桥这种城市商业核心区,对交通系统的要求是通达性高和集散能力强,而外围区域过境交通要求快速通过。
因此,观音桥商圈交通规划的总体发展思路就是:提高整个商圈地区的交通容量和交通集散能力,使得大量人流、物流能快速、便捷的进出商圈,这就需要从道路、轨道、公交、停车、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考虑,以实现“综合解决、全面提升”观音桥商圈交通集散能力。
针对观音桥片区现状交通问题和未来发展需要,提出观音桥地区综合交通规划的具体对策措施如下(图2):
目前,观音桥商圈环道和建新南路、建新北路交通拥堵,与过境交通有较大关系。
从商圈自身发展来看,“分离过境交通、净化商圈内交通”是理想的选择。
本次观音桥道路交通规划就要充分建立商圈核心区的分流道路体系,同时到发交通道路通道要成网络体系。
在核心区道路不在于宽,而在于路网密度要高。
充分利用商圈旧城更新的机遇,在大面积更新范围,重新构建骨架道路体系,分流过境交通,加密核心区周边路网密度,形成可达性较高的路网结构。
从交通承载力角度分析,公共交通作为集约型出行方式,在人均占有道路资源方面比私人交通方式有明显优势。
但私人交通方式(尤其是私人汽车)在灵活性、舒适性方面具有优势,但对交通系统资源的占用较高。
观音桥地区处于城市中心地段,背景交通已经很大,既有交通设施难有余量支撑商务区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因此,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商圈地区,更应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支撑其发展。
对观音桥而言,需要从轨道交通和地面常规公交两方面来着手优先发展。
轨道方面,充分利用轨道大容量、速度快的优势,打造以轨道车站为主的换乘枢纽,使轨道交通成为商圈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之一;地面公交方面,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设,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减轻商圈核心区道路交通压力。
目前,观音桥商圈核心区停车位非常缺乏,造成停车难问题,车辆在道路行驶中寻找车位。
停车难问题一直各大城市中心区难以解决的问题,观音桥商圈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这一问题,一是充分利用现状停车场库,打通地下车库,归并车库出入口,整合现有资源;二是提倡“P&W”的出行方式,在商圈核心区外围地区新建
公共停车场,鼓励市民在商圈核心区外围停车,然后步行进入商圈。
观音桥商圈是集商业、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性质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区,且商圈范围在逐步向外扩展,面积越来越大,步行街也越来越长。
这些不同功能性质的客流需要在商圈内来回穿梭交流,最好的交通方式就是步行。
观音桥地区的步行系统,可以连接商圈内与商圈外的步行通道,商圈内不同片区间的联系、商圈与周边公交车站轨道车站的交通联系以及提高整个商圈的宜人空间环境都是有非常必要的。
针对观音桥现状步行情况,需要新建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空间上分离人车通行权;开辟地下人行通道,打通不同商业区域,构建商圈核心区地上地下步行网络体系,实现商圈内的不同建筑、地下通道、步行街、人行天桥、公交站点、轨道车站、停车场等交通设施一体化,方便行人在各种方式和目的地之间的来回转换。
本文着重强调对现状交通问题的深入分析,根据交通发展趋势和商圈未来发展需求,提出提高观音桥地区人和物的集散能力是根本思路,最大限度地缓解现状交通拥堵问题,从而才能支撑商圈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是本次交通拥堵改善的根本理念,将人的出行和需求摆在第一位,因此,提出将轨道交通、步行系统与道路网、
停车等并重的改善对策,既提升商圈的竞争力,又给商圈营造了舒适、宜人的环境,这将是大城市商业中心区交通拥堵改善必须贯彻的根本思路和对策。
研究方向:交通规划、道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