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01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01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与能力掌握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严重后果,萨拉热窝事件的过程,凡尔登战役,一战的灾难等基础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一战的爆发原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采用阅读资料,创设情景,组织讨论,等多种形式推动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一战的灾难是空前的,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基本人生观;通过挖掘帝国主义的本性,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性;通过讲述和讨论萨拉热窝事件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主义观点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重点:一战的影响难点:一战的原因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辩论法、图示法等结合多媒体进行。

教学过程导入:观看萨拉热窝事件的视频,欧洲的火药桶,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

板书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讲授新课:1、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引起这次大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学生阅读p131页——p132页的内容,学生回答,老师讲析一战原因:(课件辅助分析。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实力与其地位不符,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从而使矛盾激化。

(课件展示说明。

)3、为了争夺世界殖民地,各国之间的矛盾也很尖锐,英国与德国在全世界范围关系紧张。

还有一个矛盾――市场问题,各国为争夺市场也时有冲突。

法国和意大利之间因为突尼斯问题而交恶,法德之间也因普法战争成为世仇。

巴尔干问题、市场问题、争夺世界殖民地等使各国关系日趋紧张,为了达到目的,各国之间形成了利益联合体。

各自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结成盟约关系。

英、法、俄形成了协约国;德、意、奥结成了同盟国,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他们疯狂扩军备战,大战一触即发。

(展示课件说明。

)4、老师总结:没有萨拉热窝事件就没有世界大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第7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第7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工具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采用图片导入。

在1914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硝烟中放下了刺刀。

图片导入的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质疑,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中,学生明白战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破坏性,由此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新知三站旅行:第一站----萨拉热窝活动一探究萨拉热窝事件(教师投影并板书)问题设计:(1)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2)普林西普是不是做了一件好事?活动二探究一战爆发的原因(教师出示课件投影并板书)教师投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有关材料。

问题设计:(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从材料中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教师这样设计,一是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反映的数据得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二是通过材料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教师设计这两个问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

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正如列宁所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生:萨拉热窝事件。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萨拉热窝事件的经过。(放有关录象)
师:这次事件中被打死的斐迪南大公,是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他一贯 主张侵占塞尔维亚,这次访问萨拉热窝,视察军事演习,就更是一个明显的挑 衅行为,所以塞尔维亚人非常愤怒。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他。(显示 《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大公被捕》图)这是普林西普被捕时的情景,(指 图)这就是普林西普,当时他才十几岁,但出于强烈的民族情感,他刺杀了斐 迪 南 。斐 迪 南 的 死 ,实 际 上 是 对 战 争 狂 人 的 一 个 惩 罚 ,是 对 帝 国 主 义 战 争 政 策 的 一个警告。然而事件发生以后,却使那些渴望战争的帝国主义分子极为兴奋。 象 德 国 的 皇 帝 威 廉 二 世 就 说 :这 是 一 个 千 载 难 逢 的 好 机 会 。大 家 想 想 ,是 什 么 机 会啊?
生: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斗争,终于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师:对,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争夺世界霸权是导致大战的根本原因。(显 示大战示意图上部和阅读提纲此题答案)我们在大战示意图上作出标记,三国 同盟与三国协约争夺世界霸权,从而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们争夺 的焦点是在巴尔干半岛。(电脑显示《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师:巴尔干半岛本来属土耳其统治,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各族人民经过长期 斗 争 , 相 继 独 立 。 ( 电 脑 显 示 独 立 国 ) 它 们 独 立 了 ,是 不 是 就 安 全 了 呢 ? 生:不是. 师:为什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 生:因为俄国和奥匈帝国还想吞并这里, 师:对,俄国和奥匈帝国,还有欧洲列强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为什么? 生:巴尔干的地理位置重要。 师:为什么重要啊?(指图)
第1页 共11页
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讲新课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 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目标1.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根源,三国协约,三国同盟,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一战爆发前经历的长时间的矛盾冲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一战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阻碍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从而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复习导入法、图表分析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大家还记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哪些吗?这些成果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拓宽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科技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将会给人来造成更大的灾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场由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人类空前的灾难。

【展示目标】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2.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怎么样?它造成了哪些灾难?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讲授新课】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板书)1、教师简单介绍大战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和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

2、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板书)(1)斐迪南夫妇被刺(投影)“被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妇”画像及斐迪南简介。

指定一名同学复述事件的经过。

(提问)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生1:做的对,对侵略者就要这样给他点颜色看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七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萨拉热窝事件
.战争的性质
从当今世界上的局部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它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
(出示地图,讲述)当时在欧洲,很多国家之间都存在因为利益不均衡(回答)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战的过程,马恩河战役视频。

规模会战不下几十次,每次会战几乎都是一场大屠杀。

战争所带来最直接、最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似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可以总结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尽管塞尔维亚人民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响及意义,还有对它性质的分析。

我们充分认识到要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2)萨拉热窝事件的背景:
3)萨拉热窝事件
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4.7.28.奥匈—塞尔维亚;8.1德国——俄国;8.3德国——法国;8.4英国——德国;8.6奥匈——俄国;8.23日本—德国
【讲授新课】
一.相关概念解释
1.自由资本主义: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阶段,从19世纪初开始到70年代达到其发展的顶点。自由主义者在经济上主张国家不干预资本家的经济活动,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竞争迫使资本家加强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自由竞争相适应,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宣扬自由放任主义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政治上要求民主、共和,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实行自由主义改革运动 。他们要求进一步革除工场手工业时期留下的封建残余,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清道路。
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与影响
1)1914.8.24——1918.11.11.以同盟国的战败结束。
2)结果与影响
①大战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三个月,参加国家38个,15亿人口,占总人口的67%,战争中死亡900万,受伤2000多万,有1000万平民饿死,病死。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
2.能力层面: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但在批判性思维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3.素质层面: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总体积极,但对于历史事件的感情态度可能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战争题材较为敏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历史,珍视和平。
内容逻辑关系
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兴起
③萨拉热窝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兴起
③萨拉热窝事件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
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①改变了国际格局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历史文献:为学生提供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文献,如《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2)文学作品:推荐学生阅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西线无战事》、《战争与和平》等,感受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历史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纪录片,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纪录》、《历史的记忆》等,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概念、参战国家、主要战役等。
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历史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相关知识。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一战的爆发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一战的爆发教案 新人教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战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

它持续四年,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

二、课程标准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称霸世界和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一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识记一战的过程,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树立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一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图片教师:十九世纪末期,是一个让人们充满激情和幻想的世纪转折。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创新,向人类展示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人类文明如此巨大的进步却并不能消灭战争。

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在20世纪初期不可避免的又不可思议的爆发了,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场灾难空前的战争。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战争的到来。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
对战争的反思:完成《导学案》第14题
珍爱和平与生命,反对战争。
9、总结:PPT展示表格,一战主要知识点。
四、完成学案
1、完成学案余下题目
2、讲评题目
板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1、
1、战争根本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
导火线
开始标志
持续时间
主战场和战役
战争性质
8、战争影响
教学后记
教学重点
一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
对一战性质的分析
教学方法
学案教学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默写
下发默写纸,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默写,对于基础知识要掌握(约10分钟)
二 学生根据学案完成表格
战争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开始标志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持续时间
主要战场和战役
欧洲 凡尔登战役
战争结果
1918年 德国投降 同盟国
战争性质
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战争影响
空前灾难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三、分析要点
1、战争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
项目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所占位次
1
4
7、战争结果:PPT展示:思考:造成战争结束的因素:(1)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2)俄国退出战争(十月革命);(3)中国加入协约国
结果:1918年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主备人许振霞周次12 备课时间10、22 组长签字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起止年代及标志?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名称及其包括的国家?导火线是什么?战争的结果?有什么危害?了解“凡尔登绞肉机”的残酷性。

2、了解到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3、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世界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一战的影响一战的原因和评价教学内容【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及其小字注释等相关内容:1、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导火索是什么?时间?2、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分别包括哪些国家?核心各是谁?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参战国有哪些?开始、结束的时间、标志?4、凡尔登战役爆发于哪一年?伤亡如何?被称为什么?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危害是什么?【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上述问题【拓展提升】1、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会爆发吗?2、凡尔登战役说明第一次世界与以往的战争相比具有什么特性?(规模空前、伤亡空前、时间长)结局?3、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已经成为了历史。

从本课的所学及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你带来的启示?【课堂反馈】1、有人形容20世纪的巴尔干半岛就像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火星,就足以引爆整个欧洲”。

起到这种“火星”作用的历史事件是()A.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B.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2、战争是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A.斯大林格勒战役 B.索姆河战役C.滑铁卢战役 D.凡尔登战役3、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A.资产阶级革命 B.民族独立战争C.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D.反法西斯战争5、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大致时间在()A.19世纪初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中期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是()A.1914—1917年B.1914—1919年C.1914—1918年D.1912—1918年7、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萨拉热窝事件B.德、意、英卷入战争C.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D.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8、一战中先属于同盟国,后为自身利益加入协约国的是()A.意大利B.英国C.美国D.日本9、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一组是()①凡尔登战役②萨拉热窝事件③美国参战④德国投降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次大战,从1914年开始到1918年结束,持续了4年零3个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课标精解】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

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

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验证,可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

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一方面对战争史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多满足于感官需求,缺乏层次的理性思考;另一方面已具备了基本的学史方法和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初步掌握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但看问题不全面、挖掘历史现实意义尚有欠缺,个别学生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

初中学生的认知、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的体验,且对其成长至关重要。

所以,基于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灾难性,体会和平的宝贵,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判断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能力,学会抓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②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③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长时间矛盾与冲突酝酿的必然结果,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②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二、教学思路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处理方法:①播放视频:《一战实录——无尽的战祸》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对一战战祸有直观认识。

②出示一战世界形势图和一战简况表格,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处理方法:①出示《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和德国外长皮洛夫、列宁的引文,揭示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

②引导学生从一战的原因、参战国和过程中提炼关键词,连词成句,理解一战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循环播放图片——一战世界形势图、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的使用、凡尔登战场的惨状等,配以《征服死亡》雄浑悲壮的背景音乐,滚动字幕“有这样一场战争,历时四年,波及五大洲30多个国家,各种新式武器投入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营造凝重的历史氛围,导入新课。

一、城头变幻大王旗——一战前的角逐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美215①、1870年英国工业产量居首位的原因是什么?②、1913年美德后来居上的原因是什么?③、1913年的工业产量和殖民地面积对比说明什么问题?通过本环节让学生了到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教学设计5: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5: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美国内战课型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世界历史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转变为动态的研究者;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的核心要素,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知识,培养他们掌握知识的能力。

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材料加工、启发引导、师生探究式讨论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积极性,通过教师探究式的“教”,引导学生探究式的“学”,从而实现“史为今用”的最高历史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一战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产生的影响.能运用历史地图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地图简要介绍三条战线的地理位置及交战国家.能列举出一战中所经历过的几次重大战役.知道促使战争形势发生转折性的战役的名称.(2)分析一战背景.原因、性质、结局,清楚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

分析各国间矛盾中的三对主要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是最为主要矛盾.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辩论分析一战的起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阅读教材、观察图片,概括归纳知识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让学生收集有关一战的文学艺术作品,并组织交流,使学生学会从文学作品中去感知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播放凡尔登战役的视频呈现出战争的残酷性,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战争?人类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惨剧重演?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即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两大军事对抗的形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分割世界.为此各国展开了长期的斗争.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从战争全局来看,无论是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酝酿的过程都能够说明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其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它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版(优秀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版(优秀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课程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课文和史料,自主讨论与分析,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将历史知识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和评价。

教具: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用课件展示几张关于战争的图片,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最容易让你想到的是什么?将图片内容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去走近一战,关注一战。

二、新课。

1、引导学生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为瓜分世界的首次大屠杀,共有38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那么,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课件展示: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请问:你知道欧洲是怎样变成一只“火药桶”的?这将它点燃的“一粒火星”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得出结论: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学生说到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后,请学生介绍萨拉热窝事件,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介绍萨拉热窝事件的有关内容,充分理解它的导火线作用。

课件展示:关于萨拉热窝事件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2、教师小结: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十分迅猛,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主要有美、德、英、法、日、俄等。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版)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版)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2年12月4日上午第2节授课地点: 901班授课教师:陈志平教材分析:20世纪,工业文明将世界各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20世纪爆发的世界大战给出在工业文明的人们敲响警钟,引发了世界革命。

这是资本主义列强之间为抢占殖民地、重新瓜分殖民地所导致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世界战争史的重要城部分,因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导火线、经过、战争的影响、性质、凡尔登战役能力目标: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过程和战争性质的讲解和分析,做到学生初步认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战争的学习,达到学生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的本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到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掠夺性,战争的残酷性,培养学生人文主义情怀和热爱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影响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三对资本主义国家矛盾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教学课件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授、讨论、分析等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视频导入效果预测:激发兴趣,引起联想,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三对资本主义国家矛盾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争夺目标:殖民地、霸权3、战争的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4、三对矛盾:(1)、法德:欧陆霸权(2)、俄奥:巴尔干半岛(3)、英德:殖民霸权、海上霸权二、两大军事集团三、一次大战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交战双方:协约国——同盟国——3、著名战役:凡尔登战役三、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对矛盾——两大军事集团——一战爆发——影响四、知识反馈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英德两国矛盾不可调和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市场 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性质是()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文艺组织 D军事组织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最初的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一方的国家是()A 英国B 德国C 法国D 意大利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双方争夺最激烈的是()A欧洲战场 B太平洋战场 C非洲战场 D亚洲战场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写了一篇习作,其中共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九年级】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九年级】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九年级】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九年级】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目标
1.知识要点:通过研究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历史事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长期矛盾和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分析历史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2.能力要求: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探讨战争给人类发展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了解具体史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爱好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二、本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边联盟和三边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三、 [新教学]
【导入新】请大家阅读导入部分,提问引起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和德国,垄断,信托。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在第二次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即帝国主义的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后来的国家(德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
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法、俄。

(二)战争的爆发
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

导火索:萨拉热窝的暗杀。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三)空前灾难
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绞肉机”欧洲战场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

1918年11月,德国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萨拉热窝事件;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萨拉热窝事件作为突发事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多视角地观察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说说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归纳和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互动访谈,引导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

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通过体验式教学,引导理解战争形势走向,体会战争决策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战争资料片,对战争的灾难性进行情境体验,激发对和平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

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使学生牢固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引导评价”的方式来教学。

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要采用“课前预习——课上思考——合作交流——总结提升”的方式来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这是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的话,那么,最终是什么事情成为“那粒火星”呢?在这次战争中曾爆发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战役?又给人类带了什么样的灾难呢?让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教师:为学生展示《一战前巴尔干半岛形势图》,请学生讲述同盟国和协约国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的争夺情况学生:结合图文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指出:巴尔干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以及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成为一点即燃的“火药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页 共12页
防东,速战计划落了空。)
师: (回到示意图,显示 1915 年)1915 年,战局的重心转移到东线,经过 一 年 的 厮 杀 ,东 线 也 进 入 了 相 持 阶 段 。到 了 1916 年 ,战 局 的 重 心 又 转 移 到 西 线 。 双 方 都 认 为 这 一 年 是 最 关 键 的 一 年 ,都 想 在 这 一 年 里 彻 底 打 败 对 方 。因 此 这 一 年 里又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战役,这就是凡尔登战役和索母河战役(示意图显示 1916 年的战役)先看凡尔登战役(显示西线形势图)德国想集中兵力于西线, 先打败法国,结束西线战争 ,于是向凡尔登发起进攻。这就是凡尔登战役。为什 么选择进攻凡尔登呢?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师: 在开始讲课前,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你们知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时候出
现的?据考古学家证实至少一万多年前,人类就已有了战争。关于战争的最早记 载是公元前 2800 年,从那一年开始到今天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有人做过统计,发 现没有战争记载的竟然只有一年,但是 1914 年以前的战争都是局部的、区域性 的,而 1914 年爆发的则是一场灾难空前的世界性的大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历史组 何斌
教学设计说明: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爆 发 是 帝 国 主 义 两 大 军 事 集 团 相 互 争 夺 ,疯 狂 扩 军 备 战 的 结 果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是 一 场 非 正 义 的 掠 夺 战 争 , 战 争 给 垄 断 资 本 家 带来巨大的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了巨大损失, 这 场 大 战 是 一 场 罪 恶 的 战 争 。这 节 课 的 多 媒 体 资 源 丰 富 ,我 在 制 作 课 件 时 应 用了图片,地图,图表,录象等资源,力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通 过 对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原 因 、经 过 、结 果 、性 质 的 分 析 ,以 问 题 带 动 学 生 积 极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生:凡尔登是法国著名要塞,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中枢。如果凡 尔登失守,法国将受到沉重打击。
师:对的,由于凡尔登的地理位置重要,所以德军向凡尔登发起猛烈进攻。 对于凡尔登战役,我们也用四句顺口溜来小结。(显示,学生朗读:凡尔登、 巴黎东,二月德军攻势猛;七十万人如绞肉,三百天后法英胜。)
师:当凡尔登战役打的正激烈时,英法联军为了减轻凡尔登的压力,1916 年 7 月 1 日 ,向 德 军 索 母 河 阵 地 发 起 大 举 进 攻 。( 显 示 西 线 形 势 图 ) 这 就 是 索 母 河 战役。进攻开始后,英军集中兵力在 40 公里宽的战线上血战了 17 天,但最英勇 的部队也只前进了 4 公里,而且伤亡惨重。9 月 15 日,英军总司令海格将军终于 决定亮出秘密武器,是什么呢?
师:在 1916 年的战斗中,双方除了坦克,还使用了不少新式武器:飞艇、飞机 和远程大炮等,狭小的战场,几乎成了新式武器的试验场。双方的伤亡也就可 想而知。经过几年的战争,双方伤亡近 300 万人。而德军没能攻下凡尔登,英 法 联 军 也 没 能 突 破 德 军 的 索 姆 河 防 线 ,双 方 寄 予 了 厚 望 的 1916 年 就 这 样 毫 无 结 果地 过去 了。时间 进 入了 1917 年 ,有 趣 的是 ,这 一年 里倒 是 发生 了两 件对 大战 的结束起了重要影响的大事,是什么呢?
第5页 共12页
师:对,那么形成几条战线呢?
生:形成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南线。
师:三条战线中比较重要的是西线和东线,最关键的是西线,比如大战开始 后的三大战役都发生在西线。那么是哪三大战役呢:下面我们来看马恩河战役,这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第一次大决战。那么 战前德国是怎样计划的呢?
师: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分别是指哪些国家? (学生齐答。)
师:为什么说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呢? 生: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都在准备打仗,疯狂地扩军备 战,世界大战的爆发,已是不可避免。 师: 对的。1914 年夏天,一场战争的大火终于从欧洲烧起来了.这就是人类 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讲授新课) 师:(电脑显示阅读提纲)这节课我们这样来学习,同学们先阅读课本大字 部分,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提纲”中提出的问题,本课的重点是引燃大战的导 火线和西线上的三大战役,难点是大战的性质。下面就请大家看书。(学生进 行阅读)
生:速战速决
师:对,德国因兵力物资都比不上协约国,所以准备打“闪击战”,它计划先 把兵力集中到西线,4 至 6 个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集中兵力到东线,在三个 星期 内打 败俄 国,结 束战 争。因此 ,德 国 皇帝 威廉 二世 在给 士 兵们 送行 时说 :叶 落之前你们就会返回故乡。也就是说到了秋天,战争就会结束的。但他是过高 的估计了德国。战役开始后,两军在马恩河流域长达 200 公里的战线上投入了 一 百 五 十 二 万 兵 力 ,经 过 四 天 四 夜 的 激 战 ,9 月 5 日 至 9 月 10 日 , 德 军 伤 亡 20 万人,被迫后退。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了。同时,东线的战斗也对德军不 利,俄军边动员边投入战争,(示意图显示)这就迫使德国不得不从西线抽调 兵力来东线作战。而东线德军也未能达到迫使俄国投降的目的,东线的威胁也 未 能 解 除 ,德 国 的 计 划 再 次 落 空 。对 于 1914 年 的 战 斗 ,我 们 用 四 句 顺 口 溜 来 小 结,(电脑显示,学生朗读:巴黎北部马恩河,首次会战兵力多;德军攻西又
第1页 共12页
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讲新课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 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 平衡,后起的经济发展快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两大敌对 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三 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
生:坦克(显示英军坦克图)
第7页 共12页
师:图上的坦克看起来不大,可实际上它很大,它长 8.1 米、宽 4.1 米、高 2.5 米,当这个钢铁的庞然大物出现在战场上时,它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德 军 吓 的 目 瞪 口 呆 。 有 趣 的 是 ,有 一 辆 坦 克 单 枪 匹 马 占 领 了 一 个 村 庄 ,还 有 一 辆 坦 克俘虏了一个战壕里 300 多名德国士兵。不到半天,英军前进了 5 公里,而且伤 亡只有以前的 5%,索母河战役中坦克首次显示了它强大的威力。坦克集中了矛 与 盾 的 特 点 ,它 是 人 类 制 造 的 第 一 种 既 能 进 攻 ,又 能 防 御 的 武 器 。先 进 的 武 器 对 战 争 的 胜 负 起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而 现 代 战 争 中 ,这 种 作 用 会 越 来 越 明 显 。 对 于 索母 河战 役的 情况 ,我们 用下 面这 首顺 口 溜来 说明(显 示顺 口 溜:索母 河 ,索 命 河,英法联合攻德国,飞机、毒气已见贯,“战斗大象”叫坦克,德军伤亡六 十 万 , 英 法 损 失 同 样 多 。 学 生 朗 读 后 ,屏 幕 回 到 示 意 图 )
生: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斗争,终于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师:对,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争夺世界霸权是导致大战的根本原因。(显 示大战示意图上部和阅读提纲此题答案)我们在大战示意图上作出标记,三国 同盟与三国协约争夺世界霸权,从而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们争夺 的焦点是在巴尔干半岛。(电脑显示《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师:巴尔干半岛本来属土耳其统治,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各族人民经过长期 斗 争 , 相 继 独 立 。 ( 电 脑 显 示 独 立 国 ) 它 们 独 立 了 ,是 不 是 就 安 全 了 呢 ? 生:不是. 师:为什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 生:因为俄国和奥匈帝国还想吞并这里, 师:对,俄国和奥匈帝国,还有欧洲列强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为什么? 生:巴尔干的地理位置重要。 师:为什么重要啊?(指图)
第3页 共12页
生:处在欧洲通往亚洲的通道上
师:对了,巴尔干半岛处在欧洲通往亚洲的交通要道上。这种重要的地理位 置 , 使 得 巴 尔 干 今 天 仍 是 一 个 热 点 地 区 ,大 家 平 时 看 新 闻 就 知 道 ,巴 尔 干 地 区 发 生 什 么 事 ,欧 洲 各 国 都 非 常 关 注 ,象 波 黑 局 势 一 紧 张 ,欧 洲 各 国 也 紧 张 ,联 合 国 维 和 部 队 也 马 上 赶 来 了 .那 么 由 于 这 种 重 要 的 地 理 位 置 ,欧 洲 列 强 都 想 控 制 这 个 地 区,尤其是奥匈帝国和俄国。当时,有人把巴尔干比喻成一块“肥肉”,大家都 来 抢 .比 喻 成 一 触 即 发 的 “ 火 药 桶 ” ,自 然 一 战 的 战 火 也 就 是 从 这 个 “ 火 药 桶 ” 烧起来的。那么引燃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呢?
生:萨拉热窝事件。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萨拉热窝事件的经过。(放有关录象)
师:这次事件中被打死的斐迪南大公,是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他一贯 主张侵占塞尔维亚,这次访问萨拉热窝,视察军事演习,就更是一个明显的挑 衅行为,所以塞尔维亚人非常愤怒。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他。(显示 《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大公被捕》图)这是普林西普被捕时的情景,(指 图)这就是普林西普,当时他才十几岁,但出于强烈的民族情感,他刺杀了斐 迪 南 。斐 迪 南 的 死 ,实 际 上 是 对 战 争 狂 人 的 一 个 惩 罚 ,是 对 帝 国 主 义 战 争 政 策 的 一个警告。然而事件发生以后,却使那些渴望战争的帝国主义分子极为兴奋。 象 德 国 的 皇 帝 威 廉 二 世 就 说 :这 是 一 个 千 载 难 逢 的 好 机 会 。大 家 想 想 ,是 什 么 机 会啊?
第4页 共12页
生:战争的机会 师:,是挑起战争的机会。事件发生的一个月后,大战就爆发了。下面我们 再来看交战的双方。大战爆发后,交战的双方是哪几个国家呢? 生:交战的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国、法国 和俄国 师:对的。那么意大利呢? 生:意大利见风使舵,参加了协约国 师:对,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1915 年参加了协约国方面作战。除了欧洲本 土 ,战 争 还 波 及 到 各 国 的 殖 民 地 。 在 亚 洲 , 日 本 也 参 战 了 ,日 本 为 了 抢 占 德 国 在 中 国 和 太 平 洋 地 区 的 殖 民 地 和 势 力 范 围 ,1914 年 8 月 23 日 对 德 宣 战 。1917 年 中 国 北 洋 军 阀 政 府 也 跟 随 日 本 参 战 。随 着 战 争 的 扩 大 ,越 来 越 多 的 国 家 和 地 区 卷 入 了 大 战 。当 然 大 战 的 主 战 场 在 欧 洲 ,下 面 我 们 从 图 上 来 认 识 一 下 交 战 各 国 的 地 理 位 置 .( 电 脑 显 示《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形 势 图 》)( 指 图 ,让 学 生 说 出 一 个 个 国 名 : 协约国的英国、法国、意大利、塞尔维亚、俄国;同盟国的德国、奥匈)双方 的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呢?请一位同学来分析一下。 生:同盟国被协约国包围 师:德国和奥匈帝国正好处在中欧,被协约国包围了。那么是几面包围啊? 生:西、东、南三面包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