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省三重教育高考语文联考试卷(5月份)

合集下载

2025届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0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当你阅读或写作时,你是否听到了自己脑海中的朗读声? 绝大部分人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

这种“脑海中的声音”时刻陪伴着我们,偶尔还会转化为语言,令我们脱口而出。

这是为什么呢?在英国《卫报》的帮助下,我们把超过1500人作为样本,询问他们在阅读时是否在脑海中听见小说角色的声音,大约五分之四的人承认听见了声音。

七分之一的人说,那些声音和人真实说话的声音一样生动。

一些读者说,他们很早就会主动地为角色创建声音:“通常在故事早期,我的大脑就会为我感觉会大声说话的角色寻找一个声音。

”对于其他人来说,没有听见“声音”就意味着这本书不适合他们:“我总是听见书中角色的声音,如果我听不见的话,通常是因为我对那本书不感兴趣。

”成年人会听见虚拟角色的声音,这同样也适用于我10岁的儿子。

小说家运用两种主要方法来描绘故事中角色说的话。

他们把角色说的话完全表达出来,通常以引号为标志----这被称为直接引语。

或者他们可以间接地表达,即所谓间接引语。

心理学表明,直接引语通常比间接引语更生动。

斯坦福大学的伊丽莎白·韦德要求参与者汇报一段别人进行的对话,并要求他们要么把它描述得有趣,要么只是信息准确。

当参与者试图增加趣味性,而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时,则更有可能选择直接引语作为其描述方法。

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了“人们在阅读这两种引语的时候,大脑中会发生些什么”的疑问。

研究发现,参与者在听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大脑被激活的区域不同。

具体来说,听直接引语使右听觉皮层区域有更强烈的激活反应,而众所周知右听觉皮层对处理声音至关重要。

两种引语不会以相同的程度呈现被描绘的语言,直接引语比间接引语给人的体验更生动,因为它激活了体现声音特性的大脑区域。

山西省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联考试题

山西省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联考试题

山西省2024~2024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试卷语文考生留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晰。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侧重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呼喊》作品集中收录的《孔乙己》《药》《明天川风波》《家乡》《社戏》等篇目,塑造了多位儿童形象,且始终将家庭作为儿童成长叙事的发生装置。

《药》中的少年小栓的病亡缘由不行解除家庭中父辈母辈的愚昧因素。

尤其是《家乡》和《社戏》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叙事范式,更供应了家庭生活如何构成儿童成长的发生装置的典范。

《家乡》《社戏》中的小闻土、窗儿、水生、双喜、阿发等儿童形象因成长于重视人情物理的乡土中国农夫家庭,与少爷“我”非但没有阶级隔阂,反而以自然之子的淳朴天性接纳了少爷“我”。

但是,《呼喊》中的儿童终归成长于近现代之交的中国社会,他们成长的过程既是告辞儿童自然天性的过程,也是重复他们父辈活法的过程——或如中年闰土一般变成“木偶人”,或如中年“我”一般变成漂泊者,进而形成“两端”——儿童的自然性与成人的社会性"相互比照"的故事结构。

《呼喊》作品集之后,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落潮,鲁迅的“立人”观念处于冲突的摇摆状态,鲁迅的儿童成长观念也同步地增加了晦暗的一面。

《彷徨》作品集中的《华蜜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孤独者》等篇目中的儿童形象,不仅失去了《家乡》《社戏》中的符合儿童自然天性的家庭生活,而且呈现出成人的社会性。

三重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三重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三重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宋词是词艺术的发展高峰。

《中国文学史》指出:“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而词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

”同时,宋代唱词业十分发达,唱词表演和消费广泛存在于茶馆、酒肆、勾栏瓦肆等商业性场所,职业唱词人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很广。

宋代文人词的发展既是一个“诗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雅化”的过程。

宋代文人常将诗的创作规范嫁接到词的创作之中,从而实现词的“诗化”。

同时,又往往用作诗的话语体系来作词,从而实现词的“雅化”。

不过,这些文人词一般并不适合民间演唱,尤其不适合商业演出。

就美学产业而言,一首词在市场上要获得听众认可,必须反映主要目标受众——市民阶层的自身生活,体现市民阶层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追求。

一般文人词由于不适合商业演出、不具商品属性,被排斥在美学产业之外,而不讲究措辞雅致和结构精妙,但贴近市民生活、俚俗风趣、追求柔美听觉效果的词作反而能够在市场上广泛流行。

不过,并非所有宋代文人皆抛弃了词本身“俗”的底色,例如欧阳修、周邦彦等的一些词作。

这些词作无论在创作时是否以商业演出为目的,从传播路径来看,演唱这些词主要是唱词业的商业行为,因而这些词具有了商品属性。

(摘编自尚光一《美学产业视域中的宋代文学审美俗趣》)材料二:根据综合排行榜,名列榜首的辛弃疾等十大词人存词数量名次居于10名之内的有4人,另柳永、欧阳修的存词数量名次分别为第14位与第12位,与其最终名次(地位)基本接近。

只有秦观、姜夔、李清照3人的存词数量名次与其最终名次(地位)相距甚远。

这表明,词人的地位、影响与其词作的数量虽然并不完全成正比,但也有较大的关系。

杰出的大词人,要求有相当的作品数量。

存词过少,难以呈现丰富博大的艺术境界,其历史地位就不可能太高。

十大词人中,存词最少的李清照也有50余首,且多是“精品”佳作。

2023山西高考语文卷子

2023山西高考语文卷子

选择题:1. 下列哪本书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a) 《1984》b) 《红楼梦》c) 《百年孤独》d) 《平凡的世界》e) 《挪威的森林》2. 以下哪位作家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人物?a) 曹雪芹b) 威廉·福克纳c) 弗朗茨·卡夫卡d) 乔治·奥威尔e) 阿尔贝·加缪3. 以下哪本书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a) 《百年孤独》b) 《格列佛游记》c) 《野性的呼唤》d) 《局外人》e) 《荒原狼》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的是:a) 喜欢你的笑容,就像阳光洒在我的心上。

b) 她的眼睛像两颗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c) 那个学生真是个大书虫。

d) 理想就像远方的北极星,指引着我的前进方向。

e) 这个问题简单得像2加2等于4一样。

5. 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角色?a) 林黛玉b) 西门庆c) 曹操d) 苏东坡e) 孙悟空填空题:1.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______之一,以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被誉为经典之作。

2. 诗是一种以______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注重修辞手法和韵律的运用。

3. 小说是一种通过_____的叙述方式来展现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社会思考的文学体裁。

4. 中国作家鲁迅以其______的笔触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5. 《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述主人公______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社会的残酷。

山西高考语文2023试卷

山西高考语文2023试卷

山西高考语文2023试卷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震撼功亏一匮珠联璧合亭亭如盖B. 挟持风靡一时斧底游鱼韦编三绝C. 恪守通霄做梦心猿意马蓬生麻中D. 惦记混水摸鱼豁然开朗鸿鹄之志【答案】D【解析】A项,功亏一篑;B项,斧殆游鱼;C项,通宵做梦。

所以选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们已经渐渐步入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的轨道,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搞不好我们多年奋斗的成果会毁于一旦。

B. 在新兴经济体增速减缓、通胀压力持续高企、债务风险不断抬升的情况下,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致力于提振国内需求。

C. 在革命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红军战士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打击敌人,解放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

D. 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因为年久失修而坍塌拆除,让人痛心,应高度重视历史建筑的修复和保护。

【答案】B【解析】A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应在“轨道”后面加上“的趋向”,并在“加以”前面加上“应及时采取”。

C项主客体颠倒。

应为“使中国人民”。

D 项语序不当,“年久失修而坍塌拆除”应改为“因年久失修而坍塌,被拆除”。

所以选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B.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C. 他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很出色,把角色刻画得惟妙惟肖。

D. 他毕业分配到工厂后,能俯首帖耳地甘当老黄牛,刻苦学习技术,成了部门的行家里手。

【答案】C【解析】A项,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形容商品。

B项,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和“老友”矛盾。

D项,俯首帖耳:形容低着头,垂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从。

含有贬义。

和语境不合。

所以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法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李清照低头倾听,她听见江水在唱着一首歌,一首飘忽在眼前这片古战场的空旷与荒凉中的挽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分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分虞兮奈若何。”霸王的血在乌江翻卷、吟唱,一直吟唱了一千年。临江而立,已经没有人能体味这首英雄末路的悲凉之歌,唯有她能够听懂。
意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群落式的有机组合,其间有隐约相连的情志脉络,这是文学文本的第二个层次,可称之为意脉。其特点为:第一,意脉以情志深化表层的意象;第二,在形态和性质上对表层的整体意象加以同化;第三,意脉所遵循的不是实用理性逻辑,而是超越实用理性的情感逻辑。这在中国古典诗话叫做“无理而妙”,其具体表现为情感的朦胧性,不遵循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排中律,情感的主观独特性更使它超越充足理由律:情感强烈时,往往是无缘故的。情感逻辑有时还以片面性与辩证法的全面性相对立:不管是爱是恨,都是非理性和片面的。遵循逻辑规律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实用理性准则是唯一的;而超越逻辑规律则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情感的可能性是无限的。第四,在具体的作品中,不管是小型的绝句,还是大型的长篇小说,意脉都以“变”和“动”为特点。在长篇小说中,事变前后大起大落的精神曲折和变异,乃是意脉的精彩所在。在绝句中,最动人处往往就是意脉的瞬间转换。意脉是潜在的,可意会而难言传。要把这种意味传达出来,需要具体分析具有原创性的话语。
保证审美价值最大限度升值的是文学的规范形式,这是文学文本结构的第三层次。深层的规范形式对于文学文本解读学极其关键,但学术界大都囿于黑格尔的“内容决定形式”说,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除在学术视野外。历代美学家出于哲学思维的惯性,总在主观和客观里兜圈子。睿智者如朱光潜、李泽厚、高尔泰等,都未能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未能意识到主观情感特征和客观对象特征的猝然遇合只是胚胎,没有形式就不能化胎成形,更不能达到审美的艺术层次。未经形式规范的情感,哪怕是真情实感,也可能是“死胎”。作家的观察、想象、感受及语言表达,都要受到特殊形式感的制约和分化,主观和客观并非直接发生关系,而是同时与形式发生关系。只有当形式、情感和对象统一为有机结构后才具备形象的功能。

2023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政治与经济密不可分,“经济”一词本意就是经世济民。

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着眼于安邦定国,以“民生”为核心,以富民、养民为基础。

《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就是对民本经济观的经典记载和阐述。

"富民"是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几乎各流派的学说对其都有体现。

儒家学派开创者孔子就提出养民、富民、教民之说,富民就是要轻徭薄赋、藏富于民。

因此,他力劝鲁哀公不要与民争利,提出“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重要思想。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富民思想,提出让老百姓治“恒产"。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治"恒产”就是强调富民要强化产权制度保障。

道家学派也高度重视富民,反对扰民争利。

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以百姓心为心”“我无事而民自富”,强调体恤百姓,与民休养生息。

这些论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的基本理念,即要以民为本,让百姓过上富足生活,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养民”是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在抵御自然灾害、抗灾救荒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古代中国,水、旱、风雾雹霜、厉(瘟疫)、虫被称为“五害”。

帮助老百姓抵御“五害”,使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是官府的重要职责。

《管子》提出:“故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绝密★启用前(新高考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ChatGPT自发布以来,赢得了业界青睐并引发了全球热议。

作为人类科技史上消费者增长最快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ChatGPT得益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

自然语言处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指利用人类交流所使用的语码与机器语码进行交互的技术,通过人为对机器语码的处理和深度训练,使得机器产生的自然语言可读并被人类理解和接受。

人类语码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人们思考、理解和表达的关键手段。

人类语码的独特性在于复杂性和多样性,正是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自然语言处理提供了坚实的解释和认知依据。

②人类语码为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在交往过程中,人们会通过识别话语者的语音,对对方的情感状态进行判断,从而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

语音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首要任务,通过语音信号处理和模式匹配识别,可以让机器自动识别并翻译为人类可以理解的语码,将语音转为文字从而应用于场景沟通。

随着人工智能进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对自然语言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它们能够具有感知人类情感、意图的能力。

人类语码中的情感表达功能,可以为`自然语言处理的语音情感识别提供支撑。

这主要是对说话人的声学特征和韵律特征进行分析,提取独立说话人的语音特征和非独立说话人的语音特征,从而将富有表现力的情感加入传统的语音合成技术。

语音情感识别技术集成到语音对话系统中,使计算机能够更加自然、和谐地实现人机对话和交流。

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山西

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山西

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山西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切蹉编纂归谬法戛然而止B. 熟稔驯熟烩海椒文过饰非C. 阑干废墟橘子洲风华正茂D. 付梓洞庭整训人美轮美奂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 1978年,中科院研究所摹拟天然结构,设计并研制成了具有交叉网络核结构的碳60分子。

C. “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

”李陵于边塞寄出的那一封封家书,天地为之动容,生灵为之感动,君王为之动心。

D. 从屈原在山林高唱“采芳泽兮正体以娱年”,到李商隐在朝堂感慨“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诗人们的一曲曲清歌流韵里,凝聚着他们各自的人生理想。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宠命优渥,岂意于汝有反天之咎欤!渥:浓厚B. 若乃名高一时,才盖天下。

盖:覆盖C. 虽幅巾未变,而冠盖随多。

盖:车盖D.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暴:同“曝”,晒。

4.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对于千年琵琶来说,描写的这船只是实写,但从《琵琶行》一诗来说,这船只却又是虚写。

B.“映阶碧草自留色“,那空荡荡的门前,那初春的草地野花,逐渐失去春色,经不起细雨飘零了。

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和一支生花的笔,都可以得到最美的景致。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最美逆行者”们义无反顾、奔赴战场。

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B.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本纪”是全书的提纲,“世家”是对帝王的传记,“列传”则是对一般社会成员的传记。

山西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

山西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

山西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斑驳黯然失色披星戴月卓而不群B. 颓废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蓬荜生辉C. 寒喧孤注一掷目不暇接明察秋毫D. 坐阵一脉相承老马识图美轮美奂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春节期间,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要注意防范诺如病毒的感染。

B. 针对近期的食品安全事件,相关部门已开展整顿和专项检查工作。

C. 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根据同名小品改编而来,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之余体会到了深沉的母爱。

D. 在寒食节当天,人们会禁止烟火,只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A.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B.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是汉民族文学的珍贵遗产,它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C.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D.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是:A. 沛公居山东时(山:山岭)B. 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C. 以径遂不敢复言(径:直接)D. 使工以药淬之(工:工人)5、下列文言文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沛公安在。

③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④仰观宇宙之大。

⑤是以见放。

⑥今臣亡国贱俘。

⑦既自以心为形役。

⑧农人告余以春及。

⑨乐夫天命复奚疑。

⑩会桃花之芳园。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⑧⑩B. 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⑩C. ①③/②⑥/④⑤⑦/⑧⑨⑩D. ①③/②⑥/④⑤⑦/⑧⑨⑩6、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雨打梨花深闭门”,“何不食肉糜?”发自肺腑,意味深长。

2023届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如今已稳居世界第一,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都远远多于世界其他国家。

但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我国工程教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同时,日益突出的“工科理科化”现象也引起科技界和产业界有识之士的高度警觉。

所谓“工科理科化”,是指工科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方式向理科靠拢,甚至完全向理科看齐。

其典型特征,是用理论科学的方法解决工程问题,重视论文发表,忽视实践创新。

“工科理科化”倾向正在对有关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造成严重影响:在高教领域,教师宁愿或不得已在黑板上教修机器、教盖房子,也不愿或无法下车间、下工地去解决工程中的真问题;学生解决了生产线上的关键工艺问题,却经常因为没有发表顶刊论文,而不得不面对毕业评优时的窘境;在产业领域,大量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面对一些要害环节的“卡脖子”现象,企业往往无计可施。

当下,“工科理科化”问题在本科教育中最为严重,研究生教育次之,其潜在影响还渗透到高职、中小学教育中。

表现为本科生实践机会少、时间短、训练强度低,实践多停留在企业参观层面;专业型硕士培养走的依旧是学术型硕士培养的老路,缺少产业支撑;高职教师的操作技能达不到社会期待水平,一些高职俨然变成本科的“缩小版”;中小学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缺少对学生认识社会、动手实操、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能力和精神的培养。

未来工程师的培养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

一些企业家在媒体上公开指出,高校无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与此同时,“逃离工科”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三5月份联考语文(B)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南京大学副教授胡小武在调查中发现,年轻一代,包括90后,特别是00后,普遍懒于、疏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成互动和交往,有的甚至干脆“退图”,与亲戚断绝关系。

他将这类现象统称为“断亲”。

近年来围绕年轻一代的话题层出不穷。

从“90后、00后整顿职场”到“脱下孔乙已的长衫”,从“赛博朋克风”火遍朋友圈到大学生和小白领热捧“特种兵式旅游”,这些源自年轻一代的话题屡屡突破圈层,受到全社会关注。

从这个角度看,当下爆火的“断亲”现象并非孤例,其反映的,是随着年轻一代大规模踏入社会所带来的新鲜感和冲击感。

“断亲”就是年轻一代表达自我的方式之一,而这种方式,对社会固有的生活形态和思维习惯造成冲击。

这或许是“断亲”被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

传统社会是以亲缘为纽带的人情社会,维系亲情和人情被认为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必修课。

从前的人重感情固然是一方面,但人情之于资源交换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南京大学教授翟学伟就在《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一书中指出:人情关系是一种交换行为,情感越稳定,关系就越稳定,就越有助于实现利益最大化。

因此,当我们回望传统社会时,不应仅仅看到田园牧歌式的脉脉亲情,还应该看到隐藏在亲情背后的关于复杂关系的计算。

只是随着时代演进,人们获取资源的方式越来越不依靠亲缘。

这在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尤为明显。

对远离家乡前来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才能、学历、性格、态度……恐怕都比远方“有什么亲成”更被看重。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浩瀚的海洋,拥有数不胜数的宝藏,驱动着人类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深邃的海底世界更是充满了神秘与未知。

15世纪,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们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人类探索海洋的大幕,也由此影响了之后数百年的世界格局。

如今,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大国关注乃至争夺的焦点,而从大洋表面深入到海底,成为关注与竞争的新特征、新趋势。

如果问深海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黑,一片漆里,我们坐进一个深潜器,潜到海里去,在进入水层的时候,会发现上面是有光的,下面就逐渐暗下来,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整个就黑了。

在不到200米深的地方,基本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全靠深潜器的灯光照亮。

直到今天,人类对深海的了解也十分有限。

以前都以为“泥牛入海无消息”,什么东西到海洋就是终点。

人类到了20世纪末期才明白海底是漏的。

海底有东西下去,有东西上来,这是人类从前不认识的一个地方。

“深部生物圈”的科学发现、揭开了黑暗世界的神秘面纱。

虽然科学界对于深海海底来自地球内部核裂变产生能量的过程十分陌生,更不清楚这类过程在人类社会里的应用前景,但是,对深海的探索和发现逐渐打开了人类的视野,不断改变着我们对海洋的认知,围绕海洋资源利用形成的经济模式更是不断拓展、深化。

究竟还有多少未知的宝藏深藏在大洋之中?为什么说深海产业既有巨大的潜力,又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现在海洋四大支柱产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中,海洋油气业是居第一位的,这就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一个巨大的变化。

世界上的原油、天然气,差不多1/3是来自海底的,所以差不多一半的海洋经济都跟石油、天然气有关1947年人类开始在海里勘探石油,到了20世纪70年代能够采300米、500米水深的石油,到了1980年以后可以开采超过1000米水深的石油,现在最高可以开采3000多米水深的石油。

山西省三重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三重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三重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共5小题,19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

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

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从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

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

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

“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

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的。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

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

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

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

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

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草起源于陆地被子植物,是地球上唯一一类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与陆地高等植物相比,其种类极其稀少,全世界共发现6科13属74种,中国有4科9属16种。

除南极外,海草在全世界沿岸海域均有分布,通常生长在浅海和河口水域,从潮间带到潮下带,最大水深可达90米。

全球海草分布区主要有6个,包括热带印度—太平洋区、热带大西洋区、温带北太平洋区、温带北大西洋区、地中海区和温带南大洋区。

海草与海藻,一字之差但区别很大。

作为高等植物,海草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根系结构复杂,可将海草固定在沉积物中,并从中提取养分和矿物质。

并且海草可通过开花、传粉和结种进行有性繁殖,也可通过根茎进行无性繁殖。

而海藻属于低等植物,并无根、茎、叶的分化,有的海藻(如海带)具有假根状固着器,可简单固定在坚硬的基质上,如岩石或贝壳,且海藻只能通过孢子繁殖。

此外,海草通过叶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而海藻所有细胞均可进行光合作用;海草可通过通气组织和腔隙(叶脉)运输矿物质和营养物质,而海藻通过扩散从水体中吸收矿物质和营养物质。

过去,海草常常以“藻”字命名,易让人们把海草误认为海藻,造成混乱。

因此,2014年11月,“第十一次国际海草生物学研讨会”在中国召开之时,国内海草研究专家们经过研讨,将中国3科7属16种被命名为“藻”的海草统一命名为“草”,给中国海草的研究、科普带来了便利,促进了中国海草床的保护与管理。

海草床是指由单种或多种海草植物主导的海草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为地球上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被誉为“海洋之肺”“海底草原”“海底森林”。

海草床是重要的海洋渔场,可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育幼场所、庇护场所,是儒艮、绿海龟及水禽等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如在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茂盛的海草蓄养了大量的鱼类、甲壳类等海洋生物,还为上万只大天鹅提供了越冬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其中大天鹅摄入的食物超过60%来自海草叶片。

山西省运城市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西2022~2023年度教育发展联盟高二5月份调研测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塑料污染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并且正在造成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

微塑料颗粒,(或微塑料),即尺寸在1μm至5mm之间的塑料片,是已经引起人们强烈关注的新兴污染物。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微塑料暴露的报告强调了微塑料无处不在,在海洋、空气、土壤以及食品和饮料中都能发现微塑料。

微塑料分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

初生微塑料的尺寸小于5毫米,来源包括化妆品和清洁剂的微珠,以及合成纺织品的微纤维。

次生微塑料是由较大的塑料颗粒分解形成的,其尺寸和组成更具异质性。

次生微塑料的例子包括车辆轮胎上的碎片、油漆、道路标记、海洋涂料和微纤维释放的颗粒。

微塑料可以通过摄入、吸入或皮肤接触被生物体吸收。

微塑料及其相关的化学物质和添加剂被认为在慢性炎症性疾病和癌症等领域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关于微塑料对海洋生物影响的证据包括从减少摄食和光合作用到减少繁殖。

微塑料甚至可以携带有毒化合物和金属,这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对抗自然环境中的微塑料?针对清除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而提出的方法包括利用船舶系统,废物收集系统,甚至是贻贝(贻贝的粪便因含有塑料成分而漂浮在水面上)。

然而,收集水的方法可能很困难,并且以这种方式直接去除现有微塑料的努力也会受到限制。

阻止微塑料进入环境的可行方法包括:利用废水处理厂,洗衣机中的洗衣配件来捕获微纤维,以及改变服装制造工艺,以尽量减少摩擦或提高服装的机械完整性。

山西省晋城市2023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晋城市2023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试卷类型:A卷晋城市202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天坑是在碳酸盐岩地区由溶洞大厅形成的口径和深度大于百米和(或)容积大于百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陡崖环绕,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

从上述定义来理解,天坑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陷坑,科学家曾将这种大陷坑归入"竖井"地貌类型中。

随着后来很多类似的陷坑被发现,它又被归为"漏斗"地貌类型。

这些具有相似特征的同一地貌形态既叫“漏斗”、又称“竖井”,岂不矛盾?于是,“天坑”概念应运而生。

时间是大自然的刻刀,时间短了,天坑就无法形成,时间长了,形成的天坑早就退化得无影无踪。

一般来说,天坑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第一,要具备可以溶解的岩石,比如石灰岩;第二,石灰岩地层要厚,因为天坑的深度需要较厚的岩石作为支撑,同时也为满足水入渗的深度要求提供空间;第三,要有水和充沛的降雨量,且水力落差要大,水的搬运能力才能发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第四,石灰岩中要有水运动的缝隙,一般来说这些缝隙是地壳运动产生的;最后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时间。

根据成因,天坑可分为冲蚀型天坑和塌陷型天坑。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描述。

有这样一个巨大的"三明治",其顶上是隔水的砂岩,中间是连续沉积的石灰岩,地下也是隔水的砂岩。

这个特殊的"三明治"项上的砂岩岩层断断续续,中间和底部的岩层却是连续的。

顶上岩石不连续的地方,就有石灰岩露了出来,于是,周围汇聚的地表水就从此处渗透到地下,并在适当的地方找到出水口。

久而久之,山上石灰岩出露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落水洞,在落水洞和山下出水口之间形成了一条地下河,这个落水洞随着汇聚水量的增加,也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一个岩屋,当有一天大岩屋崩塌了,天坑就形成了。

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5月份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5月份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5月份联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先说茶。

②清查为仁《莲坡诗话》一诗,形象地描述了人生婚前婚后的两重天地。

诗曰:“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如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本为消闲之物,此处落入了柴米油盐一般的俗套,已是离经(茶经)叛道(茶道)之茶,其淡如白开,饮法也非小杯浅啜,而为大碗牛饮,实无雅致可言。

此时写茶,由不得还需调整出“琴棋书画诗酒花”般的心境,如若不然,文章虽成,也会淡若白开。

③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自唐代陆羽《茶经》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其间关于茶法、杂记、茶谱、茶录、茶经、水品、茶税、茶论、茶史、茶记、茶集、茶书、茶疏、茶考、茶述、茶辩、茶事、茶诀、茶约、茶衡、茶堂、茶乘、茶话、茶荚、茗谭等经道正传、边角延伸、细微末节之处皆有人论及。

此处再拾拣古人牙慧,作系统概述,以增补我这丛物语别传。

④由查为仁之《莲坡诗话》想到了几种茶境。

其一即与柴米油盐并提之茶,是为牛饮,纯属消渴解欲而为,略表不提。

其二为应景之茶,清代官场盛行端茶送客陋习。

有客人来访,主人命小厮斟茶。

此茶并非真意让人饮用,待词穷意竭,事已说明,主人适时地端起茶来,那客人也就会知趣地告辞离去。

此种应酬之茶,似茶非茶,连同势利僧人的“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之茶,均属应景之茶。

应景之茶不是让人喝的,乃是特殊景况里主人为传达一种意思而摆设的道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山西省三重教育高考语文联考试卷(5月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如今已稳居世界第一,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都远远多于世界其他国家。

但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我国工程教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同时,日益突出的“工科理科化”现象也引起科技界和产业界有识之士的高度警觉。

所谓“工科理科化”,是指工科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方式向理科靠拢,甚至完全向理科看齐。

其典型特征,是用理论科学的方法解决工程问题,重视论文发表,忽视实践创新。

“工科理科化”倾向正在对有关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造成严重影响:在高教领域,教师宁愿或不得已在黑板上教修机器、教盖房子,也不愿或无法下车间、下工地去解决工程中的真问题;学生解决了生产线上的关键工艺问题,却经常因为没有发表顶刊论文,而不得不面对毕业评优时的窘境;在产业领域,大量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面对一些要害环节的“卡脖子”现象,企业往往无计可施。

当下,“工科理科化”问题在本科教育中最为严重,研究生教育次之,其潜在影响还渗透到高职、中小学教育中。

表现为本科生实践机会少、时间短、训练强度低,实践多停留在企业参观层面;专业型硕士培养走的依旧是学术型硕士培养的老路,缺少产业支撑;高职教师的操作技能达不到社会期待水平,一些高职俨然变成本科的“缩小版”;中小学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缺少对学生认识社会、动手实操、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能力和精神的培养。

未来工程师的培养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

一些企业家在媒体上公开指出,高校无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与此同时,“逃离工科”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据有关研究团队测算,我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例严重偏低。

2020年我国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仅为3.55%,远低于德国23.2%、欧盟14.2%的水平。

若2035年我国工程师占劳动力比重达到发达国家目前平均水平,工程师需求规模则约为4500万人。

数据分析表明,2023年—2035年,我国工程师供给规模将从2023年的2059.2万人增加到2035年的3191.1万人,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不断拉大。

不解法“工科理科化”问题,培养不出面向新时代具有科学素养的大批卓越工程师,“中国制造”极可能遭遇大面积空心化。

“工科理科化”的根源,在于科研评价亚理论轻实践的“唯论文”导向。

工科不似理科,它重在有限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彻底探究问题背后的原理。

这一特征注定了工科教师往往不是顶刊论文的作者,他们甚至并不擅长论文的写作;体现他们价值的是,破解工程实践和产业发展难题。

过度倚重论文,以考核理科教师的方式考核工科教师,是造成我国工程教育中师资队伍理科化、科研项目理科化、学生培养理科化等问题的重要根源。

(摘编自《25名科学家企业家联名呼吁:“工科理科化”亟待扭转》,《中国科学报》2023年3月10日)材料二近日,25名科学家和企业家联合署名发文,呼吁重视高等教育中的“工科理科化”现象,避免更多工科教师、学生将重心放在论文上,多去工程一线解决真问题,助力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

理科强调对机理的探索,看重的是对科学规律的新揭示;工科强调技术应用,看重的是与相关产业的密切结合。

眼下,我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占比仅为3.55%。

随着“中国制造”走向高质量发展,这种发展态势与高端人才规模的不匹配愈发凸显,高等教育“工科理科化”可谓突出症结之一。

诚如上述科学家、企业家指出的,一些高校人才引进唯SCI,不少教师从未去过生产一线,更无产品设计经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上课就是照本宣科,培养过程不接地气……在黑板上教纺纱织布,于PPT中展示机械结构,靠论文体现实操水平,对这样的教育倾向,确实需要警觉起来。

围绕于此,近些年各家高校也有具体探索。

比如,破除“唯论文”评价标准,多方聘请校外导师,安排学生进厂实习,但总体而言,还是有些浮于表面,多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毕竟从某种社会心态上讲,重“理”轻“工”是很多人潜意识里的认知,“实验室”就是要比“流水线”显得高级。

而这种社会认知,也潜移默化渗透在后续的就业环境、工作压力、付出收入等方面。

可以说,“工科理科化”现象涉及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利益群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仅在高等教育环节上做出改变还很不够。

近些年,包括微电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在内,基于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新工科开始大批涌现。

大环境的变化,为工科教育的提升提供了契机。

一方面,“科技强国”成为全民共识,大量资源涌入先进制造行业,相关专业热度不断上升;另一方面,这些新工科更强调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番国务院机构改革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具体项目评审归口相应部委,也正是在倒逼相关项目申请更加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不断在顶层设计中融入“工程思维”,并向社会的每一个环节传导,就能在联动中渐渐扭转“工科理科化”现象,让更多论文写在大地农田上、工厂车间里。

中国拥有最庞大的消费市场,最齐全的工业门类,最多样的应用场景。

在这样的基础上,打造适应国家需要的工科体系化教育模式,让学生对工程文化产生自觉性理解,进一步唤醒社会的创造力量,制造强国就有了更加坚实的依托。

(《北京日报评论:扭转“工科理科化”不止是高校的事》,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年3月17日)(1)下列对“工科理科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工科理科化”指工科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方式向理科靠拢甚至完全看齐;它重论文而忽视实践创新。

B.“工科理科化”对高教领域、产业领域造成的严重影响,使得高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C.“工科理科化”源于科研评价上重理论轻实践的“唯论文”导向,该现象在本科教育中表现最明显。

D.“工科理科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责任不应该仅仅由高校承担,它需要整个社会共同解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工程教育有喜有忧,其规模如今已稳居世界第一,但“工科理科化”的现象却日益严重、突出。

B.我国制造业领域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远低于德国、欧盟,这造成了我国现今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

C.近年来,大批涌现的微电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工科更强调实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

D.国务院机构改革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具体项目评审归口相应部委,就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下列不属于扭转“工科理科化”建议的一项是A.制定合理的工科教师评价体系,着重考察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将他们的产业经历与其职称评审挂钩。

B.在高校引入企业实验室、设立本科生定点实习基地,将企业实践纳入学生的学分管理,强化通用型人才的培养。

C.大力弘扬工程师文化;高校建立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企业导师),以项目制等形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应用场景。

D.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形成以质量品牌为标识的竞争优势。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好的新闻评论应具备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走在西湖边上周朝我历次来西湖,都不只是奔着西湖的景色来的。

之于久负盛誉的西湖,这话不免有些唐突,且有伤尊严之嫌。

我何敢如此冒昧?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俯拾即是的湖光山色,恰到好处的柳绿花红,浩森、繁盛,西湖以其天堂般的存在,吸引古今游人在此形胜之地,留下了绵延跌宕的足迹和身影!二十年前我赴杭州参加会议的间隙,第一次领略了西湖魅力。

彼时,正逢绵绵秋雨,相比于晴日,西湖应该是多了几分萧瑟。

那几天,只要有空闲,我都会踏着秋色,一个人,静静地感悟这宽阔水域。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究竟从何年何月开始,就有了这一湖碧水,端的给人间缔造了绝无仅有的图景?甚至,让每一位漫步在杭州城里的游客,内心动辄涌起难舍难离的百般情愫——于我,何尝不是如此?潜藏在心底的羡慕,总是不由自主地默化成些许嫉妒。

这样的悖乱、纠结,我知道,皆因我非杭州人的心理在作祟。

这种狭隘和感性,是不是唯独我才根深蒂固呢?西湖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时期,《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会稽郡云:“钱唐,西部都尉治。

”至隋朝,钱塘县城迁至湖东岸,方有西湖之名。

历史何曾如云烟?原来,杭州人的幸福是有来历的,并且,源远流长!为着这浩渺烟波,我不止一次地走近西湖、聆听西湖、品读西湖,倾力追寻她与生俱来的“良渚文明”的因子,以及在她的文明的辐照下,那些似乎从未走远的人物和故事。

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春天,新年刚过,从保傲路口开始,我沿西湖漫长的史迹,驻足、移步、流连。

从保俶路走出,不远处就是白堤上的“断桥”。

对于“断桥”,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即使从未来过西湖者,有几人不知道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呢?修炼成人形的蛇妖白素贞在西湖游玩时,与许仙断桥相遇,一见钟情,结为夫妻。

但是,他们的爱情不为“卫道士“法海所容,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

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盂,置净慈寺前,令人于其上砌七级宝塔,名曰雷峰,将钵盂镇于塔中。

站在断桥上,向南遥望,目光穷尽处,就能看到夕照山上的雷峰塔。

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里的文字: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

……你看,尽管鲁迅先生一向辛辣犀利,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斗士,但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依然有着柔软的一隅。

共情、悲悯、救世,才是一位好作家本该的品格。

这,也是我的向度!从白堤到苏堤,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公元822年7月,仕途多舛的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白居易甫一上任,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解决饮水难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便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

在西湖演进的历史中,白居易予以更加厚重的民生内涵。

光阴荏苒,世异时移。

今天,或许很多人认为脚下东起残雪断桥、西止平湖秋月的白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其实不是。

白堤原名白沙堤,应该是因为白居易任上加强修缮,后人为纪念政绩卓著的诗人,才将白沙堤唤作白堤。

公元1089年,苏东坡再返杭州任知州。

这一次,苏东坡发现西湖已不像18年前那样碧波浩渺,而是杂草淤积、水流艰涩。

于是,上任不久的苏东坡向朝廷递交《乞开杭州西湖状》,称:“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

”之后,便雇募民工疏浚西湖,修筑长堤,并修桥六座,桥下有孔,水流自如。

《宋史》载,“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