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论文分析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op.53音乐与演奏分析
7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3创造新的矛盾,使音乐色彩发生变化,用大小调交替使用等音转调等手法,加强作品的戏剧冲突,推动音乐的发展等,在肖邦波兰舞曲中的调性调式的创作手法都与波兰民间音乐特征息息相关,这些特征在音乐上展现了浓厚的波兰民间音乐色彩。
3、旋律及装饰音肖邦创作的波兰舞曲的旋律特征:热情、真挚、宽广如歌,也是波兰乃至斯拉夫民族音乐特征,肖邦在创作波兰舞曲时虽然未直接引用古波兰的民间旋律,但是延续了波兰民间音乐的旋律技法,在他热诚真挚、宽广如歌的旋律特征上看到肖邦对波兰民间音乐素材的提炼与升华。
肖邦创作的波兰舞曲中,波音、倚音、颤音与旋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丰富了旋律的表现力,这些装饰音虽然是器乐性的,但犹如是“钢琴花腔”,表现出歌唱的特征,特别是波音与倚音在波兰舞曲中的大量运用,富有即兴与变化性、华丽快速灵活,这些装饰音没有打破如歌的旋律,反而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泛起丝丝涟漪。
如在波兰舞曲op71第一首中,装饰的点缀,丰富了旋律的内容,加强了旋律的表现性,旋律显得优雅、精致,有民歌的色彩。
二、肖邦创作的波兰舞曲肖邦生前出版包含《幻想波兰舞曲》在内一共八首,死后又出版了三首op71,死后陆续发现总计有17首。
肖邦创作的波兰舞曲大致可分为种:一种是音乐优美而细腻,富有诗意,一种是富有激情,音乐气势恢宏。
肖邦的波兰舞曲创作可大概分为华沙时期(1810-1830)和巴黎时期(1830-1849)两个时期;在1830年华沙起义失败后,肖邦的创作风格发生改变,祖国的沦陷,华沙人民的英勇反抗,在肖邦的心里打上深深的烙印,在他作品也有着强烈的反应,这成为他的创作时期与作品分类的重要依据。
(一)青少年时期的创作早期肖邦没有找到将自己的音乐观念与技巧完美地与波兰舞曲这种音乐形式结合起来的方法,如《g 小调波兰舞曲》(1817年)、这首是尝试性的作品,与肖邦死后发现的作品都被列为例外编号。
论肖邦波兰舞曲的英雄性2
论肖邦波兰舞曲的英雄性-—以《降A大调波兰舞曲》(Op53)为例音乐学院音乐学(师范)【摘要】肖邦的作品之所以普及和受欢迎,是在于他的作品里充满了一种感情,一种肖邦固有的浪漫主义感情。
而在肖邦作品的诠释学习中,对于肖邦波兰舞曲的英雄性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肖邦作品是英雄性或是悲剧性,我认为它的本原毋庸置疑是来自作者的波兰情结,而之所以讨论肖邦波兰舞曲的英雄性,我认为对一个情系波兰的作曲家而言,英雄性的思想几乎可以贯穿他这一时期的大部分作品。
【关键词】肖邦;英雄性;波兰舞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前言肖邦早期的一些波兰舞曲的速度和节奏始终都是欢快、无忧无虑的,带有沙龙色彩。
这就经常给人们带来一种感觉:肖邦波兰舞曲它只是或根本上是一种娱乐舞曲。
是的,作为一种民族舞曲,它所伴随的波兰舞的最初性质已难以考证,但我们可以从李斯特的《论肖邦》中看到这波兰舞曲的真实面目,“波洛涅兹舞(即波兰舞)这一名词的原文是男性名词—Polski。
由于被人误解,被译成法文时换成了一个阴性词—Polonaise,波兰舞诠释时就可能丧失了它原有的自满和傲岸,而变成无味的绕圈游行。
他们的侠义精神和勇敢的性格相结合,这样他们使所有的人们,从小人物到大人物,甚至敌人都尊敬他们。
他们既卤莽而又明智,既大胆而又谨慎,具有狂热的自负心理,他们骑士风的基督教精神,打击不信仰者的热忱和欧洲相接近。
”1肖邦继承了波兰民族优秀的民族性格,虽然他年轻时便离开了祖国,但回忆、历史、诗歌等等把他从过去的遗忘中唤回。
肖邦一生中共创作了17首钢琴波兰舞曲。
观察这17首波兰舞曲的演变,其实也是理解作曲家人生视野的不断演变。
1.肖邦波兰舞曲英雄性的来源波兰舞曲通常是采用有引子的三段曲式,早期肖邦在创作波兰舞曲时,还是遵循他的前辈所开辟的道路,虽然肖邦在和声与织体的丰富方面,已经充分表现出他所特有的细致的风格,在他纯朴的音调中,似乎隐含着奥金斯基的波兰舞曲的影子,而后者的波兰舞曲显然多为娱乐所用,这就不可避免地让人忽略了肖邦波兰舞曲中所蕴藏的英雄性,而且肖邦青年时代的炫技性的波兰舞曲更是让人察觉不出它的英雄性所在。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英雄性的解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英雄性的解析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英雄》Op.53是一部广受赞誉的作品,被认为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杰作之一。
这部作品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被誉为“英雄”主题的完美体现。
本文将对这部钢琴奏鸣曲进行深入解析,从旋律、和声、节奏、结构等方面来剖析其英雄性特征。
我们从旋律的角度来分析这部钢琴奏鸣曲。
《英雄》Op.53的开端即以雄壮的主题出现,这一旋律在全曲中贯穿始终,展现了其英雄性的特质。
这个主题强有力的音乐语言和宏伟的气势,表现了英雄的坚毅和豪迈。
随后的旋律也充满激情和冲动,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整个曲子的旋律设计都紧扣着“英雄”主题,通过不同的旋律变化来传达贝多芬对英雄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和声在《英雄》Op.53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贝多芬巧妙地运用和声的变化来加强曲子的戏剧性和张力。
特别是在高潮部分,和声的层次和变化使整个曲子更加气势磅礴,表现出英雄的精神与情感。
贝多芬在和声上的丰富变化和精湛处理也使这部作品具有了一种深厚的音乐魅力和情感吸引力。
我们来分析一下《英雄》Op.53的节奏特点。
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节奏手法,通过快速的音符和丰富的节奏变化来表现出英雄的活力和斗志。
尤其是在曲子的高潮部分,贝多芬通过复杂的节奏层次和强烈的鼓点来展现出英雄的豪情壮志和气魄。
整个曲子充满了动感和活力,充分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我们来谈一谈《英雄》Op.53的结构特点。
这部钢琴奏鸣曲共分为三个乐章,分别是快板、行板和快板。
贝多芬在结构设计上巧妙地安排了各个乐章之间的音乐发展,通过主题的再现和变化来展现出英雄主题的丰富内涵。
整个曲子的结构紧凑而富有张力,通过起伏跌宕的音乐情绪来引领听众进入英雄主题的音乐世界。
三位演奏家对《英雄波兰舞曲》不同演奏分析
三位演奏家对《英雄波兰舞曲》不同演奏分析三位演奏家对《英雄波兰舞曲》不同演奏分析江昀芝(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摘要肖邦英雄波兰舞曲》(作品53号),是肖邦的二十首波兰舞曲之一.迄今为止,许多演奏家都成功演奏过此曲,演奏家们由于个人生长坏境不同,风格特点不同等原因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演奏效果.我选取了对此作品有出色诠释的三位着名演奏家——霍洛维兹,布宁,波利尼,从他们演奏的速度和演奏手法方面来分析他们的不同演奏法.关键词肖邦英雄波兰舞曲演奏版本对比弗雷得利克?肖邦(FrederickChopin),1810年出生于波兰华沙,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钢琴作品.波兰舞曲是肖邦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曲是作者用来描述十七世纪的一位波兰民族英雄抵抗外敌人侵的光辉史诗.迄今为止,许多演奏家都成功演奏过此曲,演奏家们由于身于不同年代,个人经历不同,风格特点不同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演奏效果,在此选取了对此作品有出色诠释的三位着名演奏家——霍洛维兹,布宁,波利尼,从他们演奏这首作品所采用的速度和演奏手法方面来分析他们的不同演奏法.1《英雄波兰舞曲》简介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作品53号)(以下简称英雄波兰舞曲》),这是一首充满力量和英雄气势的复三段体结构乐曲,以英雄))命名,作于1842年.它性格刚毅,气势豪迈,主题具有果断,刚健的节奏,旋律和明亮的大调式和声,体现着不屈不饶的名族英雄的形象.乐曲的中部富于鲜明的造型性,马蹄声同号角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战马奔腾,刀光剑影的古代沙场的情景.2《英雄波兰舞曲》不同演奏版本对比本文选择霍洛维兹,布宁,波利尼三位优秀演奏家的演奏录音,从演奏家生平及演奏特点简述,演奏版本中所使用的时间及演奏手法,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2.1演奏家生平及演奏特点简述(1)霍洛维兹,俄国钢琴家,他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触键清楚利落,踏板的应用简洁,个人音乐风格非常明显.他以惊人的技术和效果立刻被宣传为"征服世界的天才".(2)布宁,俄罗斯钢琴家.他可以说是俄罗斯钢琴学派创建人之一涅高兹的嫡传,评论家称他的诠释充满光辉,细腻,近乎完美.(3)波利尼,意大利钢琴家.其琴声光辉而强烈,有人说他"长有十一个手指头",以称赞他超人的技巧.他的演奏爽朗,有气魄,逻辑胜和整体性强,结构严谨,既华丽而又淳朴.2.2不同演奏版本所用的时间:演奏家霍洛维兹布宁波利尼演第一乐段3分3秒3分2秒3分12秒奏第=乐段2分41秒2分28秒2分46秒时间第二乐段56秒56秒1分从各乐段所演奏的时间来对比研究,第一乐段演奏得最快的是布宁,用时3分2秒,用时最多的是波利尼,用时3分12秒. 第二乐段演奏得最快的仍是布宁,用时2分28秒,用时最多的还是波利尼,用时2分46秒.第三乐段霍洛维兹和布宁的演奏速度相同,都是56秒,用时最多的还是波利尼,用时1分.虽然三位在演奏时间上有差异.但是他们通过演奏带领我们进入自己心中的《英雄波兰舞曲》.就我的理解霍洛维兹演奏得宏伟,气吞山河,在时间的把握上个性多一些.波利尼演奏得干脆,明了,肯定,理性,在时间的把握上理智一些,个性少一些.而布宁的演奏稳健,在时间的把握上理智而不失个陛.2.3演奏手法对比2.3.1力度方面:霍洛维兹演奏这首曲子的引子时,是半音阶音型四次递进,四个层次像是连续到来的,力度对比强烈.布宁演奏这段引子时,是层层递进的,渐强使用得更明显.波利尼演奏这段引子时,与布宁演奏得相似,但力度对比没有那么强烈.进入主题主旋律(第17小节),霍洛维兹演奏时,用中弱的力度(rap)开始,仿佛在为更高亢的主题做准备,布宁演奏这部分时,用中强(mf) 的力度开始,但之后的力度对比没有霍洛维兹演奏的强烈.波利尼演奏时,一开始就强调了主题的出现,用强(f)进入主题旋律,右手旋律如同军号一般响起,力度刚硬有力,他的力度是三位演奏家中使用最强的.第二段的前部分是非常精彩的,它描述了战马蹄声由远而近,战士们勇往直前的场面,三位演奏家对于这部分的演奏在力度上各有不同,三位虽然都是用很强(ff)的力度进入第二段,但从左手演奏八度低音开始,霍洛维兹演奏时用很弱(PP)的力度,而布宁演奏时用的是中强(mf)的力度,波利尼演奏时用的中弱(mp).就这一点的力度处理上,布宁的演奏与其他两位演奏家有很大的区别.在战马奔腾的壮观场面之后,经过过渡旋律落到了D音上,接着引出了一段与前面截然不同的旋律,它委婉,流畅,温柔,就这一部分,三位演奏家也有不同的力度处理.霍洛维兹演奏时的力度是三位演奏家中最轻的.在第136sj,节处有明显的渐强,这一处的渐强比其他两位都要明显.布宁演奏这部分时,开始时的力度比霍洛维兹演奏的稍重,在中弱(mp)左右,在演奏到第132Jl,节时,他的力度明显的做了一个渐强,这一点是与其他两位演奏家不同的,到了第136/]~节,也与霍洛维兹演奏一样做出减弱.波利尼演奏这部分时,开始时的力度与布宁演奏的相似,在中弱(mp)左右,而在第136小节的渐强处理中,他的演奏最不明显,而后的部分也比较平稳,没有霍洛维兹演奏的跌宕起伏.三位演奏家在经过相似的渐强进入第三乐段.在结尾部分三位演奏家的力度也有不同,从第175sJ~节开始,霍洛维兹演奏的是从强(f)开始并推进,到结束力度达到很强(ff),这里霍洛维兹演奏得最辉煌.布宁对于这里的演奏是从第176/]~节到第178/]~节前两拍,演奏将力度有意的收回很多,并且每一拍做一个明显的渐弱,从第1784,节的后两拍才开始做出明显的渐强直至结束.波利尼演奏时从第175 小节到第17Szb节前两拍为止,没有太大的力度变化,从第17S)b 2011.No13褥物联网在教育的应用模式探析顾宏久(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相关概念也随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技术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化浪潮.文章通过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的阐述,分析了物联网的相关特点,并提出来物联网在教育的应用模式和范围,从而对物联网在教育方面的应用提出积极建议.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特点教育应用发展趋势商业化物联网,一个让很多人尚感到陌生却又兴趣浓厚的新生事物正在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人,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交通,环保,安全,工业,医疗,农业,食品等多个领域,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它被预言拥有万亿级市场应用前景,已被世界各国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领域.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后,指示"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据媒体报道,2009年8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 其中一站是位于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内的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当研发中心负责人向总理请教发展传感网的建议时,温家宝沉思片刻说:"至少三件事情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感知中国"概念就是通过"物联网"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它是将原本与网络无关,但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万事万物都装上传感器,然后与现有的互联网连节后两拍开始渐强到结束,以很强的力度(ff)结束全曲.个别力度对比图示见下图:演奏家霍洛维兹布宁波利尼演第l7小节中弱(mp)中强(mf)强(f)奏第83小节很弱(pp)中弱(mp)中弱(mp)力度第129小节很弱(PP)中弱(mp)中弱(mp)2.3.2音色方面对比:我对三位演奏家的音色处理上做出比较研究,霍洛维兹和布宁的音色都具有丰富的对比与层次感,他们根据音区区分音色,高音区音色干脆而且较薄,低音区音色处理较厚,沉重,实在,演奏出了深刻,强烈,丰富的音响效果.其中霍洛维兹的演奏更偏向于浪漫派,他既能演奏出铿锵有力的金属声音, 又能演奏出梦幻般的柔美音色,音色的对比,比其他两位演奏家更强烈,最弱音可以弱到你无法听见,如第129/J~节开始的地方,到了最强的时候又能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如第178/J~节到181小节.对比之下,波利尼的音色处理得非常细腻,相对而言波利尼的音色处理更严谨一些,正如完美主义的他,被乐评人杰里米?希普曼在((肖邦:难以诠释的浪漫中所说:"波利尼对于作曲家作品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如此谨慎,力图让乐曲听起来和乐谱上尽量保持一致.他的演绎不带丝毫个人主义, 甚至让很多听众觉得他的演奏冰冷得好像非人之作."他演奏这首曲子时,对比没有霍洛维兹和布宁演奏的那么强烈,而是比较严谨理智的.正如有评论说波利尼演奏的肖邦有些"冷2011.No13冰冰",毫无他的个人色彩.但波利尼对这样的评论回应是: "音乐应该留给听众,特别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乐曲."也许正是如此,才形成了他独有的演奏风格.3总结波利尼的演奏与霍洛维兹和布宁的演奏有很大对比:讲究细节部分和整体布局,音乐严谨,冷静,理智,是波利尼的最大特点,但是听起来比较古板严肃.相比之下,霍洛维兹和布宁的演奏则更注重表现音色的美感,旋律的线条的美感,情感的冲击,力度的对比,他们更注重自我的情绪表达,演奏整体上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冲突,个人的个性表达很多,似乎太倾向于个性化,特别是霍洛维兹的演奏,有极强的浪漫主义倾向.我们在学习和演奏时,要经过对比研究,汲取他们的长处,以提升自己的钢琴演奏能力.参考文献[1]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140.【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O01:237-241.[3]余倩.冰冷与热情的钢琴大师~一波利尼[J].音乐爱好者,2009(3):6-11.[4]中央音乐学院.肖邦钢琴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26-39.[5]马慧元.闲话霍洛维兹[J].钢琴艺术,2009(5):15一】9.。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一、波兰舞曲与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波兰舞曲最初是流传于波兰乡村的古老舞曲,后受到达官贵族的重视,遂流行于宫廷之中。
关于波兰舞曲的起源有几种说法,起源于古代波兰武士胜利凯旋所跳的舞蹈这种说法受到广泛认可。
最早的波兰舞曲普遍描写的是古代波兰男性英雄勇敢的骑士精神,其内容明确,形象清晰,威武庄严的曲调展现了波兰民族骑士的英雄主义风貌。
肖邦作品的明显特征是英雄气质、民族情怀贯穿作品的始终,其中创作于1842年的《英雄波兰舞曲》将这种气质表现得淋漓极致,它的音响效果使人如置身于管弦乐队,震撼人们的心扉。
《英雄波兰舞曲》之所以能让钢琴发出如此震撼而又不失细腻的音响,得益于肖邦善于运用了丰富的钢琴音乐语言,如《英雄波兰舞曲》的和声密集充实具有丰富的色彩,音乐织体浑厚坚实充满自信高傲的气质,旋律高贵优雅而辉煌有力,使每个音符都注入了英雄属性。
研究肖邦不同时期的波兰舞曲,我们发现在音乐形象上,肖邦的波兰舞曲从早期炫丽辉煌,灿烂幻想的风格逐渐发展成内涵深刻,激昂慷慨的风格。
他把这种原本是舞曲的形式完全发展成为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体裁,从他的《英雄英雄波兰舞曲》的音乐语言可以感受到肖邦不屈不挠的反抗激情,更加使我们产生对波兰英雄战士们的崇高敬意。
要演奏好这首作品,首先必须了解《英雄》独特的英雄性音乐语言。
二、肖邦b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钢琴音乐语言特征笔者通过分析,将肖邦的英雄性音乐语言概括为四个方面:威武的节奏、丰富的调性色彩、半音级进的旋律模式、缜密的和弦织体表现。
(一)威武的节奏表现群体的英雄形象波兰舞曲的舞蹈以每四分之三米为一步,这种特殊的舞步决定了其特殊的音乐节拍。
最早的波兰舞曲就是为这种舞蹈伴奏的、带歌词的舞曲,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无歌词的纯粹由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使其成为音乐会性质而不是伴舞性质的舞曲。
波兰舞曲中经常出现的典型节奏型是XXX X X XX或XXXXX X XX,第一拍后半拍常常是同音反复,并结束于第三拍。
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的分析研究
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的分析研究
王慧芳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经典的作品是民族的和人民的,代表一种民族奋进精神.本文从波兰舞曲的起源、特点和演奏,肖邦波兰舞曲《英雄》的历史背景和曲式以及演奏三方面分析研究这首民族的和人民的乐曲.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王慧芳
【作者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的民族特色析读 [J], 王卉
2.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 [J], 王昌逵;朱国权
3.浅析肖邦音乐风格与演奏分析——以《英雄波兰舞曲》为例 [J], 张楠
4.肖邦《英雄波兰舞曲》不同钢琴家演奏风格对比 [J], 王星辰
5.肖邦英雄波洛涅兹Op.53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 [J], 刘品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肖邦波兰舞曲OP53
语文 学刊
2 0 1 5年 第 5期
பைடு நூலகம்
论 肖邦 波 兰 舞 曲 0 P 5 3
o武 子 涛 高峰 莲
( 内蒙古 师范大 学 音乐 学院 , 内蒙 古 呼和 浩特 0 1 0 0 2 2 )
[ 摘 要 ] 钢琴诗人 肖 邦创作了优秀的波兰舞曲。通过分析波兰舞曲O 1  ̄ 5 3 , 展现了肖邦浪漫的英雄主义
[ 作者简 介] 武子涛 , 内蒙古师范 大学音乐学 院硕 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钢琴演奏与教学 ;
[ 通 讯作者 ] 高峰莲 , 女, 内蒙古师 范大学音乐学 院副教授 , 硕 士生导师 , 钢琴系主任。
一
8 2—
文化视点
第3 3小节时 , 有往 , 更 加有层 次感 。这 -/ 1 , 段 八度 的连续 性
节, 有T R, 就 是波音 的意思 。虽 然是 2个 一带 而过 的音 符 , 1 . 作 品介 绍 。作 于 1 8 4 2年 , 是 肖邦 晚 期 的成 熟 作 品。 是 肖邦 为了答谢 巴黎银行 家奥 古斯特 ・ 莱 奥而 创作 的一首 精致 的作 品。 2 . 历史背景 。笔 者在本 文 中论述 的是他 的第 六首 波兰 但 是为了引出后面宏 大 的八度 作为 铺垫。像 滚动 的毛线 一 样缠 出了这些精华 而有幽默的音符 , 其 中也不 乏优秀和灿烂 的韵 味。后 面在第 2 7小节又引 出八度 连续但是 右手上方 音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英雄性的解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英雄性的解析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英雄》(Op. 53)是其钢琴奏鸣曲中最为著名和最具特色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是为了纪念拿破仑而创作的,特别在表现英雄主义情感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此曲分为三个乐章:快板,变奏曲,和快板。
第一乐章的快板部分以力度强烈的音乐展示英雄壮阔的形象,强烈的节奏感和充满激情的旋律展现出英雄主义的情感气质。
这部分音乐旋律不稳定,经常变换节拍和音符的长度,展示出贝多芬对于音乐结构的创造性想法。
整个旋律回旋不定,仿佛是一个英雄身处风雨两难的危机之中,最终击溃了困难,获得了胜利和自由。
第二乐章变奏曲则将第一乐章的快板部分作为主题,对其进行了丰富的变奏和创新。
这部分音乐的基调相对平静,但是每个变奏段落都有不同的节奏和音乐风格,展现出贝多芬无穷的想象力。
变奏曲的结尾十分宏大,在低沉的贝司钢琴声中,主题再次出现,展现了贝多芬对于英雄主题的坚定信仰。
最后一个快板部分则是整个作品的高潮,音乐节奏更加强烈有力,展现出英雄在最终的胜利中的喜悦和兴奋。
这部分的音乐在高潮处达到了极致,音量和速度都非常快,表现了英雄主义的力量和决心。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
的调 性 色 彩 、 半音级 进的旋律模 式、 缜 密
的和 弦织 体 表 现
的 英雄 主 义风 貌
肖邦 作 品 的 明 显 特 征 是 英 雄 气质 、 民
族 情 怀 贯 穿 作 品 的 始 终 , 其 中 创 作 于 1 8 4 2年 的《 英雄波兰舞曲》 将 这种 气 质 表 充 满朝 气 . 对 年 轻 而且 激 进 的普 罗科 菲 耶
把 这 种 原 本 是 舞 曲 的 形 式 完 全 发 展 成 为
二、 肖邦 D A大 调 英 雄 波 兰 舞 曲“ 英 雄
性” 钢 琴 音 乐语 言 特 征
笔者通过分析 . 将 肖邦 的 英 雄 性 音 乐
语 言概括 为四个方面 : 威 武 的节 奏 、 丰 富
雄 勇 敢 的骑 士 精 神 . 其 内容 明确 . 形 象 清
一
的影响、 希 望 大 家对 他 的这 首 钢 琴 小 品 能 有 一 个 全 新 的认 识 和 独 特 的 见解 鉴于 对 普 罗 科菲 耶夫 相 关 资 料 参 考 不 够 详 尽 . 笔 者 能 力 有 限且 经 验 尚欠 . 内容 不免 片面 与
不足之处 . 还 待 于 在 以后 的学 习 中逐 步 提 高 和 弥 补
一
夫 来说 是 很 好 的 音 乐 表 现 手 法 。 而他 被 称
为“ 敲击风格大音乐家” 。
( 一1 乐 曲 的艺 术 表 现
敲 击 风格是 2 O 世 纪 新 兴 的 演 奏 风
格 . 作 曲 家 在 探 索如 何 充 分 发 挥 钢 琴 “ 打 击乐 陛能 方面 有 独 到 见 解 。 在演奏中, 他 追求声音的干爽有力 . 以手 臂 和 手 掌 牢 固 的 支 撑 为基 础 , 用 有 力 的手 指 垂 直 、 快 速 的 弹奏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探析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探析作者:***来源:《群文天地》2021年第06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波兰有一位世界著名的人物,他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就是弗里德里克·肖邦。
他的作品——《英雄波兰舞曲》,一首充满了战斗力与英雄气概的舞曲,在波澜壮阔中一气呵成,完美地诠释了骠骑兵捍卫祖国领土的壮烈。
1842年,肖邦把它献给了自己的国家。
一、肖邦的生平和著作(一)生平概述1810年,弗里德里克·肖邦出生于波兰。
1816年肖邦跟随著名钢琴教师沃伊切赫先生学习钢琴。
1817年,他首次谱写了B大调和g小调的波兰舞曲。
1818年在Radziwi家庭宫殿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上,肖邦首次亮相,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的作品,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肖邦师从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约瑟夫·艾尔斯内尔,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的作品。
1826年高中毕业后,继续在华沙音乐学院跟随约瑟夫学习钢琴和作曲。
1829年,作为作曲家和钢琴家,在欧洲巡演。
1830年,离开波兰前往巴黎,在那里开始演奏、教学和作曲。
1837年,肖邦拒绝了“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了最后一次音乐会,并受邀访问英格兰和苏格兰。
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在巴黎的家中去世。
他的一生经常为国外同胞募捐演出,但他不愿意为贵族效力。
舒曼将他的音乐形容为“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告诉全世界:“波兰不会亡”。
在生命的后期,他过得非常孤寂,痛苦地宣称自己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临终前告诉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二)主要作品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200首作品,他的主要作品包括21首夜曲、17首华尔兹、25首玛祖卡舞曲、16首波洛奈兹舞曲、27首练习曲、24首前奏曲、4首谐谑曲、4首即兴钢琴奏鸣曲、2首钢琴协奏曲、4首钢琴三重奏、4首民谣、3首埃塞克斯舞曲,以及17首歌曲。
【人文素养】钢琴曲《英雄波兰舞曲》赏析
【⼈⽂素养】钢琴曲《英雄波兰舞曲》赏析⽢肃教师学苑昨天钢琴曲《英雄波兰舞曲》赏析波兰作曲家肖邦(1810—849)作于1842年,钢琴曲,为所作⼗六⾸波兰舞曲之⼀。
据说本曲以奔马节奏写成的对⽐性中段,描写了1683年英勇抗击⼊侵者的波兰国王约翰﹒索⽐埃斯基的骑兵队,故⼜名《膘骑兵波兰舞曲》。
波兰舞曲,即波罗乃兹,是⼀种庄重缓慢,具有贵族⽓息的三拍⼦舞曲,源于波兰民间。
乐曲采⽤复三部曲式。
在情绪激烈,充满戏剧性的短⼩序奏之后,乐曲呈现以单三部曲式写成的第⼀部分主题A,这⼀刚劲有⼒的节奏和壮丽雄浑的乐句,充满了波涛般奔腾的⽓势,表现了不屈不挠的英雄精神。
以两个⼋分⾳符为⼀组的伴奏⾳型,使这⾸三拍⼦舞曲带有进⾏曲的特点。
开头三⼩节不断反复的从属⾳到主⾳的四度⾳调伴奏⾳型多次出现,融合在⼀起形成⼀种战⽃的号⾓性⾳响,使⾳乐更富有浓厚的战⽃⽓氛。
在第⼀部分的B段,英雄风格继续发展,后半部分出现的典型的波兰舞曲伴奏⾳型,使乐曲⾊彩更为华丽庄重,经过再现主题A,乐曲以六个强有⼒的琶⾳进⼊了三声部对⽐中段,⾸先在低声部奏出连贯的马蹄声的固定伴奏⾳型。
造成了万马奔腾、排⼭倒海的战场⽓氛,在这⼀⾳型的烘托下,乐曲在低⾳区呈⽰中间部主题,其坚定⽽嘹亮的号⾓性曲调,犹如情绪激昂的进军号声。
⽓势越来越⼤,形成了千军万马、波澜壮阔的战⽃图景,乐曲再现第⼀部分主题,在雄壮的⽓氛中结束全曲。
[艺术视窗] (⾳乐)刘秉忠刘秉忠(公元1216年-公元1274年),字仲晦,法名⼦聪,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
刘秉忠原是官宦⼈家⼦弟。
⼗七岁时,他被任命为邢台节度府令史。
由于⼯作不顺⼼,刘秉忠没⼲多久就辞职了。
不久⼜遁⼊空门,成了和尚,法名⼦聪。
刘秉忠虽然⾝披袈裟,⼼却在经世致⽤。
他利⽤当和尚的清静时间,博览群书、云游四⽅、实地考察。
有⼀次,忽必烈召见海云禅师。
海云禅师听说⼦聪和尚博学多艺,就私邀⼦聪⼀同去见忽必烈。
浅析肖邦音乐风格与演奏分析——以《英雄波兰舞曲》为例
《戏剧之家》2019年第25期 总第325期69音乐研究浅析肖邦音乐风格与演奏分析——以《英雄波兰舞曲》为例张 楠(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作者简介:张 楠(1998-),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钢琴音乐表演。
【摘 要】费雷德里克·费朗索瓦·肖邦,一位伟大的“钢琴诗人”。
他的作品无一例外地表达了他对家园深深的怀念和对生活充满激情与诗意的情感。
这首《英雄波兰舞曲》又称《降A 大调波洛奈兹》是肖邦创作的顶峰,也是至今最为流行的一首舞曲。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由浪漫主义时期引出肖邦创作风格,其次再与同时期人物进行风格对比,最后通过前两个部分对《英雄波兰舞曲》这一作品进行深层次分析。
【关键词】《英雄波兰舞曲》;肖邦;音乐风格;演奏分析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69-01一、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欧洲艺术史当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一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古典主义时期,二是法国大革命影响下,十九世纪第二个二十五年形成的浪漫主义时期。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权利由贵族向中产阶级的转移的革命,“自由、平等、博爱”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口号,它们代表了民主与希望。
十八世纪传统、单调的作品在十九世纪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更多是作曲家们追求奇异的新鲜事物,并且富有激情地将它们表达出来,也更注重情感的宣泄。
这一时期渴望与哀悼,不满与激情并存,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与雨果的《悲惨世界》等。
浪漫主义时期能有如此大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工业革命对乐器进行了极其重要的改进,二是社会制度的不断民主化增加了学习的机会。
由于对民族风格热情的高涨,出现了许多异域风格,这也极大地丰富了欧洲的音乐旋律、和声等。
与十八世纪海顿、莫扎特的交响曲相比,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所创作的交响曲演奏时间就持续了更久;“半音和声”领袖瓦格纳,在前辈们的基础上又将更多不协和音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不同钢琴家演奏风格对比
music history 品鉴与欣赏肖邦《英雄波兰舞曲》不同钢琴家演奏风格对比王星辰(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摘要】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OP.53),被认为是肖邦18首波兰舞曲中最为辉煌和富有音乐表现力的一首代表作,因此,有人认为本曲是作者用来描述十七世纪的一位波兰民族英雄抵抗外敌入侵的光辉史诗。
在肖邦的作品中有各式各样的英雄形象,但本曲的主人公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因为肖邦在这一形象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国热情。
迄今为止,许多钢琴家都演奏过此曲,但由于个人生长环境、演奏风格不同等原因,对于此作品的理解各异,都会呈现不同的音乐效果。
本文选取了三位在笔者看来对作品有出色诠释和个人风格鲜明的钢琴家进行演奏风格的对比,分别是:霍洛维茨、基辛和郎朗。
【关键词】肖邦;《英雄波兰舞曲》;演奏风格;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0-0067-03【本文著录格式】王星辰.肖邦《英雄波兰舞曲》不同钢琴家演奏风格对比[J].北方音乐,2020,10(20):67-69.一、肖邦生平及《英雄波兰舞曲》简介(一)肖邦生平简介弗里德里克·肖邦于1810年3月1日出生于波兰华沙,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
他的作品主要是以波兰民间音乐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洛克时期巴赫音乐作品的影响,创作多以钢琴曲为主,所写的作品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主义情感等,其作品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因此他也被世人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从小受到波兰民族音乐的影响,在年仅7岁时就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波兰舞曲,不满20岁就已成为波兰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肖邦的一生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所有的创作几乎全都是钢琴曲,他在被世人称为“钢琴诗人”的同时,人们在他逝世后将2010年定为“波兰伟大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诞辰200周年”,这一年是后人为了纪念肖邦而命名为“肖邦年”。
op53no5曲式分析
op53no5曲式分析一1.作者介绍肖邦,伟大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
生于1810年,卒于1849年。
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包括玛祖卡、圆舞曲、叙事曲、波兰舞曲等。
2.作品名称的由来肖邦一生都与波兰有关。
最能代表波兰的舞曲除了玛祖卡,就是波兰舞曲。
波兰舞曲也被称为波罗乃兹,是由于17世纪三位法国公主与波兰即将继位的国王联姻,波兰的贵族们不但接受了公主,也使他们的民间舞蹈得以在欧洲广泛流传。
波罗乃兹舞曲早期也是载歌载舞,和玛祖卡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它并非诞生于蛮荒地区,是在丰收或祭祀仪式上、特别是婚礼上人们表达欢乐和庄严情感的记录。
是整齐、端庄的三拍子舞曲。
16世纪末,波罗乃兹就传到邻国及北欧。
17世纪末18世纪初,波罗乃兹渐渐被有教养的乡村绅士们所喜爱。
在波罗乃兹演变时期,仍然保持了边歌边舞的形式。
当波罗乃兹进入波兰贵族的宫廷里之后,渐渐演变成器乐曲形式,并呈现出它堂皇庄严的面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持续、威武的节奏,有2/4拍但却是3/4拍感觉的音乐感觉,凝成了具有浓重波兰味道的舞曲形式。
二1.作品介绍作于1842年,是肖邦晚期的成熟作品。
是肖邦为了答谢巴黎银行家奥古斯特·莱奥而创作的一首精致的作品。
2.历史背景笔者在本文中论述的是他的第六首波兰舞曲——英雄波兰舞曲。
大家都知道肖邦是钢琴诗人,他的作品都是感情丰富而富有浪漫色彩的。
英雄波兰舞曲也不例外,是以1683年英勇抗击入侵者的波兰国王约翰·勃比埃斯基的骑兵队故事为引子开头的。
传说该骑兵队曾经击败了横行欧洲的土耳其人,保卫了祖国,也拯救了欧洲。
所以这首曲子又被称为《骠骑兵波兰舞曲》。
三此乐曲为复三部曲式,为了表达肖邦的浪漫,用了MEASTOSO,高贵的。
引子。
第1小节开始一个fz,表示很强,短促而又扎实。
马上就有了6个纯六和弦的半音上行,表示了一种坚定的决心和力量的上升。
随后从第5小节开始有度数增加的纯六和弦半音。
上行:虽然是叠加的六度感觉上比较自由,但是也要把握古典音乐的尺度,也就是说音符和踏板的处理要严谨。
从《英雄波罗乃兹》感受肖邦音乐的英雄性专题
从《英雄波罗乃兹》感受肖邦音乐的英雄性专题第一篇:从《英雄波罗乃兹》感受肖邦音乐的英雄性专题从《英雄波罗乃兹》感受肖邦音乐的英雄性弗里德里克·肖邦(1810——1849)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世人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把波兰民间音乐融进了自己的创作,使波兰民族特有的波兰舞曲(即“波罗乃兹”舞曲)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肖邦的波罗乃兹摒弃了早起的华丽色彩和辉煌的技巧展示,重新挖掘了威武雄壮的特点,赋予其宏伟悲壮、洋溢爱过热情的深刻内容。
《英雄波罗乃兹》是肖邦的巅峰之作,他是一首渗透着刚毅、抗争精神的民族颂歌,在缅怀民族的光辉往昔中获得精神力量,发出豪迈的声音,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肖邦《英雄碧波罗乃兹》,一同感受肖邦音乐的英雄性。
一、创作背景肖邦的创作灵感源于自己和祖国悲剧性的经历,《英雄波罗乃兹》是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
描写了1683年英勇抗击入侵者的波兰国王约翰.勃比埃斯基的骑兵队。
该骑兵队曾击败横行欧洲的土耳其人,保卫了祖国,也拯救了欧洲。
故又称《骠骑兵波罗乃兹》。
肖邦有一次对密茨凯维奇谈起他写《英雄波罗乃兹》的心理体验。
那是一个安静的夜晚,没有客人打扰,肖邦独自一人在客厅的钢琴前一边试奏一边记谱,他为乐曲中段找到了一个摹仿马蹄声的音型节奏,在马蹄声的伴随下,古代波兰骑士横扫战场,场面极为壮观。
写到这里,客厅的门突然开了,一群身披甲胄的古代骑士涌进客厅,肖邦吓得惊慌失措,欲夺门而逃,盛装的骑士队伍又倏然而逝了,原来是肖邦感情过于投入,被自己的音乐魇住,产生了幻觉。
由此可见,这首乐曲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的。
二、结构简析乐曲的构成为复三段体:第一段:降A大调。
在音量逐渐增强的序奏之后,无比辉煌的英雄主题进入,使人们觉得充满着信心与力量,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的体现。
第二段:从E大调起经过各种转调又回到降A大调。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赏析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赏析摘要:肖邦是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青年期面对民族的苦难、成年后钢琴演奏成功生涯都为他后来的创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铺垫作用,本文就肖邦在《英雄波兰舞曲》的创作的背景、乐曲构成、艺术价值三方面进行全曲赏析。
关键词: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艺术价值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81-01一、肖邦《英雄波兰舞曲》的创作背景在历史的长河中,波兰有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钢琴诗人”,他一生困顿,却从不抱怨。
他强烈的爱着自己的祖国,却无法将祖国安顿于和平静谧之中,他不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战士,但却为钢琴而生——他就是肖邦。
他的巨作——《英雄波兰舞曲》,一首充满了战斗力与英雄气概的波兰舞曲,在波澜壮阔中一气呵成,肖邦在这首舞曲中完美的诠释了骠骑兵捍卫祖国领土的壮烈。
在1842年,肖邦将它献给了自己的祖国。
《英雄波兰舞曲》的创作灵感源于肖邦自身以及祖国波兰的悲剧性经历,整首曲是与波兰名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
肖邦曾说“我的生命是一部没有开端而具有忧愁皆为的插曲”,语句中悲伤的色彩显而易见,肖邦为音乐而生,但是他的一生却被称为不完整的人生,肖邦出生前,他的祖国波兰被沦陷,唇亡齿寒,没有祖国的护佑,生活颠沛流离,母国波兰不复存在,又何来开端而言?祖国的沦陷,忧愁的延续,无法将生命谱成一首完整的曲,这是肖邦内心的苦楚所在,但仅凭他一己之力,远远不能够将苦难的波兰救于水深火热之中。
以至肖邦在创作此曲时,倾注了他对祖国的全部热情以及对波兰的无限缅怀,仿佛是一个个作战凶狠、视死如归的骠骑兵带着武器击败横行波兰的入侵者,每前进一步都是那样的斩钉截铁,表现出这支军队威武雄壮的阵容以及勇敢坚定的品格。
二、肖邦《英雄波兰舞曲》中三段乐曲构成分析《英雄波兰舞曲》的主题可分为两部分,一种是用强有力、韧劲厚壮的节奏,向我们缓慢叙述波兰封建时代的奢靡繁华,肖邦沉浸在如此散漫美好的生活中,狂热的爱着这个赋予自己生命的国家,但时代的更迭,繁华过后侵略者入侵的脚步正在一步步逼近波兰,硝烟正在波兰的大片国土上弥漫,繁华美好的生活在这一刻停止了。
感受肖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丨阿格里奇演奏《英雄波兰舞曲》
感受肖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丨阿格里奇演奏《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波兰舞曲》降A大调,Op. 53,作于1842年,钢琴曲,是肖邦所作18首波兰舞曲之一(亦是最为宏伟的一首)。
这是一首充满战斗力量和英雄气概,以“英雄”而著名的波兰舞曲。
《英雄波兰舞曲》这一波兰舞曲为前一类中的杰出代表。
本曲气势磅礴,一气呵成,简直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交响诗。
因此有人认为本曲是作者用来描述十七世纪的一位波兰民族英雄抵抗外敌入侵的光辉史诗。
肖邦的作品中有各式各样的英雄形象,本曲的主人公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肖邦在这一形象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国热情。
全曲有一段庄严热烈的序奏开始,随后堂堂引出伟岸的英雄主题,一种略带沧桑的感情是英雄的风格奔腾的气势排山倒海般袭来,充满力度的热情在肖邦的作品中实属难得。
乐曲进入中弹后持续扩大作品幅度,一连串下降音制造了华丽雄伟的效果,而热切的情绪仍一刻不停的在指尖翻滚澎湃。
结尾处再度回到开头的主题,更加奔腾,接着渐弱,安排了一个隐匿的悬疑,是未尽的情感死灰复燃,创造出石破天惊般的效果。
演奏既终,一股余韵却久久回荡,那正是肖邦对祖国诉不尽,挥不去的哀切思念。
可以说借着华丽的舞曲,肖邦倾诉了满腔的爱国热情,也把音乐的可能性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音乐专业乐谱与资料群】申请说明乐谱群目前仅面向读过音乐专业的人!我们会加强审核,进群不可以长期潜水,这也是个规矩。
我们目前有五个乐谱群了,所以审核会加强!保证进群人员的素质!提高群的交流质量!乐谱群使用方法:进群可以提出自己的乐谱与资料需求,我们一起来帮你!申请条件:1、请告诉我们您的学校与专业(如果需要申请考研群,请告知年级);2、管理员会检查朋友圈是否为音乐专业(广告性质的一律不邀请,朋友圈质量太差也会斟酌);3、群完全免费,并且会想办法帮您解决困难;4、申请通过的,可同时申请进钢琴群、音乐专业乐谱群。
申请办法:长按扫描上面的图片,关注公众号,然后即可得到客服微信号。
从《英雄波兰舞曲》读肖邦
从《英雄波兰舞曲》读肖邦有人说,听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是一种享受。
在跌宕起伏,高亢激昂中,你看到的,不是浪漫优雅的他,而是一个有血有肉,顶天立地的男人。
诚然,这个男人是爱国的,是有魅力的。
2010年,是浪漫主义音乐巨匠肖邦诞辰两百周年。
肖邦是波兰籍作曲家和钢琴家,有“钢琴诗人”之称。
他的一生创作颇丰,有充满浪漫主义气质的协奏曲,有时而温存时而悲愤的练习曲,还有充满梦幻、典雅静谧的小夜曲。
肖邦用他一生的挚爱——钢琴,演奏着他生命中最高贵、最华丽的乐章。
他作品中的浓郁深情和优雅细腻也鲜明地折射出他本人的性情——浪漫、优雅、抒情、悲愤、落寞……肖邦作品和肖邦其人,注定都会成为音乐史上不朽的丰碑。
《英雄波兰舞曲》是一首充满战斗力量和英雄气概,以“英雄”而著名的波兰舞曲,作于1842年。
但是,在我看来,即便是从惊心动魄的英雄舞曲中,我们依然能看到一悲情的肖邦。
当时的波兰正处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之中:国内政局动荡,波兰人民的正常生活毫无保障;毗邻的俄国又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大举压境。
虽然,此时的肖邦远在法国,但他的亲人朋友仍在波兰。
对于爱国并且富有历史责任感的他来说,只能通过将作曲的钱寄回国内,支持国内的革命力量。
当然,这样做远远不够,他还通过他的最爱——钢琴,来表达他的愤懑。
于是,许多传世之作横空出世。
我觉得,肖邦在激情中还表达了他的悲情。
是的,肖邦是悲情的,即便是在激动人心的《英雄波兰舞曲》中。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身体欠佳,众所周知,肖邦长期受病痛折磨。
还因为,他无法回到祖国,与大家一起战斗。
即使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他姐姐说:“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如果,用一种色彩来形容肖邦,他会是什么颜色呢?革命、激昂的红色?缠绵,温柔的紫色?亦或忧郁如水、优美似梦的粉红?在我看来,肖邦主要是以他的优美之中略带一种沉思、伤感和梦幻,却又坚强、激动人心色彩,应该是黄色。
黄色的波长适中,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色,给人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
肖邦英雄波洛涅兹Op.53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
肖邦英雄波洛涅兹Op.53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作者:刘品壹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21期【摘要】肖邦作为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在西方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背景与环境下,研究其作品就变得十分必要。
尤其是这部广为人知的、倾注其心血与爱国情感的作品。
这部作品的难度较大,对于演奏者感情的理解、力度的把控以及身体肌肉的耐受程度都是很大的考验。
本文先对肖邦的生平与肖邦所在年代的波兰,与他的这首“英雄”波洛涅兹Op.53作一些必要的介绍,后通过分析作品中的重点技巧,例如引子中右手四度的上行,华彩部分左手八度的跑动,大和弦的演奏方法等,来对其演奏技巧进行解读;并通过这部作品的独特的波兰民族风格以及各个重复的主题间的情感加强,来展示出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让其他演奏者在阅读本文后,对其演奏有所帮助。
【关键词】肖邦;英雄波洛涅兹;演奏技巧;情感表达【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007-03【本文著录格式】刘品壹.肖邦英雄波洛涅兹Op.53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J].北方音乐,2020,11(21):7-9.在肖邦的一生中,共写了16首钢琴独奏作品《波洛涅兹》(Polonaises),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第53号作品,降A大调,名为“英雄”。
这部作品创作于1842年,一年后出版,当时肖邦只有32岁,正处于其音乐创作的成熟期,也可以称这部作品为其巅峰之作。
该作品写作手法十分厚实,精炼,可以营造出一种势不可挡、雄伟壮阔的气势,在音响效果方面甚至可以与交响乐相媲美。
这部作品出版后,就成为了历代著名的钢琴家的热门演奏曲目之一,如霍洛维茨、鲁宾斯坦、郎朗、李云迪等都在各种场合下演奏过这部作品。
这部作品中所描绘的波兰贵族与波兰英雄顽强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形象,深深刻画在每一个听众的心中。
这是一首宏大的、完全倾注了肖邦全部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 摘要] 经典的作品是民族的和人民的,代表一种民族奋进精神。
本文从波兰舞曲的起源、特点和演奏,肖邦波兰舞曲《英雄》的历史背景和曲式以及演奏三方面分析研究这首民族的和人民的乐曲。
[ 关键词] 波兰舞曲;作品内涵波兰作曲家费列德里克·肖邦(1 8 1 0 —1 8 4 9 ),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的高度才赋,从小便已显示出来:六岁起开始系统学习钢琴,七岁时发表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钢琴曲〕,八岁公开钢琴演奏。
1826—1829年,他进华沙音乐学院攻读音乐,毕业时他平素不爱夸奖人的老师已破例称他为音乐的天才。
在中学和音乐学院期间,肖邦还时常利用假期到波兰的许多地区旅行,仔细观察农村生活的各方面活动,聚精会神倾听民间的曲调。
在肖邦的家里,许多文化界来客的生动谈话中,他还接触到关于波兰的历史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许多问题。
就是这样,肖邦从生活中亲自观察到的东西,远比他的老师教给他的更多。
他对波兰民间音乐的美质的深切体会,对他的祖国特有的诗意之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年复一年地深深烙印在他的意识之中的。
1830年,由于国内政治局势动荡,肖邦动身到国外旅行,但是这一去,正如他自己的悲惨预感那样,就此同他的祖国永诀了。
肖邦的音乐背景来自严格的古典乐派式的训练,基础建立在巴哈、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上,他的钢琴曲作品自由地驱使弹奏技巧,传达出优美的音响效果,和声具有明暗与深度,转调非常巧妙,节奏能自由地流泻变化,多彩的装饰音能融合在曲子中。
肖邦的创作几乎全是钢琴曲。
大体上可以用他离开祖国的那一年作为两大时期的分界。
他在1830年之前的创作已经可以看到同波兰民间音乐的直接联系,这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创作风格。
但也有因袭风靡一时的偏重技巧的传统写法,这在他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和变奏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在1830年之后,肖邦的创作已完全成熟。
从1838年到1845年,是肖邦最丰产的年头,他的最重要的作品,如几首叙事曲和奏鸣曲,最优秀的波兰舞曲和玛祖卡舞曲等,都是在这段时间写出的。
肖邦是他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思想的代表和喉舌,他的音乐同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紧想联系,发挥着富于革命性的作用,因此被舒曼誉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肖邦一生不离开钢琴,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一、波兰舞曲的起源、特点和演奏1.波兰舞曲的起源波兰舞曲起源于波兰乡村,渐渐流传至舞厅后才广为人知,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傲慢、威严、列队行进的交际舞。
在1830年波兰正在抵抗俄国的侵略时民间相当盛行,使得当时到波兰的肖邦因此而熟悉波兰舞曲形式,并将曲式复杂化注入更多的感情,将通俗的曲子提升至艺术的境界。
肖邦最著名的波兰舞曲包括:降A大调“英雄”,O p .53;升f小调,Op.44;A大调“军队”,Op.40。
波兰舞曲先是作为仪式用,后来成了政治性的舞会之用。
最初的波兰舞曲是依歌词而作曲,然后逐渐地成为民俗风格的表现,不但表现国民的政治情感及关心,更表示出国民的气质、爱国心及任侠的精神。
不过舞会用的波兰舞曲隆盛时代,早在肖邦以前已经结束了,音乐方面则化为更繁荣的类型。
肖邦幼年时代及1826年的少年期作品,都雀跃着活泼的童心,到了1827年的Op.71中的三首已经有了深深的诗情,而Op.26的两首波兰舞曲则更加显著。
其中Op.22为肖邦赴巴黎之前在维也纳作的,内容方面有意表示出钢琴高手的风格倾向。
Op.40的两首是很优秀的作品,Op.44及53为真正的杰作。
使波兰舞曲赋予新的感情让它光辉起来的是韦伯,后来由肖邦追从继承。
但是当韦伯忘却了波兰舞曲勇壮爱国心之际,肖邦把波兰舞曲过去的光荣及当前的悲哀与愤怒以及对未来的忧郁预感都成功地表现了出来。
波兰舞曲独特的节奏展示着那壮大的三拍子节奏,其特征特别强调一小节中的第二拍,经常把它弹成切分音,在第一拍的后半拍加上重音。
2.波兰舞曲的特点波兰舞曲的最大特点为它富有节奏感,大多采用三拍子,在不对称强拍上常具有特点;它还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这些都充分地显示了肖邦的作曲才能。
此外,波兰舞曲还经常采用三部曲式,有时,在某些地方以“da capo”一词用来表示反复的意思。
所以说,这些都使得肖邦的波兰舞曲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
3.波兰舞曲的演奏那么,我们如何演奏肖邦的波兰舞曲呢?李斯特在评论肖邦的波兰舞曲时曾说过,它们是“以一种有力的节奏为其特征,它使最麻木和无动于衷的人感到兴奋和震动。
它们体现了古老波兰最高贵的传统感情。
”因此,我们必须以一种庄严、宏伟的气势来演奏它们,而且要在速度方面有所注意,因为肖邦往往以速度标记A l l e g ro Maestoso〔庄严的快板〕来作出提示。
总之,在波兰舞曲这一类作品中,肖邦是以一个忠贞不渝的爱国者和波兰歌手的身份出现的。
当我们在欣赏肖邦的波兰舞曲时,能够体会到他的这样一种心境:他流落异乡,一八三一年的惨剧让他痛苦不能终日。
作为爱国者,他分担了国外同胞的不幸;作为钢琴演奏家,他为自己同胞的福利举行义演;作为作曲家,他沉迷于波兰民族过去的英雄业绩已达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
他的这类作品的普及和受人欢迎,正是由于在他的作品里充满着一种民族感情,这种感情是浪漫主义的、富于个性的和作者固有的情感。
这种情感,不仅在他的祖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在整个世界都与他的这种情感产生共鸣。
二、肖邦波兰舞曲《英雄Op.53》的历史背景和曲式1 .《英雄波兰舞曲O p . 5 3 》的历史背景肖邦一生曾为钢琴独奏所写了16首《波兰舞曲》。
其中,以作品第53号被题名为“英雄”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最为出名、也最为宏伟。
因为它具有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在艺术性上也更发挥了钢琴乐队性、交响性的效果。
此曲创作于1842年、肖邦32岁时,创作灵感源于肖邦自己和他祖国悲剧性的命运,并于1843年出版面世。
自此,它就成为了历代许多著名钢琴家手上的热门演奏曲目。
有一位钢琴家还曾这样评价道:“此首波兰舞曲是划分一个时代的分水岭。
李斯特在他的所有演奏会中都弹奏过此曲。
乐曲正如标题所提示的,无比辉煌、壮丽,波兰的气质显得更加高贵。
这一舞曲也多少具有一些戏剧性。
它的每一个音、每一个节奏,都闪烁着生命与力的光辉。
”所以,到今天的一百五十年间,它始终使各个国家、民族的钢琴音乐听众为之震撼不已。
2.曲式分析对于此乐曲来说,它的构成为复三段体。
我们对此乐曲进行一下分析:①乐曲开始有一小段引子,引子的第一拍是中低音区四个bE,用双手八度强有力地同时奏出,这轰然一响,足以使听众的心被吸附住,从此,直到曲终再也无法离开。
当我们在震动之后还未及定神时,三条半音阶平行地向上卷起,又猛然顿住,以后是各种不协和音,不同节奏交替在情感的海洋里到处掀起巨浪。
戏剧性的紧张度愈演愈烈,直到觉得气都透不过来时,第一个、也是全曲最重要的,反复出现的英雄主题,才豪迈、昂扬地奏出,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右手双音旋律是富于感召力的英雄音调,左手坚实果断的节奏表达出必胜的信心。
这个主题段落稍有变化〔右手提高了音域,加入八度音〕地重复一次,音乐的意境也随着更上一层楼。
在高潮处,仿佛可以听到刀枪剑戟的撞击声。
之后是一段由低谷逐步向上冲击的音乐。
冲击得到暂时胜利后,引出一段不长的有抒情色调的感情浓重的音乐,仿佛战斗间歇中的某种感触〔左手是《波兰舞曲》的典型节奏〕:这感触很快转化为战斗的激情,导致再现英雄的第一主题。
②然后音乐进入整个乐曲的第二段。
任何人听了这段音乐,都会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这是骑兵在奔驰:左手八度的固定音型象征着马蹄声由远及近。
弹奏起来也不轻松,被称为“钢琴家的绊脚石”。
右手的旋律,是战士们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声调。
如果说《A 大调波兰舞曲》让我们“能战斗”的军队的话,现在所听到的,则是一支“正在战斗”的军队。
骑兵的壮观场面过后,经过过渡、控制、减速,音乐奇妙地落到一个单纯、弱奏的D 音上,引出一段难以形容的旋律:流畅、委婉,有一丝哀伤、有一缕温情,还很高贵,又像梦幻的境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与千军万马、气吞山河的气势形成强烈的对比;音乐在这个“远离战场”的意境中流动,徘徊了较长时间,好像流连忘返。
③最后,音乐流入中音区和低音区,哀伤、温情、梦幻都隐去了,情绪再度激昂起来,斗争的火焰重新燃起,英雄刚毅的第一主题赫然而出,这也是主要主题的最后一次再现。
尾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胜利的欢呼、凯旋中结束全曲。
在此,需要做出一点说明的是,肖邦和其他许多十九世纪作曲家发现,离开和返回的原则非常适宜于大型结构:中段拉得越长,在调式、情绪和主题等方面距离开头时的乐思就越远,最后重复时就显得更为重要和更有戏剧性;重复不是完全再现,而是直接走向一个大部分建立在新的更好材料上的尾声;肖邦在他的大型作品中表现这个原则本身足以规定其方向和意义。
三、《英雄波兰舞曲Op.53》的演奏肖邦本人是一位划时代的钢琴家。
据一些当年聆听过肖邦演奏的人记述,他的演奏音量适中,但有着醉人的歌唱性和自如的灵活性;最重要的是他的演奏非常在意音色的控制和变化,能将听者带入一个万花筒般的梦幻世界。
但关于肖邦演奏风格特点最可靠的资料还是他本人的作品。
正如我们通过莫扎特那些深情的旋律可知他的演奏必定富于歌唱性,通过贝多芬那些强烈的音量对比和织体特点可知他的演奏方法一定是运用整身弹奏,手腕和手臂协调运作。
同样,我们通过肖邦那些悠长优美的旋律,华丽而富于变化的跑句也可以断定肖邦的演奏是极富歌唱性和灵活性的,否则无法展现作品内涵。
所以,弹奏此部作品时,技巧的准确性不是演奏它时最重要的事情了;而技术能力的体现,特别是歌唱性技术的表现则是演奏此首乐曲时所最必需的。
而且在演奏它时旋律还应弹到明朗流畅,全曲要有一定的节奏活力;此时,连贯与协调已是无需再提的起码要求了,但对于音色的想像力和控制键盘的敏锐性而言,则是决定此首乐曲演奏质量的关键。
其中,肖邦在对音色表现方面的要求,我们从他的其它那些如梦似幻的作品中不难领会到:随着旋律的起伏及和声的变幻,音乐的色彩也随之发生变化,就好像我们在看着万花筒中的花纹一样,每弹一个小节就好像转动了一次万花筒,筒中的花纹和色彩就陡然一变,要弹出这样的感觉才可。
任何认真研究和分析肖邦创作的人,都不能不在其中发现最高度的美、完全新颖的感情、新奇而巧妙的和声织体。
他的大胆的尝试都有所根据、丰富、甚至过于丰富,并不会破坏乐曲的明晰,独特也不致流于古怪,修饰的细致是合乎法则的,装饰的华丽不致成为优美的主要轮廓的累赘。
他的许多优秀的创作富于巧妙的配合,这些配合可以说在音乐风格的掌握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