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
浅谈肖邦和他的《波兰舞曲》(Op.26-Nr.1)
6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替及指尖的爆发力有机组合并完美呈现,对充分体现肖邦的《波兰 舞曲》(Op.26-Nr.1)的音乐风格至关重要。
离他之前舞曲创作的常规,是一首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结构作品。 谱例1
主部的引子从低音区进入(如谱例1),用干脆利落的快板进 行,双手通过反附点节奏所特有的音乐推动力,形象地揭示了波兰 人民誓死保卫祖国,反抗沙俄残酷欺凌的坚定意志和斗争精神。引 子虽然篇幅短小,但足以让人心情激动,充满振奋,给人带来一种 强烈的震撼力。之后用连续的强音将音乐推向主和弦,并自然地导 引出全曲的主题乐段。主题乐段由弱起开始,配合以右手的级进上 行,音乐不但旋律性强,而且形象也显得温暖美好,仿佛肖邦是在 描绘波兰和平时期人们美好的生活状态。柱式和弦轻声进入后,经 过几次重复,停留在属和弦后引出一段新的音乐材料,好像又一次 用触击心灵般的肺腑语言对故土倾诉和抒发自己心中深藏已久的怀 念之情,这种创作手法很明显地体现出肖邦擅长于对不同类型装饰 音的灵活运用,整首乐曲的灵动性也因此得到加强。
在这首波兰舞曲中,肖邦将浪漫主义色彩与民族兴亡的感触紧 密地交织在一起,使其在演奏上多了一些随心和缥缈的感觉,在音 色与力度方面也给予了演奏者细腻而又丰富的演绎空间。最为关键 的演奏手法当属手腕力度的弧形运用,它在烘托音色和调整力度的 微妙变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温情而又富于内涵的 艺术效果。引子部分的弹奏需要在放松腕部的同时增加指尖的爆发 力,以突出肖邦在听到波兰民族起义失败后的激愤心情,演奏者应 深切体会这种来自心灵的感受并将其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二度创作的 演奏中。手腕的弧形运动使抒情部分的乐句划分更加明晰,从而为 准确地表达肖邦远离故土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眷念提供了技术保证。 手腕的弧形运动和手指在琴键上的迅速跑动使乐句之间的节奏衔接 更为紧凑,旋律线条更具有律动性,情感表达更加充分。手指灵活 运动也良好诠释这首作品的关键之处,这一基础性的技术铺垫与手 腕的弧线运动、力度的合理运用、音色的倏忽多变、节奏的缓急交
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及精神
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及精神肖邦是世界伟大的音乐家,他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情感和思想献给了钢琴艺术,世界音乐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绝大多数为钢琴作品,体裁十分广泛,有协奏曲、奏鸣曲、叙事曲、幻想曲、谐谑曲、夜曲、前奏曲、练习曲、圆舞曲、即兴曲等,这些作品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肖邦的艺术风格独一无二,他以异乎寻常的个性和创造力,开创了钢琴创作的新风格、新学派,以卓越的才华为钢琴艺术宝库增添了至今任令世人瞩目的艺术珍品。
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是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一、肖邦及其音乐创作弗列得列克·肖邦(1810---1849),波兰音乐家。
1810年生于华沙,他的父亲是法国人,年轻时迁居波兰。
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音乐才能的波兰人,善弹钢琴,并且有一副好嗓子,爱唱波兰民歌。
由于母亲的熏陶,肖邦从小爱上了波兰民间音乐。
肖邦6岁开始有系统的学习钢琴,7岁发表第一首作品,8岁举行第一次公开的演奏。
1826年,肖邦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师从约瑟夫爱尔斯涅尔学习作曲,19岁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20岁时逐渐成为全波兰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于1829年6月出国演奏,并于1830年11月告别祖国,到法国巴黎定居,在巴黎度过了后半生。
肖邦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一直伴随着他的生活和创作。
1849年10月,肖邦病逝在巴黎,临终前他要求亲人把死后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
肖邦的音乐创作分为4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全盛时期、晚期。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56首玛祖卡舞曲、27首练习曲、26首前奏曲、15首圆舞曲、12首波洛奈兹舞曲、4首民谣、4首谐谑曲、20首夜曲、2首钢琴协奏曲和3首钢琴奏鸣曲。
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的分析研究
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的分析研究
王慧芳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经典的作品是民族的和人民的,代表一种民族奋进精神.本文从波兰舞曲的起源、特点和演奏,肖邦波兰舞曲《英雄》的历史背景和曲式以及演奏三方面分析研究这首民族的和人民的乐曲.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王慧芳
【作者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的民族特色析读 [J], 王卉
2.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 [J], 王昌逵;朱国权
3.浅析肖邦音乐风格与演奏分析——以《英雄波兰舞曲》为例 [J], 张楠
4.肖邦《英雄波兰舞曲》不同钢琴家演奏风格对比 [J], 王星辰
5.肖邦英雄波洛涅兹Op.53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 [J], 刘品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肖邦军队波兰舞曲听后感
肖邦军队波兰舞曲听后感
肖邦军队波兰舞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乐曲,它的旋律优美动听,
让人听了之后深深感受到了波兰民间舞蹈的风情,同时也能够感受到
肖邦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憧憬。
这首乐曲让我感受到了肖邦的独特魅力,他以他自己的音乐语言,将波兰民间舞蹈与浪漫主义风格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活力和
激情的乐曲。
我尤其喜欢其中的第二个主题,它如清泉般古朴纯净,
让人感受到了肖邦对牧场、田野生活的喜爱。
这首乐曲也让我想起了肖邦的生平事迹。
他出生于波兰贵族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音乐天赋,但是在他成名后,波兰却遭受了历史上最
严重的分裂和划分,肖邦也在这个时候流亡到了法国,但是他一直心
系祖国,也曾经多次试图为祖国争取独立和自由。
在这首乐曲中,我
也能够感受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总之,肖邦军队波兰舞曲是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乐曲,它的旋律
感人至深,让人陶醉其中。
这也让我更加喜欢肖邦的音乐和他作为一
个人的品质,他用他的音乐承载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的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种情感和精神的表达。
浅析肖邦《军队波兰舞曲》音乐特征与演奏技巧
在 左 手 伴 奏 为 一 个 八 分 音 符 加 上 两 个 十 六 分 音符 , 之后 连 接 四 个八 分音 符 时 , 同 时 右 手旋 律 为 主题 旋 律 , 这 是 波 兰 舞 曲节 奏 的典型特 征之 一 : 最后, 从 本 曲 曲 式 结 构上 看 , 本 首 作 品 运 用 了 当时 传 统 波 兰 舞 曲 中 最 为 典 型 的 三 部 曲式 写 咸 , 构 成 为 “ AB A” 三 段 体 曲式
全 曲的 总 的 强 弱 力度 合 理 地 安 排 好 。 我们 应 强 调 一 下 每 小节 第 一 拍 的第 一 个 和 弦 , 同时 注 意 节 奏 和气 口 , 要 弹得 神 气 、 威风 、 庄严 , 不要 有 拖 泥 带 水 的 感 觉 。 四、 结 语 肖邦 的 波 兰 舞 曲 处 处 露 出 自 己对 祖
希 望通 过 本 文 的 分析 论 证 , 能使 更 多的 音 乐爱 好 者 、 钢 琴 学 者 了解 肖邦 的 波 兰 舞 曲 , 更好地演奏、 欣 赏本 首 作 品 。 关键词 : 肖邦
一
波 兰舞 曲 艺 术特 征 演 奏 技 巧
铿 锵 的 曲风 , 曲 目中 运 用最 广 泛 的 左 手 伴 奏 的节 奏 型 是 一 个 比较 固定 的节 奏 公 式 : ( 三) 弹 奏 和 弦 的 时候 , 手 掌 应 很 好 地
、
作 者 和 作 品简 介
弗雷德里克・ 弗朗锁瓦・ 肖邦 . 被 世 界 人 民美 誉 为 “ 钢琴诗人” , 是 波 兰 最 伟 大 的 钢 琴 家、 作 曲 家 之 一 。 幼 年 的 肖邦 便 开 始 了钢 琴 的学 习 , 儿 时 的 他 对 波 兰 民族 民 间
音 乐表 现 出浓 厚 的 兴 趣 。 肖邦 一 生 之 中 ,
浅析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
浅析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1. 引言1.1 介绍《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以其轻快欢快的曲调而闻名,节奏明快,富有活力。
肖邦运用了丰富的音乐语言和技巧,表现出他对旋律和和声的独特理解。
这首曲子不仅在旋律上有着独特性,同时也展示了肖邦对和声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这首曲子在技术上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演奏者具备足够的技巧和表现力。
《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是一首充满情感表达和音乐性的作品,演奏起来要求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这首曲子展示了肖邦作为作曲家和钢琴家的杰出才华,也是钢琴演奏的经典之作。
1.2 肖邦及其作品背景肖邦(Fryderyk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具有独特的音乐才华和创作风格,作品充满了诗意、细腻和浪漫情感。
肖邦的钢琴作品是他音乐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首作品都展示了他对钢琴的深刻理解和对音乐的热爱。
他的作品大多以钢琴独奏为主,包括练习曲、圆舞曲、波兰舞曲等多种形式,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作为肖邦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对波兰民族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创新。
这首舞曲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轻快欢快的旋律与和声交织在一起,展现出肖邦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肖邦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技术要求,要求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技巧和表现力,同时还需要有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他的作品挑战了钢琴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要求演奏者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肖邦的作品横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巅峰时期,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高超的音乐才华,深深影响了后世音乐家和钢琴演奏家。
《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波兰民族音乐的独特理解,是钢琴演奏中的经典之作。
2. 正文2.1 轻快欢快的曲调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是一首充满轻快欢快氛围的作品,其曲调简单明快,富有活力和活泼的节奏感。
浅析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
浅析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是浪漫主义作曲家肖邦的一首风格独特的钢琴独奏作品,充满了波兰舞曲的特色和肖邦独特的旋律和和声。
这首作品展现了肖邦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创作技巧,也成为了钢琴演奏家们喜爱的经典曲目之一。
肖邦是一位波兰出生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大多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特色。
而《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作为波兰舞曲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充分展现了肖邦对波兰文化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眷恋。
这首曲目具有活泼、轻快、愉悦的特点,曲调欢快,音乐活泼,是一首适合用来展现钢琴演奏家技巧和情感的作品。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曲目的音乐特点。
《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曲调明快活泼,节奏感强烈。
全曲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节奏明快的舞曲部分和优美的中间部分。
舞曲部分的旋律轻快明快,跳跃的音符和活泼的节奏仿佛让人置身于欢快的舞曲之中。
而中间部分则是柔和悠扬的旋律,充满了温柔和柔情。
整首曲目将舞曲和抒情的部分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了肖邦丰富多彩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才华。
在演奏上,《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主要体现在技巧要求和情感表达上。
首先是技巧要求,这首曲目在演奏上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手指灵活性和精准的音乐表达能力。
尤其是在舞曲部分,音符的跳跃和快速转换要求演奏者有较高的演奏技巧和手指灵活度,能够清晰、准确地表现出音乐中的各种细微变化。
在情感表达上,演奏者需要展现出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舞曲部分需要表现出欢快、活泼、轻快的氛围,而中间部分则需要展现出柔和、温柔、柔情的情感,演奏者需要通过音乐,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让听众产生共鸣。
除了技巧和情感的表达,演奏时的用音也是这首曲目的特点之一。
《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要求使用丰富的音色和动态变化来表现音乐的细节和情感。
在舞曲部分,演奏者需要通过清晰而明亮的音色来表现出欢快的氛围,让听众感受到跳跃的旋律和充满活力的节奏。
而在中间部分,则需要使用柔和、温暖的音色来表现出优美的旋律和柔情的情感,让听众产生如沐春风的感觉。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探析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探析作者:***来源:《群文天地》2021年第06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波兰有一位世界著名的人物,他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就是弗里德里克·肖邦。
他的作品——《英雄波兰舞曲》,一首充满了战斗力与英雄气概的舞曲,在波澜壮阔中一气呵成,完美地诠释了骠骑兵捍卫祖国领土的壮烈。
1842年,肖邦把它献给了自己的国家。
一、肖邦的生平和著作(一)生平概述1810年,弗里德里克·肖邦出生于波兰。
1816年肖邦跟随著名钢琴教师沃伊切赫先生学习钢琴。
1817年,他首次谱写了B大调和g小调的波兰舞曲。
1818年在Radziwi家庭宫殿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上,肖邦首次亮相,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的作品,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肖邦师从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约瑟夫·艾尔斯内尔,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的作品。
1826年高中毕业后,继续在华沙音乐学院跟随约瑟夫学习钢琴和作曲。
1829年,作为作曲家和钢琴家,在欧洲巡演。
1830年,离开波兰前往巴黎,在那里开始演奏、教学和作曲。
1837年,肖邦拒绝了“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了最后一次音乐会,并受邀访问英格兰和苏格兰。
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在巴黎的家中去世。
他的一生经常为国外同胞募捐演出,但他不愿意为贵族效力。
舒曼将他的音乐形容为“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告诉全世界:“波兰不会亡”。
在生命的后期,他过得非常孤寂,痛苦地宣称自己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临终前告诉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二)主要作品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200首作品,他的主要作品包括21首夜曲、17首华尔兹、25首玛祖卡舞曲、16首波洛奈兹舞曲、27首练习曲、24首前奏曲、4首谐谑曲、4首即兴钢琴奏鸣曲、2首钢琴协奏曲、4首钢琴三重奏、4首民谣、3首埃塞克斯舞曲,以及17首歌曲。
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分析
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分析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钢琴作曲家,其作品丰富多样,充满了激情和想象力。
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情奔放的旋律肖邦的钢琴作品以旋律优美、多变而著称。
他热爱民间音乐和舞蹈,因此在创作中常常借鉴波兰传统音乐元素,并将之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他的旋律富有民族特色,具有强烈的激情性和情感表达力。
例如《军队进行曲》中的雄壮、慷慨激昂的旋律,体现了波兰人民的斗争精神;《黑键练习曲》中的轻快、俏皮的旋律则表现出了肖邦自由奔放的性格。
二、灵活多变的节奏肖邦的作品节奏多变,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
他对节奏的运用非常灵活,经常采用小节间的断奏和变速,以达到音乐情感的表达。
例如《英雄波兰舞曲》中,节奏明快、奔放,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波兰传统舞蹈的欢快气氛。
三、丰富多彩的和声肖邦的和声丰富多彩,常运用各种和声技巧和变化来表达音乐情感。
他的和声运用不拘泥于传统的和声法则,常常出现异调和模糊边界的和弦,使得音乐充满了神秘感和想象力。
例如在《夜曲》中,和声温柔动人,迷梦中仿佛感受到了一场天籁之音的演绎。
四、富有个性色彩的演奏特征在演奏上,肖邦的作品有着非常明显的个性色彩。
其一方面因为他本人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听众;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作品本身就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在肖邦的作品中,演奏家需要对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演奏技巧,才能真正表现出其独特的个性色彩。
总的来说,肖邦的钢琴作品具有诸多的艺术特色和演奏特征。
他的音乐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浓郁味道和个人情感的表达,是经典钢琴作品中的佳品。
【人文素养】钢琴曲《英雄波兰舞曲》赏析
【⼈⽂素养】钢琴曲《英雄波兰舞曲》赏析⽢肃教师学苑昨天钢琴曲《英雄波兰舞曲》赏析波兰作曲家肖邦(1810—849)作于1842年,钢琴曲,为所作⼗六⾸波兰舞曲之⼀。
据说本曲以奔马节奏写成的对⽐性中段,描写了1683年英勇抗击⼊侵者的波兰国王约翰﹒索⽐埃斯基的骑兵队,故⼜名《膘骑兵波兰舞曲》。
波兰舞曲,即波罗乃兹,是⼀种庄重缓慢,具有贵族⽓息的三拍⼦舞曲,源于波兰民间。
乐曲采⽤复三部曲式。
在情绪激烈,充满戏剧性的短⼩序奏之后,乐曲呈现以单三部曲式写成的第⼀部分主题A,这⼀刚劲有⼒的节奏和壮丽雄浑的乐句,充满了波涛般奔腾的⽓势,表现了不屈不挠的英雄精神。
以两个⼋分⾳符为⼀组的伴奏⾳型,使这⾸三拍⼦舞曲带有进⾏曲的特点。
开头三⼩节不断反复的从属⾳到主⾳的四度⾳调伴奏⾳型多次出现,融合在⼀起形成⼀种战⽃的号⾓性⾳响,使⾳乐更富有浓厚的战⽃⽓氛。
在第⼀部分的B段,英雄风格继续发展,后半部分出现的典型的波兰舞曲伴奏⾳型,使乐曲⾊彩更为华丽庄重,经过再现主题A,乐曲以六个强有⼒的琶⾳进⼊了三声部对⽐中段,⾸先在低声部奏出连贯的马蹄声的固定伴奏⾳型。
造成了万马奔腾、排⼭倒海的战场⽓氛,在这⼀⾳型的烘托下,乐曲在低⾳区呈⽰中间部主题,其坚定⽽嘹亮的号⾓性曲调,犹如情绪激昂的进军号声。
⽓势越来越⼤,形成了千军万马、波澜壮阔的战⽃图景,乐曲再现第⼀部分主题,在雄壮的⽓氛中结束全曲。
[艺术视窗] (⾳乐)刘秉忠刘秉忠(公元1216年-公元1274年),字仲晦,法名⼦聪,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
刘秉忠原是官宦⼈家⼦弟。
⼗七岁时,他被任命为邢台节度府令史。
由于⼯作不顺⼼,刘秉忠没⼲多久就辞职了。
不久⼜遁⼊空门,成了和尚,法名⼦聪。
刘秉忠虽然⾝披袈裟,⼼却在经世致⽤。
他利⽤当和尚的清静时间,博览群书、云游四⽅、实地考察。
有⼀次,忽必烈召见海云禅师。
海云禅师听说⼦聪和尚博学多艺,就私邀⼦聪⼀同去见忽必烈。
浅析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
浅析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肖邦是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的作品以华丽的旋律、富有感情的演绎和细腻的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是他的一首钢琴作品,也是他较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充满了肖邦独特的风格,演奏时需要表现出其特有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
这首曲子要求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手指技巧。
在这首曲子中,肖邦充分展现了他的钢琴技巧和对音乐的理解。
曲子中有很多华丽的琶音、滑音和变化多端的旋律,演奏者需要能够清晰、准确地演绎出这些技巧性的乐句,以展现出肖邦娴熟的手指技巧。
这首曲子表现了肖邦独有的情感表达。
肖邦的音乐充满了浓厚的情感,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体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中的旋律优美动人,有着深沉的情感,演奏时需要通过音乐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内心世界的丰富。
这首曲子在节奏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波洛涅兹舞曲是一种富有波兰民族特色的舞曲,其特点是轻快、欢快,富有民族风情。
在演奏时,需要抓住这种节奏的轻快感,让听众感受到波兰舞曲的特有魅力。
这首曲子的音乐结构也非常丰富多彩。
它融合了波兰音乐的特色和肖邦自己的风格,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
演奏者需要对整首曲子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把握好每一个乐句的表现力和音乐发展的走向,以展现出这种音乐结构的丰富性。
这首曲子还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时加入一些个人的表现。
肖邦的音乐充满了个人的情感和对音乐的理解,演奏时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表现力,把握好每一个乐句的情感表达,让听众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是一首充满了情感和技巧的曲子,演奏时需要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手指技巧,能够表现出肖邦独有的情感表达,抓住曲子的节奏轻快感,对音乐结构有清晰的把握,并能够加入个人的表现力。
只有具备这些特点,才能够完美地演绎出这首曲子的魅力,让听众感受到肖邦音乐的奇妙之处。
从《英雄波罗乃兹》感受肖邦音乐的英雄性
从《英雄波罗乃兹》感受肖邦音乐的英雄性弗里德里克·肖邦(1810——1849)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世人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把波兰民间音乐融进了自己的创作,使波兰民族特有的波兰舞曲(即“波罗乃兹”舞曲)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肖邦的波罗乃兹摒弃了早起的华丽色彩和辉煌的技巧展示,重新挖掘了威武雄壮的特点,赋予其宏伟悲壮、洋溢爱过热情的深刻内容。
《英雄波罗乃兹》是肖邦的巅峰之作,他是一首渗透着刚毅、抗争精神的民族颂歌,在缅怀民族的光辉往昔中获得精神力量,发出豪迈的声音,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肖邦《英雄碧波罗乃兹》,一同感受肖邦音乐的英雄性。
一、创作背景肖邦的创作灵感源于自己和祖国悲剧性的经历,《英雄波罗乃兹》是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
描写了1683年英勇抗击入侵者的波兰国王约翰.勃比埃斯基的骑兵队。
该骑兵队曾击败横行欧洲的土耳其人,保卫了祖国,也拯救了欧洲。
故又称《骠骑兵波罗乃兹》。
肖邦有一次对密茨凯维奇谈起他写《英雄波罗乃兹》的心理体验。
那是一个安静的夜晚,没有客人打扰,肖邦独自一人在客厅的钢琴前一边试奏一边记谱,他为乐曲中段找到了一个摹仿马蹄声的音型节奏,在马蹄声的伴随下,古代波兰骑士横扫战场,场面极为壮观。
写到这里,客厅的门突然开了,一群身披甲胄的古代骑士涌进客厅,肖邦吓得惊慌失措,欲夺门而逃,盛装的骑士队伍又倏然而逝了,原来是肖邦感情过于投入,被自己的音乐魇住,产生了幻觉。
由此可见,这首乐曲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的。
二、结构简析乐曲的构成为复三段体:第一段:降A大调。
在音量逐渐增强的序奏之后,无比辉煌的英雄主题进入,使人们觉得充满着信心与力量,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的体现。
第二段:从E大调起经过各种转调又回到降A大调。
在此段落中肖邦利用钢琴,描绘出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左手在低音部以十六分音符八度双音奏出均匀而清脆的马蹄声,越来越快、越来越强,仿佛革命力量汇集成为千军万马之势;右手则在高音部奏出雄壮的进军号声,表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浅析肖邦音乐风格与演奏分析——以《英雄波兰舞曲》为例
《戏剧之家》2019年第25期 总第325期69音乐研究浅析肖邦音乐风格与演奏分析——以《英雄波兰舞曲》为例张 楠(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作者简介:张 楠(1998-),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钢琴音乐表演。
【摘 要】费雷德里克·费朗索瓦·肖邦,一位伟大的“钢琴诗人”。
他的作品无一例外地表达了他对家园深深的怀念和对生活充满激情与诗意的情感。
这首《英雄波兰舞曲》又称《降A 大调波洛奈兹》是肖邦创作的顶峰,也是至今最为流行的一首舞曲。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由浪漫主义时期引出肖邦创作风格,其次再与同时期人物进行风格对比,最后通过前两个部分对《英雄波兰舞曲》这一作品进行深层次分析。
【关键词】《英雄波兰舞曲》;肖邦;音乐风格;演奏分析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69-01一、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欧洲艺术史当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一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古典主义时期,二是法国大革命影响下,十九世纪第二个二十五年形成的浪漫主义时期。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权利由贵族向中产阶级的转移的革命,“自由、平等、博爱”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口号,它们代表了民主与希望。
十八世纪传统、单调的作品在十九世纪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更多是作曲家们追求奇异的新鲜事物,并且富有激情地将它们表达出来,也更注重情感的宣泄。
这一时期渴望与哀悼,不满与激情并存,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与雨果的《悲惨世界》等。
浪漫主义时期能有如此大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工业革命对乐器进行了极其重要的改进,二是社会制度的不断民主化增加了学习的机会。
由于对民族风格热情的高涨,出现了许多异域风格,这也极大地丰富了欧洲的音乐旋律、和声等。
与十八世纪海顿、莫扎特的交响曲相比,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所创作的交响曲演奏时间就持续了更久;“半音和声”领袖瓦格纳,在前辈们的基础上又将更多不协和音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论肖邦作品的特点以及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论肖邦作品的特点以及对音乐教育的影响肖邦(Frédéric Chopin)是一个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被公认为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以创造出独特的维尔托瑞讥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柔美和热情,对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肖邦的作品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旋律和和声。
他创作的作品通常具有优雅、柔美和悦耳的旋律,充满了个人情感和表达。
他善于运用琶音和音色的变化,使他的作品听起来更加动听和丰富。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华丽的和声,通过和声的发展和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肖邦的作品以其技巧的要求而闻名。
他自己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他的作品对钢琴技巧要求非常高。
他常常在作品中使用复杂的扩展技巧,如快速的音阶、琶音和和弦,以展现钢琴的技巧性和表现力。
这些技巧要求钢琴家具备高超的手指灵活性和技术控制能力。
肖邦的作品还展现了他对波兰音乐和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他汲取了波兰民族音乐的灵感和元素,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他的一些作品以波兰舞曲和民谣为基础,展示了波兰的民间风情和悠久的历史。
这种风格不仅展示了肖邦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也为他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肖邦的作品对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成为了大量钢琴学习者的经典曲目。
他的作品被广泛用于钢琴教学,包括初学者和高级学习者。
他的作品不仅要求钢琴手具备高超的技巧,同时也要求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表达。
通过学习肖邦的作品,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技巧,增加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肖邦的作品对于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发明了许多钢琴演奏技巧,充分展示了钢琴的技巧性和表现力。
这些技巧被后来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广泛采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钢琴技术的发展和演奏水平的提高。
肖邦的作品也对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独特风格和创新的音乐语言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他的作品中的旋律、和声和技巧在后来的时期中成为了音乐创作的重要元素。
论肖邦音乐中的戏剧性形象及展现方法
论肖邦音乐中的戏剧性形象及展现方法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创作充满了戏剧性的情感表达和想象力。
他的音乐作品中所塑造的戏剧性形象也极为丰富多彩,呈现出了极为鲜明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从肖邦创作中的戏剧性形象及展现方法两个方面来阐述肖邦音乐的特点。
一、肖邦创作中的戏剧性形象1.英雄形象肖邦的音乐中经常出现一些英雄形象,这些形象往往有着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比如《英雄波兰舞曲》、《英雄圆舞曲》等。
在肖邦看来,这些形象代表了人类永不放弃的勇气和坚持。
2.悲剧形象另外,肖邦也善于刻画一些悲剧形象,比如《悲剧前奏曲》、《哀伤的波兰》等。
这些形象代表了人生中的种种无奈和悲伤,是肖邦音乐中最为感人的形象之一。
3.神话形象肖邦还善于从神话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一些神话形象,比如《玛祖卡》、《莎乐美》等。
这些神话形象在肖邦的音乐中被赋予了一种神秘的色彩,让人们想象力大大开阔,更加深入其中。
二、肖邦展现方法1.速度变换肖邦娴熟地运用速度变换来表现戏剧性的形象。
比如在《革命波兰舞曲》中,肖邦将不同速度的节奏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让整个曲子在动态变化中诠释出战争和革命的激情。
2.音响效果肖邦的音乐中经常充满各种音响效果,这种效果可以增强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比如在《幻想即兴曲》中,肖邦运用断奏来表现暴风雨的狂风暴雨,让听众感受到强烈的风雨之中的震撼感。
3.曲式结构肖邦的曲式结构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常常设置一些复杂的旋律和变化的节奏,令整个曲子展现出戏剧性的效果。
比如在《夜曲》中,肖邦利用了复杂的旋律和音色变化来表现夜间的沉静和神秘。
综上所述,肖邦的音乐中充满了各种戏剧性的形象和展现方法,这些形象和方法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肖邦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也使得肖邦的音乐作品更为坚实、丰富和生动。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赏析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赏析摘要:肖邦是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青年期面对民族的苦难、成年后钢琴演奏成功生涯都为他后来的创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铺垫作用,本文就肖邦在《英雄波兰舞曲》的创作的背景、乐曲构成、艺术价值三方面进行全曲赏析。
关键词: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艺术价值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81-01一、肖邦《英雄波兰舞曲》的创作背景在历史的长河中,波兰有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钢琴诗人”,他一生困顿,却从不抱怨。
他强烈的爱着自己的祖国,却无法将祖国安顿于和平静谧之中,他不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战士,但却为钢琴而生——他就是肖邦。
他的巨作——《英雄波兰舞曲》,一首充满了战斗力与英雄气概的波兰舞曲,在波澜壮阔中一气呵成,肖邦在这首舞曲中完美的诠释了骠骑兵捍卫祖国领土的壮烈。
在1842年,肖邦将它献给了自己的祖国。
《英雄波兰舞曲》的创作灵感源于肖邦自身以及祖国波兰的悲剧性经历,整首曲是与波兰名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
肖邦曾说“我的生命是一部没有开端而具有忧愁皆为的插曲”,语句中悲伤的色彩显而易见,肖邦为音乐而生,但是他的一生却被称为不完整的人生,肖邦出生前,他的祖国波兰被沦陷,唇亡齿寒,没有祖国的护佑,生活颠沛流离,母国波兰不复存在,又何来开端而言?祖国的沦陷,忧愁的延续,无法将生命谱成一首完整的曲,这是肖邦内心的苦楚所在,但仅凭他一己之力,远远不能够将苦难的波兰救于水深火热之中。
以至肖邦在创作此曲时,倾注了他对祖国的全部热情以及对波兰的无限缅怀,仿佛是一个个作战凶狠、视死如归的骠骑兵带着武器击败横行波兰的入侵者,每前进一步都是那样的斩钉截铁,表现出这支军队威武雄壮的阵容以及勇敢坚定的品格。
二、肖邦《英雄波兰舞曲》中三段乐曲构成分析《英雄波兰舞曲》的主题可分为两部分,一种是用强有力、韧劲厚壮的节奏,向我们缓慢叙述波兰封建时代的奢靡繁华,肖邦沉浸在如此散漫美好的生活中,狂热的爱着这个赋予自己生命的国家,但时代的更迭,繁华过后侵略者入侵的脚步正在一步步逼近波兰,硝烟正在波兰的大片国土上弥漫,繁华美好的生活在这一刻停止了。
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论文分析
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 摘要] 经典的作品是民族的和人民的,代表一种民族奋进精神。
本文从波兰舞曲的起源、特点和演奏,肖邦波兰舞曲《英雄》的历史背景和曲式以及演奏三方面分析研究这首民族的和人民的乐曲。
[ 关键词] 波兰舞曲;作品内涵波兰作曲家费列德里克·肖邦(1 8 1 0 —1 8 4 9 ),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的高度才赋,从小便已显示出来:六岁起开始系统学习钢琴,七岁时发表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钢琴曲〕,八岁公开钢琴演奏。
1826—1829年,他进华沙音乐学院攻读音乐,毕业时他平素不爱夸奖人的老师已破例称他为音乐的天才。
在中学和音乐学院期间,肖邦还时常利用假期到波兰的许多地区旅行,仔细观察农村生活的各方面活动,聚精会神倾听民间的曲调。
在肖邦的家里,许多文化界来客的生动谈话中,他还接触到关于波兰的历史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许多问题。
就是这样,肖邦从生活中亲自观察到的东西,远比他的老师教给他的更多。
他对波兰民间音乐的美质的深切体会,对他的祖国特有的诗意之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年复一年地深深烙印在他的意识之中的。
1830年,由于国内政治局势动荡,肖邦动身到国外旅行,但是这一去,正如他自己的悲惨预感那样,就此同他的祖国永诀了。
肖邦的音乐背景来自严格的古典乐派式的训练,基础建立在巴哈、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上,他的钢琴曲作品自由地驱使弹奏技巧,传达出优美的音响效果,和声具有明暗与深度,转调非常巧妙,节奏能自由地流泻变化,多彩的装饰音能融合在曲子中。
肖邦的创作几乎全是钢琴曲。
大体上可以用他离开祖国的那一年作为两大时期的分界。
他在1830年之前的创作已经可以看到同波兰民间音乐的直接联系,这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创作风格。
但也有因袭风靡一时的偏重技巧的传统写法,这在他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和变奏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在1830年之后,肖邦的创作已完全成熟。
从1838年到1845年,是肖邦最丰产的年头,他的最重要的作品,如几首叙事曲和奏鸣曲,最优秀的波兰舞曲和玛祖卡舞曲等,都是在这段时间写出的。
肖邦的《A大调军队波罗乃兹舞曲》作品分析
肖邦的《A大调军队波罗乃兹舞曲》作品分析1. 肖邦简介弗雷德列克·肖邦生于华沙近邻的热左·沃拉,父亲是法国人,母亲为波兰人。
肖邦6岁开始学钢琴,8岁便登台演出,16岁入华纱音乐学院,师从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作曲,19岁毕业时已经在钢琴演奏和创作上都取的了卓越的成绩。
为了得到进一步的深造1830年,肖邦动身前往巴黎。
1831年起肖邦定居巴黎,开始授课并举行音乐会演出,在此时他也结识了一大批艺术家,其中包括文学家雨果、音乐家李斯特、门德尔松等。
1837年,27岁的肖邦结识年长他6岁的法国作家乔治·桑,并开始了长达8年的爱情生活。
这一时期是肖邦一生最稳定的时期,许多优秀的作品都创作于这个时期,1846年之后两人关系破裂,而肖邦的健康也从此日益衰退,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
肖邦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晚期。
早期的音乐大多表现青年时代的欢快明亮的精神面貌和浪漫抒情的诗人气质,充满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e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等。
中期的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的真正成熟,他赋予各种题材以全新的内容,并将他们发展到新的高度,代表《g小调叙事曲》、《b小调谐谑曲》等。
从1840年肖邦进入了创作的晚期,作品中英雄性和史诗性的激情,思念祖国的忧郁之情以及与乔治·桑感情破裂的心灵伤痛都有所体现,主要作品有《波罗乃兹幻想曲》、《F大调船歌》等。
2. 《A大调军队波罗乃兹舞曲》的创作背景“波罗乃兹是源自波兰宫廷的舞曲,它那坚定庄重的节奏型:xxx xxxx及快速适中的3/4节拍适宜表现贵族尚武的骑士风”。
肖邦中期的波罗乃兹已远远超越舞曲的范畴,也“摈弃了他早期波罗乃兹那种华丽色彩和辉煌技巧的展示,他重新挖掘出这一体裁中包含的威武雄壮的特点,并且赋予其宏伟悲壮,洋溢爱国热情的深刻内容”。
“李斯特曾经说过:肖邦的波罗乃兹得强有力的节奏,可以使最懒散和麻木不仁的人被震动起来。
从《英雄波兰舞曲》读肖邦
从《英雄波兰舞曲》读肖邦有人说,听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是一种享受。
在跌宕起伏,高亢激昂中,你看到的,不是浪漫优雅的他,而是一个有血有肉,顶天立地的男人。
诚然,这个男人是爱国的,是有魅力的。
2010年,是浪漫主义音乐巨匠肖邦诞辰两百周年。
肖邦是波兰籍作曲家和钢琴家,有“钢琴诗人”之称。
他的一生创作颇丰,有充满浪漫主义气质的协奏曲,有时而温存时而悲愤的练习曲,还有充满梦幻、典雅静谧的小夜曲。
肖邦用他一生的挚爱——钢琴,演奏着他生命中最高贵、最华丽的乐章。
他作品中的浓郁深情和优雅细腻也鲜明地折射出他本人的性情——浪漫、优雅、抒情、悲愤、落寞……肖邦作品和肖邦其人,注定都会成为音乐史上不朽的丰碑。
《英雄波兰舞曲》是一首充满战斗力量和英雄气概,以“英雄”而著名的波兰舞曲,作于1842年。
但是,在我看来,即便是从惊心动魄的英雄舞曲中,我们依然能看到一悲情的肖邦。
当时的波兰正处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之中:国内政局动荡,波兰人民的正常生活毫无保障;毗邻的俄国又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大举压境。
虽然,此时的肖邦远在法国,但他的亲人朋友仍在波兰。
对于爱国并且富有历史责任感的他来说,只能通过将作曲的钱寄回国内,支持国内的革命力量。
当然,这样做远远不够,他还通过他的最爱——钢琴,来表达他的愤懑。
于是,许多传世之作横空出世。
我觉得,肖邦在激情中还表达了他的悲情。
是的,肖邦是悲情的,即便是在激动人心的《英雄波兰舞曲》中。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身体欠佳,众所周知,肖邦长期受病痛折磨。
还因为,他无法回到祖国,与大家一起战斗。
即使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他姐姐说:“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如果,用一种色彩来形容肖邦,他会是什么颜色呢?革命、激昂的红色?缠绵,温柔的紫色?亦或忧郁如水、优美似梦的粉红?在我看来,肖邦主要是以他的优美之中略带一种沉思、伤感和梦幻,却又坚强、激动人心色彩,应该是黄色。
黄色的波长适中,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色,给人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
一、波兰舞曲与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
波兰舞曲最初是流传于波兰乡村的古老舞曲,后受到达官贵族的重视,遂流行于宫廷之中。
关于波兰舞曲的起源有几种说法,起源于古代波兰武士胜利凯旋所跳的舞蹈这种说法受到广泛认可。
最早的波兰舞曲普遍描写的是古代波兰男性英雄勇敢的骑士精神,其内容明确,形象清晰,威武庄严的曲调展现了波兰民族骑士的英雄主义风貌。
肖邦作品的明显特征是英雄气质、民族情怀贯穿作品的始终,其中创作于1842年的《英雄波兰舞曲》将这种气质表现得淋漓极致,它的音响效果使人如置身于管弦乐队,震撼人们的心扉。
《英雄波兰舞曲》之所以能让钢琴发出如此震撼而又不失细腻的音响,得益于肖邦善于运用了丰富的钢琴音乐语言,如《英雄波兰舞曲》的和声密集充实具有丰富的色彩,音乐织体浑厚坚实充满自信高傲的气质,旋律高贵优雅而辉煌有力,使每个音符都注入了英雄属性。
研究肖邦不同时期的波兰舞曲,我们发现在音乐形象上,肖邦的波兰舞曲从早期炫丽辉煌,灿烂幻想的风格逐渐发展成内涵深刻,激昂慷慨的风格。
他把这种原本是舞曲的形式完全发展成为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体裁,从他的《英雄英雄波兰舞曲》的音乐语言可以感受到肖邦不屈不挠的反抗激情,更加使我们产生对波兰英雄战士们的崇高敬意。
要演奏好这首作品,首先必须了解《英雄》独特的英雄性音乐语言。
二、肖邦b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钢琴音乐语言特征
笔者通过分析,将肖邦的英雄性音乐语言概括为四个方面:威武的节奏、丰富的调性色彩、半音级进的旋律模式、缜密的和弦织体表现。
(一)威武的节奏表现群体的英雄形象
波兰舞曲的舞蹈以每四分之三米为一步,这种特殊的舞步决定了其特殊的音乐节拍。
最早的波兰舞曲就是为这种舞蹈伴奏的、带歌词的舞曲,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无歌词的纯粹由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使其成为音乐会性质而不是伴舞性质的舞曲。
波兰舞曲中经常出现的典型
节奏型是XXX X X XX或XXXXX X XX,第一拍后半拍常常是同音反复,并结束于第三拍。
肖邦继承了古波兰舞曲典型的节奏型,把重音放在第一拍和第二拍,音乐形象象征英雄群体,具有庄严、威武而神气的贵族气息特征。
这种特征无论是在《英雄波兰舞曲》开始的英雄主题部分,还是乐曲中部的抒情旋律部分都明显地突出波兰舞曲经典的节奏,成了肖邦波兰舞曲的重要特征。
难怪李斯特这样评论:“肖邦的波兰舞曲强有力的节奏能使最冷酷无情的人激动,并且像中了电流一样”。
(二)丰富的调性色彩表现民族的英雄形象
从调性来看,这首作品调性色彩异常丰富,明暗对比十分强烈。
肖邦的和声风格丰富多彩,大胆新颖,非常精致。
将和声与旋律有机地融合在同一首作品中是肖邦和声风格的一大特点,在传统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大胆使用乐句之间的远关系转调,频繁造成旋律片断的移调和调性对置,尤其是使用了浪漫乐派常用的变音和弦,混合调式色彩和弦,自由运用色彩性的三度调性并置等创作手法,大大强化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肖邦在《英雄波兰舞曲》的第一分部分中,旋律由bA大调转到上方四度bD大调的关系小调bb小调,由于大小调调式的相互交替转化从而使主题旋律富于色彩的变化,使听众感受到波兰民族音乐独特的艺术风味。
(三)半音级进的旋律表现光明向上的英雄形象
在16小节的引子之中,由极具力度的左右手八度音程开始,然后迅速出现由弱到强暴风骤雨般急驰的半音向上进行,这种向上半音级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内心驱动,由下至上的运动,动力感逐渐增强,体现着不断高涨的反抗情绪。
由左手和右手构成的柱式大三和弦的第一转位,辉煌鲜亮的音色使我们体会到肖邦内心向往光明的渴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斗志。
引子中,这种音程半音级进的动机重复了4次,全曲的1、4、8、10小节中可以看到,在不同的调性上保持着不中断的运动形态,使坚定不移的英雄形象得以体现。
完美演奏好此曲,要求演奏者对乐曲中绚烂的双音技巧要具备极强的控制力和灵活性,和声要准确、整齐、同时发出通透浑然一体的音响。
不仅如此,还要将这几组双音演奏得层层递进、干脆利落,力度由弱渐强有细微变化、线条要求均匀流畅,好似暴风雨来临前的一阵狂风,具有横扫千军的英雄气魄。
(四)缜密的和弦织体表现铿锵有力的英雄形象
肖邦成熟期的波兰舞曲音响宏大,像乐队一样,他将钢琴的强大音响性能发挥至极致。
洛甫磋夫在《肖邦的创作》中写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尤其喜欢用缜密的和弦织体。
”
当第155小节英雄主题再现时,肖邦采用大量的柱式和弦,通过这种钢琴独有的音乐语
言,使人的内心有了强有力的共鸣。
第33至38小节以及65至70小节,主题提高八度,使我们不禁联想到波兰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搏杀的场面,也好像看到波兰战士们那霸气的神色和威武的身姿。
这种和声织体不但赋予了作品雄伟庄严、具有英雄气概的和声效果,也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表现性能。
在作品的最后部分,象征着波兰英雄主题的动机音型以节奏缩紧的形式反复强调了五次,最终结束在两个斩钉截铁的和弦上。
要把这一英雄主题弹得神气、威风,那么弹奏和弦时,演奏者必须调动全身的力量使和弦音准确、整齐、同时发出声响。
而在弹奏跳跃和弦时,又要注意用力统一、连贯。
肖邦的波兰舞曲中的大和弦随处可见,而且连续的大和弦是肖邦写作波兰舞曲常用的钢琴音乐语言,演奏好此曲,一定要注意每个和弦音都要有很好的音质,音响要达到整齐集中饱满、充满爆发力的效果。
(五)强有力的持续八度表现战斗不息的英雄形象
在《英雄波兰舞曲》中部长达数十小节最典型、最著名的段落中,肖邦运用八度这种钢琴音乐语言使音乐主题独树一帜。
音乐在E大调和降E大调的交替融合中不断展开,左手在低音部以八度固定音型,由弱到强持续不断地演奏着十六分音符,以有力的触键引导出豪壮无比的曲调,描绘出波兰骑兵马队在旷野上奔驰,由远而近、挥舞马刀、蜂拥而至的宏大场面,右手双音旋律庄严坚定,仿佛雄壮的号角声,左右手两者交融唱出英雄的壮美绝唱。
《英雄波兰舞曲》左手八度的快速跑动可以说是许多钢琴演奏者的绊脚石,大幅度的左手八度快速弹奏极其考验演奏者的耐力与爆发力。
要求演奏具有非常好的清晰触键和较快均匀的速度,音量和音色统一,声音集中,音色富有弹性。
在肖邦的笔下,钢琴发出了强大的交响乐队般的音响效果,充满了戏剧性、英雄性,高难度的八度技巧使乐曲显得雄伟壮大,光芒四射。
通过上述,笔者认为《英雄波兰舞曲》鲜明的英雄形象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来源于肖邦出神入化的“英雄性”音乐语言的运用,肖邦成功通过音乐语言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塑造出经典的民族英雄形象,使充满“英雄性”的《英雄波兰舞曲》成为跨时代的艺术精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