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合集下载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实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相长”,是一种实质性的师生互动行为。

评价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评价艺术。

这里,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效果等。

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现在的课堂,我听到很多诸如:“好的。

”“不错。

”“恩。

”这样的评价语。

这样的评价单调,乏味,能真正达到评价的目的,实现评价的自身价值吗? “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你要学会评价学生。

”通过听课、思考、实践,我觉得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第一、用适度有效的表扬实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

第二、用委婉含蓄的批评实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第三、多元化实行评价,让课堂变成“伯乐”。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实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实行学习,而不是盲目地被表扬所驱使,一味地为表扬而学习。

所以,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为了促动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1、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使用自评、建立自信。

学生自评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因,启发学生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使用自评有利于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持续地理解和改进自我。

2、教师要引导学生互评,促动合作,共同发展。

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评时,首先要协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

避免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时,总是挑对方的“刺”,老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引导他们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能正视自己、正视伙伴。

课堂评价必须纠正“为了课堂热闹好看”的浮华,必须注重人性化,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注重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评价所应有的教育意义。

小学教师技术工作总结——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探究

小学教师技术工作总结——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探究

小学教师技术工作总结——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探究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探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

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小学教师的工作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通过不断地互动和探究,不断地提高自身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加优秀的教学环境,培养更有思想、能力和素养的未来人才。

一、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和学生成为一个共同体,促进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互动课件、小组合作等方式,搭建起一个互动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探究知识。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应该尽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认同和支持,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温馨的氛围中学习。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来,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

二、教与学之间的探究教育教学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究和总结,为学生创造更加优秀的教学环境。

要注重知识创新。

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要注意将传统知识融入当下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学到不仅是知识,更是理解和创新的能力。

要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究。

教师要不断地改进和提升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关注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估。

教师应该对学生成绩、能力和素养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不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加优秀的教学效果。

三、未来展望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在未来的工作中,教师要把握数字化教育的发展机遇,提高自身的云端教学能力,建设自己的“云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场所。

教学是一项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一项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一项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要创建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

以达到教师轻松的教,学生愉快地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轻松和谐其乐无穷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学生畅所欲言,对数学的新知识、新发现能大胆发言,为学生提供个性、兴趣凸显的空间。

魏书生说:“尽可能的做到每堂课教学要让学生有笑声。

”让笑声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激情的火种。

这样,学生在轻松舒畅、和谐的课堂气氛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形成愉悦的心态,使实际上紧张的智力劳动在心理感受上并不紧张,轻松愉快,其乐无穷。

二、师生互动,民主平等教学是一门学问,他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总是板着面孔,学生的心理上就会感到压抑,从而增加精神上的疲惫感和厌倦感、要使学生乐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

新课程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愉悦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师生共赢。

教师要和学生平等对话,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

俗话说“教学相长”,在平等的课堂中,学生乐学,学生好学,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效果也是非比寻常的!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的平等关系。

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课堂上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

教学不再被理解为以传授知识为主或简单的知智统一,而是以追求每一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三、尊重学生,激发兴趣教学中要努力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的表达真情实感。

对知识的解释应允许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结论,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这种结论。

教育实践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与互动

教育实践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与互动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定义: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实施方式:小组讨论、项目合作、角色扮演等 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促进知识掌握和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互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互动性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实现实时互动交流 利用教育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影响和互动关系
教与学的定义:教指传授知识的过程,学指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与学的关系:相互依存,教是学的引导,学是教的反馈。 相互影响:教师的教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情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互动关系:通过课堂互动、讨论、实践等方式促进教与学的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03
教与学互动的必要性
提升教育质量的需求
教与学互动有 助于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增强 学习动力。
通过教与学的 互动,教师可 以更好地了解 学生的学习需 求和问题,针 对性地调整教 学方法和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教与学的互动 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沟通能力 和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社会 适应能力。
良好的教与学 互动关系可以 促进师生之间 的情感交流, 增强教育的人 文关怀,提高 教育质量。
分层教学:针 对不同层次的 学生,采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 和内容,使每 个学生都能得 到适合自己的 教育。
合作学习:通 过小组合作、 讨论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 队协作能力和 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学习:引 导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
个性化教学: 关注学生的个 性差异和特长, 采用个性化的 教学策略,促 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学习知识。
05

如何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如何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作者:周剑鹏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14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是紧密联系的,如何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系呢?就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地解放。

例如:我在讲授《青山不老》时,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

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的过程。

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为的转换,由教学中心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实现师生平等。

众所周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必须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要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符合知识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创新教育观念。

在实践中要做到科学使用新教材,课堂上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的教学方式。

要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处理教材,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人文关怀,从教学垄断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

教师要熟悉学生基础,了解学生知识面,就是说要“找准教学的起点”既不要过高估计学生知识深度和广度,更不能低估学生,频繁设计一些学生已经知道、理解的问题,这样可能浪费教学时间,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与学是交往

教与学是交往

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

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

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

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

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联想式教学方法。

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

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

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

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

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

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

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

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

教学中的沟通与互动

教学中的沟通与互动

教学中的沟通与互动教学是一门艺术,其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教学中的沟通与互动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传递和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学中的沟通与互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互动。

一、沟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沟通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沟通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积极的沟通,教师能够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沟通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中的沟通技巧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中的沟通,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不仅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讲解知识,还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学生。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倾听。

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意见,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应该善于引导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最后,教师还应该善于给予肯定和鼓励。

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互动的重要性除了有效的沟通,互动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有助于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互动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索。

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思考和提问。

通过与学生共同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知欲。

其次,互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学习和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互动关系研究

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互动关系研究

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互动关系研究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教与学互动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教与学互动关系的定义教与学互动关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互动,实现知识的传递、理解和应用的过程。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学生则需要积极参与、思考和交流,使得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

1.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良好的教与学互动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学生能够借由教师的引导和提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个性化教学:教与学互动关系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安排。

4.提高教学效果:良好的教与学互动关系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教师角色研究:探讨教师在教与学互动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研究教师在互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教学方法研究: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与学互动关系的影响。

小组讨论、问答互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互动。

3.学生主体性研究:研究学生在教与学互动关系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探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学生在交流中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教学评价研究:研究教与学互动关系对教学评价的影响。

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可以进一步改善教与学互动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创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促进教与学互动。

新课标下教与学的关系

新课标下教与学的关系

新课标下教与学的关系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务课程标准,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课改实验,为此,我校英语研组也组织全体英语教师进行课程标准的学习,并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新课标落到实处。

下面就学习新英语课程标准,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和做法: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中师生应相互沟通和交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权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课堂中“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另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学生的学变成了复制。

缺乏主动和创造精神。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应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标准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

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不再是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而是组织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英语知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是一系列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扩大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的过程。

因此科学的英语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在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发展各种能力。

教师应时时刻刻把这种观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挖掘出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巩固和训练,最终达到学生能自如地运用,真正“会学”的目的。

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首先,教授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必不可少。

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程度,进而调整教学方案,使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

同时,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其次,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教与学之间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也可以一起完成小组项目,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

这些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方式也开始向着数字化、在线化、个性化的方向转变。

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分布式地传授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

同时,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如智能教学、个性化评估等,这些新技术都有望进一步激发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要真正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优化互动,教育者还需要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特别是在2023年,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和实践经验,将教学质量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是当前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才能够不断优化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综上所述,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者应注重教学质量,创新教育方式,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与时俱进,共同创造更加优秀、高效的教育环境,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因此,新音乐教材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缩短师生距离,创造和谐气氛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要构建这种教与学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

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例如,在学习人音版七年级第二单元《青春舞曲》一课。

教师对学生说:“老师要妆扮成一个少数民族形象,并给同学们表演一段舞蹈,你们想看吗”“想”!学生喊起来。

于是教师换上新疆的服装、帽子;放《青春舞曲》的歌曲录音,随音乐跳了起来。

并问同学们是哪个民族的服装、音乐?这个民族的舞蹈有什么特点?学生们齐声回答了以上问题。

由于教师的精彩表演、优美动听的音乐,全体学生情绪开始高涨,这时教师鼓励学生踏着音乐节奏同教师一起表演,并让一部分同学在下面打着节拍,师生共同参与、感受、体验、探究新疆歌曲舞蹈的风格与特点。

这一刻,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实践证明,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状态。

有了这一前提,就为“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开放思维空间,师生共同教学新教材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例如,在学习《七子之歌》时,笔者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能更好的表现这首歌曲;歌曲的某乐段、乐句在速度、力度、音色、情感方面怎样处理。

教与学的互动:我的教学经验分享

教与学的互动:我的教学经验分享

教与学的互动:我的教学经验分享2023年,我已经是一名资深的教师了。

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与学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经验,并讨论一下如何促进教学互动。

首先,我认为教学互动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方式,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进来。

作为教师,我不能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我的课堂上,我通常会提出一些问题,邀请学生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样一来,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我认为教学互动需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我的课堂上,我通常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举例、互动讨论等等,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我也会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难,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我认为教学互动需要不断创新。

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教学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和学生需求。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比如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

同时,我也会定期参加教育培训,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

总之,教与学的互动是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我相信,只有用心地实施教学互动,才能让教育事业更有成效,并为学生的未来带来更美好的希望。

高中以下学习教案的教与学的互动关系

高中以下学习教案的教与学的互动关系

高中以下学习教案的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教学是一个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教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规划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而教案的质量和效果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教育效果。

一、教案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教案不仅仅是教师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参考。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明确教师对学生的要求。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其次,教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案中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活动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

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主动地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再次,教案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案中通常会设置一些检测学习效果的环节,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环节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理解程度。

同时,教案中也会设置一些反思和总结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环节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对教案的作用虽然教案是教师的工具,但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教案的参与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阅读、分析和理解教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和方法。

而学生对教案的参与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首先,学生对教案的理解和应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学生通过阅读教案,能够清晰地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从而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学生在教案的指导下,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复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学生对教案的思考和应用能够培养其思维和创造力。

教案中通常会设有一些思考和启发性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学生对教案的应用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最后,学生对教案的反馈和评价能够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中的沟通与互动

教学中的沟通与互动

教学中的沟通与互动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而沟通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沟通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的沟通与互动,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师生沟通,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沟通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沟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了解的桥梁。

通过有效的沟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沟通向教师提出疑问和困惑,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帮助。

沟通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理解时,他们更容易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教师的关怀和鼓励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1. 倾听与理解作为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注重倾听和理解。

充分听取学生的发言,尊重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并积极给予回应。

同时,要善于读懂学生的语言背后的含义,理解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2. 语言简练明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用简练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术语。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3. 鼓励积极参与积极参与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鼓励他们参与讨论和提问。

同时,要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 及时反馈及时反馈是师生沟通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具体建议和指导以提高学习效果。

三、促进教学效果的方法1.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促进师生沟通和互动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合作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相互帮助等方式来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工作总结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工作总结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工作总结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工作总结: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教育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的过程。

本文将从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的角度进行教师工作总结,探讨如何促进有效的教学与学习。

一、倾听学生的声音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的首要前提是倾听学生的声音。

教师应该设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可以通过定期的班会、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享对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或是面对面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辅导。

二、促进积极讨论与合作学习交流与互动是基于相互理解和合作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与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通过这样的交流与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了促进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讲授、示范、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四、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以外自主探究和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学术或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赋予他们相应的责任和权利。

在与学生交流和互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

同时,教师也要保持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问题。

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促进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自身的素质是关键。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发展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发展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发展的过程作者:樊时平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06期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一个教育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传导、授业、解惑”。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上的“培养”活动,教师是权威、长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表演者,而学生是观众、听众。

学生的“学”必须要服从教师的“教”,因而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

由此一来,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日渐丧失,教育也由此走向了教育作品“复制”的道路,一代一代地相传着。

就教育的本质而言,叶澜教授曾指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的活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

交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也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

教育活动中的交往,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

在这种交往中,双方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同时又都是相互认识与交流的对象。

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的教、也不仅是学生的学的机械相加,它们是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代之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

在新课改下的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更多地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事实上,新课程实施视野中的教学,是“两代人”以信息为背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

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以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

在这样的教学中课堂已不再是教师独霸的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输知识的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沃土——教师与学生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成为展开生命活动和精神生活的“理想世界”。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动作、语言、文字、图像等传递信息,进行相互沟通。

教学板书可以呈现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

过去谈到老师,人们眼前不禁会浮现出手拿一支粉笔,站在黑板前循循善诱、侃侃而谈、挥洒自如的形象。

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我们的课堂板书渐渐被一幕幕鲜艳的电子演示所代替,有的课一整节上下来,黑板上可能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课题。

本专题从四个方面展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

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

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物理,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必然选择。

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新课程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

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教学把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给学生创造一个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在师生双向的交流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实现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创造空间。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等来介绍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探索过程,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举办游戏或竞赛,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它要求学生们按2~6人组成的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这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迫切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的氛围。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是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初二物理开展了以“生命、环境、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投入到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去,尝试发现问题的方法,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体味获得知识的过程,“主动参与、
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敢于创新”是学生在活动中的行动指南。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课外探索实验、完成小制作、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是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不会做的事情,教师教会他们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探索、去感悟、去发现、去扩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教师不要怕学生提问题,要学会欣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自己查阅文献,去最终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自主性的、创新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引导学生敢于求异探索,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用前所未有的观点、方法、思路去解决,去拓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当不学生找出课本或老师教学中的不足。

他会自豪地说:“这是我发现的。

”有时候教师的一句话,学生的一个问题,一个小实验或一个小制作,老师引导得好,可以引出一个个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来。

三、重视师生情感的感染与激励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创设提出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首先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要让学生感兴趣,要引起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其次要注意难易适度,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过程,启发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尝试解决的办法,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还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可适当地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这一过程又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过程。

通过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你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吗?”、“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

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可以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

”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

要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老师可以故意犯错误,让学生指出错误,帮助老师更正,甚至允许学生插嘴。

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

、“你的方法真好。

”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老师的评价能增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的信心。

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形成师生间的教学合作、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