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

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

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物理,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必然选择。

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新课程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

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教学把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给学生创造一个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在师生双向的交流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实现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创造空间。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等来介绍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探索过程,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举办游戏或竞赛,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它要求学生们按2~6人组成的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这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迫切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的氛围。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是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初二物理开展了以“生命、环境、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投入到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去,尝试发现问题的方法,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体味获得知识的过程,“主动参与、
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敢于创新”是学生在活动中的行动指南。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课外探索实验、完成小制作、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是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不会做的事情,教师教会他们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探索、去感悟、去发现、去扩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教师不要怕学生提问题,要学会欣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自己查阅文献,去最终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自主性的、创新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引导学生敢于求异探索,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用前所未有的观点、方法、思路去解决,去拓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当不学生找出课本或老师教学中的不足。

他会自豪地说:“这是我发现的。

”有时候教师的一句话,学生的一个问题,一个小实验或一个小制作,老师引导得好,可以引出一个个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来。

三、重视师生情感的感染与激励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创设提出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首先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要让学生感兴趣,要引起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其次要注意难易适度,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过程,启发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尝试解决的办法,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还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可适当地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这一过程又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过程。

通过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你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吗?”、“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

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可以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

”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

要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老师可以故意犯错误,让学生指出错误,帮助老师更正,甚至允许学生插嘴。

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

、“你的方法真好。

”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老师的评价能增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的信心。

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形成师生间的教学合作、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