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关系中的常见问题及教育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师生关系中的常见问题及教育对策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交往互动而形成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人际关系。

(一)师生关系特点

1.在小学阶段,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被神化,他们崇敬、畏惧教师,对教师的命令绝对并无条件地服从。这种绝对的服从心理有利于促进其学习和生活。

2.在初中阶段及以后,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评判性和独立思维的发展,个人知识和经验的丰富及社会的发展,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学生排斥古板、絮絮叨叨的教育模式,渴望拥有更多自主权与尊敬,同时又盼望获得教师的关注、重视。

(2).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风格、个人道德素养等元素具有更具体、更严格的评判标准,对教师寄予了更高层次的期望。

(3).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呈现衰减趋势,许多学生开始选择疏远教师。

(4).教师不再以神化形象出现在学生的认知中,学生敢于向其权威发起挑战,并且,教师所实施的奖罚制度在学生身上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太理想。

(二)师生关系中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的逆反心理,缺乏对教师的信任。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生理

迅速发展使他们有了独立的意识,但又因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大多数的学生产生了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归因逆反,教师对学生认真负责严厉要求,学生却认为老师这样管自己是为了多拿奖金。教师给学生讲道理,而学生听不进去。

2.教师对学生过分严厉。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青年男女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交流,被老师苛刻的指责,严重地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导致对教师的反感对立。

3.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偏见。教师喜爱并称赞成绩好的学生,很少发现表现较差的学生的优点,对表现差的学生总是进行批评,形成恶性循环。而有的学生在老师对待不同的学生态度上,认为老师“嫌贫爱富”轻视自已,认为老师处理不公正。

(三)处理青少年在师生关系中的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都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即尊重原则,冷静原则,得当原则,坦诚原则。教师与学生要相互尊重,遇到冲突必须冷静处理,方式方法要得当,同时要以诚相待。同时,学生与老师要善于共情,设身处地,在这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学生在于教师的交流中还应做到尊重教师的劳动;勤奋学习,虚心求教;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向老师提出意见;犯了错误要勇敢承认及时改正。老师是学校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各种人际关系的主要协调者,作为具有主体地位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注重师生互动,克服人际知觉中的偏差。在社会发

展和教育进步的新形势下,教师要打破原有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观念,同时还应树立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将学生看做独立的个体来尊重,注意教育公平问题。有的学生第一次给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么可能老师就一直会觉得该同学有缺陷,对该同学一直持有这种看法,这是首因效应和刻板印象;教师对有的成绩好的学生又会有光环效应现象,一个学生的成绩好,那么就认为该该学生在思想道德、为人处世等其他方面都很好。教师必须要克服这种种偏见,不过分关注称赞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要有耐心,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2.自我提升,注重师德礼仪。教师良好的人格品质可以改善和促进师生交往,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结论发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具有下列人格特点:具有同情心,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对学生有耐心,态度怡人,情绪稳定,能自我控制;相信学生能更好,了解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与学生同乐,既是学生的朋友,又是负责人的成人。现代教师应“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首先要自重,学生才能尊敬教师。

3.不断学习,提高管理艺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结果发现,民主型的教育态度是一种教育效果较好的态度,也比较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在注重师生民主的同时,教师仍要保持权威。教师用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提高管理艺术。

4.提高交流技巧。①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要注重沟通技巧。要让学生“听得进去,听得乐意,听得合理”,比如教师批评学生,不能一来就开门见山指出学生的不足和缺陷,先表扬后批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教育效果才明显。②学会倾听。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认真倾听学生谈话并设身处地地思考与反馈。很多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容易急于下结论、轻视对方的问题或干扰转移问题,倾听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讲话,尽量从学生角度感受其讲话时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感受你愿意听他讲话,教师要用心用眼睛用大脑认真听,这样学生就会得到感化。③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指对学生言行的闪光点、光明面或长处和潜力予以有选择性的关注,使其拥有更客观的自我形象、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