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户数据结构信息

在线支付接口
其它资源信息

据 建 库










CORS
CORS CORS
用户数据库 文件数据库
交易数据库 服务数据库
CORS系统用户管理与服务平台
资 源 服 务 系 统
移 动 端 应 用 系 统
























系统以Intenet网络和系统内部局域网为纽带,以CORS系统各类成果为基 础,以社会应用为主线,以信息服务为宗旨,以安全系统和技术标准为保障, 形成互连互通、贯穿上下的用户管理、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的“5+2”运行 体系。
房顶观测墩
基准站设备示意图
GNSS天线
原子钟(核心站)
显示器
工控机 键盘、鼠标
GNSS接收机 调试用滑动托盘
光端机 路由器 直流供电系统主机 交流供电系统主机 线缆存放处
气象探头及防辐射罩
直流电源电池组 气象仪主机
交流电源电池组 交流电源电池组
气象仪主机
基准站主要设备:
GNSS接收机、防火墙、UPS电 源、发电机等
MH(m)
内符合精度 0.0044
0.0047
0.0129
外符合精度 0.0279
0.0307
0.0607
第三章 系统测试
第二节、测试指标
2、空间可用性测试
测试点分布在基准站网络RTK能覆盖的平原、丘陵、高原 山地等多种地形。所有的测试点上均应能进行网络RTK测量。
第 46 页
第三章 系统测试
第二节、测试指标
(2)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发展分三步走: 1994年国家批准建设,2000年成功发射“北斗一号”两颗工作卫星(东经70 ° 140°); 2012年12月,在轨卫星14颗,覆盖亚太地区; 2020年,在轨卫星30颗+5颗,实现全球覆盖。
第一章 概况
2、国家战略及行业意义
第4 页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斗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建设及应用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三大地测量队 陈现春
2015年11月
01 概述 02 建设方案 03 系统测试 04 成果应用 05 存在问题与结论
第一章 概况
1、北斗卫星系统发展背景
第3 页
(1)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其它三种分别为: 美国GPS——上世纪70年代研制,1994年发布使用,实施SA、AS政策; 俄罗斯GLONASS——1978年研制,1996年发布, 2009年全球覆盖; 欧洲Galileo——2002年3月启动,目前在轨卫星6颗。
3、时间可用性测试
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及基准站分布,全天24小时,每隔2小 时用RTK方式测定一组数据,并进行统计。
在全天24小时内,在所选区域内,均应能进行网络PTK测量。
第 47 页
第三章 系统测试
第二节、测试指标
4、定位服务时效性测试
第 48 页
对所有测试点的网络RTK测量首次初始化时间进行统计; 首次初始化时间(1-3分钟);再次初始化时间(一般小于60秒); 所有点位在三星联合定位模式下一般能在5分钟内获得固定解。
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踏勘
基准站建设及升级改造
新建基准站链路构建
高程控制资料
基准站观测
新建基准站水准观测
基准站坐标 平差解算
基准站坐标成果及转 换参数
基准站数据处理 中心建设
水准测量 平差计算
新建基准站高程控制 成果
成果质量检查
系统外业测试
成果整理及上交
第 11 页
第二章 建设方案
第 12 页
第二章 建设方案
01 概述 02 建设方案 03 系统测试 04 成果应用 05 存在问题与结论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主要建设内容
1、基准站建设——新建、升级及水准联测; 2、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链路构建; 3、控制中心建设; 4、用户应用系统建设。
第8 页
第二章 建设方案
第二节、主要技术指标
1、数学基准
空间基准: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基准: 1985国家高程基准 时间基准: GNSS观测和记录采用协调世界时(UTC)
天 线
信 号 放 大 器
功 分 器
原有 接收机
第 22 页
如有信号衰减 可选择安装
数据管理中心
北斗/GPS 接收机
通讯网络
路由器
第二章 建设方案
5、基准站数据解算
基准站观测数据要求:
采样间隔:30s; 截止高度角:5°; 最小卫星数:4;
IGS基准 站资料
观测8个时段以上,每个时段不低于23.5小
基准站水准联测主要要求
支线联测法
符合线路联测法
等级
上下标志联测法 楼顶标联测法
一等水准测量 二等水准测量 三等水准测量
每公里水准测量误差(mm)
偶然中误差
全中误差
≤±0.45
≤ ±1.0
≤ ±1.0
≤ ±2.0
≤ ±3.0
≤ ±6.0
第二章 建设方案
5、基准站整合升级改造
涉及市(州)及地震、气象等行业基准站。 直接对原有北斗接收机设备进行固件升级; 无法通过固件升级方式实现接收北斗数据的基准站, 采用加装北斗接收机的方式实施改造。 ——利用原有天线,采用2路功分器实现信号分流, 并置已有接收机及新的北斗兼容型接收机。
发展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需要;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办发〔2013〕97号),提出建设多
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网,为各类用户高精度导航增强服务提供有效支撑; 国家科技部下发的《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大力
鼓励和扶持北斗位置服务建设。
国家及区域空间定位基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一章 概况
3、对测绘基准的意义
第5 页
1、填补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的空白,全面提高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测绘基 准维持中的作用,提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导航与位置服务中的服务能力,满足 用户对北斗位置服务的需求。
2、在GPS不可用的特殊时期,利用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保证我省空间定位 基准服务的可用性和不间断性,实现连续不间断的动态差分定位与高精度位置 服务。
观测墩防雷
电源防雷
综合防雷建设
网线防雷 馈线防雷
第二章 建设方案
第 20 页
4、新建基准站高程属性测定
新建基准站高程可利用已有项目建设水准观测成果,必要时进行连测; 所有连测使用的高程起算点均需进行检测,保证起算点的可靠性; 采用支线连测法及符合路线连测法连测。 采用二等水准观测纲要进行连测,因受房屋空间等原因限制不能施测二 等水准时,可按三等水准进行观测纲要进行连测;
外管&2
楼顶标楼高不超过8层;必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30
站址观测环境符合参考站选址相关要求
内管&8 底板
400 钢管屋顶观测墩
单位为毫米
≥ 800 ≥ 800
第 15 页
380 C20以上混凝土 建筑物
钢筋混凝土屋顶观测墩
单位为毫米
室外观测墩 (整饰前)
建设室成外果观测墩
(整饰后)
室内观测墩
观测墩建设 观测墩类型可分为:基岩观测墩、土层观测墩和楼顶观测墩。
观测室、工作室建设 供电系统建设 通信信道建设 综合防雷建设
第二章 建设方案
3、基准站新建
新建基准站可以为地面观测墩(基岩、土层)、楼顶
强制对中标志 调节螺钉
标(分为钢管楼顶观测墩和混凝土楼顶观测墩;
保温材料 100
系统最终形成五大子系统,以保证应有功能实现。具体包括:权限管理 系统、CORS服务管理子系统(门户)、CORS用户管理子系统、移动APP安卓系 统以及微信官网子系统。
网页形式的用户管理与服务平台
01 概述 02 建设方案 03 系统测试 04 成果应用 05 存在问题与结论
第三章 系统测试
第一节、测试内容
(1)控制中心设计及建设
按照长远性及可扩展性进行设计建设,其整体架构图如下所示:
第二章 建设方案
供电设备
网络设备
中心服务器 阵列磁盘
机柜1
防火墙 交换机
机柜2
精密空调
数据管理中心控制室
显示屏
第 33 页
四川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
演示厅
操作台
操作台
显示屏立面图
(2)软件管理平台建设
软件管理平台系统它承担了基准站网系统的核心功能,很大程度决定了一 个CORS系统的性能,其数据流向及数据交换总体机制如下图所示:
大地高≤2cm
95.0%(1天内)
快速或实时定位:≥95%: (可获取实时差分信号范围)
<6秒 <0.3%
通过标准RINEX格式和实时差分改正数据 RTCM格式,与各类GPS接收机和后处理 软件兼容。
第二章 建设方案
第三节、基准站建设
总 体 工 艺 流 程
方案调研及技术设计 已有资料收集

参考站资料
时。
接受任务 专业设计书 人员培训 基准站观测
第 23 页
国家基准 站资料
基线处理 平差计算 资料整理上交
第二章 建设方案
第 24 页
坐标解算软件采用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Gamit、Bernese、Panda等); 以周边的IGS基准站(北京、上海、武汉等)或“陆态网络”跟踪站作为起算基 准; 坐标成果在ITRF2008坐标系下,各向精度一般优于1cm,其中平面精度优于5mm; 坐标成果在CGCS2000坐标系下,各向精度一般优于1-2cm。
(2)软件管理平台建设
软件管理平台系统功能之:基准站设备监测与管理
(2)软件管理平台建设
软件管理平台系统功能之:基准站坐标监测与实时数据播发
第六节 用户应用系统建设
用户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包含应用系统、数据中心、数据库、网络系统、安全系统
及标准化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总体规划建设,项目技术路线如下:
前期调研
行业内网方式
该数据链路构建能合理利用现有网络 资源,同时也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数据经行业内网传输至中转站,再由 中转站通过SDH专线传输至数据中心;
第二章 建设方案
通信链路构建主要技术指标
通讯网络支持VPN虚拟隧道的L2TP协议,或采用行业内网保证 数据的安全性 带宽不小于2M; 网络实时数据延迟小于100ms; 网络稳定性高,中断率小于0.1%
第四节 数据通信系统建设
数据通信系统建设是为了保证基准站数据实时、稳定、安全的 传输至数据中心,为数据的接收、存储、分发等做好基础通讯保障。 方式一:
VPDN数据链路方式; 方式二:
利用行业内网(气象内网),经数据中转站转发数据中心。
VPDN数据链路方式
数据链路构建遵循先进性、可靠性、 安全保密性等原则; 采用VPDN方式进行数据链路构建; 全网采用星型的网络拓扑并与数据 管理中心专网实现对接
1、基准站布测间距
基准站布设按照疏密结合的原则进行新建及
整合。平均站间距建议:
平原及盆地
40-60 km
山地、高山地
60-80 km
高原困难地区
80-100 km
第 13 页
2、基准站新建
基准站建设按《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 2008-2005)执行。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
第一章 概况
3、提升测绘基准服务能力的需要
第6 页
1、建成北斗、GPS、GLONASS多模卫星定位系统基准站,实现重点区域内 三星系统的实时差分定位能力与高精度导航定位能力。
2、融合多星多频数据,进一步提高系统定位的可靠性及精度。解决现有卫星 定位系统下午时段固定困难,实现真正意义的全天候,实时快速差分定位;
第 28 页
第二章 建设方案
构建VPDN数据链路; 接入行业局域内网,再转发数据中心;
第 29 页
第五节 控制中心建设
(1)、控制中心硬件设计及建设 (2)、软件管理平台建设
(1)控制中心设计及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建设是整合信息化建设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基础设施,结合各种自主应用平台,满足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各种应用需求。
(2)软件管理平台建设
软件管理平台系统其功能主要包含: 基准站数据接入 基准站不同采样率的数据存储 基准站数据融合与处理 基准站设备监测与管理 基准站坐标监测 实时用户数据播发
(2)软件管理平台建设
软件管理平台系统功能之:基准站数据存储与数据处理
(2)软件管理平台建设
软件管理平台系统功能之:基准站数据流接入及基准站统一管理
网络RTK测试主要内容: 定位精度测试; 空间可用性测试; 时间可用性测试; 定位服务时效性测试; 不同仪器的兼容性测试 多模式定位测试对比
第 44 页
第三章 系统测试
第二节、测试指标
1、定位精度测试
内符合精度统计; 外符合精度统计;
第 45 页
指标
Mx(m)
MY(m)
水准测量记录采用北京时
第9 页
第二章 建设方案
第 10 页
2、加密基准网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
系统精度
系统可用性 完好性 兼容性
内容
基准站坐标相对精度 快速或实时定位(RTK)
事后相对定位 时间可用性
空间可用性
报警时间 误报概率
兼容各类型接收机
技术指标
1.0×10-7
水平≤5cm
大地高≤8cm
水平≤1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