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药炮制理论

合集下载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和中药饮片炮制第三节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和作用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和中药饮片炮制第三节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和作用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和中药饮片炮制第三节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和作用(一)中药炮制总论一、最佳选择题1.含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物常用的炮制辅料是()[单选题]*A.麻油B.炼密C.姜汁D.盐水E黄酒(正确答案)2.关于含苷药物炮制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炮制辅料常用酒B.水制时宜少泡多润C.宜冷水浸泡后切片(正确答案)D•少用醋进行炮制E.可采用炒、晒、烘等方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3.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类的药物一般不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单选题]*A.抢水洗B.净制C.晾干D.高温加热(正确答案)E.切制二、配伍选择题1.常采用烘、晒、炒等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以免有效成分损失的是()[单选题]*A.生物碱类B•挥发油类C.有机酸类D.苷类(正确答案)E.鞣质类2.加工处理时宜阴干,加水处理宜"抢水洗"的是()[单选题]*A.生物碱类B.挥发油类(正确答案)C.有机酸类D.苷类E.鞣质类三、多项选择题1.中药炮制的目的有()*A.增强药物疗效(正确答案)B.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正确答案)C.便于调剂和制剂(正确答案)D.改变药物的作用趋向(正确答案)E.改变药物的性能(正确答案)(二)炮制的辅料及饮片的质量一、最佳选择题1.姜汁的作用不包括()[单选题]*A.发表散寒B.温中止呕C.缓和寒性D.开痰解毒E.清肺润燥(正确答案)2.常用麻油炮制的药物是()[单选题]*A.大黄B.延胡索C厚朴D.甘草E.三七(正确答案)3.灶心土的作用不包括()[单选题]*A.补脾益肺(正确答案)B.温中和胃C.止血D.止呕E.涩肠止泻4.《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异形片不得超过()[单选题]*A.1%B.3%C.5%D.8%E.10%(正确答案)5.除另有规定外,饮片水分含量宜控制的范围是()[单选题]*A.1%~3%B.4%〜~5%C.7%~~13%(正确答案)D.15%~18%E.20%~25%6.《中国药典》规定,制川乌含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新乌头碱的总量计,不得过()[单选题]*A.0.040%(正确答案)B.0.045%C.0.050%D.0.060%E.0.065%二、配伍选择题1.具有补中益气作用的炮制辅料是()[单选题]*A.河砂B.滑石粉C.稻米(正确答案)D.灶心士E胎粉2.具有温中止泻作用的炮制辅料是()[单选题]*A.河砂B.滑石粉C.稻米D.灶心士(正确答案)E胎粉3.具有化痰软坚作用的炮制辅料是()[单选题]*A.河砂B.滑石粉C.稻米D.灶心士E.蛤粉(正确答案)4.酒作为炮制辅料,其作用是()[单选题]*A.引药入肝,散瘀止痛B.祛瘀散寒,行水消肿C.活血通络,祛风散寒(正确答案)D•强筋健骨,软坚散结E.润肠通便,解毒生肌5.醋作为炮制辅料,其作用是()[单选题]*A.引药入肝,散瘀止痛(正确答案)B.祛瘀散寒,行水消肿C.活血通络,祛风散寒D•强筋健骨,软坚散结E.润肠通便,解毒生肌6.《中国药典》规定,马钱子含士的宁的量应为()[单选题]*A.1.00%~1.20%B.1.20%~2.20%(正确答案)C.18.0%~22.0%D.18.0%~20.0%E.20.0%~22.0%7.《中国药典》规定,巴豆霜含脂肪油的量应为()[单选题]*A.1.00%~1.20%B.1.20%~2.20%C.18.0%~22.0%D.18.0%~20.0%(正确答案)E.20.0%~22.0%三、多项选择题1.醋的作用包括()*A.矫味矫臭(正确答案)B.散瘀止痛(正确答案)C.温中止呕D.健脾和胃E.行水解毒(正确答案)2.蜂蜜的作用是()*A.矫臭矫味(正确答案)B.补中(正确答案)C.润肺(正确答案)D.解毒(正确答案)E.止咳(正确答案)3.可用于中药炮制的液体辅料有()*A.甘草汁(正确答案)B.山羊血(正确答案)C.黑豆汁(正确答案)D.吴茱萸汁(正确答案)E.石灰水(正确答案)(三)炒法一、最佳选择题1.清炒(单炒)时,采用炒黄法的中药是()[单选题]*A.芥子(正确答案)B.蒲黄C.大蓟D.荆芥E.枳壳2.炒王不留行的炮制作用是()[单选题]*A.杀酶保苷B•缓和对胃肠道的刺激性C.活血化瘀作用增强D.缓和苦寒之性E.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正确答案)3.王不留行炒爆的标准是以完全爆花者为()[单选题]*A.80%以上为宜(正确答案)B.75%以上为宜C.70%以上为宜D.65%以上为宜E.60%以上为宜4.莱菔子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单选题]*A.土炒B.麸炒C.炒炭D.炒黄(正确答案)E.炒焦5.善于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的是()[单选题]*A.山楂B.炒山楂(正确答案)C.焦山楂D.山楂炭E.麸炒山楂6.荆芥炒炭后()[单选题]*A.缓和苦寒之性B•清热解毒作用增强C.解表作用增强D.凉血止血作用增强E.具有止血作用(正确答案)7.采用麸炒法炮制药物时,投入药物的标准是()[单选题]*A.麦麸微热B.麦麸烫手C.麦麸起烟(正确答案)D•麦麸稍黑E.麦麸炭化8.枳壳炮制时所用的辅料是()[单选题]*A.米B.麦麸(正确答案)C.土D.滑石粉E胎粉9.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的是()[单选题]*A.生苍术B.麸炒苍术C.酒苍术D.蜜苍术E.焦苍术(正确答案)10.山药治疗脾虚久泻,宜选用的炮制方法是()[单选题]*A.炒黄B砂炒C.土炒(正确答案)D.炒炭E.炒焦11.土炒白术时,每100kg白术,需加入多少灶心土()[单选题]*A.30kgB.20kgC.25kg(正确答案)D.15kgE.lOkg12.斑蝥有毒,为降低其毒性,采用的炮制方法为()[单选题]*A.土炒B砂炒C.蛤粉炒D.米炒(正确答案)E.滑石粉炒13.米炒斑蝥,是利用了斑蝥素的()[单选题]*A.水溶性B.脂溶性C.升华性(正确答案)D.遇热分解E.蛋白质凝固14.骨碎补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单选题]*A.麸炒法B.土炒法C.米炒法D.砂炒法(正确答案)E.滑石粉炒二、配伍选择题1.宜用土炒法进行炮制的药材是()[单选题]*A.斑螯B.苍术C.白术(正确答案)D.马钱子E.水蛭2.宜用米炒法进行炮制的药材是()[单选题]*A.斑螯(正确答案)B.苍术C.白术D.马钱子E.水蛭3.宜用砂炒法进行炮制的药材是()[单选题]*A.斑螯B.苍术C.白术D.马钱子(正确答案)E.水蛭4.水蛭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单选题]*A.炒黄B.炒焦D.滑石粉炒(正确答案)E.蛤粉炒5.蒲黄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单选题]*A.炒黄B.炒焦C.炒炭(正确答案)D.滑石粉炒E.蛤粉炒6.牛蒡子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单选题]*A.炒黄(正确答案)B.炒焦C.炒炭D.滑石粉炒E.蛤粉炒7.炒苍耳子的火候应选用()[单选题]*A.小火B.文火C.中火(正确答案)D.武火E.文武火8.炒蒲黄炭的火候应选用()[单选题]*B.文火C.中火(正确答案)D.武火E.文武火9.炮制后毒性降低,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的药材是()[单选题]*A.牛蒡子B•芥子C.王不留行D.莱菔子E.苍耳子(正确答案)10.炮制后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善于顺气豁痰的药材是()[单选题]*A.牛蒡子B.芥子(正确答案)C.王不留行D.莱菔子E.苍耳子三、多项选择题1.宜用清炒法炮制的药材有()*A.牛蒡子(正确答案)B.蒲黄(正确答案)C.枳壳D.苍耳子(正确答案)E.栀子(正确答案)2.栀子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A.炒黄法(正确答案)B.炒焦法(正确答案)C.炒炭法(正确答案)D.麸炒法E.土炒法3.宜用麸炒法炮制的药材有()*A.白术(正确答案)B.苍术(正确答案)C.山药(正确答案)D.阿胶E.枳壳(正确答案)(四)炙法一、最佳选择题1.醋炙法炮制中药的目的是()[单选题]* A•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作用B.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正确答案)C•引药下行,增强滋阴降火作用D•引药入肾,增强补肾固精作用E.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2.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的饮片是()[单选题]*A.生大黄B.熟大黄C.大黄炭(正确答案)D.酒大黄E.醋大黄3.善清头目之火,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应选用()[单选题]*A潢连B.酒黄连(正确答案)C.姜黄连D.萸黄连E.黄连炭4.黄连的炮制品中,能抑制其苦寒之性,使其寒而不滞留,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的是()[单选题]*A潢连B.炒黄连C.酒黄连D.萸黄连(正确答案)E.姜黄连5.姜炙后能缓和苦寒之性,并能增强止呕作用的药物是()[单选题]*A潢苓B厚朴C.知母D.黄连(正确答案)E.半夏6.甘遂炮制后毒性减低的炮制方法是()[单选题]*A.醋炙法(正确答案)B.豆腐制法C.甘草制法D.酒炙法E.姜炙法7.醋炙后行气止痛作用增强,广泛用于身体各部位多种疼痛证候的是()[单选题]*A.延胡索(正确答案)B•香附C.白芍D.甘遂E潢柏8.醋炙柴胡的目的是()[单选题]*A.助其发散,增强解表作用B•助其升浮,增强升阳作用C.缓其升散,增强疏肝作用(正确答案)D•抑制浮阳,增强清肝作用E•引药入肝,增强滋阴作用9.盐炙时需先炒药后加盐水的是()[单选题]*A.荔枝核B.车前子(正确答案)C.小茴香D.黄柏E.橘核10.炮制后引药入肾,直达下焦,温而不燥,增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的是()[单选题]*A.醋杜仲B.盐杜仲(正确答案)C.姜杜仲D.蜜杜仲E.杜仲炭11.盐炙后可以增强滋肾阴、泻相火、退虚热作用的药物是()[单选题]*A.车前子B.黄柏(正确答案)C.泽泻D.杜仲E砂仁12.羊脂油炙淫羊藿的作用是()[单选题]*A.增强补脾益肺B.增强补中益气C.增强温肾壮阳(正确答案)D•增强补肝肾E.增强健脾和胃二、配伍选择题1.蜜炙法炮制中药的目的是()[单选题]*A•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作用B.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C.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D•引药下行,增强滋阴降火作用E•缓和药性,增强润肺止咳作用(正确答案)2.盐炙法炮制中药的目的是()[单选题]*A•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作用B.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C.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D•引药下行,增强滋阴降火作用(正确答案)E•缓和药性,增强润肺止咳作用3.酒炙法炮制中药的目的是()[单选题]*A•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作用(正确答案)B.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C.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D•引药下行,增强滋阴降火作用E•缓和药性,增强润肺止咳作用4•酒炙时用酒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单选题]*A.10~15kgB.10~20kg(正确答案)C.15~25kgD.20~25kgE.20~30Kg5•醋炙时用醋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米醋()[单选题]*A.10~15kgB.10~20kgC.15~25kgD.20~25kgE.20~30Kg(正确答案)6.宜采用盐炙法炮制的药物是()[单选题]*A.杜仲(正确答案)B•香附C.蕲蛇D.当归E.枇杷叶7.宜采用醋炙法炮制的药物是()[单选题]*A.杜仲B.香附(正确答案)C.蕲蛇D.当归E.枇杷叶8.宜采用蜜炙法炮制的药物是()[单选题]*A.杜仲B•香附C.蕲蛇D.当归E.枇杷叶(正确答案)9.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的是()[单选题]*A.生大黄B.熟大黄C.酒大黄(正确答案)D.醋大黄E.大黄炭10.泻下作用缓和,并能增强活血祛瘀作用的是()[单选题]*A.生大黄B.熟大黄(正确答案)C.酒大黄D.醋大黄E.大黄炭11.泻下作用极弱,并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的是()[单选题]*A.生大黄B.熟大黄C.酒大黄D.醋大黄E.大黄炭(正确答案)12.酒当归的炮制作用是()[单选题]*A.增强活血调经作用(正确答案)B.增强润滑作用C.增强补血止血作用D.增强破血作用E•既增强补血作用,又缓和润滑作用13.土炒当归的炮制作用是()[单选题]*A.增强活血调经作用B.增强润滑作用C.增强补血止血作用D.增强破血作用E.既增强补血作用,又缓和润滑作用(正确答案)14.多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的是()[单选题]*A.酒黄柏B.醋黄柏C.黄柏D.黄柏炭E.盐黄柏(正确答案)15.多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湿疹的是()[单选题]*A.酒黄柏B.醋黄柏C.黄柏(正确答案)D.黄柏炭E.盐黄柏16.用于热壅上焦诸证及热在血分的是()[单选题]*A.酒黄柏(正确答案)B.醋黄柏C.黄柏D.黄柏炭E.盐黄柏17.风寒表实证,咳嗽气喘的患者宜用()[单选题]*A.生麻黄(正确答案)B.蜜麻黄C.蜜麻黄绒D.麻黄绒E.炒麻黄18.表证较轻,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宜用()[单选题]*A.生麻黄B.蜜麻黄(正确答案)C.蜜麻黄绒D.麻黄绒E.炒麻黄19.表证已解而咳嗽未愈的患者宜用()[单选题]*A.生麻黄B.蜜麻黄C.蜜麻黄绒(正确答案)D.麻黄绒E.炒麻黄三、多项选择题1.黄连的炮制品种有()*A.酒黄连(正确答案)B.醋黄连C.姜黄连(正确答案)D.萸黄连(正确答案)E.炒黄连2.关于白芍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品具有泻肝火,平抑肝阳的功能(正确答案)B•炒白芍寒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正确答案)C.酒白芍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正确答案)D.麸炒白芍具有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E.醋白芍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正确答案)3.宜用醋炙法炮制的中药有()*A.甘遂(正确答案)B.乳香(正确答案)C.柴胡(正确答案)D.五灵脂(正确答案)E.白术4.黄柏常见的炮制品有()*A.盐炙黄柏(正确答案)B.酒炙黄柏(正确答案)C.醋炙黄柏D.黄柏炒炭(正确答案)E.蜜炙黄柏5.宜用姜炙法炮制的中药有()*A.厚朴(正确答案)B.杜仲C.竹茹(正确答案)D.黄连(正确答案)E潢柏6.多用油炙法炮制的药物有()*A.骨碎补B厚朴C.大黄D.淫羊藿(正确答案)E.蛤蚧(正确答案)(五)煅法一、最佳选择题1.经煅后失去结晶水的药材是()[单选题]*A.石决明B.明矶(正确答案)C启然铜D.赭石E.云母石2.石膏煅制的目的是()[单选题]*A.增强清热泻火作用B.增强生津止渴作用C•增强安神收敛作用D.增强收敛生肌作用(正确答案)E•便于煎出有效成分3.宜用煅淬法炮制的中药是()[单选题]*A.石膏B.赭石(正确答案)C.雄黄D.白矶E.石决明4.炉甘石用黄连汤拌制后的作用是()[单选题]*A.增强清热明目,收湿敛疮的作用(正确答案)B.增强清热泻火作用C.增强生津止渴作用D.便于煎出药效E•增强安神收敛作用5.经煅淬水飞后,适宜于眼科及外敷用的是()[单选题]*A.白矶B.牡蛎C.赭石D.炉甘石(正确答案)E.石决明6.关于血余炭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增强止血作用B.增强补血作用C.增强补血止血作用D.增强凉血止血作用E.产生止血作用(正确答案)二、配伍选择题1.用煅淬法炮制的饮片是()[单选题]*A.煅石膏B.煅牡蛎C.煅炉甘石(正确答案)D.煅石决明E.血余炭2.用扣锅煅法炮制的饮片是()[单选题]*A.煅石膏B.煅牡蛎C.煅炉甘石D.煅石决明E.血余炭(正确答案)3.石决明煅制的作用是()[单选题]*A.增强散瘀止痛作用B.增强平肝止血作用C.增强止血化腐的作用D.增强固涩收敛、明目的作用(正确答案)E.增强收湿敛疮作用4.自然铜煅制的作用是()[单选题]*A.增强散瘀止痛作用(正确答案)B.增强平肝止血作用C.增强止血化腐的作用D.增强固涩收敛、明目的作用E.增强收湿敛疮作用5.煅淬后增强平肝止血作用的是()[单选题]*A.赭石(正确答案)B.石膏C.炉甘石D.自然铜E.牡蛎6.煅淬后增强散瘀止痛作用的是()[单选题]*A.赭石B.石膏C.炉甘石D.自然铜(正确答案)E.牡蛎7.赭石煅淬所用的辅料是()[单选题]*A.水B.酒C.醋(正确答案)D.米泔水E.黑豆汁8.炉甘石煅淬所用的辅料是()[单选题]*A.水(正确答案)B.酒C.醋D.米泔水E.黑豆汁三、多项选择题1.宜用明煅法炮制的药材是()*A.石膏(正确答案)B.赭石C.白矶(正确答案)D.石决明(正确答案)E.炉甘石2.煅制白矾时应注意()*A.—次性煅透,中途不可停火(正确答案)B.煅制时不要搅拌(正确答案)C.煅制时要密闭D.煅制时应控制合适的温度(正确答案)E.药物大小分档(正确答案)3.煅淬法炮制常用的淬液有()*B.醋(正确答案)C.麻油D.药汁(正确答案)E.蜜水(六)蒸、煮、燀法一、最佳选择题1.何首乌蒸制后,致泻作用减弱的原因是()[单选题]*A.卵磷酸含量降低B.总氨基酸含量降低C.结合型蔥醌含量降低(正确答案)D.游离生物碱含量降低E.二苯乙烯苷含量降低2.制何首乌的炮制需用()[单选题]*A.甘草汁B.黑豆汁(正确答案)C.石灰水D.山羊血E•吴茱萸汁3.经过蒸制后可以使药材软化,还可以防止变绿的是()[单选题]* A地黄B.川乌D潢精E.何首乌4.酒蒸后既可消除刺激性,又能增强补脾润肺益肾作用的饮片是()[单选题]* A地黄B.女贞子C.黄精(正确答案)D.五味子E.肉苁蓉5.可使用豆腐或荷叶炮制的药材是()[单选题]*A.五味子B.川乌C.地黄D.藤黄(正确答案)E.肉苁蓉6.淡附片的炮制需用()[单选题]*A.酒、甘草和水共煮B.姜汁、甘草和水共煮C•胆汁、甘草和水共煮D.黑豆、甘草和水共煮(正确答案)E.米泔水、甘草和水共煮7.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饮片是()[单选题]*A.盐附子B.黑顺片C.白附片D.炮附片E.淡附片(正确答案)8.水火共制时,采用燀制法进行炮制的中药是()[单选题]*A.白附片B.槐花C.苦杏仁(正确答案)D.苍耳子E.天南星二、配伍选择题1.具有补血止血作用的是()[单选题]*A.鲜地黄B.生地黄C.生地炭D.熟地黄E.熟地炭(正确答案)2.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是()[单选题]*A.鲜地黄B.生地黄C.生地炭(正确答案)D.熟地黄E.熟地炭3.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作用的是()[单选题]*A.鲜地黄B.生地黄C.生地炭D.熟地黄(正确答案)E.熟地炭4.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的是()[单选题]*A.鲜地黄B.生地黄(正确答案)C.生地炭D.熟地黄E.熟地炭5.黄芩蒸制的目的是()[单选题]*A.杀酶保苷,便于切片(正确答案)B.增强补脾益气的功能C.降低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D.改变药性,扩大药用范围E•消除致泻,增强补肝肾、乌须发作用6.地黄蒸制的目的是()[单选题]*A.杀酶保苷,便于切片B.增强补脾益气的功能C.降低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D.改变药性,扩大药用范围(正确答案)E•消除致泻,增强补肝肾、乌须发作用四、多项选择题1.藤黄的炮制方法有()*A.水煮制B豆腐制(正确答案)C.荷叶制(正确答案)D.山羊血制(正确答案)E.高压蒸制2.黄芩蒸制或沸水煮的目的是()*A.使酶灭活(正确答案)B.保存药效(正确答案)C.软化药物(正确答案)D.便于切片(正确答案)E.降低毒副作用3.附子常用的饮片规格包括()*A.黑顺片(正确答案)B.黄附片C.炮附片(正确答案)D.淡附片(正确答案)E.白附片(正确答案)(七)其他制法一、最佳选择题1.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作用的饮片是()[单选题]*A.生半夏B.半夏曲C.清半夏D.姜半夏E.法半夏(正确答案)2.可降低天南星毒性的常用炮制方法是()[单选题]*A.炒法B.炙法C•憚法D.提净法E.复制法(正确答案)3.六神曲的成分是()[单选题]*A.苦杏仁、赤小豆、鲜地丁、鲜青蒿、鲜苍耳草、白面B.苦杏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白面(正确答案)C.苦杏仁、白扁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白面D.桃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白面E桃仁、白扁豆、鲜地丁、鲜青蒿、鲜辣蓼、白面4.宜用渗析制霜法进行炮制的中药是()[单选题]*A.芒硝B.肉豆蔻C.巴豆D.西瓜霜(正确答案)E.朱砂5.为了增强六神曲醒脾和胃的功能,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单选题]*A.炒黄法B.炒焦法C.麸炒法(正确答案)D.土炒法E.米炒法6.发芽法要求发芽率在()[单选题]*A.65%以上B.70%以上C.75%以上D.85%以上(正确答案)E.80%以上7.炮制巴豆的常用方法是()[单选题]*A.醋炙法B.姜炙法C.制霜法(正确答案)D.油炙法E.酒炙法8.用于制备西瓜霜的药物除成熟的西瓜外还有()[单选题]*A.石膏B.白矶C.硼砂D.滑石E.芒硝(正确答案)9.为增强固肠止泻作用,宜选面裹煨的药材是()[单选题]*A潢芪B.肉豆蔻,(正确答案)C.槟榔D.葛根E.丹参10.为增强润燥软坚、消导、下气通便作用,宜用萝卜水煮的药材是()[单选题]*A.槟榔B.苦杏仁C.木香D.芒硝(正确答案)E潢芪二、配伍选择题1•采用制霜法炮制的中药是(E)[单选题]*A.血余炭B.芒硝C.苦杏仁D.雄黄E.巴豆(正确答案)2.采用提净法炮制的中药是()[单选题]*A.血余炭B.芒硝(正确答案)C.苦杏仁D.雄黄E.巴豆3.采用水飞法炮制的中药是()[单选题]*A.血余炭B.芒硝C.苦杏仁D.雄黄(正确答案)E.巴豆4.半夏常用的炮制方法是()[单选题]*A.复制法(正确答案)B.发芽法C.发酵法D.提纯法E.水飞法5.朱砂常用的炮制方法是()[单选题]*A.复制法B.发芽法C.发酵法D.提纯法E.水飞法(正确答案)6.六神曲常用的炮制方法是()[单选题]*A.复制法B.发芽法C.发酵法(正确答案)D.提纯法E.水飞法三、多项选择题1.采用复制法炮制的中药是()*A.天南星(正确答案)B.半夏(正确答案)C.大黄D.肉豆蔻E.六神曲2.天南星的炮制品包括()*A.制天南星(正确答案)B.醋天南星C.酒天南星D.胆天南星(正确答案)E.清天南星3.水飞的目的是()*A.去除杂质,洁净药物(正确答案)B.除去药物中可溶于水的毒性物质(正确答案)C.使药物质地细腻(正确答案)D.防止药物在研磨过程中粉尘飞扬(正确答案)。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 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  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第二章中药传统炮制理论第一节中药制药论一.制药原则清代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凡物气厚力大者,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

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者醇矣。

其制之义又各不同,或以相反为制,或以相资为制,或以相恶为制,或以相畏为制。

而制法又复不同,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亦称之为传统的制药原则二.含义与应用1.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黄连,酒大黄。

(黄连苦寒,吴茱萸辛热,用吴茱萸制黄连,可以吴茱萸的辛热杀黄连的大寒之性。

)2.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蜜制甘草。

(蜂蜜甘平,益气补中,和百药。

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气和中作用,二者药性相似,蜜制甘草可增强甘草的补中益气作用。

蜜制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

)3.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能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

如姜半夏。

(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等;生姜发表,止呕,开痰作用,以生姜炮制半夏可抑制半夏的使人呕吐副作用,降低毒性,增强化痰止咳作用。

)4.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减弱某些中药的副作用。

如米泔水制苍术。

(苍术芳香燥烈,米泔水甘平,益气除烦,可缓和苍术的燥性。

)5. 相喜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增强商品价值。

如醋制乳香、没药。

6. 制其形: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如:碾、捣或切制,不同药用部位分开入药7.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性能。

如酒制黄连8. 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如醋制乳香9. 制其质: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质地。

如王不留行炒至爆花,穿山甲、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淬等第二节中药生熟论1.生泻熟补:有些中药生品具有泻下作用,炮制后泻下作用缓和,能够产生滋补的功效。

炮制-2

炮制-2

二、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1、净制与临床疗效:由于原药材常常混有一些杂质或非
药用部分,或各个部位作用不同,若一并入药,则难于达 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医疗事故。 植物和——泥沙、不同部位等。 如菟丝子 ,泥沙17.6% 、巴戟天——去心(铅含量)、 莲——肉与心(不同作用)、花椒——皮与椒目(不同作 用)等 甲壳类——筋膜等
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 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需炮制后使用。 如:草乌:生用大毒,多外用, 制草乌: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常山:生品有呕吐的副作用 酒炙常山:可消除此副作用,用于截疟
2. 有效
1)利于储藏和保存药效——成分
药物不变质,成分于储藏。 某些动物类药材:加热—杀死虫卵—储存如桑螵蛸。 植物种子类药物:加热—终止种子发芽—不变质。 某些含苷类中药:加热—杀酶保苷—利久储如黄芩 。
植物药经切制成不同规格的饮片,便于调剂时分剂 量配方,使剂量准确,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矿物药、贝壳类、动物骨骼类经煅制后,质地由坚 硬变得酥脆,易于粉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2)矫嗅矫味,便于服用
动物类或其他有特异不快嗅味的药物,往往难以 口服或口服出现恶心、呕吐、心烦等不良反应。为便 于服用,常采用漂洗、酒制、醋制、蜜炙、麸炒等方 法处理,起到矫嗅矫味的效果。如紫河车、乳香、僵 蚕、九香虫等。
有的原药材中还可能混有外型相似的其他有毒药
物,如八角茴香——莽草,黄芪——狼毒,贝 母——光菇子(丽江慈菇),天花粉——王瓜根 等,这些异物若不拣出,轻则中毒,重则造成死 亡。
2、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因药材来源不同、形状 和质地各异,通过切制,可提高煎药的质量,或者 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炮制品种的选用,应明确体现辨证施治的特点

第二章 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第二章 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第二节
中药生熟论
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开创中药生熟异用 1、生泻熟补 何首乌生用通便、解毒;制熟补肝肾、乌须发 生地黄清热泻火,主泻;熟地黄滋阴补肾,主补 2、生峻熟缓 大黄生用泻下攻积力猛,熟用缓和泻下作用。 枳实生用破气,麸炒后,缓和峻烈之性。 3、生毒熟减 乌头、马钱子等炮制后降低其毒性,用于临床
第四节
药性变化论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
吴茱萸制黄连;姜制栀子:以热治寒——反制
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酒制仙茅(热者益热);胆汁制黄连(寒者益寒) ——从制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
生地(甘寒,主清),——熟地(甘温,主补)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第二章
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第一节 中药制药论
传统制药的原则
清代徐灵胎将传统的制药原则归纳为:
制药的具体方法: 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药用 部位。
炒制、切片、不同功效药物分开入药
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
纠正过偏之性;增强药物功效;改变升降之性
3.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纠正劣味 4.制其质:改变药物的质地,便于发挥疗效
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经或“蜜制入脾”等。
四、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减毒”、“增效”为中药炮制的重要目 的。毒性中药经炮制,使其由大毒减至低毒甚 至无毒,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如乌头、 马钱子等,生品毒性大,多外用。炮制后,毒 性降低,可供内服。
去毒的途径: 1.降低或消除毒性成分。 如马钱子、巴豆等 2.使毒性成分发生转变。 如川乌、草乌等 3.辅料的解毒效果 如藤黄、天南星、半夏等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其升降 浮沉,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辅料的作用更加明显:酒炒性升,姜炒则散, 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1.“生升熟降”:莱菔子、柴胡、砂仁等 2. “生降熟升”:大黄、黄柏等 3. “升者益升”:黄芩等 4. “降者益降”:黄柏等

第二章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第二章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八、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1)矫味 甘草水炙远志。 (2)矫臭 紫河车、乌贼骨、乌梢蛇等。

九、产生新功效,扩大用药范围 1、地黄、何首乌、干馏 等方法,产生新的药物。
第四节
一、

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辛、甘(淡)性温热,属阳――趋向升浮, 作用向上、向外――发汗、解表、透疹、祛 风、催吐等。 苦、酸、咸性寒凉,属阴――趋向沉降,作 用向下、向内――潜阳、收敛、清热、降逆、 渗利、泻下等。 如生升熟降理论,黄连酒炒、莱菔子清炒等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醋制-归肝经、蜜制-归脾经、盐制
1.饮片是物质基础 2.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3.改变药性,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如某些药物,特别是毒剧药,比如乌头属植物 的应用。
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净制与临床疗效 ①杂质或混入的非药用部位 ②混药 2.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①饮片厚薄大小影响汤剂疗效 “质坚宜薄”、“质松宜厚”
5、其他方法制,减毒增效,满足用药需
求。 如发芽、发酵、制霜、水飞等法
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大黄生品――苦寒泻下 大黄熟品――苦寒偏于平和 蒲黄生品――性滑,活血行瘀止痛 蒲黄炭――性涩,止血
三、增强药物疗效 (1)增强煎出,提高疗效 如延胡索 (2)减少损失,保存药效 某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芩、杏仁等。 (3)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黄芪-生品-补中益气 蜜制-补气作用 (4)制备新药,扩大药效 如人发、棕榈、黑豆等。

相喜为制: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紫
河车等到药材的炮制。

相畏(或相杀)为制:生姜杀半夏、南星毒 相恶为制:米泔水制苍术 制其形:外形、药用部位 制其性:性能 制其味:五味或劣味 制其质:性质或质地。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根据中药理论,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来进行。

历史上,中药炮制有不同的称呼,如《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修事指南》等。

分类法主要有火制、水制和水火共制,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中药炮制的制则包括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和相喜为制。

此外,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

中药炮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脉来进行,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同时,炮制还可以通过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来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溶媒、易溶于水、易水解和防酶解。

同时,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如少用醋炮制。

在饮片切制前,药材需要进行软化处理,以便切片更加均匀。

软化的要求如下:1)药材应选用新鲜、质地较硬的品种。

2)软化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切片效果。

3)软化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和水量的控制,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4)软化后的药材应及时晾干,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保存。

15.切片的要求:1)切片应均匀,大小适中,厚度一致。

2)切片应避免损伤药材的有效成分。

3)切片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霉变。

4)切片应按照药材的不同部位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包装。

1)软硬适度是指药材的硬度与合水率成反比关系,规定了药材的平均合水率。

药材软化需要控制含水率,以避免因水而伤害其药性。

2)药透水尽是指药材在适当水处理后,药材内部各部分水分的渗透速度为零,即各个部分的含水量相同。

15.片1)按厚度分类:极薄片为0.5mm以下,薄片为1~2mm,厚片为2~4mm。

2)按照片类型分类:顶片又称顶头片,斜片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片,特点为个细、质地坚硬,直片又称顺刀片,特点为个粗、质地疏松,刨片又称压片。

中药综合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中药综合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中药综合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中药综合-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是一种医学疗法,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中药学涉及广泛的内容,其中十二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药综合十二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基础理论中药基础理论包括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中药的来源和采药、中药鉴定等内容。

其中,中药的来源和采药是中药学的关键环节。

根据中医学典籍记载和实践总结,中药的来源可分为草药、木药、矿药和动物药四大类别。

在中药材的采集过程中,要注意区分野生植物和人工培育的植物,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章:中药材炮制中药材的炮制涉及到加工、制作、炮制和储藏等过程。

其中,加工过程中需要掌握适宜的工艺方法,如水洗、焙炒、炒炙、蒸馏、浸泡等。

不同的药材和药性需要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以提高其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此外,中药材炮制后也需要妥善的储藏,避免其受潮、虫蛀等现象。

第三章: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中药质量控制从多个方面进行,如外观质量、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和微生物限度等。

外观质量包括形状、色泽、气味等方面的评估;理化性质主要针对中药的溶解度、比重、密度等特性;有效成分含量是指中药中所含的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微生物限度则是对中药中的微生物污染进行限制,以保证用药安全。

第四章:中药配伍禁忌中药配伍禁忌是指不同中药之间因药物性质相克或相互作用而不能同时应用的情况。

例如小柴胡汤中的黄连与半夏相克,虚劳奇正汤中的人参与大黄相克。

此外,中药与西药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需要遵循西医药物配伍的原则。

第五章:中药毒理学中药毒理学研究中药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和毒副作用等内容。

中药的毒副作用常常是由于中药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导致的。

例如,某些中药可以损伤肝脏、肾脏等器官。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应注意剂量,严禁过量使用。

第六章: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机制等内容。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ppt课件全文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ppt课件全文

净制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净制与临 床疗效
杂质
其它
非药用部 位
药用部位 分开利用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浸泡时间
加工切制与 临床疗效
干燥温度
切制厚度
干燥方法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炒制
麦芽
加热炮制与 临床疗效
煅制

甲壳类、 矿石类
生地熟地

附子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辅料制与临 床疗效
一、全面掌握各炮制品的药性和作用特点 二、根据组方特点和用药意图选用炮制品
第七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一、饮片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 二、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和内在质量的要 求
思考
1、炮制对四气五味有何影响? 2、临床选用炮制品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盐水
姜汁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是产于“中国的药物”吗?
第三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
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相反为制 吴茱萸-黄连
相资为制 蜂蜜-百合
四大原则
相畏为制 生姜-半夏 相恶为制 米泔水-苍术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四气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
第五节 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
一、提高方剂疗效 二、消减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调整方剂部分适应症,扩大应用范围 四、适应方剂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
一、提高方剂疗效
1、增强方剂中药物的作用; 2、保证方中各药的比例准确,充分发挥配伍后的 综合疗效; 3、增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 4、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全方的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

二、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一)探讨炮制机理
炮制机理—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 包括:减毒 增效 缓和药性 增加新药效
(二)改进炮制工艺 迫切性、科学性
发展方向:机械化 自动化
科学化
(三)制订饮片质量标准
⑴ 利用现代实验手段---客观化、数据化
一枝黄花 ⑵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增补质量标准
丁香
(3)探索出更能突出饮片特色的质量标准
中药炮制学的任务
--继承、整理、创新、发展
继承和整理传统文献 研究中药炮制的原理 研究中药炮制的方法 研究炮制品质量标准
三、中药炮制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中医药基础理论
中药化学 药理学
中药鉴定学
分析化学 分子生物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炮制术语
苦酒:醋。 汤洗:热水洗。 陈壁土:多年东壁土,得晨之阳光,
得少火,补中焦脾胃之气。
古代炮制术语
煮散:打成颗粒(宋代以前)。 饮片:旧指切制成一定规格形状的药
材;现指直接用于临床的处方原料。
总结

中药炮制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 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 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 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 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 学科。

总结

中药炮制专注:
《雷公炮炙论》 《 炮炙大法》
“黄芩、黄连、黄柏、知母,病在
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之,
借酒力以上腾也;咽之下,脐之上, 须酒洗之;在下生用…”
《十药神书》
元· 葛可久
首次提出炭药止血的理论,“大抵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汇总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汇总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汇总中药炮制是将中草药进行研磨、煮软、炖煮等处理,使其药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药材选择、药材准备、制粉、煎煮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药材选择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环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发挥药材的药效,因此要选择符合疾病需要的药材。

药材选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综合考虑,根据中药学的理论进行合理的组方。

选择的药材应该具有药效明确、品质优良、无杂质、正规产地等特点。

其次,药材准备是保证中药炮制质量的关键环节。

药材在炮制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去杂、洗净、切片等。

去杂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洗净是将药材清洗干净,切片是将药材切成大小适宜的片状。

药材准备的目的是为了使药材更容易吸收和释放有效成分,达到更好的炮制效果。

制粉是将药材研磨成粉末的过程。

研磨药材可以增加其表面积,提高药效的释放速度,使药材更容易被机体吸收。

制粉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药材的原有药性,避免过度研磨造成药性丢失。

不同种类的药材可以采用不同的制粉方法,如碾压、研磨等。

煎煮是中药炮制的核心环节。

中药煎煮是将药材加水煮沸煮溶取药效的过程。

在煎煮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使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

煎煮的方法主要有煎煮法、煮沸法、沸煮法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使药效得到最大化。

此外,还需要注意中药炮制的卫生规范和操作技巧。

中药炮制过程中要注意药材的储存、加工和炮制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污染和假冒伪劣药材的使用。

操作时要掌握好炮制的时间和温度,避免过度炮制或不充分炮制,影响药效。

总之,中药炮制基本理论包括药材选择、药材准备、制粉、煎煮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可以提高中药炮制的质量和疗效,更好地为患者治疗疾病。

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与实践,结合临床经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中药炮制方法,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第二章中药传统炮制理论第一节中药制药论一.制药原则清代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凡物气厚力大者,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

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者醇矣。

其制之义又各不同,或以相反为制,或以相资为制,或以相恶为制,或以相畏为制。

而制法又复不同,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亦称之为传统的制药原则二.含义与应用1.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黄连,酒大黄。

(黄连苦寒,吴茱萸辛热,用吴茱萸制黄连,可以吴茱萸的辛热杀黄连的大寒之性。

)2.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蜜制甘草。

(蜂蜜甘平,益气补中,和百药。

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气和中作用,二者药性相似,蜜制甘草可增强甘草的补中益气作用。

蜜制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

)3.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能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

如姜半夏。

(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等;生姜发表,止呕,开痰作用,以生姜炮制半夏可抑制半夏的使人呕吐副作用,降低毒性,增强化痰止咳作用。

)4.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减弱某些中药的副作用。

如米泔水制苍术。

(苍术芳香燥烈,米泔水甘平,益气除烦,可缓和苍术的燥性。

)5. 相喜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增强商品价值。

如醋制乳香、没药。

6. 制其形: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如:碾、捣或切制,不同药用部位分开入药7.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性能。

如酒制黄连8. 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如醋制乳香9. 制其质: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质地。

如王不留行炒至爆花,穿山甲、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淬等第二节中药生熟论1.生泻熟补:有些中药生品具有泻下作用,炮制后泻下作用缓和,能够产生滋补的功效。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水制:渍、泡、洗水火共制:蒸、煮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4. 制则(定义、举例)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酒制大黄】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资,有资助之意。

【盐制知母】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制半夏】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麸炒枳壳、煨木香】5)相喜为制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

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

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

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

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

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

第二章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第二章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1、以辅料炮制药物,引药归经。 如醋制 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 2、炮制增强药物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 作用 3、炮制改变药物归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1、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马钱子等。 2、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如白矾制天南星、半 夏等。 3、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第二章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熟悉炮制辅料作用; 了解传统制药的原则、生熟理论。
第一节 中药制药原则
一、制药原则的来源 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二、制药原则的内容 相反为制 相资为制 相畏为制 相恶为制 相喜为制 三、传统炮制原则的具体制法 1、制其形 2、制其性 3、制其味 4、制其质

1、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如栀子姜汁制 反制:在相反为制的原则下,通过加入辅料或者采取一 定的炮制方法,纠正药物过偏之性,称为“反制”。 2、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如胆汁制黄连;酒制 仙茅 从制:在相资为制的原则下,通过加入辅料或者采取一 定的炮制方法,使药物的性味增强,称为“从制”。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 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熟地甘温,滋阴 补血
土制补中 米泔水制去燥性和中 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 矾汤制去辛烈而安胃 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 姜制发散 盐制走肾而软坚 酒制升提 麸制抑酷性而和胃 猪胆汁制泻火 黑芝麻制润燥而益阴 蜜炙和中益元 醋制入肝而住痛 糯饭米制能润燥而泽土
第四节 中药炮制药性理论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中药炮制工(高级) 第二章 第二节 干燥

中药炮制工(高级) 第二章 第二节 干燥
(二)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6.介电干燥器 (2)设备特点: ①物料边角处可见过热或干透现象,导致复水 性差; ②加热速度过快会产生“喷爆”、焦化、燃烧 现象; ③设备投资大,操作费用高,尚未广泛使用。
四、主要干燥设备及设施
(三)干燥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规程
目的:按照GMP要求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 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防止事故发生。 范围:所有干燥机。 责任:车间主任、维修人员、操作人员、设备 员。
四、主要干燥设备及设施
(二)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4.敞开式烘箱 (1)主要结构: 箱体(烘干箱)、网板(筛网); 风机、蒸汽换热器。 (2)工作原理: ①干燥初期:物料吸收热能温度上升,热空气吸 收水分几乎饱和后排入大气。
四、主要干燥设备及设施
(二)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4.敞开式烘箱 (2)工作原理: ②干燥中期:物料与热空气温度基本平衡,水 分蒸法发速度加快,进入恒温、快速干燥阶 段,热空气仍以较高的水分饱和度排入大气。 ③干燥后期:热空气带走的水分逐渐减少,直 至药物干燥。
四、主要干燥设备及设施
(三)干燥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规程 1.干燥设备的使用 (4)操作者必须经过对设备的结构、性能、 安全操作、维护要求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教育和 实际操作培训,经过理论与实际操作考试合格 后方可操作设备。 (5)设备操作人员应管理好自己使用的设 备,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配合设备维修人 员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四、主要干燥设备及设施
(一)分类 1.阳光 棚 :清 洁无污 染;但 受天气 影响较 大,夏天最高80℃,冬天只有30-40℃。 2.烘房、热风循环烘干箱:适用品种多;但 效率低、耗能高、劳动强度大。
四、主要干燥设备及设施
(一)分类 3.翻板式烘干机、网带式烘干机、隧道式烘 干机:温度均匀,适合连续生产;但投资 大、成本高、不易清洗、所需干燥温度偏 高。 4.敞开式烘干机、滚筒式烘干机、转筒式烘 干机:效率高、成本低、易清洗,适合低温 与连续干燥,为新型饮片干燥设备。

第二章炮制基本理论课件

第二章炮制基本理论课件
内服。
1制与临床疗效
加辅料(包括药汁)制,趋利避害,提高疗效 酒制升提:如大黄:生用泻下实热;酒炙引 药上行,清上焦 实热,并缓和泻 下作用。 盐制走下入肾:如砂仁:生用化湿开胃、理 气止泻;盐炙引药下行,温中暖肾,理气安胎。 蜜炙甘草能增强其补中益气的功能 。
10/1/2023
人外感风寒(夏、秋季)
炙麻黄绒---作用更缓和,用于表解,体虚 喘咳的病人
10/1/2023
26
4 . 降低毒副作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半夏 生品毒性大,多外。 制后(净制除外)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10/1/2023
27
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一)净制与临床疗效 1. 净制去杂,保证用药准确
10/1/2023
19
六、便于调剂和制剂
体长的药材——紫苏、藿香 个大的药材——葛根、乌药 质地坚硬的药材——羚羊角、珍珠、磁石、 自然铜、龟甲、鳖甲等
10/1/2023
20
七、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药材常见杂质或非药用部位 根及根茎类--泥沙、杂药、芦头、木心等 树皮类--苔藓、栓皮 矿石、贝壳类--泥土、沙石 甲壳类--筋膜、残肉 昆虫类--头尾足翅 杀酶保苷、保存药效—黄芩、苦杏仁、芥子
10/1/2023
21
八、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清炒——鸡内金 麸炒——僵蚕 酒炙——乌梢蛇 酒蒸——紫河车 醋制——五灵脂 蜜制——马兜铃 滑石粉炒——刺猬皮
10/1/2023
22
第四节 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组方用药的要素 依据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的原则。 综合考虑病情的性质、个体以及气候环境 的差异。 中药一药多效的药性作用特点。
10/1/2023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药炮制理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炮制论的内容及含义
2、掌握药性论的主要内容
3、熟悉辅料作用论中《本草蒙筌》的内容及含义
4、了解中药生熟论中的内容及举例
第一节中药制药论
◆中药制药论出自清代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凡物气厚力大者,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

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者醇矣。

◆其制之义又各不同,或以相反为制,或以相资为制,或以相恶为制,或以相畏为制,或以相喜为制。

◆而制法又复不同,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亦称之为传统的制药原则
相反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以缓和苦寒之性,使药性转降为升。

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苦寒的黄连,可制其大寒之性。

相资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增强药效,相当于中药配伍中的“相须”、“相使”。

◆盐知母:用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酒仙茅:辛热的酒来炮制辛热的仙茅,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

相恶为制
是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减弱某些中药的副作用。

即指两种中药合用,一种中药能使另一种中药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一般属于配伍禁忌
◆如枳实破气作用过强,可用麸炒的方法来缓和其破气作用。

◆苍术之燥性,可用米泔水制来缓和。

相畏为制
相畏为制:是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制约另一种中药的毒副作用,相当于中药配伍中的“相畏”、“相杀”。

◆如用生姜来炮制半夏、南星,炮制后降低毒性。

◆蜂蜜、童便、黑大豆、甘草、豆腐制川乌等。

相喜为制
相喜为制:是指用某种辅料(包括中药)或方法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病人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

如醋炙乳香、没药
◆制其形: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采取碾、捣或切制,如种子类炒黄;根及根茎类切片。

不同药用部位分开入药,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性能。

酒制黄连
◆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醋制乳香
◆制其质: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质地。

如王不留行炒至爆花,穿
山甲、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淬等
第二节中药生熟论
明代傅仁宇在《审视瑶函》中提出了用药生熟各宜论:“药之生熟,补泻在焉。

剂之补泻,利害存焉。

盖生者性悍而味重,其攻也急,其性也刚,主乎泻。

熟者性淳而味轻,其攻也缓,其性也柔,主乎补。

补泻一差,毫厘千里,则药之利人害人判然明矣……殊不知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

1、生泻熟补:某些中药生品具有泻下作用,经过炮制后写下作用缓和,能够产生滋补的功效。

生地黄清热凉血而主泻,熟地黄滋阴补血而主补。

甘草“生则泻火,炙则温中” 。

2、生峻熟缓:有些中药生品作用猛烈,制熟后却大为缓和。

大黄,生品攻下作用很强,走而不守,直达下焦,制成熟大黄,泻下作用明显缓和,也不伤胃。

3、生毒熟减:某些中药生品毒性很大,炮制后毒性降低。

如乌头、马钱子。

4、生效熟增:中药制熟后会明显增强疗效。

如蜜炙黄芪、甘草能增强补中益气。

止咳平喘药,如紫菀,枇杷叶,款冬花等,蜜炙后皆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醋炙延胡索可增强止痛作用。

5、生行熟止:是指有些药生品具行血、活血的作用,制熟后则止血。

如蒲黄“行血生用,止血炒黑”。

牡丹皮生用活血去瘀,制炭后止血。

6.生打熟补生三七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效,常用于跌打损伤,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熟三七则有补气补血之功,故有“生打熟补”之说。

第三节辅料作用论
辅料作用论出自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在“制造资水火”中提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人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
◆酒制升提:指中药用酒炮制可引药上行。

◆姜制发散:指中药用姜汁炮制可取其温经发散之功,增强中药疗效。

◆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指中药用盐水炮制可引药入肾经,更好地发挥其软坚散结的作用。

◆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指中药用醋炮制可以引药入肝经且有协同疏肝止痛的功效。

◆童便制除劣性降下:指中药用童便炮制可除去中药的毒副作用,引药下行以滋阴降火。

◆米泔制去燥性和中:指中药用米泔水炮制,可除去其温燥之性而增强健脾和胃之功。

◆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指中药用乳汁炮制可使其补血润燥之功增强,使血亏所
致的形体羸瘦,燥渴枯涸之症得以恢复。

◆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指中药用蜂蜜炮制可借蜂蜜之味甘难溶之性,赋中药以
缓急止痛之功,并能增强补中益气及补肾益元之效。

◆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指中药用日久之东壁土来炮制,可借真火发生之气,
迅速达到补益中焦脾胃之功效。

◆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指中药用麸皮制药可以缓和中药的燥烈之性,而免伤
宗气。

◆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指中药用乌豆汤、甘草汤浸渍,然后日晒,
可减缓其毒副作用。

◆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 指中药用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容易渗
入骨内,易于粉碎。

第四节药性变化论
•药性是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和作用
内容: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有毒无毒
一、四气五味的影响
1、缓和药物原有性味
如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
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 。

补骨脂辛热而燥,易于伤阴,用咸寒润燥的盐水
炮制,可以缓和辛燥之性,即“以寒制热”。

“反制”-用药性相反的辅料或药物进行炮制
2、通过炮制增强药物原有性味
如以苦寒的胆汁制黄连,更增强黄连苦寒之
性,所谓“寒者益寒”。

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
用,所谓“热者益热”。

“从制”-用药性相近的辅料或药物进行炮制。

3、改变药物性味
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制成熟地后,则转为甘温,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即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去风止痉;
加胆汁制成胆星,性味苦凉,具清热化痰,息风定痉的功效。

即一者性辛温,主燥湿化痰;一者性苦凉,主清热化痰。

二、升降浮沉的变化
◆生升熟降:如莱菔子“生用能升,熟用能降”,可谓是生升熟降的典型。

◆生降熟升:大黄、黄柏之类,用酒制后引药上行,清上焦热。

◆升者益升:用于上焦心肺的黄连、黄芩,以酒制后,更加上行,清头目之热。

◆降者益降:同上沉降之品的黄柏、杜仲等,用盐制后增强引药入肾经,更好地发挥滋阴降火,补肾助阳的作用。

三、归经的变化
1、以辅料炮制药物,引药归经
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醋延胡索
2、炮制增强药物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作用
如益智仁入脾、肾经,具有温脾止泻、固精、缩尿等功效;盐炙后则主入肾经,专用于涩精、缩尿。

醋柴胡
3、炮制改变药物归经
生地可入心经,以清营凉血为长,
制成熟地后则主入肾经,以养血滋阴、益精补肾见长。

四、毒性的变化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马钱子等。

3、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如白矾制天南星、姜半夏
4、增强机体对药物毒性成分的解毒能力,如甘草制法半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