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第2章资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学课件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中药炮制学课件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52944823b3567ec112d8a47.png)
痛的功效。
14.糯饭米制润燥而泽土
糯米:性味甘平,补中益脾,除烦止渴,止泻痢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味——“反制” 姜汁制栀子苦寒之性 以热制寒 盐水制巴戟天缓和辛温 以寒制热
热则寒之 寒则热之
2、使药物的性味增强——“从制”“相资为制”
胆汁制黄连,增强苦寒之性 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温肾壮阳作用 辛热的酒制当归,增强辛散温通作用
“药之生熟,补泻在焉。剂之补泻,利害存焉。盖生者性悍而味重, 其攻也急,其性也刚,主乎泻。熟者性淳而味轻,其攻也缓,其性 也柔,主乎补。补泻一差,毫厘千里,则药之利人害人判然明 矣……殊不知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
一、生熟理论的提出和形成
神农本草经 金匮玉函经 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 珍珠囊 汤液本草 审视瑶函
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 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
注意去毒与存效并重
五、炮制对中药补泻的影响
何首乌 甘草 地黄
[卷一] 用药生熟各宜论 药之生熟,补泻在焉,剂之补泻,利害存焉。盖生者
性悍而味重,其攻也急,其性也刚,主乎泻;熟者性淳而 味轻,其攻也缓,其性也柔,主乎补。补泻一差,毫厘千 里,则药之人害人判然明矣。如补药之用制熟者,欲得其 醇浓,所以成其资助之功,泻药制熟者,欲 去其悍烈,
盐水(咸寒)制知母、黄柏(苦寒):增强滋阴降火
酒炙仙茅、阳起石: 增强温肾助阳
蜜炙百合:
增强其润肺止咳
蜜炙甘草:
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煅炉甘石: 增强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相畏(或相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能 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
相畏为制:
生姜炮制半夏、南星:杀半夏、南星毒 白矾、石灰、皂荚制半夏、南星 蜂蜜、童便、黑大豆制川乌 豆腐、甘草制马钱子
14.糯饭米制润燥而泽土
糯米:性味甘平,补中益脾,除烦止渴,止泻痢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味——“反制” 姜汁制栀子苦寒之性 以热制寒 盐水制巴戟天缓和辛温 以寒制热
热则寒之 寒则热之
2、使药物的性味增强——“从制”“相资为制”
胆汁制黄连,增强苦寒之性 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温肾壮阳作用 辛热的酒制当归,增强辛散温通作用
“药之生熟,补泻在焉。剂之补泻,利害存焉。盖生者性悍而味重, 其攻也急,其性也刚,主乎泻。熟者性淳而味轻,其攻也缓,其性 也柔,主乎补。补泻一差,毫厘千里,则药之利人害人判然明 矣……殊不知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
一、生熟理论的提出和形成
神农本草经 金匮玉函经 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 珍珠囊 汤液本草 审视瑶函
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 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
注意去毒与存效并重
五、炮制对中药补泻的影响
何首乌 甘草 地黄
[卷一] 用药生熟各宜论 药之生熟,补泻在焉,剂之补泻,利害存焉。盖生者
性悍而味重,其攻也急,其性也刚,主乎泻;熟者性淳而 味轻,其攻也缓,其性也柔,主乎补。补泻一差,毫厘千 里,则药之人害人判然明矣。如补药之用制熟者,欲得其 醇浓,所以成其资助之功,泻药制熟者,欲 去其悍烈,
盐水(咸寒)制知母、黄柏(苦寒):增强滋阴降火
酒炙仙茅、阳起石: 增强温肾助阳
蜜炙百合:
增强其润肺止咳
蜜炙甘草:
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煅炉甘石: 增强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相畏(或相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能 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
相畏为制:
生姜炮制半夏、南星:杀半夏、南星毒 白矾、石灰、皂荚制半夏、南星 蜂蜜、童便、黑大豆制川乌 豆腐、甘草制马钱子
最新4中药炮制技术PPTPPT课件
![最新4中药炮制技术PPT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e7423aec3a87c24128c4ac.png)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年制定,2001年修订) ---是目前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检验的基本法
律,同时也确立了中药饮片的法律地位。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核心 ------自1963年版开始,均在其一部收载中药及中药
饮片,2005年版首次单列中药饮片,2010版大幅增加。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标准
3、《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又称部颁标准,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由卫生部药政局组织编写,于1988年出版。
4、《中药饮片质量通则》----又称局颁标准,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于1994年颁布。分两部分: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质量标准通则》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 行)》
中药系孙立艳讲师第一章第一节中药炮制起源与发展炮制前后原药材饮片炮制前炮制炮制技术gapgap制剂前后饮片汤剂散剂注射剂制剂前制剂中药制剂技术gmpgmp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中药炮制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 绪 论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中药的使用
火的出现
酒的出现
“药食同源”
“炮生为熟” “充实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3 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和应用时期
4
中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五十二病方》---我国最古老的医方书 ---现存记载中药炮制最早的医药文献
律,同时也确立了中药饮片的法律地位。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核心 ------自1963年版开始,均在其一部收载中药及中药
饮片,2005年版首次单列中药饮片,2010版大幅增加。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标准
3、《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又称部颁标准,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由卫生部药政局组织编写,于1988年出版。
4、《中药饮片质量通则》----又称局颁标准,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于1994年颁布。分两部分: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质量标准通则》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 行)》
中药系孙立艳讲师第一章第一节中药炮制起源与发展炮制前后原药材饮片炮制前炮制炮制技术gapgap制剂前后饮片汤剂散剂注射剂制剂前制剂中药制剂技术gmpgmp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中药炮制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 绪 论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中药的使用
火的出现
酒的出现
“药食同源”
“炮生为熟” “充实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3 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和应用时期
4
中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五十二病方》---我国最古老的医方书 ---现存记载中药炮制最早的医药文献
中药炮制学 第2章_PPT幻灯片
![中药炮制学 第2章_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b0b14255d4d8d15abf234e8d.png)
二、考虑组方意图
第七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1.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炮制品种的 量的要求 3.不同剂型及辅料对炮制的要求
苦、酸、咸性寒凉,属阴――趋向沉降, 作用向下、向内――潜阳、收敛、清热、 降逆、渗利、泻下等。
1.“生升熟降”。如:莱菔子 2.“酒制升提”。如:黄柏 3.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 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 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醋制-归肝经、蜜制-归脾经、 盐制-归肾经、酒制-归心经
增强药物对某一经络的作用,作用更专 一。 元胡(醋制入肝经) 知母(盐制入肾经)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 性。
如蕲蛇、川乌、草乌、巴豆等。
第五节 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
中药的应用多以配成方剂 而体现其疗效,炮制可降低单 味中药的毒副作用,宜可降低 方剂的副作用。单味中药炮制 品选择是否恰当,对方剂的疗 效、适应症以及毒副作用都有 一定的影响。
1辅制.料 ”通是 。过起协炮同制作,用矫),正称药为物“过从偏之性。 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3. 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 物用途。
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 生津的作用;制成熟地后,则转变成甘 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辛、甘(淡)性温热,属阳――趋向升浮, 作用向上、向外――发汗、解表、透疹、 祛风、催吐等。
1.净制与临床疗效 ①杂质或混入的非药用部位 ②混药
2.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①饮片厚薄大小影响汤剂疗效 ②适时适宜干燥。
利用辅料或
某减烈种种弱性作方药(用制相法 物 即 减第药恶来 的 某原为三则制节。:( 的相传或偏用反药性药统为物或性制制)改相,来变药对相制药立的资约性的为原中辅制药料则,相畏为制,
第七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1.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炮制品种的 量的要求 3.不同剂型及辅料对炮制的要求
苦、酸、咸性寒凉,属阴――趋向沉降, 作用向下、向内――潜阳、收敛、清热、 降逆、渗利、泻下等。
1.“生升熟降”。如:莱菔子 2.“酒制升提”。如:黄柏 3.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 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 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醋制-归肝经、蜜制-归脾经、 盐制-归肾经、酒制-归心经
增强药物对某一经络的作用,作用更专 一。 元胡(醋制入肝经) 知母(盐制入肾经)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 性。
如蕲蛇、川乌、草乌、巴豆等。
第五节 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
中药的应用多以配成方剂 而体现其疗效,炮制可降低单 味中药的毒副作用,宜可降低 方剂的副作用。单味中药炮制 品选择是否恰当,对方剂的疗 效、适应症以及毒副作用都有 一定的影响。
1辅制.料 ”通是 。过起协炮同制作,用矫),正称药为物“过从偏之性。 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3. 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 物用途。
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 生津的作用;制成熟地后,则转变成甘 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辛、甘(淡)性温热,属阳――趋向升浮, 作用向上、向外――发汗、解表、透疹、 祛风、催吐等。
1.净制与临床疗效 ①杂质或混入的非药用部位 ②混药
2.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①饮片厚薄大小影响汤剂疗效 ②适时适宜干燥。
利用辅料或
某减烈种种弱性作方药(用制相法 物 即 减第药恶来 的 某原为三则制节。:( 的相传或偏用反药性药统为物或性制制)改相,来变药对相制药立的资约性的为原中辅制药料则,相畏为制,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3dc10f3687c24028915fc354.png)
二、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一)探讨炮制机理
炮制机理—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 包括:减毒 增效 缓和药性 增加新药效
(二)改进炮制工艺 迫切性、科学性
发展方向:机械化 自动化
科学化
(三)制订饮片质量标准
⑴ 利用现代实验手段---客观化、数据化
一枝黄花 ⑵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增补质量标准
丁香
(3)探索出更能突出饮片特色的质量标准
中药炮制学的任务
--继承、整理、创新、发展
继承和整理传统文献 研究中药炮制的原理 研究中药炮制的方法 研究炮制品质量标准
三、中药炮制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中医药基础理论
中药化学 药理学
中药鉴定学
分析化学 分子生物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炮制术语
苦酒:醋。 汤洗:热水洗。 陈壁土:多年东壁土,得晨之阳光,
得少火,补中焦脾胃之气。
古代炮制术语
煮散:打成颗粒(宋代以前)。 饮片:旧指切制成一定规格形状的药
材;现指直接用于临床的处方原料。
总结
中药炮制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 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 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 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 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 学科。
总结
中药炮制专注:
《雷公炮炙论》 《 炮炙大法》
“黄芩、黄连、黄柏、知母,病在
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之,
借酒力以上腾也;咽之下,脐之上, 须酒洗之;在下生用…”
《十药神书》
元· 葛可久
首次提出炭药止血的理论,“大抵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b9645ff705cc175427090d.png)
• 2.麸炒—— 缓和燥性,气变芳香,增强健脾燥湿 作用。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青盲雀目。
• 3.炒焦—— 辛燥之性大减,用于固肠止泻。
学习交流PPT
11
[炮制研究]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苍术炮制后其挥发油含量为生品>炒黄品>炒焦品>麸炒品>米泔 水品,生品>80℃20min烘品>100℃20min烘品>150℃20min烘品 >70℃30min烘品>80℃30min烘品。炮制后苍术挥发油含量均较生 品有显著降低。
如僵蚕,生品气味腥臭,经麸炒后,矫正其气味,便 于服用
学习交流PPT
5
(四)操作方法 • 预热(中火或武火)——投麦麸(至起烟)—
—投药——翻炒(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 出锅——筛去麦麸——放凉。
• 麦麸用量 药物:麦麸=100kg:10kg。
学习交流PPT
6
(五)注意事项 • 1.药物应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 • 2.麦麸要起烟投药;注意火力适当,麸炒一般用中
• [历史沿革] 米汁浸炒、醋 煮、炒黄、土炒、制炭等, 现行主要有炒焦、麸炒等 炮制方法。
学习交流PPT
8
[炮制方法]
• 1.苍术—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 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 2.麸炒苍术—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用中火加 热,待冒烟时投入苍术片,不断翻动,炒至深黄 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 麸炒——减低其刺激性,缓和燥性和酸性,增强健 胃消胀的作用。用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麸炒 枳壳因其作用缓和,同时宜用于年老体弱而气滞 者.
学习交流PPT
16
[炮制研究]
去瓤枳壳生品和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比连瓤枳壳高, 可见枳壳的挥发油大多数在果皮,瓤作为非药用部 分除去是有一定道理的。
• 3.炒焦—— 辛燥之性大减,用于固肠止泻。
学习交流PPT
11
[炮制研究]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苍术炮制后其挥发油含量为生品>炒黄品>炒焦品>麸炒品>米泔 水品,生品>80℃20min烘品>100℃20min烘品>150℃20min烘品 >70℃30min烘品>80℃30min烘品。炮制后苍术挥发油含量均较生 品有显著降低。
如僵蚕,生品气味腥臭,经麸炒后,矫正其气味,便 于服用
学习交流PPT
5
(四)操作方法 • 预热(中火或武火)——投麦麸(至起烟)—
—投药——翻炒(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 出锅——筛去麦麸——放凉。
• 麦麸用量 药物:麦麸=100kg:10kg。
学习交流PPT
6
(五)注意事项 • 1.药物应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 • 2.麦麸要起烟投药;注意火力适当,麸炒一般用中
• [历史沿革] 米汁浸炒、醋 煮、炒黄、土炒、制炭等, 现行主要有炒焦、麸炒等 炮制方法。
学习交流PPT
8
[炮制方法]
• 1.苍术—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 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 2.麸炒苍术—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用中火加 热,待冒烟时投入苍术片,不断翻动,炒至深黄 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 麸炒——减低其刺激性,缓和燥性和酸性,增强健 胃消胀的作用。用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麸炒 枳壳因其作用缓和,同时宜用于年老体弱而气滞 者.
学习交流PPT
16
[炮制研究]
去瓤枳壳生品和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比连瓤枳壳高, 可见枳壳的挥发油大多数在果皮,瓤作为非药用部 分除去是有一定道理的。
最新中药炮制学_课件_第2章讲学课件
![最新中药炮制学_课件_第2章讲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ba59cd59eef8c75ebfb3ae.png)
饮片的内在质量主要指有毒成分及有效 成分的含量指标。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内 在质量都应严格控制,尤其是有毒中药。一 般中成药的要求高于汤剂。
思考题: 1.中药入药前为什么需要炮制? 2.举例说明传统的制药原则? 3.举例说明临床选用炮制品的原则?
吸氧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三区
定义
第七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一、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1.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炮制品种的要求 中成药处方固定,对药物的炮制品种要求相应 固定。 汤剂通常是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素质随 证处方,对药物的炮制品种要求灵活多变,常根据 用药意图而定。
2.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 量的要求
饮片的外观质量从形态、色泽、气味、 质地来控制。对形态的要求,汤剂比中成药 严,对色泽、气味、质地要求,基本相同。
有的原药材中还可能混有外行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 如八角茴香——莽草,黄芪——狼毒,贝母——光 菇子(丽江慈菇),天花粉——王瓜根等,这些异
物若不拣出,轻则中毒,重则造成死亡。
二、 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因药材来源不同、形状和质地各异,通 过切制,可提高煎药的质量,或者利于进一 步炮制和调配。 软化——切制——干燥
制药的具体方法: 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
药用部位。
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 3.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 4.制其质: 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 质,包括改变药性和功用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 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
缺氧类型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氧饱和度 动静脉氧压差
常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
思考题: 1.中药入药前为什么需要炮制? 2.举例说明传统的制药原则? 3.举例说明临床选用炮制品的原则?
吸氧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三区
定义
第七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一、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1.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炮制品种的要求 中成药处方固定,对药物的炮制品种要求相应 固定。 汤剂通常是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素质随 证处方,对药物的炮制品种要求灵活多变,常根据 用药意图而定。
2.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 量的要求
饮片的外观质量从形态、色泽、气味、 质地来控制。对形态的要求,汤剂比中成药 严,对色泽、气味、质地要求,基本相同。
有的原药材中还可能混有外行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 如八角茴香——莽草,黄芪——狼毒,贝母——光 菇子(丽江慈菇),天花粉——王瓜根等,这些异
物若不拣出,轻则中毒,重则造成死亡。
二、 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因药材来源不同、形状和质地各异,通 过切制,可提高煎药的质量,或者利于进一 步炮制和调配。 软化——切制——干燥
制药的具体方法: 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
药用部位。
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 3.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 4.制其质: 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 质,包括改变药性和功用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 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
缺氧类型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氧饱和度 动静脉氧压差
常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3b2ef755270722182ef71a.png)
▪ 4. 制备新药,扩大药效 如人发、棕榈、黑豆等。
整理版课件
18
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 大黄 生品-苦寒,性沉而不浮,走而不守
酒制品-引药上行,在上焦产生清热作用 ▪ 生莱菔子-升多于降,涌吐风痰
▪ 水制去毒:水飞法提取雄黄细粉。
▪ 加热去毒:炒牵牛子。
▪ 辅料去毒:醋制芫花。
▪ 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如草乌、半夏。
2.减缓副作用
柏子仁 半夏 苍术
整理版课件
16
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缓和药性 ▪ 大黄生品――苦寒泻下
大黄熟品――苦寒偏于平和 麻黄茎生品――辛散,解表作用较强 蜜炙麻黄茎――发汗解表作用缓和
(降低其挥发油含量) 改变药性 ▪ 蒲黄生品――性滑,活血行瘀止痛
蒲黄炭――性涩,止血
整理版课件
17
三、增强药物疗效 ▪ 1. 增强煎出,提高疗效
(1)植物种子类 (2)矿物类 (3)动物类 ▪ 2. 减少损失,保存药效
某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芩、杏仁等。 ▪ 3. 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黄芪-生品-补中益气 蜜制-补气作用
1.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 2.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整理版课件
14
▪ 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1.文献与炮制方面: 历代炮制文献以及炮制经验的整理和总结。 现代炮制经验基本沿用明、清的理论和方法,由于遵循
不同,经验不同,各地方法不太一致。 2.教学方面:
各地相继建立中医院校,中药专业中将中药炮制列为 专业课之一,为炮制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科研方面:
整理版课件
11
▪ 3.明代缪希雍所著《炮炙大法》,是第二部炮
制专著。该书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其内 容除部分载自《雷公炮炙论》外,大部分是当时的 具体炮制方法,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
整理版课件
18
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 大黄 生品-苦寒,性沉而不浮,走而不守
酒制品-引药上行,在上焦产生清热作用 ▪ 生莱菔子-升多于降,涌吐风痰
▪ 水制去毒:水飞法提取雄黄细粉。
▪ 加热去毒:炒牵牛子。
▪ 辅料去毒:醋制芫花。
▪ 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如草乌、半夏。
2.减缓副作用
柏子仁 半夏 苍术
整理版课件
16
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缓和药性 ▪ 大黄生品――苦寒泻下
大黄熟品――苦寒偏于平和 麻黄茎生品――辛散,解表作用较强 蜜炙麻黄茎――发汗解表作用缓和
(降低其挥发油含量) 改变药性 ▪ 蒲黄生品――性滑,活血行瘀止痛
蒲黄炭――性涩,止血
整理版课件
17
三、增强药物疗效 ▪ 1. 增强煎出,提高疗效
(1)植物种子类 (2)矿物类 (3)动物类 ▪ 2. 减少损失,保存药效
某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芩、杏仁等。 ▪ 3. 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黄芪-生品-补中益气 蜜制-补气作用
1.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 2.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整理版课件
14
▪ 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1.文献与炮制方面: 历代炮制文献以及炮制经验的整理和总结。 现代炮制经验基本沿用明、清的理论和方法,由于遵循
不同,经验不同,各地方法不太一致。 2.教学方面:
各地相继建立中医院校,中药专业中将中药炮制列为 专业课之一,为炮制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科研方面:
整理版课件
11
▪ 3.明代缪希雍所著《炮炙大法》,是第二部炮
制专著。该书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其内 容除部分载自《雷公炮炙论》外,大部分是当时的 具体炮制方法,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14b6f9a58da0116c17495b.png)
生品: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褐色,质较坚硬。 味微苦辛。 炒制:鼓起,颜色加深,质脆,有香气。
• [炮制作用]
• (1)缓和药性 • (2)消除副作用 • (3)利于粉碎和成分煎 出。
•
•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炒制——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 化痰。多用于食积腹胀,气顺咳嗽。如保和 丸、三子养亲汤。
•
记下炒黄小节所讲药物的处方用名 来源 炮制方法 炮制作用
槐
花
[处方用名] 槐花、炒槐花、槐花炭。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 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历史沿革] 微炒、炒焦、地黄汁炒、醋煮等,现 行产要有炒黄、炒炭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 1. 槐花──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枝梗,筛 去灰屑。 • • 2. 炒槐花──净槐花,炒制容器,文火, 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3. 槐花炭──净槐花,炒制容器,中火, 炒至焦褐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 炒干,取出凉透。
炮制作用(1)降低毒性,(2)药性缓和,免 伤正气。(3)利于粉碎和成分溶出。
•
•
酸枣仁
【处方用名】 酸枣仁、炒酸枣仁。 【来源】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 熟种子。 【历史沿革】 酸枣仁的炮制初见于《雷公 炮炙论》。宋代有微炒、炒香熟(《圣 惠方》)。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生用、炒黄。 【性味归经】味甘、酸,性平。归肝、胆、 心经。 【功效】补肝,宁心,敛汗,生津
火候判断的方法 • (1)对比看——与生品比较形状与颜色 • (2)听爆声——子仁类药物多有爆裂声 • (3)看断面——呈淡黄色 • (4)闻香气——种子类药物固有香气溢出
• • • • •
注意事项 (1)药物大小分档 (2)控制火力和火候 (3)翻搅均匀,出锅及时 (4)成品放凉,筛去灰屑,及时包装
中药炮制学PPT
![中药炮制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d1faf2ada8114431b80dd8ab.png)
• 3.科研方面:
• 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 ,相继对100多种中药的炮制原理或炮制方法进行的相关 研究,促进了中药炮制的发展。目前已知的部分的药物 的炮制原理,即是该研究结果。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
•
2001年12月1日施行的修订后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目前药品生
•
(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 (三)清代(公元1645—1911)
•
(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
• (四)现代(公元1911年以后)
•
(是炮制振新、发展时期)
•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 起始和形成时期。
1.汉代以前 炮制的出现,最早只是个别或简单的 炮制原则,无具体方法。
• 如《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炮制的医方书如
。
•一、国家级药物炮制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63年版一
部开始收载中药及中药炮制品正文中规定了 饮片生产的工艺流程、成品性状、用法、用 量等;附录设有“中药炮制通则”专篇,规 定了各种炮制方法的含义、具有共性的操作 方法及质量要求,是属国家级药物炮制的 质 量标准。
区
向的学科。
别
历史上曾有“炮炙”、“修治”、 “修事”、“修合”、“炮制”等 称谓。
• 二、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 1.探讨炮制原理
• 炮制原理: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 制的作用。
• 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药物在炮制过程中产 生的理化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药理作用改 变和这些作用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 对炮制方法作出一定的科学评价。
232 1.系统叙述各种炮—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 1.文献与炮制方面:
• 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 ,相继对100多种中药的炮制原理或炮制方法进行的相关 研究,促进了中药炮制的发展。目前已知的部分的药物 的炮制原理,即是该研究结果。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
•
2001年12月1日施行的修订后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目前药品生
•
(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 (三)清代(公元1645—1911)
•
(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
• (四)现代(公元1911年以后)
•
(是炮制振新、发展时期)
•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 起始和形成时期。
1.汉代以前 炮制的出现,最早只是个别或简单的 炮制原则,无具体方法。
• 如《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炮制的医方书如
。
•一、国家级药物炮制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63年版一
部开始收载中药及中药炮制品正文中规定了 饮片生产的工艺流程、成品性状、用法、用 量等;附录设有“中药炮制通则”专篇,规 定了各种炮制方法的含义、具有共性的操作 方法及质量要求,是属国家级药物炮制的 质 量标准。
区
向的学科。
别
历史上曾有“炮炙”、“修治”、 “修事”、“修合”、“炮制”等 称谓。
• 二、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 1.探讨炮制原理
• 炮制原理: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 制的作用。
• 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药物在炮制过程中产 生的理化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药理作用改 变和这些作用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 对炮制方法作出一定的科学评价。
232 1.系统叙述各种炮—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 1.文献与炮制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1/17
.
3
第一节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色
一、方剂配伍与依法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两大特色
依法炮制—药物本身的调整 中医临床治疗原则-辨证施治
方剂配伍—药物间的调整
2021/1/17
.
4
二、炮制是调整药性,提高药效的重要手段
生甘草: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炙甘草:味甘偏温,长于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
.
11
2. 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切制目的:提高煎药效果,便于进一步炮制、制剂。 切制过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净药材
软化
切片
干燥
2021/1/17
.
12
2.1 软化过程
切制前的润泡,便于切制。 软化时间和用水量影响饮片质量。
甘草 浸泡48h切片,水溶物下降49.89%;甘草酸损失48.40%。 浸润48h切片,水溶物下降7.22%;甘草酸损失4.49%
分选药用部位:包括去除非药用部位(巴戟天去木心-铅含
量高)
2021/1/17
.
8
分选药用部位(麻黄茎发汗、根止汗 )
麻黄茎发汗,根敛汗。 所含生物碱的生理活性各异,所以要分开入药。
2021/1/17
.
9
去除混入的外形相似的其他药物。
八角茴香——莽草
2021/1/17
.
10
2021/1/17
贝母——光菇子(丽江慈菇)
矿物药 贝壳类
自然铜、赭石 龙骨、牡蛎
片
种子类 王不留行
减缓药物毒性 —川乌、马钱子、斑蝥
缓和苦寒之性 改变药性
如炒栀子,免伤脾阳
产生新的治疗作用 如荆芥炭 止血
2021/1/17
.
17
.
18
4. 辅料制与临床疗效
辅料——炮制中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食物(蜜、姜、豆腐) 药汁(黑豆汁) 加热介质(砂、土、蛤粉) 辅料制可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疗效,符合治疗要求。
白虎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治肺胃实热 张仲景
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芒硝)——治阳明腑实热
甘草用炙品,不用其清热泻火的功效,而用其防寒药伤中,温中护胃, 调和诸药的功效 。
2021/1/17
.
5
酒制
苦寒药(黄连、黄芩、黄柏)
气薄味厚伤脾胃
缓和苦寒、免伤脾胃、 增强清热泻火作用。
生:解毒、消肿、润肠通便 何首乌
2021/1/17
.
19
第三节 传统制药的原则
清代徐灵胎将传统的制药原则归纳为:
相反为制:用药性相对独立的辅料(包括药物) 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吴茱萸制黄连:吴茱萸辛热,黄连苦寒,一冷一热,阴阳相济,无 偏胜之害。
酒制大黄:大黄生品苦寒,易伤脾阳,导致腹痛,用辛甘大热酒制 之后可避免,同时改沉降为上升之性,以清上焦实热。
盐制益智仁:益智仁温燥,久服易伤阴,用咸寒之盐以制之后可纠 此偏。
.
20
相资为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 来增强药效。
以寒制寒: 盐制知母: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
在清热泻火同时有一定清虚热之效,盐水炮制后可 引药入肾,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以热制热:
酒制仙茅、阳起石:用辛热之酒炮制辛热壮阳 之品仙茅、阳起石,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110~115℃ 丹皮酚下降54.69%
2021/1/17
.
15
3 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加热炮制是使药物由生变熟,产生性 能改变的重要手段;
加热依临床需要与药物性质不同,有多 种方法,对药物的影响各异。
2021/1/17
.
16
炒麦芽 产生焦香味
加 改变气味,利于服用
热
麸炒僵蚕 纠正不良气味
可 使 饮 改变质地,利于煎出制剂
因为药物的辛香温燥之性有时可能是治疗的需要,有时 可能带来不了反应或副作用,故而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后抑 制其副作用。
.
23
中药是原生药,其性味多不能令人满意,采用不同 辅料、不同制法、达到不同炮制程度,可使原药在性味 上达到“扶其不足,制其有余”。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药物的功效,以适应临床辨证施 治,灵活用药的要求。
制:补益肝肾、益精血、乌须发
2021/1/17
.
6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药炮制
中成药 汤药
临床应用
中药炮制
净制
2021/1/17
加工切制
.
加热炮制
7
1. 净制与临床疗效
去除杂质 原药材
分选药用部位
保证药物的净度、纯度, 保证疗效
去除杂质:包括去除泥沙、灰屑、霉变品及虫蛀品等。
.
21
相畏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 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杀半夏、南星毒(即半夏、南星畏生姜), 故用生姜来炮制半夏、南星,使其毒性降低。
.
22
相恶为制:炮制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 减弱药物的烈性,以免损伤正气。
麸炒枳实可缓和其破气作用;米泔水制苍术,可缓和 苍术的燥性(苍术过量的挥发油对生物体是有害的,麸炒后 挥发油含量降低,可抑制其“燥性”。)
之气,却失白芍之味;煎煮时间长,能取白芍之味,却失桂
枝之气,不能达气味并存之目的。
2021/1/17
.
25
❖ 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 通过炮制,抑制过偏之性,免伤正气;
或改变药物寒、热、温、凉或升、降、浮、 沉的性质,满足临床灵活用药的要求。
2021/1/17
第二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2021/1/17
.
1
学习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直接影响; 熟悉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熟悉临床选用炮制品的一般原则。 了解传统的制药原则、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炮制 对方剂疗效的关系、炮制与制剂的关系。
2021/1/17
.
2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2.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3.传统制药的原则 4.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5.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 6.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7.临床选用炮制品的一般原则
2021/1/17
.
24
制药的具体方法:
❖ 1.制其形(形状、部位):改变药物的外观 形状和分开药用部位。
❖ 中药因形态各异,体积较大,不利于配方和煎熬,所以
在配方之前都要加工成饮片,煎熬时才能达到“药力共出” 的要求。
❖
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若
白芍切厚片,煎煮时间就不好控制。煎煮时间短,能全桂枝
2021/1/17
.
13
2.2 切制过程
片型/厚度
甘草 片厚2~3mm 甘草酸煎出99.91% 片厚5~6mm 甘草酸煎出85.22%
2021/1/17
.
14
2.3 干燥过程
防止霉烂 干燥方法、温度影响饮片质量。
丹皮
远红外干燥 丹皮酚下降30.0%
日光哂
丹皮酚下降34.69%
80℃干燥 丹皮酚下降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