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形态与法制结构

合集下载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田锡全一、课程简介中国政治制度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政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又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专门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代的国体和政体,亦即历代的国家性质与形式问题。

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也就是研究中国国家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其中,不但要重视研究在中国历史各个阶段中各阶级间的关系、力量对比和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所占的不同地位,还必须认真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各级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形式,职、权责、利的划分和运用,各个时期总的国家体制以及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监察、人事、财政、文教、民族等方面的典章制度的形成和执行情况,探讨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在当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并据此作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分析和评价。

本课程内容宏富,要求学生广泛涉猎相关文献,掌握基本知识,以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有总体的把握。

本课程重点关注中国历代国家元首制度、中枢辅政制度、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官员选拔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和考课制度、胥吏和幕府制度、军事制度、学校制度、乡里制度与乡绅制度、赋役制度与俸禄制度等典章制度的变迁及影响等。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is an inseparable part of Chinese history,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ranch of political scien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special history of history. The searching object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is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in other words, the study aims to country's nature and form of the problem.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that is to say, this course study the history of China's national system,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classes in the various stages of Chinese history, the comparison of forces and the different status of the various classes in the state power, but alsoseriously explore the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at all levels of state organs of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various national systems and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ve, judicial, military, supervisory, personnel, finance, culture and education, ethnic group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thei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role played in the political life at that time, and makes in line with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abundant, so, it guides students to extensively cover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with a view to the historical changes in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have overall grasp.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system of leader-selection of China,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ystem, the central and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the officials’ selection system, the legal system, the supervi sion and examination system, the military system, the school system, Gentry system, tax system and the salary system and so on. It requires students to read relevant literature extensively,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grasp the historical changes in China's political system.二、教学目标在方法上,每讲都梳理各个历史阶段的制度变迁总体态势及其时代特色,中间穿插权威观点、补充背景内容,课后提供讨论和探究活动的建议和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考试概述】:本单元考试热点有: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秦始皇维护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刺史制度、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宋代的“二府三司”制、行省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军机处。

第1讲:先秦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重点考向】1.分封制、宗法制2.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律、秦的选官制度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BC2070-约BC1046)(1)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上的公共权力。

(2)出现了王位世袭制度。

(3)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4)商朝在中央设置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散,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2.西周(约BC1600—BC771年)(1)分封制选官特点:世官制,贵族子弟继承祖权。

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其时代称为封建时代,与封建社会不同。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利:可以再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瓦解: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在现在表现为:姓氏、地名影响:前期:疆域扩大,对边疆开发起了积极作用;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后期:诸侯在领地内有很大的自主权,为分裂割据创造了条件。

本周末年,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难以维持,王权衰弱。

【数字法解读分封制】:一个目的:“拱卫王室”;一个原则:“同姓不昏”。

二种分封形式:人口和土地三个分封对象:王族、功臣、贵族四项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宗法制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血缘和政治紧密结合;大小宗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对性。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PPT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PPT

四、礼乐制度
实质: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度的工具
五、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 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练习巩固:
1.据《独断》记载,三代(夏、商、周)的“一夫多妻制” 情况是这样的:“天子娶十二,夏制也,二十七世妇。殷 人又增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八十一部御女。周人上 法帝喾正妃,又九九为八十一,增之合百二十人也。天子 一娶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天人九嫔。诸侯一娶九女,象 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这段 材料不能说明 A.父权家长制家庭普遍实行“一夫多妻制”,并在诸妻中 B.众多嫔妃、妻妾所生的一大堆子女如果不划分个先后次 C.划分先后次序,立定章法的办法就是以父亲的身份和子 出生的先后,把所有的子女,划分为“嫡”和“庶”两类 D.
三、宗法制
4. 作用: 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 封制 ③是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 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和基础,分封制 是宗法制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4.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如果从社会形态 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 制度;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 央集权制(如郡县制);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 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中国古代早期 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王位世袭 B.等级森严 C.有浓厚血缘色彩 D.中央高度集权
2.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 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 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 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B.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中国秦汉时期历史的中央集权

中国秦汉时期历史的中央集权

中国秦汉时期历史的中央集权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中央集权是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秦汉时期历史的中央集权。

一、政治背景在秦汉时期之前,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分封制度,分散的政权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

为了稳定局势,秦始皇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秦朝覆灭后,汉朝继承并发扬了这一制度,并且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二、中央集权的特点1. 重视官僚体制: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依靠官僚体制来实现。

各级官员由中央任命,遵循明确的政治纪律和执行行政命令。

这种制度建立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权威机构体系。

2. 统一的法律体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实行了“法家”思想,建立了一整套法典,统一了各地的法律制度。

汉朝进一步完善了法律制度,并成立了全国性的御史台,监察官员的行为。

3. 集中的税收机制: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统一的税收政策。

中央政府对各地的税收进行统一征收,并建立了专门的官员机构负责税收管理。

这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控制力度。

4. 基于军事力量的中央集权: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依赖于强大的军事力量。

中央政府通过组建士兵编队,集中兵权,加强了对各地区的控制和镇压。

三、中央集权的影响1. 统一的政权:中央集权的制度使中央政府更加强大,统一了各地的政权,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这为中国历史上其他王朝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统一的文化:中央集权使得文化交流和传播更加畅通。

统一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社会经济的繁荣: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统一税收制度和政治秩序使得商业和农业得到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起来。

4. 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中央集权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威得到进一步巩固。

各地的官员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指令,这增强了中央政府在各地区的影响力。

2023年国开大学《政治学原理》章节自检自测题目及答案

2023年国开大学《政治学原理》章节自检自测题目及答案

2023年国开大学《政治学原理》章节自检自测题目及答案第一章政治学的学科属性一、判断题(共5题,每题1分)1.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在本性上是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社会生活;要过社会生活,就存在组织问题。

正确答案: A2.权力被认为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所以通过研究权力来研究政治,是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

正确答案: A3.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道德人,他们遵循着集体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正确答案: B4.儒家的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正确答案: A5.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正确答案: A二、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按比例得分)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正确答案: B7.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而展开。

正确答案: D8.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正确答案: D9.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 B10.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正确答案: A B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简答题(10 分)答案解释:1.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精髓,也是政治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原则;(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分析途径和基本角度。

马克思主义分析政治现象的基本途径和角度包括历史的、经济的、阶级的和利益的角度,在此基础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

中国古代政治形态

中国古代政治形态

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篇一:中国古代政治形态分析报告引言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重要的历程。

从早期的部落联盟到后期的庞大帝国,从禅让制到世袭制,从宗法制到地方行政制度,这些政治形态的演进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深厚底蕴。

本报告将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实例探讨其特点与影响,并给出明确的观点。

一、中国古代政治形态概述1. 禅让制:在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这便是禅让制的雏形。

如尧舜禹的传说,便体现了这种首领选拔方式。

禅让制的特点是强调贤能,注重个人品质和才能,而非血缘或地位。

2. 世袭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王位的传承逐渐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

这种转变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产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袭制的代表如夏商周三代,王位的传承主要依据血缘关系。

3. 宗法制:在世袭制的基础上,宗法制逐渐形成。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它将血缘关系作为权力分配的主要依据,强调家族的秩序与稳定。

如《礼记》中的“大宗百世不改,小宗五世而迁”,便是宗法制原则的体现。

4. 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郡国并行制,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发展变化。

这些制度的实施,旨在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如西周的分封制,使得王室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有力地维护了王室的统治。

二、分析实例:以秦朝郡县制为例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个县。

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提高了国家的整体治理效率。

以下是秦朝郡县制的具体分析:1. 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实行郡县制,将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使得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2. 提高治理效率:郡县制的实施,使得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中央,从而避免了地方势力的滥用。

这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的效率。

3. 促进经济发展:在郡县制的实施下,地方的资源得到了更好的整合和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田锡全一、课程简介中国政治制度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政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又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专门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代的国体和政体,亦即历代的国家性质与形式问题。

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也就是研究中国国家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其中,不但要重视研究在中国历史各个阶段中各阶级间的关系、力量对比和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所占的不同地位,还必须认真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各级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形式,职、权责、利的划分和运用,各个时期总的国家体制以及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监察、人事、财政、文教、民族等方面的典章制度的形成和执行情况,探讨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在当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并据此作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分析和评价。

本课程内容宏富,要求学生广泛涉猎相关文献,掌握基本知识,以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有总体的把握。

本课程重点关注中国历代国家元首制度、中枢辅政制度、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官员选拔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和考课制度、胥吏和幕府制度、军事制度、学校制度、乡里制度与乡绅制度、赋役制度与俸禄制度等典章制度的变迁及影响等。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is an inseparable part of Chinese history,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ranch of political scien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special history of history. The searching object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is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in other words, the study aims to country's nature and form of the problem.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that is to say, this course study the history of China's national system,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classes in the various stages of Chinese history, the comparison of forces and the different status of the various classes in the state power, but alsoseriously explore the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at all levels of state organs of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various national systems and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ve, judicial, military, supervisory, personnel, finance, culture and education, ethnic group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thei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role played in the political life at that time, and makes in line with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abundant, so, it guides students to extensively cover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with a view to the historical changes in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have overall grasp.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system of leader-selection of China,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ystem, the central and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the officials’ selection system, the legal system, the supervi sion and examination system, the military system, the school system, Gentry system, tax system and the salary system and so on. It requires students to read relevant literature extensively,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grasp the historical changes in China's political system.二、教学目标在方法上,每讲都梳理各个历史阶段的制度变迁总体态势及其时代特色,中间穿插权威观点、补充背景内容,课后提供讨论和探究活动的建议和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 “三公九卿”。而实际上秦朝并无“三 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 职中,太尉是虚设的,大权操纵在皇帝手 中。由此,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 A.牵制丞相,监察百官 B.代替太尉,管理全国政事 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任命郡守和县令
A
有学者称,虽说是“秦皇汉武,略输 文采”,但秦王朝却以其浑厚刚强的气魄, 开创了其后持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国家方 方面面的基本模式。下列各项中能够支持 这一结论的是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 水利工程,这项工程实施须涉及众多机 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是:
B
A.工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工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
C
A.削弱皇权 B.缩小地方权限 C.加强皇权 D.扩大地方权限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 (1)中央行政制度:三省六部制(隋朝首创, 唐朝继承并完备;) ①三省: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 发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 的重要政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 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 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 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D
[]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 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 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 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 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大一统 D.法治

电大--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电大--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答案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 议行合一原则是(A)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A. 社会主义B. 奴隶制C. 资本主义D. 封建制2. (A)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A. 罗尔斯B. 韦伯C. 托克维尔D. 亨廷顿3. 马克思主义对于(D)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

A. 政权建设B. 普选C. 人民当家作主D. 政治参与4.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C),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

A. 直接选举B. 普遍选举C. 村民自治D.监督制约5. 1970年代以后,(C)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

A. 生态主义B. 社群主义C. 新右派D. 女权主义6. 根据(D)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 柏拉图B. 西塞罗C. 苏哥拉底D. 亚里士多德7. 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C)。

A. 布丹B. 霍布斯C. 马克斯•韦伯D. 孟德斯鸠8. 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

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C)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A. 直接民主B. 间接民主C. 宪政民主D. 人民民主9.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B)为思想核心。

A. 王道B. 法自然C. 无为而治D. 非攻10. (A)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A. 自由主义B.保守主义C. 社会主义D. 无政府主义二、多项选择题1. 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AC )。

A. 自由权B. 社会经济权C.公民权D. 社团和群体权2. 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ABC ),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 法B. 势C. 术D. 变3. 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BCD )。

浅论中法两国的中央集权制

浅论中法两国的中央集权制
L g l y tm dS ee e a se An o i ̄ s
{占 I 缸会 } I j
20.( ) 9中 09
浅 论 中法 两 国 的 中央 集权 制
李 晓 丽
摘 要 正确 处理好 中央与地 方关 系是 当今世 界 诸 多 国家必需要 解 决好 的现 实课 题 , 于 中法 两 国的国 家结构形 式均采取 鉴
而单 一制 国 家的 区域性 政府 不享 有此权 力 。 当联 邦 制走 向集 密 族 分裂 势力 。 0 尤其 是我 国 , 民族 问题及 地 区发展 不平 衡问题 一直 与集 中 的极 端—— 当权 力 不断地从 地方 向 中央 转移 , 它就 到达 了 是 我 国政治体 制 中的重 中之重 , 是各项 体制 改革所 必须 首要考虑 单一 制 , 联邦 制 与邦联 制 不同 , 一制 是一 个在 理论 上 比较 狭 和 单 隘 的概 念 。一 般地 , 它表 明中央政 府代 表 了国家 的所 有主 权 , 且

二、 中法 两 国实行 中央 集权 制的原 因
中法 两 国在 调整 中央 与地 方之 间关系 的方 式上 都采 用 了单 制, 中央 与地 方权 限划 分有 集权 与分 权两 种方 式, 中法 两 国均
之 间的基 本 区别 , 要是 看权威 纵 向上 的相对 集 中还是 分散 。具 实行 中央 集权 制是 诸多 主客 观 因素共 同作 用下 的必然 选择 。 主 ” 体 就是 : 单一 制政 府 实行 中央控 制 , 方或 省政府 在 法律 上只 是 地 中央的分 之机 构 , 一层 次的政府 所享 有的各 种 自治权取 决于 中 这 央政 府 的配 合 。 0 还 有 的学者 提 出应 将主 权权 力是 由全 国性 政 府独 占还是 与 第一 , 中法 两 国都有 悠 久的 中央集 权制 度 的传统 。 国都 在 两 封建 社会 里形 成 和发 展 了专 制主义 中央集 权制 。法 国是 欧洲大 陆最 典型 的中央集 权 国家 , 路易 十四“ 独裁者 ” 在 大 时代就 完全 奠 定 了中央 高度 集权 制 。我 国 自秦始 皇建 立 统一 的多 民族 国家 以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制形成的背景: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②皇帝亲理的政务繁多,无力应付。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 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660件。 也就是说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207件文书。计算一下, 假设朱元璋每天工作12个小时,那他平均处理一个文书 的时间是多少?
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画面二: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 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 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 绝望与百倍犁间耕作的喘息 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 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 交响曲。
容易带来怎样的后果。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 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 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 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 xié háng 】 ,不敢相压,事皆 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 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 朱元璋为什么要罢丞相? 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实时劾奏, ①是秦速亡的原因 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 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③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 (根本 )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
军机处。”
——引自昭梿:《啸亭杂录》
3、 清朝军机处的地位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中枢机构。
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将皇帝 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 臣去执行。
隆宗门内军机处
军机处内景

浅论中法两国的中央集权制

浅论中法两国的中央集权制

浅论中法两国的中央集权制作者:李晓丽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26期一、何谓“单一制”(一)关于单一制的不同观点所谓国家结构形式是指调整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方式。

其主要分为单一制与联邦制,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所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权力的分配,而单一制下的权力分配的方式及程度在学术界存在不同的主张。

在国家事权的划分形式方面,认为“在单一制国家,无论分权至何种程度,其地方团体之事权,总系经由中央政府以普通的法律命令规定。

”①“不论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达到何种程度,地方的权力均由中央以法律文件规定或改变,地方权力没有宪法保障”。

②在国家与地方之间这种纵向的权力分配程度方面,认为单一制与联邦制“两者之间的基本区别,主要是看权威纵向上的相对集中还是分散。

”具体就是:单一制政府实行中央控制,地方或省政府在法律上只是中央的分之机构,这一层次的政府所享有的各种自治权取决于中央政府的配合。

③还有的学者提出应将主权权力是由全国性政府独占还是与区域性政府分享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单一制还是联邦制的标准。

所谓主权权力是由全国性政府独占或由全国性政府同区域性政府共享,是指一定国家机关对某一方面公共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而言的。

在此方面,凡联邦制国家的构成区域,其政府程度不同地拥有此权力,特别是有关构成区域内部公共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而单一制国家的区域性政府不享有此权力。

④当联邦制走向集密与集中的极端——当权力不断地从地方向中央转移,它就到达了单一制,和联邦制与邦联制不同,单一制是一个在理论上比较狭隘的概念。

一般地,它表明中央政府代表了国家的所有主权,且除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之外具有无限权力;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的分支,有义务服从中央命令,且不具备宪法保障的自治权力——这并不是说地方政府不是民主自治的,而是中央政府可以随时通过法律或命令超越并取消地方规定。

因此,单一制国家的地方政权不可能有自己的宪法,因为地方政府的权限本身完全市由国家宪法与法律决定的。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原因: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 内 内阁首辅 殿 文渊阁 阁 阁 大学士 阁 “部权尽归内阁” 大 大 参与机 政 学 学 密事务 士 士 决策 治 票 侍 地 拟 从 权 顾 位 问 演 X(时期) 变 图 O 太祖 成祖 宣宗 神宗
—奠基 —正式确立发Βιβλιοθήκη 全盛探究1——黄宗羲
•积极作用: 1、奠定中国封建社 会政治制度的基本 格局,为历代封建 王朝所沿用,并不 断完善和加强
2、有利于国家的
统一、社会安定、 经济的发展和文 化繁荣。
明清以前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对 中 国 社 会 影 响
•消极作用:
1.易形成暴政 和政治腐败 2.束缚生产力 的发展
3.导致思想文 化的加强
形 成 发 展
秦朝
两汉 隋唐 元 明
三省六部
不填 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设立军机处 行省制 不填
顶峰 衰落

不填
中央权力加强, 地方权力缩小
发展 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 3.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 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 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 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 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 C.清朝设置军机处 •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复习目标
•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创立于何时? •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体现了君权与相权,中 央与地方的矛盾,列举汉、唐、宋、明是如何解 决君相矛盾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趋势?列举周 、秦、汉初,元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从 中总结其演变的趋势? • 3、列举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及科举制实 行的时间。标准及评价。 • 4、元朝省官如何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的意义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材料三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 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 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 答: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 断强化。
汉景帝时,窦太
后期望封皇后的哥哥 王信为侯,汉景帝表 示:“请得与丞相计 之。”于是与丞相周 亚夫商议,周亚夫以 高帝刘邦“非有功, 不得侯”的预先约定 予以坚定的拒绝,汉 景帝默然而有沮丧之 色。
对影皇响─权─陈茂制约同皇《权中国历不代能选制官约制皇度权》
发的奏常布不而有权来职命同 行 的(力源责 之 事令阁…, ;而臣…已甚而)宰宰参至阁其相…宰相与相制决事臣职具…度策毕则务有宰之只也执相后有只行与(方遵是权阁内皇 侍无上从承臣,阁帝从决奏 皇上还遇官信咨策明 帝启有事权员任询也 的下很都)是 旨,大可 意颁,行职范拟。权围 出具统体领办中央法机,构待皇不帝能批统准率后六方部可
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
皇帝 三公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九卿
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
皇帝
三公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 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秦桧 南宋高宗时
任宰相
诸葛亮 蜀汉丞相
曹操 东汉末代皇帝汉献 帝(刘协)的丞相
材料一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
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
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 材诚不任宰相。”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 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 乃起去,贺不得拜。出,左右问其故,贺 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 从是殆矣!”
——《汉书·公孙贺传》
汉武帝时代丞相的任职离职情形表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教学分析“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是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学习要点的具体化,通过概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重要影响。

本单元既自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主题,又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中外古代政治制度”学习板块。

单元价值分析1.“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在《课程标准》历史(I)中有着突出而重要的地位:从纵向上看,“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核心内容,并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要理解近现代及当前的中国政治发展,不能不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横向上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成趣,相映生辉。

要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就应该在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

政治(制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创造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

政治文明是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有现象,具有时空的特定意义;同时也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与表征。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特点和社会构造的不同,在古代的中国和希腊、罗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及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文化教育,乃至整个中华文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是随着夏世袭制的建立而开始出现的。

商周时期,经历了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且,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个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素材I.【课标条目解读】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夏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2、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统治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分封制的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分封制的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

4、西周的宗法制内容:是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5、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

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

之后继续扩大帝国规模(1.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2.修灵渠,平定岭南 3.平西南夷,修五尺道)。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国家一体格局的形成。

2、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3、郡县制实施的意义:是中央集权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使大一统政体更加巩固。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减弱。

了解中国的体制

了解中国的体制

了解中国的体制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政治体制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中国的体制对于深入理解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政治、行政和司法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体制。

一、政治体制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独特的政治体制。

在中国,国家政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多党合作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制定并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的政治体制基于人民民主原则。

中国的基层选举制度为人民提供了直接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

每个地区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这个机构,人民可以向政府传达他们的意见和利益。

此外,中国政府实行集体领导制度,国家重要决策由集体决策形成。

二、行政体制中国的行政体制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

中央政府是中国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中央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各部委,每个部委负责特定领域的管理和监督。

地方政府是中国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地方政府按地区划分,包括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

地方政府负责实施中央政府的政策,以及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地方政府还负责维护地方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的行政体制注重权力下放和地方自治。

地方政府在一定范围内拥有独立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制定适合的政策。

这种体制有利于推动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地区的特殊需求。

三、司法体制中国的司法体制由最高人民法院和各级人民法院组成,负责审判和解决各种法律争议。

中国的司法体制保证了公正和权力的合法行使。

中国的司法体制主张依法治国的原则。

司法机关独立于行政和立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

中国的司法体制致力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为了确保司法的公正性,中国还设立了反腐败机构,打击腐败和其他违法行为。

总结了解中国的体制对于理解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政治体制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实行多党合作制度。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三)中央与地方均权式
还有一种模式,就是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权 力分配上保持一种平衡的均势。中国革命的先行 者孙中山先生首创和倡导这种处理中央与地方间 关系的模式。这种观点是综合以上中央集权式和 地方分权式这两种模式基础上的发展,可以说是 一种折中的办法。这种观点是在中央与地方之间 的权力上,寻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平衡和地方自 治的合理性。均权模式不否认权力在中央与地方 之间集中与分散的重要性,但认为更重要的应是 职能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工与协调,只有如此,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才能在合理的职能关 系基础上得到合理的解决。
3、行政合作关系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福利政策 在许多国家的推行,大量社会问题要求政府干预 和解决,而在当代高度一体化的社会中,许多社 会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与地方政府, 以及各相关政府机构之间的共同合作。因此,行 政合作关系在当今政府间关系中具有日益重要的 意义。
(三)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二)地方分权式
地方分权式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强调将国 家的主要权力分散给各地方行使,中央政府主要 管理一些全国性的重大事务。地方分权的核心是 地方自治的相关理论和制度。从历史上看,地方 分权式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源自封建时代的领主分 封体制。欧洲中世纪一些国家君主与贵族之间的 分权直接导致了和继续影响着近现代这些国家的 地方自治制度。地方分权强调地方区域对国家事 务的参与,与中央集权式相比,地方分权式是将 国家管理权力的重心倾向于地方区域。
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结构
(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现代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权力关 系往往是由该国的宪法加以规定,因而也是一种 宪法关系。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基于中央和活动形式,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础。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中央与地方 关系以及各自权力范围都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一 般而言,在这个问题上,单一制国家的宪法较之 于联邦制国家的宪法规定要简单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形态与法制结构陈申申一为中央集权制度正名1.1 社会稳定需要新理论我们今天的革命理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

目的是为了革命,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

为此,革命者从西方引进了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等一整套理论,然后改造成适合中国国情的造反有理的说法。

衡量理论好坏的标准就是能不能为革命的目标服务。

在这样的革命理论中,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几乎被全盘否定了。

革命胜利了,革命的理论就不容置疑了。

新中国建立以后,战争的威胁仍然存在。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珍宝岛之战,反对两个超级大国,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准战争状态。

在共产党获得政权以后,革命的气势仍然一天比一天高涨。

革命的理论因此而得到发展。

以革命的口号鼓舞人心,以战争动员的方式发动政治运动,开展思想教育成了常规的做法。

甚至,扫除文盲,除害灭病,看样板戏,都以这种大量耗费社会资源的方式来进行。

共产党执政几十年了,革命理论依然占着主导地位。

可是,革命不能永远干下去。

在共产党成了执政党以后,如果仍然坚持原来的对当权者造反有理的理论,就只能造自己的反了。

在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了“大仗打不起来”的基本判断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改革和开放取代革命和战争,成了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社会需要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要完成的任务不是引进西方的民主制度,再来一场革命,而是要让革命党转化为执政党,让社会进入正常状态。

为此,我们需要在理论上了解什么是中国社会的正常状态。

从这样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问题,我们很快就可以知道,过去为了革命,把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说得一无是处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在中国任何统治者都必然采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来实行统治。

虽然,中央集权的政治实践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可是,在中国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唯一可能的制度选择。

我们需要从今天的社会现实出发,为社会的稳定,为完成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化,为社会恢复到正常状态,重新检验过去的理论,路线,政策,办法,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

1.2 全世界都在走向中央集权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制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西方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已经是全世界的选择。

美国的南北战争,就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欧盟的建立更体现了欧洲为了应付对外竞争和内部协调在政治制度上正在进行的重大调整。

可是,由于中国和西方的历史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别,实行中央集权的做法就会大不相同。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将会比较出什么样的中央集权的制度更有竞争力。

1.3 中国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只可能在中央集权下实现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和协调内部利益,中国首创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通观中国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合就是中央集权稳固,人民生活安定的时候,分就是诸侯割据,天下大乱的时候。

总的来说,合与分的因素始终都存在着。

合中有分,分中有合。

自秦朝以来的中国历史,合是常态,分是常态的偏离。

分是合的解体,是合与合之间的过渡。

中央集权的统治在过去的两千年中占着统治地位。

中国古代的君权与相权之争,官民之争,变法与保守之争,进入现代以来的革命与保皇之争,民主与专制之争,各种主义,道路之争,以及长期存在的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之争,实际上都在作用于当时的中央集权的统治,或是维护,或是动摇,或是以新换旧,实现旧的中央集权向新的中央集权的过度。

可是,万变不离其宗。

中央集权的制度本身在中国没有改变。

与西方的政治制度相比较,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有一个稳定不变的执政者。

这不是理论,也不是政治主张,而是中国的现实,是我们必需承认的现实。

西方国家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中国政治体制的完善就不可能依靠引入西方的政治制度来完成,而只能在中央集权的制度框架制下,通过完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来完成。

我们只能从这里出发来探索未来中国政治体制变迁的可能的选择。

在这样的探索中,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统治的历史经验就会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

中国两千年的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实践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真知。

一点不夸张地说,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中所有的成就几乎都是暗合了历史的成功经验的,新中国建立以后的那些失败也都早就有了历史的教训。

1.4 对于中央集权政治统治的种种误解必须纠正长期以来,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被描述得一无是处。

这些描述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比如说,中国的第一个王朝秦朝的焚书坑儒以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文字狱都被描写成了中央集权政治的共同特性。

这就不是事实。

这些事件之所以载入史册,就是因为它们都偏离了正常状态。

在中国历史上,比这些事件残忍得多的事情都长期存在过。

可是因为是当时的正常状态,所以就不能构成一次次的历史事件。

比如说,直到明朝,中国还有殉葬制度。

让大批的活人为死人殉葬,不能说不残忍。

但是,因为被当时的社会认为是正常的,就不会作为历史事件载入史册。

焚书坑儒和文字狱,即使在当时也是不被社会舆论认可的,所以,才会载入史册,成为千古奇冤。

活跃的社会思想,从来都是支持中央集权统治的精神支柱。

政府保护了老百姓思想的自由,所以才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王道与霸道之说。

实行王道,就是统治者以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为出发点来制定国家的政策。

霸道就是统治者借助政府的权力来压迫老百姓。

实行王道的条件就是要倾听社会的呼声,就需要有活跃的社会思想。

历朝历代,中国的思想界都是非常活跃的。

统治者不论信仰如何,对不同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基本上是宽容的。

不同的宗教信仰,学术思想,政治主张,一直是长期共存的。

新中国建立以来执政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时断时续,执行过程既艰难又痛苦。

可是,在中国的历史上这就不是一朝一代的政策了,而是社会的基本状态。

当年的历史学家不仅在研究历史,还要记录当朝皇帝的所作所为。

他们秉笔直书,批评朝政,才给我们今天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这样的事情,我们今天都做不到,当年却做到了。

近代中国,霸道时常占着上风。

蒋介石主张“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

林彪主张“我国有七亿人口,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统治者如此霸道的行为,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言论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历史上的民间组织也是非常活跃的。

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只到县级。

一个县只有三个县级和副县级的官员吃皇粮。

那就是县长,即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县丞,管钱粮的,相当于现在的财政局长,以及县卫,管刑名的,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

县以下完全依靠民间组织自治管理。

这些民间组织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维护治安,发展经济,树立道德风范,都要依靠他们才能完成的。

翻开中国历史,民间的教育,民间的医生,民间的艺术家,等等民间事业比比皆是。

小到家族的祠堂,大到文人的学社,商人的商会,等等民间组织无所不在。

甚至,民间还可以组织军队。

今天仍然广为人知的杨家将,岳家军,在抗击外族入侵时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都来自民间。

直到晚清,还出现过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等,都曾经为稳定政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他们都是从民间发展起来的。

再比如说,官营工商业都被看成是中央集权统治的经济特征,也不是事实。

东汉时期盐铁论的讨论就说明当时的经济基本上是民营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会激烈的讨论制盐和造铁是不是要由政府来经营。

如果本来就是官营的,这种讨论就不会出现了。

还有人把自给自足看成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特征,这也是不对的。

古代中国的商品经济是很发达的。

农民并非都完全自给自足。

市场交换,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是维持正常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

象在改革开放以前那样的政府对于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和全面控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

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都是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统治下天然存在的。

在中国历史上,高高在上的皇权统治和底层社会的自由思想的民间组织同时存在,他们一起既支持,又限制政府的权力,给中国的老百姓提供了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广泛的自由,民间的教育事业,医疗事业,和各种文化事业都曾经得到了蓬勃发展。

人们不会去苦苦的追求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

这恐怕就是中国人以自己五千年的文化却不知道何为民主自由,甚至连“民主”,“自由”这些词汇都要从国外引进的原因吧!二,与中央集权政治统治相应的中国政治形态2.1 我们今天是处在一个不正常的年代在中国历史上,与稳定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一起同时稳定存在的就是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

皇帝家族的最高统治,文官集团组成的政府,再加上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三位一体,相互支持,缺一不可,才是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的最起码的正常状态。

同样是中央集权的统治,以今天和历史上的情况相比较,我们是处在一个不正常的年代。

当人们在总结美国为什么能够超过欧洲,后来居上获得成功的时候,常常会说到美国的自由。

美国的法律很简单。

凡是法律不禁止的事情人们都可以去做,不象欧洲有那么多的陈规陋习。

在相当长时间里,美国联邦政府只用了相当于国民收入的3%的税收就为美国人民提供了能够安居乐业的政治环境。

可是,现在美国政府的开支已经达到了国民收入的20%以上。

看一看古代中国,在社会处于正常状态时,都能做到这些。

中国早就有了统一的国家,自由的市场,人们享受着极大的自由。

历史学家们对于明王朝的研究发现,这个农业大国的中央王朝的财政收入仅仅相当于农民收入的5%,大概还不到今天税率最低的香港的18%的三分之一。

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当今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是处于完全不正常的状态。

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将近三十年了。

可是,近三十年的努力,我们的国家还没有恢复到历史的一般水平。

社会还没有完全从党政军合一的战时状态中摆脱出来。

改革开放虽然给社会发展提供了空间,经济成长和科技进步的成果也有目共睹。

但是,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全面管制的状态到今天还没有解除。

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民间社会组织还十分罕见。

在完善法制的口号下政府部门的权力甚至还在日趋强化。

违背宪法精神,限制人民基本权利的法律和行政规定仍然在不断地被炮制出来。

象今天这样,除了政府办学,民间教育事业几乎被全部摧残得一干二净的情况,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

中国的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完全在民间完成的。

现在的学校都用政府编制的同样的教材教学生,背书考试成了主要的教学方法,升学率成了对中小学考核的主要指标,这些在历史上是不可想象的。

用这样的方法是在培养人才,还是在摧残青年?是功?还是过?甚至是罪?近年来的教育产业化,更是在政府的鼓励和推动下,把教育和科技推向了唯利是图的深渊。

以名校为代表的官方知识界中出现的学术腐败的现象已经达到了历史的顶点。

象今天这样,除了政府办医院,民间的医生几乎被全部禁止得一干二净的情况,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