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收缩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胆囊收缩素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及信号转导机制

胆囊收缩素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及信号转导机制

增出与 C K C A受 体 一 致 的 核苷 酸序 列 , 提示 这 些 细
胞不存在 C It受 体 。有 研究 表 明淋巴 细胞 上存 在 CC t CK C B受 体 。人 单 核 细 胞 上存 在 C K受 体 . 淋 巴 C 而 细胞 上不 存在 , 与 C q等 的结 果不 一致 , 研 究 这 u 其 未显 示单 核细 胞存在 这种受 体 , TP R结果 也 未 检 R —C 测到 C K C B或 C K C A受 体 ⅡR A 认 为纯 化 的人单 核 IN , 细胞 缺乏 C K受 体 这 种 差 异 可 能 由于 单 桉 细 胞 C
中具有 多种生理功能。它通过影响淋巴细胞 D A台成 、 N 影响免疲 细胞的粘 附和 趋化能力、 制 巨噬 细胞 的吞噬功 能 抑 厦影响免疫细胞的分泌功 能等机制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其信 号转 导机制 包括 B /d c 连径、A P依赖 的蛋 白激酶 cM
途 径 、 A K信 号转 导连 径 。 MP
Vd. 2 2
02 .
A r 20 o 02
胆囊 收 缩 素对 免疫 功能 的调 节及 信 号转 导 机制
孟 爱宏 综述 凌 亦凌 审校 ( 河北匡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 河北 石家庄 001) 507
摘要 :神经内分泌 系统 与免疫 系统 通过神经肢发生相互作 用(rs tk 。C K是一种脑肠肢 , 消化和神经 系统 cosa ) C -l 在
维普资讯
第2 2卷第 2娟
20 02年 4月
国外 医学 ・ 生理 、 病理科学 与临床分册
F ri o eg MMia ce c s S 0 n c l in e n S p t o h s lg n i a d cn a h p y / o  ̄a d Cl o me lMe iie

中医药防治胆石病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胆石病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胆石病实验研究进展沈平;梁晓强;张静喆【摘要】胆石病是一种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可能造成的副损伤、结石的残留及复发仍制约其发展.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胆石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愈来愈多.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中药能从多个环节、多个靶点来发挥防治胆石病的作用,主要是对胆道系统功能、胆汁脂质热力学平衡及胆色素代谢、成核缺陷及胆管感染等方面的影响.【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0(016)009【总页数】3页(P1408-1410)【关键词】中医药;胆石病;实验研究【作者】沈平;梁晓强;张静喆【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普通外科,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普通外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62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胆石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由胆石病所致的急性胆管感染已成为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胆石病的防治日显重要。

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已表明中药在胆石病的防治中有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动物实验也揭示了中药能从多个环节预防和治疗胆石病。

现将近 5年来中药防治胆石病的实验研究成果予以综述。

胆石病的发病原因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由于西方国家胆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在我国胆固醇结石亦愈趋多见,故目前有关胆结石成因的研究多集中在胆固醇结石。

现已证实胆汁成分的改变,致石胆汁的形成是胆石病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1]。

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是多因素的,胆固醇的代谢障碍与胆固醇结石形成密切相关,胆囊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肝组织固醇载体蛋白运输过量的胆固醇到胆汁中,使胆汁内胆固醇含量过饱和,从而有利于胆固醇结晶的析出和随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2]。

邱玉华等[3]的研究提示胡椒碱(中药荜茇的提取物)能使小鼠胆固醇载体蛋白 mRNA水平降低,胆囊胆汁的胆固醇饱和指数明显下降,从而起到防止喂食胆固醇食物的小鼠生成胆结石的作用。

肠道菌群介导动物胆汁酸FXRTGR5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介导动物胆汁酸FXRTGR5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介导动物胆汁酸FXR/TGR5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刘鑫,黎力之,关玮琨*,张海波*,刘小高(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省高等学校硒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宜春市功能农业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西宜春 336000)摘 要:肠道菌群在机体营养物质吸收、代谢和免疫防御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其代谢产物胆汁酸(BA)不仅能促进脂溶性物质的吸收,还可作为信号物质激活法尼酯X受体(FXR)和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TGR5),影响FXR/TGR5介导的信号通路,调节宿主代谢。

本文主要综述了肠道菌群对BA代谢及相关通路的影响,旨在为调控动物脂肪沉积、防治机体糖代谢紊乱和炎症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肠道菌群;胆汁酸;法尼酯X受体;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信号通路中图分类号:S852.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200319-06肠道是动物机体微生物定植的主要器官,寄居着约100万亿个细菌[1]。

肠道菌群主要由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等组成,其平衡稳定对动物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如协助宿主物质和能量代谢、正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2-4]。

营养物质在肠道通过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包括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色氨酸代谢物和胆汁酸(Bile Acid,BA)等[5-7]。

BA是胆汁的有效成分之一,为肝脏胆固醇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主要有2种生物学功能。

一方面,BA是一类具有较强表面活性的两亲性甾醇类化合物,有助于肠道吸收脂溶性营养物质[8]。

另一方面,BA作为信号分子,通过激活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和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Takeda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TGR5)等同源受体调控机体代谢[9]。

BA代谢及其相关通路与肠道菌群之间关系密切。

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

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

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生长素是一种在植物和动物中都广泛存在的内源性激素,它在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长素通过与各种受体结合,启动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因此,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生长素受体和信号传递生长素的受体主要分为膜受体和细胞内受体两种。

膜受体是一类跨膜蛋白,包括单一受体和配体-受体复合物。

单一受体可以通过自身酶活性激活信号转导途径,活如胞质内酶释放或细胞核进入,从而调节细胞生理功能。

而配体-受体复合物的功能则通过广泛的信号转导途径实现。

对于细胞内受体,生长素结合后可通过受体-配体结合来启动信号通路。

细胞内受体是一类可以直接结合到DNA序列上并其开关基因转录的蛋白。

经过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从而激活细胞功能。

在信号传递中,脂肪酸和氨基酸是信号的重要中间体之一。

参与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蛋白质包括星形基质、酪氨酸激酶、各种信号转导蛋白和一些重要转录因子等。

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由于本身的复杂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研究队伍。

重要的是,这种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健康和疾病有广泛的影响。

生长素信号传递途径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重龙头生长素可与多种受体结合并激活多条信号通路。

目前已知的信号通路可大致分为MAPK、PI3K/Akt、STAT和Wnt等。

其中,MAPK通路在许多生长素作用中均扮演重要角色。

2)转录后效应生长素信号的转录后效应经常涉及到多个转录因子,并且具有调节多种功能。

区别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状态,细胞信号通路的转录后通路也有所不同。

3)喜新厌旧的生长素信号传导途径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是一个复杂的网络。

在一定的准则下,生长素信号通路可以互相作用,这也增加了控制信号的复杂性。

生长素依靠不同的途径传递信号,通常需要精确的信号转导机制来控制这些过程的顺序和时间。

曾晓荣个人简历

曾晓荣个人简历

曾晓荣个人简历曾晓荣,男,1955年5月生。

1990~1992年留学于日本国立德岛大学。

1997~1998年德国国立Tübingen大学访问教授, 现为泸州医学院心血管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省重点实验室——心肌电生理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省重点学科(生理学)学术带头人,学院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频心电图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省专家委员会委员,省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 省医学会理事,省青年科技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生理通讯》编委,《四川生理科学杂志》编委,《泸州医学院学报》副主编,《西南国防医学》编委,泸州市科协主席。

受聘担任华西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10院校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汕头大学、温州医学院客座教授。

先后主研课题3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等项目15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

获科研成果奖17项,其中获省部级奖6项,省厅级奖7项。

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获国家、部省、市院级优秀论文奖32篇。

先后获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四川省首届青年科技奖, 四川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

1993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4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996年成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首批入选者。

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8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5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曾先后受到江泽民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主要研究方向:心肌电生理学(生理学)杨艳个人简历杨艳,女,1965年3月生。

1986年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分配至泸州医学院工作。

1991~1994,攻读华西医科大学药理硕士学位,获硕士学位。

【doc】胆汁酸受体FXR的研究进展

【doc】胆汁酸受体FXR的研究进展

胆汁酸受体FXR的研究进展生理科学进展2003年第34卷第4期胆汁酸受体FXR的研究进展木李烁张志文管又飞(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北京iooo83)摘要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是一种胆汁酸受体,在胆汁酸代谢和胆固醇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降低胆固醇,治疗某些心血管病及肝脏疾病的治疗靶点.本文介绍了FXR的发现,FXR在调控胆汁酸和脂质代谢中的作用,以及FXR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关键词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胆汁酸;胆固醇学科分类号R33OntheBileAcidReceptorFXRLIShuo,ZHANGZhi—Wen,GUANY ou—F ei(DepartmentofPhysiol—ogy,PekingUniversityHealthScienceCenter,Beijing100083) AbstractFamesoidXreceptor(r”XR)wasidentifiedasabileacidreceptorforr egulationofbileacid biosynthesisandcholesterolmetabolism.FXRbecameapotentialtherapeuti ctargetforloweringserumcholesterolandcertaincardiovascularandliverdiseases.Inthisreview,thedis coveryofFXR,itsrolesin regulatingbileacidandcholesterolmetabolismanditsapplicationincardiova sculardiseasewillbesum—marized.KeywordsFarnesoidXreceptor;Bileacid;Cholesterol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一个重要因素是高胆固醇血症.胆汁酸的合成是胆固醇降解的主要通路,在胆固醇的代谢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治疗高脂血症的潜在治疗途径.最近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arnesoidXreceptor,FXR)被证明是一种胆汁酸受体和胆汁酸生物合成的生物感受器,参与了机体胆固醇的代谢调节….本文将就胆汁酸的合成调节,FXR在胆汁酸及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以及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一,胆汁酸的合成与调节胆固醇的稳态是通过胆固醇摄人,合成和代谢来维持的.肝脏是机体胆固醇代谢的主要部位.胆固醇在肝脏转变为胆汁酸是胆固醇代谢的主要去路,还有部分胆固醇直接作为胆汁成分随胆汁排人小肠,最终随粪便排出.具体而言,胆固醇分解代谢中50%转变成胆汁酸,10%用于甾体激素的合成, 40%与胆汁酸,磷脂排人胆囊.疏水的胆汁酸在肝内大量积聚会产生毒性,因此胆汁酸的合成和转运是受严格调节的.胆汁酸的合成缺陷会导致进行性肝病,高胆固醇血症等.(一)胆汁酸生物合成途径胆汁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不仅在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转运和分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激活核受体继而调节胆汁酸和胆固醇的代谢.正常人胆汁中胆汁酸按结构分两大类:一类称游离型胆汁酸,包括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和少量石胆酸;另一类称结合型胆汁酸,包括上述游离型胆汁酸分别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的结合产物,主要有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及牛磺鹅脱氧胆酸.从来源上亦分为两类:在肝脏内由胆固醇生成的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及其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的产物称为初级胆汁酸;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初级胆汁酸转变成的脱氧胆酸和石胆酸称为次级胆汁酸. 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是肝细胞特有的功能,是一个酶促反应过程.胆汁酸有两种合成途径(图1).经典途径CYP:Al胆固尊一CYPTAI7羟胆固尊3priMO警f唑径锄固尊1lalCYP7BI3B.7a--”l~-S-lll固尊t1l3蹦G3a.7%l知三羟.5P-Ul胆奠3%7二羟?5里烷t.■奠曩里奠田1胆汁酸合成途径示意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521)资助课题生理科学进展20o3年第34卷第4期经典途径是胆汁酸合成的主要途径,因为该途径的中间产物为中性胆固醇故也称中性途径,经典途径由胆固醇7羟化酶(cholesteral7ct—hydroxy—lase,CYP7A1)启动,CYP7A1是此反应的限速酶.经典途径首先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终将胆固醇催化为鹅脱氧胆酸和胆酸,然后与牛磺酸和甘氨酸结合变成结合型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人胆道在胆囊贮存J.胆汁酸合成的另一个途径称为替代途径.因产生酸性胆固醇故也称酸性途径.该途径占人体总胆汁酸合成的18%.由甾醇27et羟化酶(sterol27a—hydroxylase,CYP27A1)和甾醇12ct羟化酶(ste—rol12ct—hydroxylase,CYP7B1)启动,最终生成鹅脱氧胆酸J.目前酸性途径意义尚不清楚,有证据表明其在经典途径障碍时上调.(--)胆汁酸合成的调节胆汁酸的肝肠循环是调节胆汁酸合成速率的重要调节机制.胆汁酸从肝脏合成进入胆囊,分泌人小肠,在回肠重吸收再通过门静脉循环运回肝脏的过程称胆汁酸的肝肠循环.目前发现多种酶参与了胆汁酸循环,其中包括多种与胆汁酸合成,转运有关的蛋白质.胆汁酸在肝脏合成后由胆盐输出泵(bilesaltexpo~pump, BSEP)泵人胆小管,进入胆囊,进餐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人小肠,胆汁酸中的鹅脱氧胆酸和胆酸由肠内细菌转变为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和石胆酸.游离胆汁酸(石胆酸除外)在小肠和大肠通过扩散作用被动重吸收,结合胆汁酸在回肠通过小肠刷状缘的钠盐依赖的胆汁酸转运体(apicalsodium—dependent bileacidtransporter,ASBT)被主动重吸收入小肠粘膜细胞,并与回肠胆汁酸结合蛋白(ileumbileacid bindingprotein,IBABP)结合,由基侧膜的终末腔面钠盐依赖的胆汁酸转运体(terminalapicalsodium—dependentbileacidtransporter,tASBT)重吸收入门静脉.然后胆汁酸被肝细胞摄取,在肝细胞面向肝窦的浆膜底侧面存在牛磺胆酸钠协同转运蛋白(sodi—umtaurocholatecontransportpeptide,NTCP),在NTCP 的介导下,胆汁酸被肝细胞所摄取.再经BSEP的作用胆汁酸被分泌人胆小管,再形成胆汁分泌[4]. 此过程每天重复多次.肝肠循环中胆汁酸有95%被重吸收,5%由粪便排出丢失.丢失的胆汁酸再通过胆汁酸的合成来补充.(三)胆汁酸是调节胆固醇代谢的信号分子胆汁酸通过调控参与胆汁酸代谢和胆固醇代谢的基因表达来维持自体平衡.胆汁酸主要通过如下的负反馈机制调节自身代谢J:胆汁酸池增大后,激活核受体FXR,使CYPTA1转录被抑制,因为CYP7A1是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所以胆汁酸合成速度下降.胆汁酸对CYP7A1的负反馈调节可以确保整体的胆汁酸产生受严格的控制.总体而言,胆汁酸的合成速度与CYP7A1的活性相平行,动物进行胆汁分流术后或给予胆汁酸螯合剂可以通过干扰肝胆循环而增加胆汁酸的合成,CYP7A1的活性也随之增加大约3~4倍.相反,给实验动物喂饲胆汁酸或注入胆汁酸可以明显抑制CYP7A1的表达,从而阻断了胆汁酸的生物合成.二,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IFXR)法尼酯衍生物受体的命名源于其可以被生理水平的法尼酯激活].FXR属于激素核受体超家族的一员.具有典型的核受体结构,即包括氨基末端高度保守的DNA结合区(DBD),羧基末端配体结合区(LBD),氨基末端的配体非依赖性转录激活功能区(AF一1)和羧基端有一个配体依赖性激活功能区(AF-2)等.与其他核受体家族成员一样,FXR的DBD区内有与DNA结合和二聚化有关的锌指结构.当配体与LBD直接结合后,核受体空间构象发生变化,并与靶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从而调节靶基因的转录.FXR需要和视黄醛衍生物受体(RXR)形成异源二聚体后才能直接和特定DNA反应元件结厶【4]1551oFXR最初是用基于高度保守的激素核受体DNA结合区设计的寡核苷酸,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和人的RXR配体结合区作钓饵钓出来的孤儿激素核受体J.法尼酯一保幼激素Ⅲ,全反视黄酸和人工合成的视黄醛衍生物TrNPB在高浓度下可以激活FXR[...FXR基因由含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的76997个碱基组成.已经证明小鼠FXR有四种亚型,即FXRal,FXRa2,FXRB1和FXR~2.四种亚型的FXR转录都源于同一基因.例如,FXRa转录开始于外显子1,FxRB转录开始于外显子3,但FXRa 和FxRp共享外显子4~11,所以FxRB的转录产物比FXRa少187个碱基,但编码的蛋白在氨基末端比FXRa多37个氨基酸.另外位于外显子5和6间的重复叠连区的变化进一步产生了FXR的亚型, FXRal和FXR~I在与DNA结合区相临的铰链区有一个4个氨基酸(12个bp)的插入序列,而FXRa2和FxRB没有类似的结构.上述4个氨基酸的插入序列在调节FXR功能上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FXR与DNA的结合,FXR在RXR反应元件上与RXR二聚化的能力,FXR与协同激活因子或辅助抑制因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FXRot2, FXRB2比FXRotl,FXR[M和FXR的反应元件有更高的亲和力¨.(一)FXR及其亚型的组织分布早先的报道表明FXR的表达严格限制在肝肠系统,肾脏,肾上腺J.最近,Zhang等利用实时PCR技术进一步证明FXR在心,肺,脂肪和胃也有低水平表达¨.许多FXR的靶基因在肝,小肠和肾脏这些与胆汁酸合成代谢相关的组织中的表达已经被证实.在不同组织中FXR四种亚型的表达有所不同,说明四种亚型的生理功能可能有一定差异.FXR在肺,脂肪,心脏和胃这些目前认为与胆汁酸无关的组织的存在, 提示FXR在这些组织中也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FXR是胆汁酸感受器1999年多个研究小组独立报道生理浓度下胆汁酸是FxR内源性配体,他们发现胆汁酸不仅与FXR可以直接结合,而且两者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协同活化因子和辅助抑制因子的募集,这说明胆汁酸是内源性FXR配体, 因此FXR又被称为胆汁酸受体(bileacidreceptor, BAR)¨.FXR作为胆汁酸的受体可以通过调控参与胆汁酸代谢基因的表达来维持胆汁酸的内环境稳定.初级胆汁酸鹅脱氧胆酸是FXR的最有效的配体,次级胆汁酸石胆酸和脱氧胆酸也可以激活FXR¨.1.1.目前有两种方式用于证明胆汁酸与FXR的结合.第一种是基于配体诱导的构象改变的生化方式,实验发现FXR一旦与胆汁酸结合, FXR和协同活化因子之间有荧光能量转移¨¨J.第二种方式是直接测定胆汁酸刺激FXR的报告基因转录的能力¨143.通过FXR基因敲除小鼠可以证实FXR是胆汁酸感受器.FXR基因敲除小鼠表现为肝脏和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另外, 由于粪便胆汁酸排泄缺乏,胆汁酸池减小,不能下调胆汁酸的合成,结果小鼠发展成胆汁淤积和严重的肝损伤¨o(三)FxR介导的基因激活和表达最近通过使用FXR基因敲除小鼠,利用FXR高亲和力配体鉴定了许多FXR的靶基因,为深入研究FXR在控制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证据.FXR通过作用于在胆汁酸代谢,胆固醇逆转运中起重要作用的靶基因,从而调节胆汁酸的合成和转运并防止肝细胞内胆汁酸过度堆积.FXR的主要靶基因包括CⅥy7A1,两个在肝细胞内控制胆汁酸浓度的转生理科学进展2003年第34卷第4期运蛋白NTCP和BSEP,IBABP,磷脂转移蛋白(phos—pholipidtransferprotein,Pm),载脂蛋白C一Ⅱ(apoCII)和小异源二聚体伴侣受体(smallhet—erodimerpartner,SHP)等.FXR通过和这些基因启动子上的FXR反应元件(FXRE)结合从而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如前所述,FXR的不同亚型对不同的靶基因的激活能力是不同的,例如四种亚型对IB—ABP的转录激活水平依次为FXR[32>FXRot2> FXRotl=FXR[M,这是因为FXRot2,FXR[32比FXRotl和FXR[M与鼠IBABP的FXRE有更高的亲和力.4个氨基酸在铰链区的插入降低了FXR/RXR与FXRE的结合能力.有趣的是,四种亚型对hSHP,BSEP启动子的转录激活水平基本相同.FXR直接参与了多种与胆汁酸代谢和转运相关的基因调控,其调控机制如图2所示.激活一抑制-t圈2FXR调控基因示意图1.通过抑制CYPTA1的转录从而减少胆汁酸的合成.CYPTA1基因启动子序列中没有FXR典型IR1序列说明FXR/RXR并非直接结合CYPTA1抑制CYPTA1转录¨.实验证明,FXR是间接通过诱导转录抑制因子SHP而发挥作用,然后SHP与CYPTA1启动子肝受体同源物1(1iverreceptorhomo- logue一1,LRH一1)形成一个抑制性复合物,从而阻断CYP7A1和其它LRH一1靶基因(如CYPSB1和SHP 本身)的转录.SHP通过自身转录调控实现了胆汁酸对自身开或关的精密调节机制J.SHP也可以通过与其它特异受体,如甲胎蛋白转录因子(阿)作用,抑制CYPTA1表达,还可以和肝脏核因子4or (HNF4ot)结合来抑制CYPSB1和CYF27A1的转录.2.FXR通过上调BSEP的表达促进肝脏分泌胆汁酸,使胆汁酸变成胆汁J.3.上调IBABP的转录.由于胆汁酸不能透过细胞膜,所以胆汁酸必须在转运蛋白如IBABP和NTCP的帮助下进入靶细胞.Makisima等证明在鼠IBABP基因的启动子上有顺式FXR反应元件¨. IBABP主要表达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细胞,这与FXR的表达一致.IBABP在功能上有助于降低胆汁酸的有效浓度以限制其毒性和再循环.小肠胆汁酸积聚时IBABP表达的增加,有利于IBABP与胆汁酸结合,从而有助于胆汁酸穿过肠上皮细胞而进入门静脉循环.FXR的激活可以诱导IBABP的表达,使其结合胆汁酸,同时促进基侧膜上tASBT的表达使胆汁酸通过肝胆循环回到肝脏.4.抑制NTCP转录抑制胆汁酸重摄取回肝脏,避免高浓度胆汁酸对肝脏的毒性.5.诱导Pu’P和apoCII.FXR可诱导PL TP的表达,使磷脂从VLDL转移到LDL并使HDL前体和HDL3分别形成HDL3和HDL2,由此合成的HDL可逆转运胆固醇至肝脏降解¨.另外,FXR也可激活apoCII和u’L,进而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微粒(CM)中的甘油三酯的水解¨.值得一提的是,在胆固醇代谢调节中,肝x受体(1iverXreeepter,LXR)与FXR作用相反,两者协同调节胆固醇的平衡.当胆固醇升高时,氧化甾醇刺激LXR的转录,进而增加CYP7A1转录,使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另外也需强调的是大鼠,小鼠的胆固醇代谢和人不同,高胆固醇饮食刺激CYP7A1转录仅在大鼠和天然种系小鼠观察到,因此,LXR对胆固醇及胆汁酸的正性调节作用可能比FXR的负性作用更明显,这可能是大,小鼠能高效率将胆固醇转变胆汁酸的主要原因.相反,在猴,豚鼠,兔和人高胆固醇饮食时FXR的抑制作用较LXR 刺激作用占优势,因此,胆固醇间接通过刺激胆汁酸的合成激活FXR.因此鼠对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有抵抗作用,而人在高胆固醇饮食时出现进展性高胆固醇血症¨.三,FXR是心血管病治疗的靶点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调节因子FXR和LXR功能的阐明为研制降低胆固醇的新型药物提供了新的方向.原则上,刺激胆汁酸的合成,增加胆囊胆汁酸的排泄,减少胆汁酸和胆固醇在肠的重吸收可以降低胆固醇.另外,针对FXR的药物也可望用于治疗某些肝脏疾病如胆汁郁积,胆石病和肝硬变等,FXR 的激动剂和拈抗剂可通过干预胆汁酸的合成,转运和吸收对高胆固醇血症产生影响.(一)干预胆汁酸合成CYP7A1表达增加可以激活胆汁酸合成的经典途径,减少血浆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FXR的拮抗剂可以干扰胆汁酸合成的负反馈,激活CYP7A1转录,促进更多的胆固醇变成胆汁酸.最近发现了一种天然的FXR高效拮抗剂gug. gul,它可以降低高胆固醇饮食鼠肝脏胆固醇水平, 但对FXR敲除鼠没有影响,提示抑制FXR的激活是其降低胆固醇活性的基础J.但是,基于FXR活化可以降低VL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增加HDL的合成的事实,FXR的激动剂可能比拮抗剂更具有治疗作用,因而设计更有效的FXR激动剂(如GW4064)也可能是治疗高胆固醇的另一途径.(二)干预胆汁酸转运胆汁酸的代谢途径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靶点的研究已进行了多年.干扰胆汁酸肝肠循环或替代旁路,能降低20%血清胆固醇水平.因此以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胆汁酸螫合剂,例如消胆胺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树脂可以与小肠内胆汁酸结合防止胆汁酸返回肝脏,从而阻断胆汁酸的负反馈机制,使CYP7A1表达增加, 进一步刺激胆固醇变成胆汁酸,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然而,树脂导致炎症和胃肠道反应的副作用阻碍了其作为治疗药剂的广泛应用.FXR的发现使这个治疗靶点成为新的热点.FXR拈抗剂有可能作为胆汁酸多价螫合剂而发挥作用.另外,FXR激动剂可以增加BSEP的表达并减少NTCP的表达,从而促进胆汁酸的排泄并减少肝脏对胆汁酸的摄取,这在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中可能有重要作用.FXR激动剂也可以刺激IBABP 在肠细胞的表达,从而保护肠细胞不受胆汁酸毒性的侵害.此外,FXR激动剂可以减少血浆甘油三酯的水平,可能成为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理想药物. 四,展望近年来随着FXR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其在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中的调控作用愈加关注.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胆汁酸是一个激素样信号分子,胆汁酸通过作用于其受体FXR而在脂质代谢和胆汁酸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发现使FXR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为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胆汁淤积肝病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参考文献1HuaTu,OkamotoA Y,BeiSha.FXR,aBileAcidRecep- torandBiologicalSensor.TCM,2OOO,10:30~34.3l8?2SjorkhemI.Mechanismofbileacidbiosynthesisinmamnla—lianliver.ElsiverSciPub,1985,231—277.3PikulevaIA.BabikerR,Watcrnl~tlMR,eta1.Activitiesof recombinanthumancytochromeP450c27(CYP27)which produceintermediatesofalternativebileacidbiosynthetic pathway.JBiolChem,1989,273:18153~18160.4CHangJYL.Bileacidregulationofgeneexpression:roleof nuclearhormonerecepters.EndocrRev,2O02,23:443—463.5BrownMS.GoldsteinJL.TheSREBPpathway:regulation ofcholesterolmetabolismbyproteolysisofamq:mbranq:一boundtranscription.Cel1.1997.89:331~340.6h,I-I’,MakishimaM,JoyceJ,eta1.Moleculebasisfor feedbackregulationofbileacidsynthesisbynuclearrecep—tors.MolCell,200o,6:50r7~515.7MyantNB.MitropoulousKA.Cholesterol7ct—hydroxylase.J lipidRes,1977,18:135~153.8FormanBM,GoodcE,ChenJ,eta1.Identificationofanu—clearreceptorthatisactivatedbyfarnesolmetabolites.Cell,l995.8l:687~693.9SeolW,ChoiHS,MooreDD,eta1.Isolationofproteins thatinteractspecifically’vitlltheret inoidXreceptor:twono—velorphanreceptors.MolEndecrinol,1999,9:72~85.10ZavackiAM,LehmannJM,SeolW,eta1.Activationof theorphanreceptorPIP—l4byretinoids.PrecNailAcad sciUSA.1997,94:79o9~7914.1lZhangYQ,Kast—WoelbemHR,EdwardsPA.Naturalstruc—ruralvariantsofthenuclearreceptorFXRaffecttranscrip-tionalactivation.JBiolChem,20o2,278:lo4~ll0.12MakishimaM,OkamotoA,RepaJ,eta1.Identificationof 生理科学进展2003年第34卷第4期anuclcarreceptorforbileacid.Science,1999,284: 1362~1365.13ParksDJ,BlanchardSG,BledsoeJK,eta1.Bileacid: naturalligandsforanorphannuclearreceptor.Science, 1999,284:1365~1368.14WangH,ChenJ,HollosterK,eta1.Endogenousbile acidsalethenuclearreceptorFXR/BAR.MolCeu,1999, 3:543~553.15ChristopherJS,MasahiroT,MasaakiM.eta1.Targeted disruptionofthenuclearreceptorFXR/BARimpairsbile acidandlipidhomeostasis.Ceu,20OO,102:731~744.16ChiangJYL,KimmelR,WeinbergerC,eta1.FarnesoidX receptorrespondstobileacidsandrepressescholesterol7a —hydroxylasegenetranscription.JBiolChem,2OOO, 275:l09l8~l0924.17BryanG,StaceyAJ,RogerRP,eta1.Aregulatorycas—cadeofthenuclearreccptorsFXR,SHP—l,andU瑚一l repressesbileacidbiosynthesis.MolCell,2000,6:517~526.18MarkPA,Kast—WodhemHR,AnisfeldAM,eta1.Identi—ficationofPIasanLxRtargetgeneandapoEasan FXRtargetrevealsoverlappingtargetsforthetwonuclearreceptors.JLipidRes,2002,43:2037~2041.19KastHR,NguyenCM,SinaiC.I,eta1.FarnesoidXacti—vatedreceptorsinducesapohpopreteinc—IItranscription:a moleculemechanismlinkingplasmatriglyceridelevelstobileacids.MolEndocrinol,20ol,15:1720~l728.20UrizarNL,LiverymanAB,Dedd”s,eta1.Anatural productthatlowerscholesterolasantagonistligandforFXR.Science,2002,296:1703~l7O6.一氧化碳吸入对肺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体内一氧化碳(co)是一种可扩散性气体分子.内源性CO由血红素加氧酶(HO)分解血红素生成,具有扩张血管,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等生物学效应.HO/CO系统广泛存在于身体各个器官中.2001年,Sato(JInllffluno,2001,166:4185~4194)等通过对HO/CO系统进行干预,发现身体内源性CO对小鼠与大鼠间心脏移植的排斥反应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最近,Song等将移植了异体肺脏的大鼠持续暴露于含有500ppmCO的环境中(相当于CO中毒剂量的1/10,由1‰的CO与21%的0:混合而成).6天后取材,发现吸人CO组免疫排斥反应较非吸人CO组显着减轻,没有发生肺泡出血及血管内凝血等组织损伤.CO可减少移植肺内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抑制移植肺中巨噬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在降低炎症因子的同时发现有白介素一6的表达.作者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还发现CO下调了移植反应中表现为上调的金属蛋白酶一,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的表达,表明CO具有抑制炎症,抑制凋亡的细胞保护作用,从而具有免疫抑制效应.低浓度CO并不具有毒性,而具有抗炎,抗凋亡等细胞保护作用,因其安全,方便,经济等独特的优点,作者推测其可能作为潜在的临床治疗措施而取代或辅助目前应用的免疫抑制剂.(AmJPathol,2003,163:231242)(钟光珍陈凤荣唐朝枢)。

胆囊收缩素Ⅱ型受体研究进展

胆囊收缩素Ⅱ型受体研究进展
[基金 项 目]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3097108;816712276; 31271243;8107096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2018PC011);济宁医学院教师科研扶持 基金(JY2017KJ035);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 项目(2015-57-6;JY2015KJ004)
Abstract:Cholecystokininreceptorwidelydistributedinthenervoussystem anddigestivesystem belongs totheGproteincoupledreceptor,whichhastwosubtypes.Theresearchesshow thatcholecystokinintypeII receptornotonlyisinvolvedinthedevelopmentofneuroendocrinetumors,pancreaticcancer,gastriccancer andcoloncancer,butalsoplaysanimportantroleinpanic,analgesia,learningandmemoryandanxiety.In thispaper,wereview theresearchprogressonthefunctionofcholecystokinintypeIIreceptor.
1 CCK2R信号转导途径
当配体 CCK片段或胃泌素激活 CCK2R时,受 体空间构象发生变化,鸟苷酸转换因子促进异源三
·200·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8年 6月第 41卷第 3期 JJiningMedUniv,Jun2018,Vol41,No.3
聚体 G蛋白复合物的 Gα亚基上 GTP与 GDP的转 换,导致 G蛋白复合物解离成 Gα亚基和 Gβγ二聚 体。GαGTP诱 导 多 种 第 二 信 使 分 子 激 活,如 cAMP、Ga2+、IP3 等,下游信号分子的激活进而影响 多种生理反应,包括生长、增殖、分化、迁移、侵袭、 血管生成与存活等[5]。Gβγ二聚体也能够调节下游 信号通路,如激活 PI3K和 PLCβ,调节离子通道的 开关等。CCK2R活化时主要通过偶联 Gαq亚基 介导下游信号通路,如活化的 Gαq亚基能够激活 磷脂酶 C(PLC)与 PIP2,胞内 IP3 的增加进而打开 内质网上钙通道,引起胞内 Ca2+升高,并同时激活 蛋白激酶 C(PKC)[6]。活化的 PKC通过诱导 Src 磷酸化引起局部黏着斑激酶(FAK)、桩蛋白(paxil lin)PYK2的 磷 酸 化 而 改 变 癌 细 胞 的 运 动 与 迁 移[7]。

胆囊收缩素治疗肥胖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胆囊收缩素治疗肥胖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科技创新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1]。

[2]。

,。

[3]。

,(CCK),。

,CCK ,。

1肥胖,;,[4]。

,,,。

,、、[5]。

1.1神经系统与肥胖,[6]。

,INS [7]。

,,。

,,[8]。

1.2消化系统与肥胖,。

,,POMC ,[9]。

,,,,。

,,。

,[10]。

,[11]。

,[12]。

※基金项目:嘉兴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重点资助项目(CD8517203229)。

作者简介:孙李丹(1989—),女,浙江台州人,副教授,博士,工作于嘉兴学院,研究方向为新药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胆囊收缩素治疗肥胖相关机制研究进展程舒凡胡玲杨丹娜温端庆孙李丹*(嘉兴学院,浙江嘉兴314033)【摘要】肥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肥胖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存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目前,治疗肥胖主要手段包括患者自行节食控制、手术治疗和药物干预。

多项研究表明,胆囊收缩素(CCK )对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用于治疗肥胖。

此外,在刺激因子的作用下,CCK 和胰岛素的分泌还具有协同作用。

文章对相关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肥胖的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肥胖;胆囊收缩素;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341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13.30【Abstract 】Obesity is a disease that seriously threatens human health.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number of obesepatients is on the rise,and most patients have unhealthy eating habits and lifestyles.At present,the main methods of treating obesity include self-diet control,surgical treatment and drug intervention.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olecystokinin (CCK)has a certain regulatory effect on the digestive system and nervous system,and can be used to treat obesity.In addition,under the action ofstimulating factors,the secretion of CCK and insulin also has a synergistic effec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related aspects,and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besity drug research.【Key words 】Obesity;Cholecystokinin;Mechanism医药科技73科技创新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3胰岛素信号通路与肥胖,[13]。

CCK刺激的细胞信号转导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CCK刺激的细胞信号转导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CCK刺激的细胞信号转导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李瑛;李家邦
【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年(卷),期】2001(021)001
【摘要】胆囊收缩功能障碍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的重要因素,胆囊收缩素(CCK)是促进胆囊收缩、胆汁分泌的主要激素.其生物学作用通过结合胆囊平滑肌细胞膜表面的胆囊收缩素A受体(CCKA受体)活化G蛋白介导信号转导而实现.胆囊的收缩功能障碍与血液中CCK浓度不足,CCK刺激的细胞信号转导障碍有关.CCKA 受体数目减少或者受体功能障碍包括与配体CCK的连结和与G蛋白偶联障碍均可影响CCK刺激的细胞信号转导.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李瑛;李家邦
【作者单位】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410078;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410078【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肝胆气郁型胆囊结石患者血浆CCK水平及CCK受体的研究 [J], 袁通立;肖凡;符逢春
2.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CCK-AR mRNA表达及血浆CCK-8水平与胆囊排空功能的关系 [J], 陈瑞新;朱铭岩;王志伟;徐青;陈玉泉
3.胆囊结石与胆囊收缩素受体(CCK-A)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关系研究 [J], 曹月
敏;宁殿宾;张万星;谭文科;彭彦辉;郭怀斌;邢颖
K及CCK受体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J], 刘嘉林
5.腹腔镜手术联合依泽替米贝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对血清CCK-A、SREBP-2的影响 [J], 邱福春;李敏;王璐;魏雯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激素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调控机制研究

激素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调控机制研究

激素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调控机制研究在生物学研究领域,激素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调控机制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介绍激素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调控机制的相关知识和学术前沿。

激素信号转导激素是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内源性激素和外源性激素。

内源性激素是由生物机体内部分泌腺体分泌产生,例如甲状腺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等;外源性激素则是来自于环境中的物质,例如细菌毒素、植物激素等。

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引起信号转导,最终影响细胞的代谢、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激素信号转导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步:激素与其受体结合第二步:激素受体形成激素受体复合体第三步:激素受体复合体激活内部酶或蛋白质第四步:消息传递途径开始,信号分子启动级联反应最终,激素信号转导的结果是,特定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个生物系统的代谢状态和生长发育状况。

转录因子调控机制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特异性结合到DNA上的蛋白质,起到调控基因转录的作用。

在细胞内,转录因子和DNA序列结合并启动或阻止特定基因的转录,进而调节基因表达。

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它们一般由DNA结合区、转录活性区和多个调节区组成。

不同的转录因子通过连接不同的调节物、核心压制因子、辅助蛋白以及其他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分子来发挥调控作用。

转录因子调控机制通常涉及到多个信号途径,例如细胞周期调节、激素信号转导、细胞凋亡调节及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这些信号途径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是转录因子调控的关键环节。

学术前沿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激素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调控机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在某些癌症疾病中,由于激素信号传导途径的变异和转录因子调控的异常,导致了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常,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通过特定的药物干预激素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调控,可以达到调节疾病状态的效果。

例如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些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雌激素和睾酮等药物,都是通过影响激素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调控机制来发挥其药理作用的。

甲基苯丙胺与HIV-1_Tat蛋白单独及协同诱导神经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甲基苯丙胺与HIV-1_Tat蛋白单独及协同诱导神经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11:41:1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30724.1430.058甲基苯丙胺与HIV 1Tat蛋白单独及协同诱导神经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澹 忆1,杨根梦1,张树威1,张慧洁1,王浩伟1,苗 霖1,李 怡1,李 娟2,李 桢1,曾晓锋1(昆明医科大学1.法医学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毒品依赖和戒治重点实验室,2.基础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收稿日期:2023-03-28,修回日期:2023-05-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No81960340,82060382,82160325);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No202001AT070098);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No2022Y212)作者简介:澹 忆(1997-),女,硕士生,研究方向:毒品滥用神经毒性作用机制和药物干预治疗,E mail:17853736081@163.com;曾晓锋(1977-),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毒品滥用神经毒性作用机制和药物干预治疗,通信作者,E mail:zxf2004033@163.com;李 桢(1959-),女,教授,研究方向:毒品滥用神经毒性作用机制和药物干预治疗,通信作者,E mail:lizhenlaura@126.comdoi:10.12360/CPB20220208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3)08-1417-05中国图书分类号:R322 8;R349 1;R364 5;R394 2;R512 91;R971 7摘要: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滥用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极其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METH与HIV 1Tat蛋白可单独及协同诱导神经毒性,而神经炎症是引起神经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胆囊收缩素(cck)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胆囊收缩素(cck)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科研热词 胆囊收缩素 胆汁反流 胃动力 生长抑素 热性惊厥 热应激 海马 应激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科研热词 胆囊收缩素 颗粒细胞 间质细胞 锥体细胞 蛋氨酸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脂多糖类 胆道结扎 胆道梗阻 胆固醇结石 胆囊平滑肌 胆囊 胃肠激素 肺泡 稚鱼 疏肝健脾方 生长抑素 消化酶 海马 巨噬细胞 发育 半滑舌鳎 一氧化氮合酶 cajal间质细胞
推荐指数 6 4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14年 科研热词 脾虚证 胆囊收缩素b受体 胆囊收缩素a受体 胆囊收缩素 肝郁证 肝郁脾虚证 精神分裂症 消化系统 柴疏四君汤 大鼠模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科研热词 胆囊收缩素 青霉素点燃 认知障碍 血红素氧合酶-1 脂多糖类 胰腺腺泡 肽链的延伸 纹状体 神经肽 癫痫模型 昼夜节律 基因表达 分子机制 信号转导 znt prg-3 cck camkⅱα

微囊蛋白-3与胆囊动力的关系

微囊蛋白-3与胆囊动力的关系

微囊蛋白-3与胆囊动力的关系邱艳;许国强【摘要】胆囊动力学异常主要包括胆囊收缩功能减弱和Oddi括约肌张力增加,胆囊动力低下,加速结晶的形成并阻止胆汁滞留排出胆囊,久之则会引起胆囊结石,进而引起胆囊炎等其他疾病.微囊蛋白-3(Ca v3)是微囊(caveolae)在肌肉细胞的主要结构蛋白,在胆囊平滑肌中主要存在于内环肌,其表达量受质膜上胆固醇调节.Cav3与胆囊动力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胆囊平滑肌细胞质膜上胆固醇大量嵌入caveolae,导致磷酸化的Cav3减少,Cav3和胆囊收缩素A受体(CCK-AR)滞留在caveolae的增加,循环利用的受体减少,从而导致胆囊肌肉收缩功能障碍;Cav3可能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激活途径而增加Oddi括约肌张力.因此,研究Cav3与胆囊动力之间的关系,将可能通过靶向调节Cav3达到预防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3(033)002【总页数】4页(P115-118)【关键词】Cav3;胆囊动力;CCK-AR;NOS【作者】邱艳;许国强【作者单位】310003杭州,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胆囊结石症在发达国家是最常见和花费最高的消化道疾病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尽管超饱和胆汁中胆固醇的沉淀是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不可逆转的病理生理基础,胆结石患者肝胆系统其他的异常包括加速形成胆固醇成核/结晶、胆囊动力低下、胃黏液素的高分泌、肠道重吸收胆固醇的高效率及肠道的运动异常。

尽管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表明胆囊动力低下是胆结石对象的表现之一,但是由于胆囊动力低下这一表现发生在胆结石形成之前,故其作为胆结石形成机制之一也得到普遍认可。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不少研究者提出胆囊动力异常不是胆结石导致的后果[1-3],动力低下加速结晶的形成并阻止胆汁排出胆囊,久之则会引起胆囊结石,进而引起胆囊炎等其他疾病。

胆囊收缩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胆囊收缩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激狗胆 囊 收缩 , 以将 其 命 名 为胆 囊 收缩 素 所
(hlcs knn C K) 但 4 co yt ii, C , O多 年后 才 证 实 其 e o 化学本 质是 氨基 酸 多 肽 。胆 囊 收缩 素 ( C 是 C K)

11 对 消化 系统 的作 用 . C K具有 广 泛 的 生 物 学 活 性 , 影 响 胃肠 C 它 道 的分 泌 、 收 和 运 动 功 能 , 参 与 代 谢 、 分 吸 还 内 泌、 血管 和 营 养 等 作 用 。 C K 的 主 要 作 用 是 促 C 使胆 囊 收缩 和胰 酶 的分泌 , 因此 称其 为胆 囊收 缩 素 一 胰 酶素 。 促 11 1 C K对 胃肠 电活动 的作 用 . . C 胃肠 运 动 由 胃肠 平 滑 肌 的 电 活 动 激 活 。 C K对 胃肠 运 动 的作 用 就 是通 过 调 控 胃肠 肌 电 C
is App i a i n i i a o uc i n t lc to n An m lPr d to
Y n ui Z n in n Y eWe bn a gR j agJ j u n i e au
(a unC lg nm l ubnr dV t ia ein , ax A rut a U i rt,a un0 ̄2 ) Ti a o eeo A ia H sadya e r r M d i S ni g cl r n esyT i a 3 4 y l f n en y ce h i ul v i y
杨茹洁 , : 等 胆囊收缩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产 中的应用
一 7一
胆霪收缩素响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生产【酌应用 l 】
杨茹洁 臧 建军 岳文斌
(. 1 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畜牧兽医学院 , 太原 00 2 ;. 30 4 2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北京 109 ; 00 4

缩胆囊素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缩胆囊素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缩胆囊素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冯宁;伍晓汀
【期刊名称】《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8(15)8
【摘要】目的总结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e,CCK)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作用。

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关于CCK作为神经肽/神经递质在信号传递、神经保护及镇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结果CCK作为神经递质能够拮抗致痫剂的致痫作用;CCK8还能够对抗神经元的手术和化学损伤以及延缓神经元老化;CCK在痛觉传导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整合作用。

结论CCK是大脑中最丰富的神经递质/神经肽之一,同时也是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一重要的信号因子,在神经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总页数】3页(P628-630)
【关键词】缩胆囊素;神经系统;神经递质
【作者】冯宁;伍晓汀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71
【相关文献】
1.缩胆囊素的作用机制与应用 [J], 刘洁珠;李年龙
2.八肽缩胆囊素对脂多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变化的抑制作
用 [J], 闫骏;谷振勇;王杏云;刘森;徐小虎;丛斌;凌亦凌
3.缩胆囊素在胆源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J], 张志强;葛春林;荣大庆
4.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与胆囊动力、缩胆囊素及其受体间关系的研究 [J], 朱翔宇;徐国强
5.基于脑肠轴理论胆囊收缩素在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研究进展 [J], 张新宁;李学军;孟繁兴;陈路;武洋;高燕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囊收缩素的主要作用

胆囊收缩素的主要作用

胆囊收缩素的主要作用李丽;司军强;赵磊【期刊名称】《农垦医学》【年(卷),期】2006(028)004【摘要】胆囊收缩索(Cholecystokinin,CCK)是192g年由Ivy和Oldberg 发现并命名的一种能引起胆囊收缩的胃肠道多肽激素,随后发现CCK还广泛存在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并以神经递质或神经调制的形式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因而它已成为一种典型的脑肠肽。

CCK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在胃肠道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胰酶分泌和胆囊收缩,并可协同促胰液素促进胰液HCO3-分泌,能松弛Oddi扩约肌,降低下食管扩约压力,减缓胃排空,增强小肠和结肠运动等多方面功能。

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神经递质的作用,参与了痛觉感受、食欲调节、记忆等生理过程,亦有调节垂体激素释放的作用,与惊恐、焦虑、癫痫等病理表现有关;同时,CCK还具有控制中枢呼吸节律及调节心血管紧张的作用。

目前关于CCK的研究十分活跃,本文就CCK的主要作用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298-301)【作者】李丽;司军强;赵磊【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新疆,石河子,83200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新疆,石河子,83200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新疆,石河子,832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相关文献】1.脾虚证模型大鼠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和胆囊收缩素的变化及四君子汤的干预作用[J], 张海燕;陈君千;张望;黄绍刚;黄穗平2.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阿片样作用抑抗阿片作用 [J], 周岩;韩济生3.胆囊收缩素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 [J], 王思月4.八肽胆囊收缩素对缺氧缺血性细胞损伤模型的干预作用 [J], 刘瑛;周江堡5.基于脑肠轴理论胆囊收缩素在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研究进展 [J], 张新宁;李学军;孟繁兴;陈路;武洋;高燕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囊收缩素(CCK)及其受体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相关性研究进展

胆囊收缩素(CCK)及其受体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相关性研究进展
胆囊 收缩 素( C C K) 由十二指肠 和空肠 上段 的粘膜层 中间细 胞分 泌。C C K存在着多种 生物活性分 子形式 , 它们均含有 生物活 性的C 一末端 四肽 , 区别在于 N 一端不 同长度 的延 伸。C C K广泛 分 布 于中枢神经 系统 、 消化系统 、 循环血液及 一些组织器 官 中, 以自 分泌 、 旁分泌 、 内分泌 和神 经末 梢释放等形式 发挥多种重要 生物学 功能, 其中 C C K收缩 胆囊 的生 理作用最 大 , 通 过与胆囊 平滑肌 细 胞膜上 的 C C K受体结合 而发挥作用 。 C C K受体是 细胞膜上 的一类糖蛋 白, 属 G蛋偶 联受体超 家族 。 根据对 C C K的亲和力不同‘ , 可将 C C K受体分为两种亚型即: C C K — A 受体和 C C K ~ B受体。研究表明 , C C K — A受体主要表达于胆囊平滑
障 碍在胆 固醇 结石 的形成 中也 起着 重要 的作 用 1 。胆囊 收缩 素
细胞 信号 转导途 径 , 主要 可能存 在 由 G蛋 白介导 的 c a 2 十 一 C a M 和
D A G — P K C两种途 径 】 。动 物 和人体 实验 均表 明 , 大剂 量外 源性 C C K通 过 C a z  ̄ _ C a M途 径 发 挥 收缩 胆囊 功 能 , 生理剂量的 C C K 主要 通 过 P KC途 径 。C C K与 C C K — A受 体 特 异 性 结 合 后 , 导致
发 症 提 供 新 的理 论 依 据。
关键 词: 胆 囊收缩素( C C K) ; 受体 ; 胆 囊胆 固醇结石 中图分 类号 : R 5 7 5 . 6 2 文献标识码 : A D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2 . 0 3 0

胆囊收缩素酶联免疫测定法的研究

胆囊收缩素酶联免疫测定法的研究

胆囊收缩素酶联免疫测定法的研究
何涛;陈曼玲
【期刊名称】《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8(029)002
【摘要】为探索多肽类物质的酶联免疫测定方法,采用紫外线照射及戊二醛活化酶标板包补八肽胆囊收缩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使CCK-8稳固地结合于酶标板上;竞争性抑制实验中游离的CCK-8与固相CCK-8可与抗体发生竞争结合,并呈良好的定量关系。

【总页数】4页(P220-223)
【作者】何涛;陈曼玲
【作者单位】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14.303
【相关文献】
1.应用蛋白质组分析法初步探讨胆囊收缩素在皮质神经元中的信号转导途径 [J], 李娟;王丽;甘淋;刘晓燕;谢华福;何涛
2.用原位杂交法研究大鼠脑损伤后胆囊收缩素和脑啡肽mRNA量… [J], 朱粹青;王光辉
3.大鼠大脑皮质胆囊收缩素受体的体外结合分析法研究 [J], 项鹏;陈曼玲;谭天秩;史育红
4.胆囊收缩素酶联免疫测定法的应用 [J], 陈曼玲;何涛;邱明均
5.等高线法研究八肽胆囊收缩素与血管紧张素Ⅱ在拮抗大鼠吗啡镇痛中的协同作用[J], 罗非;韩济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CEA、PGR、G-17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血清CEA、PGR、G-17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血清CEA、PGR、G-17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李迎今;苏军燕;徐长妍【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pepsinogen I / pepsinogen II ratio (PGR) and gastrin 17(G-17)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Methods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the case group,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ormal gastric mucosa or non atrophic gastriti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serum CEA,PGR,G-17 level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WTHZ Results The serum CEA and G-17 level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a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 of PG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serum CEA,G-17 levels of the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gastric canc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or the subjects in the control group.PG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or the subject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serum G-17 level of the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P<0.05).The serum PGR level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antrum canc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the serum PGR level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with proximal gastric cancer.The serum G-17 level of the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with proximal gastric cancer.The serum G-17 level of the patients with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antrum cancer,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show the increased levels of serum CEA and G-17 as well the decreased level of PGR.Such three kinds of serological markers have auxiliary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The serum G-17 and PGR detection can also be used to assist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lesion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清癌胚抗原(CEA)、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GR)、促胃液素17(G-17)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00例胃黏膜正常或轻度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EA、PGR、G-17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CEA水平和G-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G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血清CEA、G-17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患者或对照组研究对象,PGR显著低于早期胃癌患者或对照组研究对象,早期胃癌患者的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癌患者的血清PGR水平显著高于胃体癌患者,胃体癌患者的血清PGR水平显著高于近端胃癌患者,胃体癌患者的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近端胃癌患者,近端胃癌患者的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胃窦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7(021)009【总页数】4页(P1498-1501)【关键词】血清;癌胚抗原;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促胃液素17;胃癌;诊断【作者】李迎今;苏军燕;徐长妍【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内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肿瘤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医务部,吉林长春 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