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免费下载】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选修 知识点1
言律诗 诗风沉郁顿挫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无家别 垂老别 新婚别 5. 《书愤》陆游 字务观 号放翁 “中兴四大家”之一 诗风深沉蕴藉 6. 《咏怀八十二首》 阮籍 字嗣宗 “建安七子”阮瑀之子 “竹林七贤”之一 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 用诗歌抗
古风犹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清单
1. 《长恨歌》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映人民疾苦, 揭露社会黑暗的《新乐府》《秦中吟》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2. 《湘夫人》《国殇》屈原 字原 名平 浪漫主义诗人 《楚辞》为楚地民歌发展起来的新诗体“楚辞体”“骚体” 反映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的《离骚》 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加工的《九歌》
争黑暗政治 7. 《杂诗十二首》陶渊明 字元亮 字渊明 名潜 开创“田园诗” “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园田居》《杂诗》
8. 《越中览古》李白 字太白 青莲居士《将进酒》时被“赐金放还”八年之久 9. 《一剪梅》李清照 易安居士 10. 《今别离》黄遵宪 子公度 人境庐主人“诗界革命”“史诗” 11.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吴中四士”张若虚 贺知章 张旭 包融 闻一多称“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12.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孟山人 孟襄阳 山水田园诗 与王维并称 13. 《菩萨蛮》韦庄 字端己 与温庭筠并称“温韦”“花间派”词人代表作家 《浣花集》 14.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字摩诘 诗佛 王右丞 15. 《新城道中》苏轼 字子瞻 “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北宋诗坛最有成就诗人 16. 《扬州慢》姜夔 字尧章 白石道人 17. 《长相思》纳兰性德 原名成德 字容若 号楞伽山人 “白描” 18. 《李凭箜篌引》李贺 字长吉 诗鬼 19. 《虞美人》李煜 字重光 史称南唐后主 20. 《苏幕遮》周邦彦 字美成 清真居士 “词中老杜” “词中之冠” 21. 《燕歌行》高适 字达夫 字仲武 22.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字子厚 史称柳河东 柳柳州 23. 《菩萨蛮》温庭筠 原名岐 字飞卿 “温八叉”花间词人鼻祖 与李商隐齐名“温李” 24. 《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 一作舜臣 字景贤《屈原投江》《牡丹记》《千里投人》 诗歌发展概述 25.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 26. 《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 305 首 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1.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战国时期的屈原,他不但是出色的政家家、外交家,而且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诗体——楚辞,后世也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诗篇。
他的作品大多编在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里。
2.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
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
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讳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其代表作《咏怀》诗现存八十二首。
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作《五柳先生传》,又称“五柳先生”。
他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我们学过他的田园诗《归园田居》。
他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曾给予高度评价:“魏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其散文《桃花源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一朵奇葩。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系组诗,大都慨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
4. 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唐代有韩愈、柳宗元。
二人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世人并称为“韩柳”。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潮州韩文公庙碑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著有《昌黎先生集》。
高中我们学过《师说》《祭十二郎文》。
5.唐诗的成就把古代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称;他的一首游仙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其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体诗《蜀道难》《将进酒》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诗风豪放飘逸,著有《李太白全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_选修__知识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清单1.《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新乐府》《秦中吟》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2.《湘夫人》《国殇》屈原字原名平浪漫主义诗人《楚辞》为楚地民歌发展起来的新诗体“楚辞体”“骚体”反映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的《离骚》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加工的《九歌》3.《拟行路难》鲍照鲍明远鲍参军南朝宋发展了七言诗门阀制度下的怀才不遇4.《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杜甫杜工部杜拾遗号少陵野老字子美“诗史”“诗圣”成立七言律诗诗风沉郁顿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5.《书愤》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中兴四大家”之一诗风深沉蕴藉6.《咏怀八十二首》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一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用诗歌抗争黑暗政治7.《杂诗十二首》陶渊明字元亮字渊明名潜开创“田园诗”“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园田居》《杂诗》8.《越中览古》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将进酒》时被“赐金放还”八年之久9.《一剪梅》李清照易安居士10.《今别离》黄遵宪子公度人境庐主人“诗界革命”“史诗”1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闻一多称“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1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孟山人孟襄阳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13.《菩萨蛮》韦庄字端己与温庭筠并称“温韦”“花间派”词人代表作家《浣花集》14.《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字摩诘诗佛王右丞15.《新城道中》苏轼字子瞻“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北宋诗坛最有成就诗人16.《扬州慢》姜夔字尧章白石道人17.《长相思》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白描”18.《李凭箜篌引》李贺字长吉诗鬼19.《虞美人》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20.《苏幕遮》周邦彦字美成清真居士“词中老杜”“词中之冠”21.《燕歌行》高适字达夫字仲武2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字子厚史称柳河东柳柳州23.《菩萨蛮》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温八叉”花间词人鼻祖与李商隐齐名“温李”24.《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屈原投江》《牡丹记》《千里投人》诗歌发展概述25.诗歌的源头是歌谣26.《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称为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知识点梳理PPT学习教案
(围困) (困扰)
第19页/共43页
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
微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地位低下)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应当,一定)
其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证实
6、月落庭空影许长: 代词。,如此的,这样的。
7、近语士大夫:
动词,对某某说。
8、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副词,就。
9、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从前。
第35页/共43页
名词作状语
函:用木匣子装 约:订立盟约 本:推究 原:推其根本
1.负而前驱 2.仓皇东出 3.一夫夜呼
前:向前 东:向东 夜:在夜里
第17页/共43页
动词作名词
使动1用.而法 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兴、亡使动
1.忧劳可以兴国纳,:逸使收豫藏可以亡
形身容词作动词
形容2词.凯作名旋词而纳之
乱:作乱
1忽.一微:夫细小夜的呼事情,乱智者 勇:有四勇应有谋的人物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第20页/共43页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②死而有知
(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知道,动词)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一)成语梳理1.《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
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草一遇到风就倒伏。
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
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
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的地为“治”。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六国论》是一篇文言文,其中有一些通假字需要我们注意。
比如“暴”通常读作“曝”,“毋”通常读作“无”,需要特别注意。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古今异义,比如“亡”不仅指战败而亡,还包括其他原因导致的亡国。
同时,文章中也有一些词类活用,比如“力亏”中的“亏”是使动用法,表示使…亏损。
此外,文章中也有一些词语有多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比如“为”可以表示作为,也可以表示招致。
而“以”既可以表示因为,也可以表示用。
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分析。
总之,理解文言文需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多义词语的使用。
只有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4、强弱胜负已经判定,因此不需要战斗。
5、燕国虽然是小国,但最终灭亡了,这就是兵法的效果。
6、虽然经历了两次失败,但最终取得了三次胜利。
7、虽然可惜使用了武力,但最终没有成功。
8、虽然有这样的势力,但却被秦人所利用。
9、虽然比秦国弱,但仍有可能不用贿赂就能获胜。
10、如果以六国破亡的历史为例,那么这个国家也会走向灭亡。
因此,燕赵国的君主应该具备远见,保护好自己的领土。
1、燕赵国的君主一开始就有远见,能守住自己的土地。
2、可惜赵国虽然使用了武力,但最终没有坚持到底。
3、如果三个国家都能爱护自己的领土,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4、虽然六国比秦国弱,但仍有可能不用贿赂就获胜。
1、有关于战败和失去领土的事情,都是诸侯自己的原因。
2、燕国虽然是小国,但最终还是灭亡了。
3、与秦国相比,六国的势力确实比较弱。
4、如果以六国破亡的历史为例,那么这个国家也会走向灭亡。
1、有人说:“六国互相攻灭,是因为都贿赂了秦国吗?”2、与秦国相比,这个国家的情况可能更加难以估量。
1、虽然___姓国家没有帮助其他五个国家,但也没有帮助秦国。
2、与秦国相比,这个国家的情况可能更加难以估量。
1、诸侯失去领土的原因,有战败也有其他因素。
2、这就是兵法的效果,燕国虽然小但最终灭亡了。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课件27张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表达 技巧
诗歌的思想 和情感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炼字 诗眼 炼句 语言风格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咏史怀古诗 山水田园诗 边塞军旅诗 送别怀人诗 羁旅思乡诗 咏物言志诗 即事抒怀诗
1.形象+身份
鉴
人物形象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概况社会意义或作者
建功立业,乡愁,战争艰辛,对君 王的不满,赞叹奇异风光
依依不舍,思念与牵挂,对友人 的安慰与勉励,抒发人生感慨
容 和
羁旅思乡诗
羁旅孤凄之愁,思家怀人, 怀才不遇,厌战思家
情
咏物言志诗
感
即事抒怀诗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运用习题继续巩固古诗鉴 赏的各类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总结阅读诗歌的常见方法 教学难点:明晰诗歌阅读的答题内容
总结方法
(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 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总结方法
(二)看注释
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几则注释, 对于这些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 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 准备
总结方法
(三)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 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 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 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 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 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 径。
高中语文单元知识梳理与评估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
单元知识梳理与评估 ( 二)( 时间: 45 分钟分值: 100 分 )一、为下边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20分 )1.潋滟 () 2. 芳甸()..3.洁白() 4. 扁舟子 ()..5.白头偕老 () 6. 雪霰()..7.捣衣砧 ()8. 拂拭()..9.碣石()10.鱼龙潜跃 ()..11.霰弹 ()12.岩扉 ()..13.剡溪 ()14.郯城 ()..15.水澹澹 ()16.吴楚东南坼 ()...17.垆边 ()18.渌水 ()..19.谢公屐 ()20.荸荠 ()()...21.戊戌 ()()22. 扁平 ()...23.青枫浦 ()24.姓蒲 ()..25.天姥山 ()26.姥姥 ()..27.戎马 ()28.豆蔻词工()..答案: 1.y àn 2.diàn 3.jiǎo 4.pi ān 5.xi é 6.xi àn7 . zhēn 8.f ú9.ji é 10.yu è11.xiàn 12.f ēi 13.sh àn 14.t án 15.d àn16.c hè17.l ú18.l ù19.j ī20.b í q í 21.wù x ū 22.bi ǎn 23.p ǔ24.p ú25.mǔ26.l ǎo 27.r óng 28.k òu二、依据下边拼音写出汉字。
(20 分)1.江____ (p àn)2.青枫 ____ (p ǔ)3.____ (shān) 然泪下4.____(xu ān) 宾夺主5.____(xuān) 赫6.____(xu ān) 草7.彰善 ____(dàn) 恶8.肆无忌 ____(dàn)9.___ _(d àn) 以厚利10. 沙____ (t īng)11.____ (zhu āng) 镜台12. ____ (sh àn) 宿13.____ (shàn) 让14.____ (sh àn) 变15.____(guō) 噪16.仇____(k òu)17.____(luán) 回车18.____(h ōng) 然中开19.____(jié) 骜20.____(ji é) 立21.____(jié) 鼓22.涕____ (s ì)25.____(xiāo) 湘26.寂____ (liáo)27.____(xiān) 尘28. ____ (qi àn) 夫答案:1.畔 2. 浦 3. 潸 4. 喧 5.煊 6. 萱7. 瘅8.惮 9.啖10. 汀11. 妆 12.膳 13.禅14. 嬗 15. 聒 16. 寇17.鸾18. 訇19. 桀20. 孑 21.羯 22.泗 23.乾24. 萍25. 潇26. 寥27. 纤28. 纤三、解说以下加点词的意义。
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集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集文言文知识点1.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点大唐王朝国力空前强盛,国家从长期分裂复归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了充分发展的良好条件,再加上朝廷在各方面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尤其是确立了以诗赋取土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使大批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脱颖而出,最终创造了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
有唐一代作家作品数量之多,成就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前未曾有的。
唐代诗歌堪称一代文学标志,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初、盛、中、晚各期都名家辈出,大家纷呈。
诗歌创作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少,《全唐诗》收录的诗人就有两千余家,诗作近五万首,而实际远不止此数。
初唐时期,宫廷诗歌承齐梁余风,流行靡丽软艳的“上官体”诗。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诗颓风,使唐诗开始由宫廷走向社会,由艳情转向现实,由靡靡之音变为清新健康的歌唱。
同时的宋之问和沈佺期在诗歌的形式上也做了大胆的探索,他们共同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史称盛唐,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上承陶渊明、谢灵运而别开生面。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收在《辋川集》中的五言绝句,如《鹿柴》、《辛夷坞》等,善于将绘景状物与阐发禅趣相结合,意境幽美,艺术精妙。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诗风刚健。
韵味深长,唱出盛唐强音。
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歌行体诗,描绘雄奇的边塞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或悲壮浑厚,或奇逸峭拔,都是唐代边塞诗的佳篇。
李白与杜甫是古今诗坛的“双子星座”。
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史称“诗仙”。
如《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无不显示了诗人独特的情感色调和艺术个性。
杜甫诗歌号称“诗史”,风格沉郁顿挫。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
白恨
居
易歌
一、知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
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 guī)(今陕西渭南北)。 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 1.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 帆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作品以针砭时弊、 反应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 《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 2.后期: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 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 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 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 理由贬为江州司马。818年冬,被任命为忠州刺史, 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 外郎。这一时期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感 伤诗”代替了“讽喻诗”,如《 琵琶行》 。另著 有《白氏长庆集》。
一天养杨 朝生在家 选丽深有 在质闺女 君难人初 王自未长 侧弃识成 。,。,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16岁 → 寿王妃 21岁→ 见玄宗 为女道士 27岁 → 册为贵妃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杨玉环,唐代容州普宁县人。通晓音律,能歌 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 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 号太真。天宝四年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 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 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 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 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渔阳鼙扇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这几句描写安史之乱到来情景的句 子有何特点?
概括、简洁
【一轮复习】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一、成语梳理理解下列成语1.《庖丁解牛》目无全牛: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见于《庄子·养生主》)。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厨师把整个的牛分割成块,技术熟练,刀子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着,没有一点儿阻碍(见于《庄子·养生主》)。
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
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四面楚歌: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四面汉军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形容军队丧失战斗意志,老远看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溃散了。
3.《阿房宫赋》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
也说锱铢必争、锱铢必计。
4.《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见于宋晁补之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与可是宋代画家文同的字)。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给人以可利用的借让人当作话柄。
也说予人口实。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6.《陶庵梦忆序》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秉烛夜游:感叹时光易逝,须持烛夜里游乐。
高中语文-5.2-伶官传序-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多次被贬,又多次被起用。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 的身份辞职,归于颖州(今安徽阜阳)。次年卒,谥文忠。
• 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 明。曾就范仲淹被黜事,上书斥责谏官高若纳趋炎附势,不 敢主持正义,因而遭到贬谪。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 石变法。
•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北宋中叶文坛 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创作,在 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他的文章,含蓄 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例如他的记 事文往往运用精练的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活动 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他 的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 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现实的经验教 训。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
•
一、作家档案
•
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
• 政治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
• 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
• 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
•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历 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但
论点提 出
两文都运用了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 以论带史,以史证论,借古讽今。 文章的结构形式相同,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开门见山,观点鲜明。
• 不同点:
论 据 选 取
写 作意Βιβλιοθήκη 图语 言风 格《六国论》选取的是战国时期韩、魏、楚等六国贿赂秦国最终 导致灭亡的事实。
《伶官传序》选取的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夺取天下又失去的事实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知识归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知识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第一单元1、《长恨歌》——白居易表现手法:以景衬情思想内容:诗歌既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2、《湘夫人》——屈原表现手法:比兴、铺陈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
3、《拟行路难》——鲍照表示手法:比兴思想内容:表达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的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
4、《蜀相》——杜甫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5、《书愤》——陆游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表现手法:以景抒情思想手法: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
7、《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表现手法:移情于物思想手法: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8、《越中览古》——李白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9、《一剪梅》——李清照表现手法:以景抒情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10、《今别离》(其一)——黄遵宪表现手法:对比思想手法: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技术的昌明。
第二单元1、《春江花月夜》——张苦虚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表现手法:对比、用典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表现手法:想象、夸张、比喻、对比、衬托思想手法: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
4、《登岳阳楼》——杜甫表现手法:情景交融、今昔对比、虚实结合思想手法: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身世凄凉的孤寂以及不能为多难国家对力的感慨。
5、《菩萨蛮》(其二)——韦庄表现手法:白描、情景交融思想手法: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一、课文内容回顾《六国论》论证六国灭亡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勿重蹈覆辙。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分论点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分论点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伶官传序》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祭十二郎文》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韩愈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也饱含着自幼孤苦零丁凄凉家世的慨叹和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阐画竹之理,忆戏笑之言,叙为文之由,抒悼念之情。
二、文学常识《六国论》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四川)眉山人,散文家。
与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伶官传序》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江西)吉水人,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醉翁亭记》。
《祭十二郎文》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自称“韩昌黎”,做过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
唐代古文运动领军人物,主张文章言之有物,“惟陈言之务去”。
“唐宋八大家”之首。
代表作《马说》《师说》。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作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代表作《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
三、字音字形1、注音贿赂城邑昏厥荆棘草芥自古洎今革灭殆尽咽喉削弱箭矢仇雠伶人珍馐依怙夭殁薨匆遽斗斛入殓尚飨筼筜偃仰啸歌蜩蛇蚹兔起鹘落轮扁砍斫缣素蹑手蹑脚树梢匹敌箨龙一曝十寒2、字形仓皇仓黄苍黄仓惶3、查字典,解释成语含义胸有成竹兔起鹘落稍纵即逝克勤克俭四、文言字词句式1、词类活用《六国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必考
⾼⼆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必考 在⾼⼆语⽂的学习中古代诗歌和散⽂的鉴赏是⼀个必考的考点,下⾯是由店铺为⼤家整理的⾼⼆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希望⼤家可以帮助到⼤家! ⾼⼆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 《长恨歌》 1.列⼟:封爵赐⾢。
古代天⼦分封诸侯时,⽤⽩茅裹着社坛上的泥⼟授予被封者,象征⼟地和权⼒,称为“列⼟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的机构。
我国⼈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把⼏代⼈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路难》 1.⾏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亦有变⾏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 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种⼥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时随嫁的⼈(陪嫁的侍⼥),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等于六铢,⼀铢约等于后来⼀两的⼆⼗四分之⼀。
锱、铢连⽤,极⾔其细微。
《六国论》 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中⼀般也有“旧⽇的制度,例⾏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书、察举⾮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牺牲(古代祭典⽤的猪、⽜、⽺等),⾏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指祭祀⽤的牲畜;⼜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 长恨歌》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知识梳理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爱情是甜蜜的,但正如花丛给人以芬芳艳丽,却挡住了前行的山路;湖泊给人以清澈空灵,却倒映出虚假的幻景;美酒给人以香醇清冽,却模糊了眼中的目标。
爱,在给人以安慰、鼓励和支持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给心灵蒙上了一层幕布。
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个杨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最终落得个“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下场。
白居易的一曲《长恨歌》,道出了人间几多“长恨”?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等职。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创作的《秦中吟》《新乐府》是讽喻诗的代表作品,这些诗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黑暗。
白居易的叙事诗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现存诗三千多首,著有《白氏长庆集》。
《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当时作者36岁,任盩厔尉。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
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故事,大家都很感叹。
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诗歌,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
歌和传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
当时长安歌伎多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
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回眸móu 珠箔bó鼙鼓pí玉扃jiōnɡ云栈zhàn 仙袂mèi萦纡yū凝睇dì翡翠衾qīn马嵬wéi悄静悄悄qiāo屏银屏píng 悄然qiǎo 屏息bǐng殷殷勤yīn冠花冠guān殷红yān冠军guàn2.写汉字读音易错字读音易错字jiāo娇媚diàn 花钿jiǎo 矫健diàn 佃户xiá 闲暇bò 钗擘xiá 瑕疵qíng 引擎3.解词义(1)花钿委地无人收委:丢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一)成语梳理1.《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
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草一遇到风就倒伏。
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
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
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的地为“治”。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独夫:①独身男子。
②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避讳: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
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一是家讳,或称为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
避讳的方法:(1)改字法,就是把帝王及所尊者之名改用其它字来代替。
(2)空字法:即将应避讳的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作“”。
(3)缺笔法:即对所避之字少写一两笔。
(4)改音法,就是读书时遇到讳字,就改变声调或读别的音。
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
汉时以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
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猪、羊各一头叫“少牢”。
古代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
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文: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
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勾者:立即被施刑的人。
勾,勾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勾,批准立即行刑。
清制,每年秋季,由刑部会同九卿各官,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一一详议,分别归入“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情实者奏请勾决。
西市:清京城行刑的地方,今北京市宣武区菜市口街上。
上闻:上奏的文书。
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
佛教徒死后之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成为“舍利子”。
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延伸]古代文体(一)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曲、赋、铭等。
(二)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辞藻华丽,因大多用于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三)散文:古代散文种类很多,辩、说、论、奏议、序跋、赠序、铭、祭文、杂记、童话、民间故事、寓言、传说、传奇等都属于散文的一类。
(四)小说:小说是古文学体裁的一种,我国占代小说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上古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明清五个阶段。
┏━━━━━━━━┳━━━━━┳━━━━━━━━━━━━┓┃朝代┃发展阶段┃体裁特点┃┣━━━━━━━━╋━━━━━╋━━━━━━━━━━━━┫┃上古到先秦两汉┃起源┃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发展┃志怪志人┃┣━━━━━━━━╋━━━━━╋━━━━━━━━━━━━┫┃唐┃成熟┃传奇小说┃┣━━━━━━━━╋━━━━━╋━━━━━━━━━━━━┫┃宋元┃继续发展┃话本小说┃┣━━━━━━━━╋━━━━━╋━━━━━━━━━━━━┫┃明清┃顶峰┃演义小说、创作小说┃┗━━━━━━━━┻━━━━━┻━━━━━━━━━━━━┛(五)古籍注释体例1.传: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例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
2.注:本义是用水灌注。
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
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
例如:《水经注》《礼记注》。
3.笺:指对前人的解释加以订正、引申、补充或发挥.例如:《诗经》有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
4.疏、正义:唐代出现的一种注释名称。
这种注释不仅解释正义,还对前人的注释作注释。
例如:《诗经》有唐孔颖达疏,《左传》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史记》有唐张守节正义。
5.诠:解释字、词义。
《康熙字典》说:“诠,谓具说事理也。
”如杨树达的《词诠》是解释文言虚词的。
6.义疏: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内容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思想,或广罗材料,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辩证。
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
7.义训:指不通过对语音和字形的分析而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是训诂的基本方法。
具体形式有:用同义词解释,如《尔雅·释言》:“逆,迎也。
”用反义词加否定词来释词,如《说文解字》曰部:“旱,不雨也。
”用下定义释词,如《说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食言也。
”用古今词语对照来释词,如《论语·子路》郑注:“古者曰名,今世曰定。
”用指出事物的类属来释词,如《说文解字》木部:“杏,果也。
”用说明事物的性质状貌来释词,如《说文解字》:“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检测题一、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歌及朝庙乐章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产生了张元干、张孝祥、周邦彦、陆游、辛弃疾等一大批爱国词人,其中辛弃疾成就最高。
C.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被放出京,第二年在东鲁将南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给东鲁的朋友,原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现题中的“吟”,即吟唱之意。
D.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和赋三类,汉代史传文作家最着名的是司马迁和班固,其代表作分别是《史记》和《汉书》,均为纪传体通史。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清代着名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他的《狱中杂记》揭露了清代所谓太平盛世时狱中种种奸弊、污秽、酷虐的情景。
B.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盛唐着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着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孟郊。
C.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代词作家,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
其《扬州慢》一词抒写了时昔日扬州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破败景象的哀思。
D.《史记》对历史事件记叙详细,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既是伟大的史学着作,又有极高的文学性,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
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庸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
着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骚”指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
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樾、姚鼐等。
5.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B.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着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
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