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诗歌欣赏 诗歌鉴赏知识点回顾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通过比较的手法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起到烘托诗歌效果的作用。

2.夸张:通过夸张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加深诗歌的
艺术表现力。

3.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比拟为具有人的思想能力和行为特点
的形象,从而使诗歌有了别样的生命感。

4.象征:通过寓意隐喻的方式,使诗词表现得更加深邃,留给
读者的空间更大。

二、唐诗宋词必备积累
在研究古代诗词鉴赏的过程中,不能完全背诵而缺乏深入理解。

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积累如下:
1.了解唐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2.了解唐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能够清楚明确的区分他们的特
点和艺术风格。

3.掌握一些常用词汇和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首诗
歌的意思。

三、鉴赏技巧
1.语音韵律鉴赏:了解每个汉字的声调,把握诗歌句子的语音、韵律特点和节奏。

2.字词句法鉴赏:了解每个字的田字格、象形、会意、指事、
形声等特点,把握词义、造句法和句子结构。

3.意象、意境鉴赏: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并通过联想、比喻、夸张等方式理解和领会,提升鉴赏水平。

总之,古代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其艺术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我们需要在不断学习、积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8、即事(景)抒怀诗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1诗歌分类古代诗歌的分类是基础性的问题,在历年的高考中都有所体现,所以要牢记要点:按诗歌的体裁分类: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七律五律、绝句:七绝五绝)。

按诗歌的题材分类:分为咏怀诗、咏史诗、咏物诗、田园山水诗、边塞诗等。

2作家分类知人论事的方法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要求,而对于掌握诗歌作家的生平事迹有助于考生对作者所写诗歌的理解。

在历年的上海卷考试中也考到了辛弃疾、岳飞等爱国主义诗人,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对常见的作家有所了解并有所分类识记。

如:爱国主义诗人群体有:屈原、陆游、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等。

边塞诗人群体有: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等。

山水田园诗人群体: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

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苏轼等。

婉约派词人:姜夔、柳永、晏殊等。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

苦吟诗人:盂郊、贾岛。

亡国之君:李煜等。

如再进一步根据作者对作品表现情感分类如:爱国报国(报国之志、报国无门)、战争之思(反对战争、歌颂英雄)、思家念乡(亡国之恨、离别之痛)、感怀人生(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等。

3意象分类在古代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所以了解了一些固定的意象可以理解作者在诗歌中的思想情感,从而能进一步深入了解考题,分析考题,直达答案的要点。

如:表示坚贞高洁的品质意象有:松、菊、梅、竹、冰雪、蝉等。

表示离愁别绪思乡之愁的意象有:月、鸿雁、云、鹧鸪鸟等。

表示爱情的意象有:莲、红豆等。

表示离别送别的意象有:折柳等。

表示凄凉悲伤的意象有:梧桐、杜鹃鸟、猿猴等。

表示生命顽强拼搏的意象有:草、鹰等。

表示荒凉景象的意象有:草木繁盛、古迹等。

表示希望的意象有:小雨、春风等。

4修辞分类对于修辞今年上海卷的高考中就出现了,并着重于对修辞的作用进行了考核,所以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非常重要。

常用修辞如:[夸张]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鉴赏,不仅可以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与情感。

本文将归纳总结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学科内容。

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词按题材和形式可以分为多个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楚辞、唐诗等。

每一类古诗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了解其分类有助于更好地鉴赏和理解。

二、古诗词的体裁古诗词的体裁分为诗和词两大类。

诗又可分为诗经、楚辞、汉赋、骈文等。

词可以分为宋词、元曲等。

不同体裁的古诗词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

三、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古诗词作为文学形式,有其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

比如,古诗词注重音韵的把握和节奏的呼应,追求意境上的意蕴和形式上的美感。

同时,还常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四、古诗词的韵律结构古诗词的韵律结构是其独特之处。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都有其特定的韵律模式和押韵方式。

韵律结构的掌握不仅能够体现作者的才情,还能增强作品的美感和节奏感。

五、古诗词的背景与意境古诗词往往描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通过理解古诗词创作的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其语言表达和意境。

同时,古诗词的意境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六、古诗词的名句欣赏古诗词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它们凝练而含蓄地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学习古诗词鉴赏,要重点欣赏和理解其中的名句,掌握其深层含义和表达方式。

七、古诗词与时代文化古代的诗词作品往往承载着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

学习古诗词鉴赏,需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把握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意义。

八、古诗词的比兴手法比兴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类比,增强表达的效果和意境。

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如夸张、拟人、象征等,能够更好地解读并欣赏其中所表达的意义。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笔记》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笔记》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一、如何读懂诗歌、把握主旨?【四看】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明时代;三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四看关键语言——明主旨。

【诗歌主题】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

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⑥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诗歌答题三步骤】一、一句话概括。

二、引用诗句翻译分析。

三、抒发了什么感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塑造方法(1)细节刻画法。

(2)烘托渲染法。

(3)对比衬托法。

(4)比兴牵引法。

(5)抒情寄托法。

2、【方法点拨·答题步骤】(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例题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 结合,抑扬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 象,象征,衬托,用典,对比
铺垫,承上启下 首尾呼应
照应
题目呼应
扣题呼应
精选课卒件 章显志
4
情评 感价
诗 歌 内 容 和
咏史怀古诗 山水田园诗 边塞军旅诗 送别怀人诗 羁旅思乡诗 咏物言志诗 即事抒怀诗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借古讽今,昔 盛今衰,报国无门
借古讽今角度手法烘托反衬虚实结合对比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比喻比拟象征比兴夸张衬托对比设问反问借代双关对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象象征衬托用典对比铺垫承上启下照应首尾呼应题目呼应扣题呼应咏史怀古诗缅怀前贤表达敬仰借古讽今昔盛今衰报国无门山水田园诗热爱自然归隐生活向往怀才不遇边塞军旅诗建功立业乡愁战争艰辛对君王的不满赞叹奇异风光依依不舍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抒发人生感慨羁旅思乡诗怀才不遇厌战思家咏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送别怀人诗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1.意象+画面 2.意境+具体分析 3.分析诗人的情感
1.形象特征
事物形象
Hale Waihona Puke 2.具体分析 3.托物言志,表达
诗人感情
精选课件
2
言鉴 赏 诗 歌 的 语
炼字 诗眼 炼句
1.点字+释义 2.放在句中描绘画面 3.手法+效果或情感
1.意象或手法或炼 字入手 2.分析句子在结构, 情感的作用
语言特 色
1.语言特色(清新质朴,简 洁明快,雄奇奔放) 2.分析如何体现
鉴古 赏代
诗 歌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表达 技巧
诗歌的思想 和情感精选课件

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歌的基本定义1.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以音韵和意象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对节奏、音调和韵脚的运用,产生一种美的效果。

2. 诗歌具有高度的文学性,通过对抒情、叙事、描写等元素的运用,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2. 解读诗歌中的典故、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抒情、叙事、描写等特点。

3. 分析诗歌的音韵结构、韵律格律和节奏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声音美。

4. 对诗歌的意象、比喻、意境进行深入品味,探究诗歌的意境美和心灵共鸣。

三、诗歌鉴赏的重点内容1.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对诗歌的文字、意境等进行分析,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2. 诗歌的形式与结构:包括诗歌的韵律格律、节奏感、音韵结构等方面的审美特点。

3. 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探究诗歌中所运用的意象、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把握诗歌的形象美和意象美。

4. 诗歌的语言与表现:分析诗歌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渲染,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抒情美。

四、诗歌鉴赏的技巧与方法1. 通读全文,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基本内容。

2. 熟悉诗歌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关注诗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意象与比喻,品味诗歌的形象美和语言美。

4. 重点品味诗歌的主题和意义,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思想价值。

5. 注意诗歌的音韵格律和节奏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声音美。

五、诗歌鉴赏的实践与应用1.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2. 经常参与诗歌欣赏、讨论和赏析活动,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水平。

3. 培养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增进对诗歌的喜爱和理解。

4. 关注当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拓展诗歌鉴赏的视野和境界。

总之,诗歌鉴赏是一种富有情感、想象和理性的审美活动,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和深入的思考去领悟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积累,我们可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好。

(整理)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整理)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静女》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包含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鹭” “青天”)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

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

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

因此,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赏的突破口。

(2)意境是指有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整体情境。

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3、常用的表达技巧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常用关键词及其效果见附表4:4、常见的情感、主旨(1)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更多的常见术语归类见下表:(2)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①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②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③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④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⑤此外还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等词语5、常见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具体解说: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一、诗词体裁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七律,七绝,五律,五绝)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2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2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诗歌分类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叙事诗-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石壕吏》《卖碳翁》《陌上桑》《木兰诗》,有的还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如《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怀(即咏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

)和托物言志(即咏物诗,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歌咏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喻理诗-特点: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说理,耐人寻味,富于理趣。

主要写法:①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绘中说理)-形象、生动、有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观书有感》(问君哪得清如许……)、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议论说理-议论与形象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等修辞法。

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③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注意】.读诗时要"想诗"。

诗中的道理,如盐溶于水-“体匿味存,现相无相”,要细细品味。

.诗中之“理趣”①本身固有②引申而来,其理趣要用辩证观点分析诗句,“思而得之”。

3.一般诗歌也常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

有的诗还把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如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二)高考语文中,诗歌鉴赏是一项重要的考点。

高中语文古诗词形象鉴赏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古诗词形象鉴赏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古诗词形象鉴赏知识点梳理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

对意象的考查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一是辨析所用的意象,二是把握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三是兼及意境的把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语文古诗词形象鉴赏知识点梳理意象类知识梳理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一)鉴赏人物形象知识梳理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练习体悟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注释]飐:zhǎn风吹颤动。

赖:亏得,幸好。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

请简要说明。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桃花分割线【解析1】“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首句即展现出非常美妙的意境。

水面上碧波荡漾,浮游水面之菱叶,上下左右摇摆,是为萦波;加上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旷神怡。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一)总纲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

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

素质修养固根本,神游于古想联翩。

诵读咏叹兴会至,语言突破发先端。

平仄对仗适格律,押韵也使语序缠。

语言风格有物质,术语种类要记全。

质朴清新别绮丽,简练隽永意味先。

诗中意象无限广,主客相融滋味长。

离愁别绪托折柳,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春草无涯友情芳。

燕飞世迁夫妻苦,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误,鱼传尺素鸿雁忙。

凡此种种难尽举,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意境初解识诗章。

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

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

托物言志诗魂寄,尽吐块垒见真情。

侧陪正面静衬动,乐景衷情反相成。

烘云托月手法老,虚实结合更鲜明。

双关互文兼对仗,铺陈排比并比兴。

跨过表达技巧隘,评价顺水又乘风。

思想内容怎评价?胸存类型不驳杂。

写景寄旨表不群,咏物抒怀写高雅。

羁旅行役寻常见,思亲怀乡拟不差。

故道长亭别情重,多言不忍少旷达。

怀才不遇思明主,舒啸山水访道家。

咏史写人堪自比,借古讽今漫叹嗟。

边塞风火燃诗意,或欲建功或挞伐。

对号入座须谨慎,莫让定式缚自家。

古诗浩淼如烟海,读品思评四步法。

如今识尽个中味,居高临下六分抓。

(二)方法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三看背景知来历,四看意象析主旨,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时代流派要牢记。

诗经表现是现实,楚辞浪漫多比喻,汉代乐府很灵活,北魏风骨颇大气,两晋山水寄情意,陶潜首推属第一,南朝爱情缠绵意,北朝边塞铿锵诗,唐代鼎盛两高峰,李诗浪漫杜现实。

白诗兼备李杜风,无题含蓄刘禹锡,初唐清新有四杰,晚唐哀婉数李煜,词生唐代兴于宋,豪放婉约两分枝,苏词辛词多豪放,高歌大江东去,低吟廉颇老矣,婉约首推李清照,国恨家愁蕴笔底,元代诗型有变异,曲中可寻诗痕迹,明清诗作讽现实,锋芒毕露抒胸臆,古诗源远一脉承,多吟多背多深思。

(三)内容自古诗歌常写景,景情相生第一种,边塞生活多磨难,惜别伤怀遥思念,田园牧歌多悠闲,闲适恬淡归田园,山光水色怡人性,移情入景显秉性,怀古咏史吊前贤,壮志难酬空自怜,目睹耳闻收眼帘,即事感怀时世惨,羁旅情怀备煎熬,行役戍边心日劳,华夏历史多悠久,爱国情思系心头,故人一别两地愁,愁上眉头登高楼,人间情多数爱情,钟情怀春话永恒,写意众生大舞台,包蕴哲理抒心怀。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归纳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归纳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晏几道《蝶恋花》)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
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
抒怀类
菊花、梅花、松柏、竹、冰雪、草木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云安九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答题模板】
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
或:分析形象=具体分析+情感+总括
类别
常见意象
举例
表达情感
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高远深邃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淡雅幽远
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冷幽静
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1.炼动词
动词往往能使画面生动,画龙点睛,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例如“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句诗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分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分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分析----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诗歌分类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叙事诗----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石壕吏》《卖碳翁》《陌上桑》《木兰诗》,有的还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如《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怀(即咏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

)和托物言志(即咏物诗,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歌咏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 喻理诗------特点: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说理,耐人寻味,富于理趣。

主要写法:①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绘中说理)----形象、生动、有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观书有感》(问君哪得清如许......)、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议论说理----议论与形象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等修辞法。

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③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注意】1.读诗时要"想诗"。

诗中的道理,如盐溶于水----“体匿味存,现相无相”,要细细品味。

2.诗中之“理趣”①本身固有②引申而来,其理趣要用辩证观点分析诗句,“思而得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