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奥数教案上册

合集下载

五年级奥数教案范文

五年级奥数教案范文

标题:五年级奥数教案-发现数字规律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索、观察、总结等学习方式,能够发现数字中的规律。

2.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奥数问题。

3.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观察数字序列,找出规律;2.学生能够将找出的规律应用到问题解决中。

教学准备:1.一些数字序列的例子;2.各种数字的卡片;3.尺子和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1.跟学生讨论一下“规律”这个词的含义。

2.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字序列:“2,4,6,8,…”或者“1,4,9,16,…”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数字的规律。

Step 2:观察数字序列1.学生自己挑选一些数字序列解释数字之间的规律,并给出下一个数字。

2.学生整理并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Step 3:活动一1.将数字的卡片混合在一起,让学生抽取一张卡片,观察其中的数字,并推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2.学生逐一展示自己所整理的规律,其他学生进行验证。

Step 4:找规律1.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字图形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学生整理并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Step 5:活动二1.将图形的卡片混合在一起,让学生抽取一张卡片,观察图形并推测下一个图形是什么。

2.学生逐一展示自己所整理的规律,其他学生进行验证。

Step 6:应用1.给学生出示一些其他的数字或图形序列,让学生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2.学生与伙伴合作,利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Step 7:总结1.学生总结所学到的规律,并进行归纳。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8:拓展活动1.学生设计属于自己的数字或图形序列,让其他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学生进行角逐,看谁能找到更复杂的规律。

Step 9: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奥数问题,应用所学的规律。

Step 10: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寻找生活中具有数字规律的例子,如物品的价格,家人的年龄等,并写下自己观察到的规律。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数字序列和图形序列,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将其应用到问题解决中。

五年级奥数完整教案

五年级奥数完整教案

五年级奥数完整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奥数完整教案教学目标:1. 熟悉奥数题型及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赛意识。

教学内容:1. 奥数题型介绍:包括数学推理、图形推理、逻辑推理等。

2. 奥数解题方法介绍:包括分析题目、建立数学模型、寻找规律等。

3. 奥数实例分析和讲解:选择一些经典的奥数题目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奥数练习:提供一定数量的奥数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奥数竞赛模拟:组织奥数竞赛模拟活动,让学生在竞赛环境中体验解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介绍奥数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奥数的兴趣和动力。

第二步:奥数题型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奥数的常见题型,如数学推理、图形推理、逻辑推理等,并给出相应的例题进行讲解。

第三步:奥数解题方法介绍(15分钟)详细介绍奥数解题的常用方法,如分析题目、建立数学模型、寻找规律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第四步:奥数实例分析和讲解(20分钟)选择一些经典的奥数题目,进行详细解析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五步:奥数练习(15分钟)提供一定数量的奥数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六步:奥数竞赛模拟(20分钟)组织奥数竞赛模拟活动,让学生在竞赛环境中体验解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同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第七步: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收获。

教学资源:1. 奥数题库:提供一定数量的奥数题目,包括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题目。

2. 教学投影仪:用于展示奥数题目和解题过程。

3. 奥数竞赛模拟材料:包括竞赛规则、试题和答题卡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解题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评估,包括正确率和解题思路的合理性。

5年级奥数课程教案上doc(2021年整理)

5年级奥数课程教案上doc(2021年整理)

(完整)5年级奥数课程教案上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5年级奥数课程教案上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5年级奥数课程教案上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目录第一讲奇妙的幻方 (3)练习卷 (9)第二讲可能性的大小(游戏与对策) (10)练习卷 (12)第三讲图形的面积(一) (13)第四讲认识分数 (17)练习卷 (21)第五讲行程中的相遇(相遇问题) (22)练习卷 (26)第六讲公因数与公倍数 (27)综合演练……………………………………………………。

…31祝您成功祝您成功第一讲幻方(第一课时)【知识概述】在一个n×n的正方形方格中,填入一些连续的数字,使得所有的横、竖、斜列所加之和都相等,这样的正方形方格叫做幻方.幻方一般分为奇数幻方和偶数幻方。

(n是几就表示为几阶幻方).本讲,我们将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例题讲学例1在一个3×3的表格内,填入1—9九个数,(不能重复,不能遗漏),使得3个横列、3个竖列和2个斜列所加之和都相等。

可以怎样填?【和为15】【思路分析】这样的3×3幻方,在填写时有一定的规律和口诀: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七右三, 戴九履一,五为中央。

【注:戴指头,履指脚。

】试试填一填吧!幻方(第二课时)知识概述:上一讲中,我们讲述了如何填写3×3的幻方,其实在幻方的知识世界里,像3×3、5×5、7×7……像这样幻方,称之为奇数幻方,这一讲我们将来学习如何填写五阶幻方.例题:在一个5×5的方格中,填入1-25这25个数字,使5个横列、5个竖列、2个斜列所加之和都相等。

五年级上册奥数巧算教案

五年级上册奥数巧算教案

第1讲平均数问题:日期:【知识要点】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典型例题】类型一(概念问题)例1 求198、190、197、195、194、195、194、193、199、191的平均数是多少?(巧算)类型二(列等式)例2 有5个数,平均数是18,其中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16,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第3个数是多少?例3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

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求一箱苹果有多少个?一箱桃有多少个?类型三(行程问题)例4 一辆汽车上山每小时行20千米,3小时到达山顶。

沿原路下山只用2小时,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例5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到达乙地后,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回甲地,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赋值法)类型四(算错类型)例6 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后,全班的平均成绩91.7分,五一班有几名学生?例7 6个数的平均数是70,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六个数的平均数是65,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类型五(移多补少)例8 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有26名男同学参加,平均分为93分,女生平均分为96分,所有人的总平均数分为94分,求这次竞赛有多少女生参加?随堂练习:成绩:1.小林的语文、数学、英语、社会4门测试的平均分是89分,前3门的平均分为92,后两门的平均分为88,小林英语测试多少分?2.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完了120千米的旅程。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一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一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一)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少年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为了使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更严密更合理,会有很有据地想问题,而不是凭空猜想,这里我们专门讨论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从所给的条件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推理,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况,逐步归纳,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1 公路上按一路纵队排列着五辆大客车.每辆车的后面都贴上了该车的目的地的标志.每个司机都知道这五辆车有两辆开往A市,有三辆开往B市;并且他们都只能看见在自己前面的车的标志.调度员听说这几位司机都很聪明,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的车是开往何处的,而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进行判断.他先让第三个司机猜猜自己的车是开往哪里的.这个司机看看前两辆车的标志,想了想说“不知道”.第二辆车的司机看了看第一辆车的标志,又根据第三个司机的“不知道”,想了想,也说不知道.第一个司机也很聪明,他根据第二、三个司机的“不知道”,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个司机的车是开往哪儿去的;他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解:根据第三辆车司机的“不知道”,且已知条件只有两辆车开往A市,说明第一、二辆车不可能都开往A市.(否则,如果第一、二辆车都开往A市的,那么第三辆车的司机立即可以断定他的车一定开往B市)。

再根据第二辆车司机的“不知道”,则第一辆车一定不是开往A市的.(否则,如果第一辆车开往A市,则第二辆车即可推断他一定开往B市)。

运用以上分析推理,第一辆车的司机可以判断,他一定开往B市。

例2 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

解:因为张虎和小红、小林都搭伴比赛,根据已知条件,兄妹二人不许搭伴,所以张虎的妹妹不是小红和小林,那么只能是小华,剩下就只有两种可能了。

五年级奥数教案上册

五年级奥数教案上册

速算技巧(一)教学内容:速算技巧(一)教学要求: (1)理解简算方法,正确合理的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简算方法,灵活计算.教学难点: 能说出简算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除法的性质各是什么?(二)新授(1)教学例1 计算898+899+901+907+895+911+898+897+906+890a、观察数据特征讨论可以怎么算?b、分析这十个加数都接近900它们的和一定也接近900×10所以先把这些数当做900来加,“多加的要减去,少加的要补上”898+899+901+907+895+911+898+897+906+890=900×10-2-1+1+7-5+11-2-3+6-10=9002c、让学生说出刚才我们是怎么算的?(2)练习计算8888+253+249+248+250+248+246+251+255的值(3)教学例2 计算1420×3.4+1.42×2300+14.2×430a、观察讨论如何简算?b、分析:根据数字特征可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及把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的大小不变,这样三个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

1420×3.4+1.42×2300+14.2×430=1420×3.4+1420×2.3+1420×4.3=1420×(3.4+2.3+4.3)=14200c、同座位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说简算方法。

(4)练习计算0.16×5.96+264×0.0596+72×0.596的值(5)教学例3 计算63587-3963-2065+36413-4789-3183的值a、学生尝试练习;b、讲评,说出你怎么做的?63587-3963-2065+36413-4789-3183=(63587+36413)-(3963+2065+4789+3183)=86000(6)教学例4 计算(97932-97.932)÷(32644-32.644)的值a、观察数据特征讨论可以怎么简算?b、分析本题中每个小括号中的被减数是减数的一千倍,并且两个被减数、两个减数之间都是三倍关系,因此可用乘法分配律,先把被除数改写成97932-97.932=(32644-32.644)×3再进行简算(97932-97.932)÷(32644-32.644)=(32644×3-32.644×3)÷(32644-32.644) =[(32644-32.644)×3]÷(32644-32.644)=3c、你还可以怎么做?(7)比较四个例题,说出它们有什么异同?(三)巩固练习P4(1、2)、P7(1、3、8)(四)本课小结教学内容:速算技巧(二)教学要求: (1)进一步理解简算方法,正确合理的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简算方法,灵活计算.教学难点: 能说出简算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比较法。

小学五年级《最值问题》奥数教案

小学五年级《最值问题》奥数教案

五年级备课教员:第十三讲最值问题一、教学目标: 1.能找出题目中隐藏的限制条件,会运用限制条件去分析最大最小的问题。

2.锻炼从限制条件中去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1.学会在题目中判断出限制条件。

2.从限制条件中去分析最大最小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2.从限制条件中去分析最大最小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芭啦啦综合教育学校对米德等人进行了测试。

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得了多少分呢?生:想。

师:阿派、米德、欧拉、卡尔、阿尔法五个人的平均分是92分,他们五个人中最低分是75分,阿派是第三名。

生:那阿派是几分呀?师:他们五个人分数都不同,你们能算出阿派至少是几分吗?生:能。

师:真棒,那拿起笔试试吧。

【板书课题:】最值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三个老师为7位不同的扮演者化妆,这7位同学化妆需要的时间分别为8、12、14、17、18、23、30分钟。

如果三位老师化妆速度相同,问最少经过多少时间完成化妆任务?(PPT出示)师:同学们,如果不单独化妆,你们知道理论上需要几分钟吗?生: (8+12+14+17+18+23+30)÷3=40……2(分钟),应该是40分钟的样子。

师:是的,你真棒!师:但是现在因为要单独化妆,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分配这三位老师?生:应该使时间最接近40分钟,才会使时间最短。

师:没错,你说得真好!那具体该怎么分呢?生:18+23=41(分钟);30+12=42(分钟);8+14+17=39(分钟)。

师:很棒,看来你们都很聪明。

板书:(8+12+14+17+18+23+30)÷3=40……2(分钟)18+23=41(分);30+12=42(分钟);8+14+17=39(分钟)答:最少经过42分钟完成化妆任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奥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奥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奥数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

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

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

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完整word版)五年级上册奥数讲义

(完整word版)五年级上册奥数讲义

↑↑↑↑↑优才家教 优等生同步奥数提高 五年级(下)↑↑↑↑↑第一讲 整数问题 第1课 数的整除一、知识要点1. 整除——因数、倍数2. 相关基础知识点回顾(1)0是任何整数的倍数. (2)1是任何整数的因数。

3. 数整除的性质例如:如果2|10,2|6,那么2|(10+6),并且2|(10-6).必要条件:(1)a 、b 、c 三个数是整数 (2)b ≠0 (3)a ÷b=c结论:整数a 能被整数b 整除,或b 能整除a,则a 叫做b 的倍数,b 叫做a 的因数。

记作:b|a例如:如果6|36,9|36,那么[6,9]|36.例如:如果2|72,9|72,且(2,7)=1,那么18|72.例:如果7|14,14|28,那么7|28。

4.数的整除特征(1)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是偶数(即个位数是2、4、6、8、0),那么它必能被2整除。

(2)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0或5,那么它必能被5整除。

(3)能被3(或9)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或9)整除,那么它必能被3(或9)整除.(4)能被4(或25)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那么它必能被4(或25)整除.例:1864能否被4整除?解:1864=1800+64,因为4|64,4是1864的因数,1864是4的倍数,所以4|1864。

(5)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那么它必能被8(或125)整除。

例:29375能否被125整除?解:29375=29000+375,因为125|375,125是375的因数,375是125的倍数,所以125|29375。

(6)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整数的奇数位数字之和与偶数位数字之和的差(大减小)能被11整除,那么它必能被11整除。

(奇数位指:这个数的个位、百位、万位……;偶数位指:这个数的十位、千位、十万位……)例:判断13574是否是11的倍数?解:这个数的奇数位上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数字和的差是:(4+5+1)-(7+3)=0。

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列出方程。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2. 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介绍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列出方程。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问题中的未知数和等量关系,从而正确地列出方程。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不足之处。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个可以用方程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七、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方程的应用价值。

3.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奥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和速度。

教学重点:1. 掌握奥数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和速度。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和速度。

教学准备:1. 奥数教材和练习册。

2. 计算器。

3. 白板和彩色粉笔。

4. 奖励小礼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奥数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奥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奥数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

2. 解释奥数的应用领域,如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

三、示范演练(15分钟)1. 选择一道适合学生水平的奥数题目进行示范演练。

2. 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引导学生一起解答。

四、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道奥数题目进行解答。

2.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指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找出解题的关键点。

五、个人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的奥数题目。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总结反思(5分钟)1. 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奥数学习中的收获和困惑。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奥数竞赛或数学建模比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2. 给予学生更多的奥数题目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解题思路。

2. 收集学生的练习册和作业,检查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他们的问题和困惑。

2. 针对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奥数教案

五年级奥数教案

五年级奥数教案第一课:整数的加减一、知识点概述本课时主要学习整数的加减法,要求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进行加减操作,并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的加减法。

2.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应变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入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例如:小明有10元钱,他买了一瓶饮料花去3元,那么他还剩多少钱?诱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2.整数的加减法(30分钟)2.1 整数的概念:介绍整数概念,让学生了解整数的定义,负数的产生,正负数的运算规则等相关内容。

2.2 整数的加法:阐述整数加法规则,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

2.3 整数的减法:同理进行整数减法规则的说明,概念的讲解及实例演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3.实例演练与讲解(20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演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规则,例如:小明家里有两个负数,分别是-5和-3,那么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通过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逐步领会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意义,例如:小明想知道如果自己每天花费1元,100天后他还有多少钱?5.课后拓展(5分钟)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并提高加减法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时内容实用性强,针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展开,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同时,本课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手实验能力,加深了对整数的理解和应用。

但还是需要注意实际问题讲解时的举一反三思维,有机地结合其他数学知识进行拓展。

五年级上册奥数教案

五年级上册奥数教案

五年级上册奥数教案【篇一: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修改】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1.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2.经历乘法运算定律和两步运算计算顺序的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3.经历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数学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2.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和勤于思考、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臵。

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

(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2. 会正确地计算和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臵的方法。

教法: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应用。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培养数学思维,是培养逻辑思维的一个方面。

逻辑思维讲求从准确的概念理解入手,遵循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方法,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更理性、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逻辑思维是孩子日后写作和数学的基础智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范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范文篇一教学设计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让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学习新知识。

本节课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方法,辅之以讲授、讨论等方法,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设计问题情景,力求体现“让学生学习快乐的数学”的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练习圆的面积的有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求圆面积的的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2、进一步认识周长,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掌握直径的判断方法。

3、培养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自控意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小明家新置了一个圆桌,妈妈让他去配一个与桌面相同大小的玻璃桌面。

这把小明难住了,这圆桌面有多大呢?我要配的玻璃桌面又该多大呢?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解决他的问题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1、要求圆桌面的大小就是要求桌面的面积。

2、也就是求圆的面积。

五年级《追及问题》奥数教案

五年级《追及问题》奥数教案

五年级备课教员:第六讲追及问题一、教学目标: 1.能充分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解应用题。

2.借助公式“追及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来解决问题。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利用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解应用题。

2.通过对具体问题情境的分析,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借助公式“追及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解决问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大家应该都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生:听过。

师:最后是不是因为兔子睡觉偷懒,被乌龟赶上赢得了比赛呀?生:是的......师:那如果兔子没有偷懒,你们觉得兔子和乌龟谁会赢呢?生:兔子,因为兔子比乌龟跑得快。

师:没错,那老师为了比赛公平,让乌龟先跑出一段距离,再让兔子出发,你们认为现在谁会赢呢?生:不能确定。

师:怎么才能确定乌龟和兔子谁赢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类型的数学问题,好吗?生:好的!【板书课题:追及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一名警察以每分钟400米的速度向一名小偷追去,小偷的速度是每分钟350米,现在警察和小偷的距离是500米,那么警察最快要几分钟能追上小偷?(PPT出示)师:同学们,看完题目,警察和小偷现在是相距多少米?生: 500米。

师:你们知道这个500米是什么吗?生:警察要追小偷的距离。

师:没错,那么这个500米就是追及路程。

生:是的,我明白了。

师:警察的速度是每分钟400米,小偷的速度是每分钟350米,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警察速度比小偷速度快多少?生:每分钟50米。

师:是的。

追及路程是500米,速度差是每分钟50米。

小学五年级奥数完整教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完整教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完整教案五年级奥数完整教案奥数第一讲巧算小朋友,你是不是在日常生活和解答数学问题时,经常要进行计算?在数学课里我们学习了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但如果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计算中还能找到更多的巧妙的计算方法哦,不仅使你能算得好、算得快,还可以让你变得聪明和机敏。

一、计算:9.996+29.98+169.9+3999.5解:算式中的加法看来无法用数学课中学过的简算方法计算,但是,这几个数每个数只要增加一点,就成为某个整十、整百或整千数,把这几个数“凑整”以后,就容易计算了。

当然要记住,“凑整”时增加了多少要减回去。

9.996+29.98+169.9+3999.5=10+30+170+4000-(0.004+0.02+0.1+0.5)=4210-0.624=4209.376二、计算:1+0.99-0.98-0.97+0.96+0.95-0.94-0.93+…+0.04+0.03-0.02-0.01解:式子的数是从1开始,依次减少0.01,直到最后一个数是0.01,因此,式中共有100个数而式子中的运算都是两个数相加接着减两个数,再加两个数,再减两个数……这样的顺序排列的。

由于数的排列、运算的排列都很有规律,按照规律可以考虑每4个数为一组添上括号,每组数的运算结果是否也有一定的规律?可以看到把每组数中第1个数减第3个数,第2个数减第4个数,各得0.02,合起来是0.04,那么,每组数(即每个括号)运算的结果都是0.04,整个算式100个数正好分成25组,它的结果就是25个0.04的和。

1+0.99-0.98-0.97+0.96+0.95-0.94-0.93+…+0.04+0.03-0.02—0.01=(1+0.99-0.98-0.97)+(0.96+0.95-0.94-0.93)+…+(0.04+0.03-0.02-0.01)=0.04×25=1如果能够灵活地运用数的交换的规律,也可以按下面的方法分组添上括号计算:1+0.99-0.98-0.97+0.96+0.95-0.94-0.93+…+0.04+0.03-0.02-0.01 =1+(0.99-0.98-0.97+0.96)+(0.95-0.94-0.93+0.92)+…+(0.03-0.02-0.01)=1三、计算:0.1+0.2+0.3+…+0.8+0.9+0.10+0.11+0.12+…+0.19+0.20解:这个算式的数的排列像一个等差数列,但仔细观察,它实际上由两个等差数列组成,0.1+0.2+0.3+…+0.8+0.9是第一个等差数列,后面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0.1,而0.10+0.11+0.12+…+0.19+0.20是第二个等差数列,后面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0.01,所以,应分为两段按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来计算。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
学生掌握情况: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互动情况: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是否能够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教师自我评估: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总结优点和不 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改进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定期进行教学方法评估,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 新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能力
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和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 的兴趣和爱好
增强学生对数学 问题的探究欲望
帮助学生建立数 学学习的自信心 和成就感
培养学生合作学 习和独立思考的 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三章
知识点梳理
教学经验总结
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教学互动: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评价: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数的认识:包括整数、小数、 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的法则和应用
图形与几何:图形的形状、大 小、位置关系和面积计算
逻辑思维:推理、归纳、演绎 等思维方法的运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奥数 基本概念和解题 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突破方法:通过 例题讲解、练习 巩固等方式帮助 学生理解和掌握

奥数教案五年级

奥数教案五年级

奥数教案五年级教案标题:奥数教案五年级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奥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在奥数竞赛中的表现。

教学内容:1. 数学逻辑推理:包括数列、图形推理等。

2. 数学问题解决:包括应用问题、综合问题等。

3. 奥数技巧和策略:包括速算、估算、巧算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发学生对奥数的兴趣,介绍奥数竞赛的意义和好处。

-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奥数,以及他们对奥数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数学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例如数列的规律、图形的特征等。

- 解释数学问题解决的步骤和策略,例如分析问题、列方程、解方程等。

- 分享一些奥数技巧和策略,例如速算的技巧、估算的方法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奥数题目,让他们分析和解决。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提供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

- 辅导学生解答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奥数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 鼓励学生参加奥数竞赛,并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教学资源:1. 奥数教材和练习册。

2. 奥数题库和模拟试题。

3.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等辅助工具。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练习题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3. 小组或个人演示解题过程。

教案特点:1. 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题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奥数竞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教案扩展:1. 组织奥数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2. 鼓励学生参加奥数竞赛,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3. 定期组织奥数讲座和比赛,提高学生的奥数水平和竞争力。

以上是一个关于奥数教案五年级的示例,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算技巧(一)教学内容:速算技巧(一)教学要求: (1)理解简算方法,正确合理的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简算方法,灵活计算.教学难点: 能说出简算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除法的性质各是什么?(二)新授(1)教学例1 计算898+899+901+907+895+911+898+897+906+890a、观察数据特征讨论可以怎么算?b、分析这十个加数都接近900它们的和一定也接近900×10所以先把这些数当做900来加,“多加的要减去,少加的要补上”898+899+901+907+895+911+898+897+906+890=900×10-2-1+1+7-5+11-2-3+6-10=9002c、让学生说出刚才我们是怎么算的?(2)练习计算8888+253+249+248+250+248+246+251+255的值(3)教学例2 计算1420×3.4+1.42×2300+14.2×430a、观察讨论如何简算?b、分析:根据数字特征可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及把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的大小不变,这样三个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

1420×3.4+1.42×2300+14.2×430=1420×3.4+1420×2.3+1420×4.3=1420×(3.4+2.3+4.3)=14200c、同座位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说简算方法。

(4)练习计算0.16×5.96+264×0.0596+72×0.596的值(5)教学例3 计算63587-3963-2065+36413-4789-3183的值a、学生尝试练习;b、讲评,说出你怎么做的?63587-3963-2065+36413-4789-3183=(63587+36413)-(3963+2065+4789+3183)=86000(6)教学例4 计算(97932-97.932)÷(32644-32.644)的值a、观察数据特征讨论可以怎么简算?b、分析本题中每个小括号中的被减数是减数的一千倍,并且两个被减数、两个减数之间都是三倍关系,因此可用乘法分配律,先把被除数改写成97932-97.932=(32644-32.644)×3再进行简算(97932-97.932)÷(32644-32.644)=(32644×3-32.644×3)÷(32644-32.644) =[(32644-32.644)×3]÷(32644-32.644)=3c、你还可以怎么做?(7)比较四个例题,说出它们有什么异同?(三)巩固练习P4(1、2)、P7(1、3、8)(四)本课小结教学内容:速算技巧(二)教学要求: (1)进一步理解简算方法,正确合理的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简算方法,灵活计算.教学难点: 能说出简算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速算技巧(二)(二)新授(1)教学例1 计算80.8×125的值a、学生尝试练习b、分析点拨:我们已学过乘法分配律,知道125×8=1000第一个乘数80.8可以拆成80与0.8的和,再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解法一:80.8×125=(80+0.8)×125=10000+100=10100解法二:80.8×125=8×10.1×125=1000×10.1=10100解法三:80.8×125=(80.8÷8)×(125×8)=10.1×1000=10100 c、三种解法有什么不同?你还有别的方法吗?(2)练习 2468×25(3)教学例2 计算125×239×25×64×5的值a、学生尝试练习b、分析点拨:当你看到125、25、5时你会想题中要是有因数2、4、8就好了,再一看发现64=2×4×8再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即可简便125×239×25×64×5=125×239×25×(2×4×8)×5=(125×8)×(25×4)×(5×2)×239=239000000c、除法计算中是否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如50000÷125=(50000×8)÷(125×8)=400000÷1000=400(4)练习 42000÷25040.4×250.125×0.25×0.5×128(5)比较例一、例二有何异同?(三)巩固练习P7(2、4、5、6、7)(四)本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内容:消去问题(一)教学要求: (1)学会解答消去问题。

(2)培养解题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能说出解题思路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消去问题(一)(二)新授(1)教学例1: 小明和小红去文具商店买回一些铅笔和橡皮,同学们问两样东西单价,小明说,具体价钱我们忘记了,反正我买了三支铅笔和一块橡皮,共花去2.30元,小红买了四支铅笔和一块橡皮,共花去2.80元。

同学们,你能算出铅笔和橡皮的价钱各是多少元吗?a、审题,说题意;b、讨论如何解答?c、分析点拨:小明买的:3支铅笔的价钱+1块橡皮的价钱=2.30元小红买的:4支铅笔的价钱+1块橡皮的价钱=2.80元比较两条等式可看出2.80元比2.30元相差正好是1支铅笔的钱,因为两次买的橡皮块数是相同的,利用这一条件,把1块橡皮的价钱消去。

每支铅笔:(2.80-2.30)÷(4-3)=0.5元每块橡皮:2.30-0.5×3=0.8元d、学生说出如何解答的?(2)练习 P16(1)(3)教学例2 实验小学食堂第一次运进大米6袋,面粉5袋,共重4.5千克,第二次又运进9袋大米和7袋面粉,共重625千克。

每袋大米和每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a、审题,说题意;b、讨论如何解答?c、分析点拨:6袋大米的重量+5袋面粉的重量=425千克9袋大米的重量+7袋面粉的重量=625千克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将6袋大米和5袋面粉共重425千克都扩大3倍,9袋大米和7袋面粉共重625千克都扩大两倍,可得:18袋大米的重量+15袋面粉的重量=1275千克18袋大米的重量+14袋面粉的重量=1250千克这样可消去大米的重量.每袋面粉:(425×3-625×2)÷(5×3-7×2)=25千克每袋大米:(425-25×2)÷6=50千克d、同座位说出怎样解答的?(4)比较例1、例2的异同。

(三)巩固练习 P18(1、2)(四)本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消去问题(二)教学要求: (1)进一步学会解答消去问题。

(2)培养解题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能说出解题思路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消去问题(二)(二)新授(1)教学例1 早晨妈妈买了1千克青豆和2千克菠菜,共花去4.2元;张阿姨买了同样的2千克青和1千克菠菜,共花去4.8元。

求青豆和菠菜的单价各是多少?a、审题理解题意b、讨论如何解答c、分析:妈妈:1千克青豆的元数+2千克菠菜的元数=4.2元阿姨:2千克青豆的元数+1千克菠菜的元数=4.8元我们发现两个人各买的青豆的总重量和购买菠菜的总重量是相等的,两个人共买了3千克青豆和3千克菠菜。

则3千克青豆的元数+3千克菠菜的元数=(4.2+4.8)元1千克青豆的元数+1千克菠菜的元数=3元在与第一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1)3千克青豆的元数+3千克菠菜的元数:4.2+4.8=9元(2)1千克青豆的元数+1千克菠菜的元数:9÷3=3元(3)1千克菠菜的元数:4.2-3=1.2元(4)1千克青豆的元数:3-1.2=1.8元d、回顾例1的解法,有时消去问题中两个未知量存在特殊关系,可以利用例1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P20(1、2)先试做再说解题方法。

P21(3、4、5)(四)本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流水行船问题(一)教学要求: (1)理解流水行船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正确解答。

(2)培养解题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能说出解题思路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流水行船问题(一)(二)新授1、知识导航: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教学例1 一艘船在一条河中顺水航行每小时行40千米,逆水航行每小时行30千米。

这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a、理解题意;b、讨论如何解答;c、分析点拨;由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得出:两式相加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船速;一个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0+30)÷2=35千米3、教学例2 一艘船在一条河中顺水航行每小时行40千米,逆水航行每小时行30千米。

这条河的水速是每小时多少千米?a、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b、讨论如何解答?c、分析点拨:由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得出:两式相减顺水速度-逆水速度=水速+水速一个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0-30)÷2=5千米4、比较例1、例2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三)巩固练习P23(1、2)(四)本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内容:流水行船问题(二)教学要求: (1)进一步理解流水行船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正确解答。

(2)培养解题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能说出解题思路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流水行船问题(二)(二)新授1、教学例1 甲、乙两港相距300米,一艘轮船从甲港顺水航行到乙港共行了6小时,而一只漂流瓶同时也从甲港同是漂流到乙港用力量25小时。

求轮船的静水速?a、理解题意;b、讨论如何解答?c、分析点拨:漂流瓶为什么能从甲港漂流到乙港,还不是水流带动着瓶子往前流动吗?题目的意思其实是轮船顺水航行300千米用了6小时,漂流瓶与水速行300千米用25小时,根据第一组条件可求出船的顺水速度,根据第二组条件可求出水流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