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科生导师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才培养的不断深入,本科生导师制成为了高校中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教育教学模式。

然而,本科生导师制也存在一些困境和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以优化本科生导师制的效果。

一、困境
1.负担过重
本科生导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的重要人员,需要为学生提供反馈、建议、指导和支持等方面的帮助,并时刻关注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

同时,本科生导师还要担负着科研和教学等任务,容易导致负担过重、时间不足的情况出现。

2.师生之间的不匹配
在一些高校,由于师生匹配的不合理,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与导师教学和研究方向的不一致,导致导师无法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生也无法获得提高和成长的机会。

3.教育效果不佳
本科生导师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实质性提高,或者甚至出现了退步的情况。

二、出路
1.加强老师的培训
为解决本科生导师的负担过重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加强老师的培训,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师生匹配时应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爱好,与导师的教学和研究方向相一致,建立起师生良好沟通的基础,使导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供更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服务。

3.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对于学生在本科期间是否获得有效教育、取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否成功升学或就业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价,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导师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予学生指导,还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和支持。

对于本科生来说,尤其重要的是本科生导师制,它是一种有别于研究生导师制的导师制度,旨在帮助本科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目前本科生导师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困境之一是导师资源不足。

在许多高校,导师的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所有本科生的需求,导致学生与导师的联系难以建立和维护。

尤其是一些知名学府,导师资源更是供不应求,导致学生难以获得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部分导师可能并不重视本科生导师制,导致他们在此制度下的指导工作不够尽职尽责,甚至存在一些严重的失职情况。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困境还包括导师的指导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导师在学术上可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并不代表他们在指导学生方面就具备足够的能力。

一些导师可能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工作繁忙而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或者因为自身学术水平的限制而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学习上的迷茫和困惑,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

还有一点困境是本科生导师制的辅导方式单一。

目前的本科生导师制多以面对面的辅导形式为主,但这种形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或者其他原因不善于与导师面对面沟通,导致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在某些情况下,面对面的辅导方式也可能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对于上述困境,我们有必要积极地寻求出路和解决方案。

高校应该加大对导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指导本科生的能力。

导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学术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教学技巧,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高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导师评价机制,对导师的指导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高校还应该鼓励导师采用多样化的辅导形式。

除了面对面的辅导方式,导师还可以采用电话、邮件、在线聊天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与优化策略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与优化策略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优化策略[摘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而实施的新型培养机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改革措施。

该机制目前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本文从我国导师制的基本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导师制问题优化自国家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逐步迈向大众化,教育质量与扩招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一些高等院校为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在借鉴国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新型培养机制——本科生导师制。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1]。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2]。

目前,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在运行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国内学者也就这一问题进行过探讨,本文根据我国高校导师制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优化策略。

一、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实施了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本科生导师制,大部分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在探索,目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导师聘任制度不合理在导师的选拔上,大部分高校在学历、职称、学术水平等方面都有要求。

随着我国高校学生数量不断扩大,导师数量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刻板的导师筛选制度与日益增长的导师数量需求之间产生一定矛盾。

从目前情况来看,导师职责在各高校存在较大的差别,有偏重于学生思想工作的,有负责引导学生学习的,这对导师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别,用同样的标准进行导师选拔显然是不合理的。

若导师的聘任制度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而规范的制定,那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自然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导师职责定位不明确导师的职责定位是对导师工作内容的规范,不同高校对本科生导师的具体定位有着不同的标准。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导师制是一种教育模式,它通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和人生规划。

在高等教育中,导师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学生的学术成长和自我发展。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着困境,包括导师资源不足、导师素质不高、学生对导师制的认知不足等问题。

本文将就本科生导师制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导师资源不足。

由于大部分高校的导师资源有限,现有的导师往往承担太多的学生,无法给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导师资源紧缺导致了导师制的实施困难,很多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指导和支持。

二、导师素质不高。

由于导师资源有限,一些学校不得不选择一些素质不够高的导师来担任本科生导师,这就使得学生们不能得到优质的指导和帮助,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术成长。

三、学生对导师制的认知不足。

在一些高校中,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知并不足够,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导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也不知道如何与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就使得导师制的实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上这些困境使得导师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出路:一、加大导师资源投入。

学校应该加大对导师资源的投入,增加导师的数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一个负责任、具有一定素质和经验的导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提高导师素质。

学校在选拔导师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导师的素质和水平的审核,确保选择出的导师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和教学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和帮助。

三、加强学生对导师制的宣传和培训。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关于导师制的宣传,让学生清楚导师的作用和意义,指导学生如何与导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使得导师制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四、建立完善的导师评价制度。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导师评价制度,让学生对导师的指导和帮助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改进导师的工作和服务质量,使得导师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对本科生导师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本科生导师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个 小 组 , 一 个 小 组 配 备 一名 导 师 , 每 在导 师 所 区别 。 的 高 校科 研 实 力较 强 , 非 常 好 有 有
充 课 堂 教 学 的 不 足 , 同于 牛 津 大 学 导 师 不 的本科生导 师制注重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 , 加 注 重 塑 造 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 立 思 考 能 独 验 室 进 行 实 践 活 动 , 师 和 学 生 之 间 更 多 导
随 着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入 , 家 也 很 有 特 色 。 国 普 林 斯 顿 大 学 于 l 0 年 心 理等 方面 的教 育和 指 导 作 为 其 工 作 的 一 国 美 92
对 创 新 型 人 才 和 素 质 教 育 的 需 求 更 为 迫
引进 了导 师 制 , 所 大 学 实 行 的 本 科 生 导 部 分 。 该 师 制 度 源 于 牛 津 大 学 , 牛 津 大 学 的 本 科 与
于 发 现 和 培 养 优 秀 人 才 , 师 在 带 动 学 生 导 参 与 各 种 实践 的 过 程 中 , 于 发 现 优 秀 人 便
学 科 设 置 , 学 计 划 、 程 体 系 等 。 有 从 本 科 生导 师制 在 实施 目标 上 应 该 重 视 学 生 教 课 只
制 度 上 形 成 一 套 科 学 的 培 养 体 系 , 能 真 才 心 理 素 质 的 塑 造 和 工 程 实 践 能 力的 培 养 ,
才的潜在培养价值 , 进行早期培养 。 并
正发挥本科生导 师制的优越性。
两 方 面都 重 要 , 能 忽视 任 何 一 方 。 师在 不 导

从 2 世 纪9 年 代起 , 国 的一 些 高 校开 鼓励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 0 0 我 勤于 动 手 的 同时 , 也要

对推进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对推进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对推进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摘要:本科生导师制作为高校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

本文从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推进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思考一、当前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现实困境(一)合格导师资源匮乏实行导师制要求有较高的师生比,这样才利于导师和学生充分交流,师生间更易建立起亲切、平等、自由的关系,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引导,学生也才有机会更深刻地了解各专业,做出合适选择。

而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造成各校教学资源的极度匮乏,其中,师资短缺问题尤为严重。

目前我国高校的师生比平均约为1 ∶ 17,某些学校某些热门专业、新增专业师生比更低。

作为导师要与学生直面接触,没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责任感和爱心,是很难真正胜任的。

因此,在师生比本来就低的情况下,又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导师,合格导师资源的稀缺是可想而知的。

(二)导师的职责定位不够明确导师的职责定位既是对导师工作的准确规范,也是导师制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

由于本科生培养的多方面需要,以及人们对导师制内涵功能的多重理解,造成众多高校对导师工作职责定位比较笼统,核心工作职责不清。

有资料显示,多数高校的导师职责划定是全方位和立体的。

导师不仅要关注专业教育,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负担重要责任,这样,导师工作很大程度上混淆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之中,导致导师制与辅导员、班主任三者的工作职责在一定程度的角色重叠与冲突,使得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师生的交流缺乏核心内容和稳定平台,互动意识淡薄导师主要是通过交流的方式开展对学生的指导,而交流必须有交流的实质内容,同时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平台(场所、环境)。

牛津大学导师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各种潜质和才能自由发展的平台,为各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提供了条件。

而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所实行的导师制,因为交流的内容不确定,造成导师指导内容的随意性太强,还有很多导师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一、导师制教育的优势与必要性导师制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精细化的教育模式,通过为学生配备专属导师,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发展等方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规划未来。

在大学教育中,导师制教育已经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它有着诸多优势和必要性。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

只有通过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规划,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导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与导师的密切互动,学生可以学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扎实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能力比单纯的知识学习更为重要,也更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情感联系。

导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学业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们的精神导师和朋友。

通过与导师的深入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人生指导,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些知名高校都已经实施了全程导师制教育,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在这些高校,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师制的建立。

通过专门的机构或者学院内部的组织,为每位本科生分配专属导师,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

导师通常由该院系的教师或者研究生担任,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研究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二是导师制的落实。

导师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本科生导师制逐渐成为中国高校的常规教育模式之一。

导师制在提高学生个性化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各高校迅速扩张,导师制也开始出现一些困境,这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导师制存在的困境和出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困境:1.资源失衡在教育资源不够充足的环境下,优秀的导师会热门纷至沓来,而部分教授出于名利考虑,对学生的教育投入不足。

这样,才学不好、交际技巧差的学生成了“候鸟”,导致导师资源的严重失衡。

2.个别导师质量不高一些导师不仅缺乏教学能力,而且不注重学生发展,不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些导师还会过分进入学生个人生活甚至对学生进行一些不当的行为。

这种质量不高的导师使得学生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3.导师有可能过于关注学生成果一些导师追求学术成果,对学生进行过于严格的考核,使得学生的能力发展缓慢,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兴趣。

导师的过分追求成果也可能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压力过大,成为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原因。

4.导师和学生专业不匹配这种情况下,导师不能够为学生将专业知识转换成实际应用的能力作出贡献,而学生也会因此感到压力。

这也会导致导师的指导失效。

出路:解决导师资源失衡的关键在于机制化,比如,设立师德师风考核制度,考核导师为学生创造扎实的学习环境以及对学生所做工作的认真态度和贡献。

同时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分流和排队机制,以对学生个性话、针对性较弱的教授进行更多的补充性指导。

高校可以加强导师的培训,鼓励导师提升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

此外,实施导师互评机制,探索学生评价教授的途径,以提高高校导师的质量。

3.适度考核成果适度地考核学生成果是非常必要的,但也要注意要走上一条合理、宽容、公正、激励的道路。

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高校根据各专业人数调整教师编配,对于暂时匹配不上的学生提供多种途径,如临时老师或者互帮互助等。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大学本科生与教师建立良好联系和交流的一种制度安排。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术成长,提供个性化的学术辅导以及培养学术兴趣和研究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本科生导师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导师数量不足、导师意见不统一以及导师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困境,可以从增加导师数量、建立导师交流平台以及明确导师责任等方面着手。

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个困境是导师数量不足。

由于本科生导师制需要辅导人数相对较少的导师,而大学导师的数量是有限的。

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导师数量不足成为了一大困扰。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导师数量的方式来缓解。

学校可以招募更多具有较强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担任导师,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或社会学者作为外部导师,以增加导师资源。

还可以引入研究生导师参与本科生导师制,借鉴研究生导师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提升整体导师水平。

本科生导师制的另一个困境是导师意见不统一。

由于不同导师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兴趣,他们对于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发展也有不同的看法和建议。

在导师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针对这个困境,可以建立导师交流平台,加强导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导师之间的学术合作和共识。

通过定期组织导师会议、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让导师们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借鉴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升导师的水平和一致性。

本科生导师制还存在导师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导师在指导学生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承担起指导和辅导的责任,但是由于学生的需求和导师的能力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导师的责任范围往往不明确。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明确导师的职责和义务。

学校可以出台相应的规定或指导意见,规范导师的教学和辅导行为。

学校也应该为导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加强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辅导能力,提高导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境,如导师数量不足、导师意见不统一以及导师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导师制作为我国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本科生的培养和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本科生导师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从困境和出路两个方面来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和改善方案。

困境:
1.导师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规模虽然庞大,但从事本科生导师工作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导师资源不足是导致本科生导师制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2.导师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导师在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上表现出色,但在指导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导致一些本科生在学术和人生规划上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3.导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由于教学压力和科研任务的加重,一些导师对本科生的指导和交流时间不足,无法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出路:
1. 建立导师资源库。

高校可通过招聘兼职导师或者聘请业界专业人士担任导师,这样可以有效补充导师资源不足的问题。

2. 导师培训。

对导师进行培训,提升其指导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加强对导师的评估和考核,促使导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和培养工作。

3. 强化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在课程安排上留出一定时间给学生与导师进行交流和指导,同时建立导师办公室,学生可以随时去找导师咨询问题,提高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本科生导师制虽然面临着一些困境,但是通过高校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相信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只有建立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若干思考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若干思考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若干思考
1.高校中本科生导师制应有规范、明确的职责和义务分配,以保证教学质量和进度控制。

2.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分派师生适当的导师,并定期开展师生之间的沟通,形成一种有效的学术指导和管理机制。

3.导师对学生应从多面的角度系统地指导,不仅着重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科专业的培训,还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人格、学习方法、探究能力等。

4.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资源,针对不同毕业生,提供生活、就业等相关知识和信息指导,让毕业生更好的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促进他们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社会价值。

5.导师本身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有效的指导,才能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自2007年教育部提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这一制度已经在国内高校得到广泛推行。

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的有效衔接。

近年来一些问题和困境也逐渐浮出水面,例如导师带人数过多、导师指导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本文将就本科生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做简要探讨。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困境1.导师带人数过多本科生导师制下的师生比不断增加,导师的带人数过多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这使得导师很难给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学生与导师的互动减少,导师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心理需求,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2.导师指导质量不高由于导师带人数过多,一些导师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指导。

学生的论文、科研等工作得不到足够的指导和评价,导致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在一些学校和学院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够融洽,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导师未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和支持。

这些学生更容易在学业和生活中出现困难,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出路1.建立有效的导师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导师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对导师的带研数量、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评价,促使导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保证导师的指导质量。

2.加强导师培训与管理学校和学院应该加强对本科生导师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提高导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导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激情,使导师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术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3.优化师生关系学校和学院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加强对本科生导师制下的师生关系的管理和引导,使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增加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4.推行分层管理针对本科生导师制中导师带研数量过多等问题,学校和学院可以通过设置研究生与本科生导师分层制度,分流一部分研究生到导师辅导下,减轻本科生导师的负担,保证导师对本科生的更多关注和指导。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随着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在学生教育和科研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学生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更好地进行学术探索和实践。

然而,与此同时,本科生导师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题,并需寻找出路。

一、困境1. 导师匹配难题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要求一个导师带领5至7名学生,但有些学生在选导师时可能遇到导师匹配难的问题。

有些导师本身也有研究方向的偏好,和无法带出意想的问题领域技能。

如果机制中未有交流方法,学生成长会受到影响。

2. 时间和资源投入从导师的角度而言,本科生导师制要求一个导师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带领学生学习和研究。

导师需要有充分的教学素养和经验来教育学生,但教学与科研有时互相牵扯,这样会影响导师在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科研项目上。

3. 学生个体差异考虑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和方法,导师的教学策略可能不够适应多样化的学生学习需求。

因此,一些学生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学习支持,导致他们在学术上的进展受到限制。

二、出路1. 加强导师培训教育具有长远的、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性的特质,导师培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支持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分步进行培训,如领导能够为导师提供研讨会和提供书籍阅读;导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其中导师要根据学生研究方向,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指导;合理联系学生与其他导师互相交换;贡献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来促进同时,促进国家、学校与学生发展同步。

2. 强化学生评价机制建立学生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对导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进行反馈。

这些评价将为导师提供正反馈,以使导师更清楚自己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提升科研能力导师制的重点在于导师的科研能力,如果导师能够在自己科研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科研,那么学生在科研中的表现会更加突出。

因此,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导师的科研能力,提供优秀的科研资源,以确保导师能够在领域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教育能力。

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问题的思考

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问题的思考

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问题的思考摘要:本文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念和作用,并对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作了综述,在借鉴多所大学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工程学院的特点,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1、前言导师制和选课制是国际高等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也正在试行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完全学分制的有效方式在逐步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大选修课的开课比例和选课范围,同时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行导师制。

研究生有导师,本科生也有导师?凡是听到“本科生导师制”这个新名词的人都会这么问。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国外的一些一流大学,如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体现了本科教育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

学生进人大学后,学院为所有的本科学生配备导师,导师由各专业的教师兼职,学校为本科生导师提供相应的活动经费。

剑桥的做法也是国际一流大学通用的做法,我们不能在模式上照搬国外的做法,但是在某些方面可以借鉴。

目前,随着“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学校开始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尝试。

例如,2002年,北京大学部分院系在本科新生中实行了导师制试点。

很多其他学校也陆续开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和实施。

2005年湖南工程学院也开始进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研究在二类本科院校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着手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2、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建构本科生导师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本科生导师制”既不同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导师制,也不同于研究生的导师制。

它是指本科生一入学就配备导师,进行四年的指导;其职责也不只是指导科学研究活动,而要求在思维方式、思想方面、学习方法、专业素质、能力和知识方面全方位的进行指导。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一、全程导师制的实践特点1. 个性化指导:全程导师制突出了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关怀和指导,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和优势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2. 融合教学和生活辅导:全程导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发展,还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学业、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 教师和学生互动密切:全程导师制要求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不仅在学术上进行指导,还要进行情感沟通和分享,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实践中,全程导师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全程导师制注重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使得学生在专业知识、思维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2. 学生发展目标明确: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和发展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强了自我定位和自我管理能力。

3. 促进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全程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全程导师制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提高了师生双方的学术情感交流,促进了校园文化的融洽发展。

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尽管全程导师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 导师队伍建设不足:一些学校导师队伍建设不足,导师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导致了全程导师制的质量参差不齐。

2. 导师与学生关系不够密切:由于一些导师工作繁忙,与学生的交流和指导时间不足,没有真正实现全程关怀。

3. 学生自主性不足:全程导师制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较高,但是由于一些学生自身素质不足,导致了全程导师制的发挥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面临问题和挑战的我们也要深入思考如何推进全程导师制的落实与完善:1. 导师培训机制:学校应该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确保导师能够真正发挥全程关怀的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实施导师制,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保证。

目前,导师制已经在多所高校中推行,但很多学校的执行情况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就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一定的解决办法。

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导师制最早源于牛津大学,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牛津大学师生多少年来引以为荣的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确实培育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在我国,导师制一直只应用于研究生教育,只是最近这几年才开始逐步在本科生中推行。

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学分制改革的保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阶段,许多高校都在推行选课制、学分制,甚至有的高校提出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由转换专业。

也就是说教育更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以学生为中心。

因此,学生需要更多的个体化的辅导。

导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就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完整性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系统地、完整地、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己的学业。

2、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前提。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这样教育才更有针对性、更高效。

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大学本科教育已经由原来的英才教育转变成了大众教育。

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很多学校面临的是教育资源的匮乏,师生比过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强调教育质量。

导师制的推行,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随时沟通,便于及时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保障。

学校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同时还具有不可推卸的育人职责。

尤其我国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很强,自我意识很重。

在这种形势下,推行导师制是很有必要的。

导师不仅可以从学业上给学生以指导,同时可以观察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心得体会

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心得体会

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心得体会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一种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的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每个本科生都会有一位专门指导他们的学业导师,导师承担着引导学生学习、解答疑惑、提供职业规划等任务。

通过与学业导师的交流互动,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业导师制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学业导师制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惑,而学业导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我记得在大一的时候,我在某门课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无法理解教材内容,我的学业导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耐心地为我讲解,并给予了很多学习的建议。

通过和学业导师的交流和指导,我逐渐克服了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业导师制的个性化指导,能够帮助学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学业导师制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与学业导师的交流中,我发现导师们不仅会为我们提供知识和经验,还会鼓励我们主动探索、尝试和思考。

他们会引导我们独立思考问题,鼓励我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学习方式让我意识到,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

通过和学业导师的交流和互动,我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此外,学业导师制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作为本科生,我们在学业结束后将要面临就业压力和职业选择问题。

学业导师通过分析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并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和支持。

我曾经向我的学业导师咨询过就业问题,他给了我很多关于求职技巧、职业发展的建议,并帮助我制定了个人发展计划。

这些指导和支持让我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加有信心地面对就业市场。

总的来说,学业导师制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制度,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通过与学业导师的交流和互动,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业导师制的重要性和价值,我相信这个制度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自己的学业目标和职业梦想。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1、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它能够更加全面而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对学生的思想指导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的任务,因此,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心态,以及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3、为学校提供可行的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
1、传统的导师模式存在着指导不到位的问题,如果导师不能给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就无法让学生获得有效的指导。

2、导师的素质和水平要求较高,许多学校的老师都不是真正的导师,甚至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指导。

3、学校的财力有限,许多学校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从而使导师制度的实施受到了影响。

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导师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对导师质量的有效考核制度,以确保导师的质量。

2、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成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建立多层次的本科生导师制,建立多层次的本科生导师制,将指导任务细分为几层,通过系主任或者副教授来完成对学生的指导任务,并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多种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摘要】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在现实中存在着诸多困境,如导师缺乏时间和精力、缺乏培训和支持、师生沟通不畅以及导师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优化导师资源管理、建立导师培训机制、促进师生沟通以及健全导师评价体系。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才能得到有效改善,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当前的导师制建设之路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全面推动这些改革措施,才能实现导师与学生之间更加良好的互动和支持,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高校、困境、出路、时间、精力、培训、支持、沟通、评价体系、资源管理、师生沟通、导师培训机制、导师评价体系。

1. 引言1.1 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性本科生导师制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习动力和效率。

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通过导师制,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与导师进行交流和交流,得到更多专业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上的全面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学科的深入了解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2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可以说是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由于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数量有限,导致每位导师所承担的学生数量过多,导致导师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和指导每位学生。

这导致了学生在学术、生活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需要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很多导师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支持,导致他们在担任导师时缺乏必要的能力和自信心,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

学生和导师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渠道有限,导致沟通不畅,学生难以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教育方式,旨在提供给本科生个体化的学术指导和职业发展支持。

该制度在国外大学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将探讨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困境之一是导师资源不足。

众所周知,高水平的导师是本科生导师制顺利运行的基础。

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导师队伍还存在规模小、结构单一等问题。

一方面,大量优秀的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被用于研究,无法为本科生提供足够的指导;一些学校的导师队伍结构过于年轻,导师经验较少,无法提供对本科生的有效指导。

如何增加导师资源成为当前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困境之二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对问题。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匹配是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要素之一。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仍采用随机匹配的方式,导致有些学生无法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导师,并导致导师对学生的投入不够。

如何实现合理有效的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对是非常重要的。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困境之三是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能力不足。

虽然一些导师具备扎实的学识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但在面对本科生的教学和指导时,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导致指导效果不佳。

由于导师自身的研究任务和其他工作,很难提供持续的指导和帮助。

如何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和专业水平,以及减轻导师工作负担,是困扰本科生导师制的另一个问题。

针对上述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出路。

加大本科生导师队伍建设力度。

学校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引进力度,提供更多的研究经费和政策支持,鼓励优秀教师兼顾研究和本科生指导。

相应地,学校也应该制定相关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提高导师从事本科生指导的积极性和热情。

建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匹配机制。

学校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起科学的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对机制。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背景和未来发展目标等,与导师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匹配度更高。

学校可以建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评价制度,让学生对导师的指导进行评价,从而改进匹配机制,提高指导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的教育模式,针对目前国内本科生导师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高等教育 学分制 班建制
中图分类号: G 6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4 - 0 9 8 X (2 0 1 0 ) 0 9( c ) - 0 2 23 - 0 2
随 着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入 ,国 家 对创新型人才和素质教育的需求更为迫 切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重 新 被 我 国 高 校 所 重 视 , 国 内 很 多 高 校 实 行 了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本 科 生导师制对本科生教育具有较为重要的作 用 ,表 现 在 :(1)本 科 生 导 师 制 通 常 实 行 双 向 选 择 ,导 师 可 以 根 据 自 身 条 件 选 择 合 适 的 学 生 ,学 生 也 可 以 选 择 适 合 自 己 的 导 师 ,这 样 有 利 于 因 材 施 教 、发 展 学 生 个 性,本 科 生 导师制的出现对中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实 践 的 发 展 产 生 极 为 重 要 的 影 响 ;(2)本 科 生 导 师 制 是 众 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中 的 一 种 ,它 的 出 现 、实 施 、改 进 有 利 于 进 一 步 深 化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3)本 科 生 导 师 制 有 利 于 发 现 和 培 养 优 秀 人 才 ,导 师 在 带 动 学 生 参 与 各 种 实 践 的 过 程 中 ,便 于 发 现 优 秀 人 才 的 潜 在 培 养 价 值 ,并 进 行 早 期 培 养 。
为 了 推 动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发 展 ,还 是 应 该 从 制 度 上 加 以 约 ,学 生 和 导 师 主 动
(下转 225 页)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23
学 术 论 坛
市 场 策 略 ,由 生 产 高 端 、高 档 、高 能 耗 产 品 向 简 单 的 高 效 节 能 产 品 转 化 ,使“ 高 档 消 费 ”转 变 为“ 大 众 消 费 ”、“ 高 效 消 费 ”,优 化 产 品 结 构 。激 发 节 能 技 术 竞 争 是 能 效 标 识 制度进行产业节能管理的有效手段。 3.3 提升民众节能意识
我 们 在 调 研 过 程 中 发 现 ,部 分 高 校 的 学 生 选 择 了 导 师 之 后 ,导 师 和 学 生 之 间 的 交 流 机 会 很 少 。从 学 生 的 角 度 来 看,低 年 级 的 学 生 课 程 繁 忙 ,大 部 分 时 间 是 在 忙 于 上 课、做 作 业 等,并 没 有 多 少 时 间 进 入 导 师 的 实 验 室 从 事 实 践 和 科 研 活 动 ,和 导 师 的 交 流 机 会 很 少 ,另 一 方 面 ,在 学 生 的 内 心 ,并 不 看 重 也 不 重 视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认 为 这 只 是一种形式,无 法 和 班 建 制 、学 分 制 等 相 提 并论,这 是 认 识 上 的 两 个 误 区 。为 了 解 决 这 些 问 题 ,高 校 应 该 为 学 生 考 虑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中 参 与 实 践 的 问 题 ,提 出 保 障 和 评 价 机 制,让学生有时间去参与实践活动,而且通 过 评 价 机 制 本 质 上 重 视 导 师 制 的 存 在 。从 导师的角度而言,有的导师业务繁忙,对科 研 和 教 学 工 作 极 为 重 视 ,但 对 导 师 的 角 色 并 不 看 重 ,在 意 识 里 面 可 有 可 无 ,和 学 生 交 流 较 少,这 种 情 况 普 遍 存 在 。以 上 情 况 的 存 在 本 质 上 还 是 缺 乏 有 效 的 评 价 、监 督 和 鼓 励 机 制 ,对 学 生 和 导 师 缺 乏 制 度 上 的 约 束 力 ,这 两 个 主 体 表 现 的 并 不 积 极 ,极 大 的 阻 碍 了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实 施 ,学 生 从 中 获 益 并 不 大 ,没 能 体 现 出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根 本 作用。
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一 部分[4]。
目 前 ,国 内 的 很 多 高 校 都 推 行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各 高 校 师 资 力 量 存 在 很 大 差 异 ,在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方法和手段方面也有 所 区 别 。有 的 高 校 科 研 实 力 较 强,有 非 常 好 的 工 程 实 践 基 础 ,导 师 在 培 养 学 生 方 面 更 加 注 重 塑 造 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独 立 思 考 能 力、动 手 能 力 等,本 科 生 可 以 进 入 导 师 的 实 验 室 进 行 实 践 活 动 ,导 师 和 学 生 之 间 更 多 的 是 通 过 实 践 活 动 进 行 交 流 和 学 习 。有 些 高 校 在 科 研 和 工 程 实 践 方 面 能 力 较 弱 ,更 加 侧 重 学 生 的 思 想 和 心 理 方 面 的 塑 造 ,不 同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存在明显的差别。 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目标上应该重视学生 心理素质的塑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两 方 面 都 重 要,不 能 忽 视 任 何 一 方 。导师在 鼓 励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勤 于 动 手 的 同 时 ,也 要 注重和学生思想的交流。
1 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情况分析 15世 纪 ,英 国 的 牛 津 大 学 最 早 提 出 了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这 也 是 牛 津 大 学 引 以 为 荣 的 标 志 之 一 ,美 国 的 一 些 大 学 也 开 始 探 索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教 育 模 式 ,并 获 得 了 很 大 程 度 的 成 功 ,后 来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的 诸 多 高 校 中 得 以 实 施 。文 献 [1 ]对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表 现 形 式 、实 施 内 容 等 进 行 了 较 为 全 面 的 论 述 。文 献 [2]中 建 议 ,每 位 学 生 都 要 有 一 名 导 师 ,导 师 与 学 生 之 间 一 对 一 的关系对学生智力发展会产生有效的影 响,国 外 已 经 认 可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作 用 。牛 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度重视导师对学生 的独立辅导,导师和学生一对一交流,导师 了 解 学 生 的 兴 趣 爱 好 、学 习 动 力 、智 力 水 平、培 养 潜 力 等 等,按 照 学 生 的 个 人 能 力 因 材 施 教 ,这 是 牛 津 大 学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一 个 重 要 特 色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导 师 不 是 知 识 的 灌 输 者,而 是 鼓 励 学 生 独 立 学 习 和 思 考 。 导师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 识、独 立 思 考 的 能 力,重 在 培 养 学 生 如 何 看 待 事 物 如 何 将 事 实 联 系 起 来 进 行 分 析 ,学 生 能 够 在 导 师 那 里 获 得 思 想 的 独 立 ,以 形 成 自 己 分 析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而 导 师 所 做 的 是 引 导 学 生 学 会 判 断 和 改 正 。日 本 的 筑波大学在日本教育界具有相当的影响 力 ,该 所 大 学 的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也 很 有 特 色 , 有 一 套 行 之 有 效 的 规 章 制 度 ,其 课 程 设 计
2 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是 一 种 教 育 制 度 ,与 学
分 制 、班 建 制 同 为 三 大 教 育 模 式,导 师 制 的 核 心 是 要 在 教 师 和 学 生 之 间 建 立 一 种“ 导 学”关 系 要 求 针 对 学 生 的 个 性 差 异,因 材 施 教 ,导 师 制 从 制 度 上 规 定 教 师 在 从 事 教 学 科 研 以 外 ,还 要 将 对 学 生 进 行 思 想 、学 习 、
学 术 论 坛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NO.27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对本科生导师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王跃宗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北京 100 124)
摘 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 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部分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情况和
也 很 有 特 色 。美 国 普 林 斯 顿 大 学 于1902年 引 进 了 导 师 制 ,该 所 大 学 实 行 的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度 源 于 牛 津 大 学 ,与 牛 津 大 学 的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有 相 同 的 地 方,也 有 所 区 别 。普林 斯顿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把学生分成若干 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配备一名导师,在导师 的 指 导 下 ,通 过 个 人 阅 读 和 小 组 讨 论 来 补 充 课 堂 教 学 的 不 足 ,不 同 于 牛 津 大 学 导 师 和 学 生 之 间 一 对 一 的 教 学 模 式 。国 外 大 学 的本科生导师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尊 重 学 生 的 自 主 意 识 ,是 长 期 以 来 形 成 的 科 学 的 培 养 模 式 。它 与 学 分 制 并 行,是 大 学 本 科 教 育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要 推 广 本 科 生 导 师 制,大 学 需 要 建 立 与 之 相 配 套 的 学 制 、 学 科 设 置 ,教 学 计 划 、课 程 体 系 等 。只 有 从 制 度 上 形 成 一 套 科 学 的 培 养 体 系 ,才 能 真 正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优越性。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多所高校已经推 广 ,尽 管 该 制 度 有 其 积 极 的 方 面 ,但 根 据 作 者 的 调 研 和 亲 身 体 会 ,这 种 制 度 在 现 阶 段 并 没 有 发 挥 其 主 要 作 用 ,其 意 义 并 没 有 得 到 完 全 体 现 。与 国 外 的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相 比, 无 论 在 教 育 理 念 、教 育 方 法 、还 是 在 实 施 手 段 方 面 与 国 外 的 制 度 相 比 ,还 是 具 有 较 大 的 差 距 。现 阶 段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在 我 国 的 推 行 还 存 在 着 诸 多 不 足 之 处 ,值 得 我 们 深 入 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