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物候,农谚]节气、物候、农谚与老农:近代江南地区农事活动的运行机制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令对农事活动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令对农事活动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令对农事活动的作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令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时至今时今日,二十四节气令及其相关民俗谚语仍对我国农事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具体调查如下:立春:立春俗称“打春”。

前一天叫“迎春”,间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是植物开始萌动生长,人们开始备耕之时。

史载,周武王曾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迎春”仪式。

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乡、焚香上供、叩头礼拜,使“芒神”举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来全年丰收,宣告春耕播种大忙开始。

后来,春牛用竹篾扎成牛状,以纸糊成,内装花生、核桃枣,于立春之日,用鞭击牛,击破之后,人们争食散出之果以庆贺春季之到来,也有内装五谷的,像征五谷丰登之意。

现在没有打春牛的活动了,但社旗周围仍把立春说成“打春”,并有“春雷动,阳气生”,“春打六九头,种上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种上谷子也吃米”,“打罢春,阳气透,笑看富人穿得厚”的农谚。

立春日天气与年景有关,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

有谣“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

”又有“晴则诸事吉,阴则万事愁”。

“立春晴一天,农夫好种田。

”“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

”“立春阴,一春阴,立春晴,一春晴,阴阴晴晴到清明”。

“立春有雨连清明”的说法。

对于一年两个“立春日”的年份,有“一年两个春,黄牛贵似金”、“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农谚。

雨水: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

雨水过后,开始植树,并准备下红薯母、育红薯苗的牛粪。

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无雨天要旱,清明无雨多吃面”的农谚。

24节气农谚谚语大全

24节气农谚谚语大全

24节气农谚谚语大全第一篇作文: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些与24节气有关的农谚谚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24节气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与天气有关,还与农事活动紧密相连。

因此,我们的祖先总结了很多有关节气的农谚谚语,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

春分:春分啦,万物发。

种下面,上要覆盖。

春分代表着春季正式来临,万物开始发芽生长。

在春分之后,很多人会开始播种,这句话提醒我们需要在播种之后,将土壤轻轻覆盖,让种子更容易发芽生长。

清明:雨水参差落。

清明背上草。

清明节气,天气开始转暖,雨水也开始变得密集。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这段时间里,很容易长出野草,需要特别注意及时清除。

立夏:蚯蚓出洞看天气,蛤蜊垒壳测雨水。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人们特别关注天气情况。

这句话告诉我们,很多生物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判断天气,我们要认真倾听它们的声音,做好准备。

芒种:五月芒种虽不热,光膜灌溉二夏忙。

芒种可能是一个温和的节气,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事活动可以慢下来。

相反,这是夏季灌溉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耕作、施肥、喂水等工作。

大暑:大暑忙高温,晒谷收黍不斗争。

大暑是夏季最热的节气,但这并不是我们偷懒的理由。

特别是在农村,收割谷物是最忙的时刻,需要全家人通力合作,克服困难。

这些农谚谚语,都是我们祖先多年农耕经验的总结,虽然有些话语不太好懂,但背后的含义都非常深刻,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要点分析:1. 内容介绍了与24节气有关的农谚谚语,并分别解释了它们的含义和作用;2. 用词简洁明了,注重表达内容的实用性和可读性;3. 文章整体结构清晰,分段明确,条理清晰,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第二篇作文:大家好,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有关24节气的农谚谚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24节气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下是一些我所了解的节气农谚谚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寒:小寒大寒冬季终,穿棉加被过春节。

小寒标志着冬季即将结束,但天气依然非常冷,需要注意保暖。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主要的种植活动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有很大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独特的时间观念,以其与自然环境变化的紧密联系,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春季到冬季,探讨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春季是农事繁忙的时期,中国传统节气中的“春分”和“清明”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刻。

“春分”标志着昼夜时间相等,由此开始进入农耕的繁忙季节。

此时正是早春,天气回暖、物候活动频繁,值此之际农民们开始进行播种和耕作。

而“清明”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节点,是对冬季农作物的整理和对一些早春作物的收获和采摘的时期。

农民们在这个时候进行秧苗的移植,既确保了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也有利于提高产量。

夏季是农作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而夏季的“小满”、“大暑”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间节点。

“小满”意味着天气渐渐变热,准备进入旺盛生长的季节。

此时,农民们需要加强农作物的管理,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和防治病虫害。

而“大暑”则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农民们需注意夏作物的采摘和储存,同时开始为秋冬季节的作物播种做准备。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中国传统节气中的“白露”和“寒露”是农业生产关键的时间点。

秋季天空湛蓝、气温适宜,正是让农作物充分开花结果的时候。

而“白露”则是农作物成熟蓄秋、即将迎来收获的节气,农民们需对农作物进行适时的收割和储存,确保获得丰收。

而“寒露”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农民们需要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以防冷空气的袭击和霜冻对作物的危害。

冬季是休闲的季节,此时农民们对年度农事进行总结和规划,并进行适当的农作物储备。

“小雪”和“冬至”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间点。

“小雪”标志着进入严寒的季节,农民们需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收取冬季作物,保证其品质。

而“冬至”则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农民们此时需要抓紧时间进行农作物的修剪和根茎类作物的储存,为下一年的播种做准备。

综上所述,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独特的时间观念,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认识各种节气和农事活动

认识各种节气和农事活动

认识各种节气和农事活动农耕文明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农作物的生长与气候的关系密切相关。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总结出了一套关于节气和农事活动的知识体系。

这种知识的传播,不仅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节气和相应的农事活动,以期增加大家对农耕文明的了解。

春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3月20或21日。

春分之后,白昼渐长,夜晚渐短,气温回升,植物开始进入生长季节。

农民利用这个时期进行春耕,犁地、耦牛,准备开垦新的耕地。

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4或5日。

清明时节,大地回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农人在这个时候,需要进行田间杂草的清理与耕作,保证庄稼的顺利生长。

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5月5或6日。

立夏之后,气温进一步升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农民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及时浇水、追肥、防治病虫害,以确保庄稼的高产高效。

小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8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5月20或21日。

小满时节,农田的庄稼已经进入到生长的黄金时期,需要加强灌溉与防治病虫害工作。

此外,农民还会进行一些修整工作,如整土、拔节等。

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6月21或22日。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节气,也是农谚中的“阳生地势”。

此时,气温较高,农民需要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避免强烈的日照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8月7或8日。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气温下降,植物开始进入休眠期。

农民在这个时候要及时进行秋播,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

白露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9月7或8日。

白露时节,气温继续下降,露水增多。

农民需要注意及时收割成熟的水稻、玉米等作物,并加强防霜措施,避免作物冻害。

霜降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0月22或23日。

有关节气的物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的情况

有关节气的物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的情况

相关节气的物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的状况立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应出立春节气的自然特点。

时至立春,人们显然地感觉到白日长了,太阳也温暖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涨或增加。

这时,文人墨客常爱寻找春的信息在哪里 ?“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条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候着“春风吹又生”。

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固然春日渐暖,但因天气的变化仍旧无常,御寒防冰仍是必要的。

雨水雨水不单表征降雨的开始,并且表示雨量开始增加。

雨水以前的天气相对照较严寒。

跟着雨水的到来,但见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逐渐消去,阳光平和、小雨飘飘的日子逐渐走来。

雨水后,我们显然地感觉春季的脚步愈来愈清楚,芳香的花香,沁人的气味激励着身心。

春来大地万木兴,一年之计也在于春。

在农事上,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的关健期间。

在工业、商业等方面,也是计划竞发的期间。

对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一个新的希望。

惊蛰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冬眠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惊蛰是反应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实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其实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上涨到必定程度的地中温度。

惊蛰节气,春色明朗,万象更新,也正是春耕大忙的季节。

气温、地温都上涨的较快,地上的草木生长得也快,正所谓“不知季节看花草,不知地气看五木。

”不论对农民或是其商人,累积必定物候知识,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必定的帮助。

春分春分是反应四时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又称为“日夜分”,故有“春分秋分,日夜均分”的说法。

春分时,太阳的光芒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日夜时间相等。

到了春分,雨水开始显然增加,春分前后,我地的均匀气温已稳固经过10 度,达到天气学上所定义的春季。

春分后,进入早稻的播种期间,越冬作物也进入春季的生长阶段,此时的天气平和,雨水充足,阳光明朗,早已蜂蜜吵闹,晓燕穿越,百花绽放,各处一派活力盎然。

清明太阳抵达黄径15 度时为清明节气。

清明含有天气明朗,草木繁华旺盛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农事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农事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农事的关系中国农历历法中,标有二十四个固定节气,用以指导农事活动。

这些节气所反映的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所以它们与中国的农事活动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农事之间的紧密关系,并对每个节气的特点和其对应的农事活动进行介绍。

立春:立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节气。

此时阳光温暖,寒潮减少,是春耕准备的开始。

农民们在这一节气会开始翻耕土地,准备播种。

雨水:雨水节气标志着降水增多,雨势逐渐加大。

农民们在这个时候开始整理水田,翻晒稻谷,并为春季的农作物提供充足水分。

惊蛰:惊蛰节气意味着春天即将到来,万物复苏。

这个时候适合进行播种、修剪果树和田地的饲养。

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节气,此时正是春季种植的重要时期。

农民们要抓紧时间,进行大规模的春播。

清明:清明节气是农村中著名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时候,农民们会祭拜祖先,并进行春灌、晚播等一系列农事活动。

谷雨:谷雨节气意味着农田里的春播工作接近尾声。

此时农民会进行田间管理,注意田地的湿度和氧气供应。

立夏:立夏是农事活动的关键节点。

在这个时候,农民们会将暖季作物种植到田地中,如水稻、玉米等。

小满:小满节气表示五谷已满。

农民们要对田地进行合理的浇水和施肥,确保作物茁壮成长。

芒种:芒种节气是夏季农作物开始收获的时候。

此时的农事活动主要以收割、晾晒为主。

夏至:夏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节气。

农民们会抓紧时间进行夏季作物的灌溉和防虫工作,确保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小暑:小暑节气意味着夏季的正式来临。

此时农民们会进行连作的准备工作,防止土壤的虫害和病害。

大暑:大暑节气是夏季最炎热的时候。

在这个时候,农民们会进行收割和打谷等农事活动,确保农作物的质量。

立秋:立秋是秋季的开始。

此时农作物开始成熟,农民们会进行大规模的秋收准备。

处暑:处暑节气意味着夏季即将结束,秋天即将开始。

农民们开始进行农作物的收获和储存。

白露:白露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收获季节的开始。

农民们会开始秋季的播种和粮食的收割。

[科普]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的关系

[科普]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的关系

[科普]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的关系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的关系 2007-12-22 19:18:35 分类经典世界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立春斗指东北。

太阳黄经为315度。

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二十四节气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农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农事活动,而农事活动的安排又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社会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规律,将一年分为24个时期,并根据气候、气温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对农事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

本文将通过介绍二十四节气的特点以及对应的农事活动,以进一步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立春:立春是新一年的开始,也是春季的开端。

立春后,气温回升,逐渐进入春季,此时正是播种春小麦和蔬菜的好时机。

此外,还要做好田地的犁地、整地等准备工作。

雨水:雨水时节,气温回暖,降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农民要抓紧时间播种春燕麦、大麦等早春谷类作物,并对早春蔬菜进行灌溉。

惊蛰:惊蛰之后,春雷开始响起,万物苏醒。

此时正是春季农作物追肥施肥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早春蔬菜的大量生产阶段。

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节气,农民要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合理安排施肥、修剪等农事工作,以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

清明:清明时节,阳光照射时间变长,气温逐渐回升。

农民应注意对春季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同时还要进行春秧的育苗、传秧等工作。

谷雨:谷雨时节,降雨相对较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此时农民要适时播种夏燕麦、荞麦等夏谷类作物,并加强对春季作物的管理。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气温升高,农事活动也进入繁忙时期。

农民要及时进行夏季作物的播种,同时还要进行田间的浇水、松土等工作。

小满:小满时节,气温逐渐升高,农民要注重旱作农田的管理,防治旱害。

此时还要进行夏收前的追肥、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芒种:芒种后,气温继续升高,是夏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农民要加强对夏作物的管理,及时翻晒稻谷,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刻。

此时要注意给夏季作物进行灌溉,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小暑:小暑时节,天气炎热,农作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农民要做好早稻的修剪、支架等工作,以确保稻谷的结实。

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农民要采取措施,保护作物免受高温的侵害。

24节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事活动

24节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事活动

24节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事活动24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每个季节的开始和结束,具有深厚的农耕文化和生活习俗。

本文将介绍24节气的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事活动。

立春是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每年的农事活动开始的时候。

立春前后,天气开始温暖,气温逐渐回升。

在北方地区,寒潮仍然频繁出现,严寒的天气可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一定影响。

主要农事活动包括修剪果树、整理瓜果蔬菜,还可以进行剪枝和翻土等工作。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它标志着春天的降临,雨水逐渐增多。

在这个时候,气温升高,大地开始解冻,农作物开始发芽。

主要农事活动包括播种早春作物,如麦子、蚕豆和菜类作物。

此外,农民还可以利用雨水,浇灌作物,提高产量。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春雷初鸣的时候。

此时,气温进一步回升,春雷开始震动。

在农事活动上,可以进行果树的修剪和摘芽。

同时,还可以开始育苗和播种早春蔬菜。

春分是春季的中间节气,此时昼夜平分。

气温进一步回升,阳光逐渐增多。

在农耕方面,可以进行大田作物的播种,如小麦、玉米和豆类。

此外,农民还可以利用此时阳光充足的特点,提前蔬菜的播种和栽培。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之一。

此时气温明显升高,雨水相对减少。

在农事活动上,可以进行早春蔬菜和水稻的播种和栽培。

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早春寒潮的影响,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农耕活动的高峰时期。

此时气温进一步升高,降水较多。

主要农事活动包括水稻和蔬菜的追肥和追水,以及果树的修剪和病虫害的防治。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农耕活动的开始。

此时气温进一步逐渐升高,农作物生长迅速。

主要农事活动包括水稻的插秧、田地的整地和玉米的播种。

同时,农民还需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禾苗长成的时候。

此时气温进一步上升,大部分地区进入到了夏季。

主要农事活动包括水稻的除草和中耕,以及果树的施肥和修剪。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系统中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将一年划分为24个等分的节气。

每个节气都代表着特定的气候现象和农事活动,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二十四节气与相应的农事活动。

立春:农历年的开始,代表着新一年的希望和蓬勃发展。

在这个时候,农民将开始为新的农业生产季节做准备,包括整地、播种和扶苗等活动。

雨水:雨水节气是中国南方地区进入雨季的开始。

农民在这个时候开始耕种作物,尤其是水稻。

雨水节气也是田地中水分的充足期,适合进行田间浇水和养护作业。

惊蛰:惊蛰节气是春天到来的标志,也是昆虫的苏醒和活动的时期。

农民需要注意防治害虫,并进行春季田间管理和农作物的引种工作。

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时期,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刻。

农民在这个时候应注意保温和防寒,及时添加肥料和进行病虫害防治。

清明:清明节气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春季农事的重要节点。

农民需要进行农田的整理和清理,同时注意株洲和农作物的修剪。

谷雨:谷雨节气是春季播种的结束,开始了青黄不接的时期。

农民需要根据气候条件适时浇水,同时注意晚霜的防护工作。

立夏: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

农民在立夏节气期间需要及时播种夏熟作物,并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小满:小满节气是农作物开始结实的时期。

农民需要加强灌溉,注意施肥和防治害虫,确保作物顺利结实。

芒种:芒种节气是农民进行夏季收获工作的开始。

农民需要认真安排收割顺序,并妥善保存和储存农产品。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日子。

农民在这个时候需要特别关注高温天气对作物的影响,做好田间的杂草防治和保墒工作。

小暑:小暑节气是中国南方地区进入盛夏时期。

农民需要加强农作物的灌溉和病虫害的防治,同时加强农事活动中防暑降温工作。

大暑: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农民需要注意作物的保水和遮荫工作,以及防治各类病虫害。

立秋:秋季的开始,天气逐渐转凉。

农民在立秋节气期间需要及时整理田地,准备播种秋熟作物,并加强对作物的管理和保护。

二十四节气古代农事活动与季节变化的关联

二十四节气古代农事活动与季节变化的关联

二十四节气古代农事活动与季节变化的关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民根据气候和季节变化划分的一种时间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节气逐渐与农事活动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

古代农民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进行不同的农事活动,以适应不同季节的需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二十四节气与古代农事活动之间的关联,以及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开始。

古代农民会在立春后开垦田地,开始播种作物,如小麦和青豆。

由于春天气温逐渐升高,土地逐渐解冻,是植物生长的最佳时机。

立春也标志着春耕的开始,农民需要耕种田地,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随着春天的到来,雨水节气的到来使得天气变得湿润,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水分。

此时,农民需要对田地进行翻耕,并注重排水,以便植物的根系能够顺利生长。

雨水节气也是种植早熟作物的好时机,如早熟水稻和大葱。

农民通过栽培这些作物,可以在秋天丰收。

而立夏节气则是夏季的开始,这个时候气温逐渐升高,农民需要做好夏作物的种植准备。

他们会在立夏节气后对田地进行灌溉,并种植夏瓜、夏豆等作物。

此外,农民还需要注意防治害虫和病害对庄稼的危害。

进入秋季,处暑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夏天的结束。

农民开始收割成熟的作物,如小麦、玉米和稻谷。

此时,农民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收割,以免影响庄稼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秋季气温适宜,农民还会种植一些适合秋季种植的作物,如红薯和大白菜。

最后,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开始。

在这个节气中,农民会对田地进行休整,同时进行农具的修理和准备工作。

此外,农民还会栽培一些冬季作物,如萝卜和大蒜,以便在严寒的冬季能够有丰收。

冬至节气还是农民们欢庆丰收的时刻,他们会举办各种农耕文化活动,庆祝过去一年的辛勤劳动。

通过对二十四节气与古代农事活动的关联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古代农民通过准确把握节气的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以最大化地利用气候和季节条件,提高庄稼的产量和质量。

关于24节气的农谚及其物候知识

关于24节气的农谚及其物候知识

关于24节气的农谚及其物候知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24节气的农谚及其物候知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24节气是根据太阳黄经和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将一年划分为24个时段的一种时间系统。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太阳的运行和地球的自转为依据,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时段。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农业活动,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探讨二十四节气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农作物种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气: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对于农作物的种植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立春后,气温逐渐回升,土地开始解冻,农作物的生长条件逐渐改善。

在现代农业中,种植者可以根据立春的到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播种时间,以便更好地利用春季的生长季节。

第二节气:雨水雨水时节,雨水开始增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十分重要。

在现代农业中,农民可以根据雨水的情况,合理利用灌溉技术,确保农作物的生长需水。

同时,也可以利用雨水及时补充土壤水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气:惊蛰惊蛰表示春雷始鸣,蛰虫开始苏醒。

在农业生产中,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冬休作物的结束,应该加强地面管理,清除杂草,为春季的农作物种植做好准备。

同时,也要注意防护工作,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第四节气: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时刻,天气开始转暖,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在现代农业中,农民可以根据春分的到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施肥时间,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也要注意土壤水分的管理,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

第五节气: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开始复苏,农民要加强农作物的管理,及时除草、修剪,为产量的增加做好准备工作。

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

清明节也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时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清明节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农耕文化。

第六节气:谷雨谷雨时节,是春季播种的重要时间节点。

在现代农业中,农民可以根据谷雨的到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播种时间,以适应气候和土壤状况的变化。

同时,也要注重灌水和施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第七节气:立夏立夏时节,意味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也加快了。

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

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

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

在中国的农村,人们通过世代相传的农谚来总结和归纳二十四节气的农事规律,这些农谚既具有实用性,又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二十四节气的农谚大全。

立春,春雷响,冬不藏。

立春时,天气开始转暖,春雷响起,意味着冬眠的动植物开始苏醒,冬藏的种子也开始发芽。

这时正是播种春作的好时机。

雨水,雨水润万物。

雨水时节,雨水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农谚说,“雨水一场三天晴,田间农人笑开颜。

”。

惊蛰,蛰虫惊醒,春雷惊蛰。

惊蛰时,气温回升,农谚说,“惊蛰雷,春雷闹,田间播种忙不了。

”。

春分,春分雨,秧苗长。

春分时,昼夜平分,雨水增多,有利于秧苗生长。

农谚说,“春分雨,秧苗长,地里麦苗长得旺。

”。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正值春耕春种,农民需要趁着雨水,抓紧农事。

谷雨,谷雨前后,播种为主。

谷雨时节,气温回升,适宜播种,农谚说,“谷雨前后播种忙,谷雨后,播种不耽搁。

”。

立夏,立夏前后,麦苗长。

立夏时,气温升高,农作物生长迅速,农谚说,“立夏前后,麦苗长,立夏后,麦苗长得旺。

”。

小满,小满时节,农民要开始灌溉,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水。

芒种,芒种时节,稻田插秧。

芒种时,气温升高,适宜水稻插秧,农谚说,“芒种时节,稻田插秧,稻苗长势喜人。

”。

夏至,夏至前后,麦收在眼。

夏至时,气温高,麦子成熟,农谚说,“夏至前后,麦收在眼,夏至后,麦子熟得快。

”。

小暑,小暑时,农民要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保护农作物免受高温侵害。

大暑,大暑时,农民要注意及时浇水,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水。

立秋,立秋前后,应及时收获夏季作物,为秋季作物的种植做准备。

处暑,处暑时,气温开始下降,农民要及时做好收获夏季作物的准备工作。

白露,白露时,气温适宜,适合种植秋季作物,农谚说,“白露时节,播种秋作。

”。

秋分,秋分时,气温适宜,适合大面积种植秋季作物。

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

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

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民根据太阳视运动和气温变化,结合农事活动的需要而制定的一套时间标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也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着独特的农谚,这些农谚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智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十四节气的农谚大全吧!立春,春雷响,农家忙。

雨水,雨水多,庄稼旺。

惊蛰,惊蛰暖,春耕忙。

春分,春分到,播种忙。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谷雨,谷雨到,秧苗秧。

立夏,立夏时节种秧忙。

小满,小满到,稻苗壮。

芒种,芒种到,插秧忙。

夏至,夏至到,稻苗长。

小暑,小暑到,稻花香。

大暑,大暑到,稻穗黄。

立秋,立秋到,收获忙。

处暑,处暑到,麦子熟。

白露,白露到,稻谷秋。

秋分,秋分到,秋收忙。

寒露,寒露到,晒谷忙。

霜降,霜降到,秋收繁忙。

立冬,立冬到,冬种忙。

小雪,小雪到,麦苗小。

大雪,大雪到,麦苗壮。

冬至,冬至到,冬麦靠。

这些农谚虽然简短,却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经验。

它们反映了古代农民对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的观察和总结,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启发意义。

通过这些农谚,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二十四节气的认知和运用,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对我们现代农业生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虽然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二十四节气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人们在过节日、安排农事活动等方面,仍然会参考二十四节气的时间。

因此,了解和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农谚,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可以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帮助。

总而言之,二十四节气农谚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智慧,它们是古代农民对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的观察和总结,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启发意义。

通过学习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农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二十四节气,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对我们现代农业生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并传承这些宝贵的农谚,让它们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帮助和启发。

24节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事活动

24节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事活动

24节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事活动1、24节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事活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二十四节气歌气候特点:立春时值公历二月上半月,一般在春节前后,习惯上认为是春的开始。

温度渐升,土壤由下层开始化冻,冻土层变浅。

德州市常年平均气温零下1度左右,最低零下10度左右,天气仍旧干寒,风向多变,蒸发量增大,降水量一般在3-5毫米,有三分之一的年份无降水。

主要农事活动有:〔1〕制定全年生产打算。

〔2〕春地运肥,耙耢保墒。

〔3〕检修农机具。

〔4〕做好春大麦播种预备工作,麦田镇压保墒。

〔5〕加强大棚瓜菜管理。

〔6〕看管好林木果园。

〔7〕搞好畜禽饲养及疫病防治。

〔8〕管好鱼塘。

雨水气候特点:雨水时值公历二月下半月,意思是降水由雪转为雨,雨量也开始增多2、,但德州市雨水前后仍以降雪为主。

全市常年节气间平均气温0-3度。

降水3-5毫米,多时达10多毫米,冻土层变浅,土壤表层夜冻日化,开始返浆,有利于小麦返青。

主要农事活动有:〔1〕土壤解冻3-4厘米时播种大麦,划锄小麦。

〔2〕种蓖麻、向日葵。

〔3〕春田耙耢保墒,灌浇白茬地。

〔4〕选购棉种。

〔5〕管好大棚瓜茶。

〔6〕果树修剪、松土。

〔7〕加强畜禽管理和疫病防治。

〔8〕结合积肥,整理鱼塘。

惊蛰气候特点:惊蛰是反映物候的节令,时值公历三月上半月,天气慢慢回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和多种昆虫感于春季暖和,震惊而出。

本节时逢九九到九尽,鲁北土地完全解冻,气温一般4-5度,寒潮频繁。

最高气温18-23度,最低零下3-7度。

降水量一般3-5毫米,多时达20多毫米,少时缺乏1毫米。

终 3、雪时间平均在三月中旬。

主要农事活动有:〔1〕麦田普遍划锄,依据苗情、墒情,适时浇返青起身水和追肥。

〔2〕继续种好大麦、豌豆、蓖麻、向日葵,抓紧种蒜,搞好大棚瓜菜管理。

〔3〕兴修水利,耙耢整平春田,墒情差的地块要浇水造墒。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传递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农事活动的指导。

下面将逐个介绍二十四节气及其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立春:春天的开始。

立春后,天气逐渐回暖,是开始农活的好时机。

农民们开始收拾农具,准备耕作。

同时,还要注意及时为果树和花草进行修剪。

雨水:降雨增多,是水稻的关键时期。

农民要及时翻耕水田,促进土壤的湿度和通气性,为水稻的播种做好准备。

惊蛰:蛰伏的昆虫开始苏醒,所以惊蛰时节要注意防治蚜虫、螟虫等害虫的繁殖,以免影响作物的生长。

春分:昼夜平分,冬天的寒气渐渐消退。

此时,适合进行播种作业。

农民们可根据当地气候状况选择适宜的作物进行种植。

清明:春季景象美丽,清明时节适合进行造林和修剪枝叶。

农民们还会趁着良好的天气带领家人去祭拜祖先、扫墓,瞻仰先人之墓。

谷雨:雨势逐渐增多,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时节。

此时种植水稻等作物是最为适宜的。

立夏:夏天的开始,此时气温逐渐升高。

立夏后,农民们要开始及时灭虫施肥,为作物的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小满:气温逐渐升高,农田的水分蒸发较快。

农民们需要及时进行土地的保墒工作,以保证植物的生长。

芒种:小麦收获的季节。

在芒种之前,农民要对小麦进行病虫防治,同时要确保足够的养分供给,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夏至: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刻。

夏至时节,农民开始丰收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

同时,也要及时进行干旱作物的灌溉工作。

小暑:天气炎热,是果树的生长高峰期。

农民要及时进行摘果、摘叶和修剪枝干的工作,以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大暑:盛夏,气温最高。

大暑时节,农民要注意避免作物受到高温热害,及时给作物进行浇水,保持作物的水分和湿度。

立秋:秋天的开始,气温逐渐降低。

农民们开始进行秋季作物的播种,如小麦、大豆等,还要注意除草和修剪。

处暑:天气转凉,是养殖业和渔业的重要时节。

农民们开始收割秋季作物,同时也是饲养家禽家畜的好时机。

白露:气温渐凉,植物受露水的浸润较多。

24节气农事特点习俗养生与物候现象

24节气农事特点习俗养生与物候现象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乍暖还寒时,万物始复苏1、立春(Beginning of Spring)在每年公历02月03-05日左右,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2、农事特点立春时节,农业生产仍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的不利影响,做好防冻保苗的工作。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中耕松土,及时追施返青肥,促进作物生长。

3、习俗打春牛;游春、报春;咬春;戴春鸡、佩燕子;吊春穗。

4、养生立春养生五原则饮食清淡——消春火: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黄绿蔬菜——防春困:“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

细选食物——少疾病:春季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活力增强。

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胃肠疾病——要当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

祛痰养肺——保平安: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

5、节气三个物候现象第一候东风解冻。

东方吹来的风是温暖的,温暖的风吹来,冰冻就化解。

第二候蛰虫始振。

冬季里密藏起来的动物,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后,苏醒过来,开始动起来。

第三候鱼陟负冰。

鱼类在寒冷的冬天是深沉于水底而等待气候转暖。

到了正月,阳气上升,鱼类则从水底游向水面并接近了尚未融化的冰面。

雨水:一滴雨水,一年农运1、雨水(The rains),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是为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活动与农耕文化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活动与农耕文化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活动与农耕文化中国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气都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以详细的方式介绍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活动及其背后的农耕文化。

立春:立春是农历的开始,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立春这一天,农民开始了新一年的农事活动。

他们会祭祀神灵,祈求丰收和平安。

在农事上,农民开始准备土地,犁地播种,大力开展春季耕作。

雨水:雨水是春季耕作的关键节点。

在此节气中,农民注重田地的排水,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他们还会播种早春作物,如小麦、草莓等。

惊蛰:惊蛰之后,春雷开始响起,春天的气息扩散开来。

这时农民会开始播种燕麦、豌豆等早春禾本科植物,同时在地里挖渠帮助水流更好地分布。

春分:春分是昼夜时间相等的节点,也是农民播种作物的重要时间。

这一天,农民会集体外出,共同进行庄稼的灌溉和管理。

他们相信,好的开始会带来好的结果。

清明:清明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也是农事活动的关键时刻。

农民会祭拜祖先,而后进行归山修整,清理田地和农舍。

清明节还是踏青的好时光,人们外出郊游观景,欣赏春天的美景。

谷雨:谷雨节气是辅助作物生长的重要节点。

这一天,农民会更加注重田地的管理,创造适宜的湿度条件来促进庄稼的生长。

立夏:立夏是夏天的开始,也是夏季农事的起点。

农民开始播种夏季作物,如玉米、豆类等。

同时,农民也开始开展水稻的种植和田间管理。

小满:小满是庄稼长势最好的时刻,作物开始茁壮成长。

农民会加强田间管理,进行定时浇水和追肥。

此时还可以采摘草莓、樱桃等水果。

芒种:芒种是夏季收割的开始,也是水稻孕穗的重要节点。

农民会加强对水稻的田间管理,确保水稻的顺利生长。

同时也会开始收割小麦、油菜等作物。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农民会在这一天采摘草莓、桑葚等水果,同时还会收割谷物。

小暑:小暑是夏季农事的关键节点。

此时农民会收获大量的水果和蔬菜,例如西瓜、黄瓜等。

还会进行大量的草木繁殖和花卉修剪。

大暑:大暑是夏季最炎热的时刻,也是农民最忙碌的日子。

节气与中国传统农事活动的对应

节气与中国传统农事活动的对应

节气与中国传统农事活动的对应中国传统农事活动是中国农民们几千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而中国的传统节气则是中国人民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悟。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关系。

在中国的传统农事活动中,每个节气都有着特定的农事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为了适应气候变化,更是一种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方式。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中国传统农事活动中的“春耕”就与此相对应。

在立春之后,农民们开始准备土地,翻耕田地,为新一年的农作物种植做准备。

这个时候,阳光温暖,气温逐渐回升,正是农作物生长的最佳时机。

在春耕的同时,农民们还会进行一系列的农事活动,如播种、施肥、修剪等,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随着春耕的结束,夏天的到来标志着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中国传统农事活动中,夏季的主要活动是“夏耘”。

夏耘是指农民们在夏季对农作物进行除草、松土、追肥等一系列的农事活动,以保证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和水分,同时也为作物的顺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中国传统农事活动中的“秋收”则与此相对应。

在立秋之后,农民们开始收割成熟的农作物,这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在秋收期间,农民们会利用天气晴好的时候,将庄稼晾晒晒干,然后进行脱粒、打谷等工作,最终将粮食储存起来。

同时,还会进行一些其他的农事活动,如晒垦、晒盐等,以备冬天的使用。

冬天是休养生息的季节,而中国传统农事活动中的“冬藏”则与此相对应。

在冬天,农民们会对田地进行休耕,以便土地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

同时,还会进行一些与冬天有关的农事活动,如修理农具、养殖家禽等,以保证农民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有一份收入。

通过对中国传统农事活动与节气的对应关系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民们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和和谐共处。

传统农事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为了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传承这些传统农事活动,以保护我们的环境和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气、物候、农谚与老农:近代江南地区农事活动的运行机制[摘要]为保证农事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准确把握农时。

在此过程申,节气成为人们的基本准则。

与此同时,为弥补节气的缺陷,人们又以物候作为节气的补充。

在节气、物候形成、传播与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农谚与老农又成为这些农时知识的载体。

总之,节气、物候、农谚、老农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一个体系以指导着农事活动顺利地进行。

[关键词]农时;节气;物候;农谚;老农农业生产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以获取物质资源的活动,其由一系列工作环节所组成。

为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一年之中,从农作物的播种到收获,各个工作环节必须要顺应农时而依次展开。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了农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意义,相传早在尧时就曾命羲仲等人根据天象,“敬授人时”。

⑴以后,《夏小正》、《诗经。

豳风.七月》等都曾记录一年之中各个时期的农业生产活动。

至于农时对于农作物生长的意义,《吕氏春秋·审时》篇曾有集中讨论,认为“凡农之道,厚之为宝”。

叶世昌先生认为,“厚”在此很可能就是“候”的假借字。

⑵对此,以后历代的农学著作亦都有所提及,如西汉《氾胜之书》、南宋《陈旉农书》、元《王祯农书》、明马一龙《农说》等。

在这其中,又以王祯的论述最为直接明了:“四时各有其务,十二月各有其宜。

先时而种,则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

”⑶农业生产活动必须要顺应农时,那么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今天的先进仪器条件下又是如何把握农时的呢?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督导作用可能发挥了一定的功效。

如《诗经.七月》中有“田畯至喜”的记载,说明当时已有专门督导农事的官员。

《吕氏春秋·十二纪》更是有详细记载:正月,天子要布告农事,命令田官“皆修封疆,审端经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植,以教导民,必躬亲之”,教导人民做好农业准备工作,并因地制宜种植作物;四月,“明野虞出行田原,劳农功民,无或失时。

命司徒巡行县鄙,命农勉作”,督导人民抓紧农时努力工作;八月,有关官员要“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督促人们要及时收获。

以后封建皇帝与各级州县官吏每年春天都要“亲耕籍田”,可能就是这种传统在后世的延续。

官府外,一些个人或团体也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如王祯就曾“取天地南北之中气,立作标准”,作授时图,“与日历相为体用”,并且主张“务农之家当家置一本,考历推图,以定种艺”。

⑷以后的徐光启等人也都曾仿效。

民国时期,浙江农业协进会也曾编著一本《农家历》,目的就在于改变以前人民那种“无相当之常识,于农忙农闲,无预定之规则”⑸的状况,指导人们按时从事各项农业生产活动。

不论政府、相关团体还是一些个人,他们可能确实在指导农民掌握农时以顺利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一方面,政府、团体或个人作为外部力量,他们的作用不宜过分夸大⑹;另一方面,同时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把握农时的依据又是什么呢?因此,在这背后肯定还有一套更为基本的、为大家所共同依赖的准则,那这一套准则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就试图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探讨一般的普通民众,他们开展农事活动的准则是什么,范围则限定在近代的江南地区。

⑺二、节气:主要的准则农民主要是依靠什么来掌握农时、以保证农事活动顺利进行的呢?答案是节气。

当笔者在湖州农村做实地考察、与许多老年人交谈而问到这一问题时,几乎每个人都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节气,当然是节气。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因此我亦受到了许多善意的嘲笑。

对于这一点,费孝通先生亦早已指出过:“农民用传统的节气来记忆、预计和安排他们的农活。

”⑻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

其一共有二十四个,所以又称为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中每月两个。

按顺序这二十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在我国很早就已出现,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二至和二分四个节气了。

以后逐步发展,至迟到秦汉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最终形成⑼。

二十四节气是农事经验的总结,其很早就被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如《礼记·月令》所载:“孟春之月,……,是月也,以立春,……,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

”《氾胜之书》亦有论及,如耕田“凡耕之本在趣时和土,……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

王祯亦曾说:“十二辰日月之会,二十四节气之推移,七十二候之迁变,如环之循,如轮之转,农桑之节,以此占之。

”⑽二十四气节最初是根据黄河流域的自然气候特点而产生的,由于其能反映农事季节,便于掌握农事活动而逐步向黄河流域以外的地区推广开来。

但是,各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是不同的,二十四节气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因此,各地在利用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掌握与运用。

如以冬小麦播种为例,在黄河流域播种的适宜时期为秋分时节,正所谓“秋分种麦,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晚”、“白露早,寒露迟,只有秋分正当时”,而在华中就是“寒露霜降正当时”,浙江则为“立冬播种正当时”、“大麦种过年,小麦冬至前”。

⑾于是,二十四节气只适用于黄河流域的情形被打破,各地人民根据本地特点,用自己积累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来指导农事活动。

总之,虽然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没有变,但其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看过播种,再来看收获。

收获是农业生产大田劳作的最后环节,是农事活动的最终目的,因而也是农事中最值得重视的。

因此,各种作物的收获也有一定的节气与之相关联。

⒁如水稻:“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金山、宝山);“霜降一齐倒,立冬无竖稻”(上海);“霜降割晚稻”(嘉兴)。

麦类作物:“芒种忙,收割忙”(川沙);“芒种夏至麦上场,家家户户一齐忙”(上海);“元麦不过夏至”(嘉兴、湖州);“大麦芒种忙忙割,小麦夏至无一棵”。

⒂棉花:“白露三朝花上行”(嘉定);“中秋前后是白露,宜收棉花和甘薯”(上海);“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川沙)。

黄豆:“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上海)。

油菜:“立夏三天扯菜籽”(上海)。

蚕豆:“小满见三新”(小麦、油菜、蚕豆要收获了)。

⒃播种、收获外,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管理也至关重要,因此也必须要注意。

那么这些管理工作在什么时候进行最合适呢?对此,也有相应的节气与之相对应。

还是先看水稻中间管理的各个环节。

施肥:“处暑不浇苗(指施肥),到老无好稻”、“处暑不放本,白露枉费心”(上海)。

灌溉:“处暑勿浇苗,到老无好稻”(川沙、宝山);“处暑里的水,谷仓里的米”(宝山);“千车万车,不及处暑一车”(宝山)。

中耕锄草:“六月田中拔棵草,冬至吃一饱”(宝山);“大暑不耙稻,到老勿会好”(川沙);“秋前拔稗,秋后拔坏”(宝山);“立秋不耥稻,处暑不长稻”(川沙、宝山)。

搁稻:“秋前不搁田,秋后叫懊恼”(宝山);“秋前不干,秋后莫怨天”(宝山);“秋前不搁田,秋后叫皇天”(上海)。

麦类作物:“春肥一杓,不及腊肥一滴”(嘉定);“小寒大寒施腊肥,油菜小麦过冬齐”(川沙);“九九不通沟,小麦十成收”(宝山)。

⒄棉花:“夏至锄三遍。

胜过多施三次肥”(奉贤);“脱花要等黄梅信,锄头落地长三寸”(奉贤);“头时金锄头,二时银锄头,三时无用头”(上海);“七月小暑连大暑,中耕锄草莫失时”(上海)。

油菜:“小寒大寒施腊肥,油菜小麦过冬齐”(川沙)。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各种作物从播种到中间期管理再到收获都有一定的节气与之相对应,人们便可以根据这些节气来合理安排各种农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节气是固定的、必须死板的按照节气来进行各农事活动,而是应该灵活运用,正所谓“死节气,活办法”。

一方面,即使对于同一种作物来说,不同的品种其各工作程序的日期也是不同的,而非整齐划一。

就以水稻播种来说,如早稻“清明浸种,立夏插秧”(川沙),中稻是“立夏种,芒种栽”(江苏),而晚稻则是“小满种,夏至栽”(江苏)。

收获也同样如此,“早稻白露收,晚稻留一留”(川沙);“秋分割中稻”(江苏);“寒露到,割秋稻”(指籼稻)、“霜降到,割糯稻”(川沙)。

同时,由于乡间习惯,节气传统上是与阴历相对照的,因此某一节气的日期在每一年中并非是固定的,如清明就是在阴历二月与三月间摆动,而这种情况下播种也是应该有所不同的。

如水稻播种:“二月清明不上前,三月清明不落后”(江苏、浙江);“二月清明不要慌,三月清明早下秧”(江苏、浙江、上海),就是说如果清明节落在二月份,播种就要缓一下,因为此时气温还较低,不利于播种,而如果落到三月份,此时气候已合适,因而需要抓紧农时。

“四月芒种让人种,五月芒种抢来种”(松江),亦是说得同样道理。

小麦同样如此,如,“八月寒露抢着种,九月寒露想着种”(川沙)。

另外,由于作物茬口不同,自然播种的日期也会不同,如棉花,“麦花立夏前,早花立夏后”(麦田里种的花叫麦花,光田里种的叫早花川沙、上海)。

至于地区的不同,更是应该如此,兹不赘述。

总之,对于节气应该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二十四节气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依据。

解放前,在广大农村中人们是以阴历作为计时系统的,虽然民国时期,政府曾经发布命令禁止使用阴历,但这一传统并未得到改变(今天依旧如此)。

阴历是根据月亮自转来规定的,而阳历则是以太阳公转为依据来实现的,因此在一年之中,阴历总是要比阳历短u天。

虽然阴历通过闰月的办法弥补了这一差距,但相对应于阴历来说,在每一年中各个节气的日期则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对比之下,相对应于阳历来说,各个节气的日期则是基本固定的)。

基于此,人们又是如何得知各个节气的日期来安排农事的呢?答案是传统的历书。

这一点费孝通先生早就提到过:“历本并非村民自己编排,他们只是从城镇买来一红色小册子,根据出版的历本来进行活动。

他们不懂其历法的原理,他们甚至不知道历本是哪里发行或经谁批准的。

因政府禁止传统历,出版这些小册子是非法的。

”但这并未防止历本的普及,“在任何一家人的房屋中都可以找到这本小册子(指历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往往是家中唯一的一本书,人们通常将它放在灶神爷前面,被当作是一种护身符”。

⒅別笔者本人的实地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

⒆在民国以前的苏州,这种历本有官板与私板之别,最后由理问厅署铃印而在市场上发售,“纵不识丁也买”。

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由各图地保以新历逐户分送人家,“必酬以钱文,如市价而倍之,号为送历本”,其“始行于乡村,后沿于城中”。

⒇人们以节气为主要准则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

这样做虽然简单明了,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