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性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性原则。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城市景观规划中一个焦点问题。在景观设计中,环保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亲和及绿化等方面。西方的绿色研究(Green Studies)提倡市内的绿色景观与室外的自然融合,内外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也成为景观的一部分;而景观,则是对自然的改善和提升。如贝聿铭先生的设计的许多景观都是没有基座的,与地面直接接触,好像建筑物是从地面直接“生长”出来的。这些生态景观设计正如布鲁诺?赛维所描叙的那样,景观规划“一方面将取代拥挤的、污染严重的、混乱的、充满凶杀的城市,另一方面也将代替荒凉的、未开化的山林。?”它带给人的不是一时的视觉刺激,而是长久的精神愉悦,具有持续不断富于创造性的审美体验。

与此同时,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原则还应该体现在节约上。现代建筑对能源的巨大消耗以及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所引发的生态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景观建筑中某些富于象征意味的视觉形象,在看似简洁、明快的景观造型背后,往往要付出比传统的繁文缛节式的造型更加昂贵的代价。英国人Hackett曾指出:“在针对景观规划这样大面积地区的规划领域,日益注重对生态学基础的需要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实,但接受生态学原则是一回事,而将其付诸实践又是一回事。?”在当今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化扩张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的城市扩张模式和规划编制方法的诸多弊端,如何协调在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景观设计与规划与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此,俞孔坚博士的“反规划”思想值得重视,其对于国际上曾经风靡一时的“城市美化运动”和中国当代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小农意识和“暴发户“心理所走入的某些景观设计与规划的歧途都有较为清醒和深刻的反思。提出了一整套建立土地与人居相互融洽,努力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景观规划的思路。?

此外,设计适度性原则、文化传承性原则、地域化原则等也均是在当代审美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城市文化建设实践的有机体中多层次、多方位、动态地提升景观美学的理论建构水平和现实审美价值的题中之意。在对美的本质认识上,当我们已经开始突破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的禁锢,强调美是生成的,不是现成的。同样对于景观美学的认识也应该是开放的和不断拓展的,景观美学的理论建构将在进一步明确自身的逻辑起点,广泛吸纳和综合相关学科知识视野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伴随着城市文明建设的步伐不断丰富与完善。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尊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校园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

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的清华、北大,几乎所有的名校都有着令无数莘莘学子骄傲的校园环境,以校园中固有的山坡、河流、湖泊、凹地、绿地、树林等自然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环境格局的构架,是建成优美校园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少动土方,也是减少投入,获取高效益的有力手段,从而营造出一个山青水绿、天蓝云卷、草木迭翠的生态校园。校园景点宜以植物造景为主,且以乔、灌、草复层绿化为佳。

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创造园林本身也有功能义务,除了悦目以外,园林的场所必须让人感到舒适,至少要提供最起码的树荫、座椅、散步路等功能因素,还要根据自身的性质,进一步提供如慢跑径、水池及游泳池、运动场地和设施等内容。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强烈,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区景观由项目的点缀演变成为了项目的主角,甚至变成了房地产市场的“卖点”。一时间五花八门的各种景观概念满天飞,中古式、西古式,抽象的、具象的,从“欧陆风”到“水景风”,从“欧洲水乡”到“意大利小镇”,从“巴比伦”到“枫丹白露”,现在“文化品味”及“健康住宅”日益受到重视。但是,景观不是动听的名字和抽象的概念,它需要精心的设计和资金的投入。所以,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者有其屋”的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关键词:住区景观设计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健康要素

现代住区环境景观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因此,对住区环境景观的塑造直接影响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建立,接下来就其有关住区景观的一些设计理念进行一些浅谈。

住区景观设计包括了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包含着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而住区环境的健康舒适包括了生理上的健康、心理上的健康、住区文明健康以及维护大自然的健康等方面,这不仅包括诸如温度、湿度、通风、噪声、光和空气质量等与居住相关的物理量值。所以,如何使现代的住区规划建设可以创造出更加舒适,更加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如何实现景观设计与住区建设的完美结合,营造一个亲和自然的、环境健康的生活环境,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市场的要求。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则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住区的景观设计要研究居住人群在社区内的生活习惯与行为规律,这样才能保证景观设计的功能性。然而在有些景观设计中过分突出造景效果,大面积的不可进入的水面、草地,将增加往后的养护成本。同时景观设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概念,在设计当中只强调某种风格而忽视了景观设计应该追求的是舒适度,这样也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所以,景观设计应当更多体现出对人的需要以及对人性

的关注。当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时,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其实,对于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与此同时,对于景观设计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而是重视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座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样一来,它就不能与建筑设计成为完整的体系。

现今,由于人们普遍生活在高节奏的工作之中,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地方,有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所以,住区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与采光,要有春天生机勃勃,夏日清凉幽香,秋天色彩绚丽,冬日阳光灿烂;要减少噪声和尽可能避免视线干扰;要方便卫生和方便快捷;要有利于人与人的交往和人与自然的对话;要有利于身心健康与成长等,所以景观设计和建设是要体现这种要求的。同时,我们可以运用空间布局、道路、水面和绿地组织来导引自然通风;运用不同植物展现四季景象;对于架空层、墙壁、转角、道路等难以避免的硬质东西,可以用植物材料将其软化,减弱硬质材料对人心理上的冲击,让人去感受空间的生态景观氛围;健康步道、小桥假山、花坛座椅尽可能使用自然界中的卵石、岩石、木头、竹子制品等,以反映景观亲近自然的一面。

其次,在住区建设中应该注重健康要素,促进住区的健康发展。“非典”的流行,更唤起了全社会对健康主题的关注。因此,住区景观的营造应关注生存环境,注重选择多样性的健康植物。景观中的植物要按生态性要求广泛选材,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结合空间要求进行配植,从而充分发挥出植物的综合生态效益。同时应该增加绿化覆盖率,大量种植一些阔叶乔木和小乔木、针叶木等,从而增加植物配置,保持人和自然的高接触性;注重水和植物的结合,因为水具有灵性。植物无水不活,水无植物不净,水与植物相互依存,两者对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水中可以种植芦苇、水葫芦等生物来吸附、固定、消化一些水污染物,起到净化水的作用;注重利用小品、植物、景墙、亭、榭进行适当的围合、分割,组织风的流向,遮挡阳光;景观中的隔声降噪也是同样要注重的,隔声可以利用在声音的声源方向设置建筑、墙体、绿篱等阻隔物来切断声的传播途径。降噪可以利用植物、水景等软质景观来吸收噪声,或利用流水声、喷泉声和音乐等背景声降低人们对噪声的感觉。

再次,健康舒适不仅要满足生理上的要求,而且还应注重从环境美学、心理学的层次上提升住区景观给人带来的健康价值。所以设计要有归属感,使人进入住区就像进入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大家园。独特的入口设计不仅仅具有可识别性,而且能使居民产生自豪感。入口处的小广场,精美的绿化、小品并配以休息座椅,方便居民短暂停留、休憩和欣赏。然而设计作品是一定要有主题、有立意才能活起来的,而且景观中的小品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定的文化底蕴,使景观设计在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立意,设计应该是美观、简洁、大方、便捷,并配有完善的公用设施、园林小品等,从而使人在休闲中轻松自然。

总之,住区景观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景观生态模式,能够完善城市居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住区环境的质量。而这种景观生态模式,也是为实现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统一创造条件。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为了创造出美好的住区环境,我们应该做到面面俱到才行,不能忽略任何的细节,运用适宜的手段,付出努力共同营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