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方剂重要内容.
中医世家祖传秘方验方,(赶紧得收藏)
中医世家祖传秘方验方,(赶紧得收藏)散结利咽汤专治慢性咽炎:半夏15克、厚朴12克、茯苓、射干、浙贝母、冬凌草各9克、苏叶、生姜各6克。
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
禁食幸辣。
,本方主治慢性咽炎、声带小结、梅核气。
症见:咽喉不适,如有痰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
检查见咽后壁小结、滤泡增生。
证属痰气郁阻咽喉,治疗当化痰散结,消肿利咽。
本方以治疗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为基础,加上射干、浙贝母、冬凌草,此三味药皆有散结之功,其中射干兼可利咽、浙贝母又可化痰,冬凌草善于消肿止痛。
诸药合用共凑化痰散结,消肿利咽之功。
乃付医师专治慢性咽炎、声带小结的专病专方。
* 乳腺炎奇效秘方:乳痈立消汤王世国乳腺增生秘方:乳腺消癖汤:醋柴胡6克、白芍、枳实、青皮、山慈菇、蒲公英、三棱、莪术各9克、夏枯草、海藻、昆布各18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
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禁食甘草,保持心情舒畅。
*肾结石经验方_速效排石汤排石汤:四川大叶金钱草120克、穿破石30克、海金沙30克、石韦15克、火硝6克(研粉冲服)、乌药60克、木香9克、滑石30克、川牛膝30克、生甘草3克,每天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清热利湿、化石排石,方中金钱草清热利湿,化石排石,重用为君,臣以穿破石海金沙石韦,其中穿破石尤善化石,火硝《神农本草经》云:能化七十二种结石,海金沙化石通淋兼能止痛,石韦化石通淋又能止血四药各司其职,共为臣药,佐以乌药木香理气止痛,又以滑石之滑利,牛膝引石下行而为使药。
王X,男,43岁,因腰痛难忍,小便中断收入院,经B超检查,提示右肾结石及肾积水,诊断:湿热石淋。
服药七剂,结石排出,告愈。
这是付济华医师治肾结石经验方,方小力专,疗效甚好。
*祛风蠲痹黑膏药秘方:-----(一贴灵)祛风蠲痹黑膏药:A、粗料: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羌活、独活、葛根各30克、肉桂15克、生马钱子60克、洋金花、生半夏、生南星、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秦艽、杜仲、牛膝、桑寄生、桂枝、白芍、麻黄、甘遂、巴豆、木鳖子、透骨草、急性子各20克、干蟾蜍5只。
自制中药总结
自制中药总结1. 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较小的优点,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制中药的方法和效果。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自制中药方剂,帮助读者了解中药的制作过程,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自制中药的基本原理自制中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煎煮、研磨等方法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达到药效最大化的目的。
中药的药效主要来自于其中的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合适的加工方法得到释放和提取。
3. 自制中药的常用工具和材料自制中药需要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材料,包括:•研磨设备:用于粉碎草药,如研钵、研杵等。
•汤锅:用于煎煮中药的容器。
•煎药包:用于装载中药的纱布袋。
•水:作为煎煮中药的基础溶剂。
•中药材:具体使用哪些中药材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而定。
4. 自制中药的方法步骤下面是一个常见的自制中药方剂的制作步骤:1.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其他工具材料。
2.将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
3.根据方剂的要求,将中药材进行粉碎或切片。
4.将煎药包装入粉碎或切片后的中药材。
5.在汤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将煎药包放入汤锅中。
6.开火煎煮中药,一般情况下需要煮沸后转小火慢煮。
7.根据方剂的要求,煎煮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到2小时之间。
8.关火后,将汤锅中的中药材滤出,保留药液。
9.药液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加工,如煮浓缩或稀释。
5. 自制中药的注意事项在自制中药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选择优质的中药材,防止使用劣质或过期药材。
•根据方剂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煮制时间和火力。
•防止中药煎煮过程中煎锅干烧,以免影响药效。
•慎用过量中药,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对于特殊群体,如孕妇和儿童,应咨询专业人士后再自制中药。
6. 自制中药的应用场景自制中药适用于以下一些病症和健康问题:•感冒和咳嗽:可以使用板蓝根、连翘等中药材制作中药汤剂。
老中医实验自制五方,实为经济实惠之良方。
老中医实验自制五方,实为经济实惠之良方。
益母大黄丸(自制方)疗效:治产后恶露不下,或下而不多,或淋漓日久,少腹硬痛,甚或头晕甚剧,恶寒发热,大便难者。
并治难产、闭经、痛经及一切月经病、带下病属于血瘀而大便不畅者。
并消疔毒痈肿,紫红肿痛甚剧。
脉象弦数而涩,或沉涩而结者。
药品:益母草三两,整块生锦纹大黄三钱。
用法:先以益母草浸一宿,煎三次,滤取汁,熬成膏,再以整块生大黄打碎,研细末,和入膏内。
如太干可加开水,如太潮,不可再过火,须待阴干。
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至五分,一日二至三服,空腹时热汤送下。
附注:江南各地民间产后及月经病,每以益母草煎汤热服,或向药店购服益母膏,均有相当疗效。
因益母草功能消除瘀血,调整血脉,确为妇女经产之良药。
但余尝以配入大黄为丸,屡经试用,并与益母草及益母草膏对比,其疗效高,可以增高二三倍。
例如同一病症,服益母膏或益母草汤须三四服取效,服此丸一二服即效。
且可节省临服煎汤之麻烦,或熬膏加糖之浪费糖类。
因余曾以益母草汤加赤糖及不加赤糖者,作对比试验,效力相同,足以证明,不必加糖。
惟熬膏不加糖,不能久藏,故余以膏和大黄末为丸,既可久藏,又便服用。
但制法必须如上述,使益母草药汁完全熬出,大黄末不受浸洗切片煎煮等损耗,则治上述诸证,可以小量,而取速效。
芪枣汤(民间验方)疗效:治气虚血虚,脾虚肺虚,精神疲惫,筋力疲乏,形瘦头眩,心悸寐少,自汗盗汗,色枯肤肿。
凡老人产后、小儿一切慢性久病之虚证,及溃疡久不敛,脉象虚细者。
药品:生黄芪五钱,红枣十个(小儿减半)。
用法:水煎三次,每日三餐食后,各服一煎。
附注:此是绍兴民间流传之验方,大凡老人产后,小儿虚体,久病不愈者,服此常有效验。
黄芪补气强身之力,比人参更佳。
余尝以二药分别试服,服人参之后,常有增加头胀胸闷之弊,服黄芪则无此弊。
红枣补益之力甚大,故《神农本经》主安中养脾,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久服轻身年长。
且此方二药均系补而不腻,售价不贵,实为经济实惠之良方。
中药方剂重点组成配方
中药方剂重点组成配方中药方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中药方剂的重点组成配方包括药材的选择、配伍原则以及药物的用量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方剂的重点组成配方。
首先,中药方剂的选择药材非常重要。
在选择药材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病机、证候的特点以及药物的性味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中药方剂中的每一味药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选用。
比如,治疗感冒的方剂中常选用麻黄、桂枝等药材,具有发散风寒、解表的作用;治疗消化不良的方剂中常选用山楂、木香等药材,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因此,在选择药材时需要准确理解药材的功效,确保药材的选择与疾病的病机相符。
其次,中药方剂的配伍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药方剂中的药材不是单一使用,而是多味药材通过合理的搭配达到协同作用的目的。
中药方剂的配伍原则包括相互补充、相互制约、药味相似、彼此互助等。
比如,治疗风寒感冒的方剂中麻黄和桂枝的搭配,麻黄发散风邪,桂枝解表发汗,两者相互配伍能够增强药效,加快发汗效果。
此外,中药方剂中的配伍还要考虑药味的相似性,避免药材之间的相克作用。
比如,治疗虚寒胃痛的方剂中不宜同时使用生姜和黄连,因为生姜性温热而黄连性寒凉,二者药性相悖,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最后,中药方剂的药物用量也需要仔细控制。
中药方剂中的药物用量要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体质等因素进行调整。
药物用量过大可能会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或中毒,而用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因此,在使用中药方剂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药物的用量。
此外,药物用量的计算也需要遵循中药学的规范,确保用量的准确性。
总结而言,中药方剂的重点组成配方包括药材的选择、配伍原则以及药物的用量等方面。
在使用中药方剂时,需要合理选用药材,根据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还需要遵循中药方剂的配伍原则,合理搭配药材以达到协同作用的效果。
另外,药物的用量也需要仔细控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中药方子文档
中药方子简介中药方子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选择和搭配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来治疗疾病。
中草药被认为具有多种功效,包括治疗疾病、调节人体平衡、提高免疫力等。
中药方子的制作过程复杂而严谨,需要考虑每种中草药的药性和作用。
中药方子的要素中药方子通常由多种中草药组成,每种中草药都具有特定的药性和功效。
以下是中药方子的几个重要要素:•主药:主药是方子中起主要疗效的药物,通常选用1-2种。
•副药:副药在方子中起辅助疗效的作用,通常选用2-3种。
•佐药:佐药在方子中起到强化主药和副药作用的作用,通常选用2-3种。
•使药:使药在方子中起到调整方子药性的作用,通常选用1-2种。
制作中药方子的步骤中药方子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步骤,以下是一般的制作流程:1. 确定病症中药方子的制作首先需要确定患者的病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症,医生会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子进行治疗。
2. 选择中草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症,医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选择合适的中草药。
医生需要考虑每种中草药的药性、功效和相互作用,以确保最佳治疗效果。
3. 配置中药在确定了中草药的种类和数量后,医生会按照一定比例和方法将各种中草药混合在一起。
这个步骤需要医生对中草药的特性有很好的了解,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煎煮中药配置好的中药需要通过煎煮来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医生会将中药与适量的水一起放入煎锅中,然后进行煎煮操作。
煎煮的时间、温度和方法等都需要掌握得当,以充分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5. 筛滤和分装经过煎煮后,中药会变成浓汤状。
这时,医生需要通过筛滤来去除杂质,确保中药的纯净度和安全性。
之后,医生会将中药分装到适当的容器中,以便患者服用。
中药方子的常见应用中药方子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感冒和咳嗽:中药方子可以缓解感冒和咳嗽的症状,并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消化问题:中药方子对消化问题,如胃痛、消化不良和胃溃疡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方剂学背诵口诀
方剂学背诵口诀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习方剂学需要掌握大量的
方剂及其组成药材、功效、适应症等相关知识,背诵是学习方剂学的
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方剂学的背诵口诀,希望对大家
学习方剂学有所帮助。
一、方剂基础知识
1.方剂分类四种记:煎汤、丸、散、片。
2.方名结构三部曲:组成品质、来源用量、病症目的。
3.剂量计算口诀记:孩提三、老人半、壮年一。
4.煎煮技巧三步走:文火煮沸、武火三沸、小火慢煮。
二、方剂药材组成
1.古方组成口诀记:桂芍二吴三四皮,加上茯苓当归饮。
2.六经用药口诀记:螳螂仁心肺风,杏仁肝肺止咳嗽,麻黄表里双通调,石苓会阴润肺肾,丹皮润肺利水道,川芎舒筋活血脉。
3.中成药分类口诀记:神州传忆记:保和丸、四物汤,当归片、逍遥丸,跌打伤肝片,肠炎宁、血必净。
三、方剂功效适应症
1.四气调神汤助记法:通阳降气眠安神,庄胃安胎解肌痉,消食化滞乌龙清热,泄火解毒小柴胡。
2.香砂养胃方适应症:胸闷嗳气真香砂,呃逆干呕非常宝,饮食无味指此方,苦寒贼喘轻轻忘。
3.留鸡丸适应症:络气和胃固底焦,燥湿消肿利小便,痔疮流涕皮肤管,五痔七疮当留鸡。
通过以上方剂学的背诵口诀,相信对大家学习方剂学有所帮助,也希
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中药方剂的制作流程
中药方剂的制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药方剂的制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处方开具: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开具合适的中药方剂处方。
古代医药方剂的制备方法
古代医药方剂的制备方法古代医学是伟大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以千年古港和最古老的中医文化闻名于世,古代医学方剂的制备方法也是深厚的。
在这里,我们将了解一些古代医学方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的历史和意义。
一、中药的制备中药是由中药材提取的药物,中医典籍上记载了制药的方法。
古代医生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浸泡、煮煎、炒制、水蒸汽蒸煮、干燥、浸泡及干燥等。
不同的药材需要采用不同的制药方法。
1、浸泡药材浸泡法将药材置于水中,使其充分吸收水分,达到清洁、去除杂质和增加药效的目的。
其应用广泛,并且是制备许多中成药的首要方法。
常见浸泡药物包括枸杞、黄芪、蜜枣、大棗、山药、白茅根等等。
在制备药剂时,药材的浸泡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浸泡药材后,药材应该加水,再加煮沸酿制成药品。
2、煮煎煮煎是制药中最常见的方法,也是制药力度最大的方法之一,它通过煮药材来提取药效,在中药制剂中非常重要。
常用于煎剂的药材有马蔺子、生地黄、黄芪、茯苓、益智仁、枸杞子等等。
这些药物需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困扰人体的一类,另一类是促进人体身体健康的一类。
将药材切番,加水并煮至药水浸泡在药材中,在火力大的情况下,产生即可。
3、炒制炒制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制剂方法,其实际目的是使药材更容易保存,也更容易使用。
常用于炒制的药物包括黄芪、人参、白扁豆等,其目的是提高药材的气味和药效。
炒制分为菜籽油炒制和糊状炒制两种。
在菜籽油炒制中,药材与菜籽油混合在一起,然后在早上在油烟中翻炒。
糊状炒制是在药材中加入砂糖或蜜糖,然后加热直到发黄。
4、水蒸汽蒸煮这种方法是将药材放在炉子里蒸煮,在气压和温度的掌控下,通过水蒸汽来提取药效。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品的纯度,是现代中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中药的制备除了以上所述方法外,还有燃烧、演化等等制药方法。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很多传统的制药方法已经被淘汰,主要通过电子、光学、X射线等现代技术来进行制药。
但是,在现代技术方面,古代医学的药材决策方法仍然获得了普遍的认可。
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剂是中医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药学内容。
方剂的组成原则是形成方剂的基本法则。
这些原则作为中医制剂的理论基础,是中医药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制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剂的组成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同用”、“微量”和“组合”。
“同用”原则指的是把药物组合起来,从而增强功效,以得到更高的治疗效果。
“微量”原则指的是少用多种药物,使功效更高,可
以减轻副作用。
“组合”原则指的是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综合考虑
药物的功效,并运用中医药学知识,结合火势、温度、质地、比例等因素,组合出有效的方剂。
除此之外,方剂组成原则还体现在“调和”方面。
调和是指在制定方剂时,要考虑药物的口味、性味以及温热和凉温等特性,以求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对于某些有特殊成份的方剂,还需要考虑药物的混合程度,以确保方剂中药物的均衡分布和有效渗透。
在给患者治疗时,一定要遵循医学的原则,给患者用药时,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体质和症状特点等因素,并严格按照方剂的组成原则进行药物的组合使用。
只有这样,才能够给患者有效的治疗。
方剂组成原则也在发展,引入新药物、新技术、新理论和新药物组合,以满足患者治疗需要,但同时也要考虑安全性,避免发生不良反应等问题。
总之,方剂的组成原则是构成方剂的根本,是形成有效方剂的基础。
在给病人治疗时,要注意遵循方剂组成原则,以求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方剂学所有方子的整理,很齐,很完整
总论八法:汗与下消吐清温补组成原则:君、臣、佐、使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病重邪盛,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药病格据。
使药:(1)引经药,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与药,具有调与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变化形式:药味加减(桂枝汤——咳+杏仁、厚朴,胸闷--芍药)、药量增减(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剂型更换(汤,可加减,急;丸,易带,缓)重点方剂(辛温解表)【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功用】解肌发表调与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疼,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辛温解表)【组成】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芍药五味子【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辛凉解表)【组成】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芥穗牛蒡子淡豆豉生甘草【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期。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寒下)【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证。
下痢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脘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寒下)【组成】大黄牡丹桃仁冬瓜仁芒硝【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中医预防汤剂制作
中医预防汤剂制作
中医预防汤剂制作是一项重要的中医预防保健方法,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用适合人体体质、病情和季节的药材,经精细加工煎煮而成。
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药材:根据中医理论,选取具有预防保健功效的药材,如枸杞子、当归、黄芪、党参、熟地黄等。
2. 配置药材:按照中医方剂的比例,将药材配制好。
3. 清洗药材:将药材放入清水中,轻轻搓洗,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物。
4. 煎煮药材:将配好的药材放入煎药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按照不同的药性和功效进行煎煮,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
5. 过滤药液:将煎好的药液通过纱布或滤网过滤,去除药渣,获得干净的药液。
6. 调味药液:根据个人口味和需要,加入适量的红糖、蜂蜜、枸杞等调味品,提高口感和药效。
7. 饮用药液:将调好味的药液倒入杯中,稍微冷却后饮用,每天可饮用1-2次。
通过中医预防汤剂的制作和饮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的中医预防保健方法。
- 1 -。
中医草药提升男性性能力的自制方剂
中医草药提升男性性能力的自制方剂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男性出现了性能力下降的问题。
虽然市场上有很多的药物和保健品,但是很多人更倾向于选择中医草药来提升男性性能力,因为它们天然、安全,且起效迅速。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草药的自制方剂,能够帮助男性提升性能力。
一、肾阳不足型肾阳不足是指肾气不足,阳气不足,从而导致男性性功能下降。
这种类型的男性需要补肾阳,增强体力和性能力。
以下是一个自制方剂:材料:- 狗鞭 10克- 淫羊藿 10克- 枸杞子 10克- 当归 10克制作方法:1. 将所有草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2. 用小火煮沸,然后改为文火煮15分钟。
3. 关火,冷却后滤掉渣滓。
服用方法:每天早上和晚上各服用一次。
每次喝一小碗即可。
二、心脾不和型心脾不和型是指心脾功能失调,引起男性性欲减退,性能力下降。
这种类型的男性需要调和心脾,增强性欲和性能力。
以下是一个自制方剂:材料:- 人参 10克- 山药 10克- 枸杞子 10克- 白术 10克制作方法:1. 将所有草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2. 用小火煮沸,然后改为文火煮15分钟。
3. 关火,冷却后滤掉渣滓。
服用方法:每天早上和晚上各服用一次。
每次喝一小碗即可。
三、阴虚火旺型阴虚火旺型是指肝肾阴虚,阴火上升,引起男性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等问题。
这种类型的男性需要滋养肝肾,降火祛火。
以下是一个自制方剂:材料:- 何首乌 10克- 熟地黄 10克- 丹参 10克- 牛蒡子 10克制作方法:1. 将所有草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2. 用小火煮沸,然后改为文火煮15分钟。
3. 关火,冷却后滤掉渣滓。
服用方法:每天早上和晚上各服用一次。
每次喝一小碗即可。
请注意,以上方剂仅供参考,并不适用于所有男性。
如果您有其他健康问题或服用药物,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总结:中医草药是一种天然、安全且有效的提升男性性能力的方法。
肾阳不足型、心脾不和型和阴虚火旺型是常见的男性性能力下降类型,使用相应的自制方剂可以帮助调理身体、增强性功能。
中医经典必背方剂歌诀,探秘方剂智慧
中医经典必背:方剂歌诀,探秘方剂智慧!中医经典必背:方剂歌诀,探秘方剂智慧!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天王补心柏枣仁,二冬生地归人参,玄参桔梗茯朱砂,远志五味共丹参。
天台乌药散(《圣济总录》)天台乌药楝槟姜,巴豆青皮茴木香,少腹脐旁寒疝聚,掣腰掣胁痛难当。
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石决明,栀芩牛膝夜交藤,杜茯寄生益母草,清热平肝息内风。
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黄连莪术齐,大黄牵牛加香附,热滞泻痢皆相宜。
五苓散(《伤寒论》)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五味消毒蒲公英,野菊银花紫地丁,紫背天葵煎加酒,诸疔痈疮此方灵。
止嗽散(《医学心悟》)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内补黄芪汤(《刘涓子鬼遗方》)内补黄芪地芍冬,参苓远志加川芎,当归甘草官桂并,力补痈疽善后功。
内消瘰疬丸(《疡医大全》)内消瘰疬夏枯藻,枳桔玄贝蔹荷翘,归地大黄花粉草,海粉玄明青盐消。
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贝母瓜蒌花粉研,陈皮桔梗茯苓添,呛咳咽干痰难咯,清肺润燥化痰涎。
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牛蒡解肌荆薄翘,丹栀玄斛夏枯草,疏风清热又散肿,牙痛颈毒俱可消。
乌梅丸(《伤寒论》)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椒姜加附子,温脏泻热又安蛔。
月华丸(《医学心悟》)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宁。
六一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益元散碧玉散(《伤寒直格》)鸡苏散六一散用滑石草,清暑利湿有功效。
益元碧玉与鸡苏,砂黛薄荷加之好。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知柏地黄丸(《医方考》)杞菊地黄丸(《麻疹全书》)都气丸(《症因脉治》)八仙长寿丸(《寿世保元》)耳聋左慈丸(《饲鹤亭集方》)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研。
方剂的组成功能主治
方剂的组成功能主治一、方剂的定义方剂是中医药学中一种特殊的药物制剂形式,是指由多种草药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中药配方。
方剂是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具有明确的组成和使用方法,并有特定的功效和主治。
二、方剂的组成方剂的组成主要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每种草药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作用目标。
方剂的组成通常由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主药:方剂的主要药物,具有主要的疗效和主治作用。
2.辅药:用于增强主药功效或减少药物副作用的药物。
3.佐药:用于增加方剂药效的药物,在配伍中起到辅助作用。
4.调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特点,对方剂进行调整和平衡。
三、方剂的功能方剂的组成和配比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主治作用。
方剂的功能可以根据其草药组合的特点来进行分类:1.解表药方: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外邪入侵的疾病,具有散邪解表的作用。
2.温里药方: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等病症,具有温中补虚的作用。
3.清热药方:用于治疗热性疾病,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4.补益药方:用于治疗气血不足、体虚等病症,具有补益调养的作用。
5.祛湿药方:用于治疗湿热、湿寒等病症,具有祛湿化痰的作用。
6.祛痰药方:用于治疗痰多、咳嗽等病症,具有祛痰化痰的作用。
方剂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分类,还可以根据具体病症需要,在草药的选择和配比上进行个性化调整。
四、方剂的主治疾病方剂的组成和功能决定了其主治疾病的范围,以下是一些常见方剂的主治疾病:1.五苓散:主治水肿、排尿困难等尿路感染症状。
2.小柴胡汤: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抑郁症等病症。
3.加味逍遥丸:主治高血压、心悸失眠等慢性病症。
4.四物汤:主治经期不调、月经痛等妇科疾病。
5.金水宝胶囊:主治慢性前列腺炎、尿频尿急等男性疾病。
6.十全大补汤:主治气血不足、体虚乏力等虚证病症。
方剂的主治疾病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病症,还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和适应。
五、方剂的临床应用方剂作为中医药临床的重要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临床使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中药方剂歌诀
中药方剂歌诀
1. 准备工作
在准备中药方剂之前,需要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清洗药材:将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用手轻轻搓洗,去除
附着的杂质和土壤。
- 晾晒药材:将洗净的中药材放在通风处晾晒,使其充分干燥,以便后续使用。
2. 煎煮方法
中药方剂的煎煮方法是关键步骤,正确的煎煮方法能够提取药
材的有效成分,发挥最好的药效。
- 汤煎法:将洗净晾干的中药材放入适量的水中,用慢火煮沸,然后改用中火煎煮一段时间,最后用慢火继续煎煮,直至药液呈浓
稠状。
- 蒸煮法:将中药材放入适量的水中,用大火将水煮沸,然后
改用中小火进行蒸煮,直至药液呈浓稠状。
3. 方剂搭配
中药方剂的搭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配伍禁忌,以确保药物
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
- 同性相斥:具有相同功能或相似作用的药材不宜搭配在一起。
- 异性相合:具有互补作用或相互促进的药材适合搭配在一起。
4. 注意事项
在制作中药方剂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药材质量:选择优质的中药材,确保其纯度和药效。
- 用量控制:根据方剂的配方和个体情况,合理控制中药材的
用量。
- 药液保存:制作好的中药方剂应尽快饮用,不宜存放过久。
以上是中药方剂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院内自制制剂和协定方
院内自制制剂1.养心Ⅰ号处方组成:当归15g 杭白芍12g 丹皮10g 柴胡10g 辰茯苓12g 炙甘草10g 龙齿15g 灵磁石15g方解:柴胡舒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朱茯苓健脾安神,丹皮清肝,炙甘草、龙齿、灵磁宁心镇静,全方共起养血调肝、宁心安神之功效。
治疗心虚气滞之室性早搏。
功能主治: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 VA)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临床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属祖国医学“惊悸、怔忡”及“结代脉”范畴。
即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或不能自主,脉象参伍不调等。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本病病位在心,病症特点为虚实夹杂,治疗上应注重调节心与肝两个方面。
本病发生初期多因烦劳、思虑耗伤心神,心气不足,每因情志不舒、所愿不遂而诱发,渐成心虚气滞之证。
本方适应于Bigger’s分类之良性室性心律失常者,此期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治疗以调节调节机体气机平衡为主,并加用宁心安神之品,我们观察养心I号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活动,改善交感副交感神经支配的不平衡,从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关,本方控制室性早搏的疗效与心律平相似,而停药后维持疗效较心律平为佳。
2.养心Ⅱ号处方组成:黄芪20g 党参20g 丹参20g 太子参20g 苦参20g 甘松20 g 炙甘草10g 生山楂15g方解:方中黄芪、党参、太子参共同补气,甘松理气,丹参、生山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炙甘草既能和中益气又能调和诸药,全方共起养气通阳行血之功效。
治疗气虚血瘀之室性早搏。
功能主治:“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日久,气无以行血,脉络不和,而成气虚血瘀之证,养心II号在益气通阳行血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现代药理证实苦参可以降低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复极,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及有效不应期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适应于Bigger’s 分类之可能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此期伴有器质性心脏病,但无血流动力学异常者。
中医方剂学的配方组成及功效
中医方剂学的配方组成及功效中医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研究中药方剂的配方组成、制备方法以及药效等方面。
中医方剂由多种草药组成,每种草药都有特定的功效和作用,通过合理的组合能够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方剂学中常见的配方组成及其功效。
一、四逆汤四逆汤是中医中治疗感冒、寒证等疾病常用的方剂之一。
它由四味中草药组成:附子、干姜、桂枝和甘草。
附子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干姜能驱寒解表,桂枝有温经散寒的功效,甘草主要是调和药性、增加药物的疗效。
二、清热解毒类方剂清热解毒类方剂常用于治疗疾病中的热毒。
其中代表性的方剂有黄连解毒汤、银翘散等。
黄连解毒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芩、黄柏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的功效。
银翘散的主要成分是连翘、银花,它们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作用。
三、调理脾胃类方剂调理脾胃类方剂用于治疗脾胃功能不佳、消化不良等问题。
六君子汤是其中的代表方剂,它由六味草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和生姜。
六味草药各有不同的功效,如人参补气、白术健脾、茯苓利水、甘草调和药性等,通过合理的搭配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进食欲。
四、补益类方剂补益类方剂主要用于强壮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党参养荣汤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由党参、黄芪、天冬、白术等草药组成。
党参和黄芪具有补气养血、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天冬和白术有益胃健脾的功效。
五、安神助眠类方剂安神助眠类方剂多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问题。
代表性的方剂包括安神丸和逍遥丸。
安神丸由柴胡、香附、白芍等草药组成,它们能够安抚心神、镇定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逍遥丸的主要成分是逍遥、牡丹皮等,它们有舒肝定志的功效,可以减轻焦虑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方剂学中的配方组成及功效与中草药的性能和作用息息相关。
透过合理的配伍、科学的用量可以发挥草药的疗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方剂学的研究和运用对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药物选择。
方剂学习笔记-整理
方剂学习笔记-整理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涉及到中药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研究方剂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配伍规律,并提高临床运用中药方剂的能力。
方剂的定义和分类方剂是中医药学中指代由中药组方而成的药物组合。
根据不同的配伍原则和治疗目的,方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经典方剂、医家方剂、方剂变法等等。
其中经典方剂是指历史上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并被广泛应用的方剂。
方剂的组成和配伍规律方剂的组成主要由各种中药组合而成,每种中药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和功效。
在方剂的组方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病症和治疗目的,合理选择中药,并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等特点进行配伍。
方剂的配伍规律是方剂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药物配伍的禁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对病症的疗效增强或减弱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研究和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方剂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方剂的功效和应用方剂的功效是指方剂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不同方剂具有不同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方剂的应用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调理等方面。
在使用方剂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并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调整。
方剂学的重要性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对于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水平、发展中医药产业以及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方剂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药方剂,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总之,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研究方剂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药方剂,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水平。
方剂学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资料:- 张恩溥,黄国熙,李振洲.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李冀平. 中医药学方剂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丁志勇. 中医药学方剂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中药方剂重点组成配方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陈皮、甘草银翘散: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芥穗淡豆豉生甘草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苇根、生甘草败毒散:羌活、独活、川芎、柴胡、桔梗、枳壳、前胡、茯苓、甘草、大承气汤:大黄(酒洗)、芒硝、厚朴、枳实温脾汤:附子、大黄、干姜、人参、甘草、当归、芒硝麻子仁丸(脾约丸):麻子仁大黄杏仁厚朴、枳实、芍药、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大枣黄龙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当归人参甘草后入生姜大枣桔梗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逍遥散:柴胡、芍药、当归、白术、茯苓、后入甘草、烧生姜、薄荷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清营汤:犀角生地黄元参麦冬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丹参犀角地黄汤:犀角屑、地黄、芍药、丹皮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凉膈散:连翘黄芩山栀子仁川大黄朴硝薄荷叶甘草后入竹叶、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人参、橘红、玄参、生甘草、连翘、鼠粘子、板蓝根、马勃、白僵蚕、升麻、柴胡、桔梗导赤散;生地黄木通生甘草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清胃散: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芍药汤: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朴六一散:滑石甘草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小建中汤: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逆汤:甘草干姜附子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大枣生姜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生脉散:麦冬五味子人参四物汤: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八珍汤: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药人参甘草茯苓白术炙甘草汤: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千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肾气丸:干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地黄饮子:熟干地黄巴戟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牡蛎散:黄芪麻黄根牡蛎后入小麦真人养脏汤:罂粟壳、肉桂、肉豆蔻、诃子、人参、白术、木香、当归、白芍药、甘草四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金锁固精丸:沙苑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后入莲子粉固冲汤:白术、生黄芪、龙骨、牡蛎、萸肉、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榈炭(棕边炭)、五倍子朱砂安神丸:朱砂甘草黄连当归生地黄天王补心丹: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酸枣仁汤: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安宫牛黄丸: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梅片麝香真珠山栀雄黄黄芩紫雪:黄金寒水石石膏磁石滑石玄参羚羊角犀角升麻沉香丁子香青木香甘草苏合香丸:苏合香、麝香、冰片、安息香、香附、木香、丁香、沉香、檀香、乳香、白术、诃子、荜茇、犀角、朱砂越鞠丸:香附苍术川芎栀子神曲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半夏川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定喘汤: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皮黄芩法制半夏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补阳还五汤:黄芪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复元活血汤:柴胡栝楼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小蓟饮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甘草黄土汤: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川芎茶调散:川芎薄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茶叶、甘草羚角钩藤汤:羚角,钩藤、桑叶、菊花、生地、白芍、竹茹、川贝、茯神、甘草镇肝熄风汤: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玄参、天冬、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甘草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杏苏散:苏叶半夏茯苓甘草前胡苦桔梗枳壳生姜大枣杏仁清燥救肺汤:桑叶石膏人参麦冬阿胶麻仁杏仁枇杷叶甘草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百合固金汤;熟地生地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半夏曲、陈皮、白术、茯苓、厚朴、大腹皮、桔梗、生姜、大枣、甘草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八正散:萹蓄、瞿麦、滑石、木通、车前子、大黄、山栀子仁、甘草三仁汤: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飞滑石白通草竹叶半夏厚朴、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真武汤;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芍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健脾丸:白术、木香、黄连、甘草、白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乌梅丸:乌梅川椒细辛干姜桂枝附子黄连黄柏人参当归。
常见病中药方剂总结归纳
常见病中药方剂总结归纳中药方剂是中医治疗常见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草药的组合应用,可以调理身体、防治疾病。
本文将对常见病中的中药方剂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些方剂。
一、感冒1. 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效:发汗解表,宣肺祛寒,适用于感冒初起,有寒热,头痛,恶寒等症状。
2. 葛根汤组成:葛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效:发汗解表,宣肺祛热,适用于感冒初起,有发热,微恶寒,咳嗽等症状。
二、咳嗽1. 川贝炖雪梨组成:川贝母、雪梨、冰糖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适用于咳嗽有痰,痰黏稠,咳声低重的情况。
2. 杏仁膏组成:杏仁、冰糖、蜂蜜功效:润肺止咳,化痰宽胸,适用于咳嗽有痰,痰黏稠,口干咽燥的状况。
三、消化不良1. 保和丸组成:神曲、莲心、陈皮、白芍、白术等功效:健脾和胃,宽中理气,适用于饮食不节,胃纳差,腹胀嗳气等情况。
2. 吴茱萸丸组成:吴茱萸、枳壳、厚朴、半夏等功效:理气健胃,降逆止呕,适用于胃部不适,腹胀恶心等症状。
四、失眠1. 安神补心丸组成:黄泥香、当归、枸杞子、酸枣仁、甘草等功效:镇静安神,促进入眠,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不安的情况。
2. 青龙健脑丸组成:龙骨、牡蛎、玉竹、夏枯草等功效:益智养神,宁心安神,适用于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五、月经不调1. 调经活血颗粒组成:川芎、益母草、当归、桃仁等功效:活血祛瘀,调经止痛,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情况。
2. 归脾丸组成:当归、白芍、川芎、茯苓、党参等功效:调经养血,益气养脾,适用于月经不调,经量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
六、便秘1. 大承气汤组成:枳实、厚朴、大黄、芒硝等功效:泄热通便,适用于大便燥结,干燥无形,腹胀等情况。
2. 顺气丸组成:枳实、郁金、白芍、厚朴等功效:理气通便,适用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不爽的情况。
以上便是常见病中药方剂的部分总结归纳,这些方剂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如果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相关症状,可以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来缓解病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芒硝、甘草
功用
同
清热泻下
异
峻下
轻下
缓下
主治
同
阳明腑实证
异
痞满燥实全俱
痞、满、实为主
燥、实为主
三.和解剂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
调和肝脾:四逆散逍遥散
四逆散用于四逆,以传经阳热内郁,不能外达,虽四逆而仅手足欠温,脉不沉微为辨证要点;
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治肝组柴胡,薄荷——疏肝解郁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清虚热: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
五.温里剂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温中祛寒:理中丸,小建中汤
理中丸的辨证要点:以中焦虚寒,吐,利,腹痛,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迟缓为辨证要点。
桂枝汤和小建中汤组成与主治有何不同?
桂枝汤:桂枝,白芍,炙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重点在表,在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
2.辛凉解表剂:
麻杏石甘汤:肺卫同病重点在肺。辛凉宣泄,宣肺平喘。
麻杏石甘汤麻黄汤的组成、功效有何不同?
方名比较
麻杏石甘汤
麻黄汤
组
成
同
麻黄、杏仁、炙甘草
异
石膏;量大于麻黄3-5倍
桂枝
功用
同
宣肺平喘
异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银翘散:风热邪毒较重,重在卫分上焦。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饮停胸胁
⒋剂型更换的变化
药味相同,剂型不同,在运用上也有区别。
如:丸剂作用慢而力缓;汤剂作用快而力峻。
个论之方剂
一.解表剂相关内容
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1.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君臣佐使: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伤寒表实证。
桂枝汤:功效:桂枝,白芍,姜枣,炙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表虚营卫不和。
(三)注意煎服法;
(四)慎用于孕妇、产后、月经期、亡血者及年老体弱、病后津伤者;
(五)注意用药分寸;
(六)注意忌口。
寒下:大承气汤的辨证要点:
以肠胃实热积滞结聚较重,“痞、满、燥、实”四症俱全,舌苔黄燥,脉沉实有力为辨证要点。
比较三承气汤的异同:
方名比较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组
成
同
大黄
异
芒硝、枳实、厚朴
清气分热:白虎汤(四大一黄),石膏,知母,炙草,粳米
以热盛气分,症见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有力为辨证要点。
清营凉血:清营汤,治以咸寒,佐以苦甘
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解三焦热证,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清脏腑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汤,白头翁汤
龙胆泻心汤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胆湿热下注证
白头翁汤的组成与功用: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疏肝解郁
理脾组白术,茯苓,炙草——益气健脾
煨姜——调中和胃健脾养血
泻心汤类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黄连汤
四.清热剂
使用注意:
1.必须以热邪在里的里热证为准:
2.辨清里热证的性质,和涉及的部位:
3.辨清热证的真假和病情的轻重:
4.注意患者体质:
5.注意防止格拒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
九.祛湿剂
化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湿化浊
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一身俱黄:茵陈栀子大黄。本方以一身俱黄,黄色鲜明,小便不利,苔黄腻,脉沉实为辨证要点。),八正散
利水渗湿: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桂枝白术温阳化气。1.蓄水证2.水湿内停3.痰饮
温化水湿:真武汤
十.其他方剂
1.二陈汤: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证。
2.治风剂:川芎茶调散独活寄生汤羚角钩藤汤
3.治燥剂:清燥救肺汤
4.消食剂:保和丸
5.固涩剂:固表止汗(牡蛎散)涩精止遗(精锁固精丸缩泉丸)涩肠固脱(四神丸)固崩止带(固冲汤)
6.安神方(甘麦大枣汤)开窍方(安宫牛黄丸)驱虫方(乌梅丸)涌吐方(瓜蒂散)
方剂学复习资料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组方规律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现存最早的方书,载方283首。肘后备急方集价廉易得,有效之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是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制的成方配本.
3.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明确提出治法,将诸多治法概括成”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甘麦大枣汤的组成,功用主治:
小麦,甘草,大枣。养心安神,和中缓急。忧思过度。
七.理气剂
行气:瓜蒌薤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
降气:苏子降气汤,旋覆代赭汤
八.理血剂
活血祛瘀剂:补阳还五汤,逐瘀汤,生化汤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功效与主治?
黄芪,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补气活血通络。气虚致瘀证。
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血府隔下少腹身痛逐瘀汤
止血剂:十灰散,四生丸:生柏叶地黄荷叶艾叶
汗——指解表发汗,开泄腠理,调和营卫以祛散在表病邪;
吐——指运用催吐方药,引起呕吐,从而解除停留在胸膈之上病邪;
下——指荡涤胃肠,泻下大便以攻逐在里的病邪;
和——指和解表里的寒热或调和脏腑的功能;
温——指运用温热的方药以治疗寒证;
清——指运用寒凉的方药以治疗热证;
消——指运用有消导和散结作用的方药以治疗气、血、痰、食、湿、火等所结成的病邪;使之渐消缓散;
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有两个含义
①调和诸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甘草;
②引经药,即引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如八正散中的灯心草。
组成变化:药味加减的变化,药物配伍的变化,药量加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
银翘散的配伍特点有二:
一是辛凉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
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具有外散风热,透邪解表,兼清热毒,芳香辟秽之功,构成清疏之剂。
二.泻下剂
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五类。
使用注意:
(一)必须以有形实邪结聚肠胃的里实证为准;
(二)辨清里实证的性质;
黄连+肉桂—交泰丸(心肾不交,怔忡失眠)
⒊药量加减的变化
是指同是几种相同的药物组成的方剂,由于其中某些药物的药量增加或减少,就改变其功效和主治,方名也因而改变。如:
君药
臣药
主治
小承气汤
大黄12g
枳实9g厚朴6g
热结便秘
厚朴三物汤
厚朴24g
大黄12g枳实9g
气滞腹胀
厚朴大黄汤
厚朴15g大黄15g
枳实9g
⒈药味加减的变化
是在主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病情的变化,加入某些与病情相适应的药物,或减去与病情不适应的药物,亦叫“随证加减”。
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去芍药汤
⒉药物配伍的变化
是指方剂在主药不变,而配伍药物改变,有时即可直接影响该方的主要作用。如:黄连+吴茱萸—左金湿热下痢腹痛,里急后重)
小建中汤:饴糖,桂枝,白芍,炙草,生姜,大枣。温中补虚,和里缓急,重点在里在营。主治中寒虚劳证
回阳救逆:四逆汤:附子,干姜,炙草
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当归,白芍,桂枝,细辛,通草,炙草,大枣。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寒滞经脉之手足厥冷。
六.补益剂
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气血双补,阴阳双补
补气: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补——指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不足。
方剂的核心是药物配伍
方剂组成原则是:君、臣、佐、使……
君:即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为一方中的核心。
臣:有两种意义。
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其义有三
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六味地黄汤如何体现三补三泻?
本方证以肾阴不足为主,虚火上炎为次,故立滋阴补肾之法,以治其本。方用“三补”滋肾阴,养肝血,益脾阴。然全用滋补,有守无走,滞碍药力之吸收,故加泽泻以佐熟地而泻肾浊;取丹皮以佐山萸而泻肝火;选茯苓以佐山药而渗脾湿。如此则三补三泻,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补而不滞。
补阳:肾气丸,在六味地黄丸上加了附子桂枝,阴中求阳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清举陷。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
四君子汤的加减变化:
四君子+陈皮→异功散
四君子+陈皮、半夏→六君子汤
六君子+木香、砂仁→香砂六君子汤
四君子+木香、藿香叶、葛根→七味白术散
补血: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
气血双补:八珍汤
补阴:六味地黄丸。三补熟地萸肉山药,三泻泽泻丹皮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