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短文两篇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

3.培养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预习形成:

1掌握下列词语(你能把握准字音吗?)

藻饰()诘难()豁然贯通()

滞碍()傅彩()味同嚼蜡()

狡黠()怡情()吹毛求疵()

2、我最清楚:看意思说词语:

(1)、(给言辞)增添光彩。()

(2)、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3)、狡诈。()

(4)、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

(5)、突然感到开阔通达,一下子明白通晓了。()

(6)、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3、读课文《谈读书》,思考:课文围绕“读书”谈了哪些内容?

4、读《不求甚解》,思考:“不求甚解”在文中是什么含义?

三、学习课文:

1、精读课文《谈读书》,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并揣摩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3)、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些话的认识。

2、细读《不求甚解》,思考: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又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

3、我参与,我快乐: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四、达标测试:

1、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析

③“滥竿充数”辩析

2、课外短文阅读:

读书三境界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肿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累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晕脑胀、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是成熟聪颖的心灵和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蓦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至灵性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用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字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无用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1、请简要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达到每一境界的结果。

⑴“吞”: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啃”: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品”: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文中“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之后,结合《谈读书》《不求甚解》,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对读书方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早恋”问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