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与广告创意论文
触动消费者心理的广告设计论文-广告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触动消费者心理的广告设计论文-广告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广告设计的改变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在顾客是的时代,谁把握住消费者谁就掌握住商机,因此,商场上广告、促销、推销等现象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层出不穷。
在商家们的你争我夺中,消费者“眼花缭乱”,关注度、忠诚度明显受到分散,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有时候消费者自己都不知道,心理想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时广告设计就要随着消费的心理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世界知名香烟品牌的万宝路香烟,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关键就在于广告设计的改变迎合了消费者心理的变化。
当年,万宝路香烟广告设计中,不论从文字还是图片、色彩上突出强调的是:这是一款女士香烟。
因此在广告词中写道:男人总是忘不了女人的爱。
希望通过走“情感”路线的设计,吸引女士大量购买,结果,万宝路香烟的销量一直不尽如人意。
公司通过调查,发现女士吸烟量无法于男士相比,购买香烟的数量和频率更是难及男士的项背,而男士一看广告设计,这明明就是一款女士吸的香烟,我绝对不能买。
广告设计将公司带进了窘境。
于是公司及时调整广告设计内容,在画面上出现一位美国西部牛仔形象的男人:戴着一顶牛仔帽、身穿牛仔服,并将袖口高高挽起,露出一支多毛的手臂,在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燃点起的香烟。
一副“酷毙了”的男人形象出现在广告中,下面一行大字:万宝路香烟!广告一经推出,风靡当时的美国,男人就吸男人的香烟,这就是当时美国人的心理感受。
由于广告设计的及时改变,才有了今天的万宝路香烟的辉煌。
二、广告设计中影响消费者心理的因素(一)注意与吸引力在广告设计中通常以某一特定的刺激物吸引消费者,该刺激物可以考虑到消费者的社会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家庭、角色等),也可以考虑到消费者的个人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嗜好、受教育程度、个性、收入等),并将其刺激物突出在显著的位置上,增大刺激物的强度和之间的对比,突出刺激目标,利用刺激物的变化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从而起到吸引注意的效果。
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论文

分析消费心理学与广告对人们的影响【摘要】现如今,商品的销售几本取决于销售人员的能力与广告宣传的好坏,只有好的销售人员与优良的广告才能打动消费者,让他们舍得为商品掏腰包,然而要成为一个好的销售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口才和敏锐的反应能力,还必须具备必要的消费心理学知识,其实这也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时刻把握消费者的想法,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做出符合消费者心理的引导;再者,广告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增加顾客对商品的关注度,只有好的广告才能起到想象的效果,如何把广告做好,这也需要参考消费心理学知识,只有与消费者心理所需引起共鸣的广告才是好的广告!【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广告一、消费心理学—挖掘人内心深处的消费动向说到消费,大家肯定都知道,不就是拿钱买东西呗,是呀,就是这简简单单的拿钱买东西,里面的学问还真不小呢!(一)从顾客的渴望与需求去着手我们拿着钱去购物,一般来说最先接触到的应该是销售人员,他们给我们讲解物品的性能,特点等,对于我们不了解的东西,他们的介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我想去买一台电脑,但我不懂电脑配置的好坏,这时我肯定要去问他们,如果他们一味的给我们说,这台电脑的处理器是几核的,内存是多少的,硬盘是多少的,屏幕是高亮的还是炫丽的,是否带蓝牙,是否有高清接口等等,若在懂行的看来,这介绍的够清楚的了,可是对于我来说,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不理解,可他提前却不问清楚,就这样白忙活一阵子。
其实他应该在问清楚之后这么说,这个电脑的处理器很快,内存也很大,这样看高清电影或同时浏览很多网页不会卡,速度会很快;这个电脑硬盘很大,你可以存很多电影,音乐,图片及电子文档,可以安装很多游戏软件或程序等等,这样一来,更直观,符合我的心理,我不就理解了嘛,这就告诉我们,在做销售时,对于不同的顾客,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做到知己知彼了,做到视具体情况而定来介绍产品,这样才能事到功成。
再比如说,很多女性朋友都很喜欢换发型,这很好啊,适当改变才能每天都焕发最出彩的一面嘛!当然,换发型一定要去发廊里了,我想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吧,当你在做头发时,那些理发师会给你推荐头发的洗护用品,这时你是否接受就看这理发师采取啥策略了,一般,那些笨蛋都会在你做头发时直接找出或无中生有的说出你头发这不好那不好,然后直接向你推荐他们店里的产品,说你用了会怎么好,极力让你买。
广告与消费心理研究论文(2)

广告与消费心理研究论文(2)广告与消费心理研究论文篇二《广告设计中的消费心理研究》[摘要] 广告设计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必须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变化,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触发消费者的某种情感,引发联想和想象,诱发消费者强烈的购买动机,才能达到促使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 广告设计消费心理消费者市场经济时代,电视、网络、商场里、电梯中、大街小巷……广告铺天盖地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面临着品种繁多的广告宣传。
企业与商家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广告能够在众多的广告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市场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多元化的消费文化,市场细分日益精细,用毕即弃的消费主义成为一部分人消费的主要方式和行为。
快餐文化的时代到来了,“用过就扔,更换频繁”成为商业化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
麦当劳、可口可乐、好莱坞大片、电视连续肥皂剧等都成为快餐文化的缩影。
中低阶层过去的奢侈品现在不断地升级成为必需品,品种丰富的生活消费品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消费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不仅仅是商品,只要是大众喜欢的东西都可以用来消费,我们生活的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以消费为显著特征的社会。
广告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了不可抗拒的作用,广告的目的在于说服消费者购买广告主的产品,是企业与商家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国著名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认为“广告惟一正当的功能就是销售――不是娱乐大众,也不是运用你的原始创造力或美学天赋,使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座右铭是“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否则就不是做广告”。
从这些可以看出,广告就是为了促销,没有别的目的。
设计师在广告创意时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及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才能达到广告的最终目的。
一、从众消费心理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哲学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态度、风俗民情等,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异,消费文化观也不同,西方消费受个人因素影响大,中国人更注重面子受群体因素影响大。
广告与消费者心理关系

广告与消费者心理关系广告是现代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各种策略和手段来促使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
然而,广告与消费者心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广告与消费者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广告对消费者心理产生的影响。
第一部分:广告的心理诱导广告作为商家向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和价值观的媒介,往往使用各种心理策略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欲望。
其中,以下几个常见的手段值得探讨:1. 触发情感:广告经常通过情感诱导来打动消费者,例如通过温馨的家庭画面、动人的音乐和感人的故事来引发消费者的共鸣,从而激发购买欲望。
2. 创造认同感:广告利用明星代言和社会群体符号等方式来引导消费者与产品建立联系,并形成共鸣。
消费者在购买某个品牌时,往往是因为品牌代表了他们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或价值观。
3. 引发不安感:某些广告会通过制造问题或不安全感来激发消费者的需求,例如美容产品广告中强调肌肤问题,或者保险广告中提及风险等。
这种手段旨在唤起消费者对于解决问题的购买欲望。
第二部分:消费者心理对广告的反作用广告不仅仅是单向的传递信息和影响消费者,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对广告产生反作用。
以下几个方面是消费者心理可能对广告产生影响的例子:1. 忽视广告: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消费者的忽视广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他们可能会跳过广告、使用广告拦截软件或直接忽略广告。
因此,广告需要采取更具创意和个性化的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2. 反感广告:某些广告可能使用过激、低俗或误导性的手段来诱使消费者购买产品,但这种方法往往适得其反,使消费者对广告和品牌产生反感。
消费者希望广告能够真实、诚实地传递产品信息,而非追求短期效果。
3. 持续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消费者可能不会立即被广告所影响,但广告的信息会在潜意识中诱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当消费者多次接触相同的广告信息时,它们会慢慢渗透到消费者的意识中,影响其购买偏好和习惯。
第三部分:消费者心理对广告的反馈循环消费者与广告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
心理学在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学在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意广告设计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促进产品销售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的学科,对于创意广告设计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并探讨其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首先,心理学在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
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欲望和动机是设计创意广告的重要前提。
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广告设计师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并通过合理的创意设计来满足这些需求。
例如,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于新奇、独特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可以采用巧妙的创意元素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其次,心理学在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还表现在情感营销的研究。
情感是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学研究发现,情感对于消费者决策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运用情感营销的策略,广告设计师可以在消费者的情感诉求上下功夫,以创意广告设计打动消费者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例如,通过使用温馨、幽默或激励性的广告语言和形象,广告设计师可以与目标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增加广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此外,心理学在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还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研究。
广告设计师通过对认知过程的研究,了解消费者如何感知和理解广告信息,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创意设计。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有着一定的模式和规律,广告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这些认知规律来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广告。
例如,可通过简化广告信息,突出主要信息以便于消费者的理解和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学在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应用需要结合目标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消费习惯,因此在进行创意广告设计时需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只有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并将心理学研究应用到具体的广告设计中,才能真正实现广告的目标,并取得广告效果的最大化。
谈广告创意与消费心理

的有效 与受众 沟通 的艺术构思 。广告 创意是一个创造 性思维活动过 高 ,花钱越不 仔细 : 一般 说来 ,大专 以上学 历的人们消费 比较 “ 大 比较仔细”。从 程 。在 当今时代 ,广告 创意的思维方 式 ,正在进入推 陈出新 。顺应 方” 。而高 中文化程度及 以下 的群体消费特征 为 新思维方式 ,对广 消费者职业 和身份特征 上分析 ,花钱最细 的要数 离休人员 ,其次依 告创意有着重要 的指 导意义。广告创 意必 须要疑 问为本 ,其创意的 次是农 民、军人 、企业 职工 、科 教文卫人员 。花钱相对最不仔细的 方 向、角度正确 , 广告活动成功 的基础要求 ,反之 ,很可能导致 是私营业 主、个体 劳动者 、企业管理 人员 、高校学 生。公众的主要 是 广告活动徒劳无功 ,从 而注定失败 的命运 。
地位 就要 做到两 点 :一 是商 品生 产必须 以满 足消 费者 的需要 为宗 理相反 的一种 心理现象 ,追求一种 与社会流行不 同的消费倾 向。好
旨;二是一切市场策 略只有 符合消 费者 的行为特点才有 可能奏效。
这就要求广告从业人 员深入调查 ,真 正了解 目标消 费群体 的欲望 、
心理学视角下的广告与消费心理

心理学视角下的广告与消费心理在心理学视角下,广告与消费心理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
广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通过创造吸引力和潜在需求来引导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在面对广告时,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进而决定是否进行购买。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广告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角度下,广告对消费者的认知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广告往往通过语言、图像和音频等形式,刺激并引导消费者的注意力。
消费者在接受广告信息的过程中,会对广告进行注意、记忆和评估。
例如,一则广告通过设计精美的画面,配以动听的音乐,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使其对广告内容进行关注。
而当广告中出现与个体认知结构相关的元素时,比如品牌名称或产品特点,消费者更容易将其存入记忆。
而在广告的评估过程中,消费者会基于自身的认知经验,对广告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进行判断,从而影响对广告的态度和购买决策。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广告在塑造消费者心理和社会认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告往往采用社会认同和社会比较等策略,来满足消费者的自尊心和社会需求。
例如,某个品牌的广告可能将其产品与成功、高品质或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以激发消费者的社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
另外,广告中常常运用社会比较的手法,将产品与其他人进行对比,以引起消费者的焦虑感或渴望感。
消费者在面对这种社会压力时,可能会更加倾向于购买与他人相似或高于他人水平的产品,以实现自我提升或满足社会需求的心理动机。
行为心理学角度下,广告对消费者的行为决策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广告往往通过创造紧迫感、引发情绪和激发行动动机等手法,促使消费者实施购买行为。
例如,广告中常常利用促销手段,如限时优惠、限量销售或赠品等,来制造购买紧迫感,使消费者为了不错过优惠而迅速行动。
此外,广告还会通过描绘理想生活或植入故事情节等方式,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欲望,从而激发其购买欲望和行动动机。
消费者在面对这些广告诱因时,可能会更倾向于进行购买行为。
2021年消费心理学论文3000字【三篇】

【论文写作】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其目的是研究人们在日常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个体心理特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消费心理学论文3000字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消费心理学论文3000字篇1摘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和逐渐趋于成熟,符合广大消费者消费心理的社交电商应运而生,各大综合性电商平台以及新型社交电商平台纷纷研发出了属于自己的社交电商模式,满足了消费者普遍的从众心理和推崇权威的心理,本文主要就从消费者消费心理学范畴对我国社交电商营销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为我国今后针对消费者心理学层面的社交电商研究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社交电商;从众;推崇权威一、社交电商营销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手机上网进行社交的需求日益增强,而各大电商平台依据人们在互联网上的社交属性,纷纷开展了基于社交前台的电子商务活动。
社交电商的出现,不仅使得传统电商平台寻找到了新的流量入口,还能够帮助企业或个人商家多开辟出一条与客户随时进行沟通和洽谈的道路,既方便了双方的商务往来活动,也为已经走向成熟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商机。
目前,我国社交电商的典型营销模式有诸如小红书模式的内容导购类的社交电商平台,也有基于关键意见领袖(KOL)的分销营销模式,更有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短短三年就得到上市的拼团营销模式。
根据我国互联网数据平台预测,到2020年,我国社交电商市场的规模将会突破万亿级。
面对如此增长快速,未来潜力巨大的电子商务模式,虽被电商各平台广泛利用,因为发展步伐过大,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在2019年“315”期间暴露出的关于分销类社交电商的问题,3月14日,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就广州花生日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传销(直销)违法行为做出处罚决定。
行政处罚内容包括责令整改、罚款,责令处罚150万元人民币,并没收违法所得73058万元人民币,合计74558万元。
广告与消费心理

广告与消费心理引言广告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广告形式不断演变,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到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各种渠道。
广告的存在旨在促使人们购买商品或服务,这背后隐藏着一门深奥的学问,即消费心理。
本文将探讨广告与消费心理之间的关系,揭示广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引起消费欲望的广告手法广告创意是广告成功的关键之一,而创意的核心就是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并激发其购买欲望。
广告通过运用多种手法来达到这一目的。
比如,广告经常使用美丽的模特和幸福的家庭形象来展示产品。
这种美好的形象可以唤起人们的向往心理,希望通过购买这种产品来变得更加美丽和幸福。
另外,广告还经常使用社会认同的手法,例如在广告中强调其产品是明星或专业人士的选择。
人们往往愿意模仿他人的行为,当他们看到自己认可的人在使用某种产品时,便会产生购买欲望。
2.广告和消费者心理的互动广告不仅仅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消费者的心理也对广告产生巨大的影响。
广告主要通过情感诉求和信息传递来引起人们的共鸣,激发购买欲望。
然而,消费者的心理状况往往会影响他们对广告的反应。
研究表明,消费者的情绪状态、价值观和认知水平等因素会影响他们对广告的接受程度。
例如,当一个人处于愉快的心情时,他们更容易接受广告中的信息,并对产品产生好感。
相反,当一个人处于消极的心情时,他们可能对广告产生反感,并对产品持怀疑态度。
此外,消费者的价值观也会影响他们对广告的态度。
广告的内容是否符合他们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产品的购买意愿。
3.消费者心理对广告的塑造作用广告不仅只是引起消费者欲望的工具,它也受到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广告商需要了解广告的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状态,以制定相应的广告策略。
例如,如果一个广告的受众是一群强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群,那么广告商可以强调他们的产品是环保的,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此外,广告还可以通过塑造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来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
浅谈广告与消费心理的论文

浅谈广告与消费心理的论文商品广告,就是向社会消费者宣传某一商品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
消费心理是指人们在购买行为发生前、发生过程中以及之后的心理活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广告与消费心理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广告与消费心理的论文篇一《浅议广告与消费心理》【摘要】在商业市场中,能影响到消费心理的因数有很多,广告就是其中的一个,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费心理也影响着广告,两者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广告用的好会对人们施加某一方面的影响,激起人们的购买欲,从而促进经济与商业的更加繁荣,满足需要的功能、观念转换功能及价值的增值功能。
把握好消费心理对广告也能起到一针见血的效果。
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消费心理角度出发,对不同年龄段的消费心理的变化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成年人的消费心理。
得出成年人消费心理对广告在定位上、形象选择上、诉求方式上等各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商业市场;消费心理;广告;形象选择;诉求方式【中图分类号】F7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91-02“广告”一词是外来语。
源于拉丁文Adaverture,意思是吸引人注意,在中古英语时代(约公元1300-1475年)演变为advertise,其含义衍化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或“通知别人某件事,以引起他们的注意”。
直到17世纪来,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时,广告一词才广泛地流行并被使用。
广告是一种销售形式,它推动人们去购买商品、劳务或接受某种观点。
广告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指导服务内容或文艺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
一般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招贴、电影、幻灯、橱窗布置、商品陈列形式进行。
美国广告主协会的定义:广告是付费的大众转播,其最终目的为传递情报,变换人们对广告商品的态度,诱发其行动而使广告主得到利益。
综上所诉,广告的定义: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即广泛的告知公众某种信息的宣传活动。
广义的广告,指唤起人们注意某一特定事物的一种手段。
谈论广告创意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谈论广告创意与消费心理的关系谈论广告创意与消费心理的关系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引入广告之后,广告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这要求商家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从消费者的个性以及心理需求出发,在产品的生产上不断推陈出新,在广告上也必须创新,以促进产品的营销,树立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广告创意与消费心理的关系的广告学毕业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谈论广告创意与消费心理的关系摘要:创意就像广告作品的灵魂,拥有好的创意的广告可以很好的影响和调动消费者的心理活动,通过感官、知觉、记忆、想象以及思维,使其产生情感认同,实现商品利润甚至消费者对商品的忠诚度。
好的广告创意能够赢得受众的心,重要原因就在于广告人在处理广告述求和消费者心理之间关系上的到位,好的广告就是广告人的创意诉求与市场消费者需求的恰当结合。
关键词:广告创意消费心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引入广告之后,广告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品牌形象的确立,新产品的推广,以及企业的做强做大,都离不开这个宣传媒介。
现代经济早已经进入买方市场,这便要求商家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从消费者的个性以及心理需求出发,在产品的生产上不断推陈出新,在广告上也必须创新,以促进产品的营销,树立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
在经济活动中,消费者、广告人、企业三者是互相联系、彼此呼应的,三者通过市场产生关系。
广告才能有的放矢,做出适应市场、树立能推动企业长远效益的创意。
广告的创意过程,需要通过市场调查或其他了解的途径,获知消费者的心理状况,并通过这个过程抓住现实的消费者,引导和培养潜在的消费者。
彼此的关系,如同箭和箭靶的关系。
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者的心理与一般的心理过程有一定的共性,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行为时的所思所想,这种心理是产生消费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消费心理是一个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即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一般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活动过程。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论文

服装卖场背景音乐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影响黄婷芳(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番禺区 510000)【摘要】音乐与服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从T台上的表演到MTV的拍摄,无一不是音乐与服装结合的产物。
两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从而产生了重合的目标市场和客户群体,这使得一些营销手段应运而生。
比如我们可以发现今年来有不少音乐人开始利用他们自己已有的人气来销售服装,这样的品牌有国外的歌手SEAN的“SEAN JEAN”,也有我国台湾歌手范怡文的“FANS”。
对于品牌服装的零售商来说,如何跟随科技和理念的发展来研究音乐在服装营销中的运用技巧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服装卖场背景音乐消费目前, 在竞争愈加激烈的服装市场上, 背景音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应用不仅能够美化购物环境, 而且影响着消费者情感与购买行为。
尤其服装卖场背景音乐的编排与设计,将随着声波的传递, 直接体现着品牌文化与品牌定位, 还能给消费者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影响, 对其本次或今后的购买行为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
简而言之, 音符虽小, 不可小觑。
一、购物环境中的背景音乐应用原理1.背景音乐背景音乐是一种非鉴赏性音乐,即指与主体的意识行为无直接关系,是通过非音乐鉴赏环境这一媒介间接地作用于主体意识行为的音乐。
它是那种既令人舒心而又不妨碍人们的主要意识活动的音乐。
2.音乐的生理及心理效能在生理方面, 音乐能刺激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 而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心跳、呼吸速率、神经传导、血压和内分泌。
在心理方面, 音乐会引起主管人类情绪和感觉的大脑之自主反应, 而使得情绪发生改变。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平静或快乐的音乐可以减轻人的焦虑。
另外, 高音或节奏快的音乐会使人体肌肉紧张, 而低音或节奏慢的音乐则会让人感觉放松。
3.音乐心理调适的机理音乐调适之所以有上述功效,原因在于音乐的结构模式与人的生理、心理活动模式,尤其是情感运动模式有着“异质同构”的关系,两者可以产生合拍共振。
消费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和影响论文

消费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和影响论文消费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和影响论文要发挥广告的作用,就要提高广告的吸引力。
而要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就要从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入手。
大量的实践证明,消费心理学不仅影响广告的关注度,还影响其宣传效果。
就其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心理对于某种事物的反应作为对象,涉及范围广。
而消费心理学主要研究市场产品营销领域,是指通过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研究,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调整。
心理学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学科,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具有重要作用。
消费者心理学与广告学的结合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当我们在选址房屋装饰的色调时,就会选择一种适合的颜色,阿里增加家庭的温馨感。
广告设计要巧妙,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1 消费者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广告随处可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接收广告的途径越来越多,然而广告的质量却令人担忧。
数据显示,虽然大量的广告播出,但受到人们关注的广告只有极少的一部分。
为此,产品的广告设计要符合消费者心理,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来获得观看者的满意,要真正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应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找到消费者的兴趣点,并且广告要短小,并且要持续进行,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化为持续的注意。
消费者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要使其主动参与到消费过程中,引发内心情感参与广告的设计思路中,激发起购买欲望。
消费者心理学是针对消费者的特性,将其以广告的形式体现出来。
最后,要发挥广告的作用,消费心理学可以帮助消费者将条件转化为成熟的购买行为。
广告的核心内容在于其创意,在以往的.广告设计过程中,很多广告并为体现出产品的真正特点,让观众茫然。
并且很多广告甚至丢掉了主体,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
从根本上分析,这一问题就在于没有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没有正确使用消费心理学。
消费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挖掘消费者的潜在的购买动机,从而激发起消费欲望,刺激消费。
广告并不是铺张浪费,要做到点上。
论文开题报告:消费心理对广告创意影响力研究

论文开题报告:消费心理对广告创意影响力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消费心理对广告创意影响力研究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院:文学院专业班级:09广告学2班课题名称消费心理对广告创意影响力研究1、本课题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适应受众的心理特点,满足受众的需求,是强化商业广告传播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而商业广告传播效果的不断提高,是受众对商业广告认同与接受的最好反馈形式,也是商业广告创意、运作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和结果.只有双方不断沟通,商业广告才能发挥优势和作用。
2、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广告心理学的早期研究模式是注意-联想-行动,即如何引起注意。
思路、方法和步骤:广告与消费心理的互动关系消费心理贯穿于广告活动的全过程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是广告创意的重要手段6、本课题的进度安排:1.确定选题方向及指导教师:20XX年9月12日——9月20日。
2.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确定选题范围:20XX年9月21日——9月30日。
3.查找资料,编写详细论文提纲(不少于3000字):20XX年10月1日——10月21日。
4.各论文指导组组织开题报告会,审查论文题目,指导教师下达论文任务书:20XX年10月21日——10月31日。
同时需进入毕业论文设计系统完成:①.教师提交选题;②学生确认选题;③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④学生上传开题报告;⑤指导教师审核开题报告。
5.写作论文、交论文初稿:20XX年11月1日——20XX年1月7日。
6.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20XX年1月8日——1月15日。
7.在老师指导下修改论文,完成二稿,三稿:20XX年1月16日——5月5日。
8.交论文完成稿,答辩组传阅:20XX年5月6日。
同时需进入毕业论文设计系统完成:①指导教师填写过程检查表;②提交论文电子版完成稿。
9.小组答辩:20XX年5月13日——17日。
10.优秀论文答辩:20XX年5月21日。
11.指导教师交论文最终定稿:20XX年5月28日。
消费心理与广告

消费心理与广告消费心理与广告摘要: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而现如今消费者消费的依据很大一部分是靠广告的传播。
而最终决定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是消费心理。
广告在消费者在市场沟通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及购买动机.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因此广告想要成功就必须了解消费心理,心消费心理为广告设计导向。
关键词:消费心理广告广告原则广告策略消费心理是指广告目标和信息个性要符合消费者某一方面的心理需求并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
对消费者来说,广告主题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特点。
对于企业来说,设计广告要针对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展示商品与消费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诉求点。
因此消费心理相当的研究在广告营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消费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消费者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消费心理特征,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有不同的消费心理。
由于客观环境不同,购物场所、购物时间以及面对不同的售货人员,消费者会对同一价格的商品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和心理反应。
例如,一罐可乐在超市只卖2元钱,而在酒吧却卖到15元,但消费者也能够接受。
又例如对服装消费而言,女性比男性更重视其美观与质量,女性往往对服装的款式、质材、实用性等均有较高的心理要求。
青少年朋友对服装的要求则是新奇、前卫、突出个性,最好是名牌。
中年人对服装常存在一种补偿性消费心理。
老年人则更多地重视其经济实用性。
而最终影响消费都心理的主要有:内部因素。
1.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任何心理活动都有它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这些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消费心理学通过研究每一过程的发生、发展和表现形式等的规律性以及三个过程之间的联系,可以发现消费者行为中包含的心理现象的共性。
2.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人们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反映出来的个人特点和相互差异,是形成消费者不同购买动机、购买方式、购买习惯的重要心理基础。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分析消费者心理对广告效果的影响机制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分析消费者心理对广告效果的影响机制(正文)消费者心理对广告效果的影响机制导言:广告是现代社会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它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来影响和引导消费者行为,从而达到推销产品、增加销量的目的。
然而,广告效果的好坏往往受到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消费者心理对广告效果的影响机制,并分析其中的相关因素。
一、认知心理对广告效果的影响1.1 需求与认知匹配:消费者的需求与广告所传递的信息的匹配程度将直接影响广告的接受程度和效果。
当广告能够准确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时,消费者更容易对广告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广告的效果。
1.2 信息加工:消费者在接收广告信息过程中,会经历感知、注意、记忆和判断等多个阶段。
其中,注意与记忆是广告效果的重要关键因素。
当广告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时,广告的宣传效果更加显著。
二、情感心理对广告效果的影响2.1 感性刺激:广告通常通过情感化的手法刺激消费者的情感反应,从而影响其购买行为。
例如,广告中运用温馨、搞笑、感人等情感元素,能够更好地引发消费者情感的共鸣,增加其对产品的好感度,从而提高广告效果。
2.2 品牌情感联想: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往往会将品牌的形象与消费者自身的情感联系起来。
因此,广告可以通过塑造品牌的情感形象,使消费者建立对品牌的情感认同,从而增强其对广告的接受度和购买意愿。
三、社会心理对广告效果的影响3.1 口碑传播: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前,通常会通过询问亲友、阅读评论等方式获取他人对产品的评价信息。
当广告能够有效地传递正面信息,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后,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并传播正面口碑信息,提高广告效果。
3.2 社会影响:广告中的社会信息与消费者的社会认同紧密相关,它会影响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和行为。
当广告能够准确把握社会信息,与消费者的社会背景相契合时,消费者更容易被广告所影响,从而提高广告的效果。
结论:消费者心理对广告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广告与消费心理的论文

广告与消费心理的论文消费者是广告的主要受众,为了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企业需要充分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特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广告与消费心理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广告与消费心理的论文篇一《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摘要:在经济社会中,广告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广告要想发挥预期的作用就必须研究消费心理。
因为消费需求是广告产生的直接原因,广告是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
因此,消费者心理能不同程度地左右着广告的决策与实施;相应的,广告活动能够从不同角度影响或“击中”消费者心理。
本文通过对消费者心理和广告学的分析,阐述了消费者心理和广告研究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消费心理;广告学;实施策略一、概念的界定1.广告何谓广告,就是广而告之。
商品广告,就是向社会消费者宣传某一商品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
其目的是刺激和诱发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和购买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是商品促销的主要形式,因此,它的对象是消费者,人的心理活动直接支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那么我们的设计师在广告策划及制作时,首先应当充分了解消费者、乃至各个类型、各个层次的消费者,在消费者心理上做文章,以投其所好和竭诚的优质服务,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
2.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是指人们在购买行为发生前、发生过程中以及之后的心理活动。
人的情感与人的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需要是情感和情绪产生的基础。
需要是人的生理、生存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与动物相比,人的需要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
从大体上分,人的需要可分为物质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
商业广告就是以多种形式和手段诱发和调动消费者的情绪和情感,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和购买行动。
二、消费心理与广告的关系1.消费需求是广告产生的直接原因当一个人正常生活的某种缺乏(需要)被意识到后,整个身体能量就会被动员起来,有选择的指向可满足需要的外界对象,从而引发消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心理与广告创意摘要:消费心理与广告创意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有着直接的联系,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广告创意的前提和市场开拓的需要。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揭示了人在生理上、社会上和理想中的三种自身的表现状态,在现实的消费活动中,人们的“本我”受到规范而不能赤裸裸地表现,而“自我”就是生理或本能“我”的社会化形式,是要通过消费活动来塑造的,即消费是按“本我”的欲望,以“自我”消费的方式,去表现对“超我”的追求。
所以,在广告中如果能准确把握这三种人格结构方式,并针对人们的心理进行创意,就会增强广告的诱惑力和感染力,从而创造不菲的市场效果。
因此,必须要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科学的调查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广告作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关键词:广告创意消费心理消费者产品广告创意是指通过独特的技术手法或巧妙的广告创作脚本,更突出体现产品特性和品牌内涵,并以此促进产品销售。
从广告角度看,创意与接受心理一般可以概括为:产品通过广告刺激需求,激起欲望,导致购买。
从消费者角度看,一般可以分为:注意、兴趣、欲望、记忆、行动这几个阶段。
广告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在通过广告形象、文案、媒介传递产品信息的同时,也将产品所赋予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植入人们的脑海中。
对于广告而言,要将所要表达的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出去,必须借助于让人产生深刻印象的广告形象和极具视觉吸引力的表达方式.这种基于视觉层面的表现手段是广告创意的重要部分。
广告创意正是要从这一个心理过程入手,通过对这个心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尤其是前四个阶段的刺激与影响,最终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发生。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的需要也不断提高。
但是,人的需要是有层次和先后顺序的,即我们通常说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细分开来主要是指:生理需要(基础)、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广告创意必须了解和适应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呈现的由低到高的推进过程。
以著名的“芭比娃娃”为例。
20世纪50年代,芭比娃娃是个广交朋友、能说会道的小女孩,但仅仅是一个有可弯曲的腿的玩偶;到60年代,芭比发色有了变化,不再是单一的一种颜色,且她细眉清弯,平民化突出;到70年代,随着世界各地的交流的日趋平凡,出现了不同肤色的芭比;到80年代,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芭比有了不同的职业装;到90年代,芭比飞指敲击键盘,灵性十足。
如今,在世界150个国家,芭比娃娃已经卖出了超过10亿个。
有如此的销售成绩,芭比娃娃个性鲜明,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但更为重要的是,她懂得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演变形象,与顾客长期保持密切的联系。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某种需要或欲望却真实地存在着,这时,广告提醒就显得十分重要。
广告的真正功能不仅是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更在于发现和挖掘潜在的需要,因为任何现存的需要都是一个相当饱和的市场,只有开发出潜在的需要才可能迅速的占领市场,从而赢得时间和效益。
所以,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广告创意的本质要求。
违背消费者心理活动规律,广告将失去它的存在价值。
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广告人在进行广告创意时就应该全方位的进行考虑。
首先,从消费者的实际利益上定位在为一个产品做广告创意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确定产品在消费者生活中的位置。
对于生产者来说,应该明白生产的这个产品是给哪些消费群体生产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什么心理需求。
比如“步步高点读机”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百事可乐”是“新一代的选择”;“金利来”是“男人的世界”等等,这都体现出不同的潜在的消费群体。
产品一旦定位,广告内容、广告风格由此形成的品牌形象也就基本确定。
因此,定位是满足不同群体心理需求(利益)的界定,这是创意的开始,也就是创意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所以,只有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自身特性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才会清楚什么产品能给消费者的实际利益带来真正的满足。
消费者花钱消费最主要的动力是因为她们觉得这个产品对自己有用,能为她们带来实际的利益。
这就要求广告人能深刻挖掘产品本身的特性,把它独有的、与众不同的优势放在首位,并应在最短的时间里发现并将其提出,为自身的产品创造最有力的外部条件。
再举几个现实存在的普遍例子。
现在的年轻人都图省时又省事,但是有些东西又是必需品,所以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干吃面,这就是符合了消费者想吃面又懒得煮面的心理。
同样的,杯装的咖啡如今充斥着各个消费市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家往往在工作和学习之余会冲杯咖啡缓解压力和疲劳,但是又懒得洗杯子,所以相应的一次性的杯装咖啡就应运而生了。
他们准确地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在消费者心目中牢固建立起了自己的位置,打开了市场。
其次,从消费者感情上定位情感定位是基于产品给消费者感情上带来的满足(个性、地位、派头、时尚、享受人生快乐等)。
像飘柔是“使秀发飘逸柔顺”;雀巢冰激凌“尽情享受吧”;原野时装使你拥有“大自然风采,大都市气派”;美特斯邦威是“不走寻常路”等等,都是在这类定位基础上形成的品牌形象。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尤其是女性、年轻人和高收入的消费群体,对新潮、时尚、科技等个性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喜欢与众不同的感觉,喜欢赶潮流、追时髦,喜欢表现自我,有较强的品牌意识。
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定位,前提就是对文化背景、时代潮流、社会风俗、消费者心理有深入理解,深层次的深刻领会目标消费者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对产品的特殊需求;然后找出产品上的关联点,使产品配合消费者心理,引起共鸣,从而在消费者情感中占有一个位置,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心理。
但是,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此类消费者。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老人和小孩这两种消费群体也在不断地扩大。
我们在抓住主要的消费群体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此类消费者的需求。
要全面的从消费者的感情上进行定位。
再次,巧妙地运用广告语广告语是表现广告主题最直接的方式,在广告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经常在电视、报纸杂志上看到广告语诸如:“全国第一,世界领先,质量高,引用世界先进水平,经由专家权威认证”等等。
更有甚者,化妆品广告似乎离不开“永葆青春,越活越年轻,做回小女人,永远十八岁”这几个字。
但是这些高度原则化的概念词句已变成套话,它太陈旧,太空洞,久而久之,消费者早已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反感和厌倦,故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时候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优秀的广告语从不会反复的使用某几个广告词,只会推陈出新,巧思妙想,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根据企业产品特点、市场、定位、对象等,生动准确巧妙地突出主题,达到吸引消费者、树立企业产品形象和促销销售的目的。
一条好的广告语能让人过目不忘。
如:“德芙巧克力――牛奶香浓,丝般感受”、“中国联通――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英特尔――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等等,这些广告语都直接有力地表现了广告主题。
第四:巧妙运用广告视觉广告视觉的巧妙,给观者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即美和娱乐的享受,简洁生动,形式感强的画面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刺激消费者注意的方法有:增大刺激物的外延、增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度并突出图底关系、加大广告刺激的时空密度、利用刺激物的动态、利用人们熟悉的信号、突出观众的利益点、追求刺激的新异性、奇特性。
以德芙巧克力为例。
广告中选取的主角都是清新、可爱的年轻女性,这点贴合目标受众的年龄特点。
她们有独特的个性,随心随意,渴望美好的幸福,勇敢地展现自我,喜欢享受生活,喜爱纯真,喜欢体验生活的乐趣。
广告中的音乐动感,动听,给人一种别样的体会,恰似一个悠闲地午后,一盒德芙巧克力,一片温暖的阳光,一种洒脱的心态。
广告生活场景的选择,或是在阳光下的随心随意;或是找到自己想要的时候的幸福甜蜜;或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
都是如此的惬意,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
并且在场景中德芙如丝般的飘动,浪漫的表现了一种优雅美妙的丝般感受。
这种巧妙的视觉设计在体现其产品特色的同时也迎合了消费者的口味,使其的销售量与日俱增。
有些产品之所以能受到大众的欢迎,不仅仅是因为产品本身的利用价值高,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产品广告视觉的设计吸引了一批消费者。
而这一切都与广告创意者千方百计研究、迎合人们的消费心理密切相关。
但是,想要在这方面占据有利优势,就必须切合公众心理,并且要定时的了解公众心理,根据不同时期公众的心理制定不同的方案。
此外,也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学习国内外优秀广告精华,使公众在艺术享受中,在经意不经意间,产生潜在的消费动机进而达到广告创意宣传的目的。
最后,有选择的进行广告宣传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广告创意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影响着消费者的心理。
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再到户外媒体、互联网,消费者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着不同的产品信息。
但是,并非所有的产品都适合用这些宣传方式。
因此,在进行媒体选择时广告人应该做到:对拟选用的各类媒体先期进行市场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具体研究各媒体在传播本产品时所具有的优劣势,再对媒体进行细分性选择,然后根据产品市场营销的实际调整媒体选择战略,并根据目标地域的消费者构成情况进行分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宣传渠道。
像一些小规模、低成本的产品就适合在报纸上登广告,因为报纸的发行频率高、成本低、受众广。
而一些高档次的服饰广告,则适合在杂志上刊登,因为高收入的年轻人喜欢定期购买一些杂志,她们希望从杂志上获得最新的消息,以满足她们的需要。
电视广告的投放成本高、受众广,但是动态感强,这就适合一些规模较大的、消费群体广的产品。
户外媒体则适合一些大众的必需品,人们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户外,在消费者常经过的地方刊登广告,可以给消费者带去信息的同时激起其购买欲望。
互联网是现在最常用的传播媒介,但是使用者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在进行广告创意之前必须要考虑到受众的年龄,一些适合年轻人的产品在这时就占据了优势。
不同的产品都有其自身的宣传渠道,所以广告人在进行广告创意之前应该根据产品自身的特性和面对的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适当的媒体选择。
结论:优秀的广告创意,不仅能够迅速地占领现有市场,而且能不断开拓潜在市场,刺激和创造消费者的新需求,指导受众新消费。
同时,其广告文化也会给产品增加难以估量的无形价值,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高利润,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虽然我国的广告事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但只要广告创意的设计者时刻重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变化,谨慎小心的运用各种策略,科学的投放广告,准确的瞄准大众的心理靶位,就能与消费者达成共鸣。
所以,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是广告创意的核心,只有有效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才能使广告及其推介的商品深入人心,真正地被消费者接纳。
消费者的“喜怒无常”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其行为背后,都有某种动机在支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