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质与文化背景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质与文化背景

博物之窗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质与文化背景丁传欣中国地质博物馆建于1916年,现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里面展陈了全国珍贵的矿物岩石标本、古生物化石、观赏石和宝石,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和中国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牙齿化石就保存在这个馆中。

本文探讨中国地质博物馆所在位置的地质与文化背景。

地质背景深部为北京凹陷、浅部为永定河冲洪积扇;文化背景体现元明清三朝的事件、民国时期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的建立,地质调查所陈列室就是今天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前身。

北京凹陷形成于新生代,在恐龙灭绝后4300万年间的古近纪,北京地壳下的地幔岩浆上涌,形成了3层喷发的火山岩(玄武岩);距今530万年的新近纪,沉积了厚厚的三趾马红土,永定河开始形成。

3万年前山顶洞人时期的晚更新世,永定河冲洪积物将北京凹陷掩埋,北京平原开始形成。

700多年前建立的元大都坐落在北京平原上,因地下水位浅,每条巷子都挖有水井,蒙古语称井为“胡同”,构成了古都北京的文化特色。

1913年在最早的胡同——砖塔胡同南面的兵马司胡同15号(原9号)建立了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1916年7月在丰盛胡同3号建立了陈列室(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前身),解放后在传说陈圆圆的宅邸附近建立了中国地质博物馆,建立蓟县剖面的高振西为第一任馆长。

2016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说明中国地质博物馆非常重要。

本文从地质背景——永定河冲洪积扇、文化背景——中国最早的地质博物馆以及未来发展——人与自然的对话方面讨论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质文化背景。

地质背景——永定河冲洪积扇永定河自西向东流淌,在距今约12000年(晚更新世)以来,形成了石景山区为顶部带、北京城区为中部带、朝阳区为溢出带的永定河冲洪积扇。

大家都知道包括中国地质博物馆所在的首都北京矗立在平原上,也就是永定河的冲洪积扇。

地热钻探揭露了首都北京地下深部的地质情况,李四光部长逝世前的1970年4月~1971年4月,在中国地质博物馆西侧(现在自然资源部院内)开凿了热1井,目的是了解北京平原下的新近纪地层是否存在热储。

地质博物馆简介PPT课件

地质博物馆简介PPT课件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hich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by using single bus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re AT89C51 m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hich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by using single bus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re AT89C51 m sensor.
三 层 : 史 前 生 物 厅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hich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by using single bus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re AT89C51 m sensor.

地质博物馆的介绍

地质博物馆的介绍

地质博物馆的介绍你要是对地球的历史感兴趣,对那些深埋地下的石头有好奇心,那地质博物馆可就是个超级棒的去处。

地质博物馆就像一个巨大的时间胶囊,里面装满了地球各个时期的记忆碎片。

一走进地质博物馆的大门,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石头的奇妙世界。

这里的石头可不是路边随随便便能看到的那种,每一块都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默默诉说着过去亿万年的故事。

那些展柜里的矿石,五颜六色的,就像天上的彩虹被揉碎了撒在石头里。

你看那块紫水晶,晶簇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阵,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好像在悄悄跟你说它在地下经历的漫长岁月。

还有那块方解石,它的形状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每一个面都像是一个小镜子,折射出地质变迁的奇妙。

这就好比一个精心布置的宝藏库,每一块矿石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

再看看那些化石,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时间照片。

恐龙化石就站在那里,虽然只剩下骨架,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当年的威风凛凛。

你就想啊,这恐龙在地球上可是曾经的霸主,现在却只能以化石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像一个强大的王朝覆灭后,只留下一些残垣断壁供后人凭吊。

那些远古鱼类的化石,镶嵌在石头里,就像一幅天然的画作,它们的轮廓清晰可见,仿佛在一瞬间被定格在石头里,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地质博物馆里还有各种地质构造的模型。

那些褶皱和断层的模型,看起来就像一块被大力揉搓过的面团。

你要是没见过真正的山脉和地壳运动后的景象,看看这些模型就大概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就像看地图和亲自去那个地方的区别,模型把那些抽象的地质概念变得直观易懂。

这就好比你去学做饭,光看菜谱不行,还得看看人家做好的成品是什么样的。

在地质博物馆里溜达一圈,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你从地球的深处开始,一路看到地表的变化,再到生物的演化。

这里没有枯燥的课本知识,只有实实在在的物证。

你要是对地理课上那些什么板块运动啊,岩石分类啊觉得头疼,来这里看看,就像给你的脑袋开了个窍。

就好像你一直对着一个复杂的机器零件图琢磨,突然看到了实物,一下子就明白了。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世界” “书本” 认识“疯狂的地球”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世界” “书本” 认识“疯狂的地球”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世界” “书本” 认识“疯狂的地球”1. 引言1.1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是中国第一个以喀斯特地貌为主题的地质博物馆。

该博物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石灰岩地貌景观,展览内容涵盖了地质演化、矿石形成、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知识,是了解中国地质历史和自然地貌的重要场所。

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览和互动体验,向游客展示了地球上罕见的地质奇观,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地质知识的场所,也是一个融合教育、科研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参观者可以通过参观展览和参与地质科普活动,增加对地球和石灰岩地貌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资源,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作为世界级的地质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地球的方式,引发了人们对狂野地球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1.2 世界世界是广阔而神秘的,充满了无数未知的奥秘和精彩的景观。

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而多彩的星球上,却常常忽略了地球的神奇之处。

在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中,我们有机会一窥世界各地壮丽的自然奇观,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鬼斧神工。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景观,如大峡谷的壮丽、冰川的壮观、火山的狂暴等等,每一个都是地球的瑰宝,承载着亿万年的沧桑和故事。

通过参观这些自然奇观,我们可以感受到地球的伟大和神秘,激发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的渴望。

在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展览和活动,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奇观,深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这些展览不仅带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更能激发我们对自然奇观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认识世界上的奇观,我们可以更好地珍惜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地球上的美景永远绚丽动人。

1.3 书本书本是人类传承知识和智慧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展示地球奇观的重要参考。

通过书本,我们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的独特地质景观及其形成原因,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独特之处。

19、中国地质博物馆

19、中国地质博物馆
19、中国地质博物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方法:
知道中国地质博物馆座落在西城区羊肉胡同。展出了:地球历史演化;化石;矿物岩石;国土资源等。
二、过程与能力:
到博物馆参观或网上查询。
教与学的过程:
1、选择、确定探究调查内容。(每次以一个内容为主,如:化石种类及其年代)
2、制定实施计划,学习方式。(收集哪方面资料)
教学重点
对地质博物馆的某样展品感兴趣
教学难点
设计活动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
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汇报用调查报告、课件、小报
学生
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结构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阶段性目标
一导学部分
请你看看这是哪里的藏品?(课件图片)
地质博物馆
使学生重新回顾地质博物馆里主要展厅展览内容
二自学部分
1、地质博物馆简介:
谁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地质博物馆情况?
讲解:地质博物馆是中国目前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地学科学博物馆,以历史悠久、馆藏量大、珍品率高、陈列精美、科研成果丰硕称雄亚洲同类博物馆。馆内展品有许多“国宝”级珍品,例如:“巨型山东龙”化石、“中华龙鸟”化石,“水晶王”、巨型萤石等。
3、实地考察。文字记录、拍照(化石照片)。
4、整理资料(按生成年代排序)。如:用岩石展示地壳构造特征,应用化石展示地壳演变的历史过程,生物的进化历史等。
5、做成考察报告:图片展板式、展示文稿式(课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国地质博物馆使我们方便地了解许多地球的秘密。能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博物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

中国地质博物馆楼层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楼层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楼层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国内知名的科技博物馆,集展览、科学研究、
教育和旅游于一体。

其中,楼层介绍是游客必要了解的,下面我们来
逐一介绍:
一、地质科普馆
地质科普馆位于一楼和二楼,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地质科学的机会。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内部结构、各种岩石、矿物和化石等。

展览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模型、标本、图片、动态展
示等。

二、生命馆
生命馆位于三楼,主要是介绍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

游客可以了解到
生命起源、进化、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展览内容涉及到
单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动物等生命形态。

三、矿物馆
矿物馆位于四楼,向游客介绍了世界各个地区的矿物资源和珍贵矿石。

在这里,游客可以观看到生动、形态奇特、色彩斑斓的矿物标本,并
了解到世界各地有哪些矿产资源以及其开采和利用。

四、地震馆
地震馆位于五楼,主要介绍地震科学方面的知识。

在这里,游客可以
看到地震的发生机制、地震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国的地震防灾措施等方
面的内容。

同时,游客还可以体验模拟地震的机器,了解地震的实际
情况。

综上所述,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一个科学、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
地方,每个楼层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展示形式。

如果您对地质科学、
生命科学和矿产资源等方面感兴趣,不妨来中国地质博物馆一探究竟。

中国主要博物馆游览攻略

中国主要博物馆游览攻略

中国主要博物馆游览攻略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土地,孕育了众多博物馆,它们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

无论是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还是综合类博物馆,它们都以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中国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博物之旅,探索这些博物馆的魅力吧!一、自然、科学类博物馆1.中国地质博物馆:位于北京,这里收藏了丰富的地质标本,展示了地球的形成、演变和地质资源的珍贵。

走进这里,仿佛置身于亿万年的地质历史长河之中。

2.北京自然博物馆:同样位于北京,这里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于一体,展现了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多样性。

无论是恐龙骨架、昆虫标本,还是珍稀动植物,都能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四川自贡,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博物馆,拥有众多的恐龙化石和仿真恐龙模型,让你亲身体验侏罗纪的恐龙世界。

二、综合类博物馆1.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这里收藏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无论是古代的青铜器、陶瓷、玉器,还是近代的书画、雕塑,都能让你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2.南通博物苑:位于江苏南通,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这里的展品既有南通地区的特色,也有全国各地的精品,让你在欣赏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湖南省博物馆:位于湖南长沙,这里收藏了丰富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和书画、陶瓷等艺术品。

走进这里,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古代湖南的繁荣景象。

以上只是中国众多博物馆中的一部分,每个博物馆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在游览过程中,不妨与导游或工作人员交流,了解更多关于展品和博物馆背后的故事。

同时,也可以参加博物馆举办的各种活动和讲座,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在游览博物馆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文物:博物馆的展品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游客在参观时应尊重文物,不要触摸或损坏展品。

2.保持安静:博物馆是一个安静的场所,游客在参观时应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或影响他人参观。

中国地质博物馆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The Geological Museum of China)位于北京市西四羊肉胡同15号,是亚洲历史悠久,藏品丰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之一。

据2022年3月国家文物局官网显示,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为18万人。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该馆的前身是民国五年(1916年)的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标本陈列室,1958年现馆舍建成,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改为现馆名。

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55万余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

其中有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著名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

201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2年10月11日起,中国地质博物馆闭馆。

2022年12月30日,中国地质博物馆恢复开放。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世界” “书本” 认识“疯狂的地球”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世界” “书本” 认识“疯狂的地球”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世界” “书本” 认识“疯狂的地球”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是中国唯一一个专门介绍喀斯特地质的博物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灰岩地貌石林,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赏石林景观、了解喀斯特地质特征、参观地质博物馆等方式来认识“疯狂的地球”,感受地球之美,探索自然之奥秘。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被誉为“石林的百科全书”,主要以石林地貌为展示内容,向游客介绍了石林的形成原因、地质特征、演化历史等知识。

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与喀斯特地质相关的骨架化石、矿物标本、地质模型等展品,展现了石林独特的地质魅力。

博物馆还设有多媒体展示厅,通过影像资料、互动游戏等方式向游客展示喀斯特地质的奥秘,让人们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特殊地质景观。

在探访石林景区时,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壮观的喀斯特地貌,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地球的“疯狂”之美。

在石林景观区内,你可以看到万千奇峰怪石,形态各异、千姿百态,仿佛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这些石林是亿万年来地壳运动和水力作用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地球历史的见证,也是地球地质演化的产物。

站在这些石林面前,感受到了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伟大和疯狂。

地球因为自然力的作用而形成不同的地貌景观,使人类在这片美景中体验自然的魅力,感受到地球之美,认识到地球的伟大。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地质是地球的一门重要科学,认识地球的地质,深入了解石林的形成,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地球的伟大和美丽,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丰富多彩。

了解地质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地球资源。

地质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地球环境,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和地球自然和谐相处。

在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我们可以通过观赏石林景观、参观博物馆和接触地质知识,更加直观、立体地认识地球的伟大与疯狂。

石林景观展现了地球形成的独特魅力,地质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地质科学的丰富内涵。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及内容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及内容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及内容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及内容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5号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地质博物馆之一。

馆内展示了丰富的地质资源,展览内容涉及地球演化史、地质资源、地质灾害等方面。

一、地球演化史展区
地球演化史展区是博物馆的核心展区之一,以地球演化史为主线,通过地质标本、模型、影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地球的起源、地壳形成、大陆漂移、地质构造、地球变化等过程。

包括“地球诞生”、“地球地壳形成”、“地球大陆漂移”、“火山地震”、“海洋演化”、“冰川变迁”等展区。

二、中国地质资源展区
中国地质资源展区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地质资源,包括煤、油、气、铁、铜、铝等非金属矿产和金、银、钨、锡、钼等金属矿产。

通过多媒体技术和3D影像展示,生动地介绍了地质资源的形成、开采、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三、地震灾害展区
地震灾害展区是博物馆的一大特色,以地震为主题,展示了地震的成因、震源、地震波、地震测量和地震预测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仿真装置,再现了汶川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等历史地震的情景,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了解地震对人类的影响。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一个科普、教育、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地质科学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

它向人们展现了地球的历史、地质资源的丰富和地震灾害的可怕,引起了人们对地球和自然的关注和研究。

案例分析-中国地质博物馆存储方案设计

案例分析-中国地质博物馆存储方案设计

1 前言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是国内建馆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以历史悠久、典藏量大、珍品率高、陈列精美、科研成果丰硕称雄于亚洲地学博物馆。

不仅具备典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三大传统功能,而且富有时代特色,融科普、教学、学术交流、观赏、休闲于一体,社会影响日益广泛。

馆藏标本丰富珍贵典藏各类地质标本20万件,其中世界上最高大、保存最完好的恐龙化石——“巨型山东龙”,以藏量大、珍品多闻名于世的“中华龙鸟”等原始鸟类系列化石,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化石——云南元谋人牙齿化石;山顶洞人遗址中发掘的石器、石珠、骨针、骨饰,以及“水晶王”、巨型萤石等,都是国宝级的珍品。

科研成果享誉世界出版了《巨型山东龙》、《宝石通论》、《中国金伯利岩》等专著和《中国矿物》、《中国名泉》等图册,科研人员在《地质学报》、《Nature》、《Science》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辽西侏罗—白垩系过渡层生物群及地层年代研究》、《辽宁西部原始鸟类及伴生化石研究》等项目成果受到国内外古生物界的广泛关注。

社会教育广泛深入常年开放独具特色的陈列展览,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24年来不间断出版《地球》杂志,每年举办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先后被命名为“北京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修缮改造面貌一新2001年启动馆史上规模最大的修缮改造工程,历时三年,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现代化博物馆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观众至上”建馆理念,耗巨资、精设计、善管理,硬件设施整体升级,陈列展览全面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成名符其实的国土资源事业的窗口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地学平台。

随着馆藏的不断积累和丰富,拥有一套完整的网络数字化资源已经是最基本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规模和使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博物馆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

中国地质博物馆研学核心模板

中国地质博物馆研学核心模板

中国地质博物馆研学核心模板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地质博物馆,主要展示了中国的地质历史和矿产资源。

以下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研学核心模板的相关内容:
一、博物馆简介
1. 博物馆的名称和位置
2. 博物馆的历史和发展
3. 博物馆的展馆和场馆
二、研学活动的目的
1. 提高学生对地质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2. 增加学生对地质发展的兴趣和热情
3.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矿产资源及其特点
4. 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地质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三、研学活动的内容
1. 珍品欣赏和考察
2. 观察地球的演化历程
3. 矿物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4. 调查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
5. 模拟地震的发生过程
6. 完成实物拼图和场地探索
四、研学活动的时间和方式
1. 活动时间:半日或全日
2. 活动方式:专业教师讲解、自由探索、小组合作探究
五、研学活动的安全措施
1. 学生必须佩戴学校或博物馆提供的安全防护用品
2. 学生在参观和探索过程中不能随意触碰压缩空气鸣响、电子地震模拟器等实验器材
3. 学生须听从专业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不得离开学生组团或作出危险行为
六、研学活动的评价方式和效果检测
1. 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和专业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
2.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填写反思和学习笔记
3. 教师和家长及时跟进学生在活动后对地质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情况。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200字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200字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200字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国家级地质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

该博物馆成立于1916年,是中国最早的地质博物馆之一。

中国地质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地质资源和地质知识,包括地质标本、化石、矿石、岩石等。

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展示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质灾害的防治等内容。

博物馆内最著名的展品之一是“中国古生物群化石陈列”,展示了中国各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龙、古人类等。

此外,博物馆还有珍贵的岩石标本和矿石标本,展示了中国丰富的矿产资源。

中国地质博物馆还设有科普教育活动,包括地质知识讲座、科学实验、亲子活动等,旨在提高公众对地质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作为中国地质科学的瑰宝,中国地质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科普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了解地质知识的重要场所。

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
*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在与中国现代科学同步发展 的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自然精华和无形资产,以典藏系统、 成果丰硕、陈列精美称雄于亚洲同类博物馆,并在世界范围内 享有盛誉。 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20余万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 其中有蜚声海内外的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 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著名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 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 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 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 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 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开展藏品科学研究的同时,长期从事地层 古生物学、矿物岩石学、宝石学和博物馆学的研究并取得累累 硕果,特别是在早期脊椎动物学、昆虫学以及辽西热河生物群 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以系 统精美的宝石陈列,独到的宝石研究成果,持续的社会推广活 动,带动和引导了当代中国宝石科学研究、知识普及和市场消 费。
*
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向观众介绍生物的发展厅程和 各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发生、进化和灭亡的过程。 从空间布局上,整个展厅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小序厅,包括了一面艺术化的化石精品墙、一个可以互动 操作的多媒体展具——简明生物分类查询系统,及一些有关化石的基本常 识介绍。 第二部分是该展厅的主要陈列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 第一单元——最早期的生命; 第二单元——生物大爆发; 第三单元——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第四单元——脊椎动物的出现; 第五单元——生物登陆; 第六单元——生物大绝灭; 第七单元——恐龙与鸟类; 第八单元——哺乳动物与人类; 此外,在该展厅的南过道,还陈列了鱼龙、中国安琪龙、翼龙化石的 模型各一件,以及一件观众可以触摸的长达5米的大型鱼龙化石、一个演 示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多媒体展具。

北京 中国地质博物馆 限流

北京 中国地质博物馆 限流

北京中国地质博物馆限流
中国地质博物馆位于北京,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名
气最浓的大型综合性地质博物馆之一。

2017年5月,中国地质博物馆
宣布开放社会公众,接纳现代科技和智慧伞等在内的新兴文化内容进
行完善,同时实行限流,每天只接受3000名游客。

限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

博物馆已建立起
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分四个部分,分别是人员验证管理、访问控制、环境安防和危险品管理。

通过访问控制,博物馆能够有效地管理游客
的出入,为游客提供安全的参观环境。

另一个限流的目的是在游客体验方面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


牝兵馆为了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改善现有的博物馆服务质量,推出
了有关展示内容、展厅设置和导览服务等多项服务内容。

同时,博物
馆也能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施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参观
需求和体验需求。

博物馆的限流制度还体现在费用上。

博物馆为了让更多的游客享
受参观的乐趣,提供不同价位的门票,满足不同游客的经济实力。


外,博物馆还与当地的导游公司、餐饮服务商等合作,推出博物馆套餐,为游客提供更多贴心、完善的服务。

总之,中国地质博物馆开放社会公众时采取的限流制度,既保障了游客的安全,又提高了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水平,而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费用管理政策,还可以扩大博物馆的受众群体,让更多的游客体验到博物馆带来的科普文化享受。

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16年,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馆藏标本达20余万件。

经过三年大规模修缮改造,面貌一新的中国地质博物馆新馆于2004年7月14日重新开馆。

新馆定位以非专业人员为主体,以青少年为重点,兼顾专业人员的需求,常设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石厅、史前生物厅和国土资源厅等5个固定陈列厅,创新的展陈手段使陈列厅形成了“厅厅有亮点,厅厅有特色”的新格局。

地球厅以地球动力为主线,介绍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地球上发生的重要地质作用。

东展线介绍内动力作用,以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为重点,西展线以外动力作用为主,重点介绍冰川、风、水的地质作用。

矿物岩石厅汇集了数千件矿物珍品及典型岩石标本,以宏观产出状态和微观结构结合的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的矿物晶体、岩石标本。

该厅的陈列设计上颇具创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在岩体上的展厅”。

展厅包裹着一个仿真的巨大岩体,同四周极富现代感的玻璃钢架展柜构成巨大反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

宝石厅以宝石系列、玉石系列为主线,展示宝石、玉石、有机宝石、贵金属等材料及其成品,通过多媒体设施,观众可以了解宝石鉴定、宝石鉴赏、宝石琢型、宝石评价、宝石微观世界、宝石开采、宝石加工、首饰镶嵌、人工改善宝石与人工宝石及期制造方法等多方面的知识。

中心展区的临时展台,展有博物馆馆藏珍品以及不定期展示世界著名珠宝商的镇店之宝。

史前生物厅以史前重大事件为线索,介绍生物的发展历程和各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发生、进化和灭亡的过程。

该厅设有大量互动式模型和化石形成过程演示。

国土资源厅走进国土资源厅,观众的脚下是长江、黄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的大型数字地图。

系统展出我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和测绘工作的基本知识与工作成果,全面介绍我国的国土资源国情。

“不求最大,但求最精”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特点。

许多原来只作收藏的珍贵馆藏走出深闺,其中不乏巨型山东龙、水晶王、辰砂王、中华龙鸟、重达3561克的狗头金、“北京人”的饰物、“元谋人”的牙齿、重达2吨的萤石和方解石晶簇以及大型纯天然的矿物晶洞等罕见标本,近1/3新增标本是第一次面世,可为“珍品渐欲迷人眼”。

地质博物馆的简介

地质博物馆的简介

地质博物馆的简介
地质博物馆位于中国的中心位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距天安门广场25公里。

地质博物馆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标本,其中尤以恐龙、哺乳动物及古生物化石为多。

馆内设有恐龙化石展示厅、古生物展厅和矿石标本展厅等。

其中,恐龙化石展示厅共有十一个展室,以大量的图片、模型和文字介绍了中国发现的第一种恐龙——中华龙鸟的特征以及我国发现的第一种哺乳动物——中华龙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哺乳动物展厅以大量的标本和图片展示了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非洲象;古生物展厅展示了从寒武纪到第四纪的各种生物化石,以及大量的动物标本;矿石标本展厅展示了从白垩纪到新生代各种矿物岩石,其中包括大量珍贵标本。

博物馆是国内外少有的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多学科交叉研究生物演化与地质形成过程的综合性博物馆。

—— 1 —1 —。

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暨烟台自然博物馆开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暨烟台自然博物馆开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暨烟台自然博物馆开馆介绍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暨烟台自然博物馆是一座以地质和自然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

该博物馆于近期正式开馆,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地质和自然科学的重要场所。

地理位置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暨烟台自然博物馆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金沙滩旅游度假区,地理位置优越。

博物馆建筑设计独特,融合了现代建筑和自然景观,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和谐的融合。

展览内容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暨烟台自然博物馆涵盖了丰富的展览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主题:1. 地质历史展览地质历史展览主要介绍了中国烟台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和地质特征。

通过丰富的化石、岩石和地质标本,展示了烟台地区亿万年来的地壳运动、地质变迁和地球历史。

2. 自然科学展览自然科学展览涵盖了生物、植物、动物、气候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展览通过真实的标本、模型和多媒体展示,向观众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自然界,增强了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3. 互动体验区博物馆还设有互动体验区,为观众提供了参与性、趣味性的学习机会。

在这个区域,观众可以通过触摸、操作和实验等方式,亲身体验地质和自然科学的奥妙。

4. 研究与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暨烟台自然博物馆还设有研究和教育基地,为地质和自然科学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和教育活动,促进地质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

参观信息开放时间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暨烟台自然博物馆每周开放6天,周一闭馆。

开放时间如下:•周二至周五:上午9点至下午5点•周六、周日:上午9点至下午5点半门票信息参观博物馆需要购买门票,门票价格如下:•成人票:30元/人•学生票:15元/人(凭学生证购买)•敬老票:15元/人(凭老年证购买)•儿童票:免费(1.2米以下儿童)交通指南公共交通:可乘坐公交车到达烟台市金沙滩旅游度假区站。

自驾车:从烟台市中心沿海滨大道向东行驶,经过山东烟台国际机场和烟大路,即可到达烟台馆暨烟台自然博物馆。

中国十大自然博物馆介绍

中国十大自然博物馆介绍

中国十大自然博物馆介绍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的自然博物馆,展示着各种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

下面将介绍中国的十大自然博物馆,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美丽的自然之宝。

1.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中国首都北京,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馆内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化石标本、动植物标本以及自然景观的模型,让人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自然界的多样性。

2. 中国地质博物馆:坐落于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地质博物馆之一。

馆内陈列了丰富的地质标本和矿石样本,展示了地球的地质历史和矿产资源的丰富性。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物馆:位于北京,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动物研究机构之一。

馆内展示了大量的动物标本,包括珍稀濒危物种,让人们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保护意识。

4.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物馆:也坐落于北京,是中国重要的植物研究机构之一。

馆内陈列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和模型,展示了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5. 四川自然博物馆: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市,是中国重要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馆内展示了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标本,以及四川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地质特点。

6. 云南自然博物馆:坐落于中国西南地区的昆明市,是中国重要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馆内展示了云南地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7.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西安市,是中国重要的历史博物馆之一。

馆内陈列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考古发现,让人们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8. 甘肃博物馆:坐落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兰州市,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博物馆之一。

馆内展示了甘肃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包括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

9. 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中国东部的上海市,是中国重要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馆内展示了上海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同时还有丰富的地质标本和化石样本。

10. 广东自然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南部的广州市,是中国重要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馆内展示了广东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让人们了解广东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国地质博物馆游览路线-定义说明解析

中国地质博物馆游览路线-定义说明解析

中国地质博物馆游览路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地质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是中国最大的地质类专题博物馆之一。

该博物馆通过陈列、展示丰富的地质标本和实物,生动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地质资源和地球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地质博物馆的游览路线。

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自由行走或跟随导览员的解说,深入了解中国地质的壮丽景观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不论是专业的地质学家,还是对地质学感兴趣的普通游客,都能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热土。

中国地质博物馆展览面积广阔,呈现了多个展区,每个区域都有其独到之处。

游客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展区进行游览,也可以按照本文提供的游览路线进行参观。

通过游览中国地质博物馆,我们将深入了解中国的地质历史、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勘探和资源开采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将领略到地球千姿百态的奇观,学习到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也能感受到地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第一条游览路线的要点,引领读者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宝藏中畅游。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如下:2. 正文:2.1 第一条游览路线要点:介绍第一条游览路线的景点、展品和特色,以及游览路线的推荐时间和顺序。

2.2 第二条游览路线要点:介绍第二条游览路线的景点、展品和特色,以及游览路线的推荐时间和顺序。

2.3 第三条游览路线要点:介绍第三条游览路线的景点、展品和特色,以及游览路线的推荐时间和顺序。

文章的正文部分是对中国地质博物馆游览路线的详细介绍。

通过对每条游览路线的要点进行阐述,读者可以了解每条路线的特色和推荐的游览顺序。

每个要点介绍时可以结合相关图片或展品的案例,使读者对景点和展品有更直观的了解。

在文章的正文部分,可以采用故事性的叙述方式,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向读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如推荐游览的最佳时间、游览路线的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游览中国地质博物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人自己建办的第一个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自1916年正式开馆至今,近百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英才辈出、成就斐然。

抗战年间虽几经搬迁、磨难,却从未间断,先后在北京、南京和重庆建馆,始终作为独立的科学机构存在且不断发展。

从这里走出了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高振西等中国地质事业奠基者、48位院士和一大批杰出科学人才,这在我国地学界乃至整个科学机构中绝无仅有。

中国地质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既记载、见证了我国地球科学和地质事业的曲折发展,又汇聚、积淀了丰富的自然精华和无形资产,一直都以典藏系统、成果显著、陈列精美享誉世界。

当今已成为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和知识传播与形象展示的“大窗口”。

目前馆址建成于1958年,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展陈面积5000多平米,1959年对社会开放。

本世纪初大楼修缮一新后于2004年7月重新对外开放。

馆藏地质标本22万余件(套),涵盖地学各个领域。

其中有蜚声海内外的东方神州龙、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化石;有毛泽东主席赠送的单体“水晶王”、世界最大的方解石晶洞、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
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绿柱石、黑柱石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包括世界已知最大的方柱石猫眼和全球第二大沙佛莱石在内的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大批国宝级珍品。

多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和业务建设,广泛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积极宣传资源国情国策,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自2003年起,连续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先进集体”和“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