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说课稿: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说课稿: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后,我将进行以下反思和改进:
1.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表现,查找教学中的不足。
2.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3.根据教学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4.参加教师培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3.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为: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2.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对实像与虚像的理解,尤其是虚像的形成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八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4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则可能相对缺乏耐心。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初步形成了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习惯,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
1.实验探究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活动来构建知识,这有助于深化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2.问题导向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认知心理学中关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理论。
3.小组合作法: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鼓励他们发现他人的优点,互相学习。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应用,如眼镜、投影仪等,引发学生对凸透镜的兴趣。

2.知识回顾回顾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如焦点、焦距等。

复习凸透镜成像的初步知识,如成正立、放大、实像等。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凸透镜、一支蜡烛、一张白纸、一把刻度尺。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距下凸透镜成像的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4.数据分析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通过讨论,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实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

5.知识点讲解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图示,展示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6.练习巩固布置一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针对错误进行讲解。

7.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8.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3.在讲解知识点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5.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教学建议1.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如像的正立、倒立、放大、缩小等。

4.5.2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5.2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f<u<2f; (4)u=f; (5)u<f 。 再移动光屏找像,眼睛观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最 清晰为止;
4.记下物距、像距和成像情况。 5、再按照步骤3和4多做几次。
2F
F
F 2F
数据记录:
像的特点
次 数
物距u/cm
正立 倒立
放大 缩小
实像 虚像
f=10cm
像距v/cm 像与物
1 35 倒立 缩小 实像 14 25 倒立 缩小 实像 16
u=12cm (6)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
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
倒立、放大的像,则焦距可能为( )
A、6cm B、10cm C、16cm D、B20cm
f<u<2f f<12cm<2f
f<u<2f f<18cm<2f
f<12cm f>6cm
f<18cm f>9cm
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问题2、若透镜破了一小块(遮住一半)(有小 黑点),光屏上的像完整吗?
像完整,要暗些
F F
f
凸透镜上爬有一只蚂蚁,光屏上有蚂蚁的像吗?
情景再现
2f
f
2f f
五、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A
B 2F F
B′ F 2F
A′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7、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 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 (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
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A )
水平: 凸透镜 竖直:玻璃砖
放大镜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υ )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2本知识点重点掌握的知识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对于规律我们可以如此记忆“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常见考法本知识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题目的难度较大;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中学物理-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中学物理-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B.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D.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8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答案BD练习1.1(2023·泰安)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实验次数12345物距u/cm6030201512像距v/cm1215203060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②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④当11cmu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答案B练习1.3(2023·齐齐哈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所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B.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可得到烛焰所成清晰的像C.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42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D.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像答案D练习1.4(2023·云南)某实验兴趣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相同B.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C.调节“水凸透镜”的厚度可改变其焦距D.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答案CD练习1.6(2023·天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和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学习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器材准备: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各有什么特点?生:(学生思考、回答)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放大镜先看书本上的文字,然后再用放大镜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

你发现了什么吗?请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

生:描述看到的现象。

如: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缩小的,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正立的等。

(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师: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凸透镜,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有很大不同:有时是正立的,有时是倒立的、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思考一下,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提炼学生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课的探究课题: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2、猜想假设师: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

(说明:一定要给学生留一定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并且让学生充分讨论。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我期望通过本节课,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2.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我的教学难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重点是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准备了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教具和学具。

活动过程如下:一、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引发他们对凸透镜成像的好奇心。

二、探究: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都有一套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实验器材。

我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通过调整凸透镜和蜡烛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像的变化,记录下实验数据。

三、分析: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我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活动重难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我发现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讨论分析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利用家中的物品,如放大镜、蜡烛等,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同时,我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看他们能否发现凸透镜成像的新规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至关重要。

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是本次教学的核心。

我选择了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简单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凸透镜成像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学生亲自操作的重要性,因为通过亲身体验,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相关推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篇1【三维目标】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

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

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2、难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用具】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用小玩具按照课本P61图3-47所示的方法做一个实验,移动放大镜或白纸板的位置,会在白纸上看到怎样的像?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特征。

教师:对你所观察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我们知道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四章第五节,主要讲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教材内容包括: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3.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实验桌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在投影仪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解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并记录实验数据。

6.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相关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8. 知识拓展:介绍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六、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2. 成像特点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如何确定物距和像距?2. 答案:(1)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使硬币看起来变大了。

(2)通过测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可以确定物距和像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待提高。

凸透镜成像++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024-2025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凸透镜成像++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024-2025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10.(2024·达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1_0_.0___cm。
(2)在实验前将此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 三者的中心在_同__一__高__度__。该实验应在光线较___暗_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 进行。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 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__倒__立___、和__7_0___cm刻度线之间。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0 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_倒__立___、__等__大___的实像,像成在__7_0___cm刻度线处。
8.(2024·包头)工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 细微之处,如图所示。
(1)凸透镜起到__放__大___的作用。 (2)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凸透镜的__一__倍___焦距范围之内。 (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___正__立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像的位置 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同的_____侧。
1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 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1_0___cm ; 把 物 体 从 距 凸 透 镜 10 cm 处 移 动 到 30 cm 处 的 过 程 中 , 像 将 ___逐__渐__变__小___(选填“逐渐变小”“逐渐变大”或“保持不变”)。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摄像机 D.投影仪
7.(2024·广东节选)广东生产的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首飞成功,彰显了我 国科技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的领先地位。航空器可用于高空摄影、旅游观光等,如 图所示。航空器的摄像头相当于_凸___透镜,远处的物体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 __实__(选填“实”或“虚”)像。在摄像头远离物体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小变____。

八年级物理课件凸透镜成像规律

八年级物理课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一页
物距与放大镜成像大小的关系: 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也随之增大
上一页
4、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物体从 离凸透镜处移到3f处的过程中,像 的大小和像距变化情况是( A)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大
课堂作业:
1、在凸透镜成像的观察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 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像,在二倍焦距以 内成放大象。二倍焦距分大小。
凸透镜成像题目分类训练:
一、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
1、凸透镜焦距是8厘米,物体放在距透镜20厘 米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
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 了 照相机 ;
A、f>20cm
B、13cm<f<20cm
C、10cm<f<13cm D、6.5cm<f<10cm
四、根据像的变化规律判断像的大小变化,像的大小调节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如图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分 别将蜡烛放在a、b、c、d、e、f、g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观察 蜡烛在光屏上成的像,则
7、继续移近蜡烛,使U<F,在光屏上能否得 到像呢?怎样才能看到蜡烛的像呢?透过凸透 镜观察像的情况。
正立、放大、虚像
小于1倍焦距
七:分析和论证:
物体到凸透镜 像
的距离
倒立
的情
放大

实像


正立 缩小 虚像
大于2倍焦距 倒 立 缩 小 实 像 照相机
在2倍焦距和 倒 立
焦距之间
放大
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则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 )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像儿跟着物体跑。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 同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 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 在光屏上视察到烛焰的像。请你分析产生这 一现象可能原因。
(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 同一高度; (2)U<f成虚像;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同侧/异 侧
u>2f
u=2f
f<u<2f
u=f
u<f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1、用黑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在光屏上还能看到 完整的像吗?光屏上的像左右是否相反的?
像仍是完整的,由于会聚成像的折射光线变少, 所以像变暗;实像与物左右相反。
2、若一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成的像在光屏上的位 置偏高,想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应如何调节?
实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物、像运动方向一致)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焦点以内,靠近焦点处,虚像最大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规律精练:
a.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b.二倍焦点物像等;实像总是异侧倒; c.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 d.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
2.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 15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 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cm处,则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A.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024/10/10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镜头(凸透镜 )
屏幕 像
投影仪
投影片 (物)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3.提升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提问学生: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凸透镜。

)教师引导:都是凸透镜,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像不同?凸透镜成像有怎样的规律?引出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环节二:新课教学多媒体展示: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特征,提出问题: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情况有何不同?(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较近,成放大的实像。

)教师讲解: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与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和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与假设:学生大胆猜想,有的认为可能与物距有关,有的认为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展示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白色硬纸板、光具座),介绍光具座的作用:可以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度,并且可测量物距和像距。

提出问题: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如何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记录表格?提示学生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和透镜的焦距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的变化时,重点关注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由组长反馈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在多媒体上出示实验记录表和具体实验步骤:①每组选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记录其焦距,再组装实验器材,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②将烛焰向凸透镜由远及近移动,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完整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的变化规律,多测几组,并记录。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5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初中物理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学会画相关 光路图。 3.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5.能够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2)的基础上将透镜换成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 得模糊,应将光屏__靠__近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 可得到清楚的像。
(4)此时再把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__能___(填“能”或“不能”)得 到清楚的实像,理由是光在折射时 _光__路__是__可__逆__的__。
倒立、等大、实像
——
倒立、放大、实像
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 变大
不成像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正立、放大、虚像
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小,虚 像变小
6.分析与论证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u>f 时成实像;当u<f 时成虚像; 当u=f 时不成像。 (2)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当u>2f 时,成缩小的实 像;当u=2f 时,成等大的实像;当f<u<2f 时,成放大的实像。
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随堂练习
1.有媒体报道: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产生的效果会使车身局部产生高 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失去光泽,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B ) A.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能使光产生折射而让车漆失去光泽 B.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C.水滴相当于凹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发散从而车身局部产生高温

4.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2024)

4.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2024)
(4)u=f 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1倍焦 距时,成实像,当物距小于透镜的1倍焦距时,成虚像。
(5)u=2f 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 时,物体成缩小的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 倒立的像?
跟踪练习
(1)实验前,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同一高度,使像 成在光屏的正中央。
(2)当小海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的中心 成清晰的像,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个焦距之间,此时光 屏上所成像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
(3)小海将蜡烛移至35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15cm,此时物距在一倍焦 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则像距会大于两倍焦距,此时应该向右移动光屏,而且光 屏上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太空授课中航天员成像时,物距与水球的焦距存在怎样的关系? (4)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5)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
(3)太空授课中航天员成像时,物距与水球的焦距的关系是: 因为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在水球的两倍 焦距之外。
2f >v >f v = 2f v>2f
跟踪练习
【例题1】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
、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①把烛焰放在___c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②把烛焰放在___a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c___点,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结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结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结论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结论1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感到有以下几点收获:1、引入新课的实验是后面学生猜想以及学生实验的依据;同时也在有目的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位置;2、通过问题串的讨论,使学生明确在实验中需测量什么、观察什么,并使学生成功的获得实验数据;3、分工与合作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4、通过黑板画图,将学生收集到的证据在凸透镜主光轴的图上描点,使学生通过统计规律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感到尚有以下几点不足,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1、语言不够精炼,尤其在普通班,生源偏差,问题问的复杂,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2、学生实验时间偏短,造成部分数据有偏差,表现在清晰的像位置没找准;3、交流不够充分,在合作方面的收效有待提高。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结论2本节课是“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一课时,重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出成像规律,掌握研究方法。

为了降低学生活动的难度,帮助他们建立科学而有效的研究过程,我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引发他们的观察、探究与思考。

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总体效果不错。

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的情景设置:从学生简单易操作的活动出发,设置问题情景。

从学生“通过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和屏幕上的图片”的活动,引入课题,学生觉得亲切、熟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2.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设计的问题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环环相扣,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研究过程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如何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对新问题的探究情境中;“如何观察虚像?”既复习了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也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扫清了障碍。

“实验中,你要观察什么现象,记录什么数据?”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中应记录的数据。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篇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中考的一个考点。

在透镜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尽管我们都通过实验研究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实际练习时仍会因规律遗忘感到做题困难。

现介绍几招记忆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方法一:列表记忆法(f为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规律表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1. 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是物体在焦点以外。

当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像和物体一定在凸透镜的异侧,并且像是倒立的。

2. 凸透镜成虚像的特点是: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像和物体一定是在透镜的同侧,并且像是正立、放大的。

3. 从表中看出,有三个“没有”:①没有正立的实像;②没有倒立的虚像;③没有缩小的虚像。

方法二:数轴记忆法说明:1. 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即物距u等于焦距f)时,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因为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射出,平行光不能相交,所以不能成像。

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外时成实像,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内时成虚像,即物体成像以焦点F 分为界点,分成虚像和成实像的区域,物体的位置分别在成虚像和实像的区域时,所成的像就对应数轴图上的规律。

2. 2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2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实像,在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实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

方法三:口诀记忆法由列表和图像记忆法中可以归纳出下面的简单口诀: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远像近像变小。

方法四:图像法光路图法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涉及到四幅图,如下:光路图法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虽然说可以从本质上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找到成像的原因,但是由于现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路图不要求掌握,只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因此,同学们只需对此方法简单了解。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知识清单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知识清单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知识清单一、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它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用字母“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用字母“f”表示。

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v<2f)。

此时,像比物小,应用于照相机。

例如,当我们用照相机拍照时,物体离相机镜头较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在相机的底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物距等于二倍焦距(u = 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v = 2f)。

3、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v>2f)。

此情况应用于投影仪、幻灯机。

像投影仪,胶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在屏幕上就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4、物距小于焦距(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与物同侧,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等。

2、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

(2)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大于二倍焦距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记录此时的物距、像距和像的特点。

(4)改变蜡烛的位置,分别使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小于焦距,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保持室内较暗的环境,以便观察到清晰的像。

(2)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要以凸透镜的光心为基准。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眼睛人的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距
位置固定
像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f~2f
f=10cm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蜡烛、透镜、光屏要在同一高度上
物距
位置固定
像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f
f=10cm
凸透镜的焦距f=___1_0___cm
>2f f~2f
<f
物体到凸 透镜的距 离/cm
50 30 27 20 18 15 12 10 8 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位置固定
像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f=10cm
>2f
物镜
目镜
的距离 倒立/正立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2f 倒 立 缩 小 实 像 照相机
f~2f 倒 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f 正 立 放 大 虚 像 放大镜
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像的特点 像的性质 物像位置 像 距V
U>2f 倒立.缩小 实 像
异 侧 f<V<2f
U=2f 倒立.等大 实 像
异侧
V=2f
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认识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凸透镜的应用:老花镜、照相机、望远镜、放大镜等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 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凹透镜的应用:近视眼镜 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又叫发 散透镜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会聚作用
2.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物体从 离凸透镜1.5f处移到3f处的过程 中,像的大小和像距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小,像距变大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巩固练习
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处,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 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 能是( ) A、30厘米 B、15厘米 C、10厘米 D、5厘米
f<U<2f 倒立.放大 实 像
异侧
V>2f
U=f 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 虚 像
同侧
1.物体越靠近透镜,像越大 2.除了放大镜应用,都是倒立的像 3.除了放大镜应用,都是实像
巩固练习:
1.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 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使在光屏 上出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则 该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CM B.8CM .C12CM D.18CM
焦距f
光心
焦点F
焦点F
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会聚作用
凸透镜越厚,对光的偏折越强
光心
焦点F
焦点F
主光轴
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发散作用
焦点F
主光轴
会聚和发散作用的深刻理解
焦距f 凹透镜
光心
会聚和发散作用的深刻理解
凸透镜
焦距f
光心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会聚的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光心(O):凸透镜的中心
焦距f
焦点
主光轴
焦点
光心
三条特殊光线
(1)与主光轴平行光线折射后必过焦点 (2)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3)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焦点
光心
焦点
主光轴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上
物距
位置固定
像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2f
f=10cm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蜡烛、透镜、光屏要在同一高度上
像的情况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倒立 缩小 实像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实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倒立 放大 实像 倒立 放大 实像
不成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像距 /cm
12
13 14.5
20 23
26 36
f~2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