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在形式上“重讲授、轻参与”、“重训练,轻体验、轻表现与鉴赏”、“重结果,轻愉快的过程”,这违背了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其最大的弊端在于方法死板,无法激活课堂的学习气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对于新课改标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探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任务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的坚实基础。因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建立新型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让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一个重要场所,成为师生音乐生命和创造灵性得以张扬的地方。
课堂导入以兴趣引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学生没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往往会出现倦怠和厌学的情绪,教师的教学环节就无法得到很好的配合。没有兴趣作为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就终身教育而言,音乐兴趣是每个人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动力催化剂。因此,“如何让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将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首
先要考虑的问题。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个好的开始,因此课堂导入非常重要。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也摸索出有效的方法,课的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了猜谜语、讲故事、谈话、创设情景、游戏、肢体表演或媒体播放等方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生性活泼、情感丰富的学生们被兴趣所指引,他们将在教师的带领下思维激活、灵性放飞,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好。
双基学习以创意实践
《音乐课程标准》虽然阐述了淡化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避免枯燥乏味的单一练习,但并不是“舍弃”双基教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挖掘作品中独有特征来把握音乐作品中蕴含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教师富有创意的设计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继而提高学生欣赏、感悟音乐作品的能力。当然如何让双基教学有趣又有效,则需要教师做到深入把握、浅显展现。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诸多创意加以实践。
例如声音训练,传统教学中的声音训练大多采用演唱发声练习曲的方法,其弊处是形式单一过于专业化,而且往往和课题的风格设计格格不入。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采取的方法更多的是干脆将声音训练撤出音乐课堂。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也是弊大于利的消极行为。美妙的声音是音乐课堂中最亮丽的色
彩,学生的动情演唱是其中极其生动的画面,教师不能让这一份美丽在音乐课堂中消失。不需要专业的声音训练,但适当的、灵活的方法,却可以让学生在自然中达到演唱的要求,激发学生演唱的热情。如13册第三单元“欧洲风情”中《桑塔?露琪亚》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听海”、“行船观光”、“意景舒怀”、“船歌永唱”四个环节,其中在第一个环节“听海”中巧妙融入声音训练和声音配合。首先教师出示一个大海螺,让学生将它靠近耳朵听声音,然后用自己的嗓音模仿所听到的声音。当学生模仿出的时候,他们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人感叹,有的用“呜……”,有的用“呜、呜、呜”,有的用“哗……”,有的用“哗、哗、哗”,还有的用“沙、沙、沙”,在每一个学生模仿之后,教师都让学生集体进行模仿,学生们兴趣浓郁模仿地惟妙惟肖,这无形中达到了声音训练的要求,之后教师又让四大组用不同的模仿进行声音上的配合,尝试简单的合唱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唱能力。
作品鉴赏以特征展示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初中有限的音乐课时间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受和鉴赏的机会,向学生介绍大量的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欣赏,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作为教师必须深入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了些音乐作品的各项特征。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实践中一些奇思妙想发挥出了神奇
的力量,将音乐风格或音乐作品中深奥的特征简明化,让学生从简单的感受开始,逐步深入,通过亲身体验,把握特征、感受风格、理解作品。
举例来说:在朝鲜族音乐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附点节奏在朝鲜族音乐中被广泛运用,由此产生的民歌、器乐以及舞蹈中都带有了特殊的律动特征。因此,让学生在节奏练习和舞蹈中找到契合点,既而能够对音乐特征的把握更加到位,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授课中教师以朝鲜族民歌《阿里郎》的学唱导入,随后进行旋律的节奏练习,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对学生来说很简单,节奏练习时也能准确表达。完成之后让学生把重点放在对附点节奏的感觉上,双手拍打节奏时将手腕的展开动作延伸到手肘,并且强调将动作尽量做大,大到将附点节拍的时值完全充实,反复几次加深体验。当教师播放了一段以《阿里郎》为背景音乐的朝鲜舞视频时,学生惊奇地发现舞蹈演员双臂抽、拉的动作与自己刚刚进行的节奏练习极其相似,而这样的舞姿与音乐完美融合,展现了朝鲜舞蹈自然流畅、柔美典雅的舞蹈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感受舞蹈中鹤的形象,学生情不自禁地用双臂模仿鹤展翅的模样,自然而然地也理解了朝鲜舞蹈“动如柳丝、静如鹤立”的至高境界。
课堂拓展以创造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创造能力是蕴涵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之中的。因为,无论是音乐鉴赏活动也好,音乐表演活动也好,它们都需要音乐想象力作保证,那么,其中也包含着音乐创造
的成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往往造成课堂沉闷,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的过多讲述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作为终级目标,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及方法来挖掘学生的潜能。特别是课堂拓展环节,需要学生创造性地体现。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音乐创造的启发性工作,以绝妙的创意为学生开创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在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水平的支撑下,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无限的发展。
对新型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发现: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加了,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了,音乐教学的音乐性也逐渐受到重视,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越来越有吸引力了。与此同时我们也总结出新型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实现中教师需把握的几个关键方面:熟悉教材并做好内容的取舍,进行精心的课堂设计;巧妙设计细节让知识点生动展现,凸显创意的技能教学;采取有效的师生互动,展示课堂的灵动魅力等等。新型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要更好地体现“新”意,则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实践和探索。必须大力提倡教师寻求创新和突破,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为每一位学生插上一对音乐的翅膀,和他们一起在音乐课堂教学的新天地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