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论文
音乐欣赏课论文------红色经典《黄河大合唱》
音乐欣赏课论文------红色经典《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这部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作品展现了抗日战争如火如茶的、惊人动地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
这部人合唱是采用群众歌曲联曲体的结构形式,从其中表现内容、宏大的音乐布局和雄伟的音乐气魄来看,无疑是具有史诗般的规模,是一部名符其实的中国民族解放斗争的音乐史诗,是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中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作品在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的群众化方而,均作出了成功的尝试。该大合唱共分九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序曲》,展现了作品内容的背景。音乐概括地呈示了人合唱的几个重要音乐形象:即《黄河船夫曲》、《黄水谣》、《怒吼吧!黄河》的主题。通过这此音乐形象的呈示,提示了整个人合唱的基木内容,展现了作品内容的背景。
第二乐章是《黄河船夫曲》,震撼人心的船夫号子。是劳动歌曲体裁的合唱曲,以船夫劳动号子的音调作为主导动机,贯穿整个乐章。这个乐章刻划了一个形象:一是,采取一领众合劳动歌曲合唱形式,音乐紧张、激烈,刻划了船夫们渡黄河时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形象;二是,采取四声部混声合唱形式,以原有的音乐索材为核心,拉宽节奏,放慢速度,音乐宽广、深厚、刻划了船夫们冲过险滩后喘息和展望的形象。这两个形象经过发展,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悲壮的、幻想然而又是现实的图画:鸟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通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最后胜利”。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精选5篇.doc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精选5篇
【篇一】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切实把音乐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能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摘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感受美、创造美则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为古今中外教育家所公认。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列宁也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是提高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形式,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把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代音乐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教育工作者积极尝试的教育模式。因此,在青少年教育中,积极发展音乐教育,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切实体现
学生的教育素质不仅包括培养学生扎实的文化知识功底,更包括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诸如思维的能力,联想、想像的能力,识别的能力,欣赏的能力,自控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也包括开发学生智力的教育目的。
推行素质教育以来的科学研究发现,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发展学生的智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当今的中小学教学中,教师们都在把音乐引进到课堂教学,构建一种多元素,主体式的教学模式。
事实正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曲子,能把人带到理想的世界,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能更有利于想像力学生的培养。如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其音乐活泼、轻快,形象的描绘了天鹅在湖畔嬉戏的情景。通过对这首乐曲的听、想、说等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充分的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欣赏能力。正因为如此,中小学教师往往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听相关的乐曲,边想象教学内容,在脑海中幻想教学画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按着记忆想象的情景表达出来。这样,听、想、说有机结合,进而发展学生的能力与智力。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总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通过音乐形式达到教学目的经济而有效。
我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论文
我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几点体会【摘要】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切身实际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即因材施教、课前预习、重视和把握导入环节、善于归纳总结。
【关键词】音乐欣赏因材施教导入新知识讲析归纳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62-01
初中音乐课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音乐欣赏,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会音乐欣赏至关重要,它是初中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1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初中音乐教学中,歌曲学唱、理论知识讲析、综合能力培养、音乐欣赏、课外乐器的学习等都是初中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环节,而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首先,他必须具备理解音乐的知识和能力,
也就是说,他必须善于掌握音乐这个审美客体,懂得它是怎样构成的,构成音乐的要素是什么,作曲家是怎样运用这些要素来表现的,演奏家又是怎样加以再创造的,不同体裁不同流派的音乐各有什么特色,都是我们掌握音乐时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起我们的欣赏能力。有了这些知识以外,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欣赏音乐时的审美能力,从审美的角度去听音乐,进入音乐审美的范畴,这是更高层次的音乐欣赏。人们一旦进入了审美的范畴,不仅仅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客观地理智地来看世界,而且还要带着感情的眼光来看世界,要动真感情。这个感情的投入,就是审美欣赏的第一个关键之点。没有了感情,人和社会的关系可就冷淡多了、乏味多了,而且也没有了艺术。
音乐教学论文(优秀9篇)
音乐教学论文(优秀9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带来的音乐教学论文(优秀9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音乐课欣赏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篇一
当代世界大小民族约有两三千个,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包括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加上各国文化交融下生成的新生音乐,现代音乐呈多元化是客观存在的。就我国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音乐都不尽相同,我们想通过人的演唱或演奏来完成都是不可能的。另外音乐的体载、演奏形式,演唱特点的多样化,都决定我们不可能亲身亲历。这时,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为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特别喜欢动画形式的音乐作品,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我们的音乐课形式多样,上得有声有色。例如动画片《狮子王》中的很多曲子都很好非常具有表现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让学生分析音乐情绪的变化在片中的运用。音乐随生动的情节而变化,加上漂亮的画面深受学生的喜爱。多媒体的运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音乐欣赏的教学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突出所欣赏音乐作品鲜明的基本形象,确定“听”的内容。
二要重视生动形象的歌词,明快的节奏,符合乐曲主题的解说,并以此选择不同的“听”的方法。
三要合理处理欣赏与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侧重积累听觉记忆和欣赏
经验,积极进行教师演示“说”和学生表述“说”,引导学生将欣赏到的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与实践论文
试论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与实践
【摘要】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音乐教学者作为音乐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者的教学理念能够对教学水平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教学者的教学理念比较先进,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会让学生无法领会到音乐的魅力,因此本文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针对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和实践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
音乐欣赏作为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作用旨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使得学生得到高尚的情操陶冶,都不失于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因而,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欣赏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取代的。音乐欣赏教学在教学中也应当引起教学者的注意。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多为讲解作品,过程冗长乏味,学生虽然听音乐,但是都属被动接受,长时间之后,难免会产生厌倦、疲惫的心理。欣赏歌曲的兴趣也就大为降低,欣赏教学预期的目的很难达到。根据上述的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应该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在下文中,笔者将从几个方面浅谈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1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1.1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音乐课来说,开头尤为重要,如果导入得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前导入,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和情境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主动性。如教学《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这首歌,让学生思考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情境导入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走进西藏》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西藏优美的民风民俗、秀丽的山水、壮美的雪域风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对神奇又迷人的西藏的向往之情,从而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欣赏课不仅能扩充学生视野,还能养成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从而通过音乐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论文
刍议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
摘要:作为音乐教师,要力求克服思想上的一些误区,不断拓展新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民主氛围;共鸣;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25-02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升人的艺术修养。那么,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从而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
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教师对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片面理解,乃至对音乐艺术其特征的错误理解,出现了各种各样有悖于中学音乐欣赏教学规律的现象,造成了教学效果较差,并产生不良后果:一是使学生失去了获得音乐艺术实践能力的最佳启蒙时期,二是延误了学生音乐艺术实践能力最佳发展时期。由于音乐艺术学习有其本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错过了最佳启蒙期和发展期,就会造成一批原本爱好音乐的学生的终身遗憾。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语言主导欣赏教学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因为音响在时间中展开,因此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音乐艺术的这两个特征决定了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有学生想象的空间。音乐是流动的音响,依靠于听觉来感受的特殊艺术形象。这种形象是非视觉的,也是非语义的,它是由音响通过听觉,产生联想、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动过程,而音乐在流动的音响中以音的高度、长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趋势和织体等表现手段、才能塑造出艺术形象。由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是非语言性的,它对现实的反应比较间接,因此音乐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绝非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那种以语言替代音乐的音乐欣赏教学其效果充其量只是诗歌、散文、故事等语言给人的感受,这样就完全不符合音乐欣赏审美的规律。当然,语言也是一种音响,但是,语言仍然不能代替音乐,教师运用语言只能有限的、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而音乐艺术,给与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优秀范文推荐(共6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优秀范文推荐(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论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
施
(一)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8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8篇)
和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美和价值。
2.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音乐游戏、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3.建立良好的研究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音乐教育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研究音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实施初中音乐教学水平提高策略的具体措施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兴趣
爱好,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和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创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
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设音乐教室和音乐实验室,配备
先进的音乐设备和教学工具,提供优质的音乐教学资源和环境。
4.加强学生自主研究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比赛
和演出,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5.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健全的家校沟通机制,让家长了解
学生的音乐研究情况,积极参与学生的音乐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的教育仍然以应试科目为主,这是应试教育制度的必然产物。然而,作为初中教师,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教育制度的缺陷,并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相关教学活动。音乐作为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提高学生的行为修养和心理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及时修正对音乐课程的认识,重新认识初中音乐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思想层面及时更正之前的错误认识,从而在行动上给予学生指导,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音乐课程,认真研究相关的音乐知识。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实践中体会论文
浅谈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实践中的体会
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效率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如何使课堂效率最大化,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件事。要提高音乐欣赏课效率,应注重欣赏教学的导入,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应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对所听音乐的感受与见解。同时,教师也需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具有个人魅力,让学生因喜欢你而喜欢上欣赏课,因喜欢欣赏课而喜欢你。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课堂导入方法
适宜的导入方法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主动性,进而为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1.悬念法。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创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悬念,“引导”和“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2.律动法。结合音乐,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从而产生共鸣,体验情感,再进行新课教学。例如,在学习《行进中的歌》这个单元时,让学生走军训中的步伐,鼓励全班同学分组参与律动,通过学生的律动,引入课题,从而导入《行进中的歌》的教学。二、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
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学生在听赏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便感受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也会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黄河大合唱(音乐欣赏论文)1
引言:《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赏析、英雄气概、冼星海
正文:本学期音乐欣赏课学的作品有:《黄河大合唱》——冼星海;《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陈刚、何占豪;《二泉映月》——瞎子阿炳;古琴《高山流水》——徐元白;还有一些女子十二乐坊的作品等。其中我对于黄河大合唱有很深的感触,下面就讲讲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以前接触《黄河大合唱》就只有对《保卫黄河》这一个乐章比较熟悉,被它的那种磅礴的气势所折服,以前甚至以为《保卫黄河》就是《黄河大河藏》,在从音乐欣赏课上学习了这部作品的背景以及内容后,我又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论文
2014年度安庆市音乐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朱月娟安庆十中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利斯基曾经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音乐欣赏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体验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美好情感,唤起崇高的道德情操,使学生的个体身心得到健康的全面发展,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和满足。然而,很多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并不感兴趣。
关键词:音乐欣赏
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大多对音乐感兴趣,但是都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他们喜欢一些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有歌词旋律又简单,尤其对音乐课本书上的音乐不是太感兴趣,唱歌课相比欣赏课稍微好些,他们可以从歌词中了解歌曲所表达的含义,音乐欣赏课对于他们而言,枯燥无味听不懂也不喜欢听。那怎样使学生逐渐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呢?在这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学习摸索并实践于教学中,尽自己的所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尽可能的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从体验音乐到感受音乐再到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发展,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欣赏课。下面是我这一年多在实践教学中就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总结出来的几点体会:
第一,激发学生的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它不仅本身韵律和谐完美,同时还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如今初中生都喜欢聆听流行歌曲,那就从他们感兴趣的流行歌曲下手,这样是不是更能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使他们逐渐的喜欢上音乐欣赏课。例如:在去年的一节音乐课是音乐欣赏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交响曲很冷淡,觉得音乐太长又听不懂。怎么办呢?使学生喜欢上这首交响曲,我随即想到了SHE演的《不想长大》这首歌曲,它的旋律就是源自莫扎特的这首《第40号交响曲》。这节课我就用这首学生都感兴趣熟悉的流行歌曲《不想长大》导入新课,再引入本节课要欣赏的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本节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原来好听的流行歌曲也会将经典的古典曲作为素材,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音乐欣赏课中来。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3篇
通俗⾳乐鉴赏论⽂范⽂3篇
⾳乐教学中⾳乐鉴赏能⼒的培养
⾳乐教学中⾳乐鉴赏能⼒的培养
引⾔
⾳乐⽆处不在,它是⽣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论在繁华都市还是乡间⼩巷,我们总能听到悠扬的⾳乐穿透墙壁⼭川,⾛⼊我们的⼼理。⾳乐除了创造,还有欣赏,学会欣赏⾳乐便⾛出了欣赏美的关键⼀部分。因此学习欣赏⾳乐是⼀门很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会学到很多。
1 对国外古典⾳乐和中古古典⾳乐的认识
在国外,古典⾳乐类型被称之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学的”之意,所以我们国⼈将之称为“古典⾳乐”。然⽽即使在国外,对于“classical music”⼀词的具体意义,也有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主要异议来⾃于对“古典⾳乐”时代划分理念的不同。最狭义的解释是,把⼗⼋世纪下半叶⾄⼗九世纪2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巨头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品特指为“classical music”。最⼴义的解释则是,把时间前移到欧洲⽂艺复兴时期,从那时起直到后来的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直⾄⼗九世纪末、⼆本⽂由论⽂联盟收集整理⼗世纪初出现的现代乐派,甚⾄包括所有⾮纯粹娱乐性质的现代专业⾳乐,统称为“classical music”。
与部分国家短暂历史事件不同的是,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在五千年的⽂明发展史上,我国⼈⽤⾃⼰的智慧续写着⼀篇篇丰富灿烂的昨天。作为四⼤最早⽂明古国之⼀的中国,除了四⼤发明深⼊⼈⼼之外,⾳乐也同样源远流长。历史⽂献中不同部落,不同时期分别有不同的⾳乐呈现。早在远古时期,⼈们在⽣产简单⽣活的锅碗⽤具中,就被发现不同碗碟的敲打会产⽣不同的声⾳,从⽽制造出乐器,再到春秋时期,华夏⼤地百家争鸣的浪潮碰撞出璀璨的⽕花,⽽同时代欧洲正处于⼀⽚荒蛮之中,中国⾳乐在迎接黎明曙光的时候,欧洲⾳乐还在漫漫长夜⾥徘徊。中国古典⾳乐更多追求的是⼀种绵延的意境,以诗画为寄托等,创造出诗歌等不同形式来表现中国⾳乐。除了要表达的⾳乐,还配合歌舞等艺术形式加以修饰,中国⾃古琴棋书画不分家,使演奏和欣赏紧密结合,互相衬托,从⽽产⽣⼀种呼应和共鸣。让⼈在欣赏⾳乐不仅⽤⽿,⽽是⽤⼼。
对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运用“动”论文
对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运用“动”的思考笔者近几年听了、看了不少各省地市优质课、公开课,应该说整体水平相当不错,老师们在领悟课程改革精神和驾驭课堂能力方面都展现了较高的水平。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学生的头、手、腿、脚不停的动,跑、跳、蹦、走不断的穿插,似乎没有这些就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似乎没有这些就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搞不活课堂的气氛,而且,这种现象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么关于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动”的运用,笔者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切忌乱动、多动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的实施建议中谈到:“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在我们的音乐欣赏课中“应激励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所以,音乐欣赏课应注重学生来“聆听”。而不是为了“做”音乐给别人“看”的。有几节课是这样上的:一上课便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律动,拍拍子,接下来便齐奏主要节奏型以及节奏型的舞蹈动作学习,然后再分组练习打击乐器的节奏,实在玩不了其他东西的同学干脆全部站起来“指挥”,即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忘不了让学生挥动着红黄蓝的手绢或者卡片等道具,学生真是除了耳朵不能“动”之外,全身其他部位都被“调动”起来,整节课下来,真是热闹非凡。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仍然在被动的接受,而且还在教师的“这样那样”的指挥棒下晕头转向,不但没有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对培养学生“聆听”
音乐的习惯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相反,有一节《电影音乐》课是这样上的:教师首先选取了电影《惊涛骇浪》中大江决堤的片段。第一遍请学生们感受大江决堤时惊险、汹涌、可怕的江水,第二遍则只保留画面,消除影片中的音乐,再请学生讨论并对比,然后再配音让学生聆听,学生虽然没有热烈而活跃的举动,但却在聆听中体会到了电影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电影音乐的学习兴趣。
音乐欣赏课中情感体验论文
浅析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体验是音乐教学的真谛,它是完成”育人”目的的最好途径和载体。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过程就谈不上体验,尤其是音乐情感体验。学生在进行听赏、表现、游戏、律动等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他们接触音乐的同时便接触到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而事实上,学习音乐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故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的情感碰撞。让他们懂得去感知、学会去欣赏,进而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一、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之美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无法像美术雕塑那样直接表现音乐的场景、音乐形象等视觉性的内容,也无法像小说、诗歌那样直接表达思想感情、哲理等概念性的内容。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音乐的独特语言来理解,从而获得音乐想象、丰富音乐思维。首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移情入境”的方法,引领学生进入美妙的音乐意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本节课主要是以欣赏中国民族音乐为主,让学生通过听赏来加深对曲目创作背景、表现形式以及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因此,我把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再通过flash音画效果把乐曲所表现的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冉冉升起的景象一幕幕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伴随着的音乐和画面的流动,我激情朗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
明。”这样的视听结合,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音乐意境中,在聆听与想象之中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为进一步体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论文浅析民族音乐歌剧欣赏走进中学课堂
音乐论文浅析民族音乐歌剧欣赏走进中学课堂引言
(一)研究背景
歌剧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种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涵盖舞台表演的众多门类,比如舞蹈、声乐、对白台词、舞美等,其中最
重要的就是用音乐表达剧情和情感。众所周知,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
是人类最古老的语言,是最具有表现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也是人类表
达自身情感及思想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
的地位。提到歌剧艺术就会让人想到美妙的音乐,如今歌剧表演艺术的发
展丰富多彩,有音乐剧、歌舞剧和歌剧表演,随着时代的发展,表演内容
更加贴近生活,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认可,继而产生精神共鸣。新中国成立
以来,代表着我们中国本民族的歌剧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一提及歌剧表演,首先让人联想到的是技艺精湛的表演艺术家、富丽堂皇的歌剧院,仿佛歌
剧是一种只能在音乐厅或歌剧院欣赏的高雅艺术,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这几乎是一种误解,歌剧的高雅在于他的内涵作为一门经久不衰的艺术学科,而我们本民族的歌剧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以弘扬中华民
族的精神文化为本,并且更接近与我们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思维,受到广
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歌剧的内容题材多种多样,几乎每一个年龄段都能找
到适宜于自己的歌剧,例如黎锦晖创作的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歌舞剧《麻
雀与小孩》,还有反映中国近代文人故事的《再别康桥》等。谈到歌剧这
一艺术形式,它最初诞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意大利,是一种以美好
的歌唱代替念白,融合表演和舞蹈等元素,具有戏剧情节起伏和矛盾冲突
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五四”时期传入这一艺术形式并得到发展,伴随
中学音乐欣赏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音乐欣赏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学音乐欣赏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教育学和心理学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4期.夏露.
[2].探究中学音乐欣赏创新教学模式.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51期.耿志炜.
[3].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误区及其对策.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
PKU.2007年2期.蒲国敏.
[4].新课标理念下中学音乐欣赏教学初探.
《大众文艺》.2011年16期.张春苗.
[5].从审美到德化——中学音乐欣赏的怡情之路.
《大众文艺》.2010年19期.牛玉倩.胡水欣.
[6].中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探讨.
《天府新论》.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z2期.梁朝霞.
[7].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聆听的意义.
《亚太教育》.2015年25期.邓素矜.
[8].浅析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音乐时空》.2015年15期.孙延霞.
[9].中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途径.
《音乐时空》.2015年24期.侯伏龙.
[10].浅谈自主教学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33期.陈彦.
二、中学音乐欣赏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李蕾.学科音乐教学东北师范大学2004(学位年度)
[2].中学音乐欣赏课之生成性教学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李冠莲.音乐学福建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3].中学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现今在很多学生的眼中,仍有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其实这种只教唱歌的音乐课,确实一直延续了许多年,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了音乐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今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师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
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名言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欣赏七年级下册歌曲《太湖美》时,因为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
色彩的民歌,我就会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江南著名风景的图片,与曲调幽雅流畅、委婉曲折、与描绘太湖风光诗情画意的歌词相得益彰了。学生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营造课堂氛围,放飞音乐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
在九音乐欣赏课上,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
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步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
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欣喜与渴望去听这个音乐。
那么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等等。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如在讲解二胡时,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用实物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现场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然后着重介绍并欣赏了由唐代著名歌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王维对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了二胡那近似人声的优美柔和的诉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地描绘,使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
此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创作活动。经过讨论、编排,学生们选派代表表达了对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一幕;也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有表情得朗诵同名诗……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个高潮。
三、体验参与乐趣理解音乐共鸣
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中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得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地专注听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学生体内,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如在欣赏《金蛇狂舞》前,教师出示两个准备好的问题,1:在乐曲中你听到什么声音?使你想象到什么场面?2、请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和表现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聆听。结果,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我听到了敲锣打鼓的声音好象过年过节一样热闹的场面;在欣赏这首乐曲是还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
总之,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一位音乐心理学家说得好:“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价值的,因为伟大的音乐作品总会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所以,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如何去上好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