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生物学作业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凤庆县新华中学郝永胜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在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根据课堂生成来把握,不一定要根据备课的设计而死教学。还有就是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我们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凤庆县新华中学郝永胜
一、备课指导思想
生物的备课工作,要紧密结合本校新教育教学实际,紧紧围绕我校总体工作安排,以全面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为切入点, 适应新的教学体制的要求,积极贯彻教改方针,努力探索教学上的新方法,进一步转变生物学科教学方式,用主动开拓的精神,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抓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积极推进学案导学研究与发展,加强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我校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备课要有目标
1、转变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实好“学案导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实验与研究。
2、认真落实好学案的编写与应用
3、加强生物课“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验与研究,养成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积极交流、反思学习情况,三、、教学、
备课措施的一般要求
1、认真钻研教村和新课程标准。
2、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认真组织好各次探究活动,注重学法指导。
4、认真做好培优辅后进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5、加强训练,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6、成立好合作学习小组,并加强合作学习指导。
7、备课组要抓好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地有目标的进行,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每节课讲课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75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75页“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的发展,传染病曾一度被人类遏制住肆虐的脚步。然而,这些年来,不仅一些过去几乎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如霍乱、鼠疫、肺结核和疟疾等又卷土重来,还产生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埃博拉病、克雅氏病等”。传染病的种类繁多,传播途径各异,传播范围大小不一。人和动物约60%的疾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这就是传染病。所谓的传染病就是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但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大规模传染病的流行,古人称之为“瘟疫”。历史上,人类曾经饱受瘟疫的痛苦,只有在现代科学出现以后,人类在与瘟神的较量中才逐渐占了上风。。现在就把生活中常见的、最近几年流行的传染病的起因、症状及危害作一简单的说明。
霍乱
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由不洁的海鲜食品引起,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潜伏期数小时至6天,突然起病,100%的病人有腹泻,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每天2000~4000ml,严重者8000ml以上,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和边疆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继而水样,米泔样,由于剧烈泻吐,体内大量液体及电解质丢失而出现脱水表现,轻者口渴,眼窝稍陷,唇舌干燥,重者烦躁不安,眼窝下陷,两颊深凹,精神呆滞,皮肤干而皱缩,失去弹性,嘶哑,四肢冰凉,体温下降,敌国液浓缩,脉搏细弱,目前霍乱大多症状较轻类似肠类。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通常是血清型O1的霍乱弧菌所致,但是在1992年曾经有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流行。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在1817~1923年的100多年间,在亚、非、欧美各洲,曾先后发生过6次世界性大流行。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霍乱传入中国,至1948年为止近130年中,大小流行近百次,6次世界性大流行无一不祸及中国。2010年9月9日金陵晚报报道江苏出现近年来首起集体霍乱疫情,淮安一中学19名学生确认感染霍乱。这是近年来报告人数最多的一起霍乱疫情。
鼠疫
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瘟疫之一是所谓的“黑死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鼠疫。鼠疫对于亚洲非洲和欧洲来说就是一场恐怖的灾难,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1894年,法国细菌学家耶尔森在香港调出鼠疫时发现其病原体是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后来被命名为耶尔森氏杆菌。现在,鼠疫已非常罕见,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它任然会在鼠类之中传播,一有机会还会传播给人类。
其症状为:人感染鼠疫后,一般3~5天发病,有时一天就会发病,病人突然恶寒战栗、发烧、体温达39℃以上;同时出现头昏头痛、呼吸和脉搏加快;很快进入极度虚弱或昏迷状态,面色苍白或潮红,步态蹒跚,孕妇常常流产。腺鼠疫除呈持续性高烧外,大腿根、颈部、腋下等处有肿大明显、疼痛剧烈的肿块。肺鼠疫更重,起病急,高烧达40~41℃,随后咯血痰、气短、气喘、呼吸困难、颜面和肢体青紫。常常流产。腺鼠疫除呈持续性高烧外,大腿根、颈部、腋下等处有肿大明显、疼痛剧烈的肿块。肺鼠疫更重,起病急,高烧达40~41℃,随后咯血痰、气短、气喘、呼吸困难、颜面和肢体青紫。
鼠疫给类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已经成为各国疾病防控的重要对象。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已经将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进行重点防治。
人类历史上记载较详细的有三次性世界鼠疫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在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鼠疫自然疫源地,向欧洲、北非及中东传播,几乎蔓延到当时所有知名的国家,流行持续50-60年,死亡约 1亿人。其中东罗马帝国疫情最严重,全国人口近半死于鼠疫,称“汝斯汀(Justinian)瘟疫”,导致东罗马帝国的衰败。
第二次大流行始于14世纪,起源于中亚,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当时欧洲人口约四分之一死于鼠疫。医学史上称为“黑死病”。
第三次大流行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这次流行许多人认为起源于中国的广东和香港,波及亚欧非美的60多个国家,死亡人数达1200万。传播速度之快和地区之广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疫区几乎遍及当时全世界沿海各港埠城市及其内陆居民区。
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鼠疫确定为重新抬头的传染病之一。1994年印度发生鼠疫,被称为“苏拉特风暴”。这次鼠疫极大地冲击了当地的社会和经济秩序,造成民众极度恐慌。在美国,从1987至2001年,报告了125个病例。进入21世纪,大约有95%以上的报告病例来自非洲一些国家,例如马达加斯加、安哥拉。
在二十世纪以前,我国有13省区共约发生鼠疫病人144万多,死亡137万多。从1900年到1949年我国鼠疫流行达到最高峰,共有20个省(区)501个市、旗(县)流行鼠疫,发病人数达115万人,死亡10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