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李白《将进酒》优质教学设计

李白《将进酒》优质教学设计

李白《将进酒》优质教学设计李白《将进酒》优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理解李白诗中的真正情感和艺术特色②熟背全诗教学重点:理解李白这首诗的特色和技巧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李白在诗中的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二、评讲:(一)诵读全诗: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

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

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将进酒》教案(详细)

《将进酒》教案(详细)

将进酒》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带着通身的酒气一路跌跌撞撞的从陇西走来,从此便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逢酒必喝,逢喝必醉,于是有人说,连他的诗都是用酒酿成的。

当浮云遮蔽了长安的天空,他挺直了傲岸的身躯,用自信铸成了一把剑,劈开了这阴霾的天空,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整个盛唐。

这位诗人就是——李白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大诗人,我们在《必修五》中学过李白的《蜀道难》,通过学习,我们初步领略了李白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和神鬼莫测般的笔法。

李白有很大的魅力,喝醉酒的李白那魅力就更大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选修文本第一课《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二、出示“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三、出示“学习环节”独特的韵味,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初读浅尝文本,再度细细品味文本,三读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浅味——认知文本有人说读李白的诗歌,如嗅花香,如喝佳酿,如品甘泉,如饮香茗,会让我们口齿留香,久久难忘。

今天我们就来美美的读一把。

读的时候我提三个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文义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1、先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旁若无人的朗读一遍,有把握不准的字音或词语,等会儿能够提出来我们大家交流。

2、学生提问3、大家还有没有把握不准的字音或词语,没有了,老师考考大家。

教师出示“字音检查”和“词义检查”。

(1)找一同学读一下这些字,其他同学能够纠正。

⑵找一位同学解释一下字义。

4、下面,我们试着找一位同学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价,能够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做好点评准备。

①学生点评:可能有字音较准,感情较丰富等。

②问朗读的同学:其他同学的点评是否中肯?你有什么补充?你读这首诗最初的感觉是什么?③如果你读,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读?读诗应该注意什么?要注意重音、节奏、情感、意境。

《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将进酒》教学设计「篇一」《将进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 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3、齐读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

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

(读出相关的诗句)点拨:悲--“欢”--愤--狂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

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4)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乐观、奋发向前,追求人生的真谛;(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语句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3. 诗歌的主题思想及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诗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鉴赏;3.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验。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影视等资源,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诗作为例,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4.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将进酒》全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2. 学生准备:预习《将进酒》,了解诗歌大意,查阅相关资料;3. 教学场地: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琴曲《将进酒》,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氛围;(2)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朗读《将进酒》全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意;(2)学生分享翻译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难点;(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层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

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清句读。

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

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

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

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明确:悲、欢、愁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将进酒》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将进酒》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2.分析《将进酒》的诗意和意境。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将进酒》中的意象和象征。

2.运用合适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作为一个开场导入,我将首先向学生介绍《将进酒》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

我会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李白,以及他们对李白的印象。

2.详细讲解(20分钟)在这一部分,我会详细讲解《将进酒》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我会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诗词,分析其中的诗意和意境,并解释其中的意象和象征。

我会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深入探究诗歌中的意义。

3.欣赏赏析(15分钟)在这一部分,我会播放有关《将进酒》的音频或视频。

学生可以通过视听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音乐之美。

我会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朗诵,并请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口头表达(10分钟)在这部分,学生将被要求就他们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口头表达。

学生可以选择朗诵整首诗或者解释诗中的某一段。

每位学生将被要求回答一些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对诗的理解。

5.写作训练(15分钟)在这一部分,学生将进行写作练习。

他们将被要求回答关于《将进酒》的一些问题,以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短文或者分析诗歌中的某一段并进行写作。

6.总结(5分钟)作为教学的总结部分,我将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强调《将进酒》作为一首经典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鉴赏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除了了解了《将进酒》的内容和主题外,还培养了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将进酒》教学设计(15篇)

《将进酒》教学设计(15篇)

《将进酒》教学设计《将进酒》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将进酒》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将进酒》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通过鉴赏诗句来把握作者矛盾复杂的的思想感情。

3、了解李白的人格魅力,增强对李白其人、其诗的探究兴趣。

学习重难点1、通过朗读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通过鉴赏诗句来把握作者矛盾复杂的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及诗歌背景2、读准字音:馔玉()金樽()千金散尽()烹羊宰牛()恣欢谑()岑夫子()千金裘()沽()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3、参考注释,翻译课文:补充注释——会须:应当;钟鼓馔玉:指富贵利禄;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玉:美好的食物。

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馔,吃、喝。

玉,像玉一般美好。

径须:干脆,只管;五花马:指名贵的马。

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裘:皮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与酒有关的诗,创设学习情景)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遨游,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请看出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苏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也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PPT2“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将进酒》教学教案

《将进酒》教学教案

《将进酒》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

(2)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作者李白及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3)分析《将进酒》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将进酒》诗歌内容的掌握。

2. 诗歌中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李白生平及唐代诗歌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及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李白的思想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将进酒》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欣赏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强调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将进酒》。

2.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将进酒》为例,讲解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3. 利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上册《将进酒》教案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上册《将进酒》教案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上册《将进酒》教案《将进酒》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的语言展现了作者豪情万丈的人生态度。

本教案为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上对《将进酒》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将进酒》的背景和内容。

2.学习诗歌的艺术表达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餐巾纸等。

2.学生:课本、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杯具、酒杯等相关图示,引导学生回忆饮酒场景,激发学生对《将进酒》的兴趣。

2.理解诗意(约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将进酒》全文,深入学习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解释诗句中的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品味艺术表达(约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中的意象、音韵等艺术表达手法。

学生可以用笔记本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个人感悟与合作探究(约15分钟)学生就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与同桌分享,并共同探讨《将进酒》背后的意义和作者的生活态度。

5.展示与分享(约10分钟)几组学生代表展示他们的感悟和思考,并与全班分享。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6.活动拓展(约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选取一句诗句,进行改编并重新演绎。

可以用现代语言、表情、肢体语言等形式进行表演,并自行设计合适的舞台布景。

7.小结与反思(约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提问学生《将进酒》对于他们有何启示,以及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继续阅读《将进酒》,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文章,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将进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感受到诗歌背后深沉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表达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案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案

《将进酒》教学设计《将进酒》是李白的咏酒名篇,意蕴深厚,风格鲜明,传诵千古。

题目是古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劝勉饮酒为重。

本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诗人借朋友间宴饮豪情,抒发内心积久的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愁情。

整首诗歌是诗人真实的个性与其充满矛盾思想的自然流露,把深广的忧愤、苦闷的内心与狂放的举止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诗如山洪爆发,喷涌而出。

学生初读诗歌,可能只看到“尽欢狂饮”的表面情感,因此学习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本诗瞬息万变、跌宕起伏的复杂情感。

难点是通过品读赏析诗歌,理解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诗中流露出的貌似主张及时行乐实则渴望用世上进的心态。

【设计思路】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诗歌来把握诗歌的情感,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

《将进酒》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诗情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为狂放,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学生会很容易进入到吟咏和体会情感的体验中。

鉴于此,我设计的本课思路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具体根据老师创设的情景,促使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自由朗读、个体朗读、集体朗读),以问题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人复杂多变的情感。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三个认知层次具体安排如下:1、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品味赏析,重点研读。

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去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思考暗含在诗歌中的深层情感。

3、诱导迁移,拓展延伸。

结合本课所学,联系以往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内容为李白写一段颁奖词。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达到背诵程度。

2、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蕴含的复杂多变的情感,体悟诗中流露出的貌似主张及时行乐实则渴望用世上进的积极心态。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分析《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

3. 学习《将进酒》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

2. 难点:体会《将进酒》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李白的生平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将进酒》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3. 文本分析:分析《将进酒》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感受。

5. 艺术鉴赏:引导学生体会《将进酒》的艺术特色,如夸张、对偶等。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将进酒》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7. 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将进酒》。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李白及其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分析《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避免教师一言堂的情况。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将进酒一等奖教学设计-2024鲜版

将进酒一等奖教学设计-2024鲜版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了 解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
响。
阐述《将进酒》的创作背景和时 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
歌内容。
拓展相关文学知识,如唐代酒文 化、诗歌流派等,提高学生的文
学素养。
2024/3/28
9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
引导学生体会李白诗歌中的豪放、洒脱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
2024/3/28
22
06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2024/3/28
23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途径探讨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课 程,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 教学方法。
2024/3/28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与 同行交流最新教育研究成果和 教学实践经验。
设立教师读书会,定期推荐专 业书籍,引导教师阅读、思考 和分享。
2024/3/28
17
家长参与评价过程
1 2
家长评价 家长应参与学生的评价过程,了解学生在课堂上 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 和鼓励。
家校沟通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表现,共同探讨帮助学生进步的方法。
3
家长建议 家长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向教师提出宝贵 的建议和意见,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环境。
20
拓展阅读推荐书目列表
《李白全集》
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作品,全面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和创作 特点。
《唐诗三百首》
推荐学生阅读唐诗经典选集,感受唐代诗歌的韵味和魅力。
2024/3/28
《中国古代文学史》
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史相关书籍,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 程和背景。

《将进酒/李白》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将进酒/李白》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将进酒·李白》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将进酒》的背景和意义。

1.1.2 分析《将进酒》的诗歌结构,掌握其韵律和节奏。

1.1.3 解读《将进酒》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1.2.2 通过诗歌朗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李白的豪放与激情,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1.3.2 理解“及时行乐”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1.2 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2.1.3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2.2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3 小组讨论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4 诗歌解析3.4.1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3.4.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5 诗歌朗诵和创作3.5.1 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5.2 学生创作以“及时行乐”为主题的诗歌,培养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4.1.1 学生能回答出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4.1.2 学生能分析出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4.2 诗歌鉴赏4.2.1 学生能解读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2.2 学生能表达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5.1.1 展示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5.1.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2 教学视频5.2.1 播放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5.2.2 展示诗歌创作的示范和指导。

《将进酒·李白》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阅读6.1.1 推荐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如《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

将进酒1(2)

将进酒1(2)

《将进酒》教学设计颍上二中课题组杨培勤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教师范读诵读指导: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

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

“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

“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

“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2.李白“悲”什么?
通过我们刚刚对于这一部分的手法分析,李白悲的是时光易逝、人已老去却功业未成。
八、酒中有“欢”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然转为得意和欢乐了?
①既然人生短暂,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②诗人实际上是失意的,不是真正的快乐,是通过这种及时行乐,寻求自我安慰。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愁”的深刻内涵,把握情感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今天,让我们走进诗酒名篇《将进酒》,穿越时空与李白对话。
三、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或“大李杜”,是“诗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之首,留存诗作有900多首。
六、酒中含“情”(诗歌诵读)
1.任务一:请同学们自主诵读诗歌,圈画出诗眼,谈谈这首诗给你最直接的感受。
全文本诗的诗眼为——愁。这是一篇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此诗气势豪壮,情感起伏较大。
2.任务二:请同学们再读诗歌,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首先,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歌” 。本文作于 天宝 十一 年( 5 ) 当时李 白与友 人岑勋在嵩 7 2年 ,
山另一好友元丹丘 的颍 阳山居为客 。三人登高饮宴 , 酒放歌 , 借 诗人抑制不住 内心 的痛苦 、 悲愤 , 借酒兴抒发 情怀 , 写下 了这篇
由“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 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对这句诗 的 ” 理解 , 拓展到 时光 易逝 , 人生苦短 的思考 , 说说 自己对职 业生涯
友招饮 的客人 , 此刻他却高踞一席 , 颐指 气使 , 提议典裘 当马 , 令
人不知谁是“ 主人 ” 诗情至此狂放至极 , 人嗟叹咏歌 , 。 令 直欲“ 手
天我们来欣赏李 白的劝酒诗《 将进酒》 。
二、 复诵读 。 反 整体 感 知 ( 3分 钟 ) 4
之舞之 , 足之蹈之” 。情犹未 已, 诗已告终 , 突然又进 出一 句 “ 与
的诗歌大意。
3 师归纳诗歌大意 。 . 教
第 2课 时


品读 名 句 , 解 内 容 ( 2分 钟 ) 理 1
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 “ 奔流 到海 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 明镜 悲 白发 , 朝如青
丝暮成雪。”
教 学 设 想 :适 应新 教 改提 倡 的语 文 课 要 为 学 生 的专 业和 职 场服 务 。 笔 者 设 计从 整 体 感 知 入 手 和 选 取 不 同 的切 入 让 学 生在
尔同销万 古愁 ” 与开篇之“ 首尾照应 , 悲” 强化 了整首诗 的悲愁激 愤的氛围。 短短几字 , 虽 但每一咏起 , 又激起多少人的同感。 此愁 已具有了普遍 意义 。
二、 拓展 延伸 。 务 职场 ( 5分 钟 ) 服 2
( ) 一 知人解题 ( 6分钟 ) 1I 请 同学们说说对诗仙李 白的了解。 _ J 币: 2题 目中的“ 是“ ” “ 的意思。“ . 将” 请 、愿” 将进酒 ” 即“ 意 劝酒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多少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了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饮酒而在自由的`时空尽情地翱翔,也因饮酒而成就了太多的传世佳作。

在这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也正因为如此,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也自诩为“酒仙”,今天,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

(二)解题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ang,有“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1、师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出示幻灯)诵朗基本技巧一、确定情感基调二、确定语速三、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四、处理好停顿(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幻灯显示)《将进酒》诵读提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能够帮到你!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ldquo;相门子rdquo;。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高二诗歌单元的学习,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不太感兴趣,很少能深入挖掘,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就要以《将进酒》为例结合实践渗透学法激发对诗歌探究的兴趣。

3、教学方法分析在ldquo;授之以鱼rdquo;的基础上ldquo;授之以渔rdquo;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

在和学生共同鉴赏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带着问题读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在突破学习目标的鉴赏中力图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情感、感受形象。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这些方式使学生动口动脑。

教学手段是多媒体。

【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黼I
译№大语文论坛·教学设计
合作,不仪得不到好处,而且终将是为之所害、所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啊!这里的推理是:
如果灭亡了东方的郑国(郑国成为了晋的领土),贪得无厌的晋国就必然要向西边扩张.
秦国就在晋国的西边:
所以晋国在灭亡郑国以后。

必然要向西边的秦国扩张.掠夺秦国。

这是一个混合关系推理:即由一个性质判断“贪得无厌的晋国就必然要向西边扩张”和一个关系判断“秦国就在晋国的西边”为前提.从而推出一个新的关系判断“晋国在灭亡郑国以后.必然要向秦国扩张.掠夺秦国”的推理。

由于。

亡郑”就会“陪邻”.“邻之厚”也就是“君之薄”,这样一来,必定是晋强而秦弱.那么,秦国最后的必然结局也将与郑国一样.被晋所灭。

烛之武通过六个复句、七个逻辑推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亡郑”实际上就是“阙秦”.“阙秦”就是“利晋”.“阙秦以利胥”。

那么“亡秦”之目也就不远了。

听了烛之武的一席话.是“存郯”还是“亡郑”也就很清楚了,因而秦穆公不顾一切地从郑国退兵.从而使郑国得以保存。

在说秦的整个过程中.烛之武运用了多种复句.以及复句所包含的多种逻辑关系.避言郑害而言秦害.避言保郑却达到了存郑的效果.语言精炼而逻辑严密.具有显著的修辞效果.充分地显示了语言逻辑的巨大力量。

★作者简介:张志华.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教师。

储递酒》教学设计
画姜玉华
[设计说明]
1.《将进酒》是李白的咏酒名篇.意蕴深厚。

风格鲜明,传诵千古。

为能更好地理解诗篇,应让学生大致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诗中流露出的貌似主张及时行乐实则渴望人世上进的心态。

而且不能简单地就诗论诗,应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学习了解相关咏酒诗篇及酒文化.对学生进行“诗化”教育。

2.李白的诗感情充沛,语句通俗.音节响亮,节奏明快。

王安石说李白的诗“词语迅快”.准确地概括了李白淋漓畅快的诗风。

因而李白的诗非高声诵读不能传达其情感气势。

要求学生高声读,忘情读.畅快读,直至背诵。

f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全诗。

2.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洒文化.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赏析
·104·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3并导入新课(在回顾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由诗洒文化导人)
1.请同学们说说知道哪些提到酒的诗句。

2.教师用ppt投影关于写酒的诗句,学生齐读。

3.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的李白更是如此.余光中先生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李白:(PPt投影余光中先生的诗,学生齐读)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4.今天我们就寥领略一下干百年来使人沉醉的劝酒名篇《将进酒》。

二、诵读指导
1.整体感知
教师充满激情地诵读全诗,提醒学生注意节奏、语调、情感.并作简单标记。

2.学生练习朗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将进酒》教学设计
作者:姜玉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蓬莱第一中学
刊名:
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
英文刊名:ZHONGXUE YUWEN
年,卷(期):2008(12)
1.王海燕破译心灵的密码——高中必修《将进酒》教学设计[期刊论文]-语文建设2010(3)
2.高丽华《将进酒》的教学设计[期刊论文]-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26(5)
3.陈鉴霖发现源于细读--《将进酒》教学片段[期刊论文]-语文建设2005(11)
4.张春华有声有形有情——《将进酒》立体教学设计及反思[期刊论文]-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1(2)
5.肖亮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教学设计[期刊论文]-语文新圃2008(2)
6.谢敏.李震《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期刊论文]-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1(4)
7.梁丽华《将进酒》课堂纪实[期刊论文]-黑河教育2007(3)
8.丁红梅《将进酒》教学设计[期刊论文]-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7)
9.滕世群文人生命与历史使命的冲撞——高中选修《将进酒》教学设计[期刊论文]-语文建设2010(3)
10.张超《将进酒》教学设计[期刊论文]-中学语文教学2002(1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xyw-xx200812058.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