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蝴蝶 公开课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

《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

《永远的蝴蝶》教案《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永远的蝴蝶》一文建议一采用自主探究阅读法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类课文应体现学生“自主”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自主阅读法”。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永远的蝴蝶》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教学点:了解小小说的特点,通过赏析来感悟文章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能力训练点: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范读、诵读、精读的基础上,欣赏体味作品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意义,领会小小说的构思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分钟)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著名的台湾短篇小说家陈启佑先生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感受这不能在一起的苦楚之情。

二、范读课文,播放电影《人鬼情未了》主题曲。

(8分钟)[要求]:1、说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内容。

2、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

[提示]:1、环境:春日、雨夜人物:“我”和樱子故事内容: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2、文章只截取了樱子在雨中帮“我”寄信这一小小的生活片段,表达了“我”失去恋人的极度悲伤、痛悔和对恋人的无限眷恋。

我们为这一幕痛彻心肺的爱情悲剧而动容。

三、诵读课文,播放电影《人鬼情未了》。

(15分钟)讨论1:小说如何塑造“樱子”这一人物的?-------语言描写——“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提示]:樱子说她可以帮“我”寄信,她关心、体贴“我”却不直白表露,反而故作嗔怪。

表明樱子热情、体贴,冰雪聪明。

------神态和行动描写——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提示]:樱子温柔、善良。

------外貌描写——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一等奖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一等奖

蝴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02
阐述蝴蝶在授粉、食物链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多
样性的重要性。
蝴蝶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03
介绍蝴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艺术、文学等领域
的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选择及依据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蝴蝶生态 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习效果。
探究式学习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思考等方式,自主探究蝴 蝶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 学素养。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如抄写生字、背诵课文、完 成阅读理解等;作业难度适中,旨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作业反馈
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出评分和评语;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 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作业,促进彼此之 间的学习和进步。
素养。
06
资源共享与推广价值
优秀课件资源分享
精心制作的PPT课件
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美观的设计,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知 识。
实用有效的教学视频
录制了精彩的课堂讲解和实例演示,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在线学习。
配套完整的教学资料
提供课程所需的教案、学案、练习题等,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备课和 授课。
成功经验总结推广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以绘画、手工、 PPT等形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
03
教学过程与实施
课前准备工作安排
教师准备
搜集与蝴蝶相关的资料、图片和视 频,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学生探 究活动和问题,制定课堂互动方案。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蝴蝶的基本知识和 特点;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 课堂内容和思考。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蝴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文本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以蝴蝶为线索,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蝴蝶象征意义:蝴蝶在文中象征着生命的美好、短暂和脆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3)语言特点:本文语言优美、抒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蝴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蝴蝶翩翩起舞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蝴蝶。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蝴蝶在自然界中的意义吗?(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永远的蝴蝶》,就是以蝴蝶为线索,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2.自主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章以蝴蝶为线索,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3.文本细读(1)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蝴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提问:蝴蝶在文中象征着什么?(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蝴蝶象征着生命的美好、短暂和脆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4.语言品味(1)学生细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2)提问: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哪些优美的句子?(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如“蝴蝶的翅膀如同彩色的丝绸,轻盈地飘舞在花丛中”,“它们的生命如此短暂,却把美丽留给了世界”等句子,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 散文写作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 体会作者对生命、自然的独特见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美。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

4. 朗读训练:学生齐读、分组读、个人读,体会课文情感。

5.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写作特色。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生字词和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珍惜生命”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和经历。

2. 开展一次户外活动,如植树、环保宣传等,让学生亲近自然,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等奖(语文版高一上册)-2024鲜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等奖(语文版高一上册)-2024鲜版

作者介绍
陈启佑,台湾著名作家, 以短篇小说《永远的蝴蝶 》等作品享誉文坛。
2024/3/27
时代背景
作品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 ,反映了当时台湾社会的 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文学地位
《永远的蝴蝶》被誉为台 湾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作之 一,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 生了深远影响。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 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和象征手法。
6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Chapter
2024/3/27
7
故事情节梳理与解读
2024/3/27
梳理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 小说的主要事件和情节发展,理 解故事的基本框架。
解读故事主题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所表达的 主题思想,如爱情、生命、责任 等。
8
人物形象分析与评价
小组合作
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环节中表现出良好 的团队合作精神,分工明确,共同完 成任务。
情感表达
学生们在朗读和讨论环节能够充分表 达情感,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有深 入的理解。
2024/3/27
16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分析
作业质量
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良好,字 迹
阅读理解 写作训练 口语表达 课堂小结
提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让 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 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分 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 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4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Chapter
2024/3/27
15
课堂表现观察记录
学生参与度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与老师和同学 保持良好的互动。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
对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详 细的形象描绘,包括外貌 、性格、行为等方面。
次要人物形象分析
对故事中的其他人物进行 简要分析,突出其特点和 作用。
人物关系解读
分析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 系,以及这些关系对情节 发展的影响。
写作风格与技巧探讨
叙述方式分析
探讨故事的叙述方式,如顺叙、 倒叙、插叙等,以及这种叙述方
02
探讨“永远”在情感层面的意义,如爱情、友情或亲情的永恒
,以及这些情感如何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象征与隐喻
03
分析“永远”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作用,如对生命、死
亡、回忆和未来的思考。
角色扮演
角色分配与准备
学生分组并分配角色,准备模拟故事中的关键对 话场景。
对话表演
各小组进行对话表演,展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 化和内心世界。
象征手法的作用
象征手法的运用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和表现力,使 读者在感知形象的同时,能够领悟到更深层次的 情感和思考。
批判性思维在文本解读中运用
文本中的矛盾与冲突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矛盾与冲突,如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 环境的冲突等,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深 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
多元视角的解读
THANKS
感谢观看
作者简介
作者为当代著名作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而著称。他的作品 多涉及人性、爱情、生死等深刻主题,深受读者喜爱。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人 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了解相关的
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个人思 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培养其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从多个视角解读文本,如作者视角、主人公视角 、读者视角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 批判性思维。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主题和寓意。

(3)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课文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明白家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永远的蝴蝶》是一篇描写亲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年幼的孩子在父母离异后,与父亲相依为命。

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孩子通过与一只蝴蝶的互动,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和家庭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提问:“亲情在你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激之情。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

五、评价方法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5.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写作技巧:评估学生的作文内容、结构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原文6.2 相关读物:其他关于亲情、家庭主题的短篇小说或文章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七、教学策略7.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2. 掌握蝴蝶的食性和繁殖方式;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4.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蝴蝶的基本特征及生命周期;2. 蝴蝶的食性和繁殖方式;3. 蝴蝶的保护和生态意义。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先向学生们展示一张美丽的蝴蝶图片,并引导学生们对蝴蝶有何了解和感受。

导入:学生们自由思考并分享自己对蝴蝶的认识和印象。

学习活动:1.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蝴蝶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2. 通过展示视频,学习蝴蝶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3. 学生观察实际蝴蝶标本,感受蝴蝶的美丽和多样性;4. 学生观察实验:在园中搜集蝴蝶的食物并观察其取食行为;5.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蝴蝶模型,了解蝴蝶的翅膀结构和飞行原理;6. 学生观察实验:观察蝴蝶的交配过程,并记录下所见所闻;7.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蝴蝶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了解蝴蝶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蝴蝶的特征和生命周期,强调蝴蝶的生态保护意义。

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参观蝴蝶园,亲身体验蝴蝶的多样性与美丽。

四、教学资源1. 蝴蝶的图片、视频、标本等;2. 剪纸材料、彩笔、剪刀等制作蝴蝶剪纸作品所需的工具;3. 实验所需的显微镜、显微镜玻片、取食器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剪纸作品和蝴蝶模型时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实验数据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和展示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案设计,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生命周期、食性和繁殖方式,并体验蝴蝶的美丽与多样性。

学生们在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中培养了观察能力、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剪纸和设计制作蝴蝶模型的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通过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的编写,学生们对蝴蝶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永远的蝴蝶》精品教案

《永远的蝴蝶》精品教案
任感和担当精神。
坚韧与乐观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主人 公以坚韧和乐观的态度应对,鼓 励青少年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
心态,勇往直前。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爱情观念差异
表达方式
东方文化中的爱情表达往往含蓄内敛,而西方文化则更为直接和热烈。通过对比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爱情表达方式,引导青少年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
反思与讨论
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小组的表演特点和优缺点,以及 如何更好地呈现角色和故事。
创意写作
创作引导
介绍短篇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以“蝴蝶”为灵感 来源,构思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
写作实践
学生独立创作,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和创造力。
作品分享与点评
学生完成作品后,互相交流并分享彼此的创作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 建议,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爱情、生命、责任等主题思想阐述
01
爱情
故事中展现了爱情的深沉与无私。通过主人公对逝去恋人的怀念,以及
愿意为了爱情付出一切的决心,表达了爱情超越生死的力量。
02
生命
作品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进行了深刻探讨。通过蝴蝶的象征,暗示生命
的美丽、短暂和不可预测,引导读者思考如何珍惜和尊重生命。
03
责任
主人公在恋人去世后,承担起照顾家人和传承爱情的责任,体现了个人
04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及比较阅读
推荐项链、麦琪的礼物等微型小说,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 并比较这些作品在主题、情节、人物 塑造等方面的异同。
推荐《红楼梦》、《白夜行》等经典 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学体 裁在叙事方式和审美体验上的差异。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所传达的亲情、友情价值观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永远的蝴蝶》文本。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讨论问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3. 精讲细读: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情感体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友情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5.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所传达的亲情、友情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情感素养: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感体验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亲情、友情的感悟。

3. 评价学生的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活跃程度、观点表达及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有需要进行调整。

3. 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读物:为学生推荐其他关于亲情、友情的优秀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内容,感受主人公蝴蝶的坚持与勇气。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远的蝴蝶》的阅读与理解。

2. 讨论蝴蝶的形象及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3. 练习朗读、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蝴蝶的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蝴蝶的象征意义。

2. 运用表达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永远的蝴蝶》文本。

2. 相关蝴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时间和活动设计。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a. 老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和背景。

b. 引导学生关注蝴蝶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b.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讨论蝴蝶的形象(15分钟)a. 老师展示相关蝴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b. 学生分享对蝴蝶的印象和感受。

c. 讨论蝴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4. 朗读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b. 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5. 写作练习(15分钟)a. 老师给出一个与蝴蝶相关的写作话题。

b. 学生现场写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六、教学步骤(续)6. 分享写作成果(10分钟)a.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b. 老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 结合学生的写作成果,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创造力。

3.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九、教学建议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永远的蝴蝶》教案2024

《永远的蝴蝶》教案2024
蝴蝶因为身患重病而离世,但她的灵魂并未消散,而是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继续留在她所热爱的小镇上。
蝴蝶和威廉在小镇的角落里相遇,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奇妙而感人的冒险,帮助彼此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勇气。
《永远的蝴蝶》是作者为纪念自己去世的女儿而创作的一部作品,融入了作者对生命、死亡和友谊的深刻思考。
人物形象分析
意象与象征手法
文化背景与主题思考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发展,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情节展现主题。
探讨小说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如“蝴蝶”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及其与主题的关联。
结合小说的文化背景,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意义。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
05
CHAPTER
思考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永远的蝴蝶》中,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与蝴蝶之间的深厚情感?
问题1
请分析《永远的蝴蝶》中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问题2
在《永远的蝴蝶》中,作者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主题的?
问题3
选取《永远的蝴蝶》中的一段描写主人公与蝴蝶互动的情节,进行仿写,要求描绘出类似的场景和情感。
当代台湾社会问题
探讨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和机遇,如政治互信缺失、经贸合作受阻等,并分析这些挑战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
两岸关系新挑战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包括两岸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竞争、文化交流的新机遇等。
全球化背景下的两岸关系
04
CHAPTER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分享
情节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懂得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宽容精神;激发学生对友谊、勇气和爱的思考。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永远的蝴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永远的蝴蝶》教案1一、学习目标1、欣赏体味小说创造的悲剧美2、学习小说的构思方法和写作结构二、教学步骤1、导入:图片或动画:雨夜——蝴蝶——信。

提问:请大家运用想象和联想,构思一个小小的故事,把这三者联系在一起。

(5分钟——构思、表达)2.范读——抒写(粗读)“好,现在同学们听下面这段故事,看看著名的台湾短篇小说家陈启佑先生是怎样利用这些内容构成一段凄美的小故事的。

”提出要求(范读):①用25个字概括本文的情节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②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提示:①一个春日的雨夜,恋人樱子因为帮我过街寄信而遭不幸的事。

②作者对恋人浓重的爱,深沉的眷恋——通过悲剧性情节使读者感受审美的愉悦,即所谓的悲剧美)3.启发性鉴赏(精读)总旨:极具悲剧美的意境是怎样创设的。

(为了创设这样一副人生的悲剧情景,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即图片展示的三个意象在这样一个悲剧美的营造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塑造意象(蝴蝶的表面象征——深层象征——对作品的意义)a.作者是怎样运用蝴蝶这个意象的?(从文中划出句子)提示:标题是《永远的蝴蝶》;文中有两个句子提到了蝴蝶——“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b.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永远的蝴蝶》?提示:“蝴蝶”其实就象征着樱子,而“永远”就意味着在现实中樱子虽然死了,但是她永远会在“我”的心里。

c.为什么在文中作者要把樱子比做蝴蝶?提示:蝴蝶的外形会给我们什么印象?美丽、五彩斑斓;轻盈,流连花间……总之,蝴蝶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d.樱子具有以上这些特征吗?从哪里得出的这个结论?试从文中找出描写樱子的语句。

2024年《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2024年《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永远的蝴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感悟故事主题,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永远的蝴蝶》。

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蝴蝶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蝴蝶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吗?二、阅读课文(1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故事中的蝴蝶经历了哪些变化?它们的生命力如何?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故事中的蝴蝶象征着什么?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深入分析与感悟(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如蝴蝶的生命力、坚持不懈的精神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主题的感悟,如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

五、拓展与延伸(10分钟)1.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蝴蝶和生态环境,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故事情节和主题。

2.学生反思自己对蝴蝶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蝴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蝴蝶的生命力和美丽。

2.开展蝴蝶保护和生态环境宣传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主题,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同时,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保护蝴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能够把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表达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2)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情感。

(3)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

3.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

3.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写作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根据课文《永远的蝴蝶》创作一篇小故事或散文。

(2)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五、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永远的蝴蝶》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6.2 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永远的蝴蝶》。

本文是一篇描写人物精神风貌的散文,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小蝴蝶面对困境坚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分析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配乐,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永远的蝴蝶》。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课文进行简要解读。

3.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师举例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小组展示。

4. 朗读感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情感把握,引导学生体会小蝴蝶的勇敢与坚强。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请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后给父母讲述小蝴蝶的故事,并尝试运用本课所学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中长辈的感人故事。

六、板书设计《永远的蝴蝶》1. 小蝴蝶:坚强、勇敢、善良2. 写作手法:细节描写七、作业设计1. 给父母讲述小蝴蝶的故事,感受小蝴蝶的勇敢与坚强。

2. 运用本课所学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中长辈的感人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小蝴蝶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的勇敢与坚强,以及对亲人的深深眷恋。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永远的蝴蝶》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2.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作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其积极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4.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4.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原文。

5.2 相关读物:推荐与《永远的蝴蝶》主题相关的读物,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5.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5.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运用讲授法为学生阐述作品的背景、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6.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6.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教案 永远的蝴蝶

教案 永远的蝴蝶

教案永远的蝴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的情感,体会悲剧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其巧妙的构思。

(2)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难点(1)理解小说以“雨”为背景的象征意义。

(2)领悟小说主题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蝴蝶的图片)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蝴蝶,你们会想到什么?蝴蝶总是给人一种美丽、轻盈、自由的感觉。

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永远的蝴蝶》,却赋予了蝴蝶不一样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作者陈启佑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为学生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打下基础。

3、初读课文(1)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情节分析(1)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将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讨论:小说的情节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5、人物分析(1)让学生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思考:主人公在遭遇不幸后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6、环境描写(1)找出小说中描写“雨”的语句,分析“雨”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2)讨论:“雨”在小说中有什么象征意义?7、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这篇小说为什么以“永远的蝴蝶”为题?8、课堂总结(1)回顾小说的主要内容、情节、人物和主题。

(2)强调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9、布置作业(1)写一篇关于《永远的蝴蝶》的读后感。

(2)推荐阅读陈启佑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分析小说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小说中所传达的悲剧之美和人性的温暖。

通过这篇小说的教学,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方法。

3、体会小说中悲剧美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

(2)理解小说的悲剧主题和情感内涵。

2、教学难点(1)探讨小说中“雨”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2)引导学生从悲剧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悲伤的音乐)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经历一些悲伤和痛苦的时刻,而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篇充满悲剧色彩的小说——《永远的蝴蝶》。

2、作者简介陈启佑,笔名渡也,台湾省嘉义市人。

主要作品有《爱和人生》《看见自己的天使》等。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学生朗读后,指名回答。

明确:小说讲述了一个在一个阴雨的夜晚,“我”的恋人樱子帮“我”寄信,过马路时不幸被车撞死的故事。

4、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樱子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明确:①“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

谁叫我们只带一把小伞哪。

”这句话体现了樱子的善解人意和体贴。

②“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从“微笑着”可以看出樱子的温柔和乐观。

③“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可谁知道,谁知道却是永别。

”这里的“静静地”表现了樱子的从容和勇敢。

5、品味细节描写,体会情感(1)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找一找,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2)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例如:①“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2)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2)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永远的蝴蝶》课文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图片、卡片、写作纸张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相关图片或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对《永远的蝴蝶》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情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读后感、写信给故事中的角色等。

(2)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和展示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相关阅读:(1)推荐与《永远的蝴蝶》主题相关的读物,如其他感人的故事、传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
课程名称语文 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案序号13-22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导入教学
1.课前播放歌曲《化蝶》,让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内容。

2.导语:和梁祝的故事一样,以蝴蝶为体裁的爱情故事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蝴蝶有关的爱情故事,就是台湾著名短篇小说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

讲授新课
一、欣赏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任务一:找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情节。

环境:一个春天的雨夜、马路边;
人物:我和樱子;
故事情节:结婚前夕的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

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只截取了樱子在雨中帮“我”寄信这一小小的生活片段,全文才451个字,短小精悍,这样的小说,我们称之为微型小说。

学生认真听歌曲。

请学生起来讲述梁
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学生投入地听视频
朗诵。

然后完成任务一。

请学生起来回答问
题。

学生认真做课堂笔
记。

7′
以歌曲欣赏的方式
导入本课,易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


时名曲《梁祝》凄
美哀婉与本文感情
基调相符。

梁祝化
蝶的故事与本文内
容相符。

此外,让
学生来讲梁祝的故
事可以锻炼他们的
口头表达能力。

5′
欣赏法:
运用欣赏法,让学
生欣赏美文,增加
学生的感情体验,
培养。

5′
任务驱动法:
运用任务驱动法,
引导学生学习本
课,这样目标明确,
方向清晰,有利于
取得更好地教学效
果。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二、微型小说
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是一种高度浓缩的小说艺术样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微型小说的特点:篇幅精短,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构思精巧,主题深刻。

举例1: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去创造自己的前途。

他先去拜访一个智者,智者写了三个字:不要怕。

30年后,他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

他回到故乡再次去拜访那位智者,智者又写了三个字:不要悔。

举例2: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任务二:用下列词语编故事。

(1)灰尘鞋带火车(2)鲜花泪水窗户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
下,思考并理解微型小
说的特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学习并分析这两个
例子。

学生根据提示词语
编故事,然后四个同学
一组,分别说出自己的
故事,推荐一个最好的
起来讲故事。

8′
讲授法
知识目标:本文体
裁是微型小说是小
说的一种,增加学
生的文学常识。

10′
能力目标:限时限
词编故事,锻炼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三、深入讲解课文
1.人物美
任务三:在文中划出描写樱子语言、神态、行动、外貌的语句。

樱子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温柔、体贴、善良的姑娘。

这一美丽的形象让我们无法忘记。

2.环境美
任务四:在文中找出描写“雨”的句子。

这篇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串全文。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交代“雨”是不幸和灾难的起因。

(2)以“雨”作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

(3)用“雨”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凄凉的氛围。

学生在文中找出下
列语句。

(1)谁叫我们只带来一
把小伞哪
(2)她微笑着说,一面
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
帮我寄信。

(3)然而我又看到樱子
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
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学生在文中中出下
列语句。

(1)那时候刚好下着
雨,柏油路面湿冷
冷……。

(2)从伞骨渗下来的小
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
上。

(3)更大的雨点溅在我
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
命里来。

(4)其实雨下得并不
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
最大的一场雨。

10′
能力目标:通过分
析小说中的人物形
象,提高学生鉴赏
小说的能力。

10′
能力目标:通过环
境描写的分析,学
生对小说的悲剧美
会有更深刻的认
识。

提高学生鉴赏
小说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3.情节美
任务五:小说由寄信而开始,“信”是小说的情节线索,为什么小说开始只字不提信的内容,而在最后才点出信的内容?
从信的内容看,我们明确了2位主人公的关系,温柔、冰雪聪明的樱子死了,在新婚前夕如蝴蝶般飘落了,使作者痛悔不已。

作品一下子将痛、悔、恋的情感波澜推向了高潮,大大加强了故事的悲剧性。

任务六:题目换成“蝴蝶”或“樱子”好不好?永远的蝴蝶有什么含义?
“蝴蝶”是“樱子”的象征,代表美好事物,代表爱情,象征幻想,象征再生。

樱子虽然死了,但是她永远活在“我”的心里,“永远的蝴蝶”这个标题蕴涵着永远的爱恋与无尽的思念。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
积极思考,并认真做课
堂笔记。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
极思考,并认真做课堂
笔记。

15′
让学生感受情节对
于小说创作的重要
性,通过对小说情
节线索“信”的分
析,体会本文情节
巧妙的构思。

情感价值:通过学
习本文悲剧的爱情
故事,丰富学生的
情感体验,帮助学
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爱情
观。

10′
通过题目分析,让
学生理解蝴蝶的象
征意义,永远的含
义,体会作者对樱
子的思念与爱恋。

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教案尾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