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蝴蝶公开课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
《永远的蝴蝶》教案《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永远的蝴蝶》一文建议一采用自主探究阅读法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类课文应体现学生“自主”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自主阅读法”。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永远的蝴蝶》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教学点:了解小小说的特点,通过赏析来感悟文章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能力训练点: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范读、诵读、精读的基础上,欣赏体味作品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意义,领会小小说的构思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分钟)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著名的台湾短篇小说家陈启佑先生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感受这不能在一起的苦楚之情。
二、范读课文,播放电影《人鬼情未了》主题曲。
(8分钟)[要求]:1、说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内容。
2、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
[提示]:1、环境:春日、雨夜人物:“我”和樱子故事内容: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2、文章只截取了樱子在雨中帮“我”寄信这一小小的生活片段,表达了“我”失去恋人的极度悲伤、痛悔和对恋人的无限眷恋。
我们为这一幕痛彻心肺的爱情悲剧而动容。
三、诵读课文,播放电影《人鬼情未了》。
(15分钟)讨论1:小说如何塑造“樱子”这一人物的?-------语言描写——“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提示]:樱子说她可以帮“我”寄信,她关心、体贴“我”却不直白表露,反而故作嗔怪。
表明樱子热情、体贴,冰雪聪明。
------神态和行动描写——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提示]:樱子温柔、善良。
------外貌描写——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一等奖
蝴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02
阐述蝴蝶在授粉、食物链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多
样性的重要性。
蝴蝶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03
介绍蝴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艺术、文学等领域
的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选择及依据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蝴蝶生态 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习效果。
探究式学习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思考等方式,自主探究蝴 蝶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 学素养。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如抄写生字、背诵课文、完 成阅读理解等;作业难度适中,旨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作业反馈
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出评分和评语;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 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作业,促进彼此之 间的学习和进步。
素养。
06
资源共享与推广价值
优秀课件资源分享
精心制作的PPT课件
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美观的设计,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知 识。
实用有效的教学视频
录制了精彩的课堂讲解和实例演示,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在线学习。
配套完整的教学资料
提供课程所需的教案、学案、练习题等,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备课和 授课。
成功经验总结推广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以绘画、手工、 PPT等形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
03
教学过程与实施
课前准备工作安排
教师准备
搜集与蝴蝶相关的资料、图片和视 频,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学生探 究活动和问题,制定课堂互动方案。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蝴蝶的基本知识和 特点;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 课堂内容和思考。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蝴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文本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以蝴蝶为线索,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蝴蝶象征意义:蝴蝶在文中象征着生命的美好、短暂和脆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3)语言特点:本文语言优美、抒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蝴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蝴蝶翩翩起舞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蝴蝶。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蝴蝶在自然界中的意义吗?(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永远的蝴蝶》,就是以蝴蝶为线索,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2.自主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章以蝴蝶为线索,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3.文本细读(1)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蝴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提问:蝴蝶在文中象征着什么?(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蝴蝶象征着生命的美好、短暂和脆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4.语言品味(1)学生细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2)提问: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哪些优美的句子?(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如“蝴蝶的翅膀如同彩色的丝绸,轻盈地飘舞在花丛中”,“它们的生命如此短暂,却把美丽留给了世界”等句子,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 散文写作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 体会作者对生命、自然的独特见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美。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
4. 朗读训练:学生齐读、分组读、个人读,体会课文情感。
5.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写作特色。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生字词和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珍惜生命”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和经历。
2. 开展一次户外活动,如植树、环保宣传等,让学生亲近自然,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7、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从细节入手,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小说中所表达的爱情的凄美和生命的无常。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雨”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理解“蝴蝶”在小说中的意象。
探讨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1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含蓄而深沉的情感。
帮助学生掌握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文学常识和重点难点。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内涵。
133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精彩段落,体会小说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氛围。
134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手法和语言特点。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凄美的音乐或展示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42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143 精读课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我”和樱子。
探讨“雨”和“蝴蝶”的象征意义。
研究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1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交流讨论结果。
145 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146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展阅读视野。
147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小说《永远的蝴蝶》的读后感。
模仿小说的写作手法,创作一篇微型小说。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大自然的变化和保护。
感受生命的脆弱和可贵,学会珍惜和尊重生命。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永远的蝴蝶》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好和生命脆弱的散文。
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蝴蝶和花的故事,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课文以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蝴蝶与花的共生关系,以及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2.2 生字词解析:蝴蝶(húdié):昆虫,翅膀美丽。
盛开(shèng kāi):花朵完全展开。
脆弱(cuìruò):容易受伤或破坏。
共生(gòng shēng):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共同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讲授法:教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解释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蝴蝶和花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合作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蝴蝶和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
次要人物形象分析
对故事中的其他人物进行 简要分析,突出其特点和 作用。
人物关系解读
分析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 系,以及这些关系对情节 发展的影响。
写作风格与技巧探讨
叙述方式分析
探讨故事的叙述方式,如顺叙、 倒叙、插叙等,以及这种叙述方
02
探讨“永远”在情感层面的意义,如爱情、友情或亲情的永恒
,以及这些情感如何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象征与隐喻
03
分析“永远”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作用,如对生命、死
亡、回忆和未来的思考。
角色扮演
角色分配与准备
学生分组并分配角色,准备模拟故事中的关键对 话场景。
对话表演
各小组进行对话表演,展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 化和内心世界。
象征手法的作用
象征手法的运用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和表现力,使 读者在感知形象的同时,能够领悟到更深层次的 情感和思考。
批判性思维在文本解读中运用
文本中的矛盾与冲突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矛盾与冲突,如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 环境的冲突等,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深 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
多元视角的解读
THANKS
感谢观看
作者简介
作者为当代著名作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而著称。他的作品 多涉及人性、爱情、生死等深刻主题,深受读者喜爱。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人 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了解相关的
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个人思 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培养其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从多个视角解读文本,如作者视角、主人公视角 、读者视角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 批判性思维。
教案永远的蝴蝶
教案永远的蝴蝶教案:永远的蝴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第二课《永远的蝴蝶》。
本文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散文,通过讲述一个孩子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孩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和永恒。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和永恒,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情的伟大和永恒。
难点:通过课文学习,运用优美语言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文课件、作业本。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亲情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感悟。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章情感。
3.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体会亲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亲情的伟大和永恒,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6.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文《永远的蝴蝶》亲情伟大永恒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答案:略2. 请谈谈你对自己的父母有什么样的感情?你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学习,学生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的讲解还不够详细,需要进一步加强。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亲情主题的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更多关于亲情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加深对亲情的感悟。
《永远的蝴蝶》精品教案
坚韧与乐观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主人 公以坚韧和乐观的态度应对,鼓 励青少年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
心态,勇往直前。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爱情观念差异
表达方式
东方文化中的爱情表达往往含蓄内敛,而西方文化则更为直接和热烈。通过对比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爱情表达方式,引导青少年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
反思与讨论
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小组的表演特点和优缺点,以及 如何更好地呈现角色和故事。
创意写作
创作引导
介绍短篇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以“蝴蝶”为灵感 来源,构思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
写作实践
学生独立创作,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和创造力。
作品分享与点评
学生完成作品后,互相交流并分享彼此的创作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 建议,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爱情、生命、责任等主题思想阐述
01
爱情
故事中展现了爱情的深沉与无私。通过主人公对逝去恋人的怀念,以及
愿意为了爱情付出一切的决心,表达了爱情超越生死的力量。
02
生命
作品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进行了深刻探讨。通过蝴蝶的象征,暗示生命
的美丽、短暂和不可预测,引导读者思考如何珍惜和尊重生命。
03
责任
主人公在恋人去世后,承担起照顾家人和传承爱情的责任,体现了个人
04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及比较阅读
推荐项链、麦琪的礼物等微型小说,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 并比较这些作品在主题、情节、人物 塑造等方面的异同。
推荐《红楼梦》、《白夜行》等经典 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学体 裁在叙事方式和审美体验上的差异。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所传达的亲情、友情价值观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永远的蝴蝶》文本。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讨论问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3. 精讲细读: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情感体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友情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5.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所传达的亲情、友情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情感素养: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感体验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亲情、友情的感悟。
3. 评价学生的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活跃程度、观点表达及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有需要进行调整。
3. 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读物:为学生推荐其他关于亲情、友情的优秀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的情节,理解故事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故事情节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
2. 生词和短语卡片。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4. 白板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蝴蝶的了解和印象。
(2)引导学生思考蝴蝶在人们心中的象征意义。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细节,理解故事情节。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内讨论,运用生词和短语造句。
4. 分析故事情节:(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5. 寓意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珍贵和关爱他人。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写一篇关于故事寓意的小短文。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词和短语练习题。
(2)小组合作,创作一个关于蝴蝶的故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内容,感受主人公蝴蝶的坚持与勇气。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远的蝴蝶》的阅读与理解。
2. 讨论蝴蝶的形象及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3. 练习朗读、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蝴蝶的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蝴蝶的象征意义。
2. 运用表达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永远的蝴蝶》文本。
2. 相关蝴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时间和活动设计。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a. 老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和背景。
b. 引导学生关注蝴蝶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b.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讨论蝴蝶的形象(15分钟)a. 老师展示相关蝴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b. 学生分享对蝴蝶的印象和感受。
c. 讨论蝴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4. 朗读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b. 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5. 写作练习(15分钟)a. 老师给出一个与蝴蝶相关的写作话题。
b. 学生现场写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六、教学步骤(续)6. 分享写作成果(10分钟)a.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b. 老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 结合学生的写作成果,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创造力。
3.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九、教学建议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永远的蝴蝶》教案2024
蝴蝶和威廉在小镇的角落里相遇,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奇妙而感人的冒险,帮助彼此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勇气。
《永远的蝴蝶》是作者为纪念自己去世的女儿而创作的一部作品,融入了作者对生命、死亡和友谊的深刻思考。
人物形象分析
意象与象征手法
文化背景与主题思考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发展,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情节展现主题。
探讨小说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如“蝴蝶”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及其与主题的关联。
结合小说的文化背景,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意义。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
05
CHAPTER
思考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永远的蝴蝶》中,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与蝴蝶之间的深厚情感?
问题1
请分析《永远的蝴蝶》中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问题2
在《永远的蝴蝶》中,作者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主题的?
问题3
选取《永远的蝴蝶》中的一段描写主人公与蝴蝶互动的情节,进行仿写,要求描绘出类似的场景和情感。
当代台湾社会问题
探讨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和机遇,如政治互信缺失、经贸合作受阻等,并分析这些挑战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
两岸关系新挑战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包括两岸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竞争、文化交流的新机遇等。
全球化背景下的两岸关系
04
CHAPTER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分享
情节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懂得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宽容精神;激发学生对友谊、勇气和爱的思考。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永远的蝴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永远的蝴蝶》教案1一、学习目标1、欣赏体味小说创造的悲剧美2、学习小说的构思方法和写作结构二、教学步骤1、导入:图片或动画:雨夜——蝴蝶——信。
提问:请大家运用想象和联想,构思一个小小的故事,把这三者联系在一起。
(5分钟——构思、表达)2.范读——抒写(粗读)“好,现在同学们听下面这段故事,看看著名的台湾短篇小说家陈启佑先生是怎样利用这些内容构成一段凄美的小故事的。
”提出要求(范读):①用25个字概括本文的情节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②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提示:①一个春日的雨夜,恋人樱子因为帮我过街寄信而遭不幸的事。
②作者对恋人浓重的爱,深沉的眷恋——通过悲剧性情节使读者感受审美的愉悦,即所谓的悲剧美)3.启发性鉴赏(精读)总旨:极具悲剧美的意境是怎样创设的。
(为了创设这样一副人生的悲剧情景,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即图片展示的三个意象在这样一个悲剧美的营造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塑造意象(蝴蝶的表面象征——深层象征——对作品的意义)a.作者是怎样运用蝴蝶这个意象的?(从文中划出句子)提示:标题是《永远的蝴蝶》;文中有两个句子提到了蝴蝶——“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b.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永远的蝴蝶》?提示:“蝴蝶”其实就象征着樱子,而“永远”就意味着在现实中樱子虽然死了,但是她永远会在“我”的心里。
c.为什么在文中作者要把樱子比做蝴蝶?提示:蝴蝶的外形会给我们什么印象?美丽、五彩斑斓;轻盈,流连花间……总之,蝴蝶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d.樱子具有以上这些特征吗?从哪里得出的这个结论?试从文中找出描写樱子的语句。
2024年《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永远的蝴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感悟故事主题,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永远的蝴蝶》。
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蝴蝶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蝴蝶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吗?二、阅读课文(1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故事中的蝴蝶经历了哪些变化?它们的生命力如何?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故事中的蝴蝶象征着什么?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深入分析与感悟(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如蝴蝶的生命力、坚持不懈的精神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主题的感悟,如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
五、拓展与延伸(10分钟)1.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蝴蝶和生态环境,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故事情节和主题。
2.学生反思自己对蝴蝶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蝴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蝴蝶的生命力和美丽。
2.开展蝴蝶保护和生态环境宣传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主题,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同时,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保护蝴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能够把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表达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2)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情感。
(3)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
3.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
3.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写作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根据课文《永远的蝴蝶》创作一篇小故事或散文。
(2)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五、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永远的蝴蝶》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6.2 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永远的蝴蝶》。
本文是一篇描写人物精神风貌的散文,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小蝴蝶面对困境坚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分析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配乐,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永远的蝴蝶》。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课文进行简要解读。
3.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师举例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小组展示。
4. 朗读感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情感把握,引导学生体会小蝴蝶的勇敢与坚强。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请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后给父母讲述小蝴蝶的故事,并尝试运用本课所学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中长辈的感人故事。
六、板书设计《永远的蝴蝶》1. 小蝴蝶:坚强、勇敢、善良2. 写作手法:细节描写七、作业设计1. 给父母讲述小蝴蝶的故事,感受小蝴蝶的勇敢与坚强。
2. 运用本课所学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中长辈的感人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小蝴蝶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的勇敢与坚强,以及对亲人的深深眷恋。
教案 永远的蝴蝶
教案永远的蝴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的情感,体会悲剧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其巧妙的构思。
(2)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难点(1)理解小说以“雨”为背景的象征意义。
(2)领悟小说主题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蝴蝶的图片)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蝴蝶,你们会想到什么?蝴蝶总是给人一种美丽、轻盈、自由的感觉。
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永远的蝴蝶》,却赋予了蝴蝶不一样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作者陈启佑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为学生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打下基础。
3、初读课文(1)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情节分析(1)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将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讨论:小说的情节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5、人物分析(1)让学生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思考:主人公在遭遇不幸后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6、环境描写(1)找出小说中描写“雨”的语句,分析“雨”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2)讨论:“雨”在小说中有什么象征意义?7、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这篇小说为什么以“永远的蝴蝶”为题?8、课堂总结(1)回顾小说的主要内容、情节、人物和主题。
(2)强调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9、布置作业(1)写一篇关于《永远的蝴蝶》的读后感。
(2)推荐阅读陈启佑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分析小说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小说中所传达的悲剧之美和人性的温暖。
通过这篇小说的教学,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方法。
3、体会小说中悲剧美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
(2)理解小说的悲剧主题和情感内涵。
2、教学难点(1)探讨小说中“雨”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2)引导学生从悲剧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悲伤的音乐)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经历一些悲伤和痛苦的时刻,而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篇充满悲剧色彩的小说——《永远的蝴蝶》。
2、作者简介陈启佑,笔名渡也,台湾省嘉义市人。
主要作品有《爱和人生》《看见自己的天使》等。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学生朗读后,指名回答。
明确:小说讲述了一个在一个阴雨的夜晚,“我”的恋人樱子帮“我”寄信,过马路时不幸被车撞死的故事。
4、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樱子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明确:①“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
谁叫我们只带一把小伞哪。
”这句话体现了樱子的善解人意和体贴。
②“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从“微笑着”可以看出樱子的温柔和乐观。
③“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可谁知道,谁知道却是永别。
”这里的“静静地”表现了樱子的从容和勇敢。
5、品味细节描写,体会情感(1)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找一找,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2)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例如:①“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2)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2)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永远的蝴蝶》课文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图片、卡片、写作纸张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相关图片或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对《永远的蝴蝶》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情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读后感、写信给故事中的角色等。
(2)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和展示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相关阅读:(1)推荐与《永远的蝴蝶》主题相关的读物,如其他感人的故事、传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感受情节对于小说创作的重要性,通过对小说情节线索“信”的分析,体会本文情节巧妙的构思。
通过题目分析,让学生理解蝴蝶的象征意义,永远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樱子那种永远的思念与爱恋。
在解读小说要素的基础上观赏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当时的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同时营造一种较宽松却不失悲伤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走入情境走入作者内心。
二、整体感知
1.想一想,说一说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内容。
【明确】
环境:春天、雨夜;
人物:我和樱子;
故事内容,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
2.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只截取了樱子在雨中帮“我”寄信这一小小的生活片段,全文才451个字,短小精悍,这样的小说,我们称之为微型小说。
【明确】
永远的蝴蝶
授课班级:13烹1班 授课时间:10月23日 授课教师:钟裕羚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了解小小说的特点,通过赏析来感悟文章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能力训练点: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欣赏体味作品创造的悲剧之美。
【小结】“蝴蝶”其实就是樱子的象征。樱子虽然死了,但是她永远活在“我”的心里,“永远的蝴蝶”这个标题蕴涵着永远的爱恋与无尽的思念。
五、视频欣赏
六、总结
樱子的一生就像蝴蝶一样短暂,又如蝴蝶一样美丽,《永远的蝴蝶》的这个爱情悲剧可以用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来描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小结]:小说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情未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篇末的这句补叙可称全文的点睛之笔,独具艺术匠心,这就是小小说构思精巧的魅力!如果悲剧不曾发生:那他们是……
4、解题
题目换成“蝴蝶”或“樱子”好不好?永远的蝴蝶有什么含义?
【明确】蝴蝶的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义
a.象征美好事物 b.象征爱情 c.象征幻想 d.象征再生
*人物美
1.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人物描写的方法,那么这篇小小说主要运用了哪几种方法来塑造“樱子”这一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樱子说她可以帮“我”寄信,她关心、体贴“我”却不直白表露,反而故作嗔怪。表明樱子热情、体贴,冰雪聪明,有着普通女孩子的俏皮和活泼。)
神态和行动描写——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温柔、善良)
学生齐读最后一句信的内容,体会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却面临阴阳相隔的悲痛。
学生对比分析前文所营造的悲凉与后文书信的幸福感,从而感受作者从幸福顶峰滑到痛苦深渊的刻骨铭心的伤痛。
学生欣赏同名改编视频《永远的蝴蝶》,将抽象化为具体,切身感受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的心情。
由二胡演奏的名曲《梁祝》凄美哀婉与本文感情基调相符。梁祝化蝶的故事与本文内容相符。此外学生对梁祝的故事非常熟悉,让他们来讲这个故事可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特征及其意义,领会小小说的构思技巧。
【教学方法】赏析法点拨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堂导入
1.1.课前播放歌曲《梁祝》,听完学生讲讲梁祝的故事
2.2.导语:和梁祝的故事一样,以蝴蝶为体裁的爱情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蝴蝶泉的故事,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蝴蝶有关的爱情故事,就是台湾著名短篇小说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
微型小说:也称微观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袖珍小说。它是随着时代节奏加快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小说样式,美国作家罗伯特﹒奥弗斯给它下的定义是:不超过1500字,却要具备小说的一切要素。
3.小说分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三、精读课文
我们以解读《永远的蝴蝶》为例,学习微型小说的解读方法。它和所有的小说一样,都具备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我们先看第一要素:
*环境美
2.本文的环境是在一个春日的雨天里。请同学们找出小说中描写雨的句子并试着分析雨的作用。
a.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阴冷凄凉的氛围
b.“从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雨滴模糊了我的双眼,使人感到隐隐的不安,这是为樱子的离去感到不安。 ab营造悲凉、凄切的氛围。
c.“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雨点是变大了,如果说刚开始是不安的话,那现在溅到我生命中的雨,已是一种象征了,象征灾难和不幸。
d.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雨还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
【小结】整个情节以“雨”开篇,并以“雨”贯串始终。“雨”是故事的起因。因为天下着雨,而两人又只带了一把雨伞,才有樱子独自过马路的行动;也正是因为雨天路滑且视线迷蒙,才有樱子丧身于车轮之下的惨剧;“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雨点微妙的表达出“我”的心灵感应,足见“我”爱樱子的深度和细致;“雨点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感情急遽变化,痛彻心扉!“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失去樱子是“我”生命中的最大一次劫难。
3.
学生课前欣赏歌曲《梁祝》,听完讲讲梁祝的爱情故事
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环境、人物与故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文章的内容与感情。
学生回顾第一单元所学: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找出本文所采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并试着分析,这些方法塑造了樱子怎样的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白色代表纯洁,恬静,如雪;同时也代表了不幸,如红白喜事,加强了悲剧色彩。)
【小结】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的描写,一个温柔、体贴、善良的姑娘就栩栩如在眼前了。通过这些刻画,樱子美丽的形象让我们无法忘记,但美丽是短暂的,这终究是一个悲剧,作者又创造了一个怎么样的环境来展示这一悲剧美的呢?
学生可以适当的讨论,通过具体分析某句话,某个表情,某个动作等来总结樱子的人物形象。
学生朗读第一段环境描写,体会这段环境描写所营造的氛围,可通过合理想象适当分析景语所代表的情语。
学生通过想象,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从而发现雨的变化其实也是作者心情的变化。
老师可以提示张惠妹的歌词,学生通过歌词“外面下着雨,犹如我心血在滴”感受此时的雨象征了作者心中的泪和痛。
*情节美
1.短短的小说中,有一样东西非常重要,小说由寄信而开始,“信”是小说的情节线索,为什么小说开始只字不提信的内容,而在最后才点出信的内容?
-------小说的结尾——“妈: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提示】:从信的内容看,我们明确了2位主人公的关系,温柔、冰雪聪明的樱子死了,在新婚前夕如蝴蝶般飘落了,使作者痛悔不已。作品一下子将痛、悔、恋的情感波澜推向了高潮,大大加强了故事的悲剧性。前面营造的浓厚的悲剧气氛与结尾的幸福感的急遽转换造成了读者的心理落差,也使读者获得了审美愉悦,即所谓的悲剧美。正符合“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本文体裁是微型小说是小说的一种,此时可以顺带复习一下小说的分类,帮助学生巩固文学常识。
温故知新,让学生既能巩固小说人物描写方法,又能试着分析这些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体会人物的悲剧美。
通过环境描写的分析,学生对小说的悲剧美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给学生写作以启示,在写作时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营造氛围等。